刘备和曹操有着怎样的情感?

刘备和曹操有着怎样的情感?,第1张

想干掉对方。

两人都是军阀,军阀没那么高尚,因为凡是和权利挂边的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还要牵连族人,比如,曹操失败,不光曹操要死,曹氏,夏侯氏都得死,曹操高尚不起来。

曹操和刘备没感情,曹操有本事,家庭教育好,曹操瞧不起刘备没本事,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刘备汉室后裔,这应该是真的,中山靖王光儿子就120个,刘备瞧不起曹操是太监的孙子,他们俩就是互相瞧不起的情感。

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是一个奸雄,这其实是大多人看《三国演义》留下的刻板印象。在《三国演义》里面,有青梅煮酒论英雄一段,当时曹操对刘备说天下的英雄只有他自己和刘备两个人,我认为曹操是说的真心话,当然这句话也带有一点试探的意味。

刘备比起孙权和曹操来,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在前期的时候,他没有自己的地盘,过着投靠别人的生活。刘备也曾经投靠过曹操,在曹操手下的时候,曹操非常尊重刘备。刘备作为寄居的人,也表现得非常低调和谦虚。为了掩盖自己的野心,他还在菜园里面种菜。一次,曹操去菜园找刘备,两人在园子里面煮酒,然后就天下英雄讨论了起来。

曹操看人的眼光非常厉害,他任用了非常多的人才。见过和挖掘过那么多人才的他,不可能看不出刘备并不是池中物。曹操具有一定的胸怀和气度,他就算看出了刘备不是一般人,但也不会趁着刘备还没有实力的时候就乘人之危。他当时说刘备是英雄,我相信他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也趁机打探打探刘备。好在刘备很好地应对了,曹操也没有为难他。

后来,也证实了曹操的猜想是对的,刘备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甚至可以和曹操对抗。一些人先入为主,认为曹操是一个奸雄,无恶不作,但是真实的他也有自己豁达的一面,我想他不一定料想不到刘备可能会成为他的劲敌,就算再选一次,他应该也不会杀刘备,可能不乘人之危也是曹操的底线吧。

在史书上能留下姓名的人,都不能让人小看。哪怕被人耻笑的宋襄公,比一般人也要强上不少。小看历史人物,除了自我嗨皮,没任何用处。若你处于历史中,或许还要不堪。

三国故事经由千年的发展,汇聚成一部《三国演义》。在演义里,武将、谋主或被拔高,或被贬低,渐渐形成了我们固有印象。例如曹操是奸诈的,刘备是爱哭的,诸葛亮是全能的,司马懿是最会装的。

小说的人物有其形象,但历史中的人物没几个简单的,尤其是能打下一片基业的人。曹操、刘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备与曹操的故事,最有名的莫过于煮酒论英雄。曹操与刘备吃饭,曹操突然间来了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被曹操的突然“表白”吓了一条,生怕突然蹦出五百刀斧手。

对曹操“莫名其妙”的话,现在的观点大多倾向于试探刘备,我却不认为。我认为这不过是曹操在夸自己罢了,只是对面坐的恰好是刘备罢了。

若曹操与袁绍在一起吃饭,曹操恐怕会说:“天下英雄,唯本初与操耳。”这话的关键是曹操乃英雄,前面是谁只是附带的。

曹操若真的忌惮刘备,他还会放刘备去下邳?曹操这样的行为,便如同老板喝高了在下属面前吹牛皮一样。只是曹操的脸皮“有点薄”,不好意思光夸自己,顺便把对方也给夸了。曹操哪里知道,自己的无心之言,差点戳破一个人的真面目。

曹操之所以放心刘备,一方面来自于自信,志在统一天下的人,谁还没点信心?另一个原因便是曹操早在吕布身死的那一刻,试探过刘备了。那一次试探,可谓是高手与高手间的过招。

