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
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
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简介: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英语: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1904年07月30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7月30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的结尾,保尔在近乎绝望地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吃了个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
扩展资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的名著,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完美的艺术典型。
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时严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实,并不把保尔的坚强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认为是在英勇的战斗和艰苦的劳动中,在刻苦的学习和严格的律己中锻炼出来的。
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童年,过的是最底层的苦难生活。年轻的保尔为拯救陷入敌手的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而遭逮捕,在狱中表现得坚贞不屈,出狱后参军,在柯托夫斯基骑兵旅和布琼尼骑兵团中转战疆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以惊人的忍耐力使医生们深为敬佩。
出院后离开了部队,无论是做共青团工作,肃反工作还是参加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均表现出了坚持真理和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并且在爱情问题上也有着严肃的态度和精神境界,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参考资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的主要人物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乌克兰人。他,平凡而伟大,打过工,参加过红军,还担任过共青团委书记。 在一次攻克敌人暗堡的战斗中,年轻的保尔负了重伤,左眼失明。但他仍坚持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双目失明,下身瘫痪。可保尔未被病魔所吓倒,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靠口述,请亲友笔记,创作了《暴风雨的儿女》这部长篇小说,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保尔那种为人类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不正是现代化建设所提倡的精神吗?
保尔.柯察金(爱称:保夫鲁沙,俗称:保夫卡)
谢廖沙.勃鲁扎克——保尔童年时的朋友,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
瓦莉亚.勃鲁扎克——谢廖沙的姐姐,共青团员
丽达.乌斯季诺维奇——红军师政治部工作人员,共青团省委常委
伊万.扎尔基——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
伊格纳特.潘克拉托夫——码头工人,货运码头共青团书记
尼古拉.奥库涅夫——机车库共青团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
费奥多尔.朱赫来——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
副部长
多林尼克——木匠,党的地下工作者,市革委会主席
阿基姆——共青团省委书记,乌克兰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
托卡列夫——老钳工,筑路工程队队长,区党委书记
亚历山大.普济列夫斯基——红军团长
列杰尼奥夫——老布尔什维克
阿尔焦姆.柯察金——保尔的哥哥,钳工,市苏维埃主席
波利托夫斯基——火车司机
扎哈尔.勃鲁扎克——谢廖沙的父亲,副司机
玛丽亚.雅科夫列夫娜——保尔的母亲
达雅(爱称:达尤莎)——女工,保尔的妻子
冬妮亚.图曼诺娃——保尔少年时的女友,林务官的女儿
德米特里.杜巴瓦——共青团区委书记,托派
沃洛佳.图夫塔——共青团省委登记分配部部长,托派
茨韦塔耶夫——铁路工厂团委书记,托派
瓦西里神甫——乌克兰社会革命党党徒,反革命分子
维克托.列辛斯基——波兰世袭贵族,中学生,告密者
佩特留拉——白匪头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简介
作者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年生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当过童工,饱尝过屈辱。十月革命后投身于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20年秋在战斗中负重伤,转到劳动战线,跳进第聂伯河打捞木材,因而患上伤寒和风湿症。后来又因劳累过度,健康日益恶化,终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和病魔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在致友人信中写道;“只有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发疯似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好的新世界的建设工作的人。只有我们这样能够了解并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1934年冬,他开始写《暴风雨所诞生的》。小说以1918年末到1919年初国内战争为背景,反映乌克兰人民击败波兰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全书原计划写三卷,作者只完成第一卷便去世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把对旧生活自发的反抗改变为自觉的阶级意志。保尔的成长不是“性格的自我发展”,而是如同作者在回忆自己一生时所说:“钢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
