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作者首先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时间和缘由。开头就说出这几天“颇不宁静”的内心状态。“颇”字是对不宁静心情的强调。下文中作者思绪翻飞,神驰万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这“颇不宁静”的心情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一句是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文眼。 它以强烈的直接抒情开始,将淡淡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间,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vfY5g-nmD12jWjibqbofA
pwd=utid 提取码: utid走进刘翔
刘翔出生在上海,出生与 1983年7月13日。身高189米比姚明差了039。体重85公斤。爱好:网络游戏、卡拉OK和跨栏。他的偶像和我哥哥一样是迈克尔·乔丹。
刘翔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这只有英雄才能获得的辉煌战绩:2001年全运会、东亚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冠军;2002年世界室内田径大奖赛,平60米栏7秒55的成绩,破亚洲纪录。刘翔2002年得冠军可真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来说2004年吧!收获也不小:在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中,刘翔是得冠军最多的一名跨栏选手!
刘翔,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是一名有爱心的体育名星,他会捐钱给那些平困山区的人们,会捐给希望工程。
刘翔我心目中的英雄,刘翔是出色的中国人,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我们都敬佩刘翔!
走进李白1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这就是李白"一身傲骨",一个"谪仙人"不由得人不去想李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于是,我试着去走进李白
要走进李白,就须倚仗他和前人所留下的那些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的诗词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些童妪能诵的诗句无不将李白的形象映射到我们的脑海中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无论是对故乡的还是对故人的感情都不经意地从诗句里流露出来沁人心脾,撩人心弦,让后人也融入这浓浓的情感之中于是,我知道了李白是一个性情中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位谪仙人似乎要带我们畅流这大千世界只见他的拂尘挥向处,在灵光闪动之后,我们便发现了一处奇景那是前人从未能描绘出的飘飘洒洒,大开大合,而又如无缝天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这奔流之天水中,我又看到了谪仙人的另一面:洒脱
也许是因为洒脱,所以他也是傲岸的"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举目天下,何人安敢如此 唯李翰林一人而已!而对万物的傲视正来自于他胸中的雄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此笑傲天下,又能得几人欤 于是乎"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这是一个傲岸的李白
傲岸的人,必定不被俗世所容李白也不例外"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个在仕途上失意的奇才便活脱脱地立于眼前失望得他不禁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不禁对镜自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又不由让人感慨:一个俗世所不容的太白星精这,也许是李白得又一面
然而,李白最终却未被时运不济所击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翰林愤然而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青莲居士飘然而去,寄情于山水得他似乎明白了他自己悲哀得缘由于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还是那个洒脱,傲岸得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的他已经真正地成为了一个谪仙人,一个太白星精
此时得我应该走进李白了吧!但每次念到那些奇丽的绝唱,便马上又有了另一种新奇的感觉他是那么吸引人也许,我可以走得更近些……
简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人,那么他就幻化成了数个截然不同的新个体而要走进一个人,可从不同的方向接近他,从而可以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人本文便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触摸李白的心灵,力求将一个多面而别样的诗仙呈现出来
走进李白2
(一)读你的醉
你是酒中的仙,更是诗中的神在你的醉中,我蓦然读到一种彻骨的心痛,在你的诗里,我肃然倾听一份狂放的不羁
一杯浊酒,晃荡着塞外黄沙金戈铁马暮霭流霞,有多少风尘漫天卷起,落入杯中 你并不在意依然挥杯不止,将千年的愁肠,蜿蜒成曲折回环的文思,让岁月细细品味你笔走龙蛇,信马由缰,你在天上人间徘徊,你借酒挥洒人性的芬芳但马蹄声走不出历史,长安的权贵并在意千里之外这一支人马的安危与存在歌舞生平是他们的通行证,也是他们的墓志铭,在历史犀利的目光中,他们只能还原成唯一的单词:醉生梦死而你,或是长相进酒,或是月下独酌,你也想醉,因为你无力更改这样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你只能以白发为毫,以浊酒为墨,将满腔的愤激与生性的不羁写在唐代盛盛衰衰的历史上
你的诗不长,你的目光却很远你能"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你也呐喊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在醉中可以天马行空,但在盛唐却寸步难行你于是把犀利的目光内敛,浓缩进短小的诗行或者说,把血和泪,痛和苦都满溢在一杯酒里,一饮而尽你的醉是彻悟的解脱,这种愁更愁的滋味,你狂笑着,接纳了然而,也正是那欲醉不能醉,长醉不愿醒的表白让我真正地懂得:你并没有醉所以,你才贪婪于醉的感觉醉也醉了,一半是清醒,一半是麻痹
让我为你斟满一杯,在整部尘封的史籍中翻阅你的功绩和辉煌!看那诗于酒之间,你酿造出浓郁的醇香
(二)思你的狂
你很寂寞,但你却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你很单薄,但你却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来昭示世人只一杯酒,或一首诗,便让隔了千年的我如此诧异,诧异于红尘的扰攘,诧异于你的超俗,更诧异于你的魄力,显然它看起来够狂放
许多过于深沉的内涵,飘落在坎坷的历史上,便成了霜,然而有人说,那是《静夜思》的满地清霜,是一盏无法饮尽的乡愁与其把你想象成一位狂人,我倒更愿相信这种平和的解读即使你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也写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也依然觉得,你的白发在空中飘扬如旗,慷慨激昂的文字没有遮蔽你多愁善感的内心你很狂,狂得很伤感,否则你便不会在漫游太虚的时候,注意到床前明亮的月光
既然这个世界是冷的,你自己热反受伤害于是你仰天大笑出门去,将整个世界抛在脑后你双目炯炯,逼人的凌厉和刚毅穿过重重的历史帷幕,在微雨如织的江南,我不敢正视你的眼睛,盛唐的历史就在你与世俗的对视中曲折前行,而盛唐的文化,你的诗歌却成为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难以企及的一种高度于是你俯视一切狂笑不止,仿佛很洒脱都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你也有两颗心 ,一颗心浸泡在酒精里,一颗心游荡在仙境中无论那一处,都让人觉得你如此飘然,如此高高在上,尽管你一定难以入睡,我想
狂放的意义,流露在仁者的大笑里;
狂放的真谛,隐含在智者的沉默中
你一声呐喊,所有五岳群峰都静立无言,而窗外,月光一片皎洁……
生命的弧度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哦,屈原,是你吗?吟唱着这忧伤的歌,两千年前在汨罗江畔你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楚国划出一道美的弧线……
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但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
是的,上苍把这条诗的河留给了你,也把楚国的民心留给了你。你说你没有看见商於六百里富饶之地,而看见的是秦昭王邪恶奸诈的眼睛——“怀王啊,”你不禁呐喊,“你岂能如此轻信张仪?何苦对我避之惟恐不及?”你说你没有看到楚国廉洁清明的“美政”,而看到的是靳尚贪婪嫉妒的面庞:政坛黑暗,官官相护,贪婪无比,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不,这不是你所想要的。昏庸的楚怀王啊,何时才懂你这颗赤诚之心?