曹操、吕布的恩怨在兖州之战便种下了。曹操擅杀兖州名士边让,激怒了兖州士族的反抗。陈宫内联士族,外联张邈,将无家可归的吕布引进了兖州。

陈宫为何如此恼恨曹操,史书上写得不明不白。罗贯中在小说中加入了吕伯奢,便是为了让陈宫与曹操间的过节显得不那么突兀。若从陈宫死前的表现来看,他不应该是个迂腐的人。

曹操抓住陈宫后,爱惜其才华,让其为自己卖命。曹操说:“你不为自己的老母妻儿考虑下?”曹操话里隐含威胁,你不跟我干,我可要杀你全家了。

陈宫不吃这一套,立即拿话堵住曹操:“我听说以孝和仁来施政的人,不会祸及敌人家小。”你老曹不想夺取天下,不怕失去人心就杀吧。

曹操见无法威胁陈宫,陈宫又执意求死,只得成全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与惋惜,曹操派人照顾陈宫的老母,并且将陈宫的女儿嫁了出去。

吕布也被曹操杀死了,不过这在史书上有了分歧。《三国志·吕布传》中记载的是刘备建议曹操杀死吕布。裴松之引用《英雄记》,是曹操的主簿王必劝他杀掉吕布。这貌似有了矛盾?实则不然,让我带大家捋一捋。

吕布不同于陈宫,陈宫仅仅是一个谋士,曹操自己想收下他,自己做主就行。吕布则不然,曹操想收复吕布,最好还是跟心腹谋臣商量一下。

刘备刚刚投靠曹操,算不得自己人。曹操与王必说的“悄悄话”,王必说“布,勍虏也。其众近在外,不可宽也”。吕布不仅自己异常勇猛,手下人才也不少,高顺更是击败了夏侯惇。这要放了,后患无穷啊。曹操一想也是,毕竟吕布反复无常是公论了。

曹操来到外面处置吕布,装作想放掉吕布的样子,问身边的刘备:“备啊,这吕布我想收为己用,你看怎么样?”这才是曹操对刘备的试探。我为何这样说,听我慢慢解释。

刘备归附曹操已成定局,对刘备心里是否甘心,曹操也是没谱的。大家都知道吕布极具野心,又反复无常。若刘备有野心,将吕布也引入曹操阵营,借吕布之手引起曹氏内乱,这岂不更好?

测试刘备的野心只是其一,第二便是测一测刘备的心机(其实还是测野心)。

刘备与吕布之间只有仇怨没有恩情啊。刘备收留吕布,吕布反手就夺了他的徐州,将其赶到小沛。不久后又联合袁术袭取刘备,使得刘备彻底无家可归。刘备拿快地盘容易么。

吕布能引发混乱,他活着就能吸引各方势力的眼球,刘备趁机找一地方默默发展势力。活着的吕布对刘备是最有利的。若刘备心机深沉,首先会想到这一点。

第三原因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刘备若能放下个人恩怨为吕布求情,便具备了枭雄之姿。枭雄的眼里没有恩怨,只有利益。

基于以上三点,曹操才会做出试探刘备的举动。当然刘备哪怕为吕布求情,曹操也不一定会完全认定刘备是一个野心家,只会让他对刘备严加观察,不会轻易让刘备带兵了。后面放他去下邳的事情自然是不可能发生了。

刘备别的不行,揣摩人心很有一套。他空有野心,没有实力,这时候主动投靠一方才是正理,两边讨好只会被双发排挤。刘备完全站在曹操的立场回答:“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这个回答是曹操最想听到的答案,虽然不能收取吕布这员猛将,但有了刘备这人才也不错。曹操哪里知道,正是坐在他面前的大耳贼阻阻止了他统一天下。

古语有云:还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险恶,不得不妨。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人生才能顺利啊。

刘备前去赴宴之前,内心踌躇不安,因为他刚刚加入了“衣带诏”复仇联盟,牵头人是国舅爷董承。本来,刘备极不想加入的,因为兹事体大,万一秘密泄露,被曹操知晓了,他们几个死无葬身之地。

可刘备又不想得罪董承,左右为难,后来终于碍于面子,在衣带诏上签了字,董承揣着衣带诏离开了,事后,刘备心绪难宁,寝食难安,万般后悔签了字,但后悔已然来不及了。

第二天,曹操派人请刘备喝酒,刘备一听,心里一咯噔,心想完犊子了,莫非事情泄露了吗?刘备直冒冷汗!

