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一个linux程序

编写一个linux程序,第1张

自己生成crontab吧

50 16 rm -rf /abc

50 17 1 tar -cvzf /data > backuptargz

55 17 umount -t iso9660 /dev/hdc

第四条不知道具体是要干什么

反正前3条是这样

运行()中间是你的命令

调用格式: 〈逻辑型〉 运行 (文本型 欲运行的命令行,逻辑型 是否等待程序运行完毕,[整数型 被运行程序窗口显示方式]) - 系统核心支持库->系统处理

英文名称:run

本命令运行指定的可执行文件或者外部命令。如果成功,返回真,否则返回假。本命令为初级命令。

参数<1>的名称为“欲运行的命令行”,类型为“文本型(text)”。

参数<2>的名称为“是否等待程序运行完毕”,类型为“逻辑型(bool)”,初始值为“假”。

参数<3>的名称为“被运行程序窗口显示方式”,类型为“整数型(int)”,可以被省略。参数值可以为以下常量之一:1、#隐藏窗口; 2、#普通激活; 3、#最小化激活; 4、#最大化激活; 5、#普通不激活; 6、#最小化不激活。如果省略本参数,默认为“普通激活”方式。

操作系统需求: Windows、Linux

在BIOS阶段,计算机的行为基本上被写死了,可以做的事情并不多;一般就是通电、BIOS、主引导记录、操作系统这四步。所以我们一般认为加载内核是linux启动流程的第一步。

第一步、加载内核

操作系统接管硬件以后,首先读入 /boot 目录下的内核文件。

我们查看一下,/boot 目录下面大概是这样一些文件:

$ ls /boot  config-320-3-amd64 config-320-4-amd64 grub initrdimg-320-3-amd64 initrdimg-320-4-amd64 Systemmap-320-3-amd64 Systemmap-320-4-amd64 vmlinuz-320-3-amd64 vmlinuz-320-4-amd64

第二步、启动初始化进程

内核文件加载以后,就开始运行第一个程序 /sbin/init,它的作用是初始化系统环境。

由于init是第一个运行的程序,它的进程编号(pid)就是1。其他所有进程都从它衍生,都是它的子进程。

第三步、确定运行级别

许多程序需要开机启动。它们在Windows叫做"服务"(service),在Linux就叫做"守护进程"(daemon)。

init进程的一大任务,就是去运行这些开机启动的程序。但是,不同的场合需要启动不同的程序,比如用作服务器时,需要启动Apache,用作桌面就不需要。Linux允许为不同的场合,分配不同的开机启动程序,这就叫做"运行级别"(runlevel)。也就是说,启动时根据"运行级别",确定要运行哪些程序。

Linux预置七种运行级别(0-6)。一般来说,0是关机,1是单用户模式(也就是维护模式),6是重启。运行级别2-5,各个发行版不太一样,对于Debian来说,都是同样的多用户模式(也就是正常模式)。

init进程首先读取文件 /etc/inittab,它是运行级别的设置文件。如果你打开它,可以看到第一行是这样的:

id:2:initdefault:

initdefault的值是2,表明系统启动时的运行级别为2。如果需要指定其他级别,可以手动修改这个值。

那么,运行级别2有些什么程序呢,系统怎么知道每个级别应该加载哪些程序呢?回答是每个运行级别在/etc目录下面,都有一个对应的子目录,指定要加载的程序。

/etc/rc0d /etc/rc1d /etc/rc2d /etc/rc3d /etc/rc4d /etc/rc5d /etc/rc6d

上面目录名中的"rc",表示run command(运行程序),最后的d表示directory(目录)。下面让我们看看 /etc/rc2d 目录中到底指定了哪些程序。

$ ls /etc/rc2d  README S01motd S13rpcbind S14nfs-common S16binfmt-support S16rsyslog S16sudo S17apache2 S18acpid 