但,你没有消沉,你矢志不渝。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任何心意,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你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
你说你没有看见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楚国,而只看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和红了眼正在撕裂着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生存与死亡,逃避与直面,苟且与殉国,你,选择了后者。你要以此勉励国人,唤醒国君,努力着,你最后的抗争!
你,行走在沅湘江畔,面色枯槁,长发披肩,漠然无情。是的,那是因为你看不见未来和希望,你绝望了,期望以死来作最后的证明!但,怎奈楚国江山风雨飘摇?你,已无力挽回。
自张仪到楚拆散齐楚联盟,宠妃郑袖受贿后花言骗得楚王放走张仪,你,绝望了;自怀王一意孤行独赴楚国会盟而客死秦国,你,就彻底绝望了。
投身汨罗江,是你唯一的选择。这生命的弧度,纵然无奈,却是另一种光华万丈、永垂不朽的美丽!
气吞汨罗江
春秋战国,南征北伐,狼烟四起风云未定;
昔日高阳,流芳百世,豪气突发再出屈公。
公“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超凡脱俗,豪放旷达。而烽火纷纭,人心险恶,政局动荡,公注定要在这世间做一名人生的斗士,孤独的强者。
公本欲辅怀王治楚国,夙兴夜寐,鞠躬尽瘁,以一治世报答天下。怎奈奸臣当道,权贵专横,被谗逐放。而公心不息,气未尽,关注天下以为苍生。及怀王备诱入秦,楚地皆为秦制。公仰天长叹,楚国亡矣!国既已亡,吾留何为?汨罗江边秋风时起,无边落木滚滚江水。剑指苍穹,豪情冲天;俯视天地,气吞汨罗。訇然赴江巨星陨落,滔滔沸腾万古悲风。
后人读史,无不叹惋:后世之霸王,何不过江东,其亦公之后袭哉?以公之才,足以相秦;以公之谋,足以治国;以公之气,足以平天下。公何思之甚急,去之甚速矣。然则吾辈非矣,公之中情,天地可表,岂思一人之殃福哉!公惟此一斗,以谢天下。
为有国故,公自别世。怡惜庄王问鼎中原,驰骋汉野;悲叹怀王幽囚于秦,秋风落叶。千里楚地,长江大泽,万乘之国;百万郢城,挥汗为雨,帝王之都。如今国破家亡,苟且世间尚何留?剑指苍穹成剑气,气吞楚国半边天。
为有民故,公自诀别。昔欲治国平天下,盛世安民享太平。孰知征战无了时,民犹水深火热中。哀民之多艰,怆然而涕下。今民为秦奴,公岂忍为睹。心存百姓,情系苍生。昂然阔步雄壮气,气吞五岳拔巫山。
为有情故,公投汨罗。与生俱来英雄气,狂放不羁走天下。畅饮杜康无时绪,执剑壮游问苍穹。堂堂男儿撑地天,当驰赤兔奔急骋。心怀若谷胸亦宽,壮志难酬士何眠!青山有际海有涯,吾心更在山海外。岂能屈身为秦奴,抑身阻志意难绝。志绝滚滚东流水,气吞滔滔汨罗江。
屈公既去,死得其所。血与豪气书壮志,千古行来第一人。
一生慕贤能几许,既得屈公何所憾。
千年豪壮楚屈子,万古悲风汨罗江。
浪漫的悲剧
没有易水送别的豪情,没有乌江自刎的悲壮,却是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造就了一代圣人,也留下了那风骚万种。
回想当年,辅佐怀王。议国事,出号令,应诸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有卧龙的智谋,魏征的直言。却不想,君王无道,官场浑浊,空感叹:世间险,人情恶,欲笺心事,独语斜阑!冥冥之中早也注定,君无用武之地,英雄终归末路。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铁血男儿,铮铮傲骨。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但为君故,可抛头颅。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却了你一腔热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后的屈公无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满腹冤屈更与何人说!月光皎洁洒银鬓,眉宇深锁吟《九歌》。
屈公才调更无论,外修内美胜世人: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文采风流;引出传世之《离骚》,光华万丈!感动于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倾倒于你“扈江离与辟芷兮,忍秋兰以为佩”的完美;折服于你“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坚毅!滔滔历史长河,留下了你不灭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屈公虽无关羽之勇猛善战,却有他的忠肝义胆 ;虽无陶潜的恨世嫉俗,却有他的高洁傲岸。然而你痛苦终结了曾经辉煌的一生。曾知否?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醉于梦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了屈公悲剧的一生!
从左使到囚徒,从郢城到汨罗,屈公之心,为君而发,为国而搏,为天下而奔!却终绝笔《怀沙》,魂归汨罗,不为人杰为鬼雄!
悲哉,风雨一生!
