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几个人的名字都写在一首诗里叫什么诗?

把几个人的名字都写在一首诗里叫什么诗?,第1张

这是藏字诗的一种,叫藏名诗。

藏字诗

藏字诗属于“异体诗”之一种。其定义可按如下表述:将组成所要表白的某种意愿的一个词语或某个字,藏在句子一定的位置,并按某种题材,以诗的格式表达出来,即谓之藏字诗。如果是以词的格式表达,即谓之藏字词。

藏字诗要素:

1、所要表白的某种意愿。

2、藏字的位置。

3、某种题材。

4、组成“所要表白的某种意愿”的一个词语或句子。

藏字诗分类:

意愿分类

按所要表白的某种意愿进行分类。或者说是按藏字诗所应用的范围或者人群进行分类。

这里所说的“意愿”,绝大部分可归结为“祝福类”。因此,以下之分类,可以说是在“祝福类”之下的细分。可大概分为如下几类:

1、藏名类

姓名类 这是最常见的藏字诗。

地名类

2、恋爱婚姻类。此类又可细分为:

初恋之爱意表白类:例如:

朦胧雾起近白绸,情寄心飞向远游。今放丽人孤桨泛,方知女子是吾求。(谜底:百年之好)作者:水云川流,出自《爱的表白字谜诗521首》

云鹅飞鸟去悠悠,红豆离离画内留。横扫北风炊火尽,夕前人立雀南游。(谜底:我喜欢你)作者:水云川流,出自《爱的表白字谜诗521首》

定情或婚前之婚纱祝福类

新人双方祝福类(属于姓名类,只不过是同时藏两人之名字)

3、儿童纪念类。按儿童的年龄段又可分为:

百日纪念类

周岁纪念类

成长纪念类

4、写真全家福类

5、公司店铺类。此类又可分为类:

公司名称类

产品或品牌类

开张庆典类

6、节日类

7、祝福类

8、纪念或缅怀类

位置分类

又分为两类:

一是按所藏的字位置不同进行分类:

1、藏头类

2、藏尾类

3、藏中类

4、混合类 如藏头藏尾类等。

如:

赠:后知后觉,人民股神

后生可畏牛仔人

知易行难为散民

后涨先伏优质股

觉悟股道做股神

二是按所藏的字形成的图形不同,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类,统称为藏形诗:

1、 心形藏字诗

2、 人形藏字诗

3、 梯形藏字诗

4、 其他藏形诗

题材分类

既然藏字诗也是诗,那么理所当然,一般的诗的题材如:赞美褒奖类 写景抒情类、咏物言志类、怀古咏史类、即事感怀类、边塞征战类、山水田园类、行旅闺怨类、送别离愁类等也应该都算作藏字诗的写作题材。

但从现有藏字诗所应用的题材而言,由于藏字诗本身的限制,见的最多的当属赞美褒奖类,其次是写景抒情类,而几乎没有边塞征战类。

按藏头诗应用的题材可分以下几类:

1、赞美褒奖类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易做的一类,网上见的最多的即是这一种。

如:赠黄煜婷**之藏头诗

黄家娇女好姿容

煜燿靓丽含幽情

婷婷秀美万家求

嫁得才郞福一生

2、写景抒情类

如:赠黄乃晴**之藏头诗

黄云漫卷绣苍穹

乃知夜半瑞雪生

晴和丽日连天碧

且飞纸鸢沐春风

程医生注:庚寅三冬无雪。辛卯新春过后,初七日阴云密布。初八日晨起,室外银装素裹,瑞雪盈寸。初九日天朗气清,不一日,雪己融化大半矣。适逢深圳黄先生给千金定名为乃晴,遂有感而草作此小诗。恭请黄先生雅正!

如:赠林津玄先生之藏头诗

林边飞蝶戏草间

津渡泊船罩炊烟

玄岫场谷霞光笼

晨日初升亮河山

3、怀古咏史类

赠:梁朔宁先生之藏头诗

梁山水泊聚英雄

朔气寒光战官兵

宁家安国本心愿

至今犹称好汉名

4、以人赞人类

如:倚天屠龙记之紫衫龙王

赠高紫真**之藏头诗

高贵明艳肤如脂

紫衫龙王黛绮丝

真情乍现碧水潭

空教右使长相思

如:赠张桂宁先生之藏头诗

张氏仲景称医圣

桂枝汤名冠群方

宁静致远求古训

伤寒杂病论阴阳

5、咏物言志类

由于历史的变迁等缘故,基本没有边塞征战类及行旅闺怨类。

小贴士:2017年元宵节期间,央视推出了一则以元宵灯谜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形式却是文字灯谜。画面中,通过一群萌娃闹春的故事,传唱出一条条烧脑有趣的谜语,一改以往公益广告催人泪下的画风。

