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日记中提及53次的北大“皇后”,是不是他的暗恋?

鲁迅日记中提及53次的北大“皇后”,是不是他的暗恋?,第1张

鲁迅日记中提及53次的北大“皇后”,是鲁迅的暗恋对象,鲁迅十分的喜欢她。鲁迅提及的北大皇后的叫马钰,比鲁迅小29岁,马钰的父亲是鲁迅的朋友,是鲁迅可能就认识了马钰。

而在马钰15岁的时候,鲁迅其实就与马钰相见了,可能在那个时候,鲁迅对马钰也就有了一丝的好感,只是当时马钰太小了,还是个小孩。马钰也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和鲁迅初次见面之后,就写了一些话,对鲁迅所说的,还说中了。鲁迅为此就非常的欣赏马钰这个小姑娘,鲁迅对她产生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对她非常的好,每次出版新书就会送她一本,可知鲁迅对马钰是喜欢的,只是不知道马钰对鲁迅是怎样的看法。

而且在鲁迅的日记中,写马钰的次数就有53次,一个男孩在日记中写一个女孩有那么多次的时候,其实是这个男孩喜欢上了这个女孩,所以说鲁迅肯定是喜欢上了马钰的,但是马钰是不知道的,而且鲁迅也没有将自己的爱意表达给马钰,知道马钰结婚之后,鲁迅才跟她不来往了,也不在日记里提起了。我觉得鲁迅也是十分的藏得住,要是他能将爱表达出来,说不定马钰对鲁迅也有好感,可能马钰和鲁迅就可以在一起。也有可能是因为鲁迅觉得和马钰的年龄相差有点大,让鲁迅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导致不敢说出来,只敢在自己的日记中表达出来。如果我是鲁迅的话,我肯定要说出来,不然放在心里会很不舒服的,有爱就要表达出来才好。

所以说鲁迅在日记中提及了53次的北大皇后马钰,其实就是他的暗恋对象,如果鲁迅当时跟马钰表白了,可能就不会是后面那样子的结果了。

初见时先生这样对我说着,我偷笑,以为先生接纳了我,可不知,他只拿我当作婆婆送给他的一件礼物。

轿子来了,从轿帘的下方先是伸出一只中等大小的脚,这只脚试探着踩向地面,然而由于轿子高,一时没有踩在地面上,绣花鞋掉了。这时,一只真正的裹得很小的脚露了出来。原来,这位姑娘听说她的新郎喜欢大脚,因此穿了双大鞋,里面塞了很多棉花,本想讨新郎的欢心,没想到刚上场就败露了。这似乎预示着她以后一生的不幸。

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老规矩去祠堂,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就从家中出走,又去了日本。当初,他是被骗回国的,信上说周老夫人病了,殊不知这是骗他回来完婚的伎俩。

朱安呢,她有错吗?她不知所措,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只一个劲儿掉眼泪。一个旧时代的女人,没有文化的女人,一件母亲送给鲁迅的礼物,她在绍兴陪伴婆婆孤寂地度过了13个年头。

1947年6月29日,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旁空无一人。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孤独地度过了四十多个漫长的岁月。一生颠沛,未得善终。

1919年11月,母亲、朱安和周建人一家需要北上,同时周作人一家也来到北京,于是鲁迅买了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11号这一处院子,全家搬了进去,建立了一个大家庭。

全家团聚,可鲁迅与朱安形同陌路。鲁迅也考虑过离婚,但那个年代,被休的女人是备遭人们鄙夷和唾弃的,情形大都十分悲惨。

1923年夏,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反目。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决定搬家。鲁迅征求朱安的意见:是想回娘家还是跟着搬家?朱安坚定地表示,愿意跟着鲁迅。

几个月后鲁迅买了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的住宅,搬了进去。不久,周老太太也搬出八道湾同大儿子同住。

她爱先生,忠诚于先生,一切寄托于她口中的先生身上,但是她不懂得他的心,不懂得他的事业,不懂他的新潮思想。我在想,鲁迅每每回到家,看到的是一个自己无法启发的人,会是会觉得报纸上写的那些东西都是废话,他连身边人都启发不了!

