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句诗或者一句话,喜欢是因为它背后的故事

有没有那么一句诗或者一句话,喜欢是因为它背后的故事,第1张

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这句话最早出自大冰的作品《乖,摸摸头》——

愿你我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这句话是在我大一的时候,一学姐在她生日的时候,我在和朋友经营的小书吧的表白墙上写的一句话。她说她很喜欢,因为这是冰叔写的,她说她喜欢读大冰的书,是因为书中的人,书中的故事。因为真实,所以动人;因为不平凡,所以令人向往。字里行间,跃然纸上的,是西风酒旗市,是细雨菊花天,是那股豪爽的江湖气息,也是那份悠然的行者风范。的确,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有诗有酒,有歌声有远方,酣畅淋漓,美得像一场梦,做梦的人很多,逐梦的人就少了一点,筑梦的人更少了一点。

后来我也读了大冰的书,读到他路过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动。

往往在青春的旅途上,会有很多的遇见和相逢,最后的最后也总有分别的时候。以前的你豪气冲云霄,总是有什么友情可叙,关系怎么铁,大家在一起怎么牛逼。到头来,待到分别时终要离去,也许多年后才会体会到昨日的不易。我,发哥,娜姐,小俊,小白,我们5个人在我大二的时候玩的很嗨,我们一起经营一个小书吧,我们一起研制新饮品,装扮我们的小家这小小的奶茶店,一起在有活动的时候忙活店里的生意。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去喝酒去泡吧通宵,也曾一起撮合小俊和小白的恋情,见证他们甜蜜的爱情。我们一起开心一起忧愁。还记得多少个夜晚我们去打麻将的时候,小俊技术牌技高,和小白配合把我们打得落花流水,他俩就没下过场。多少次发哥和娜姐相互嫌弃,互黑时我们的嘘声,怀念以前的以前我们能无话不谈。

去年发哥和小俊大四毕业离开了学校。小俊去了老家浙江工作,他始终放不下小白,经常来兰州。还时常去外面旅行,秀恩爱羡煞我们这帮单身狗。到今年,娜姐毕业,她选择了读研究生,目的地坐标湖南。现在的我马上大四,再读一年也就毕业了,不知不觉大学四年已经进入尾声。曾经总觉得大学的四年时间很长,反正我们有大把时光去消遣,去放肆去享受。但青春的路上总会有分别,也要学着去面对现实。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要认认真真,痛痛快快地过一场,才算不辜负,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愿你我以梦为马,随处可栖,不负当下,不负韶华。

大学里我折腾过,也曾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过,为了自己的爱好坚持过。大一时候加入五六个学生社团,忙到自己喘不过气来。为了学校举办的辩论赛,迎新晚会大中午不睡觉,去赶场子帮忙。为了办好自己策划的活动有时经费不够自己垫付,后来自己大中午赶不上饭点最后一天只吃一顿饭,想想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疯狂。后来加入到记者团负责微博运营也曾整天24小时,很早起发早安,每每想文案想段子到愣神被老师提问回答不上同学们哄堂大笑。

愿我们把每一天都当做梦想的练习,理想的彩排,认真去珍惜每一天,做每一件事情都能百分的去对待。不要让心灵被束缚,不要让思想被约束,尽情地享受现有的生活,即便浪迹天涯,遇忽晴忽雨的天气又如何?只要我们有梦为马,就能随处可栖。

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这句话最早出自大冰的作品《乖,摸摸头》——

愿你我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这句话是在我大一的时候,一学姐在她生日的时候,我在和朋友经营的小书吧的表白墙上写的一句话。她说她很喜欢,因为这是冰叔写的,她说她喜欢读大冰的书,是因为书中的人,书中的故事。因为真实,所以动人;因为不平凡,所以令人向往。字里行间,跃然纸上的,是西风酒旗市,是细雨菊花天,是那股豪爽的江湖气息,也是那份悠然的行者风范。的确,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有诗有酒,有歌声有远方,酣畅淋漓,美得像一场梦,做梦的人很多,逐梦的人就少了一点,筑梦的人更少了一点。

