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彝族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是一种彝族民房建筑,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
二、彝族文字
彝族文字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通称老彝文。该文字大约形成于13世纪,据估计,现存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每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没有偏旁和部首,同一字形有多种不同的书写格式,主要为由左向右直书或横书。
三、木制高脚酒杯
彝家人喜欢饮洒,对盛酒器皿更是讲究。盛酒多用牛皮口袋,饮酒多用木制高脚酒杯。这种高脚杯是用木质最好的红椿木旋车而成,用生漆漆好后,再在押上用红、黄、白等色画上彝家古老一丰富多彩的图案,颜色绚丽,小巧玲线,惹人喜爱。
四、烟盒舞
烟盒舞主要流传于石屏、建水、蒙自、开远、元江等县。跳舞时每人两手各拿一只竹皮或水冬瓜本薄片制作成的烟盒。用手指弹响烟盒底,控制舞蹈时的动作节奏。因而取名烟盒舞。烟盒舞又称“跳弦”、“跳罗”、“跳三步弦”。
五、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的隆重节日,除富宁县木央一带白倮人外,境内各地彝族均隆重庆祝,以至传至汉族。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指定场地,斗牛、赛马、赛歌舞;晚上举着点燃的火把,男女互相追逐嬉戏,以表示亲切和吉祥,也表示用火烧去相互身上的邪魔。
六、秆秆酒
彝家人饮酒,常常是“有酒便是宴”,还有“饮酒不用菜”的习惯。饮酒时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一个圆圈,一端着酒讯依次轮流饮着,所以彝家人又叫饮“秆秆酒”。
-彝族
彝族有哪些节日? 火把节:彝族最盛大的节日是“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传说的:古时候,彝族在抵御外族的战争中,将火把绑在羊角上,驱赶羊群冲人敌阵,击溃了前来侵犯的敌人。从此人们过火把节是纪念和庆祝战争的胜利。彝族过火把节,要举行摔跤、斗牛和歌舞活动,人夜各村各寨都要燃起火把,人们擎着火把,朝火把上洒松香,相互祝福。
插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关于这个节日,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楚雄昙华山有下残暴荒*的土官,修建了一座“天仙园”,欺骗彝族人民说里面有仙女在织布、绣花。强迫各村各寨把最漂亮的姑娘送到“天仙园”去供土官*乐,逼死了许多彝族姐妹。有个咪依嗜的漂亮姑娘,为了拯救彝家姐妹,在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只身闯进“天仙园”,取下头上戴着的有剧毒的白色马樱花泡进酒里,与土官共饮,毒死了土官,牺牲了自己,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献身的姑娘,便把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定为插花节,这一大,人们把采摘来的杜鹃花插在门前、屋后,挂在牛羊角上,彝家男女老少,人人戴花,表示抗暴除恶、祈求吉祥幸福。青年男女更是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相好的青年男女如一方将杜鹃花插在另一方的头上,即表示对对方的爱情矢志不渝。
赛装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彝族的赛装节又叫服装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传说是纪念一位叫米波龙的彝族姑娘。她舍身除霸,死后变为美丽的小鸟。节日期间,当地彝族姑娘们身带数套花衣,齐聚在三台区跳歌场,围成圆圈,在小伙子的月琴、唢呐伴奏下挽手起舞。跳一会,退出跳舞场,换套新装,又来跳,以此比试姑娘的灵巧、富足和美丽。彝族妇女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各种图案。并且各人的工艺、构图、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风雨雷电,日夜星辰,山水木石,花鸟禽兽,各种唬物都可以入绣。
虎节: 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过虎节,彝语称为“罗麻”。是日,全村成年男人于村后祭拜土主后,经巫师占卜择出8人。这8人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上绘上虎纹,化妆为虎,在黑虎头率领下跳各种摩拟生产、生活、生殖的舞蹈,到全村为各家各户驱鬼除祟,彝族语称为“罗麻乃轰”。虎舞(又称老虎笙)从正月初八开始,每日增一虎(伊始为8虎)增至15虎,即到正月十五日。虎舞中以手执以“崩咚”铃的长者作前导(也称垛西)伴虎者都作全身虎纹,披虎皮。如一时难得众多虎皮,就用毡子代替。跳虎节时,前村户户敬香供“虎神”,每户从门前到屋里都要跳一场虎舞,以驱邪除祟,求虎神守卫。夜晚,田间村寨置起火堆,虎笙绕寨而舞。15只虎都出场后,雌雄老小一应俱全(喻后又来着)全村为来日的兴旺景象摆酒庆祝,狂欢一夜。