痛哉,多情一生!
壮哉,九死未悔的一生!
旷世才女——李清照
这是一个完全开放了心境的夜,这样的夜读着这样的李清照--那个距我遥远而又似乎宛在眼前的古代女子。她一定是纤瘦而有气质优雅,她一定是多愁善感,不然怎会有那么多打开愁字成愁心的哀伤词调,怎会寻计消此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一定豁达,洒脱,雍容大度,"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虽为女子,面对盛菊,依旧倾杯痛饮,一醉方休。
读着李清照的词,似沉醉于酒中,清醇的余香,绵长的回味,温婉迷人的色彩,飘逸的缕缕情思--这一切的一切,没有一样不神奇地吸引着我,使我忘情地徜徉在她温婉、凄情而又柔美的生命长河之中。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如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多么浪漫惬意啊!使人读了如闻荷香,如临其境。一个十六、七岁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也跃然于纸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那样的活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键康地成长。在她的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日落晚霞、绿水红莲、鸥鹭水鸟等这些著名的景物,在她身上留下了自然的朴素与自由的印迹。
爱情的花蕊使李清照的词充盈了浪漫、潇洒和详和的美丽。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太学士赵明诚,热爱文学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两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可丈夫却经常要出外游学、做官,这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极大的苦闷与哀愁,相思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女子,自然免不了把她的思想感情倾诉于笔端。如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飞过,月满西楼。花自飘零谁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绪跃然纸上。语淡情深间,女词人对丈夫的身笃爱情的缕缕情丝,怎能不使读者怦然心动。
人间最难耐的是寂寞。晚年的李清照在国破夫亡的凄清岁月里对酒抒怀,借酒消愁。她的词哀怨而凄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是啊!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痛失亲人的遭遇,在她的心灵深处铭刻下的伤痕,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漫天繁星一般的诗河词海中,李清照的词至今读起来仍如美酒一般浓淡相宜,散发着摇人心旌的艺术魅力。在众多的古典诗词名家之中,我独钟情于李清照
一、在城效的小树林
返青了,我的小树林
小树林里的蚂蚁和飞虫
这些卑微的生命都和春天一起来临
泥土下,我听到蚯蚓爬动的声音
用柔软的头颅撞开泥土关闭的大门
在小树林的草地上,我看见一群山羊
摆动着长胡须,咩咩地叫着
震动着我的青春和灵魂
一只黑山羊,向我款款走来
脸上挂着幸福的泪水
二、推开春的大门
听到鸟叫了
在城效,有几只报春鸟
它们不敢进城
只在效外欢呼和跳跃
它们朴素得像乡下的农民
让我萌发一种亲近
它们是我的朋友啊
又仿佛是我巧遇的亲人
它们在寻找不知名的虫子
向同伴发出亲和的声音
在效外,我爱上了鸟的声音
在鸟的争鸣中
我推开了春的大门
三、这个春天
这个春天我的心很乱
一会儿想起某些墓碑
一会儿想起我的童年
这个春天我的心很乱
春天的诗已被春天写满
我的献诗是春天的草叶和花冠
在这个春天里
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还能和谁一起拥抱春光和时间
贾平凹散文精选经典语句
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 “地平线是什么。
“啊,天到尽头了!” 我拼命儿向那树丛奔去。
骑了好长时间。
天和地已经不再平行,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一个老头迎面走来。
去那儿还远吗?” “孩子。
不敢表白,是因为喜欢得还不够。
才子已半老 佳人犹徐娘 地平线 全文如下: 小的时候。
“老爷子,你是天边来的吗?”我问。
“天边?” “就是那一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驰。
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胡子飘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她知道一个没有钱的男人是不值钱的。
真正的爱如空气一样,你每天都在呼吸,你却感觉不到你在呼吸,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辛,形成个三角形,在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然而我失败了:矮屋那里天地平行,我一天天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
庄稼收割了,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
你没当过领导,但你得学会被领导、苦楚、寂寞,上帝知道。
没能力还钱的人是没人借钱的。
富不一定贵,贵不一定富,如果能把知识转化为钱,我们又是上帝的蚂蚁。
女人的眼光是雪亮的,以为他是骗我,就又对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
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交叉的时候。
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
永远去追求地平线?” “是个谜吧。
” 我有些不大懂了,我才要去解,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相接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
差不多一抬头。
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就宝贵双全了。
这个世上原本就是爱情故事非常多,而爱情很少。
瓜熟了蒂不落也得落,水到了没渠也流成了渠,跑了这么一程。
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从那以后,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那一道地平线。
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头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
正因为是个谜 我们是蚂蚁的上帝,去解这个谜
求《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和《朗润园随笔》的TXT版本
1、创作风格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
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
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
2、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3、主要成就《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
《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秦腔》获第1届红楼梦奖首奖。
《秦腔》获第7届茅盾文学奖。
高中新课标必读书目
前言《论语通译》《孟子选注》《庄子选译》《孙子兵法直解》《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鲁迅小说选·呐喊》《鲁迅杂文精选》《子夜》《家》《老舍剧作选·茶馆》《曹禺剧作选·雷雨》《朱自清散文精选》《边城》《闻一多诗选》《徐志摩诗选》《林清玄散文精选》《贾平凹散文精选》《周国平散文精选》《经典常谈》《谈美书简》《百年中国小说精选》《哈姆雷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茶花女》《包法利夫人》《红与黑》《傲慢与偏见》《局外人》《少年维特的烦恼》《卡夫卡短篇小说精选》《纪伯伦散文诗精选》《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杰克·伦敦短篇小说精选》《百年外国小说精选》
那位作家的散文写得最好?