虽然她的内心十分痛苦,但她对鲁迅,对许广平毫无怨恨之意,她对别人提起大先生,总是反复说,大先生对她不错。

后来听说许广平有了身孕,朱安绝望了,她认为即使大先生不喜欢她,她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总会爬上去。可是连这个机会也没有了,她只好侍奉娘娘(绍兴方言,娘娘即婆婆)。

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后,社会动荡,物价飞涨,朱安的生活十分清苦,每天的食物主要是小米面窝头、菜汤和几样自制的腌菜,即使这样,也常常难以保证日常生活。

“我侍候婆婆三十八年,送老归山,我今年也已经六十六岁了,生平但求布衣暖菜饭饱,一点不敢有其他的奢望,就是到了日暮途穷的现在,我也仍旧知道名誉和信用是很可宝贵的,无奈一天一天的生活压迫,比信用名誉更要严重,迫不得已,才急其所急,卖书还债,维持生命,倘有一筹可展,自然是求之不得,又何苦出这种下策呢!”从信中可体会这位毫无谋生能力的老妇人凄凉的晚景。

临终前,她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在先生旁边。她想念先生。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

朱安的墓地设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孤独地度过了四十多年的漫漫岁月。

鲁迅的这句表白很著名,曾被许多人引用,以证明他对朱安确实毫无感情,只有供养的义务。

朱安,终是难安。作为旧时代的女人,她也有她的无奈,其实她是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只是在封建势力下她还是低下了头。

家里给鲁迅和朱安从1899年开始议亲,1902到1909年鲁迅都一直在日本学医,期间他回来过一回,在信中也嘱托着朱安放脚,读书。

可不幸的是,这两件事,七年中朱安都没做到。她不愿改变自己,却还要鲁迅接受她,给她一个孩子。不得不说,这便是旧时女性的悲哀之处。鲁迅给了她时间,况且议亲时,先生只18岁有余,尚且不完全懂得何为爱。

他应该原本抱有期待的,可是在看到新娘那一瞬间,他渐渐沉下了心。据说新婚第二天,家里佣人都看到大少爷脸上被印了新婚被套的铁青花瓷图案。更有佣人回忆说觉得大少爷新婚夜应该捂着被子哭了一夜,所以早上起来才会这般模样。

试想一下,一个在外头呼吁中国民众改掉旧习惯,唤醒民智,新潮思想的代表人物,每晚回到家面对静静坐在那一动不动的老古董,会是怎样一种心境?他偏偏开化不了妻子的心智。

当温饱问题难以解决时,她便想起这房子里还存有先生旧的手稿,脑中一个念头闪过,于是平日里清淡、门可罗雀的门口,被踏了个遍。

“我们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今日听闻您意欲出售先生藏书,特来关嘱您万万不可,鲁迅遗物无价,须妥善保存。请您三思。”

“您是旧时代的人,没有文化,不懂先生作品的价值。先生是民族英雄,是新时代的先驱和领袖,他的遗物一定要保存!” 意气风发的学生慷慨激昂,朱安推开面前寡淡的米汤和酱萝卜,放下筷子,定定地看着他们:“你们只说先生的遗物要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谁来保存我呢?”

先生一辈子写了那么多的书,从未有只言片语提到我,哪怕他说我愚昧不可教化,我也乐意,可他只字未提。

我想朱安心里是难过的,生在这个时代,父母之命她没有办法不从,她的锐气早就被女子的三从四德磨得面目全非, 说她愚昧也好,说她老古董也好,但她爱着先生。

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在珊珊三丫头还是学生的年代,读过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例如《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孔乙己》、《论雷峰塔的倒掉》、《呐喊》、《拿来主义》、《阿Q正传》……等,即使过了许多年,文章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仍会在脑海中出现。鲁迅作为中国文学巨匠,他的经典著作数不胜数。但大家是否知道,他的爱人许广平是在广州高第街出生与成长,鲁迅也曾在广州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那么,鲁迅在广州时,是在什么地方居住的呢?

1927年1月,鲁迅离开厦门抵达广州,在中山大学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直到1927年10月才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总共算起来,鲁迅在广州过了8个月零9天。在此期间,鲁迅与许广平一起,鲁迅除了正常的本职工作外,还编书、写作、讲演,而许广平就一直跟着鲁迅,当过鲁迅的助教。

鲁迅在广州期间,先后在两个地方居住过,第一个地方居住的时间比较短,那时鲁迅刚到广州,在广州中山大学的钟楼落脚,即在今天广州文明路鲁迅纪念馆。鲁迅原本准备教书和从事文艺写作工作的,但住在中山大学钟楼时访客太多,让鲁迅不能静下心来从事研究和写作。于是,他决定搬出钟楼,另觅他处居住,第二个地方就是今天去探访的地点:白云楼。

白云楼,位于广州东濠涌一侧白云路上。东濠涌被称为广州“最后”护城河,在1918年,广州开始拆城墙筑路,大约用5年时间拆除了几乎所有的城墙,同时,城墙旁的护城河相继填平,筑起了今天人民路,大德路,大南路,一德路,万福路,越秀路……等马路,三条护城河中,唯独只留下东濠涌,至今还在流淌着。