月亮圆圆天上摆,巷里花灯游人猜。 谜面:曲径虫鸣牡丹开 谜底:富强 解析:“曲径”以象形法扣“弓”,“鸣”引申为“口”,与“虫”合为“强”字。“牡丹”,指“牡丹花”,象征花开“富”贵之意。 谜面:岷山远游住人外 谜底:民主 解析:“岷”字的“山”远游了,余下“民”字。“住”字的“人”外出,剩下“主”字。 谜面:一义贯成并日月 谜底:文明 解析:“一义”合为“文”字,“日月”合为“明”字。 谜面:百姓饭足言皆彩 谜底:和谐 解析:“言皆”合为“谐”,“彩”可作助词为“和谐”喝彩、称赞而用。至于“百姓饭足”得出“和”就有点不明所以了,难道是庄稼(禾)丰收,“口”足饭饱之意? 谜面:眉下心头田出垄 谜底:自由 解析:“眉”字的下半部分为“目”,“心”字的头笔是“丿”,合为“自”字。“田出垄”表示“田”字的笔划有延伸,可扣“由”字。 谜面:天上斗转且以待 谜底:平等 解析:“天上”别解为“天”字的最上部,取“一”;“斗转”别解为“斗”字的笔划结构转换一下,再与“一”组合,可为“平”字。“待”与“等”的字义相通。 谜面:山聚眉峰思无邪 谜底:公正 解析:“山”与“眉”均以象形法相扣,分别为“八”、“厶”,合为“公”字。“思无邪”暗示“正”的字义。 谜面:大江东去润高台 谜底:法治 解析:我的头发都竖起来了,还是没搞清这“东”和“高”的逻辑。 谜面:独受易友玉关情 谜底:爱国 解析:这道题就当是作业,大家好好想想。 (猜谜语//lishixinzhi/) 谜面:令公为尊畅饮怀 谜底:敬业 解析:令公?杨令公杨业?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杨业在狼牙村中伏大败,于陈家谷被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不仅“敬业”,“气节”更值得敬重。 谜面:城西欲语淮阴侯 谜底:诚信 解析:这逻辑也有点怪,跟上面的“大江东去”差不多,按说“城西”应该是指“城”字的西部,那就得是“土”字呀。“信”代指韩信“淮阴侯”,合理。 谜面:喜上羊羊取发钗 谜底:友善 解析:“喜上羊羊”?我觉得“喜下羊羊”更合理得出“善”字。“善”是个会意字,从羊,第二个“羊”存在的意义,想是如此吧。“取发钗”,象形扣合,得出“友”字。

表白歌曲一般选一些甜美类型的里面有告白和表达爱慕的词语的最好。下面是选送的5首歌曲。

1、《苦茶》-黑girl

歌词:不用等你开口先说我爱你,在那之前想对你说我愿意,你不必问,你也不必等。这一刻,就值得爱到永恒。

这首歌是黑涩会美眉唱的也是《黑糖玛奇朵》电视剧的主题曲,当时可是风靡一时,表白最合适不过了。

2、《星空降落》-王宗介

歌词:星光降落在你的眼底,我也顺势跌进你眼睛;星星为我寄出匿名信,但我想你能猜到谜底。

星河置于顶,所爱执于心,长久的爱情就是反反复复爱着同一个人。这首歌的节奏电子感加上流畅的转音,有种别样的恋爱感觉。

3、《等你表白》-新街口组合

歌词:一遍两遍三遍四遍五遍,把你的名字在我心底默念。收藏一件两件三件四件五件六件,你的周边,我都藏在枕边。

这首歌我十分喜欢,旋律很宁静柔和,女声很温柔,夜晚很舒服,听着这首歌似乎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很安稳。

4、《初雪》-EXO

歌词:第一场雪下起的午后,想和你分享感动,却,只沉默对着话筒。

这两天很多地方迎来了浪漫的初雪,用这首歌表白还是很应景的呢。这首歌的旋律很动听,是EXO组合12人时的经典唯美曲目。

5、《爱丫爱丫》-BY2

歌词:爱我的话,给我回答。我的爱丫爱丫没时差,等待是我为你付出的代价。爱我的话,要回答。我只等你等你一句话。

整首歌表现出了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的信念。讲述了一个少女苦恋一个男孩、等待男孩给予爱的回应的经历。

以上就是推荐的5首歌,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走向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山谷延伸的方向。

原句:

江苏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走向的解释:

1 地质学名词。指地质构造上岩层、矿层、山脉等延伸的方向。

2 借指人体脉络延伸的方向。

举例:何永鳌 《戈壁滩上的探矿队》:“他马上拿出工具,照着专家的指示,先量了量走向,然后打下了几块含锰的标本,装在口袋里。”

秦牧 《长街灯语·逛东陵》:“到达 遵化县 境,就看到一列东西走向的山脉。”

短信的方式的确会让人觉得不够诚恳有点儿戏,对于女生来说,是不会这么随便的吧。

原来互任兄妹是一种失败的举措,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要恋爱,先结拜”。我却觉得这个做法会让人产生误会,产生一种你们的关系会一直处于这个阶段的误会,不会再上升,也不会冰冷。这样,自然而然的会让女孩子在收到你的短信后觉得是玩笑。

当然,你所发出的“我想你”其实并没有什么,关键在于对于女孩子来说,这个是让人很困惑的问题,如果不这么回答你怎么回答呢?所以她的回复短信并不能表现她的态度。

如何表白?这个创意还是要自己想的,我有几个建议:针对女孩子的个性,如果她是一个外向的人,那么选择一种意外性强效果明显的方式会好一些。比如摆100支蜡烛什么的。如果她很内向,应该内向一些吧。我建议采取含蓄的浪漫方式。比如,猜谜游戏,一首诗的谜底是你想告白的话。当然要正式的说才行。

