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尊敬的祖母孝庄,为何总被传说和洪承畴有暧昧呢?

康熙最尊敬的祖母孝庄,为何总被传说和洪承畴有暧昧呢?,第1张

大玉儿,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皇太极的妃子。不过,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对庄妃的感情可不怎么样,可不管怎么样,她都是皇太极的老婆,就算是满洲女子对待男女之情比之于汉族更为开放,但是说自己的妃子与外人有不堪之情,那也对“绿帽”太不敏感了。

关于洪承畴与大玉儿的关系,无数野史或者戏剧是这样描述的(大意):说洪承畴宁锦之战失败被俘后,皇太极把他关押在一座破庙里,皇太极希望能够收服洪承畴为己所用,所以派了很多人去劝降,然而,洪承畴骂走劝臣,绝食不语,态度坚决。早就在皇太极身边工作的范文程于是前去,与他谈天说地,发现一个细节,就是洪承畴弹去屋顶落在身上的尘土,遂向皇太极汇报说,这人不会求死。皇太极的妃子庄妃(大玉儿)自告奋勇,前去进一步劝降。于是,庄妃与洪承畴呆了一夜,第二天,洪承畴就投降大清了。

这一夜,便给人与无数遐想的空间。

这一夜,他们到底干了些什么?

这一夜,是什么因素让洪承畴前后态度判若两人?

这一夜,给人与太多的猜测和想象。

然而,从《清史稿》及很多官方的满清历史记载中,并没有有关这件事的记载,甚至没有蛛丝马迹。并指出诸多疑点。那么,到底是谁编纂了这段令人匪夷所思的“绯闻”呢?

洪承畴投降大清后,被皇太极重用,在进攻大明的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此,洪承畴公开被明朝的民众当做天大的“汉奸”,比之于吴三桂等,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也有人说,大明气数已定,腐败透顶,洪承畴乃是弃暗投明之举,不能以此简单判定洪承畴的投降行为。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关于洪承畴投降大清的争议,便从此开始了,直到今天,对于洪承畴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公论。

如此看来,退回到几百年前的明末清初,在信息十分不发达的时代,在程朱理学横扫汉族士大夫思维世界的时代,在明清更替的变迁时代,对于洪承畴,更多人,尤其是汉人,是唾骂兼唾弃的态度。于是,民间的段子手们,为了黑洪承畴,黑皇太极,编撰了这么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一部电视剧《孝庄秘史》让多尔衮和孝庄成为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摄政王多尔衮和孝庄太后他们两人一个为清朝最终能够成功定鼎中原,居功至伟;一个培养和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但除了两人都对清朝做出了卓越贡献外,他们彼此之间也有一段历史谜案,即太后下嫁之谜。 

(一)多尔衮与孝庄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同父异母兄弟。他十七岁开始带兵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承地位,即顺治皇帝,多尔衮则被封为摄政王。清朝入主中原后,多尔衮又被相继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一时间权倾朝野,无人能及。 孝庄太后是皇太极的侧福晋,皇太极死后,她因儿子福临被拥立为皇帝,母以子贵,被封为圣母皇太后。孝庄在皇太极在世时,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不过她却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当顺治继位后,她的这种聪明才智便开始崭露头角。当时清朝主要有多尔衮和豪格两派势力。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皇太极去世后,许多人都支持豪格继承帝位。后来因多尔衮的强烈反对,最后才搞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拥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皇帝。

因此,孝庄心里很明白,如果想要保住顺治的皇帝宝座,那就必须依靠这两派势力中的一派。同豪格相比,显然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要小很多,而且豪格在争夺帝位失败后,也迅速失去了支持,实力已远不如多尔衮。所以,孝庄处处讨好多尔衮,对他的亲密程度要远超其他大臣。朝野上下便开始逐渐传出了孝庄太后和多尔衮有不正当关系的传闻。

(二)有几分可信?