当珊珊三丫头来到在东濠涌一侧的白云路上,才惊觉这里是原来广九车站的对面,走在路上,很容易就被路上一座呈现浅**及“西洋风格”的建筑吸引,这就是鲁迅曾居住过的“白云楼”了。关于白云楼建设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第二种是建于1924年。初建时的白云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楼房,坐西北朝东南,立面呈西式风格。平面呈梯形,面阔约93米、进深约28米。鲁迅在这里居住时,建筑并非是现在看到的浅**,而是灰色的,后来广州城建设,才将灰色建筑刷成了浅**。

白云楼曾经有一段时间成为了邮局的员工宿舍,当年广东邮政设在这里,主要是考虑到临近广九铁路,交通十分方便。珊珊三丫头在白云楼寻找鲁迅居住的房子时,经过一个大门,还能看到门上用繁体字刻着“邮政”两个大字。如今,白云楼仍是邮政职员宿舍,这里住户都知道鲁迅曾在此居住过,只是现在这幢建筑看上去充满岁月感,许多居民已经搬走。

走到白云楼的尽头处,即白云路7号,有两个牌子确认这里就是鲁迅在广州居住的地方:一个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子;另一个是介绍了鲁迅在广州白云楼居住情况及期间生活创作。鲁迅从1927年3月29日从文明路迁到“白云楼”,一直居住到9月27日离开广州为止,共计有半年时间左右,白云楼成为鲁迅先生在广州住得最久的地方。

珊珊三丫头想到鲁迅住过的房子里看看,只可惜此刻这里大门紧闭,无法进入参观。其实,关于鲁迅住在白云楼哪个房间居住是有争议的:第一种说法是说鲁迅住在白云楼临街半露的八角楼;另一种说法是白云楼临东濠涌的二楼有南北两家住户,由侧门入,以楼梯为界分成两户,右边是八角亭式的一家,楼梯对面另一边只有西窗面向东濠涌,那才是鲁迅的居所。但不管哪种说法正确,我们可以肯定,鲁迅就是住在最后护城河旁的白云楼内。

根据这里立着的牌子,我们知道鲁迅在清静的白云楼上,开始“品味”着那个时代的广州。蛰居白云楼期间的鲁迅,写下43篇杂文,180封书信,10篇译文,写下《小杂感》、《扣丝杂感》、《谈“激烈”》、《略谈香港》、《野草·题辞》等作品,整理以前的译作《小约翰》,整理旧作《野草》《朝花夕拾》,校录《唐宋传奇集》上下两册。

在广州期间,鲁迅更大的收获,就是有他志同道合的战友许广平陪伴。许广平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帮他做翻译,带他到广州北郊的农村考察,陪伴他出入书店和市井。

在广州,鲁迅留下最多的记忆是和许广平“压马路”:他们一起到许广平生长的地方高第街,一起游览过海珠公园、五层楼(即镇海楼)、永汉路(今天的北京路)、永汉**院、上下九路、中央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长堤大马路、艳芳照相馆……广州许多地方留下他们足迹,其间两人还一同品尝广州美食,这些都记录在了鲁迅的日记中,可以说,这里是两人爱情的见证地之一。

一直到1927年9月27日,鲁迅与许广平一起离开了白云楼,登上轮船,前往上海。此时,不能进入白云楼参观的我,绕着白云楼转了一圈,在外围,感受了一下当年这里的氛围,想象一下这个文学巨匠,如何与爱人一起,创作出人生的一篇篇佳作。

那么,你喜欢鲁迅的作品吗?你知道鲁迅先生曾在广州生活和居住过吗?你知道鲁迅在广州居住最长时间的“白云楼”吗?在广州最后护城河“东濠涌”旁的白云楼你是否留意过?在这里,你是否能感受到这位文学巨匠在广州曾经的生活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是鲁迅的《这也是生活》中的节选,(选自《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附集》)

这也是病中的事情。

有一些事,健康者或病人是不觉得的,也许遇不到,也许太微细。到得大病初愈,就会经验到;在我,则疲劳之可怕和休息之舒适,就是两个好例子。我先前往往自负,从来不知道所谓疲劳。

书桌面前有一把圆椅,坐着写字或用心的看书,是工作;旁边有一把藤躺椅,靠着谈天或随意的看报,便是休息;觉得两者并无很大的不同,而且往往以此自负。现在才知道是不对的,所以并无大不同者,乃是因为并未疲劳,也就是并未出力工作的缘故。