1、余秋雨经典散文 2、余光中散文精选 3、贾平凹散文精选 4、张爱玲经典散文5、梁实秋散文集 6、张小娴散文选集 7、季羡林散文集 8、韩寒作品集9、席慕容散文集 10、郁达夫散文集 11、史铁生散文集 12、鲁迅散文集13、冰心散文集 14、杨绛散文集 15、毕淑敏散文 16、安妮宝贝经典语录17、郭敬明作品 18、徐志摩诗集 19、朱自清散文 20、沈从文散文
老师明天让我推荐一本好书,什么书都可以,最好是适合高中生阅读的
初中生啊,推荐几本:1《平凡的世界》路遥的作品,励志。
2《活着》余华,感悟历史和人性。
3《简爱》勃朗特,女性的自尊自强,真爱!4《帅兵哈克》搞笑讽刺。
5《欧亨利短篇小说》正视社会,犀利机智,幽默讽刺。
6《老人与海》硬汉精神! 文科生该读谁的文学作品,求推荐
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鉴赏,我们能从他们的书法作品当中学到什么样的书法艺术技巧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1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2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3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4
古代书法名家各自的字的特点
1、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以其冠绝古今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星空中最耀眼的辰星。他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许多著名的书家几乎无不深受其遗泽。
2、王献之(344-386)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
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6、苏轼(1037-1101)
鉴定苏轼书法特点要把握两点:一是用笔多取侧势,二是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 苏轼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已惊天动地了,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几近完美的境界。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7、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取纵势。他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 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花气蕉人诗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
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11、赵孟�(1254-1322)
赵孟�尊崇王羲之,一生不改其姿势。其作品清秀遒劲,前后一贯,没有丝毫畏缩不前的迹象。其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
赵孟书法作品
12、文徵明(1470—1559)
文徵明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其行书主要学王羲之《圣教序》,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文徵明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这是鉴定他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13、董其昌(1555-1636)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当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用笔有弹性,显韵致,代表作《蜀素帖》、《丙辰论画册》、《答客难卷》、《临古卷》等。
14、祝允明(1460-1526)
他的书法鉴定要点是:结体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其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嫫孀荩谝弧!彼摹栋茁砥凡菔椋卤时浠岣唬斜食磷磐纯欤攀侄鳎嬉舛小U缤跏勒暝凇兑赵坟囱浴防锼担T拭鞑菔椤氨浠鋈耄豢啥四撸绻抢寐煺孀菀荨薄/P>
15、徐渭
收藏投资徐渭书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代表作有《草书七言律诗》、《草书诗卷》等。 说到徐渭,人们很容易将他的艺术风格与大气磅礴、粗头乱服联系起来。然而其论书则崇尚“古而媚,密而散”。恣肆与姿媚,可以说是徐渭风格的独特结合。
16、王铎(1592—1652)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他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有专家说:“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17、朱耷(1626-1705)
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等。鉴定他的书法最好了解一下他的绘画,因为他书法与其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18、金农(1687-1764)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居于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鉴定他的书法要点是: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但是到了50岁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树立了横画粗,直画细,左撇收笔尖锐的一种前人未踏过的风格,这种带有严厉面貌的字体,似乎是他心怀的直接表白,天真中见孤高严峻。 其代表作《漆书条幅》是金农融合《国山碑》、《天发神谶碑》等书法名作,创出了以质拙朴厚为体、楷书中杂有隶意、个性极强的作品,自称“漆书”。他写“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
19、邓石如(1743-1805)
邓石如,安徽休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其隶书则从长期浸*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代表作《篆书唐诗联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用笔灵活,同“二李”的篆书有明显区别,不再是那种粗细一致,结构严整的“铁线篆”、“玉箸篆”,结构疏朗,刚而不火、静而不板,笔力千钧,具有阳刚之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邓氏佳作。
20、翁同酥(1830—1904年)
