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完结穿越小说

求完结穿越小说,第1张

1《少年丞相世外客》(1 2 3部)

书籍简介:梦里是爱,梦外是情,一个人的感情究竟有没有可能产生平行线,来维持两个世界,两段感情,永远交替地存在下去。 风潇潇,雨霖霖,咫尺天涯两相望;红尘泪,天无情,何事同去不同归。

我评:觉得女主刚开始入场的时候有点天真有点迷糊还有点任性,她的聪明智慧不是一步到位的,是在各种经历中慢慢体现出来的,文章比较虐(主要是虐心啦),男主属深情型的,尤其那句:“永远,就是比公子生命多一天”最然我感动。既然被我排在第一,肯定有其独特性,作者思维相当的缜密啊~~~~

2《第一皇妃》(1 2 3 4 5部) (很多是吗?可是每本都不是很长啦)

作者:犬犬

简介: 一个传说,一个梦,注定了穿越时空的命运。

月华罗,白天,树叶绿如宝石,夜晚则璨如月光,耸如云天的树干碧绿青翠,枝叶繁茂如同巨大的伞,即使没有阳光、没有水、哪怕生长在干涸的沙漠里,只要生长的土地还存在,千年、万年,依然林木蓊郁、银叶成荫、层林尽染。

人民将它奉作女神,赞美它,膜拜它,更将它比作千秋万代永传颂、聪慧美丽的西亚第一皇妃——阿尔缇妮斯。

以树为墓,将美丽的皇妃长眠于此,愿她化为圣木月华罗,永留世间。

而她是天之骄女,一个传说、一场梦、一次穿越,让她来到三千年前的古代赫梯,从叛军首领到米特女王,她的冷静聪慧在这古老的时空中无往不利,却偏偏逃脱不了他狂肆的爱。

他为帝王,权力、狡诈、野心,一样不缺,但权力是为了保护她,野心是为了给她最好的一切,狡诈则是为了能够得到她。

命运注定了他们此生的相遇,更是千世轮回的因果,历史洪流潺潺,爱情缱绻绵绵,融合成那遥远的时空纷飞的一页~

我评:女主强悍,不对,是聪明!男主霸道啊!!我超喜欢的~~~~

3《潇然梦》(上 下部)(番外:3,无游天下)

作者:小佚

简介:

初遇时,他毫不在意地将覆在脸上的面具摘下来,对着我笑。我被惊呆了,不为面具下那绝世的容颜,不为他驱散我不安的温暖笑意。却只为那双望着你时灿若星辰的眼眸,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痛楚亦沧桑,竟仍清澈地如一汪秋水。

那时的他,只是个初入这江湖的懵懂好人。

那时的我,只是个初到这世界的迷惘过客。

再见他,是很久以后。我震惊了,为那张仿佛成为他身体一部分的月牙形面具,为他浑身散发出的清冽死寂,更为那双明明映着世间颜色,却仿若空无一物的漂亮眸子。

那时的我们,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吧,再相见时竟是用这样的身份来面对彼此。

我评:带着淡淡的甜,我喜欢潇然梦里三人之间的默契的感情,步杀被耍时、祁然微笑时的感觉,很幸福。而且他们之间的那种信任让热极度羡慕啊!!

4《我的灵魂在古代》

作者:半个灵魂

简介:

她一岁,他四岁—— 当她终于长出牙齿,迫不及待地去抱他当年的一捏之仇,死劲的咬他。 “妹妹亲我耶!亲我耶!” 不到三天,全庄都知道她亲过他,从此她的清誉有了污点。

她两岁,他五岁—— 她指着星空,对他说:“上面是块大黑布,有许多的小虫虫,咬了许多的小洞洞。” 他竟说:“真的耶!妹妹好聪明!” 她三岁,他六岁——

她对正在夹她最喜欢吃的青笋的他说:“知不知道,我们吃的菜都是屎尿灌出来的!” 筷子僵住,收回。青笋全进了她的肚子,他却吃了三天的桂花糕。 她四岁,他七岁——

我评:本书是绝对的颠覆传统思想.纯情守旧的妹妹请勿入;祖国未来的花朵请勿入;大男人主义者请勿入;最后性别为男者也请勿入,女主心思缜密,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设计了一个逃脱计划,可是~~~~说实话,刚看时,很震撼,很崇拜女主啊~~很不错的小说