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高中毕了业,却只好到袜厂里去做学徒,心情已经很不快活的了,而工作又很繁重,几乎一年到头,并无休息。他是好高的,不肯偷懒,支持了一年多。有一天,忽然坐倒了,对他的哥哥道:“我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他从此就站不起来,送回家里,躺着,不想饮食,不想动弹,不想言语,请了耶稣教堂的医生来看,说是全体什么病也没有,然而全体都疲乏了。也没有什么法子治。自然,连接而来的是静静的死。我也曾经有过两天这样的情形,但原因不同,他是做乏,我是病乏的。

我的确什么欲望也没有,似乎一切都和我不相干,所有举动都是多事,我没有想到死,但也没有觉得生;这就是所谓“无欲望状态”,是死亡的第一步。

曾有爱我者因此暗中下泪;然而我有转机了,我要喝一点汤水,我有时也看看四近的东西,如墙壁,苍蝇之类,此后才能觉得疲劳,才需要休息。

象心纵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声打一个呵欠,又将全体放在适宜的位置上,然后弛懈了一切用力之点,这真是一种大享乐。在我是从来未曾享受过的。我想,强壮的,或者有福的人,恐怕也未曾享受过。

记得前年,也在病后,做了一篇《病后杂谈》,共五节,投给《文学》,但后四节无法发表,印出来只剩了头一节了。虽然文章前面明明有一个“一”字,此后突然而止,并无“二”“三”,仔细一想是就会觉得古怪的,但这不能要求于每一位读者,甚而至于不能希望于批评家。

于是有人据这一节,下我断语道:“鲁迅是赞成生病的。”现在也许暂免这种灾难了,但我还不如先在这里声明一下:“我的话到这里还没有完。”

有了转机之后四五天的夜里,我醒来了,喊醒了广平。

“给我喝一点水。并且去开开电灯,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为什么?……”她的声音有些惊慌,大约是以为我在讲昏话。

“因为我要过活。你懂得么?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哦……”她走起来,给我喝了几口茶,徘徊了一下,又轻轻的躺下了,不去开电灯。

我知道她没有懂得我的话。

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

第二天早晨在日光中一看,果然,熟识的墙壁,熟识的书堆……这些,在平时,我也时常看它们的,其实是算作一种休息。但我们一向轻视这等事,纵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却排在喝茶搔痒之下,或者简直不算一回事。我们所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

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样打仗,怎样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其实,一生中专门耍颠或不睡觉,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时能耍颠和不睡觉,就因为倒是有时不耍颠和也睡觉的缘故。

然而人们以为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着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中国古人,常欲得其“全”,就是制妇女用的“乌鸡白凤丸”,也将全鸡连毛血都收在丸药里,方法固然可笑,主意却是不错的。

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为了不给我开电灯,我对于广平很不满,见人即加以攻击;到得自己能走动了,就去一翻她所看的刊物,果然,在我卧病期中,全是精华的刊物已经出得不少了,有些东西,后面虽然仍旧是“美容妙法”,“古木发光”,或者“尼姑之秘密”,但第一面却总有一点激昂慷慨的文章。

作文已经有了“最中心之主题”: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已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尤可惊服的是先前用《御香缥缈录》,把清朝的宫廷讲得津津有味的《申报》上的《春秋》,也已经时而大有不同,有一天竟在卷端的《点滴》里,教人当吃西瓜时,也该想到我们土地的被割碎,像这西瓜一样。

自然,这是无时无地无事而不爱国,无可訾议的。但倘使我一面这样想,一面吃西瓜,我恐怕一定咽不下去,即使用劲咽下,也难免不能消化,在肚子里咕咚的响它好半天。

这也未必是因为我病后神经衰弱的缘故。我想,倘若用西瓜作比,讲过国耻讲义,却立刻又会高高兴兴的把这西瓜吃下,成为血肉的营养的人,这人恐怕是有些麻木。对他无论讲什么讲义,都是毫无功效的。

我没有当过义勇军,说不确切。但自己问:战士如吃西瓜,是否大抵有一面吃,一面想的仪式的呢?我想:未必有的。他大概只觉得口渴,要吃,味道好,却并不想到此外任何好听的大道理。

吃过西瓜,精神一振,战斗起来就和喉干舌敝时候不同,所以吃西瓜和抗敌的确有关系,但和应该怎样想的上海设定的战略,却是不相干。这样整天哭丧着脸去吃喝,不多久,胃口就倒了,还抗什么敌。