彝族都有哪些重要的节日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 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赛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 与过去的赛装方式不同、现在,人们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于是,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山管边、青树下,老人们搭起无数帐棚,烹煮着食物,忠实地为自己的姑娘守护着服装。 赛装节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最早的时装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 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这种民间自娱性的歌舞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打歌遍及云南,不仅彝族,就连白族、纳西族等民族中都盛行这种歌舞形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有打歌、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据考证,打歌系踏歌转音而来。早在汉唐之际,踏歌就曾是我国中原及南方民间十分活跃的民俗性歌舞。而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形贮贝器上所铸的滇族羽舞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18个垂尾人连臂环舞的铜扣饰以及凝固在云南沧源等地崖画上的舞蹈图>>
西南地区彝族有什么节日? 火把节:彝族最盛大的节日是“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传说的:古时候,彝族在抵御外族的战争中,将火把绑在羊角上,驱赶羊群冲人敌阵,击溃了前来侵犯的敌人。从此人们过火把节是纪念和庆祝战争的胜利。彝族过火把节,要举行摔跤、斗牛和歌舞活动,人夜各村各寨都要燃起火把,人们擎着火把,朝火把上洒松香,相互祝福。 插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关于这个节日,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楚雄昙华山有下残暴荒*的土官,修建了一座“天仙园”,欺骗彝族人民说里面有仙女在织布、绣花。强迫各村各寨把最漂亮的姑娘送到“天仙园”去供土官*乐,逼死了许多彝族姐妹。有个咪依嗜的漂亮姑娘,为了拯救彝家姐妹,在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只身闯进“天仙园”,取下头上戴着的有剧毒的白色马樱花泡进酒里,与土官共饮,毒死了土官,牺牲了自己,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献身的姑娘,便把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定为插花节,这一大,人们把采摘来的杜鹃花插在门前、屋后,挂在牛羊角上,彝家男女老少,人人戴花,表示抗暴除恶、祈求吉祥幸福。青年男女更是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相好的青年男女如一方将杜鹃花插在另一方的头上,即表示对对方的爱情矢志不渝。 赛装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彝族的赛装节又叫服装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传说是纪念一位叫米波龙的彝族姑娘。她舍身除霸,死后变为美丽的小鸟。节日期间,当地彝族姑娘们身带数套花衣,齐聚在三台区跳歌场,围成圆圈,在小伙子的月琴、唢呐伴奏下挽手起舞。跳一会,退出跳舞场,换套新装,又来跳,以此比试姑娘的灵巧、富足和美丽。彝族妇女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各种图案。并且各人的工艺、构图、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风雨雷电,日夜星辰,山水木石,花鸟禽兽,各种人物都可以入绣。 虎节: 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过虎节,彝语称为“罗麻”。