5《穿越,没有理由》

简介:

穿越前是凡人,穿越后依然一凡人。

没有诗歌舞蹈,因为我不会;

没有战争商业,因为我很笨;

一生一世一双人,相思相望且相亲。

我评:好书啊~~~~

6《蔓蔓青萝》(上下部)

简介: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莫明其妙的穿越。 她不过是想在异时空找到适合生存的空间而已!

早跑路,免得被他打包发售……什么六皇子子离和小王爷刘珏,她一个都不要!然而按照穿越定律,跑也是没有用的,临南城的一场大战,把她重又拉回了刘珏身边,拉回到波诡云谲的宫廷斗争里……前狼后虎,且看她这个非万能穿越女主角如何在乱世里保命兼钓帅哥吧!

我评:这也是篇好文,文风很朴素,但是读起来很舒服很温暖,温情派的代表啊。

7,《歌尽桃花》(上下部)

简介: 暗恋了数年的温柔英俊的邻居大哥哥即将结婚,失恋的谢怀珉同学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思,借着同乘电梯的档儿开口表白。可是人生就是那么奇妙,下一秒,电梯失重了。

当小谢同学再度张开眼睛时,她的世界已经完全颠覆。镜子里黑瘦的小女孩是她的新身份。神仙说,命格君系统有误,你就再等等吧。

这可要等到什么时候?

百无聊赖的小谢同学,就这样开始了她啼笑皆非的穿越之旅——

我评:文风是我喜欢的类型,很幽默的,随遇而安的她努力地让自己适应封建社会的生活,可是那透着古怪的二哥谢昭瑛却牵连她进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局中。

8《玥影横斜》

简介:不知何时流逝于时间的河流中;12年不回家的爹爹突然出现;同父异母的弟弟展清涣,野心勃勃的锊王墨翎一同流进这感情的旋涡中,泥足深陷…… 政治战场的步步惊心,感情世界的矛盾重重,江山情缘,每个人的选择将带来怎样的命运?女主人公的最终又将何去何从?

现代的灵魂降生于古代将军之家,女主角展玥穿越了时空。睁开眼就看到了偷天换日的一幕!?青梅竹马的感情,欢笑打闹不知何时流逝于时间的河流中;12年不回家的爹爹突然出现;同父异母的弟弟展清涣,野心勃勃的锊王墨翎一同流进这感情的旋涡中,泥足深陷……

我评:好看~~~

9《薄荷荼靡梨花白》

简介:

一水淼淼双山叠 近山遥水皆有情 宁知晓向云间没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竹灶烟轻香不变

与谁同醉采香归 碧云天共楚宫遥 朝云信往知何处

我评:还没看完,可是很喜欢女主,作者文笔也不错。

10《誓不为妃》

简介: 一个外表懒散,实则精明,还有点卑鄙无耻的女主,穿越来到古代。一个外表灿如阳光,实则腹黑得无与伦加的强势男主,两人展开宫廷无间道,到底谁赢谁输,拭目以待。

以统一江山为大前题,以两国纷争为小前题,以间谍战为基础,其中有阴谋,有温馨,有爱情,其中的科学手段有科学理论,无科学逻辑,读者不必深究,被雷到可以跳过不看。其中把古人诗词当自己诗词,诗者心裏不爽,可以为古人打抱不平,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说笑,说笑

我评:看第一遍会感到累,可是看第二遍会不由得大笑,剧情实在不错。

11。《战神王妃》

简介:风行烈:

笑我疯癫,笑我痴狂

性烈如火,傲视四方

伤心苦痛,吞入愁肠

人间自有真情在,何故不将心扉敞?

--------------------------------

这个一身傲然又自大的自恋狂是谁?

这个自负偏激目中无人的家伙又是哪个?

但是,她看似猖狂又极端损人的话语居然句句点中要害,命中红心?

他堂堂凌国战神竟然输给了一个女人!