保尔的英雄主义是早期布尔什维克的理性真诚,个人价值和集体事业在观念上处于和谐状态。小说不仅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困境来塑造这位主人公,还通过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这种赤诚情怀。一次,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时,曾默默地想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同冬尼娅的爱情纠葛,同丽达磊落的友谊,以及对达雅诚挚的感情也表现了保尔精神世界的纯洁,表现了小说人物的特殊素质。
作者把自己作为主人公的原型,但并不是自传。他说;“我这个长篇首先是一部艺术作品,在这个长篇里我使用了虚构的权利。”作者的意图是“要在作品中创造一种典型,一种在我们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青年革命者的典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把对旧生活自发的反 抗改变为自觉的阶级意志。保尔的成长不是“性格的自我发展”,而是如同作者在回忆自己一生时所说:“钢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 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
作者风采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于乌克兰沃伦省奥斯特伦什县,父亲和母亲都是工人。因家贫只读过三年小学,就被迫自立谋生,当过食堂 小堂倌、司炉助手和电工等。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才加入志愿军。1920年,因负伤复员。不久又在一次与洪水搏斗中得了伤寒和风湿,1924年入党。担任过 共青团的区委书记和地委书记。1927年全身瘫痪,又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1933年,他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35年,荣获列宁勋章。1936年又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内容
①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②冬尼娅:天真、纯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338490htmlsi=7
第1章
省委派丽达做代表去出席一个县的团代表大会,并让保尔协助她工作。车站很挤,于是由保尔先挤进车厢,然后打开车窗,把丽达从窗口拉进去。
城市里正在酝酿一场暴乱。这天夜里,朱赫来领导三百名同志平息了暴乱。索洛缅卡大队损失了五个人,肃反委员会牺牲了一个老布尔什维克。同一天夜里,在舍佩托夫卡逮捕了瓦西里神甫、他的两个女儿以及他们的全部同伙,一场风暴平息了。
第2章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要在三个月内修一条铁路。于是保尔和共青团员被调去修铁路。
筑路队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保尔忘我地工作,连靴子都烂了。寒冬,人们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劳动。工人发誓一定要按时建成这条铁路。一次在车站,保尔还遇见了冬妮娅。
铁路终于如期修通了,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他还送给保尔一把枪。但不久后,保尔病倒了。
第3章
保尔在家养好伤,去看望阿尔焦姆,又去监狱前的广场悼念牺牲的红军。然后保尔去另一个城市找自己的战友。但很多人都走了,最后他只找到潘克拉托夫。他和家人们看到保尔都恨惊奇。他还给保尔讲四个月来发生的各种事情。
第二天,保尔到团省委恢复了团籍,并在大会上发言。之后保尔又回到电厂上班。他还和茨韦塔耶夫因为菲金弄坏电钻的事争吵起来。但最后两人达成了一致。上班时,保尔遇见了以前的邻居。晚上,保尔还打死了一个强盗。
第4章
保尔随营长视察边境,又一起去别列兹多夫,他宣布自己以后不抽烟,不骂人。后来他病倒了,离开工厂,回到了家,病好后担任地方武装的政治工作,并平息了一场争斗。
共青团的支部一个接一个地在边境各村建立起来。保尔,丽达和团区委的干部鼓励很多年轻人入了团。后来保尔被选为边境各村庆祝十月革命节委员会主任。他还在腿受伤的情况下参加演习。
保尔从莉达交给他的公函上知道自己成为了***正式党员,并可担任重要的共青团工作。
第5章
保尔在工作中坚决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成为反对派,他十分痛心,在会上坚决地给予批评,但台下的人一直起哄,把保尔拖下台。但也有一些人醒悟了。潘克拉托夫也发表了演讲,鼓励了其他党员,坚定了大家的决心,不过杜巴瓦还是走了。
列宁去世了,他的逝世促使几十万工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很多同钢铁和机油打交道的产业工人在大会上讲话,要加入***。阿尔焦姆也是其中一个,他讲了自己的经历,全票通过入了党。
第6章
在全俄代表大会上,丽达遇见了保尔,两人看见对方都十分高兴。保尔给安娜讲了自己见劝杜巴瓦回团时发生的事,还解释了几年前中断和丽达的友谊是因为自己按“牛虻”中主人公的方式处理事情
因为听见了女团员的诉说和法伊洛所说的自己的行为,保尔很生气,打了法伊洛。两人在法庭上争斗,后来法伊洛被开除党籍,而保尔被判无罪。
保尔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了,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被批准到海边疗养。他来到海滨,开始了疗养。
第7章
在海滨疗养时,保尔在一次交谈中认识了朵拉。保尔去看歌舞演出,又在这里遇见了扎尔基。他们一起在保尔的房间里开了一个集会。
第二天他们到另一个城市去,但路上却出了车祸。于是保尔又住进了医院。出院后,按母亲的来信,保尔去了阿莉比娜•丘察姆家。在那里,他认识了达雅和廖莉娅。也很同情他们的家庭。他走时答应两姐妹帮他们逃出牢笼。
保尔来到中央委员会,但已不能恢复工作。虽然阿基姆答应给他找工作,但保尔还是去了南方。
第8章
保尔第二次到丘察姆家。保尔知道自己的病更重了,想自杀,但又忍住了。保尔回到住处,和达雅谈了话,想让达雅离开家,并和他结婚。达雅考虑后,答应了。
保尔给哥哥阿尔焦姆写信诉说了自己的情况。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达雅做工,保尔学习。不久后,保尔双腿瘫痪了。现在只有右手还能活动。他要和达雅离婚。但达雅不同意。母亲知道保尔又遭到了新的不幸,过来照顾他。
达雅当选为市苏维埃委员了。但保尔的病情在继续发展。他失明了。
第9章