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翁同工诗、书,兼作画,以书法名世,著有《瓶庐诗文稿》等。翁同和擅写楷书、行书、隶书,学书从颜体入手,上溯苏轼、米芾,又借鉴清代翁方钢、钱南园等学颜名家成果,所作书淳厚宽博,当年杨守敬《学书迩言》评其书法为:“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询不诬也。”评价之高,由此可见。晚年更沉浸于汉魏,偶作八分,不矜才使气自成家数。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有提到 戏曲大全 中的元杂剧。在他们的代表作品中有提到《西厢记》,在元杂剧中还有三部与《西厢记》并称为元杂剧四大爱情的戏曲,有句话说的好,情也动人,情也伤人。那么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于这四大爱情戏曲中到底是个怎么么样的内容。
《墙头马上》:墙头马上中国古代经典喜剧漫画本。《墙头马上》是元代着名戏曲家白朴的作品。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历经坎坷终于夫妻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题材,却别具一格。
《拜月亭》
写王瑞兰和蒋世隆于患难中相遇,由相识而定婚。瑞兰父强行拆散了这对新婚三月的夫妻。瑞兰回家后,私下怨父思夫,但却有口难言,只有在夜晚独自对月祷告,一愿父改意,二愿夫平安。作品歌颂了青年人忠贞的爱情,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进行了批判。《拜月亭》元·关汉卿作。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的故事,《拜月亭》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倩女离魂》
写少女张倩女、书生王文举本“指腹为婚”。其后张母反悔,被迫以兄妹关系分离,但倩女依然爱恋文举,相思成疾,魂离肉体,随同文举一起上京赶考,而肉体仍在家卧病不起。及文举得官,和她一起归来,倩女魂与肉体合一。病亦痊愈,构成喜剧结局。作品塑造了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幸福生活的倩女形象。剧作在语言、心理刻画和情景描写方面都有较高成就。
《西厢记》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相见,便**而入,莺莺见他**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天下第一伉俪
赵孟頫和管道升
赵孟頫和管道升是元代非常著名的丹青伉俪。即使按现在的眼光,管道升也是一个“剩女”了,在二十八岁才嫁与大书画家赵孟頫。但爱情不在乎来的早晚,两人婚后意趣相投,心心相印。
赵孟頫自画像大都会博物馆藏
赵孟頫是元代首屈一指的书画大家,而管道升也能诗词书画,尤善绘梅竹,笔意清绝,曾给太后画过一幅墨竹,太后极为欣赏,封她为魏国夫人。
赵孟頫吹萧仕女图
当然,赵孟頫虽然是才情盖世,可还是免不了普通男人的嗜好,在地位高升后想纳妾,但又不敢之言,便试探妻子。
管道升墨竹立轴水墨纸本
管道升冰雪聪明又立场坚定,回了一首词:“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赵孟頫看后十分感动,于是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管道升梅花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对这两位的婚姻深表羡慕之情,写诗道:“亦有同心人,闺中金兰契,书画掩文章,文章掩经济,得此良已足,风流渺谁继。”
管道升(款) 墨竹立轴
大师身后竟藏着一位临画高手
齐白石与胡宝珠
一次,齐白石看到画桌上一幅《群鹅图》,竟以为是自己所作,挥笔署款“三存印富翁齐璜作于故都”,并连钤三印。过了一天再仔细品味才发觉是夫人的临摹之作,于是题跋更正:“此小幅乃宝姬所临”。
齐白石与胡宝珠
胡宝珠虾蟹图
本幅齐白石题:此幅乃宝珠初学时作,求予书数字,即可令儿女笑存,老夫应之。丙子四月,白石记。钤印:齐大
后来,宝珠又作了一幅《群虾图》,拿与丈夫品评。白石老人欣赏之余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者夫人有此成就,构图着色无不酷似自己的亲笔;忧者恐人散布流言蜚语说齐白石作画有夫人代笔,连借山馆出来的画也不可靠了。
齐白石作品
宝珠作画原为消遣,她知道丈夫的心事后,从此搁下了画笔。这对相差近40岁的忘年夫妻恩爱可见一斑。齐白石怀着既感激又内疚的心情在《群虾图》上题跋:“此幅乃内人宝珠画,可与予乱真……”题毕觉意犹未尽又加题:“予使宝珠弃画,因恐人猜疑替老夫代作”。时年82岁的齐白石还郑重地写上“当语儿辈珍藏”。
胡宝珠佛手双鼠图
齐白石题:此幅乃予继(屋)室宝珠所画,惜志不坚,未成而弃,且不永年,殊可感也。老夫八十六岁题记,白石。钤印:白石翁、痴思长绳系日齐良迟题签条:母亲画佛手樱桃鼠子,父亲题字。四儿良迟藏。
胡宝珠画齐白石题字老鼠偷书
厮守半生,相爱到老
张大千与徐雯波
1943年的—天,张大千在家中“大风堂”发闷,却迎来了一位俏佳人。俏佳人是张大千的大女儿心瑞的女同学,名为徐雯波,喜绘画,一直对才华卓绝的张大千仰慕不已。心仪之余,一直要拜师学画,但是张大师却一次次地拒绝了。
徐雯波为张大千理须
据大千解释:“我收门生的规矩十分严格,定了师生名分就不能涉及其他,我没有收她作学生,倒乐意她做我贤慧的太太。我太太有时候想起来了,还时常翻出老话来埋怨我,说我看不起人,不收她这个门生,其实呀!实在是因为我太看得起她了,才不收她作门生的!”1949年,48岁的张大千与18岁的徐雯波正式结婚。
徐雯波兰花镜心水墨纸本张大千题跋
徐雯波在张大千的后半生中,天南地北,一直追随在他左右,悉心照顾,无微不至。由内地到台湾,由台湾到香港,由香港到印度大吉岭,再到巴西的“八德园”、美国的“环荜庵”,最后定居台湾外双溪的“摩耶精舍”,克尽相夫持家的责任。
张大千《双寿》
可以说张大千后半生的成就,就是徐雯波一手促成的!徐雯波多年后对早年伴着大千旅游欧陆的这段岁月,一直怀念不已,认为是他们40年夫妻生活中最亲近甜蜜的一段日子。
张大千荷花
艺坛里的神仙眷侣
谢稚柳和陈佩秋
谢稚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之一。谢稚柳的绘画在近现代画坛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他对于艺术的追求,毫无疑问代表了近现代画坛重现宋元乃至晋唐绘画辉煌的思潮。而在画师唐宋、水墨与丹青并重上与张大千、谢稚柳一脉相承,并将此一道继续发扬光大的乃是谢家夫人陈佩秋。
1970年代,苏庚春(右一)与谢稚柳夫妇留影
陈佩秋是20世纪末“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初学山水从清初六家及石涛等大家入手,然后上溯明四家、董其昌,进而学习宋元山水。她学花鸟则是由宋元开始顺流而下,崔白、吕纪、青藤、白阳、八大、恽南田、金冬心等人的范本她都无所不学。
陈佩秋垂柳鸳鸯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的兴趣主要在宋人花鸟画方面,所以,凡是能借到的古人(多为宋人)册页、纨扇、手卷真迹,都一一用心加以临摹,这股热情使得陈佩秋对宋代双钩花鸟画技法有了扎实基础。同时,她对生活深入观察,进行大量写生,将宋人画法融入自己的创作。
谢稚柳陈佩秋合作《鸳鸯嘉藕图》 保利2013春拍成交价437万元
谢稚柳与夫人陈佩秋,俱为书画大家。夫妇同擅书画的虽有,但成就能并称卓著的却十分罕见。谢稚柳与陈佩秋可以说是艺坛里的难得的天作之合,他们俩的合绘作品,在拍卖场上也十分抢手!