凌羽翔深吸了几口气,想死的念头都生出来了。

------------------------------

急报入耳,原本的颓然变成了欣喜,那个无数个日日夜夜几乎折磨得自己不复昔日的男人终于恢复了一丝神采。

“一定是她,绝对是她!”

天涯海角我也一定会找到你,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你!这次你别再想逃走!

一向温和的秦涵嘴角终于勾起了疯狂的笑容,

------------------------

大漠的风沙吹打着青篱的长发,每年的这个时日,他都会在这里,盯着着那漫天漫地的黄,那纯粹得不能再纯粹的颜色,一整天一整天…

他咬紧了牙关,一丝鲜艳的红及不符格调地从紧握的指尖蹦出,滴落在风沙中,转眼不见。

我明明警告过你!我明明提醒过你!为什么你就是不听!

行烈,你真的死了么,你真的不会再拍着我的肩膀同我说,我们是极好极好的朋友,以前或许不是,现在和将来却永远是了么?

你可知道,我从没有当你是朋友,从没有…

-------------------------------

你给我的一个馒头,让我在地狱之中感受到了天堂的温暖,你说你是大户之家,若我能够有一番成就,便让我做你的侍卫,随你左右。我拼命地努力,学有所成,终于在堂皇大殿上又一次看见了你。你傲然猖狂,自信耀眼,你是大秦风王,我便是你最忠臣的下属。然那一天,你对我说,活下去,这是命令。

而第二天,几个熟知情报的兄弟悲痛传讯,你在紫禁之巅七刀刺心,跳入了万丈深渊。

告诉我,告诉我行烈……没有了风行烈的世界,你让奚随风怎么活?没有了风行烈的世界,你让奚随风如何随风?一夜之间,发白如雪。

--------------------------

一个从地狱中跌打滚爬带着一双妖异的血瞳走出来的人,怎么还能称之为人?

然而,你说,你是恶魔。

我冷笑,如果你是恶魔,我又是什么?

我取人性命无数,双手染满鲜血,黑白两道无不惧怕,江湖门派听闻我名无不闻风丧胆。

你却浅笑嫣然说不用你亲自动手,已经颠覆苍生血流成河涂炭生灵无数。

呵,原来我们是同类。既是同类,柳无歌对你交心一次又有何妨?

------------------------

伤害你的人我一个也不会放过

让你痛苦的人,我会千百倍地偿还给他们

明明早就知道不可能得到你

为什么擅于控制感情冷淡无情的我

仍旧无法把视线从你身上移开……

我评:男主女主都一样咁聪明美丽、俊朗,男主深深被女主吸引,爱女主的男配们明知女主同男感情深厚,都咁愿追随左右,保护女主为女主快乐而快乐,因女主虽然当他们是朋友,也为他们两翼插刀,生死全亡也不离不弃,你叫他们有什麼办法放弃爱她呢?!有点虐,好看,强推!!

我的神秘少爷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我病了。

我病了,我没有打喷嚏,没有咳嗽,没有发烧,没有流鼻涕,可是我就是病了——我病到拿着汤勺舀苏澈风碗里的剩饭吃,我病到一天把苏澈风房间的地板拖了十几次,我病到抱着苏澈风让我拿去干洗的内裤睡了一夜,我病到被苏澈风骂着还很开心,我病到苏澈风上厕所都要跟着去……

所以,我确确实实病了。

“林小渺。”

“林小渺!”

吵什么吵,没看我正在看帅哥么?苏澈风这个怪物怎么越看越像天使,好帅好帅啊。

“林小渺!”

“吵什么吵?”

苏大帅哥朝我看了一眼,哇,终于正视我了,眼神好有魅力的说,会放电的说,我陶醉了啦。

“林小渺。”

“嗯?”

是要跟我表白了么?啊,心跳好快,脸蛋好红。

“林小渺,老师叫你翻译呢。”

说完还皱了皱眉,话说,苏大帅哥连皱眉都可以帅翻天。

可是,翻译是怎么回事?