保尔又住进了医院,做过一次手术后,他决定通过文学重新参加战斗。达雅成了正式党员。保尔申请在莫斯科定居,在妻子和母亲的支持下,保尔开始写小说《暴风雨的儿女》。朋友们看了稿都说他写的很好。保尔还有了秘书,加莉亚。
保尔的书写完后,母亲把包裹送到了邮局,漫长的等待过后,州委打来的电报,上面写着: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保尔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和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文艺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局面。
斯大林时期的国家用“一统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视文学艺术在培养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中的重要作用,斯大林要求文学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传目的“,许多作品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向青年灌输“共产主义理想“。
官方强调文学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文学艺术要完成这种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体现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英雄人物。
这一时期,苏联文学的主题是歌颂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歌颂党和领袖,塑造苏维埃新人的光辉形象,苏联文学的任务就是根据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创造出一个绝对信仰共产主义的人物并把他描绘得真实可信。
奥斯特洛夫斯基响应官方的号召开始撰写《钢铁》,保尔朴素的阶级感情、狂热的献身精神、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正是斯大林推行其路线所需要的。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因瘫痪卧病在床,双目失明。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时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
但他把小说写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邮局丢失。
但这并没有挫败他,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函授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故事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
尼古拉大哥在高加索服兵役。托尔斯泰在大哥的建议下,于1851年5月到了高加索。从此,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开始了他一生难忘的戎(rónɡ)马生涯。
高加索山脉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许多山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在高加索群山环抱的山村里,住着强悍(hàn)的本地山民,他们不甘于沙皇的统治。沙皇的军队驻扎在此,就是为了对付他们,以防骚(sāo)乱的发生。
1851年的6月,托尔斯泰平生第一次参加了战斗。他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表现得十分勇敢。为此,总司令接见了他。
“你好啊!我们年轻的鹰,不愧(kuì)是军人的后代,你是什么军衔?怎么,才是个志愿兵士?”
“将军阁(ɡé)下,我还没有正式入伍呢。”托尔斯泰有点难为情地回答。
“伯爵(jué),你的父亲曾参加过1812年的莫斯科保卫战,你的外祖父曾经是陆军元帅,你作为世袭(xí)军人的后代,有着远大前程。你正式入伍吧!”总司令说。
“是!将军阁下,遵从您的命令,我愿为沙皇陛(bì)下效劳。”
托尔斯泰正式参军,成了四等炮兵下士。
没有战斗的时候,托尔斯泰常常躺在营帐外面,嘴里嚼着甜丝丝的草根,仰望着浩瀚(hàn)浩瀚(hàn):形容广大。无垠的天空,眺望巍峨的崇山峻岭,聆(línɡ)听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多么美啊!托尔斯泰一直想把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写下来,告诉别人,也让大家分享他的这份感受。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冲击着他。
他常常回忆起雅斯纳雅·波良纳的童年生活,想起故乡的树林、果园、白色的楼房、温暖的客厅,想起家人团聚(jù)时共叙天伦之乐的美好情景。他决定写一部以《童年》为题的小说。
他小时候记的日记一直带在身边,这对托尔斯泰写作《童年》帮助很大。他以亲身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塑(sù)造了小主人公尼古林卡的形象,描写了他纯洁美好的童年生活。写完后,他将手稿誉(téng)抄了三遍。他没有用自己的全名,而是署(shǔ)了姓名的前两个字母:列·尼。他将手稿寄到了彼得堡的《现代人》杂志编辑部,他同时还给杂志的主编,俄国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怀着焦急的心情等着您的评判,这一评判也许将鼓励我继续做我心爱的工作,也许将使我把已经写好的东西付之一炬。”
一个月以后,托尔斯泰收到涅克拉索夫的回信。信中告诉他《童年》已被编辑部采用,并说:“我不知道您的续篇的情况,所以不敢武断,但我觉得作者是有才气的……请将续篇寄来。您的小说和才华都使我很感兴趣。”
又过了一个月,托尔斯泰收到涅克拉索夫的第二封信:“尊稿即将刊登在《现代人》第9期上。我仔细读了校样,觉得这部小说要比我第一次读时好得多。我可以肯定作者是有才华的。我认为对您这样一个初学写作者来说,深信这一点,目前比什么都重要。”
这两封信使托尔斯泰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更坚定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
《童年》一发表,当时的作家都对它大加赞赏。著名作家居格涅夫写信给涅克拉索夫说,这是一个大有希望的天才,如果写作能引起他的兴趣的话。他向他表示祝贺、敬意和欢迎。另一位俄国著名作家陀(tuó)思妥耶夫斯基当时正在西伯利亚流放,他写信给一位朋友,请这位朋友打听一下,这位神秘的有才华的列·尼是谁。反应最热烈的,要算是作家巴纳耶夫了,他是《现代人》的编辑,他在自己的熟人中间到处奔走,朗读《童年》的片断。有一次,屠格涅夫和他的几位作家朋友在涅瓦大街上散步,远远看见对面走来了巴纳耶夫。屠格涅夫赶紧对朋友说:“巴纳耶夫来了,让我们躲开他吧!”