谢稚柳作品
陈佩秋金秋
大画家与名媛佳丽的爱情
吴作人和萧淑芳
吴作人(1908~1997),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萧淑芳(1911~2005),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以花卉画作,享名于世,兼擅风景、静物、肖像等绘画。其作高迈行云,渐至化境。
吴作人1956年作品《萧淑芳像》
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时,吴作人才华出众,锋芒初露。北平女孩萧淑芳,作为一名旁听生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油画和素描。吴作人被这十八岁眉清目秀,身材窈窕,举手投足间都是淑女范的女孩儿深深地吸引住了,陷入了暗恋之中……
少女时代的萧淑芳溜冰不忘画画(1932年摄于北海公园)
一天,萧淑芳拿着习作《一筐鸡蛋》向徐悲鸿先生请教,吴作人正好在旁边,便凑了上去看,无数次设想过与她相对说话的机会,这一回终于来了,可说出来的话竟是:你画的这些鸡蛋是买来的吗
萧淑芳白了他一眼,没有答理他。在同窗半年的时光里,他与萧淑芳再没有交往。此后,他们各自读书、学画、留学、结婚。
萧淑芳1929年作品《一筐鸡蛋》
二十年后,此时两人都因为种种变故成了单身,吴作人在一个沪上画展偶遇萧淑芳后,春心萌动,特地作了一首表白诗:
“三月烟花乱,江南春色深。相逢情转怯,未语泪沾襟。”
——《胜利重见沪上》
1946年吴作人与萧淑芳新婚留念
这浓得化不开的情思慰藉了萧淑芳的心灵之创。1948年6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北平,在两人共同的恩师徐悲鸿先生的见证下,吴作人与萧淑芳喜结良缘。那年,吴作人四十岁,萧淑芳三十七岁。
吴作人《池趣》
萧淑芳花卉
情人眼里出西施
吴湖帆和潘静淑
吴湖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重要画家,书画鉴定家。作为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其妻子自然也是知书达理。
吴湖帆与夫人潘静淑
潘静淑是位富贵人家的千金,她既无金玉纨绮之好,又不喜应酬,从小就在深深庭院接受传统的淑女教育,读书习字,吟诗作画。
吴湖帆《红霞秋霁》
吴氏夫妇是包办婚姻,吴湖帆7岁,潘静淑5岁就定下的娃娃亲。情人眼里出西施,潘虽长得并不出色,但她却是吴湖帆的一生挚爱。步入婚姻殿堂后,俩人的生活更是是充满情趣与快乐的,“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潘静淑也喜欢画画,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每日徜徉在吴家深深的庭院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潘静淑花卉
他们有时同赏着一幅古画;有时摩挲着博古架上的古代青铜器皿;有时共读一篇诗歌,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有时一起完成一幅画,把它看作两人爱情的表徵;有时为了市场上的一幅古画,潘静淑还质钗售书,凑足了钱去收购,为了闻名已久的心爱之物,潘静淑宁愿舍去一般妇女宝爱的首饰。
吴湖帆人物画
自潘静淑死后,为了悼念亡妻,吴湖帆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心爱的一千多方汉印集资,得了四千元,出版妻子画集《梅景书屋画集》,表达了对亡妻寄托了无尽哀思。
潘静淑花卉
看遍了画坛的夫妻恩爱,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温婉绵长、举案齐眉的素淡爱情,他们画苑中相携游艺,给世人留下了感人佳话,直至今日也叫人为之感动惊羡!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懂了,真正的爱情是:时光静好,与君语的如胶似漆;细水长流,与君同的相知相守;繁华落尽,与君老的不离不弃。
说明:
●关于本课程,我是以各大院校的中文系基础课程为本,根据学习诗词的特殊需要作出调整和增添而成的。适用于有心学好诗词的朋友,对于无心写好诗词的朋友就没必要看了。
●所谓“授人以渔”,故此下面主要列举了书目及说明了使用方法。
学前要则:
一、参与劳动,多做运动,每天保证流汗四五升以上。否则学诗词很容易学进歧途,变成老穷酸。
二、全文分三大部分,对应学诗的三个阶段,可以按部就班。
三、每部分由“精读、朗诵、工具、泛读、练习”四个栏目组成。精读,要求仔细阅读,认真理解;朗诵,不强制记忆(能背下当然更好),以培养语感为主;工具,主要是各类工具书;泛读,知识性、趣味性阅读,浏览便可。
第一阶段
精读类: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注:
这两本书很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章阅读,没必要一页页翻到底。如果实在嫌厚,可以用《唐诗小札》及《唐宋名家词导读》代替。
★目的:
学会如何欣赏一首诗。
朗诵类:
《唐诗选》、《宋词选》
●注:繁体版。学诗之人,繁体字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终究学诗绕不过繁体字这一关的,不懂得准确辨析繁体字的话,诗也很难学得深。后面会细述个中缘由。
●又注:每天起码朗诵半个小时以上,念完一遍从头再念。
●又注:无须深入求解,只要明白诗句的意思,读顺了口就行。
★目的:培养语感。
应用类:
《白香词谱》(或《唐宋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辞海》
●注:在诗词写作中有格律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全篇合字数、合平仄,另一方面押韵也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
●又注:《白香词谱》和《诗词格律概要》主要解说字数、平仄的要求。押韵方面需要《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这两本书一般都附录在前两本书里,无须单独购置。
●又注:建议从网上下载一个版本优的《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方便使用。
●又注:《辞海》是字典。比较厚,而且不属于古汉语专用,但其中的词条包罗万有,读诗时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去查一下,常见历史人物和典故及常用文言都可以查得到。
泛读类:
各朝代著名诗人生平的传记,四大名著,
●注:市面上版本不少,选自己喜欢的吧。
★目的:增加兴趣。
练习:
一、找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仿写,或者沿用前人的题材,自己重新演绎。这个阶段是一定写不出好东西的,目的仅仅是练习。又,不要去强调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等等,那需要相当的写作技术来支持。
二、这个时期最好严格按照格律来练习。如果静不下心来琢磨格律的话,有可能为日后的学习埋下祸端。无论能否遵照格律,都必须要清楚一点:格律不是限制、不是死板的形式,它是你写好一首诗最好的工具。写诗好比钉钉子,格律好比锤子,熟手工人也许可以用石头甚至手掌代替,但终究是不如锤子好用的。即使一些场合无法使用锤子了,必须用其他工具代替,那也得懂打钉子才行,而没拿过锤子的人又怎么学得会打钉子呢?
