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病人送红包讲究

看望病人送红包讲究,第1张

看望病人可以采取送红包的方式。送红包的方式,一般适用于关系较亲近的病人。送个红包,既表达了关心和关切,又实实在在帮助了病人。患者既可以随心购买所需的物品,又可以将礼金留作它用。因此,看望病人送红包,对于病人及其亲属是最实惠的,也是病人及亲属乐于接受的。

红包的大小即礼金的多少因关系亲近而定,亲朋挚友礼金可厚重一些,一般朋友大家商量,随大流就可以,以不给探视者以及病人双方带来心理负担、经济负担为好。

扩展资料:

送礼的数目要避免触及禁忌,例如,250、380、440等数额容易招人恨。此外,很多地方送礼讲究零整结合,图生发吉利,因此,准备红包的时候,不要仅封整数的钱,要带点零头,例如,101,303,888。

送红包尽量给整钞为主,不要装太多零钞,否则,红包看起来鼓鼓的,却没多少钱,收礼方未拆红包之前一阵欢喜,拆开看后一阵失落,很容易对送礼人反感的。

◎“连续几天咳嗽、忽冷忽热、反复发热,很累,肌肉酸痛。”陈欢觉得这种感觉很糟糕,容易让人心情不好,但过了那个劲以后又觉得“其实也还好”。

◎“不好意思”,是多个新冠感染者不约而同说出的词。这种“不好意思”来源于一种给别人添麻烦了的感觉,也来源于怕被当作一个麻烦的忐忑。

每经记者金_陈星每经编辑文多

“小阳人终于不用再避讳什么了。”12月5日凌晨,Vivi在朋友圈发出感慨。

Vivi在成都市中心一家奢侈品店工作,平时店里人流量大,所以她日常特别小心,很早以前就开始执行“两点一线”,生怕自己“中招”。但几个月前一次核酸阳性后,Vivi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者。那段时间她只在朋友圈简单分享过几张照片,有知情的同事安慰她“好好休息,别想太多”,Vivi也只回复了一个加油的表情,生怕更多人知道。

回来复工后,Vivi刻意淡化自己曾经感染的经历,不会主动提及,有人问起才简单说几句。她害怕被人贴标签、甚至被人特殊对待。直到最近,随着各地防疫政策的调整,众多传染病专家都曾表示,科学证据表明,现阶段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的原始毒株。大家的恐慌心理逐步缓解,Vivi的心结才被打开,发了一条有特殊意义的朋友圈。

生病的感觉很糟糕,但过了那个劲以后觉得“其实也还好”

Vivi当时也没想过自己会“中招”。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多,她做核酸的次数数不清,居家隔离也有几次。但今年10月上旬被通知核酸结果为阳性时,Vivi并不敢相信这个结果——实际上,她到现在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如何感染的。

当时,Vivi没有什么症状,虽然没有明说,但思想上还是很紧张。以前她被要求居家隔离时,会在朋友圈调侃自己“跑进决赛圈”。但中招的那一刻,真正上了“领奖台”,她却不敢出声了。

确诊后,Vivi被转运到了方舱。Vivi去的方舱人不多,一日三餐准时送到,休息和活动空间相对足够,卫生间也比较干净。但Vivi一直只想躺在床上,她并不喜欢这种看似“饭来伸手、衣来张口”的生活。

起初Vivi的症状像感冒,又像宿醉,发热、咳嗽、喉咙发干发痒,有时会觉得喉咙像卡了东西一样发紧,伴随着晕眩和头疼。但后者是新冠导致还是受心情影响,Vivi并不知道。开始时,她想尽量躺在床上休息,但是越躺越累,就强迫自己起来走走。

在海外旅居多年的学者陈欢,过去3年曾几次感染病毒,今年11月下旬,她又“中招”了。有了之前的经验,她给自己选的“药方”是芬必得+生理盐水喷雾。

“连续几天咳嗽、忽冷忽热、反复发热,很累,肌肉酸痛。”陈欢觉得这种感觉很糟糕,容易让人心情不好,但过了那个劲以后又觉得“其实也还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也是很多患者的症状。据报道,中国呼吸危重症专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变了好几个分支,临床观察发现,奥密克戎的特点是传播性较强,即传播速度比原始株要快,但还是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很多人甚至没有出现高热,仅是中低热、嗓子不舒服、咳嗽。