一位不知情的作家奇怪地问:“为什么?你们吵架了吗?”
“没有。不过我得避开他,因为他一看见我就准会向我朗诵起《童年》的片断。”
那几位朋友顿时哈哈大笑。
托尔斯泰初试笔锋,就获巨大成功。于是,他一鼓作气完成了童年的续篇《少年》和《青年》,这是充满激情的三部曲。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个地主的早晨》、《袭击》等作品。
在高加索的一次冒险行动中,托尔斯泰差点成了当地山民的俘虏。那是1853年6月的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托尔斯泰和一个好朋友沙多,加上另外四个护送的士兵,护送一队载重马车去往另一个要塞。车队在山路上跋涉,走得非常缓慢,托尔斯泰无法忍受这种单调烦闷的行程,就对沙多说:
“沙多兄弟,咱们走得太慢了。我们俩骑快些,赶到车队前面去,怎么样?”
于是沙多和托尔斯泰违反了行军纪律,越过车队到了前面的山坡上。他们让另外的士兵在山谷中前行,自己走上山坡,观察周围的动静。就在刚刚走上山顶的时刻,他们就看见了三十来骑人马向他们驶来,他们正是当地的鞑靼山民!托尔斯泰赶紧向山谷下的伙伴报警,并和沙多拼命沿着山脊向后狂奔。当时沙多骑的是一匹托尔斯泰平常骑的跑不快的马,而托尔斯泰却骑着沙多的壮马,一会儿,沙多落后了,鞑靼人包抄上来,眼看就要开枪射中沙多,托尔斯泰不能舍下沙多,他想返身保护危急之中的朋友。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驻军中的哥萨克骑兵出现了。是要塞的哨兵报的警。他们脱险了。原来鞑靼人只想活捉沙多,因而没有向他射击。
托尔斯泰后来将这次经历略作改动,写成了短篇小说《高加索的俘虏》。
19世纪中叶,沙俄帝国不断向外扩张,1854年土耳其对沙俄宣战。已是炮兵准尉的托尔斯泰被调往塞瓦斯托波尔前线作战。
塞瓦斯托波尔是俄国黑海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这里风景优美,有辽阔的天然海港,但那时已被弥漫的硝烟和战火包围。俄国军队士气高昂。海军上将亲临前线视察,他慷慨激昂地向官兵发问:
“弟兄们,决战的时刻到了,你们敢死吗?”
“我们敢!乌拉!(俄语,万岁的意思)”士兵们齐声呐喊。
为俄罗斯而战的狭隘的爱国主义使托尔斯泰热血沸腾。他在战斗中表现得沉着、勇敢。战斗间歇,他趴在掩护的地方写作。士兵们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慨、临终前的痛苦呻吟,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他写成了三篇有关塞瓦斯托波尔战斗的特写。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与塞瓦斯托波尔的戎马生涯,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巨作《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切身经历作了动人心魄的再度创造。
1855年1月,经历4年多战火考验的托尔斯泰来到了彼得堡。那时,他已是文坛上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了。这位年轻的伯爵和作家,经历过保卫战战火的洗礼,身上带着黑海的海风和高加索积雪的味道,出现在上流社会和彼得堡文学圈的交际场,引起了人们的注目。
1857年1月,列夫·托尔斯泰决定到国外去旅行。
他先乘驿站马车到华沙,再从那里乘火车经柏林去巴黎。巴黎,是令列夫·托尔斯泰充满幻想的城市。到巴黎的第一天,他就到了大歌剧院,在这儿度过了传统的狂欢节,观看了莫里哀和博马舍的喜剧。他还到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去听演讲,参观了著名的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如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拉雷兹墓地、卢浮宫等。