是日,全村成年男人于村后祭拜土主后,经巫师占卜择出8人。这8人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上绘上虎纹,化妆为虎,在黑虎头率领下跳各种摩拟生产、生活、生殖的舞蹈,到全村为各家各户驱鬼除祟,彝族语称为“罗麻乃轰”。虎舞(又称老虎笙)从正月初八开始,每日增一虎(伊始为8虎)增至15虎,即到正月十五日。虎舞中以手执以“崩咚”铃的长者作前导(也称垛西)伴虎者都作全身虎纹,披虎皮。如一时难得众多虎皮,就用毡子代替。跳虎节时,前村户户敬香供“虎神”,每户从门前到屋里都要跳一场虎舞,以驱邪除祟,求虎神守卫。夜晚,田间村寨置起火堆,虎笙绕寨而舞。15只虎都出场后,雌雄老小一应俱全(喻后又来着)全村为来日的兴旺景象摆酒庆祝,狂欢一夜。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传统节日- 岁时节日及节日期间的各种活动较集中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民俗。彝族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如火把节、彝历年、密枝节、插花节等,按其传统的社会功用,可分五大类:祭祀性节日、节庆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社会性节日、农事性节日。 祭祀性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密枝节、祭宫节(跳宫节)、祭龙节、祭火节等。其中火把节最为盛行。 年庆性节日主要有凉山彝族的彝历年和云南哀牢山区彝族的“二月八”。 纪念性节日主要有云南楚雄彝族的插花节。 社交性节日主要有云南大姚彝族的服装节和楚雄牟定彝族的三月会等。 农事性节日,则如大、小凉山彝族农历六月中旬的剪羊毛节、荞菜节。 火把节-:
火把节,是包含有祭神祭田、祈求丰收、送祟祛邪等民俗内容的彝族的传统节日。四川、云南彝族一般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贵州彝族则多在在历的六月初六左右进行。节时,晚饭前杀鸡祭祖,饭后举行点火仪式,各家以松木、细竹、苦蒿杆扎成火把,从屋的上方照亮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口中念道:“烧掉一切不吉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臣!”举火把绕屋一周后,汇入村寨的火把 队伍。燃后,举行篝火晚会,跳舞唱歌,通宵达旦。火把节一般历时三日,节日期间举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等文娱活动。云南永仁彝族在火把节时,每家房屋前立一根高约七八米的巨型火把,一直燃烧三个晚上,以求六畜兴旺,人丁安康。贵州彝族过火把节时,最有特色的是赛歌,赛歌是青年男女交际择偶的大好时机。广西彝族在火把节期间杀牛祭山,然后举行赛马、斗牛、摔跤、踢毽等娱乐活动。 密枝节:
密枝节,是云南弥勒西山、石林地区圭山,以及巍山等地彝族祈求丰年的一种节日,一般在农历的冬月间举行,届时,由各家捐款买羊宰杀,前往林中祭祀密枝神,以求保佑庄稼丰收。祭祀完后,全寨人上山赶麻雀一天,青年男女往往借此机会谈情说爱。祭宫节(跳宫节)-:
跳宫节(祭宫节)是广西隆林那坡地区和云南东部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四五月举行。祭龙节-:
祭龙节是流行于云南石屏、元阳、巍山等地彝族中的盛大节日,每年有二次或三次,第一次在农历二月第一个属龙日,第二次在秋收前举行。以每年第一次祭龙最为隆重。彝历年-:
彝历年一般是在秋收后农历十月中下旬,不同地区、不同村寨选择年节的日期不尽相同,一般节期为三天,第一天叫“库施”清晨在家门口烧燃堆火,迎接祖灵而祭祀祖先。接着,各村寨杀年猪、烤荞饼,送酒肉到父母家。第二天叫“多博”,孩子们带上熟食到附近的果树下聚餐,中年男子结队外出拜年,中老年妇女留在家中待客,青年男女则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或进行赛马、荡秋千、角力等娱乐活动。第三天叫“阿甫阿玛博基”,即送走祖先。清晨,人们举行仪式,敬送祖先,祈求祖灵福佑子孙。然后,举行赛马、摔跤、磨秋、跳锅庄等传统的娱乐活动。 二月八:
“二月八”,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哀牢山区彝族人民庆贺旧岁丰收的节日。节时,全家人团聚吃一顿丰盛的年饭,然后,老少相携,走村串寨,访亲问友。到晚上,青年男女在村寨开阔的坝场上举行盛大的“踏歌”活动。山区的彝族男青年在节日期间还要荡藤秋,飞越深涧,姑娘们在观赏中选择自己的意中人。 插花节-:
插花节是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中的一种传统佳节,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举行。节时,人们采集火红的杜鹊花、山茶花等,编成花环挂在门上,并用花插在门媚、房角、畜厩、耕牛的角和农具上,以祝愿幸福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如将花插在老人的头帕上,则表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把花插在情侣的发髻、衣服、芦>>