后来我也读了大冰的书,读到他路过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动。

往往在青春的旅途上,会有很多的遇见和相逢,最后的最后也总有分别的时候。以前的你豪气冲云霄,总是有什么友情可叙,关系怎么铁,大家在一起怎么牛逼。到头来,待到分别时终要离去,也许多年后才会体会到昨日的不易。我,发哥,娜姐,小俊,小白,我们5个人在我大二的时候玩的很嗨,我们一起经营一个小书吧,我们一起研制新饮品,装扮我们的小家这小小的奶茶店,一起在有活动的时候忙活店里的生意。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去喝酒去泡吧通宵,也曾一起撮合小俊和小白的恋情,见证他们甜蜜的爱情。我们一起开心一起忧愁。还记得多少个夜晚我们去打麻将的时候,小俊技术牌技高,和小白配合把我们打得落花流水,他俩就没下过场。多少次发哥和娜姐相互嫌弃,互黑时我们的嘘声,怀念以前的以前我们能无话不谈。

去年发哥和小俊大四毕业离开了学校。小俊去了老家浙江工作,他始终放不下小白,经常来兰州。还时常去外面旅行,秀恩爱羡煞我们这帮单身狗。到今年,娜姐毕业,她选择了读研究生,目的地坐标湖南。现在的我马上大四,再读一年也就毕业了,不知不觉大学四年已经进入尾声。曾经总觉得大学的四年时间很长,反正我们有大把时光去消遣,去放肆去享受。但青春的路上总会有分别,也要学着去面对现实。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要认认真真,痛痛快快地过一场,才算不辜负,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愿你我以梦为马,随处可栖,不负当下,不负韶华。

大学里我折腾过,也曾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过,为了自己的爱好坚持过。大一时候加入五六个学生社团,忙到自己喘不过气来。为了学校举办的辩论赛,迎新晚会大中午不睡觉,去赶场子帮忙。为了办好自己策划的活动有时经费不够自己垫付,后来自己大中午赶不上饭点最后一天只吃一顿饭,想想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疯狂。后来加入到记者团负责微博运营也曾整天24小时,很早起发早安,每每想文案想段子到愣神被老师提问回答不上同学们哄堂大笑。

愿我们把每一天都当做梦想的练习,理想的彩排,认真去珍惜每一天,做每一件事情都能百分的去对待。不要让心灵被束缚,不要让思想被约束,尽情地享受现有的生活,即便浪迹天涯,遇忽晴忽雨的天气又如何?只要我们有梦为马,就能随处可栖。

骑手不一定都是酷炫的“社会girl”,那是大众对她们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都说喜欢玩儿机车的女生又酷又飒,但00后女孩舒禾却是个例外。

北京女孩舒禾喜欢穿浅色卫衣,喜欢猫,喜欢一切毛茸茸、可爱的东西。她一笑就会露出两个酒窝,一副稚气未脱的样子。

是机车让舒禾有了第二副面孔——头盔和墨镜遮住了她爱笑的脸,也掩盖了她软萌的性格。跨上机车,她是敢开到120迈,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无惧高速危险,不断挑战自己的勇敢女骑手。下了机车,她马上又回到了小女孩儿的稚嫩模样。

△戴上头盔准备骑行的女骑手

舒禾觉得,女骑手不一定都是酷炫的“社会girl”,那是大众对她们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她认识的女骑手,性格也各不相同——有的淑女,有的可爱,有的很酷,但这并不妨碍她们爱机车、玩儿摩托

在食堂门口蹲守

在校园表白墙“征友”

第一次踏进车行,听见机车启动时“嗒嗒嗒”的声音,从没谈过恋爱的舒禾突然有一种小鹿乱撞的感觉。用她的话说,就是“既心动又激动,瞬间爱上了”。

最终,她选中了一款国产摩托——金吉拉。她喜欢听摩托车怠速时的声音,慢的时候像浑厚的马蹄声,快的时候又变成了拖拉机,还有点像超跑野兽的排气声,这些都让她觉得很有意思。

△女骑手和她的爱车/unsplash

仗着自己上高中时有过开电动车的经验,也轻松考过了摩托车本,胆大的舒禾本来想直接骑着车回家,却被父亲拦住了。她只好在小区里先练几圈,才开上路。

但她第一次“出车”还是遇到了各种小状况。因为没有及时换挡,再加上高挡低速行驶,摩托车突然熄火,怎么点火都点不开。舒禾赶忙把车移到路边。除了熄火,她还遇到了原地倒车,一位外卖小哥帮她把车扶了起来。