在巴黎一个半月,对他触动最深的,是他亲眼看到街头公开用断头机对罪犯执行死刑的场面。当天夜晚他彻夜未眠。从这时起,他不再认为法兰西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创越性,他由喜欢转而憎恶巴黎。他给朋友写信说:“从今天起,不仅我永远不再去看行刑,而且我永远不在任何地方的任何政府中工作了”。次日,他就离开巴黎到了瑞士的日内瓦。
在日内瓦,列夫·托尔斯泰专程参观了卢梭写长篇小说《新爱洛依丝》的地方——克拉兰镇。这是个风景如画的小城。眼望着碧绿如镜的湖面,欣赏着起伏如练的青山,置身在万紫千红的鲜花丛中,列夫·托尔斯泰幸福极了,他觉得优美艳丽的大自然的美景通过他的双目注入他心灵深处,自己也成了这无限美景的一部分。
列夫·托尔斯泰来到了瑞士小城琉森,这儿因风景优美而成了外国间老旅游云集的地方。列夫·托尔斯泰住在漂亮的、面临日内瓦湖的瑞士旅馆里。
一天黄昏,他散步归来。突然,在六弦琴伴奏下异常美妙的歌声吸引住了他,那诗意的音响和甜美的歌声激起他愉快、神奇和美的感情。他寻着歌声,看到人丛中一个身穿破旧黑衣、身材矮小的流浪歌手在边弹边唱。大约有上百个衣着华丽的游客(主要是英国人)簇拥在歌手周围,谛听着歌手的歌唱,这是个标准的男中音。瘦小的人儿唱了约半个小时,便摘下帽子伸向听众,但文雅的听众们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谁也没往帽子里扔一个铜板。于是,歌手又重唱一曲,但仍然没有人给他一个小钱。矮小的歌手似乎变得更小了,他伤心地叹口气,走出人群。
被这些所谓文明人的无礼弄得怒不可遏的列夫·托尔斯泰快步追上了歌手。他热情地邀请歌手和他一起去喝酒、吃饭。面对着衣着讲究但态度真诚的“老爷”,歌手一时不知所措。他谢过后,提出在一家小咖啡厅就餐,列夫·托尔斯泰却带他进了高级的瑞士饭店。侍者把他们引进了普通餐厅。
列夫·托尔斯泰问歌手想喝点什么,歌手点了一般的葡萄酒,列夫·托尔斯泰说:
“不,要高级威士忌。”
侍者们对列夫·托尔斯泰毕恭毕敬,却围着歌手嘻嘻哈哈,讥笑、嘲讽不止。列夫·托尔斯泰气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他厉声对侍者们说:
“你们因为他穿得寒酸,因为他是卖唱的,因为他穷,就对他如此无礼!可他的品质比你们高一千倍。因为他不侮辱人,而你们却在侮辱他!”
说毕,他站起身领着歌手进入了饭店的高级餐厅,并故意坐在一对英国夫妇身旁,硬是把这对英国夫妇从座位上挤走了。
临别时,歌手双手紧紧握住列夫·托尔斯泰的右手,用泪汪汪的眼睛深情地、敬重地注视着列夫·托尔斯泰说:
“先生,您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懂得艺术,最尊重艺术家的人。谢谢您的盛情和丰富的晚餐!”
根据这段经历,列夫·托尔斯泰在1857年6月27日至29日,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写出了短篇小说《琉(liú)森》,它刊登在同年9月号的《现代人》杂志上。据达吉亚娜姑妈说,他在给人们朗读这篇作品时,激愤得浑身发抖。
1857年7月底,列夫·托尔斯泰从国外返回彼得堡,一星期后就回到了家乡。
托尔斯泰厌恶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但是,贫困落后的俄罗斯大地仍在农奴制的束缚(fù)下呻吟呻吟:指病人因痉而发出声……尔斯泰一想到自己不能解放农奴,不能为他们做点真正的好事,就感到如坐针毡如坐针毡(zhān):形容心神不……次回来,他决定在故乡干出点什么来。
这天早晨,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客厅召来了6个身强力壮的农奴,对他们说:
“你们都很年轻,有手艺。我还你们人身自由,你们自己出去吧,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我一个钱也不要你们的。”
可回答他的竟然是一片沉默,既没有感激也没有欢呼。农奴们一个个离开了。托尔斯泰觉得心里好受些了,他毕竟做了一件好事。
可没过几天,那个红脸膛(tánɡ)的花匠(jiànɡ)伊凡内奇竟又出现在托尔斯泰的家里。他摘下帽子,对托尔斯泰怯(qiè)生生地说:
“老爷,我感谢您对我的好心肠。可是,我又能上哪儿去呢?我连自己的茅草房也没有,也没有田种。老爷,求求您,还是让我伺(sì)候您吧!”