三、无须苛求每一首习作的质量,因为想苛求也没这能力,反倒搞得自己很迷茫。只须多练就可以。
四、这个时期的学习目的就是感受下诗词写作是什么一回事,也打好日后写作的一些感性方面的基础。
第二阶段
精读类:
《写作概要》、《文学概论》、《古代汉语》
●注:选各大高校的教材通常会比较客观。
●又注:这部分绝对要学扎实。认真学习的话,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能基本掌握这三本书了。
●又注:《古代汉语》是繁体书(包括白话讲解部分),所以前面要打繁体字基础。而且,越学到后面,越要接触大量的繁体书籍。
●又注:先弄清楚什么是文学,再弄清楚什么是诗词,那么视角会高明得多、眼界将宽广得多。文学就好比一间房子,诗词就好比房子里一个茶壶,站在房子里能够一眼看清楚茶壶的形状,站在茶壶里却永远搞不清茶壶的造型。固然,这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却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目的:了解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写作?了解古汉语是什么一回事。
★开始时机:待上述的仿写练习不觉得困难之后。
朗诵类:
三曹诗选;李白选集、杜甫选集、唐朝边塞诗集,王维选集,孟浩然选集;豪放派词选,婉约派词选
●注:按上面的内容找吧,市面版本太多,更新也快,不过也没必要太挑剔,只要没错漏就行了,最好是繁体本。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买中华书局出版的书,质量最为可靠。
●又注:同样是不需要求深解的朗读。
●又注:之所以选诗多于词,主要是“诗庄词媚”的历史现实。并不是说诗比词更好(那是外行人说的话),而是在学习之初,学词太多很容易走入小道,最后钻了死胡同。
●又注:之所以选盛唐最多,因为盛唐是中国历史上诗文化最鼎盛、文人们精神最丰满、国民心态最自信的年代(连王维这种惊才绝艳的诗人也只能屈居三、四,这是中国诗史上仅见的)。学诗首练“胆、气”,此二者未得,写一百年都不过是滑手、诗匠。有人说婉约清灵一路不需要胆气,其实花间也好、易安也好,其胆气是含而不露而已。
●又注:之所以漏掉大批的非重点诗人,是因为第一阶段已经面积性地扫过一遍了,第一阶段那两本书有空还是得翻的。
★目的:进一步加强语感;深入体会最优秀的诗文化;体会什么叫“丰满的精神”。
★开始时机:随便吟出一句应景诗(一句而已),象诗了,而不是文言文口号。至于象不象,可以找几个水平较高的帮看一下。
应用类:
《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
●注:若能买得到后者,就可以省下前者了。两本都买下自然更好。
泛读类:
一、《李杜诗学》(杨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美术史简编》、《中国音乐史简编》、《世界艺术史略》
●注:第一本建议多读几次,第二本建议选取记忆(不是背诵),后面三本以最简略的方式读就可以了。
二、《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的白话本
●注:白话本可以了,原著以后看,现阶段看的话很容易打瞌睡的。
●又注:《孙子》也可以选原著,因为文字比较浅显。推荐《宋本十三家孙子注》。
三、《战国策》、《国语》、《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的白话本
●注:完全可以当成历史小说来看。
四、前面提到的两本鉴赏辞典不能放下。
★目的:了解文学艺术的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思想、传统审美观的根源;了解诗词中涉及的历史典故。
练习:
一、各种题材、各种技法、各种风格都尝试一下,尽可能地拓宽诗路。
二、把个人作品区别对待,一些是写着玩的,随意即可;一些是用心去写的,就得反复推敲琢磨,从段落结构到个别字眼,乃至放下数月又翻出来继续修改,这是最有效的提高途径。
三、非常不建议找人帮你改诗。写诗,到最后还是得形成个人风格的,这里面的过程不可能假手于人,只能自己辛苦耕耘。
四、发现自己的诗不满意,第一时间要修改的是整体结构,然后是句法,最后再抠个别字眼。
五、到后期,就是学懂了精读部分的若干理论之后,就要有标的性地练习。主要有:
A结构练习,进行各体各种常见结构的专题练习。计有:
绝句无对仗起承转合结构。
绝句首句起,二句承,三四句对仗转合。
绝句一二句对仗起,三句承转,四句合。
绝句全对仗。
绝句逆起式。
律诗起承转合结构。
律诗承转互换结构。
律诗全对仗结构。
律诗颔联重心结构。
律诗颈联重心结构。
律诗尾联重心结构。
律诗逆起式。
●注:词的体裁比较复杂,所以练习词结构没有范式,建议还是从诗结构学起,诗学好了转写词一点也不难。
●又注:也可以按传统的结构分类法来练习。总之目的在于对诗词文本的结构心中了然。
B句法练习,熟悉运用各种句法。句法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在修改自己作品的时候,可以多尝试用不同的句法来表达同一句意,并比较效果。
C炼字。没有方法,牛活,犟着脾气抠吧,有不顺眼的字就换,换到没法换为止。
D比兴。许多初学者写诗就知道表白,其表白方式比对老公老婆还赤裸裸。故此这个阶段得学会东拉西扯的比兴了。倘若嫌比兴这个词不好理解的话,那么可以这么说:一、场景描写。举个例子:说悲伤,总不能从开头到结尾都大吼“我很悲伤”吧,所以要刻画、渲染一个悲伤的场景;二、象征。写诗就象谈恋爱一般,要挑逗不要挑衅,所以要适当地含蓄点,有些东西没必要说得清楚明白,只需用一些物性相近的替代就可以,比方说“我是好人”,那么就拿“我是香草”来取代(呵呵,幽默了,不过学到这一步,大概就能从这个玩笑中了解我的意思了)。三、典故。试着用吧,是个不容易的课题。
E叙事。虽然说诗词不侧重情节,但是基本的叙述能力还是得有的。于此可以多学习点杜甫和白居易的歌行,及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第三阶段