这些告白虽然精巧,但我觉得都显得不够真诚,我认为你面对面的和她说清楚也挺不错。

告白的方式要么就老套到底,要么绝对创新

这个靠自己的情趣哦

加油吧

迷语的分类, 猜谜方法详解 一、迷语的分类 通常所说的谜语包括“灯谜”和“语谜”两类。前者是书面的,后者是“口头”的,很多谜语是两者都可以的。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前者是题,后者是答案。一般人都以为猜谜难,其实出题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才智。许多较好的谜是经过不断优化的结果。 二 、猜谜方法 谜语的猜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二十多种。属于会意体的有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侧扣法、分扣法、溯源法;属于增损体的有加法、减法、加减法;属于离合体的有离底法、离面法;属于象形体的有象形法、象画法;属于谐音体的有直谐法、间谐法;属于综合体的有比较法、拟人法、拟物法、问答法、运典法。1、会意法。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例如:脸上长钩子,头角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象)2、反射法。即反其谜面意思而猜之。例如:莫用小人(打一中草药:使君子)3、借扣法。不用谜面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谜面别解成新意,用来扣合谜底。例如:开明(打一唐代文学家:元结)“开明”别解为“明朝的开始”,即元朝的结束,因此谜底为“元结”。4、侧扣法。不正面理解谜面原意,借用多义从侧面烘托扣合谜底。例如:江枫渔火(打一《儒林外史》人物:双红)这里“双红”是从“枫”、“火”得名,“枫”和“火”都是红的,因此“双红”扣合谜面。5、分扣法。谜面的字分别扣合谜底的字,有的一字扣一字,有的一字扣多字,也有的多字扣一字。例如:望穿(打一昆曲剧目:十五贯)“望”俗称“十五”,“穿”与“贯”有同义之处,分别扣为“十五贯”6、溯源法。“溯源”及追溯谜面的来源以及与其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也有叫它承上启下法的。例如:桃花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无与伦比)这则谜以“桃花谭水深千尺”的下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扣合谜底。7、加法。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予以增加或将某些字相加,来扣合谜底。例如:好山好水 (打二字:崔,淮)这里“好”扣“佳”,“好山”及“佳山”,自身相加得“崔”;“好水”及“佳水”,自身相加成“淮”。8、减法。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减少,或用某些字相减来扣合谜底。例如: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 (打一字:也)将“池”的三点水去掉的“也”,将“地”的土字旁去掉也得“也”。9、加减法。按谜面的提示,有的字增加笔划,有的字减少笔划,既有加有减,最后扣合谜地。例如: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两头去中间,中间去两头本谜“去”为谜眼,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可组合成谜底。 答案是:至 。因:“至”的上头是“去”的下头,“至”的下头是“去”的上头。“至”的中间是“去”的两头,“至”的两头是“去”的两头,“至”的两头是“去”的中间。所以是“至”!10、离底法。此谜,谜面反映的是谜底的拆离。猜时,将谜面合成,然后再扣合谜底。例如:七人(打一县名:开化)11、离面法。将谜面某些字拆离,去扣合谜底。例如:诧(打一成语:一家之言)12、象形法。根据事物的特征,汉字的结构(相形),进行拟人拟物,加以形象化,使人引起联想,增加趣味。例如:冰上两点嫌它多,石头压水水爬坡(打一名词:水泵)13、象画法。此谜是根据谜面整体具有图画意味去合谜底。例如: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打一字:慧)14、直谐法。制作谜底时,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来应该用的字,把人的注意力引开,达到隐藏谜底的目的。例如:增加十两(打一城市:天津)“增加十两”及“添斤”,与“天津”谐音。15、间谐法。先将谜中的某些字拆变,再谐音扣合谜底。例如:二者规格不同(打一字:鞋)猜时,先将“鞋”拆为“圭”、“革”两部分,“圭”与“规”谐音,“革”与“格”谐音,切合谜底。16、比较法。是将形状、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例如: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打一字:夕)17、拟人法。将谜面的字词人格化,扣合谜底。例如: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衫,你若欺负她,她就戳一枪 (打一动物:蜜蜂)18、拟物法。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或者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例如:枕头(打一成语:置之脑后)19、问答法。此种谜通常是用提问式的谜面,回答式的谜底。例如:八十万禁军谁掌管?(打一成语:首当其冲)20、运典法。词类谜语以人们熟悉的成语、口语、诗词、典故作谜面,而将意义别解,从而扣合谜底。例如:宝玉求婚(打一美国历史人物:林肯)21、排除法。就是排除一面取一面,排除多方取一方,排除容易而取难的。例如:说不叫说,拿不叫拿(打一字:最)这里排除“说”而取“曰”,排除“拿”而换成“取”三、猜谜技巧 猜谜的技巧就是应用联想,即根据汉字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等特点,进行联想。例如“白先生”,猜教育名词。可以这样进行联想: 白——1、表示语言的有:说、讲、语、话、道、陈、叙、表、云、曰、言、告诉。2、表示颜色:素。3、表示没有:空、无。4、表示清楚:明白。 先生——师、医生、先出世。 根据谜目要求可以组合成“讲师”扣合谜面。联想主要有同义词联想和替代联想两大类。 1、同义词联想。例如:“表白”猜语文名词“语素”。“表”的同义词有“语”,“白”的同义词有“素”;再如“东方的云”猜语文名词“主语”。“东方”指“主人”,“云”的同义词有“语”,别解为“主人说话”扣谜面。同义词联想还经常用通假字,例如:女通汝、莫通暮、早通蚤、华通花等。谜例:“你好”猜字“娘”,“你”即“汝”,“汝”通“女”,“良”即“好”。 2、别名替代联想。(1)国名别称替代。例如:中国——华、中、夏、华夏、神州、九州等。谜例:“华夏欲腾飞”猜军衔带姓名“中将张翼翔”。(2)省名别称。例如山西——晋;福建——闽;四川——巴、蜀、川等。谜例:“山西有雨”猜字“亚”,山西省别称“晋”,有雨就不见日。(3)市名别称。例如:北京——燕、京、都;上海——沪、申;南京——宁;福州——榕等。谜例:“上海的早晨”猜二字常用词“申明”。(4)事物别称。日——金乌;月——玉兔、广寒、蟾宫、嫦娥;眉——柳、春山;眼——秋水;菊花——东篱、金花、黄花等。谜例:“月儿弯弯”猜词牌一“蟾宫曲”。又例:“春山显,秋水丽”猜四字常用语“眉清目秀”。3、局部替代。(1)帝王姓替代朝代。如:明朝——朱;唐朝——李;宋朝——赵。谜例:“明朝独醒”猜作家“朱自清”。(2)以姓氏代人名。人名应当是众所熟悉的古近代名人或名著中的名人。例如太白指李白,可以借代“李”;乐天即白居易可以借代“白”;万里即杨万里可以用“杨借代。谜例:“万里雪飘”猜现代作家“白杨”;“太白情怀”猜作家“李心田”。(3)以特征、特色或局部借代。例如梅花——鹿;桃花——马;千里——马;桃花——红;梨花——白;雪——白。谜例“大雪翻飞”猜学校名词“空白卷”。(4)以量词替代。例如:匹借代马,羽借代鸟。谜例“骑”猜数量词“一匹”,“马”以匹借代,“奇”为单即“一”。4、等同词替代。等同词在灯谜中经常变换使用,现将几种等同词分别列表如下:(1)地支属肖与十二时辰的等同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属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十二时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谜例:“未敢牵牛”猜字“羞”,未代羊,牛代丑。又如“夜半人定”猜字“孩”,夜半为“子”时,人定为“亥”时。(2)天干与五行等同天干  五行 五方 五脏 四季 五色  甲乙 木 东(青龙) 肝 春 青  丙丁 火 南(朱雀) 心 夏 红  戊已 土 中 脾 长夏 黄  庚辛 金 西(白虎) 肺 秋 白  壬癸 水 北(玄武) 肾 冬 黑  谜例:“青春在燃烧”猜字“焚”。又如“峰前隐约秋来临”猜字“锋”。 (3)月份的代称  元月——陬、端、正、孟春  二月——卯、如、杏、仲春  三月——桃、春、季春  四月——槐、余、清和、孟夏  五月——蒲、榴、皋、仲夏  六月——且、荷、伏、季夏  七月——相、巧、霜、孟秋  八月——壮、桂、仲秋  九月——菊、玄、季秋  十月——阳、小阳春、孟冬  十一月——辜、葭、仲冬  十二月——涂、腊、嘉平、季冬  谜例:“七月如流星”猜物理名词“相速度”,七月为相,如流星,喻时间过得很快扣速度。又如:“仲春”猜字“娟”,仲春为二月即“如月”。 在替代词应用中,只有别称和等同词可以互相替换,而局部替代,如姓替代名等,不能互相替换,例如:燕与北京可以互相替代。李可替代太白,而太白不能替代李。