使者在屋里等着呢,刘备不去也得去,就惴惴不安地跟着去了。

到了曹府,曹操笑脸相迎,拉着刘备的手,一同入了席,刘备心稍安,看来,是我想多了!

这时候,曹操笑道:“玄德,最近干了挺大的事业啊?”

刘备一听,头皮要炸了,吓得面如土色,心想完犊子了,一定是衣带诏事发了。

这时,曹操又说话了:“听说你最近搞了一个菜园子,里面有黄瓜、番茄、西瓜,挺有雅兴的嘛!”

刘备擦了擦汗,惴惴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原来曹操说的不是衣带诏,看来,衣带诏还没事发。

两人落座,开喝了!边喝边聊。

曹操问,玄德,你认为天底下,谁配得上英雄二字?

刘备说了袁绍、袁术、刘表、刘璋、张鲁、韩遂、孙策,但都被曹操一一否定了!刘备一脸懵圈,既然他们都不是,那就没人了啊!

曹操来了句,“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大吃一惊,万没想到曹操居然认为他是英雄。

刘备虽然有野心,想出人头地,成为一方霸主,但并不想让曹操看出来,他要韬光养晦,闷声发大财,恰在这时,天上飘来乌云,咔嚓一声,来了一道闪电,刘备借机把筷子丢在了地上,哆嗦道:

“我滴个亲娘,吓死我咧!”

曹操见刘备那怂样,哈哈一笑,连个惊雷都吓成这样,看来荀彧多虑了!

这里面有荀彧什么事呢?

原来,之前荀彧一直建议曹操杀了刘备,因为刘备是枭雄,有鸿鹄之志,久不甘于人下,一旦逃走了,就好比鱼入大海,鸟入丛林,想逮也逮不住了,不如趁早杀了他!

可是,郭嘉却说,刘备是个人才,人家来归顺于你,你却把人才咔嚓了,以后谁还敢来投奔你呀!二人争执不下,各有各的道理!

曹操内心犯了难,到底杀还是不杀呢?忽然,曹操想了个主意,他决定亲自试探一下,看看刘备到底是不是英雄!

于是,曹操安排了这场青梅煮酒,席间屡次试探,但刘备早就洞悉了曹操的计谋,借惊雷掩饰过去了。

曹操哈哈一笑,不再对刘备有所怀疑,在他心里,刘备根本不是什么英雄,甚至连刘表、刘璋、张鲁之辈都不如,他们三个至少有兵,有粮,有地盘,而刘备呢?啥都没有,只有三张嘴!他一张,关羽、张飞两张!

当时曹操煮酒论英雄,他的意思就是说,天下英雄只有我和刘备是也。但是有很多网友不赞同他的这句话,因为在他们看来刘备并不是英雄,我感觉刘备被称为枭雄更合适,因为刘备并不是行事特别光明正大并且有英雄豪气的人,其实他是一个懂得运用小心机的人,但是无可置疑,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当得上皇帝。

那当时曹操说出这句话是有何目的呢?我总结了网友的一些说法。

第一种,在曹操煮酒论剑不久之后是官渡之战,他的这句话可能是在自勉或者是鼓舞自方士气,也有可能同时以这句话去拉拢刘备,让他站在自己的阵营当中,但是熟不知刘备是一个心机特别重的人,而曹操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可能已经发现了刘备的才能,刘备为了保全自身姓名,然后快马加鞭迅速逃离了曹操。去往了新的阵营。如果曹操真的是抱有这个想法的话,那可能这件事情适得其反了,逼走了刘备,让刘备自立势力,给自己以后埋下了隐患。

第二种可能是曹操试探刘备的方法,根据史书记载,就是曹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天上打了一声响雷,对时刘备戒指雷声将筷子扔到地上,表示自己比较胆怯无意和曹操为敌,不得不感慨刘备的聪明才智。