在“机车圈”,竖起大拇指有一个特殊的含义——骑士礼。那是摩友间互相打招呼的方式,也表达了对对方的赞赏。舒禾第一次骑出去,就有人向她比骑士礼,这让她兴奋了好久。“可惜当时我太紧张了,没反应过来,没想到按两声喇叭来回礼。”舒禾有些遗憾。

舒禾喜欢在路上自由奔跑的感觉。这是她的一种放松方式,骑摩托不像开汽车,没了那层铁皮的包裹,舒禾可以毫无束缚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让她感到心情特别舒畅。

△骑行是亲近自然的方式/pexels

女骑手在机车圈本就是“稀有物种”。舒禾停车的时候,经常看到旁边的汽车司机向她投来好奇的目光。“他看着我,我也默默看着他。好在我一般骑车时会戴墨镜,他也不知道我在看他。”舒禾说。

如果是性格外向一点的司机,会主动向她搭讪。去年寒假,舒禾等红灯的时候,一个公交车司机隔着防护栏,俯下身子问她:“这车是哪种型号的?”“是新出的金吉拉!”舒禾大声回应道。但因为隔得太远,两人只能扯着嗓子一问一答。

类似的事儿遇多了,舒禾早已见怪不怪。在圈内,陌生摩友或骑手、汽车司机在路口等红灯的时候聊上几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骑行有一定的危险/pexels

但令舒禾略感奇怪的是,在校园里骑摩托并没有引起很多同学的注意,也没有带来预想般的超高回头率。只有一次,有一群人在校园的小广场里组织活动,当舒禾骑着摩托飞驰而过,这群人注意到她,一直盯着她越骑越远。

在大学校园里,舒禾很少能遇见爱骑摩托的同好。一次期末考前,她惊喜地发现学校食堂门口停了一辆摩托车,于是她就在那辆摩托车前等着,直至车主现身,加了微信。这次蹲守让舒禾有了意外收获。车主告诉她,他们学校也有摩托车群,还把她拉了进去。

△因爱好而聚在一起的车友/ unsplash

舒禾还到校园的表白墙留下自己的微信,问有没有同学也喜欢骑摩托,可以约着一起出去骑车。

“母胎solo”的舒禾原以为可以通过骑摩托认识男生、谈个恋爱,没想到,主动来问她有关骑摩托的事儿的,反倒是一些女生。一次,有个叼着根烟、抱着个篮球的女生看到她正在骑摩托,就跑过来问她学骑摩托的事儿,还主动加了她微信。“这个酷酷的学姐刚刚考完车本,马上也能骑上车了。”

在舒禾的带动下,她的一个同学也入了机车的“坑”。“我就每天给他看骑摩托的人有多帅,听摩托发动的声音有多么好听,没想到最后他也动了心。”

抑郁自闭的时候

出去兜一圈就好了

舒禾的姐姐舒苗也喜欢骑机车。只不过,和还在上学的妹妹相比,姐姐多了许多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更多时候,舒苗把骑机车当作一种纾压方式。每当她感到不堪重负,有点抑郁、自闭的时候,就会骑车出去兜一圈,回来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和胆大的妹妹不同,学骑摩托费了舒苗一番周折。考下摩托车本后,舒苗只敢开20—30迈,不敢刹车和拐弯,更不敢上路,只在小区里练习。后来,她终于下了狠心:“既然车都买了,就一定要开出去!”