我教你做谜语吧

制谜不难,但制好谜则不是件容易的事。有道是"好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下面是制谜五要素,也可说是品谜五要点。大家作谜猜谜实属娱乐,有些应时玩笑之作犯忌,也无可厚非。另外标准是人诌的,见仁见智,也很自然。

1。扣合紧切

灯谜乃是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特点的文字游戏。好谜要做到字字落实,别解正确。一是要字义准确,如"盼曙光早临大地"猜外地名"巴黎","黎"字意义不清,"黎明"可扣"早晨","黎"字典上没有这个意思。二是要概念清楚,如"末代皇妃"猜"后继无人",概念混淆,妃和后并不可互换。三是要防止头重脚轻,即大概念扣小概念。如"桃李满天下"猜"花花世界"可以,而用"花花"扣"桃李"则说不过去。

2。谜面大方

古人以诗词成句作面为佳,有点失之过严。不过自制谜时谜面必须成文。象"示土"猜"合作社","杭改作航"猜"木已成舟","专吃金木火"猜"水土不服"不值一评。如"杯酒献殷勤"猜"曲意逢迎",扣合不错,但痕迹过多。谜面改为"接风酒"则大方得多。

3。谜味浓郁

灯谜以"曲"字为第一要义,直解形同问答与解释,毫无谜味。如"十天跑完长城"猜"一日千里","园艺家专长"猜"移花接木"等差强人意。"百年松树,五月笆蕉"猜"粗枝大叶"非无别解,然谜味无几。而"鲁迅作品"射"山东快书","清明时节雨纷纷"射市招"满汉细点"尽得曲中奥妙。

4。用典不虚

灯谜用典乃是常事,不过要有典实为据,不可生造。如"沛公如厕未遭害"射"在所难免"用的是"史记"事;"吕子明白衣渡江"猜"蒙混过关"用的是三国故事;"桃花潭水深千尺"射"无与伦比"用的是李白的诗,以典实而扣,不失为佳构。而"孟德编剧,景升登台"猜"操作表演","张翼德查户口"猜"飞入寻常百姓家",扣得不差,典故却是生造的,不足为取。

5。通俗自然要避免入魔

如"甚矣吾衰矣"猜"半途而废"以"半途"(余)扣"吾"。"投之所好"猜戏曲"送鹅",用"之"扣"王羲之"。"裁"射诗经"哀哉莫能言"。好谜不以魔道见长,往往谜面显豁,谜底或曲径通幽,或奇兵突起,或意态悠然。如"三十六才子"射"月底西厢","金乌玉兔"射"万古云霄一羽毛","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猜"不知者以为为肉也",俱神品矣。

回答者: wjidyhao - 试用期 一级 12-13 12:07

怎样去制作谜语?

一、是先有谜面还是先有谜底?