彝族,哈尼族有哪些节日风俗? 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十月年,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届时,唱歌跳舞、摔跤、磨秋、射弩,热闹异常。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把宴席摆到街心,饭桌相连成长龙,进行长街宴,同喝街心酒,共庆新春佳节,表现了哈尼族人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的精神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每年夏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贵州彝族地区也有于六月初六举行。有关这个古老的节日的来源,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传说。其中较普遍的一种传说是:唐代南诏王皮罗阁欲吞并其他五诏,以夏历六月二十四祭祖为名,召各诏诏主前来祭祖,预先建松明楼阴谋杀害他们。嶝赕诏主妻慈善(白节、柏节)夫人劝其夫勿去,不听,不得已以金镯戴其夫臂上。届时诸诏主果真被皮逻阁以火焚楼烧死。待五诏主夫人前来收尸时,惟慈善夫人因镯独辨其夫尸骨归而葬之,后皮逻阁强娶慈善为妻,她守城抵抗,因食尽自杀。有说在六月二十四日,慈善夫人烧起松枝火把照着亡夫的灵魂回家;也有说慈善夫人与皮逻阁大战,她号召人民把无数火把捆在羊角上,驱使羊群乱窜,满山火把,吓得南诏将士魂不附体,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自后人们为纪念这个悲壮的历史事件,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就燃起松枝火把。但在四川凉山地区,又有传说古时天上有个大力士斯热阿比,他听说人间有个大力士阿提拉八,就到人间与阿提拉八比赛摔跤,结果斯热阿比失败。回奏天神后,天神就遣害虫到人间糟踏庄稼,阿提拉八在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号召人们燃起松枝火把驱虫,结果战胜了天神。这些传说和神话,反映了彝族先民不畏 ,敢于斗争的反抗精神。
由于彝族分布较广,因此火把节的仪式和内容各地不尽一致。四川凉山,届时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晚间多以村寨为单位,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以祛灾祈福。然后,相聚一块烧起篝火,老年人教育大家放牧时,要防止牲畜践踏庄稼,话毕开怀饮酒,欢喜若狂,青年男女翩翩起舞,尽情欢唱,以预祝人畜平安,庄稼丰收。云南巍山彝族,届时每户人家都要在门口竖起一个小火把,村村寨寨还要在广场上竖起一个大火把,到夜晚火把熊熊燃烧,互相饮宴、赛马,并用松脂撒火把上,发出耀眼火花,电含有消灾祝福之意。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节日那天彝族男女都穿盛装;尽情跳舞唱歌,还燃火把举行摔跤、斗牛等游乐,云南武定和禄劝等地,人们在这天要举行赛马、打秋千、射箭等活动,并插火把于田埂之上,青年男女歌舞达旦。贵州彝族群众,节日晚上,家家点燃火把,一些人手持火把在村寨周围 ,并到田边、地头进行象征性的驱虫活动。
除共同性的火把节外,各地还有一些地区性的传统节日,如川、滇大小凉山及滇东北、贵州某些彝族地区的年节,云南大理地区彝族的“拜本主会”,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的“密枝节”,等等。
相传历史上彝族一年为十个月,因此彝族传统过年日期与汉族的不同,后因受汉族的影响,大部分彝族地区都在夏历正月过春节,只在川、滇大小凉山及滇东北、贵州某些彝族地区,还一直保留着传统的年节。在凉山称“彝族年”,滇东北、贵州称“冬月年”。1950年前,凉山彝族年没有固定的日子,各地亦不统一。一般是以村寨为单位,在秋收后某一个月的下半月,由巫师毕摩选择吉日举行。如去年获得好收成,则这天便作为吉日继续沿用,否则,再由毕摩另行选定。过年时,凉山一般人户都要打牲畜献祭灵牌,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盛装宴饮欢度。但曲诺、阿加等级的人户,届时必须向主子送半边猪头,以表示人身隶属关系,即使主子住处很远,也不能豁免。在滇东北和贵州某些地区,彝族于夏历六月,还有过“小年”的习惯。
云南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等地彝族的“密枝节”,于每年夏历十二月初十举行。“密枝”系当地各村寨一片茂盛的树林,为人们崇拜的神树,同时各村寨男子杀绵羊前往林中祭祀,由巫师诵经祈祷庄稼丰收,人们还上山赶雀,青年男女并举行各种文娱活动。此外,在云南楚雄小黑箐梁子彝>>