可以看到,除了第一个文件README以外,其他文件名都是"字母S+两位数字+程序名"的形式。字母S表示Start,也就是启动的意思(启动脚本的运行参数为start),如果这个位置是字母K,就代表Kill(关闭),即如果从其他运行级别切换过来,需要关闭的程序(启动脚本的运行参数为stop)。后面的两位数字表示处理顺序,数字越小越早处理,所以第一个启动的程序是motd,然后是rpcbing、nfs数字相同时,则按照程序名的字母顺序启动,所以rsyslog会先于sudo启动。

这个目录里的所有文件(除了README),就是启动时要加载的程序。如果想增加或删除某些程序,不建议手动修改 /etc/rcNd 目录,最好是用专门命令进行管理。

第四步、加载开机启动程序

前面提到,七种预设的"运行级别"各自有一个目录,存放需要开机启动的程序。不难想到,如果多个"运行级别"需要启动同一个程序,那么这个程序的启动脚本,就会在每一个目录里都有一个拷贝。这样会造成管理上的困扰:如果要修改启动脚本,岂不是每个目录都要改一遍?

Linux的解决办法,就是七个 /etc/rcNd 目录里列出的程序,都设为链接文件,指向另外一个目录 /etc/initd ,真正的启动脚本都统一放在这个目录中。init进程逐一加载开机启动程序,其实就是运行这个目录里的启动脚本。

下面就是链接文件真正的指向。

$ ls -l /etc/rc2d  README S01motd -> /initd/motd S13rpcbind -> /initd/rpcbind S14nfs-common -> /initd/nfs-common S16binfmt-support -> /initd/binfmt-support S16rsyslog -> /initd/rsyslog S16sudo -> /initd/sudo S17apache2 -> /initd/apache2 S18acpid -> /initd/acpid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如果你要手动关闭或重启某个进程,直接到目录 /etc/initd 中寻找启动脚本即可。比如,我要重启Apache服务器,就运行下面的命令:

$ sudo /etc/initd/apache2 restart

/etc/initd 这个目录名最后一个字母d,是directory的意思,表示这是一个目录,用来与程序 /etc/init 区分。

第五步、用户登录

开机启动程序加载完毕以后,就要让用户登录了。

一般来说,用户的登录方式有三种:

(1)命令行登录

(2)ssh登录

(3)图形界面登录

这三种情况,都有自己的方式对用户进行认证。

(1)命令行登录:init进程调用getty程序(意为get teletype),让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输入完成后,再调用login程序,核对密码(linux还会再多运行一个身份核对程序/etc/pamd/login)。如果密码正确,就从文件 /etc/passwd 读取该用户指定的shell,然后启动这个shell。

(2)ssh登录:这时系统调用sshd程序(linux还会再运行/etc/pamd/ssh ),取代getty和login,然后启动shell。

(3)图形界面登录:init进程调用显示管理器,Gnome图形界面对应的显示管理器为gdm(GNOME Display Manager),然后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果密码正确,就读取/etc/gdm3/Xsession,启动用户的会话。

第六步、进入 login shell

所谓shell,简单说就是命令行界面,让用户可以直接与操作系统对话。用户登录时打开的shell,就叫做login shell。

linux默认的shell是Bash,它会读入一系列的配置文件。上一步的三种情况,在这一步的处理,也存在差异。

(1)命令行登录:首先读入 /etc/profile,这是对所有用户都有效的配置;然后依次寻找下面三个文件,这是针对当前用户的配置。

~/bash_profile ~/bash_login ~/profile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文件只要有一个存在,就不再读入后面的文件了。比如,要是 ~/bash_profile 存在,就不会再读入后面两个文件了。