我眨了眨眼睛,苏大帅哥后面的白纤羽朝我使了个颜色,我顺着他的视线转了个身,好吧,我认了。

“老师,我知道了,我放学后会打扫厕所的。……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澈

原: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译:家兄苏予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肃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原: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妣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妣史氏,追封嘉国太夫人。考讳洵,赠太子太师。妣程氏,追封成国太夫人。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译:公子的名字叫轼,姓苏,字子瞻,还有一个字叫和仲。是四川眉山人,曾祖父叫苏杲,被朝廷封为太子太保,曾母亲姓宋,被追封为昌国太夫人。祖父叫苏序,被朝廷封为太子太傅,祖母姓史,被追封为嘉国太夫人。父亲叫苏洵,封太子太师,母亲姓程,追封成国太夫人。苏轼十岁时,他父亲四方游学,其母亲自教授。知道古今成败,都能说出要点来。母亲曾经给他读《东汉史》《范谤传》,有感而发,叹息不已。苏轼在旁边,说,我如果成为范谤这样的人,夫人愿意吗?其母说,如果你能成为范谤这样的人,我怎么就不能成范谤母亲那样的人呢?苏轼于是奋发立志,母亲说,我有一个好儿子。等到成年时,学通经鸣,写文章能日写千言。

原: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以书谢诸公,文忠见之,以书语圣俞曰:“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士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太夫人忧,终丧。五年,授河南福昌主簿。文忠以直言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公始具草,文义粲然,时以为难。比答制策,复入三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长吏意公文人,不以吏事责之,公尽心其职,老吏畏服。关中自元昊叛命,人贫役重,岐下岁以南山木伐,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前以破产者相继也。公遍问老校,曰:“木伐之害,本不至此,若河渭未涨,操伐者以时进止,可无重费也,患其乘河渭之暴,多方害之耳。”公即修衙规,使衙前得自择水工,伐行无虞。乃言于府,使得系籍,自是衙前之害减半。治平二年,罢还,判登闻鼓院。英宗在藩闻公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限以近例,欲召试秘阁,上曰:“未知其能否故试,如苏轼有不能耶?”宰相犹不可,及试二论,皆入三等,得直史馆。写书信

译: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牛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曾经以为是文忠的学生子固所写的,于是评苏轼为第二名。后来又以“《春秋》对义”一文得到第一名,后参加殿试,中乙科。上书答谢诸位考官,文忠看见了,写信告诉圣俞说:“老夫要避开这个人,放出一头地。“士听的人开始嚷嚷不厌倦,很久才信服。丁太夫人忧愁,最终去世。五年,授官河南福昌主簿。李文忠因直言推荐的秘阁。试验六研究,过去不起草,因此文章多不好,你开始起草,文章鲜明,当时认为很难。比回答控制策略,再进入三等。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长吏意公文人,不以吏事责备的,你尽心职守,老吏畏惧。关中从元昊反叛,人穷劳役沉重,岐下一年以南山木?进攻,从渭水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危险,衙前以破产的接连不断的。景公问遍老校,说:“伐木的危害,本来不至于这样,如果黄河、渭河没有上涨,曹操?伐木者按时进止,其实不用耗费太大,担心趁着黄河渭河的泛滥会发生许多灾害而已。”你就是修衙规,使衙前可以自己选择水工,伐木行无忧。于是对府,使得系登记,从此,衙前的伤害减少一半。治平二年,罢任回到,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外地听说公名,想把唐的旧例召入翰林,宰相限用近例,想召试秘阁,上说:“不知道他们能否因此试,如苏轼有不能吗?”宰相尚且不可,等到考试二论,都进入三等,得直史馆。

原:通判杭州。是时,四方行青苗、免役、市易,浙西兼行水利、盐法。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本路筦库,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公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亟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时以为得体。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译: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备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弗。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

原:自杭徙知密州。时方行手实法,使民自疏财产以定户等,又使人得告其不实,司农寺又下诸路,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公谓提举常平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従?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若何?”使者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亦知手实之害,罢之。密人私以为幸。郡尝有盗窃发而未获,安抚转运司忧之,遣一二班使臣领悍卒数千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行,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至杀人,畏罪惊散,欲为乱。民诉之,公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溃卒闻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