彝族有哪些传统 彝族习俗 独特多姿的彝族民俗风情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文明之韵味。彝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独特多姿的民族风情,体现在他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信仰崇拜多方面。 彝族饮食 彝族有偏爱吃粑粑的传统习惯,粑粑多以玉米、荞麦磨粉蒸烤而成。粑形扁圆,重约半斤,而以“略粑”为精美,“略粑”以玉米粗磨去壳后,再加水细磨而成粥,照粑粑做法蒸烤而成,细腻香甜,分外可口。一般只在年节或贵客临门时特意制作,被视为高级食品。 彝族饮酒,习惯喝“转转酒”,但凡宾客至或喜庆节日,有的节会议事皆饮酒。饮酒时,数人或者数十人团团围坐,一座用一酒器轮饮,一次喝一口,团团转,直喝到酒醉方休。兴来时则豪饮,不论一碗半樽可一气喝下,以显示豪爽气概。 彝族群众特别好客。不论走进谁家,不管是否亲友或是相识,只要说出姓名、家支,都会受到热情接待。按家境条件尽量做到酒肉粑粑款待,并留住宿,从不索取报酬,而且诚挚大方。对亲友贵客杀鸡、杀羊招待。对特别尊贵的客人,如条件许可,还要杀牛招待。杀鸡招待是最轻的,也要把全部鸡肉端上桌先请客人吃,并请客人吃鸡头,看财喜。杀猪杀羊除招待客人吃饱吃好外,还要送猪头半块,羊胛肉一块让客人带常,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 彝族房舍 房屋的宅基地,多选择居高临下有险可据的小山头或山坡平地处。古时,彝族因生产生活因素,常迁徙。富裕之家,大多在高低山修筑两处住所,冬天居低山住房,夏天则迁往高山居住,有的夏天居大凉山美姑,冬天迁回峨边居住。 过去的彝族房屋多为一间,土墙瓦板四壁无窗,无天花板,屋内十分昏暗。进门为中房,设火塘,火塘以3个锅庄石安装而成,是全家做饭、用餐、烤火、议事、息宿、待客之所。中房左侧用竹笆隔开,内为主妇居室,也是存放粮食、衣物、银钱之处,右侧为磨房和堆放杂物、农具甚至拴猪的地方。 彝族婚俗 峨边彝族的婚姻嫁娶习俗,在民主改革以前,实行彝族内部通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转房、赘婚等婚姻制度,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也存在父母包办、媒妁之言、买卖婚姻的现象。从订婚到结婚过程中保留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婚嫁礼仪和形式。 彝族葬俗 彝族对死者,普遍进行火葬,但对尚未长牙的死婴,则实行土葬。 彝族岁时节俗 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两个:一是彝族年节,二是火把节。峨边彝族的年节:凉山彝族年是彝族的太阳历,一年为十个月,在年终的一个月相当于农历的十月,也是彝区秋收结束之际,彝族各个村寨选定一个吉日,一般在十月初一至十五之间的3天时间,就是彝族过年的日子。 在过年的前一天是除夕,家家户户大搞卫生,扫尽地面,清洗家具。过年的第一天凌晨,有条件的家家户户杀过年猪,按崇敬祖先和尊敬老人的传统习惯和规距,过年首先从村寨最受尊敬的长者之家杀猪起。然后各户依此宰杀。猪杀死后,取出胆、腰、脾、胸肉、煮熟切块与荞粑盛入高脚木盆,再用一块烧红的山石,投入一碗清水之中,产生蒸汽上绕三圈,意为除污去秽,然后斟上泡水酒并肉盆一道献于内室祭台上,举行迎祖仪式。 过年期间,人人穿戴一新。青年人举行赛马、摔跤、斗羊、斗鸡等活动,孩童们则到村外野外野炊,尽情地游玩;老人们则相邀到一起聊天、饮酒。 三天以后,开始走亲访友,到远处亲戚家拜年。已出嫁的姑娘带着酒、猪头肉等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约五六天后,过年才完毕。
彝族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是彝、白、僳僳、拉佑、纳西、基诺等兄弟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广泛流传在云南各地和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多在农历6月24日或25日举行,一般为期3天。
节日清晨,人们穿着民族盛装,男人前额扎成长锥形的“英雄结”,女子用布或供巾缠头顶,男女都披着披毯。入夜,家家都点燃火把到田头地角照燎,驱邪除祟。节日里,还要举行斗牛、斗羊、赛马、射箭、摔跤、拔河、打秋千、歌舞等活动,其中最具特色、饶有风趣的是“泼火”。在彝族地区,人们用左手执一束燃烧的火把,而在衣袋或挎包里装满易燃的香灰粉,当火把挨近对方时,就用右手抓出一把加松香末的香灰粉,猛地朝火把上洒去,在对方的脚前或身后腾起一团耀眼的光焰。等对方惊喜地看着火焰像闪电般消失时,泼火的人已欢笑着跑开了。对方也举着火把向那人追去,以便以同样的火焰去回报他的热情。
彝族的重要节日是什么 彝族:最看中摔跤运动 火把节为隆重盛大节日