(2)ssh登录:与第一种情况完全相同。

(3)图形界面登录:只加载 /etc/profile 和 ~/profile。也就是说,~/bash_profile 不管有没有,都不会运行。

第七步,打开 non-login shell

老实说,上一步完成以后,Linux的启动过程就算结束了,用户已经可以看到命令行提示符或者图形界面了。但是,为了内容的完整,必须再介绍一下这一步。

用户进入操作系统以后,常常会再手动开启一个shell。这个shell就叫做 non-login shell,意思是它不同于登录时出现的那个shell,不读取/etc/profile和profile等配置文件。

non-login shell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用户最常接触的那个shell,还在于它会读入用户自己的bash配置文件 ~/bashrc。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bash的定制,都是写在这个文件里面的。

你也许会问,要是不进入 non-login shell,岂不是bashrc就不会运行了,因此bash 也就不能完成定制了?事实上,Debian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了,请打开文件 ~/profile,可以看到下面的代码:

if [ -n "$BASH_VERSION" ]; then   if [ -f "$HOME/bashrc" ]; then      "$HOME/bashrc"   fi fi

上面代码先判断变量 $BASH_VERSION 是否有值,然后判断主目录下是否存在 bashrc 文件,如果存在就运行该文件。第三行开头的那个点,是source命令的简写形式,表示运行某个文件,写成"source ~/bashrc"也是可以的。

因此,只要运行~/profile文件,~/bashrc文件就会连带运行。但是上一节的第一种情况提到过,如果存在~/bash_profile文件,那么有可能不会运行~/profile文件。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把下面代码写入bash_profile就行了。

if [ -f ~/profile ]; then    ~/profile fi

这样一来,不管是哪种情况,bashrc都会执行,用户的设置可以放心地都写入这个文件了。

Bash的设置之所以如此繁琐,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早期的时候,计算机运行速度很慢,载入配置文件需要很长时间,Bash的作者只好把配置文件分成了几个部分,阶段性载入。系统的通用设置放在 /etc/profile,用户个人的、需要被所有子进程继承的设置放在profile,不需要被继承的设置放在bashrc。

顺便提一下,除了Linux以外, Mac OS X 使用的shell也是Bash。但是,它只加载bash_profile,然后在bash_profile里面调用bashrc,而且不管是ssh登录还是在图形界面里启动shell窗口都是如此。

1、进入到Ubuntu桌面后,打开终端,快捷键为ctrl+alt+T。

2、然后创建一个文件夹来存放编写的脚本文件。

3、找到要打开的执行程序的路径,这里以火狐为例。在 /usr/bin下有火狐的执行程序。

4、输入 cd /usr/local/myShell 进入刚刚创建的文件夹。

5、如果你希望程序是在后台执行,可以在终端按 ctrl+C 退出程序,重新输入/openFireFoxsh &,这样就能在后台运行程序,终端也可以继续使用。

注意事项:

在很多企业网络中,为了追求速度和安全,Linux操作系统不仅仅是被网络运维人员当作服务器使用,Linux既可以当作服务器,又可以当作网络防火墙是Linux的 一大亮点。

Linux操作系统由以下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内核(Kernel):Linux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提供基本的系统功能。它处理与硬件的交互、内存管理、进程调度、设备驱动程序等。内核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引擎。

用户空间(User Space):用户空间是操作系统中供用户和应用程序运行的环境。它包含了各种应用程序、工具和服务,供用户进行交互和执行各种任务。用户空间提供了文件管理、网络通信、图形界面、命令行终端等功能。

用户是指操作系统的终端用户,他们可以通过图形界面或命令行界面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执行各种操作和任务。

除了用户和内核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组件构成了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例如系统库、文件系统、网络协议栈、驱动程序等。这些组件共同工作,使得Linux操作系统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灵活可定制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

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的内核由林纳斯·托瓦兹在1991年10月5日首次发布。在加上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之后,成为Linux操作系统。

Linux也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只要遵循GNU通用公共许可证,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层源代码,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发布。大多数Linux系统还包括像提供GUI界面的XWindow之类的程序。除了一部分专家之外,大多数人都是直接使用Linux发布版,而不是自己选择每一样组件或自行设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47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