托尔斯泰感到十分茫然无措。可怜的俄罗斯农民哪!你们既如此善良,又如此愚昧(mèi)。因此,他想到农民不仅需要人身自由,更需要知识,需要教育。
托尔斯泰决定立即着手在家乡兴办学校。他让管家挨家挨户去通知办学的事情,并张贴了告示:
伯爵(jué)要在雅斯纳雅·波良纳办学校,农奴的孩子都可上学。学校不收学费,课本将由学校发。
农奴们又议论纷纷了。
“真是稀奇!哪有上学不用交学费还发书呢?该不会是骗局吧?”
“恐怕是伯爵老爷的花招,他让孩子们上学,把孩子们训练好了去给沙皇打仗,去吃土耳其人的子弹。”
不过,多数农奴倒是认为,这是白捡的便宜事。老爷是让孩子们念书,又不是服苦役。让孩子读点书,长点见识,将来说不准也能干大事,兴许还能当上老爷呢!
于是,很多孩子都来报名了。
清晨,椴木林里的黄鹂(lí)叫得好欢,路上的野菊湿漉漉(lù)的,露珠打湿了孩子们的小布鞋,他们在上学的路上一蹦一跳地说笑着。
“喂,你看,冬尼娅的衬衫真白,就是太大了。”
“这是大姐的,妈妈说上学得穿干净点。”冬尼娅羞涩(sè)地说。
阿辽沙今天穿上了哥哥新做的树皮鞋,走路时把脚抬得蛮高。卡兵卡平时乱草似的黄头发今天梳得特别整齐,还闪着亮光,原来他抹了牛油在头发上。孩子们一个个打扮得整整齐齐,好像过圣诞节似的。
孩子们来到新建的学校。这地方多么干净!多么美!农奴的孩子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屋,窗户这么宽敞明亮。旁边还有树林和花园。
楼上的台阶上走下来一个人,身材魁梧魁梧(kuíwú):(身体)强壮高大。,卷曲的棕色头发,裤腿塞在锃(zènɡ)亮的皮靴(xué)里。他笑着对孩子们说:
“孩子们,你们好!”
孩子们想起父母的叮嘱,想这位就是老师,伯爵(jué)大人,于是说:
“祝您健康,大人!”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的学生,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你们不要叫我大人了!”伯爵说道。
孩子们觉得这位老师亲切和蔼,就没有什么恐惧心理了。托尔斯泰给孩子们讲课了。他教孩子们认字、写字、画画、唱歌……还给他们讲历史故事,讲1812年卫国战争,讲拿破仑逃走时俄国农民怎样诱骗法国军队落入陷阱,又怎样活捉他们。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们非常喜爱老师,喜爱这个学校。
托尔斯泰的学校吸引了很多孩子,学生由22人增加到70人。他请莫斯科的大学生来任教,还创办了教育刊物,名叫《雅斯纳雅·波良纳》,在俄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托尔斯泰的办学效果越来越好,他在许多村子还办了分校。他埋头于教育事业,探索着俄国教育改革的道路。在这期间,他去考察了西欧的教育状况。
一天,德国魏玛的一所中学里,上课铃声刚过,校长带着一位陌生的穿燕尾服的人走进了四年级的教室。这节是德语课,老师认真地讲解着课文,同学们专注地听着。最后是做课堂作业。课堂秩(zhì)序井然,教学程序无懈(xiè)可击。下课以后,老师收齐了作业本,正要走出教室,那个陌生人走上来恳(kěn)切地请求说:
“先生,能把这些作业本借我看一看吗?”
“当然可以,不过我要很快发给学生。”教师为难地说。
“没关系,我马上给他们一人买一本新的。”
教师诧异地打量着眼前这位衣着端庄的年轻人。校长过来介绍说:
“这是从俄国来的托尔斯泰伯爵,他来考察我国中学的教育情况。”
托尔斯泰就这样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考察着,他很想为俄国落后的教育现状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1863年6月,托尔斯泰的学校却因一件意外的事,遭到警方的大搜查。这事使托尔斯泰深受刺激。
在托尔斯泰从莫斯科请来当老师的大学生中,其中有一位被怀疑是地下的革命党人。得到线索,沙皇的警察像猎犬一样跟踪而来。
这天,塔季扬娜姑妈正在屋子里做衣服。突然,院子里冲进了几辆三驾马车,并从车上跳下十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还有县警察局长、宪(xiàn)兵上校……
年迈的姑妈和仆人们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宪兵们也不盘问,就迅速地搜查起了庄园里所有的房间。这时,机灵的女仆阿克西妮亚忽然想起,托尔斯泰的床头柜里还放着进步作家赫(hè)尔岑(cén)的著作,就赶紧假装倒水跑进卧室,把书塞在围裙里出去了。
警察翻箱倒柜,把托尔斯泰的私人日记全部翻了一遍。又撬(qiào)开马厩(jiù)的地板,找地下室,看是否藏着革命传单。结果,他们一无所获一无所获:什么都没有得到…
此时,托尔斯泰正在草原上疗养身体。7月份他回家得知事情的原委后,顿时气得火冒三丈。他赶到警察局,愤怒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地斥责局长:
“先生!您侵犯了我的人权,侮(wǔ)辱了我的全家。算您走运,当时没让我在家碰上您,否则我会杀了您!”