译:苏轼从杭州调到密州。一到便立即实行法律,使人民自己按照一定户数分散财产,还使人们实现上告法律不真正实现的地方,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实施实行的人按违反制度处置。苏轼对提举常平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密州人私下为这件事感到幸运。郡县曾经有盗窃的事情而没有破获,安抚转运司非常忧虑,派遣使臣带着几千彪悍军卒到那里抓捕。军卒残暴恣意横行,用违禁物品来陷害百姓,进入百姓的住所争抢打架,最终杀人,畏惧受到惩罚而惊慌逃跑,想要制造慌乱。人民为此向朝廷起诉,公开上书,朝廷却视而不见,回复:“一定不至于这样。”逃亡的士卒听说了这件事,稍为心安。苏轼慢慢地派人招引他们出来杀掉。

原: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従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译: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原:徙知湖州,以表谢上。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言者従而媒孽之,上初薄其过,而浸润不止,至是不得已従其请。既付狱吏,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上终怜之,促具狱,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公幅巾芒屩,与田父野老,相従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略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未至,上书自言有饥寒之忧,有田在常,愿得居之。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会晏驾,不果复用。

译:调任湖州知州,苏轼上表感谢。又因为一些事不方便百姓但又不敢说,他写诗寄托讽喻,希望对国家有所补益。御史李定、舒、何正臣摘录苏轼谢表上的话,并且诬陷苏轼所写的诗是毁谤朝廷,逮捕苏轼押送京城投入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长时间却一直不能决断。惟独神宗怜惜苏轼,用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了他。苏轼和乡里父老结伴于山水之间,他在东坡修筑房屋,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五年,神宗几度有意再次起用苏轼,但被当政的大臣阻止了。神宗曾对宰相王王圭、蔡确说:“国史至关重要,可以命苏轼撰成国史。”王王圭面有难色。神宗说:“苏轼不可用,姑且用曾巩。”曾巩进上《太祖总论》,神宗意思不满意,于是亲自写信把苏轼调到汝州,其中这样说“:苏轼贬谪居住期间反思自己的错误,经过一年更加深刻,人材确实难得,不忍心一直弃而不用。”苏轼还没有到达汝州时,上书说自己饥寒贫穷,在常州有田地,希望能到常州居住。早晨上奏,傍晚皇帝就答复同意了。

原:建中靖国元年六月,请老,以本官致仕,遂以不起。未终旬日,独以诸子侍侧,曰:“吾生无恶,死必不坠。慎无哭泣以怛化。”问以后事,不答,湛然而逝,实七月丁亥也。

译:建中靖国元年六月,邀请老人,以自己官吏的身份邀请做官,竟然不起身。在死前的十天,独自为众多孩子所在旁边侍候,说:“我一生不做恶,死后必然不堕轮回。你们千万不要为我的死而哭泣。”向他询问死后之事,也不回答,于是在七月丁亥日时快乐地逝去了,。

原:公娶王氏,追封通义郡君。继室以其女弟,封同安郡君,亦先公而卒。子三人,长曰迈,雄州防御推官,知河间县事。次曰迨,次曰过,皆承务郎。孙男六人,箪、符、箕、籥、筌、筹。

译:苏轼娶了王氏,并追封为通义郡君。继承他房间的是他的女儿和弟弟,封为安郡君。有三位儿子,老大名迈,是雄州的防御推官,知晓河流间县城的事。老二名迨,老三名过,都是承务郎。有六位孙子,名叫箪、符、箕、籥、筌、筹。