南明抗清英雄张煌言在其著作《建夷宫词》中写道:“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明确指出孝庄太后下嫁给了多尔衮。 清朝史学家蒋良骐在《东华录》中记载,多尔衮后来遭顺治帝清算,其中有一条罪状就是指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历朝历代,皇宫的朝堂和后宫是有严格的分界线的,后宫除了皇帝本人,其他男子一概不得进入,哪怕是成年的皇子也不能列外,多尔衮能进入后宫,可见其与孝庄关系不一般。

实际上,孝庄太后下嫁给多尔衮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多尔衮能进入皇宫内院也并不能说明孝庄下嫁给他。从史料上的记载来看,多尔衮生前一直居住在睿亲王,后来他还嫌顺治皇帝印信在皇宫中,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十分不便。于是就把皇帝印信都搬到自己的府中,以方便办公。如果多尔衮经常出入皇宫内院,那他就自然没必要这么做了。不过,孝庄太后没有下嫁给多尔衮,并不代表她和多尔衮没有不正当关系。

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孝庄才三十岁,多尔衮三十一岁,两人年龄相近。孝庄为了能稳住大权在握的多尔衮,除了不断的给他封号和赏赐外,把自己也“献身”给多尔衮是很有可能的。后来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无疑就是把孝庄置于妻子,顺治皇帝置于儿子的地位。

 此外,孝庄去世后,她的墓葬安排也从侧面印证了她和多尔衮之间的有过不正当关系。按照清朝的葬礼制度,孝庄太后应该和她的丈夫皇太极一起合葬到位于沈阳的昭陵。可孝庄却留下遗嘱,说自己心恋顺治、康熙父子,不忍远去,因此要求葬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这或许说明,孝庄太后担心自己将来到了地下,无法向列祖列宗解释。所以才挑选了特殊的陵位。

历史上来看,应该是爱的 清朝有两位皇太后对清朝政治至关重要,清初的一位是孝庄皇太后,清末的一位是慈禧皇太后。 孝庄皇太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字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布木布泰是皇太极中宫皇后哲哲的侄女、关雎宫宸妃海兰珠的妹妹。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天命十年(1625年)与皇太极成婚,时年13岁,皇太极35岁。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永福宫庄妃。她于崇德三年(1638年)为皇太极生下第九子福临,时年26岁。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年)死时庄妃31岁。这年多尔衮32岁。孝庄太皇太后病死于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享年75岁。 布木布泰出身于蒙古贵族名门,容貌秀美,聪明知礼。她活了75岁,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是清初的重要人物,为清朝的守成兼创业作出重大贡献。 第一,身负满蒙联姻重任。天命十年(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从科尔沁草原来到建州,与35岁的皇太极成婚。这时皇太极早已同她的姑姑哲哲结婚11年了。天聪八年(1634年),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皇太极。姑姑与侄女三人都嫁给同一个男人,是出于政治的原因,满洲和蒙古科尔沁部建立了姻亲关系,共同开创清朝的事业。布木布泰嫁过来的第二年,丈夫皇太极继承汗位,她从贝勒福晋变成大汗福晋。十年以后,皇太极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她又成为崇德皇帝的永福宫庄妃。 第二,为清皇室生儿育女。布木布泰先后为皇太极生了4个儿女。皇太极有11个儿子、14个女儿。其中,庄妃生了皇四女、皇五女和皇七女共3个女儿,崇德三年(1638年),26岁的庄妃又生下皇九子福临,就是后来继承大清皇位的顺治皇帝。这支血脉延续了清朝的帝胤。前文说过,她和皇太极的关系似不如姐姐海兰珠,但从庄妃生育的四个子女看,起码在一段时间里,她和皇太极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其四个子女的出生时间如下: 皇四女天聪三年(1629年)生庄妃17岁 皇五女天聪六年(1632年)生庄妃20岁 皇七女天聪七年(1633年)生庄妃21岁 皇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生庄妃26岁 第三,经历三次皇位之争。太后布木布泰亲历了三次后金—清最高权力的争夺,就是后金—清汗位和皇位的斗争。 第一次,公公努尔哈赤死后,尸骨未寒,便发生了汗位之争。她刚刚嫁给皇太极一年,才14岁,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斗争。但是她目睹了丈夫是怎样用尽心机,排除障碍,脱颖而出,继承汗位。 第二次,丈夫皇太极死后,她不动声色,依靠姑姑、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通过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和关系整合,使儿子福临登上皇位,她自己也成为皇太后。 第三次,儿子顺治帝英年早逝后,她力主子继父位(不是弟继兄位),下懿旨由皇子中出过天花的皇三子玄烨继位,于是,顺治帝旨定玄烨继承皇位,这就是康熙皇帝。 孝庄太后不仅亲临三次大的皇位斗争,而且目睹明末清初的沧桑之变。她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守成兼创业功绩大。孝庄太后在清宫62年,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青年时帮助丈夫崇德帝皇太极,中年时辅佐儿子顺治帝福临,老年时辅佐孙子康熙帝玄烨。她从来也没有走到政治的前台,但是她的一生对清初政治起到重要影响。 孝庄太后经历清前四帝(太祖、太宗、顺治、康熙),慈禧太后影响了清后四帝(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现象。 以上四条,可以看出:孝庄太后布木布泰是一位非凡的女性,也是跨越清初五朝的重要人物。