这场无理的搜查,使托尔斯泰深受刺激。他第一次领教了沙皇政府的残酷(kù)无情。从此,他更加同情那些深受欺压的悲苦无靠的农民了。
1862年,34岁的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应该把婚姻和家庭问题提上日程。近一个时期以来,他和莫斯科的宫廷御(yù)医别尔斯一家关系十分密切。别尔斯家中的年轻人非常多,三个女儿和五个儿子,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列夫·托尔斯泰特别钟情于他们家的二女儿索菲亚。八月初,索菲亚的母亲柳鲍(bào)芙带着孩子们去伊维茨庄园看望自己的父亲,途经雅斯纳亚·波良纳,顺路去看望自己童年时代的朋友列夫·托尔斯泰。柳鲍芙有心促成列夫和大女儿莉莎的婚事。列夫·托尔斯泰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亲自给他们家的二姑娘索菲亚铺好被褥(rù)。第二天,他们又一起到郊外去野餐(cān)。几天后,列夫·托尔斯泰又跟随他们一家人到了伊维茨。
在一个温馨(xīn)、迷人的夜晚,列夫·托尔斯泰向索菲亚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用粉笔在桌面上写了一句话的每个词的词首字母,索菲亚迅速念道:
“您的青春和幸福的渴望使我非常强烈地联想起自己的衰老和对幸福的无缘。”
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欣赏索菲亚的聪明和反应之敏捷。接着,他又写了一句话的每个词的词首字母,索菲亚又念道:
“在你们家里存在着一种关于我和你姐姐莉莎的错误观念,您和您的妹妹塔涅奇卡要为我辩护。”
由于圆满解答了这高深之至的测验,也由于她感觉到了他对她的爱,索菲亚兴奋和喜悦得两颊(jiá)通红。
列夫·托尔斯泰越来越倾心于索菲亚,他喜欢她的质朴、开朗和睿(ruì)智。
三个星期后,列夫·托尔斯泰交给索菲亚一封信,信的结尾说:“作为一个诚实的人,请您告诉我:您是否愿意做我的妻子?只要是出自您的内心,您可以大胆回答,假如您心里还有阴影,最好说不行。”
索菲亚激动地看完了信,就奔向自己的父母。
列夫·托尔斯泰在她们母亲的房间等待答复。
索菲亚刚一跨进门,列夫·托尔斯泰就赶忙问道:
“事情怎么样?”
“当然,同意。”索菲亚幸福地答道。
一个星期之后,他们举行了婚礼。婚礼刚刚结束,列夫·托尔斯泰就和新婚的妻子乘坐一辆六套马车前往雅斯纳亚·波良纳。这是一个清爽宜人的秋日黄昏,天还下着蒙蒙细雨。第二天他们到了雅斯纳亚·波良纳。达吉亚娜姑妈戴着包发帽,披着披肩,亲热地迎接索菲亚。按照古老的习惯,她拿着圣象为她祝福,列夫的哥哥谢尔盖也遵(zūn)循着古老的习惯,把面包和盐献给她,而且,把所有的经济账簿、钥匙全部交给了年轻的女主人。
婚后的生活很幸福,列夫·托尔斯泰曾写信给好友费特说,“亲爱的费特,我结婚两个星期了,真幸福,我变成了一个新人,一个崭(zhǎn)新的人。”
后来,无数的事实证明列夫·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索菲亚不仅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还是列夫·托尔斯泰文学上的得力助手。索菲娅对丈夫的文学天才显示了极其感人的献身精神。她有非凡的精力,抄写了丈夫堆积堆积:(事物)成堆地聚集。如山的手稿。她还有一种惊人的技巧,能识辨他的常常一塌糊涂一塌糊涂:乱到不可收拾;糟到不可收拾。的字体。在妻子的支持和倾尽全力的协助下,列夫·托尔斯泰终于选定了自己所走的文学创作的道路。
异度之刃3尼娅能加入吗。不少玩家一定非常关心3代中我们是否能够使用尼娅,下面带来具体的介绍,供各位玩家们参考。
尼娅入队方法
结局中会以帮忙战斗的身份入队,二周目可以入队
尼娅是2代的主要角色,初登场时归属于伊拉组织,跟随真与灭行动,后来在古拉被抓捕,莱克斯将其救出后转而跟随莱克斯,被莱克斯感动,踏上一起寻找乐园的旅程,跟男主角莱克斯相处一段时间后逐渐喜欢上莱克斯,但是在初次表白失败后与莱克斯成为了亲密朋友的关系,在莱克斯的冒险旅程中一直帮助对方。
《童年》 高尔基 (俄国) 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三部曲分别是《童年》(1913年)、《在人间》(1916年)、《我的大学》(1923年)。三部曲描写了“我”的成长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尔基的成长历程。《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格列佛游记》作者:(英)斯威夫特 成书时间:1726年 特色之处:旨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宗教势力的幻想游记体讽刺小说。
《鲁滨孙漂流记》于1719年4月25日出版,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一问世既风靡全球又历久不衰,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小说从初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种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再版最多的一本书。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该书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叙事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他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18世纪,长篇小说兴起,笛福作为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创作开辟了以写实为风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道路。他的小说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自14至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航海成为每各青年人都抱有的一种理想,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孙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参考资料:
名人传 作者:(法)罗曼罗兰
内容简介
20 世纪30年代之前,罗曼罗兰的作品主要有英雄传记“巨人三传”,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以及一系列反对战争、反对暴力、主张个人“精神独立” 的作品等等。后期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四部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以后,他便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书评
罗曼罗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上大学的时候曾与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有书信来往,托尔斯泰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 罗曼罗兰的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他的民主主义,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
目录
原序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嘱
给我的兄弟卡尔和约翰
贝多芬给阿芒达牧师的信
贝多芬给魏盖勒的信(一)
贝多芬给魏盖勒的信(二)
魏盖勒和爱来欧夫妇
给贝多芬的信
贝多芬给魏盖勒的信(一)
贝多芬给魏盖勒的信(二)
贝多芬给莫西斯的信
贝多芬名言录
米开朗基罗传
上篇
一、巨人的崛起
二 梅蒂希斯家族视庙
三、战争的年代
下篇
一、友谊或者爱情