谜的制作实践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两种情况都存在。

先有谜面的优点在于,这个谜面往往是现成的诗词曲语,这就是借古人之思,纳入今人

的谜道,谜面显得有文采,引人去猜。若先有一个谜底在,制谜时则可以从谜底分析入手,

选择不同的谜路。

二、避免“露面”。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一条谜中,底和面的字不能相犯。若底面有字雷同,谜学上术语

称为“露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里顺便说一下,严禁“露面”,对制谜者是一种

限制,对猜者正好是一种巧妙的暗示,猜者通过谜面分析可以看透制谜者在回避哪些字,

进而去猜中真正的底,如“一衣带水”打一服装名,谜底就不可能是“雨衣”,因为“衣”

字已露面,则底上肯定无“衣”字,由此,谜底是“汗衫”即成必然的了。

三、灯谜创作要积累素材。

谜界流行的“射虎必备”,属于猜谜的素材之一。创作的素材那就更多了。有好的谜面

(除成句外,还有各种现成的**戏剧名、人名、物名、书名及现代生活中涌现的各种

词语等),制谜者切勿放过。有好的底,制谜者也不妨做个有心人。可把这些搜集起来,

记录在你的素材本上。很难想象,一个不积累素材的人,能创作出众多的既有时代气息,

又有谜味的作品来。举个例来说,如“总是玉关情”这句唐诗,古人做过谜,今人也做

过,名句不妨多做,关键是要有新意,所谓“旧瓶装新酒”。当报上刊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消息后,现成的时事已经和谜底十分接近了。经过斟酌,将首句改为“爱我

中国”,虽改一字,但未改其意,依然通顺成文,至此,这则谜的创作方告完成。

四、怎样理解和掌握“别解”?

谜是靠汉字的一字多义才得以生存的。汉字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组中,有它特定的意义。

谜作中如果仍取这个义,这就是直解。谜作中如仍取这个本义,则作品终不能成。如

“不念旧恶”这句成语中,念作记念解,旧作过去解,要成谜,就必须在别解上做文

章,以“读新书读好书”为面来射“不念旧恶”,把“念”和“旧”在这句成语中的

本意都别解了,这才有了谜味,也就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所以制谜者一定要

在别解上下功夫,所谓“词义相去愈远,谜味来得愈浓”。运用别解是制谜的一个基

本原则。

至于如何掌握别解,这就得借助于知识了,汉文字和汉语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一个汉

字的释义有多少种,一个句子如何顿读产生歧义,文字和文学功夫愈深,就愈能“借题

发挥”。初学制谜者,多查多翻《辞海》、《同义词词林》一类的工具书,乃是必不可

少的。

五、使用谜格。

随着灯谜创作的发展,谜中的别解有出现在谜面、谜底和面底都出现等三种情况。这三种

都可以考虑,除字谜外(字谜的别解必然出现在谜面),首先应考虑把别解放到谜底中去。

如何看待谜格?“格助谜活”四个字已概括了格的基本功能。因为谜格仅是制谜的一个手

段,是迫不得已而求之的。凡用格,谜底的字按照格的变化来念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要能

读得下来。如底为“人民画报”,你用卷帘格来制谜则不行,“报画民人”实在不知所云。

一般他说,谜底的原有念读总比格变后的念读顺达得多,所以制谜者应尽量地避免用格。

六、什么是“谜面抛荒”和“谜底踏空”?

这两种情况都是制谜中的常见病,应特别注意。

谜面上的个别字、词落实不到谜底上去,成为面上的闲字,术语称“抛荒”。这在借用

成句入谜的作品中极易出现。“抛荒”又有尚可捎带和无可捎带的区别:凡是一句中是

主语或处在骨干位置上的词,“抛荒”是不允许的,是为无可捎带,反之则可捎带。

如:一夜征人尽望乡(猜时人:齐怀远)一夜为闲字,但由于所处位置在“弱拍”上,

故尚可捎带。再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猜外国作家名:雨果),“晓看”、

“锦官城”都处在骨干位置上,都在本谜中被抛荒,故整个谜难以成立。

谜底上的个别字词在谜面上得不到反映,成为底上的余字,术语称“踏空”。“踏空”

也有扣合和扣不住的区别:凡是处在“弱拍”位置上的虚字或附加词,勉强扣合尚可,

应视为带得过去的,反之则扣不住。“踏空”在灯谜创作中是不允许的。

如:肝胆照江湖(猜**名:《碧海丹心》),谜底四字为两组骨干词,由于谜面扣

合牵强,致四字踏空,整个谜也难以成立。

七、什么是“倒吊”?

“倒吊”亦是制谜中的常见病。在逻辑范畴内特别是在概念上,制谜要求面和底要有基

本相同或相类的外延;如不能相类,则面上概念的外延必须小于底上概念的外延,即面

上是外延较窄的种概念,底上才可能是外延较宽的属。倘若颠倒种属关系,势必有悻情

理,谜的扣合上也就扣不妥贴了。如“水陆要塞”猜地名“山海关”,“水陆”的外延

要比“山海”大得多;“不同凡响”猜书名“神曲”.从属概念声响无法推出种概念乐

曲,这些都属词义概念上的倒吊。倒吊本质上属于难以成立的谜。

总之,制谜要有一个基本功和四个基本要点。

一个基本功是:博览、勤学、强记,不断积累素材,加强创作实践。

四个基本要点是:①谜面要成文;②底面不相犯;③别解方成谜;④扣合须妥贴。

按照灯谜创作的实践,来具体剖析制谜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下——

一、以面求底法

“巧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条谜面在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谜目获取不同的底