彝族共有人口657万余(1990年统计),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分别聚居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自称“诺苏”、云南红河彝族自称“罗罗”、圭山、弥勒一带的彝族多自称“撒尼”和“阿细”。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考证:彝族和古代居民氐羌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是古羌人南下与西南土著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共分为6个方言区,四个次方言区,二十一个土语区、二十二个次土语区。
尽管各种方言、土语、次土语之间有较大的差别,但在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和语音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本民族中、青年交流无更大的障碍。
此外,大部分彝族群众自古就有使用双语 (如彝-汉,彝-白,彝-哈尼……)和多种语言的传统语言习惯。这种庞大纷繁的少数民族语言现状,构成了一个极其奇妙和特殊的彝族语言大系。
彝族有本民族的文字,史书古彝文称为“倮文”、“文”、“夷文”、“毕摩文”等。
1975年制定了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字。
火把节
彝族传统体育
摔跤: 在彝族在所有传统体育运动中摔跤是一项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在火把节、春节和彝年期间,摔跤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过去在滇东的弥勒、路南一带,祭“密枝神”(传说中主管牲畜的神)的日子是摔跤的黄金季节。
祭祀这天,由村寨里的毕摩(专伺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和长老领头,人们跟随用长杆抬着“挂红”用的红布入场,绕场一周,然后烧香祭拜,最后年轻人围着挂红跳起敬神舞蹈。
直到仪式结束后,便开始进行摔跤、舞狮子和斗牛等各项文体育活动。
在摔跤比赛之前,先由裁判作一个简短的仪式,仪式结束,选手才脱下上衣,下穿短裤,蹲在场边,意思是向裁判请求开赛。
裁判则热情的迎上前去,将选手扶起,绕场一周,并且用彝语高喊:“勇士们,来吧!莫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继后,一个个应战者先后出场。
裁判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眼力,判定选手的体重和年龄,将对方领进场内,随之一场激烈的摔跤比赛景开始了。根据参赛的人数多少,在摔跤场上可以同时进行几对,甚至几十对。
彝族摔跤不分体重级别,没有时间限制。一般先入场的都是年轻的新手,两人比赛结束后,负者主动退场,胜者留下再战。
彝族摔跤的基本方式是从站立摔,转为跪撑摔的循环式。主要动作是抓住对方腰带、抱单腿、过背、夹臂翻、穿腿等。摔跤的过程中,使对方双肩着地为胜。
这种规则与国际自由式摔跤十分相近,只要稍加训练的选手,便可参加国际性的比赛。
一场摔跤比赛一般为三局,胜两局者为胜,双方一同倒地视为平局。如果三局均为平局,则双方不分胜负,视为平局。连续战胜两个以上对手的就能得奖。
彝族摔跤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其中许多选手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奖。
被称为“云南抱腿”的彝族摔跤名将龙文才,以他的抱腿绝招,战胜了很多名将,曾获得73公斤级自由式摔跤的全国冠军。
射驽:弓驽本是彝族人民生活中古老的、不可少的防身武器和狩猎用的工具。弩形状似弓,是用坚硬的岩桑树或梨树做成。射弩犹如水平托弓射箭,只要扣动扳机,箭便顺弩床中的箭槽飞出,射程较远。
由于彝族人民多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林中经常有野兽出没,所以男子外出,弓驽从不离身。射驽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传统节日里比赛时,多以决出谁射的又远又准为胜。
火绳:广泛流传于四川凉山彝族民间,多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举行,是彝族民间独有的一个群众性体育项目。
跳火绳以>>
1、天山雪鸡,原产于中国天山之巅,是中国特有的珍禽品种,但数量极少,现已人工繁育、驯化成功。天山雪鸡以食草为主,体型较小,体质健实,体长60厘米左右,体重15千克左右,反应敏锐快捷,羽毛雪白紧凑,肉质乌黑鲜美,香甜细嫩。堪称鸡中的战斗鸡。
2、岑溪三黄鸡,是广西目前唯一经过严格系统的选育没有引进任何外来血缘的优质地方土鸡。它体型小巧、外貌华丽、肉嫩骨细、爱啄好动。
3、清远鸡,原产于广东省清新县。又名清远走地鸡,就是家养土鸡。因母鸡背侧羽毛有细小黑色斑点,故称麻鸡。它以体型小、皮下和肌间脂肪发达、皮薄骨软而著名,素为我国活鸡出口的小型肉用鸡之一。