二、圣彼埃尔的建筑师
三、家庭和朋友
四、最后的日子
五、死神的来临
后记
托尔斯泰传
一、怀念托尔斯泰
二、我的童年
三、在高加索的日子
四、战斗在塞巴斯特堡
五、平民意识
六、夫妇之间的幸福
七、战争与和平
八、安娜卡列尼娜
九、精神错乱
十、为了社会我们应当做什么
十一、艺术批评
十二、天才的杰作
十三、复活
十四、社会思想
十五、出逃
十六、战斗结束了
2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三世纪成书。相传其中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所做,"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
伊索,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传说他是个奴隶,后获得自由,因“亵渎神明”终遭杀害。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地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这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最大。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欧洲寓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欧洲寓言发展的先河,并且影响到其后欧洲寓言发展的全过程,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其中有些寓言脍炙人口。《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除了有些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这与后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
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介绍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著名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2岁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1920年因伤重转业,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潮流之中,先后负责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伤病复发导致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他又是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35年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列宁勋章;1936年逝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内容介绍
描写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
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
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同冬尼娅的爱情纠葛,同丽达磊落的友谊,以及对达雅诚挚的感情表现了保尔精神世界的纯洁。
主题思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新人成长历程和揭示新人优秀品质的优秀小说。该书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光辉形象,歌颂了他在革命战争时期自强不息、意志刚强、历经磨难、勇斗病魔的精神。书中洋溢着革命激情和理想主义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并因此影响了几代人……
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这个书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自己这一代人的成长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小说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解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保尔在凭吊女战友娃莲的墓地时所说的那段话,就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这一主题的阐发: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可以这样来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的一生应当象保尔柯察金那样去度过。
4《爱的教育》
作者·亚米契斯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 “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伟大小说。作者于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古利亚地区一个名叫奥奈季亚的小村镇。他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由此出名。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5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女神》简介
[编辑本段]
诗集。郭沫若著。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1921 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假如说,首倡“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则是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实。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主题思想:
[编辑本段]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如:《凤凰涅盘》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盘》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1、 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2、 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3、 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http://blogedu-educomcn/192942/action_viewspace_itemid_1308
艺术特色: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
1、 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3、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 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艺术价值: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