记得采纳啊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玉儿,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她的一生尤为传奇,虽然嫁给了当时的君王皇太极,却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纠缠一生。

当初,大玉儿的姑姑也就是后来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这一行,将多尔衮带进了大玉儿的生命中,两人一见钟情,并私定终生。

话说,年轻的时候多尔衮血气方刚,大玉儿也是敢爱敢恨之人。但是性格相像的两个人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这令很多观众难过。但对于大玉儿来说究竟哪一个才是最好的?我想历史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回答,大玉儿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她全力辅佐皇帝,为开创清朝鼎盛,殚精竭虑。康熙皇帝赞称“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在大玉儿嫁给皇太极之后,多尔衮依然和大玉儿之间仍然有爱恨纠缠,但是多尔衮和大玉儿没有忘记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顺治七年十二月份,多尔衮死在咖喇城,孤独地死去,什么也没带走。

清朝是离我们现在比较近的一个朝代。不过看过历史剧以及中国历史的小伙伴们相信都知晓,多尔衮与孝庄皇后的那段情史。这段故事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中曾有过。孝庄皇后是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两代君王。她在清朝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然后多尔衮也是人中龙凤,他的才能特比较突出。在我心里觉得多尔衮与皇太极相比,多尔衮更胜一筹。孝庄皇后下嫁给多尔衮,这段历史是否是真实的呢?

说起孝庄的事迹,无论野史、正史都有了很多的记载和传说。这个说法是怎么开始的呢?

在顺治五年的时候,多尔衮擅改“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这也是孝庄太后下嫁传说出现的源头。由于顺治皇帝的皇母是孝庄太后,人们猜想皇父就一定是摄政王。孟森先生在太后下架考试一文中也叙述了这种情况

太后下架的说法,从事抗清斗争的张煌言写的太后下嫁诗。但是他写的诗中的事件与历史上所记载的却相差很大。历史究竟是怎么样的,现在的我们无法得知。

历史上多尔衮以与孝庄皇后的情史为何让人津津乐道呢?

首先由于两者都是位高权重者,本身就有着一些传奇色彩。而古代的人民大都向往着皇宫里的生活。皇权至上,在白天贫民不可随意的评论多尔衮以及皇太后等。但是在他们闲暇之时,多尔衮和孝庄的故事又是一个乐子。

没有史料证明,皇太极册封孝庄为太后,他生前不喜欢孝庄。事实上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时,册封了五位后宫,分别是中宫哲哲皇后、东宫海兰珠、西宫娜木钟、次东宫巴特玛·璪、次西宫布木布泰。孝庄太后就是最后一位册封嫔妃,地位应该是最低。至于被册封为太后,那是因为他儿子顺治当上皇帝,所以才被册封为太后。

皇太极对孝庄感情更多的更像是欣赏,并非是单纯的爱。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是过大,孝庄太后是他原配的侄女儿。当初孝庄太后姑姑是皇太极大福晋,也是皇太极第三任妻子,彼此感情很要好。两个人一开始是姑父和侄女的关系,只不过是蒙古部落为了笼络大清,所以才把孝庄太后给嫁过来的。某种程度上,孝庄太后就是一个“礼物”,是带有目的过来。主要是为了科尔沁部落的政治地位,蒙古部落才会有这种安排,除了孝庄太后,还有日后海兰珠,都送过来嫁给皇太极。

等于说是这段感情,一开始就不是男女之情,只是单纯的政治联姻。孝庄太后是科尔沁部落公主,本身经过良好教育,嫁过来只有14岁。可能在皇太极眼里,她就是一个小孩,并没有太多感情。嫁过来就是小妾,究竟能有多少感情呢?更何况后来嫁过来一个海兰珠,皇太极在孝庄身上感情基本上没有多少。对于皇太极来讲的话,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江山和地位,这点是大玉儿,就是孝庄太后能够帮到他的,所以在一些军政问题上,皇太极会咨询一下孝庄太后的意见。

最多就是一个参谋,一个军师,但是如果说真的有儿女之情的话,可能只是他孩子的母亲而已。大玉儿对皇太极也是崇拜,也是敬重,还有就是当做长辈。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情分,终究还是稀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90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8
下一篇2024-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