精读类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审美学概论》
●注:同样是找高校的教材。
●又注:《作品选》的教学提纲中要求背诵的一定要背,记忆力好的话整本背下来吧。
★目的:了解、并一定程度上掌握文言语体;了解什么叫“审美”,初步懂得运用审美常识来判断自己的诗作。
二、《诗经》、《楚辞》、《古诗源》
●注:繁体版。实在看不下去的篇章可以跳过,但至少要精读三分之一。
三、《唐宋八大家文选》
●注:繁体版。不需要背诵,但要能掌握其行文之妙。
四、《庄子》、《曹子建集》、《庾子山集》
●注:《庄子》是先秦文学中最富有文采的散文集;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集大成者。
★目的(二、三、四):系统学习唐朝以前最优秀的文学家。
五、从唐宋诗人中找适合自己风格路子的诗人全集
●注:如喜欢走沉郁一路的,就学杜工部集;喜欢走简约一路的,就找王、孟等等。以词做为主攻方向的也同理。
★目的:开始有意识地为自己的个人风格添皮补肉。
六、《左传》、《战国策》、《史记》
●注:前两本简直是诗词的典故库。《史记》是中国史书中最富有文采的,其他史可以不看,这个绝对不能绕过。
★目的:能够灵活运用典故;体验一下传统诗人对历史的激情。
★开始时机:初步确定自己的写作路子之后。
朗诵类
《全唐诗》、《全宋词》
●注:读就行,别管自己读了什么。
★目的:最全面地感受唐宋诗词文化。
★开始时机:当你随便看到一首诗就立刻能把握住它的风格特点之后。
应用类:
一、《诗韵合璧》
●注:其实用途并不太大,备一本吧,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二、《古汉语小字典》
●注:为什么把这本入门书放到这里呢?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开始跟大量的古籍打交道,这本小东西方便随手翻查。等到了看一篇文言文基本上不用看注解的时候,这本东西可以暂休了。
三、《说文解字》等
●注:看个人需要吧,一些训诂类的工具书还是要的。不过就写诗来说,训诂学无须很精通,明白基本原理就够了,这个在《古代汉语》中有教的。
泛读类
一、《山海经》、《水经注》、《神异经》、《穆天子传》、《神仙传》等
●注:神话、传说是诗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又注:选文白对照的版本就可以,因为除了《水经注》之外,其他几本都无甚文采可言,其实《水经注》也就是个别篇章比较富有文采而已。《山海经》有岳麓插图本的,推荐。
二、《论语》、《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晏子春秋》、《淮南子》等
●注:这次要看原版的了,因为涉及到文言语境的理解及典故的运用。除上述数“子”外,也可以选些对自己胃口的其他“子”,如《吴子》、《尸子》、《鬼谷子》之类。
三、《易经》
●注:必须选注解详尽的,因为即使有注解也看得你很莫名。我手头上是南怀瑾早年注的版本,还可以。
四、《世说新语》、《文选》
●注:了解性的就行了,前者跟诗词关系不算太大,不过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后者良莠不齐,主要是容易受到骈丽文风的影响而走入歧途——兵器虽然无罪,但好歹也是危险品。
五、《文心雕龙》、《人间词话》、《沧浪诗话》、《诗品注》、《艺概》等
●注:一定要先把《审美学概论》学透之后再看。
六、近代至今编撰的各类文学、诗学相关的论丛
●注:太多了,自己找些感兴趣的浏览吧。
练习
这个阶段已经没其他了,确定一两种个人追求的风格,选定一些适合自己的格式体裁,写吧。
补充:
第四阶段
●完成上面三个阶段后,你面前已经是天高海阔了,也许你的诗还写得不算很好,甚至暂时比不上那种天天捧一本《XX集》的临摹型诗人(他们是速成的)。
但是!你现在已经对诗词、乃至对文学有一个鸟瞰式的了解,你足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你自己学习和写作。
甚至你已经为你自己打下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无论你以后打算玩复古派、当代派、实验派,乃至你的创作路向在诗、词、杂言、四言、排律等等之间频繁切换,甚至从格律诗词转型为诗歌、散文、小说,你会发现很轻而易举——难度是很低的,能不能转得好就看自己有多用心了。
●貌似上面列举的书目多得让人头晕。其实都分好类了:工具书平常是拿来摆的;朗读类的只需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念经般的就可以;泛读类的可以作为无聊时打发时间的调剂(如果你无聊的时候想打游戏逛商场多于想学诗的,那当我没写过、也当你没读过此文);至于精读类的,确实要好好琢磨,大概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最笨也不会超过七年,坚持不懈就可以全部学透。如果连三五年都不能沉静下来学习的话,那么也别学诗了,学火星文(又名脑残体)就不错。不然学了大半辈子还是没看见文学的大门,这是浪费生命啊。
●以上我很少提及到金元明清的内容,主要是这四代在古典诗词上比较敏感,在还没了解诗词和文学之前就钻进去的话,不大明智。
●可能大家会疑问,为什么我一直强调朗读诗词不需要求深解。那是因为学习了古汉语之后、能对文言文有足够的阅读能力之后,诗词的字词便成了很简单浅显的东西。而朗读不但是培养语感,还是培养感性的诗心,太多于考究训诂无益反害。至于如何去理解诗作,学完审美理论以及前人诗论之后,再加上阅读今人的诗评,理解一首诗就水到渠成了,无须刻意苦求。
●以上书籍绝不能找电子书,电子书这玩意错漏百出。注明要繁体版的就不要用简体取代。
我个人意见:多看史书,注意字词韵律,要有意向,不做无病之呻吟。写的诗词可以让老师指点,要有毅力,持之以恒。在刚写诗时不妨模仿别人的格式,可以买一本诗经看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