(确定谜目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谜目限制了谜底的范畴,体现了谜底的必然性和规定性)。

但在一个谜目里,只能是一个底,求这个底,一般可按照下列顺序完成(当然在人的实

际思维中会经常打乱)。

①拢意法:以面所概括的意思求底,底为面的浓缩。如“万紫千红遍地开”猜商业术语

“各色花布”,猜越剧演员“陆锦花”;较长的面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猜三国人“糜芳”。

拢意的要求是要“拢”得住。在逻辑范畴上,特别是在概念上,要意会而神传,严格防

止“倒吊”。拢不住谜底怎么办?一般可采取分扣的办法。

②分扣法:把谜面分成几成意思(即几个部分,一般两部分),分别扣合一底或多底。

如“百般红紫斗芳菲”猜作曲家“美丽其格”。

分扣以扣二底为较佳选择,二底取同一谜目则更佳。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国名

“刚果”,从拢意的手法看,面虽有闲字,尚可捎带(谜面说的是因果关系),创作者

继续追求谜的慎密,又配上另一国名不丹,底变成“不丹、刚果”.这样一分扣,使谜

更趋工稳。

③离合法:以别解的手法,看面句能否有字形拆拼的意思,再以此意觅底。此法一般用

于字谜。如“松柏后雕”猜书法家“林散之”。“一杯一杯不落空”猜演员“二林”。

这些谜都是巧妙地利用面句文字离合而成的。

④象形法:以别解的眼光,看面句是否具有象形的意味,再以此意扣底。此法一般也用

于字谜。如“雨后山色浑如睡”猜“雪”字;“势如破竹”猜影目“丫丫”。

⑤承启法:寻求原诗词曲语的上下句,以承上法和启下法来扣底。如“家祭毋忘告乃翁”

打报刊名“宁夏日报”(承上法);“东风不与周郎便”(燕尾格)打成语“金屋藏娇”

(启下法)。

⑥综合法分析面句后:以文义部分和拆拼、象形等相互结合,以综合性的手法来觅底。如

“未会牵牛意若何”猜“羞”字。

以面求底终究是一种难度颇高的创作,初学者应引起重视。

二、以底求面法

以底求面的创作情况是丰富多采的。个中的创作法门,二十年代曾有人列举了四十三个门

类。现代灯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已经用别解来取代了这一类旧的法门,大大减少了制作法门

的复杂性。尽管如此,以底求面的创作情况仍是十分错综复杂的。

首先,是关于谜的拟面,它要求文字的逻辑性和文采相结合。拟面,充分反映创作者这两方

面的水平。

清末谜家张起南在《橐园春灯话》中曾经对拟面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谜之雅俗巧拙,

其关系全在择面,有同一谜底而优劣判然者”,他认为“谜之表面不佳者,内容亦不足观。

如西子不洁,人皆掩鼻;若徒饰外观而扣合牵强,或抛荒题面,或影响模糊,则皮之不存,

毛将安附?”他还说:“大抵制谜,必先择谜底,相其能中绳尺与否;然后因材器使,摭拾

成语,或搜泳典实以合之。如无佳面,宁可弃置。”张起南的这番话,今天看来虽有偏激之

处,但其对拟面的重视程度,仍然闪着真知灼见的光芒。当代的大量谜作是靠自撰谜面来成

谜的,“西子不洁”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所以要强调自撰的谜面也得有文采,有文学性,又

合谜理,这就要求作者注意锤炼字句。谜面达到“不可更易一字”仍是最佳境界。

其次,是关于谜底的别解。它要求语言的趣味性和谜味相结合。底的别解,充分体现了创作

者的谜学水准。

谜底的别解大致有四种情况:①单字变义(包括几个单字);②整句变义;③句读变义;④

古字变义。以下列表说明(见表1):

表1

别解情况

谜 例

注 解

①单字变义

关心知识分子

(职称):护士

旧臣(刊名)故事大王

护解着爱护

故事解着过去伺从

②整句变义

颜如桃李,情若冰霜

(市招)花色冷面

送君千里终须别

(体育用语)主要得分手

解着花的颜色冷的面孔

解着主人得与客分手

③句读变义

白娘娘偷盗灵芝

(影目四)蛇、精变、红颜劫、昆仑山上一颗草

有情人都成眷属

(带量文化用品)一对对联

读着:蛇精变红颜,

劫昆仑山上一颗草。

读着:一对对,联。

④古字义变

婉转娥眉马前死

(地名)玉环县

田单奇计破奇劫

(卷帘格·**演员二)

陈冲、牛奔

县通悬

陈通阵

有的谜作中,别解的情况会在同一条谜中出现,这些复杂的别解情况,可称为综合义。为了

加深理解,不妨再举几例(见表2)

表2

别解情况

谜 例

注 解

①②

打渔杀家(成语)

恩将仇报

恩解着萧恩,由单字变义带来词变义

①③

芳心暗相许(外国名剧)

阴谋与爱情

阴扣暗,谋解着谋划,与解着给予,读着:阴谋/与爱情

③④

习拳练艺为强身

(五唐)莫学武陵人

陵通凌,解读为:

莫学武/凌人

①④③

逢年过节儿童乐

(报刊用语)连载小说

说通悦,载解着年,小解着小孩,读着:连载/小/说

从表例中可以看出,谜底的别解是丰富多采的,我们要千方百计从别意中求新,让底滋生出浓浓

的谜味来。弄懂弄通别解的作用,得其中三昧,才能一底在手,生出多种别意,创作的路子才能

不断拓宽。

掌握了别解的钥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探讨以底求面的种种方法了。一般他说:以底求面