没想到,第一次骑摩托出去,舒苗就遇到了危险。因为不会紧急刹车,猛踩离合的她直接撞上了柱子,还受了伤。这件事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让她一度不敢上路。在朋友的宽慰和鼓励下,两个月后,舒苗终于重拾信心,鼓足勇气再次上路试骑。这一次,她找来了一位同小区的摩友。摩友跟在她的身后,帮她看着往来的人和车,这让她安心不少,也再没出过纰漏。

△摩托“跑山” / unsplash

舒苗建了一个小区摩友群,人数从最开始的七八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近50人。小区摩友的年龄跨度很大,从二十出头到五六十岁都有,有男有女。每到周末,摩友们会相约一起“跑山”,平时也会在群里交流关于摩托车的骑行和养护技巧。

但舒禾和舒苗姐妹俩对“跑山”兴趣不大。今年清明节假期,姐妹俩第一次被带去京郊雁栖湖附近的范崎路跑山路。去之前,舒禾刷了很多关于跑山路的抖音视频,结果越看越紧张,到了现场紧张得直冒汗,担心自己会冲出弯道。

幸好,车队里有一位前辈,耐心指导姐妹俩跑山路的技巧。“他告诉我们转弯的时候,应该身子先下去,然后再下肩膀,手和胳膊都不要动,这样弯儿就过去了。”舒禾说。

△“跑山”技巧很重要/ unsplash

舒苗也对这次“跑山”印象深刻,原因很简单:过了两天,她突然感到脑仁儿疼,最后发现,问题竟出在她骑的摩托——春风SR250上。骑这款摩托需要俯身向下,同时仰着脖儿,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姿势,让她的颈椎出了毛病。“还是妹妹那款摩托骑着舒服,不能总想着耍酷!”舒苗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有点后悔。

但舒苗依旧觉得这次“跑山”去得值,除了收获沿途美丽的风景,她还遇到了一件暖心的事。

车队沿山路走到一半的时候,遇到了堵车。对面下山的摩友告诉他们,前面会更拥堵,不如赶紧掉头。但此时,车道已经挤满了汽车,根本容不下摩托车调头的空间。这时,一位素不相识的摩友示意上山的汽车司机,希望司机们配合一下,让车队先掉头。汽车司机们也没有因此感到烦躁,耐心等着他们挨个调头。

舒禾也遇到过类似的事。一次,她和朋友们去首钢大桥骑行打卡,有陌生摩友主动和她们打招呼,还给她们递水。“机车圈”的友善氛围,让她深受感动。

△一起骑行的摩友/ unsplash

“机车世家”

舒禾和舒苗姐妹俩爱上机车,很难说不是因为“家学渊源”。她们的爷爷曾是抗美援朝的空军驾驶员,很喜欢哈雷。姐妹俩在很小的时候看过爷爷在那个年代骑哈雷的纪录片,当时就觉得,“骑摩托可真帅啊”!

她们的父亲也喜欢骑摩托,看到路上有人骑摩托,会给姐妹俩讲车的型号、排气量、发动机是几缸等知识。父亲也喜欢买哈雷,但哈雷价格比较贵,他只能把买哈雷的梦想埋在心底,攒钱先给姐妹俩买。偶尔,他会和姐妹俩开玩笑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她俩以后谁能赚上大钱,给他买一辆哈雷。

舒禾未来计划出国读研。她父亲就想着,如果舒禾能去美国读书,自己就加入那边的哈雷俱乐部,天天跟着美国人玩儿,这样的老年生活非常完美。

△拥有一辆哈雷可能是大多数骑手的梦想 / YouTube截图

现在,骑摩托成了舒苗每天上下班通勤的主要方式。从百子湾的家到亦庄,12公里的路程,骑摩托只需要30—40分钟。通常,她会把速度控制在70—80迈。有一小段路,人和车都比较少,她会把速度加到120迈,充分享受速度带来的快感。

舒苗能明显感到,自己骑摩托之后,性格开朗了许多,也结交了更多朋友。从前的舒苗,既内向又宅,不愿与陌生人交往。因为骑摩托上下班,她和另一位骑摩托的同事关系拉近了不少,甚至成了莫逆之交。

本身性格活泼开朗的舒禾倒没觉得骑摩托给自己性格带来特别多的变化。“可能心理素质变得更好了吧!”她说。

△机车也可以成为通勤的方式 / unsplash

舒禾也遇到过惊险的事。一次,过马路的时候,一个大柱子挡住了左转汽车的司机的视线,等到他们看到彼此的时候,为时已晚。“我当时看到车,心里就想:完了,我要被撞出去了。”舒禾回忆。幸亏舒禾骑的摩托声音比较大,司机听到声音后停了下来,而且她刚跑完山,技术进步了不少,躲过了这一劫。

从此之后,舒禾过马路的时候,都会更小心谨慎,左右观察,再也不敢像之前那样快速通过了。

每到周末,姐妹俩都会相约一起出去骑机车。目前,她俩已经打卡了首钢大桥、雁栖湖、751工业园、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等摩友心目中的“骑行圣地”。只不过,有时胆大的妹妹会嫌弃姐姐骑得太慢了。

让舒禾羡慕的是,小区里有一位快40岁的阿姨,因为开始玩儿机车,找到了比自己小十几岁的男朋友。“她可真酷!”舒禾说。

△飞驰的女骑手 / unsplash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九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你想学机车吗?