原:明年闰六月癸酉,葬于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

译:明年是癸酉闰六月,葬在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

原: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至其遇事所为诗骚铭记书檄论撰,率皆过人。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财好施。伯父太白早亡,子孙未立,杜氏姑卒未葬,先君没,有遗言。公既除丧,即以礼葬姑。及官可荫补,复以奏伯父之曾孙彭。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译:公的文章,是上天赋予的。小的时候和我一起向父亲学习,起初喜好贾谊、陆贽的文章,议论古今成败,不说空话。后来读《庄子》,感慨万千说:“我过去心中有所得,但不能说出,今天看《庄子》,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于是写成《中庸论》,语词精妙,都是古人所不知道的。他曾经对我说:“我看当今有学识的人,只有你可和我不相上下。”后来贬谪到黄州,关门读书,挥洒文墨,他的文风一变,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我却瞠乎其后无法企及。后来他读佛书,深刻地感悟到宇宙人生,融合孔、老,广博雄辩没有阻碍,知识渊博,无边无际。父亲晚年读《易》,玩味爻象,悟出刚柔、远近、喜怒、逆顺的道理,再来看卦词,无不迎刃而解。父亲作《易传》,没有完成,就病重了,让公继承他的遗志。公哭着接受父命,最后完成了这本书,从这以后,千年以前的精微道理才鲜明彰显而能让人知晓。又写《论语说》,不时发掘孔子的深奥道理。最后在海南,写《书传》,推测探索上古宏伟独到的学说,许多都是先儒所未能达到的。三本书写成后,哥抚着书叹息道:“今生今世如果不能有人理解我,后世也一定有君子理解我。”至于遇事有感写成的诗、骚、铭、记、书、檄、论、撰,都超过了别人。他著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公诗本来与李白、杜甫相近,晚年喜欢陶渊明,几乎所有陶诗都有追和之作,诗共有四卷。年轻时喜爱书法,老了也不厌倦,自称比不过晋代书家,唐时的褚、薛、颜、柳,差不多可以比得上。一生忠于孝道友情,轻财好施。伯父太白过早离开人世,子孙没有成年,姑母杜氏谢世,尚未安葬,父亲去世时留下遗言。公守丧期满后就按礼数安葬了姑母。等到能够按荫庇的规定求官时,又奏请让伯父的曾孙苏彭袭爵。他待人,见到好的就赞美,显得迫不及待;见不好的就责备,唯恐不彻底;只要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并不顾那样做(有无)危害,因此多次被当世所困扰,但始终不感到遗憾。孔子称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才,说:“追求仁爱而得到仁爱,又有什么怨恨”公正是如此。

原:铭曰: 译:铭上说的是:

苏自栾城,西宅于眉。 苏东坡来自栾城,祖籍在眉州西部。

世有潜德,而人莫知。 苏家世代有德行,只是世人不知道。

猗欤先君,名施四方。 直到哥哥你名扬四海。

公幼师焉,其学以光。 你从小拜师学习,你的学问很光彩。

出而従君,道直言忠。 自做官就一直效忠皇帝,行道正直,说话忠诚。

行险如夷,不谋其躬。 危险的事对你显得平常,你从来不亲自办理。

英祖擢之,神考试之。 杰出祖先提拔你,神灵考核测试你。

亦既知矣,而未克施。 才能虽得以显示,主张却未得以实施。

晚侍哲皇,进以诗书。 晚年侍奉哲宗皇帝,常献以诗书。

谁实间之,一斥而疏。 谁知有人为了自身利益竟然离间你和皇帝。

公心如玉,焚而不灰。 你的心就像玉石,即使焚烧也不化为灰烬。

不变生死,孰为去来。 你不畏生死,看透朝堂。

古有微言,众说所蒙。 你微言大义,终于重新回朝。

手发其枢,恃此以终。 你亲自掌管中书省直到去世。

心之所涵,遇物则见。 你的心灵美,遇到事情都会体现出来。

声融金石,光溢云汉。 你进的是金石之言,光照天地。

耳目同是,举世毕知。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你的同仁也都是这样的人。

欲造其渊,或眩以疑。 但他们为了他们的事因为疑惑而茫然。

绝学不继,如已断弦。 可惜你的才学像断了的弦无人继承。

百世之后,岂其无贤。 你去世之后,难道就这样没有贤才了吗

我初従公,赖以有知。 一开始我跟随你,是自恃智慧。

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安抚我的你是我的哥哥;教诲我的你是我的良师。

皆迁于南,而不同归。 现在你我阴阳两隔,再也不能相见。

天实为之,莫知我哀。 这是老天绝我啊,没人能知道我的哀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945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8
下一篇2024-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