也可按照下列顺序来完成(在实际思维中也会常常打乱):

1.代词(意)法 代词法在谜底中找出全部或部分字词,寻求它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以及

代用词。

代意法则不拘一字一词的关映,讲究整个意境的扣合。

①代词法:这种方法极易掌握,作品也极易雷同。试举常用词“说服”为例,则可以找出

(见表3):

表3

拟面

陈言表白讲谈……悦(古文通说)

衣衫衬衫装束通着穿……

白衬衫

喜着装

兹再举数例:

谜底

所取代词

拟 面

陈皮(中药)

陈-旧·皮-面

旧封面

活报(剧种)

干活-劳动·报酬

按劳取酬

已知角(数学名词)

知晓-明确·十分

十分明确

戴丽丽(运动员)

戴-穿戴·丽-美

穿得美些更美些

②代词法加代意法:硬性的以词代词很容易使谜呆板,结合代意法以后,谜就有了“柔

性”。这可以说是“谜不在深,有意则灵”。试看以下数例(见表5)

表5

谜底

所取代词

所取代意

拟面

研究生(称谓)

临产-生

会诊

临产会诊

香飘四季(书名)

四季-一年

芳香横溢

芳年

夏衍(作家)

夏-启建立夏朝

沿衍繁绵

大禹传子,开技发叶

船点(菜肴)

帆-船

影影绰绰-点

孤帆远影

③代意法:再进一步,我们可全用代意法来拟面(这和以面求底时的拢意法相类),只要立

意有巧思,则谜可更具灵性(见表6)

表6

谜底

所取代词

拟面

落实到人(新词语)

实-果实

投我以木桃

毛延寿(人名)

使毛发葆青春

乌发宝

公分母(数学名词)

雌雄分别

鸳鸯各一方

控制落点(体育用语)

眼泪代点

男儿有泪不轻弹

④特殊指代法:特殊指代是代意法中的精华,它利用历史、地理、小说、人物故事等方面的知识

(术语可谓用典),甚至小说、戏剧中的情节制成的谜,其方法主要是从谜底中找出可以特殊指

代的字词,从而撰出谜面(一般还考究以史实或诗词成句拟面),特指一类的谜一般用代意法拟

面,在创作中仅有明指和暗指两种。兹举当代谜坛创作的作品以见一斑(见表7):

表7

谜底

拈出特指的字词

拟面

蒙混过关(成语)

吕蒙、关羽

吕子明白衣渡江

申请退伍(兵役用语)

申包胥

包胥哭秦庭

强的松(西药)

武松

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主权国家(国际名词)

孙权

碧眼儿坐领江东(掉首格)

以上是明指。另一种暗指在面上颇不易察觉,创作时就要借古喻今(见表8):

从以上第一类①②③④的四种方式可以看出,③④类在谜作中属较高的境界,知识面广,充

满文学、历史趣味,谜味浓郁是其特点,值得效法追求。

2.反意法:取底的对立面,拟出相反的面来扣合。反意法讲究逻辑的内在必然性。下表所

列的谜,不一定非用反意法来设面,现在用了反意法,拓宽了制谜的谜路(见表8、表9):

表8

谜底

指出暗指的词

拟面

李顺达(劳模)

李白

千里江陵一日还

王愿坚(作家)

王勃

不坠青云之志

白面郎君(泊浑)

白素贞、许仙

断桥相会

无与伦比(成语)

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

表9

谜底

指出底中的反意字

拟面

不败之地(成语)

不败-胜

胜境

早安(礼貌用语)

早-晚·安-不舒服

向晚意不适

不明智(口语)

不明-暗(隐)

灵隐

先天不足(成语)

先天-今日 不足-有余

今日得宽余

3.拆拼法:汉字的笔划性很强,拆拆拼拼,部首的重新组合可以变新字,可以出新意。此

法一般用于字谜,拟面时面上必须有别解。其它各种有增损离合意味的谜底也可用此法。先

看简单的拆拼(见表10):

表10

谜底

拆拼情况

拟面

面(字)

而+二+一(拆)

合二为一

毛竹(植物)

笔(拼)

一笔写两个字

张口结舌(成语)

千+口(拼)

木木(外国小说)

林(拼)

林散之

实际创作中,要使拟面丰富多采,搞活谜路,必须在笔划上作更巧妙的构思,即根据部首的

变化重新拟字入谜(见表11):

表11

谜底

拆拼情况

重新拟字

拟面

孙(字)

子小

孔雀

孔雀东南飞

木木(外国小说)

/

机构

精简机构

4.拟形法:在以面求底中讲的象形法,到以底求面时,我们则称其为拟形法,拟形法一般

有下列四种,现分别举例说明(见表12):

表12

谜底

拟面

拟形类属

玉蜻蜓(越剧)

零的突破(体育用语)

Q

以字拟面

(设面)

丫丫(影名)

直(字)

两株幼苗

平地起高楼、楼顶装天线

以字拟形

(求底)

永垂不朽(成语)

单干(常用词)

杨柳常青

荷尽已无擎雨盖

以意拟形

粒粒皆辛苦(五唐)

一团和气(成语)

丸药

皮球

以物拟形

润(字)

法兰西(国名)