周叠瑶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587 期

原文标题

《 机车女孩,不只是酷 》

九行往期精彩文章

编辑 | 二叔公

排版 | 慕娉婷

文中来源于网络

请注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及申请加入旅友俱乐部

请勾搭老艺术家 travellerstorie

都说喜欢玩儿机车的女生又酷又飒,但00后女孩舒禾却是个例外。

北京女孩舒禾喜欢穿浅色卫衣,喜欢猫,喜欢一切毛茸茸、可爱的东西。她一笑就会露出两个酒窝,一副稚气未脱的样子。

是机车让舒禾有了第二副面孔——头盔和墨镜遮住了她爱笑的脸,也掩盖了她软萌的性格。跨上机车,她是敢开到120迈,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无惧高速危险,不断挑战自己的勇敢女骑手。下了机车,她马上又回到了小女孩儿的稚嫩模样。

△戴上头盔准备骑行的女骑手

舒禾觉得,女骑手不一定都是酷炫的“社会girl”,那是大众对她们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她认识的女骑手,性格也各不相同——有的淑女,有的可爱,有的很酷,但这并不妨碍她们爱机车、玩儿摩托。

在食堂门口蹲守

在校园表白墙“征友”

第一次踏进车行,听见机车启动时“嗒嗒嗒”的声音,从没谈过恋爱的舒禾突然有一种小鹿乱撞的感觉。用她的话说,就是“既心动又激动,瞬间爱上了”。

最终,她选中了一款国产摩托——金吉拉。她喜欢听摩托车怠速时的声音,慢的时候像浑厚的马蹄声,快的时候又变成了拖拉机,还有点像超跑野兽的排气声,这些都让她觉得很有意思。

△女骑手和她的爱车/unsplash

仗着自己上高中时有过开电动车的经验,也轻松考过了摩托车本,胆大的舒禾本来想直接骑着车回家,却被父亲拦住了。她只好在小区里先练几圈,才开上路。

但她第一次“出车”还是遇到了各种小状况。因为没有及时换挡,再加上高挡低速行驶,摩托车突然熄火,怎么点火都点不开。舒禾赶忙把车移到路边。除了熄火,她还遇到了原地倒车,一位外卖小哥帮她把车扶了起来。

在“机车圈”,竖起大拇指有一个特殊的含义——骑士礼。那是摩友间互相打招呼的方式,也表达了对对方的赞赏。舒禾第一次骑出去,就有人向她比骑士礼,这让她兴奋了好久。“可惜当时我太紧张了,没反应过来,没想到按两声喇叭来回礼。”舒禾有些遗憾。

舒禾喜欢在路上自由奔跑的感觉。这是她的一种放松方式,骑摩托不像开汽车,没了那层铁皮的包裹,舒禾可以毫无束缚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让她感到心情特别舒畅。

△骑行是亲近自然的方式/pexels

女骑手在机车圈本就是“稀有物种”。舒禾停车的时候,经常看到旁边的汽车司机向她投来好奇的目光。“他看着我,我也默默看着他。好在我一般骑车时会戴墨镜,他也不知道我在看他。”舒禾说。

如果是性格外向一点的司机,会主动向她搭讪。去年寒假,舒禾等红灯的时候,一个公交车司机隔着防护栏,俯下身子问她:“这车是哪种型号的?”“是新出的金吉拉!”舒禾大声回应道。但因为隔得太远,两人只能扯着嗓子一问一答。

类似的事儿遇多了,舒禾早已见怪不怪。在圈内,陌生摩友或骑手、汽车司机在路口等红灯的时候聊上几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51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