4、丝羽乌骨鸡,丝羽乌骨鸡是我国古老的鸡种之一。产于江西泰和县。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和闽南沿海有分布。丝羽乌骨鸡在国际标准中被列为观赏型鸡种。其体型为头小、颈短、脚矮、结构细致紧凑、体态小巧轻盈。
5、皖南三黄鸡,又称宣州鸡,属中型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种。该品种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具有野外放牧、觅食力强、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可适应以放牧饲养为主的各种饲养形式。”
6、珍珠鸡,又称珠鸡、山鸡、几内亚鸟。是鸡类中的一员,原产自非洲。因其全身羽毛灰色并有规则的圆形白点,形如珍珠, 故称“珍珠鸡”,两翼发达有力。我国最早于1956年从苏联引进珍珠鸡并饲养成功。
7、金门土鸡,原产于金门岛。较近似于原始土鸡。年幼时全为黑羽,头部带有小白花斑。待性成熟换羽后,公鸡颈背部有大面积的金**羽毛,母鸡则是颈部掺杂深褐色羽毛。
8、新扬州鸡,新扬州鸡——是江苏农学院1960年开始在扬州地方鸡种的基础上,经本品种选育、杂交改良、品系繁育等途径,通过23年选育而成三黄鸡类型的新品种,具有产蛋性能高、肉质鲜、生长速度快、生活力强等优点的蛋肉兼用型鸡种。1983年底,经江苏省级鉴定正式定名为新品种,并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
9、丝光鸡,丝光鸡又称元宝鸡,原产于日本,亦称日本丝光鸡,在中国绝迹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有黑色和白色两种,它体态活泼,性情温顺,惹人喜爱,可供人们观赏,深受世人喜爱。肉质清香、皮薄味美、营养丰富。体重仅为05千克,迎合全球发展微型特禽的潮流,被誉为绝世珍品。”
10、芦花鸡,芦花鸡为我国土生鸡种,主产区为山东汶上县。芦花鸡体型椭圆而大,单冠,羽毛黑白相间,公鸡斑纹白色宽于黑色,母鸡斑纹宽狭一致。
前男友吧。
京城已经入秋了,晨起骑着小单车在路上,风中有一丝寒凉,慢慢浸入骨中,看着道路两旁的树叶打着卷,和着不知是雾霾还是灰尘,从空中落下,从地上被车带起,打个卷,再落下。
每个人都带着口罩,帽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知道是为了防雾霾,还是想把自己缩在衣服里。
已经习惯了和这个城市一起苏醒,再各回各家各自入睡。一个人在陌生城市奋力拼搏的感觉,很值得纪念,也很孤独。
每天都不悲不喜的生活着,形同木偶,有时候想想,突然觉得很失落。真的好想大哭一场,不为工作不为任何不顺心的事,只是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交代。
闺蜜高中两年的男朋友,在我们即将高三之际,突然提出分手,说,怕耽误她学习。我只知道,那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天,躁动的高三,闷热的天气,傍晚时分才有些微凉风,我们向往常一样逃掉自习课去了团委办公室,学长在那里等着她,和我这个万年老灯泡。
于是,时隔两年之后,我找到了学长,出乎意料的是,学长跟我说了好多好多,意思就是,他们之间出现了很多问题,分手是迟早的事。我把截图发给闺蜜,手机那边沉默良久。我说,别哭了,我抱不到你。
可能是怕时间过久了会淡忘,也怕不经意间的失去,更怕墨守成规的不再联系……想着好好写写老哥你的故事,一个还在追寻诗和远方彝族青年的故事。
————片 记
此刻我的脑袋是膨胀的,那为啥膨胀,琐事还是回忆,都太多,来不及解释。我想可能是想柱哥了吧,把酒言欢倾诉衷肠,理想人生或是向往的姑娘,再者清汤寡水也得要有辣条相伴,暂且不说这些,继续说我柱哥的故事。
柱哥,全名张银柱,彝族名字他没说,我也没多问,应当和“石一”家族有关,只是偶尔提起过,是实打实的彝族青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人,现在好像因为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工作的缘故,户口已经签过去了,但身份证上的那些我不认识的彝文是货真价实的。可是了,柱哥会不会写彝文这件事还是有待商榷,毕竟,没见他写过,但基本上都会说,我猜呀,柱哥是不会写的;有次我打趣问柱哥彝文“我爱你”怎么说,他思索了半天,他说他们彝族人很少说这种话的,然后我问有没有彝族情书之类的,他说他们不写情书,相中了就提亲,彩礼啥的女方说了算,哪有什么你浓我浓的文字表达呀;最后,柱哥是勉勉强强的把“我爱你”三个字用彝语说出来的,至于说的对不对我就不知道了,听不懂哈。
听柱哥说,他们家族比较庞大,在当地的地位也是蛮高的。柱哥出生在美姑县的一个小村庄,爷爷好像是一位教师,他小时候,大凉山那边还是很贫困很落后的,和他同龄阶段的小孩一般一日三餐都是吃的土豆,柱哥家境要好一些,一天能吃上那么一顿白米饭,那时候白米饭可贵了,当地种不出来,都是外地买来的。柱哥家的传统美德,对村里邻居街坊什么的都好,一家人为人殷实厚道;好像是当时家里地多,种东西或者收获割手的时候会请村里的人来帮忙,这个时候柱哥家里就会杀猪,款待前来帮忙的人,那时候肉什么的在他们那边很紧张的,也不知柱哥他们家是出于何种心态才会舍得杀猪,或许就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对社会的无形的帮助,或是对“大爱无疆”的最好诠释,看得出来,那时村里的人都很认可柱哥一家。