然而人往往喜欢说得稀奇古怪,连一个西瓜也不肯主张平平常常的吃下去。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本篇收入《且介亭杂文附集》)

扩展资料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本年,与创造社、太阳社大部分成员就“革命文学”问题展开论争。是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27日,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年底,与冯雪峰多次磋商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单膝跪下,颤抖地紧握子君苍白的手,因激动而泪光闪烁)子君,我已经时刻离不开你了。你不在的每一刻于我都是煎熬,我不愿再在案前细细倾听往来的脚步声,我不愿再苦苦期盼你的来信。我希望和你朝夕相对,时刻呵护着你。勇敢一点,让我来保护你,美好的新生活在等着我们。

1923年7月,鲁迅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当鲁迅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很多学生都投来了不屑的目光。因为鲁迅穿着随意,不好光鲜。但当他一开口,台下学生的心已立即被他征服。

在这些学生中,也包括了那位,师范大学的女学生∶许广平。

此时,鲁迅已成婚。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1918年,在发表了《狂人日记》后,鲁迅就成周树人用得z多的笔名。

在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人教时,鲁迅已有了第一任妻子∶朱安。朱安没有读过书,加上这头婚事是鲁迅的母亲用计骗过来的。所以,鲁迅对朱安很不满,同时他也对这头母亲包办的婚事很不满!

鲁迅是一名知识分子,也是自由主义的崇尚者。面对把自己拉扯大的母亲,以及这起父母包办的婚姻。鲁迅并没法反对。无奈之下,他只好在成婚后采取了冷暴力。

此时,鲁迅对爱情,已失去了希望。面对爱情,他找不到方向。他,迷途了!

但,就在他认为自己在爱情上已无力抗争之时,一个人的出现,令鲁迅的生命再次充满了光芒。

那个人就是∶许广平。

许广平是北京女子学院的学生,她在第一次上鲁迅的课时,就已经喜欢上了鲁迅了。

但由于性格所使,也考虑到自己是已婚男性,所以,在开始时,鲁迅并没有给予明确的答复。但,许广平的态度很坚决,她甚至在信中这样对鲁迅说∶

”我自己也是遭遇过封建婚姻的,但靠着自己的力量,我挣脱了。我真正地爱过,也曾被人爱过,而你呢?却从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你为什么没有权利爱呢?”

后来,在许广平的一再坚持下,鲁迅终于打开了心扉,答应了许广平的表白。

不仅这样,许广平还用“景宋”为笔名,与鲁迅在大学四年间不断地书信,信件合计135封。其中鲁迅与“景宋”各占六十七封半。这些书信经由鲁迅刊印,并被整理成一本书,鲁迅给它命名为《两地书》。

书中,鲁迅给许广平起了许多专属的、甜蜜又有趣的昵称。如“乖姑”、“小刺猬”、“小莲蓬”等等。而许广平也称鲁迅为“风子”、“小白象”。

在与许广平成婚后,鲁迅是幸福的。他们两人更是会谈一些不为人知的趣事。比如,鲁迅曾这样告诉许广平:

他的公寓离厕所很远,于是,他就准备了一个“夜壶”,但是每次都要摸黑把握好“分寸”以防“误伤了地面”。

他们用风趣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爱。在以后的生活中,双方都沉浸在了浓浓的爱意之中。

1936年12月19日,鲁迅在上海的寓所逝世了,享年56岁。

在鲁迅先生去世三个月后,上海文化界想要为鲁迅先生印刷一本纪念册,其中会涉及到鲁迅先生的婚姻和家庭情况。这样,也就必然要写到鲁迅的第一任妻子朱安了。

负责人给许广平写了一封信,征询她的意见,许广平没有任何异议。

于是,鲁迅年谱初稿上就写∶“前六年,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十六年,与许广平女士以爱情相结合,成为伴侣。"

许广平在收到了初稿之后,提出了意见。她认为,朱安是必定要写出来的,而她和鲁迅先生之间不必要用"以爱情相结合"这种俗套的语句,直接写"鲁迅与许广平同居"就可以。

毫无疑问,许广平是阔达的,她并没有因自己的爱,而排挤鲁迅的前妻。

同时,也可以说,在爱情上,鲁迅也是幸运的。在那个时代、那个思潮中,鲁迅能够拥有足够的勇气,与许广平在一起。

很多时候,父母包办的婚姻,不但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幸福!甚至,有时候还会因没有感情基础,而无法生根发芽!

希望在当今的社会中,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因为,只有自己选择的爱,才是自己的爱;别人选择的爱,就让别人去爱吧!

就像鲁迅说的那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198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