第三种可能是进行一种暗示。曹操可能早就看出来刘备非一般人,然后他说天下只有我和刘备两个英雄,暗示着以后可能会与刘备为敌,这个天下由他两人进行争斗。

但是不管曹操想法是什么,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坚定了刘备逃窜的心理,试探也好,震慑也罢,反正最后的江山成了刘备的了,历史真是有趣,有那么多的谜团可以进行猜疑。

刘备示弱,最后刘备以拦截袁术的名义逃离。

01青梅煮酒,刘备示弱。

刘备有段时间投靠过曹操,刘备投靠曹操后,一直都有自己的心思。当时汉献帝觉得曹操此人跟董卓差不多,于是搞了个衣带诏的事情,让董承负责。这衣带诏说白了就是选一些人物一起对抗曹操,刘备就入伙了。刘备入伙之后就一直比较低调,种种菜什么的。曹操一直知道刘备此人有野心,有一次就让人请刘备过来和青梅酒。刘备听到曹操召唤他,就慌得一匹,生怕衣带诏的事情暴露。

刘备来到曹操面前,曹操让他坐下,问问刘备最近干嘛,刘备就说说种种菜什么啊。然后曹操就开始吹嘘当年如何带兵打仗的故事,就是望梅止渴的原型。刘备也不敢说什么,只得听着。说着说着曹操就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举了很多人物,但曹操都认为不是,曹操说,只有刘备和自己是英雄。这个时候突然打雷,刘备的筷子突然掉在地下,刘备说自己从小害怕打雷。曹操笑了笑没在说什么。

02、刘备逃出曹营。

其实所谓青梅煮酒只不过是曹操为了试探刘备而已。曹操知道刘备有才能也有野心,但想知道刘备的野心到底有多大。而刘备呢,他当时只是害怕曹操知道自己入伙衣带诏的事情。事后刘备感觉得不妙,这曹操开始试探他了,曹营也是危机四伏。这个时候曹操的谋士郭嘉就建议将刘备软禁起来,不然刘备日后必是大敌。

可惜曹操没听,他还想着收复刘备,让他为自己所用。这就给了刘备出逃的机会,官渡之战前夕,袁术带着兵马准备投靠袁绍,这个时候刘备就请命说自己想带兵拦截袁术,曹操立即就答应。可刘备并没有去拦截袁术,反而偷袭了曹操的徐州,夺得了徐州。

曹操为什么对刘备那么好?

曹刘。这哥俩一个统一了北方,一个雄霸西南,堪称乱世双娇,一对绝世英豪。可是,细读三国我们会发现,虽然在表面上,曹操与刘备是死对头,恨不得做梦都掐死对方。可这也仅仅是表面而已!真相并非如此!

话说,刘备的二弟关羽温酒斩华雄时,是谁为关羽倒了一杯酒,推荐刘备的小弟立功?是曹操!刘备三兄弟被袁绍下令乱棍赶出大帐时,是谁充满同心情,为三兄弟赠送酒肉?是曹操!是谁带刘备见天子,表奏刘备豫州牧?

是谁与刘备大战赤壁,大战汉中,帮助刘备建立军功,威震天下?是谁为刘备出气,灭了吕布、袁术?是谁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为刘备宣传造势?全是曹操。

曹操为什么对刘备那么好?

一个成功的男人对亲儿子也不过如此。甚至,对亲儿子也没有那么好。为什么刘备能得到曹操的另眼相待呢?我猜想原因有三。第一,刘备有远大志向。刘备少年时期,虽然生活艰难,却立有大志,从不放弃,坚韧不拔。第二,刘备待人宽厚。刘备作为主公,能与两个小弟关羽、张飞同吃同住,从不拿架子。这一点,极为难得。做得比曹操还要好。第三,曹操为自己打造对手。试问,谁最了解自己呢?是自己的对手。自己最了解谁呢?是自己的对手。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有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

如果没有六国雄主,哪来的秦始皇?如果没有楚霸王项羽,何来汉高祖刘邦?如果没有窦建德、王世充,何来唐太宗李世民?没有诸葛亮,司马懿后代如何能够建立晋朝?同样,如果没有英雄刘备,也不会有一代枭雄曹操。所以,请尊重,培养你的对手。你的强大对手可以成就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21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