继续写柱哥的故事是一周以后了,此刻我坐在一家我高中时常来的叫“芳林煲仔饭”的店里等着上菜,点了一个油豆腐肉丝,这是我今晚想吃的东西。柱哥小时候上学特别优秀,但要强的性格应当也是那时候开始养成的,柱哥的要求不是各方面强势的那种,而是在某一方面极力与你“据理”力争,就算你说的很合情合理,他也不会认可,最多,他说累了,来上一句每个人的认识是不同的,可能有些人认同你的观点,一般柱哥说这话的时候这个话题也就结束了,其实了,他就是这样,一直给自己找理由,哈哈,我这也说柱哥会不会骂我呀。
学生时代的柱哥是很特别的,从文绉绉的少年变成有小肚子的“社会青年”,这必然是一个“巨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切的发生呢?是时代的召唤,还是对现实的茫然;是对爱情的无奈,还是对婚姻的后怕;是祝酒歌的渲染,还是被伤了心……柱哥是不会跟我说缘由的,你问急了,他会来一句:“就这样子”。这句话不知是首先出自谁的口,宜坪的人喜欢说,宜坪的第一书记普遍爱说,柱哥这种壮志难酬的青年自然也不例外。
我认识柱哥前,柱哥应当是没有谈过恋爱的,但有追过女生的经历,而且很特别。那时候柱哥大二,喜欢上了一个姑娘,也不知道是哪来的自信,一个星期不到就直接向女生表白,那种理直气壮的好不含蓄的问人家女生“你愿意和我在一起不?”。人家女生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说要考虑一下,柱哥就不愿意了,“考虑个球”,于是这段尚未开始的感情就这样被抹杀了。后来我想呀,既然人家女生都说考虑一下了,那自然是对你有想法,只是这种想法还没达到这么快就要答应和你在一起的地步,我说柱哥你是不是小说看多了也看傻了,人家一表白就成功那是人家,是写给你看的,至于我们自己么,还是得面对现实;你说人家说“考虑一下”就是拒绝,你这也太小心眼了吧。但是这么久的相处我发现,柱哥在感情上是专一且自私的,这是我所敬佩的。
能在四川遇见柱哥实属不易,柱哥应当是阴差阳错考上峨边的,面试的时候也是抱着参加一下的态度,或许前两年倍需畜牧业专业的人才,所幸,柱哥以综合成绩最后一名的身份“加盟”峨边的脱贫攻坚,致力于宜坪的建设。而我,来四川的第一站就是蔬菜之乡“宜坪”。第一次见到柱哥时,我在办公室修电脑,五六台主机,乡长说是要我把重要的内容从硬盘里考下来,于是我就一台台的拆迁;柱哥进来的时候和办公室的**姐打招呼,随口一聊的那种,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有点黑而且有点胖再带有几分严肃(后来柱哥这一点刚好完全相反呀)。后来听柱哥说,那天还真以为我是修电脑的,毕竟之前没见到过我,而哪一天,则是我来宜坪的第一天。
柱哥喜欢打球但不喜欢看别人打球,喜欢看书但不喜欢写东西,喜欢听音乐但不喜欢唱歌,喜欢旅游喜欢四处旅游,喜欢钓鱼也喜欢吃鱼,喜欢“喝一杯”他说只“喝一杯”……自然像柱哥这类90后也是拒绝不了游戏的,而我刚好有柱哥的这些爱好(除了打游戏)且符合“但”的要求。那么,和柱哥,就不知不觉的走到一块儿了,难以割舍的那种。
今天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的“情人节”;侗族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来一阵"噢噢"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来围观者"嘘嘘"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山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柱哥是彝族人,要是彝族也有这样的节日,柱哥是羞于去姑娘面前讨篮的那种,估计柱哥会怂恿我去,毕竟我这种脸皮厚的,见到漂流姑娘就会有一种由衷的喜欢,讨个篮子还是能讨到的,再不然,给我柱哥也讨要一个就功德圆满了。
忧伤的东西先不说,写到这里,也只是对柱哥的粗苗淡写,好的记忆一般都是极致,快乐到极致或是悲伤到极致,有些东西是写不完的,既然开了个头,以后自然会写续篇;只是有些东西不能写,有写东西不愿写,等哪一天时机成熟了,会写的。毕竟我还欠柱哥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柱哥嘞,别对我太过挂念,想我的时候不要给我打电话也不要一个人喝闷酒,倒是这些天没了你的数落与你口中的“好烦”还真有些不习惯,倒是记忆犹存如新,你只要记得湖南有这么一个弟弟就可以了,他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布达拉”,然后他也要开始他新的生活。在这个叫新宁的小城,他也会晚上去喝点酒,去压压马路,可这个小城可能有点大,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经历去绕它一圈,他会乏累,他也孤独,他也想眺望远方,他更想去向远方。可现实这道坎呀,让他没了诗和远方,但是柱哥你可以,你应当继续前行,去追求和现实对立的东西。
梧雪潇
2018年4月18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