犬声穿户出

427

以声拟形

①以字拟形:各种部首的拟形在谜作中十分丰富,如:标点(星、球),人(雁),册(篱

笆)人(燕子)、干(晴蜒)、∟(小船)等等。此类谜一般为字谜。

②以意拟形:用具体的事物描绘出比较抽象的文字。

③以物拟形:用某种事物最明显的特定的特征反映出比较抽象的文字。

④以声拟形:巧借读音摹声拟形。

以上四种拟形法中,以①类为最多,创作的内容亦最丰富,有的拟形在谜面,有的拟形在谜

底。

5.设问法:谜面上利用“如何”、“怎样”、“何处”、“怎么”等句式设问,将谜底作

为面上问句的答案。此种创作手法要求谜底的答案既要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又要有别解。设

问类型大体上可分用典、指事、反扣、借面等四种。借面的设问法力求在设面上有别解,须

要在文字组织上巧妙些,有一语双关的效果,请看下表(见表13):

表13

谜底

拟面

设问类属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曲)

仙源何处寻

用典设问

绿衣人传(越剧)

鱼书欲寄何由达

指事设问册

则天外传(越剧)

人间哪得几回闻

反扣设问册

女子组(体育用语)

如何是好

借面设问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会意法也可设问。如“峰从何处飞来”射地名“盘山”。此种设问,只

要关照谜底,就不必强求有问必答了。

6.承启法:有的谜底,我们拈来可作古文、名篇或诗词歌赋中的相类句式相关映的意思,

这时,我们就取诗文中现成的上句或下句来作谜面。取下句者,即为承上之法;取上句者,

即为启下之法。靠上下文击动,使谜意如脉贯通,谜趣盎然。谜坛以承启法创作的佳作颇

多,兹举数例(见表14):

表14

谜底

拟面

承启类属

夜合花(词牌)

莫待晓风吹

承上。唐武则天诗: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莲花落(文艺名词)

坠地无踪

承上。《聊斋·胭脂》中判词之句:“莲花卸瓣,坠地无踪“

金屋藏娇(成语)

东风不与周郎便(燕尾格)

启下。面用杜牧诗,下句为

“铜雀春深锁二乔”

莫应丰(作家)

清早船儿去撒网

启下。面用《洪湖赤卫队》歌词,下句为“晚上归来鱼满舱”。

以上是全靠上下文击动扣合谜底的。承启法中还有一种情况:除靠上下文击动外,谜面本身

也适当关映谜底。如“眼前有景道不得”打唐人“崔涂、李密”,崔涂由下文“崔颖题诗在

上头”扣底,李密则从谜面上关照而来。此种手法,往往缀合两底来拟面,大大增强并丰富

了承启一类的表现手法,值得创作时注意。

7.饰面法:谜的创作拟面还有各种巧妙饰面的方法。这类创作数量虽不多,但作为创作的

一个法门,还是应该了解它。这里略作介绍(见表15):

①面上漏字:以常用有规律的词为面,故意漏字以切底。

②面上包字:拟面词故意字字包含某一字,借以切底。

③面上减字,拟面之句故意减去某些字,变化的切底。

④面上添字:拟面之句尚不能隐括底,采取增添附加语的方法以求切底。

表15

谜底

拟面

饰面类属

少华山(京剧)

泰衡恒嵩

面上漏字

云(字)

运动会上都有他

面上包字

奋(字)

大油田出油

面上减字

小林多喜二(外作家)

禁(此谜见笑)

面上添字

灯谜创作中巧妙饰面的形式颇多,创作时只要多动脑筋,并不难拟面。

8.漏补法:拟面时故意漏去某些字,由谜底中的相关字句来补,一旦补足,则面的意思顿

时起变化。此种方法和面上漏字有明显区分,请看下例(见表16):

谜底

拟面

漏补字

补面释意

月到中秋(影名)

八十五

八月十五为中秋

史进时迁(泊人二)

太公

太史公为司马迁

一条谜用一种还是几种方法,这全在于作者自己。凡在谜理法度之中,十八般武艺听凭使

用。

无论是以面求底,述皇以底求面,在创作中还有一个难于配底的问题。这在上述的谜例中已

见过一些,配底在创作中有使难成谜的谜底“巧配入谜”的功效,这里作一简单介绍(见表

17):

表17

谜底

拟面

创作方法

化石、结晶(化学名词二)

试玉要待三日满

代意、拆拼

红色斜纹布(纺织品)

代词、拟形

沁香(红楼梦人)

一水平流舟荡漾,秋灯黯淡月光明

拟形、拆拼

四十千(聊目)

此说万万不可,彼说万万不可,

无须此说彼说,均无不可

饰面、代意

在创作中,以面求底时往往一底难以应面,求底同时也有一底难以应面的情况,因此学会配

底,即巧妙地配上一个或几个底,使底的文义相关连,或者利用句读,使底的意思发生转折

变化。为了开拓谜的思路,更有利于创作,配底要求配同一谜目的底,否则,可从相类相近

的谜目中去寻找,如唐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句,启下法首先想到清文学家万树,但“梨花

开”三字无底可觅,只得将谜“待字闺中”,当看到作家于梨华,才得以相类谜目配底成

谜,再如京剧“杨门女将”,以此底入谜,颇有难度,现利用单子变义来别解,再利用句读

变义,变成“杨门女,将………”配上一底,就有文章可做了。谜作“唐明皇重召玉环”射

“杨门女将、二进宫”,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以拆拼法创作谜,配底的作用更加明显。如“们”猜成语二“旁若无人、自成一家”,如

“纱”猜常用词三“减少、补充、统一”。可以说是全靠配底才成谜的。

配底巧妙,真可妙语解颐令人一唱三叹;但若硬性拼凑,则为“拉郎配”,就不免令人喷

饭。在创作中,往往会出现仅有“一面半底”的情况,暂时无法配底时,只有使之作为素材

收在谜库中,而不必匆匆将它“出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935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8
下一篇2024-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