童朝晖说,这段时间从国内来看,无症状感染者加轻型病例在90%以上,普通型的都不多,重型、危重型的病例更少。

3年前去武汉从头防护到脚现在偶尔会忘记戴口罩

许铮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确诊者中,比较特别的一位。2020年初,作为医药记者的许铮被派到武汉,当时他从头防护到脚,还去ICU采访了重症患者。过去3年,许铮更是作了无数篇有关新冠的报道,他觉得自己对新冠很熟悉,甚至忽略了它会出现在自己身边。

他回忆说,武汉那时候,新冠可以引发肺炎,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甚至有死亡危险。所以在防护上,包括护目镜、手套、头套、N95口罩等,只要出门就做好防护。

“我翻船了。”11月下旬,许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被感染前他已经连续一周没有出小区,这次可能是因为乘电梯时没戴口罩。同栋楼出现阳性病例后,他自测时发现也有了“两道杠”。感染后,他第一天是从低烧开始,375℃左右,后来的几天都是38℃,发烧一共持续了三天半,然后是喉咙发炎,眼睛不适。作为医药记者,许铮对新冠症状如数家珍,“出现症状的第一晚就觉得自己阳了,女朋友还责备我,说我不往好处想”。

许铮使用抗原试剂自测结果为阳性来源:许铮摄

但这次感染还是有“幸运”的地方——如果早三天感染,许铮就需要去方舱。但随着防疫政策的进一步优化,许铮得以居家隔离。他家门上先是贴了门磁,但可以自己点外卖和生鲜蔬菜,尽可能保留了生活原本的样子。社区发了抗原、中药和医疗废物垃圾袋,要求许铮每天上报抗原检测结果,除此外也没有更多的干预。许铮依靠自己工作中得到的知识,购买了相关药物,“有感冒症状我就吃感康,发烧时吃了泰诺林,咳嗽喝右美沙芬糖浆。”

症状持续7天左右后,许铮的核酸检测结果转阴。一些暂时的后遗症说明了新冠曾经来过,比如体力减退、味觉嗅觉还没完全恢复、体重轻了四斤。跟许铮同住的女友在他阳性三天后,也转为阳性,但由于平时有健身习惯,所以症状更轻微。

回过头来看这次“中招”,许铮感慨,因为知道奥密克戎变异株危害降低,而且因为之前大家严格防护,身边几乎没人得这个病,防护上是大意了。

与许铮比,刘晴对新冠的认知并不充分,她最担心的是感染新冠后,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有多大。所以当她刚被隔离时,一整晚都睡不着。

刘晴说,那天满脑子都是乱七八糟的事情,尤其是因自己而被隔离的孩子,还有一整栋楼的邻居——刘晴担心其他人埋怨受她连累,也害怕真的会有后遗症。那一晚,似乎不会天亮,一直翻来覆去。刚开始,刘晴并没有症状,官方通报中,她属于无症状者,医生也告诉她CT结果同样没什么问题。但后来她开始发热,体温忽上忽下,接着打喷嚏、流鼻涕,整个人没力气,她在手机上查了很多有关新冠肺炎的内容,说法不一,心里更忐忑了。

刘晴用了三天时间收拾心情,身体没有症状、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经过专家组评估后顺利出院,“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可怕”。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广州黄埔方舱医疗队负责人崇雨田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对于新冠感染者而言,有的人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这些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邓西龙对媒体表示,“后遗症”可能来自心理因素。据他介绍,我国最早对新冠后遗症的报道应该是来自对早期一些重症病人的观察,也让很多人对新冠产生了比较大的恐惧。从2020年到现在,广州市八医院对100多个新冠肺炎病人进行了长期的跟踪随访,发现只要不是重症、危重症病人,症状基本在三个月左右就会不同程度缓解。如果是重症患者,只要回家后能够很积极地进行康复锻炼,那些所谓的“后遗症”也很容易缓解。至于危重症患者,相对来说广州的病例数不多,但是危重症患者的所谓“长期后遗症”,跟既往遇到的、需要在icu里面救治的那些重症流感、重症肺炎表现出来的是差不多的。如果能很好地康复,这些病人的症状也可以缓解。

广州市八医院从去年12月收治奥密克戎感染者,到今年10月基本上一例重症都没有,并对本土疫情里一些新冠康复者进行出院以后三个月的随访。邓西龙说,也没发现这些病人有明显的后遗症,他们所诉说的“没力气,睡不好或者是焦虑”,更多的是主观感受,不一定跟新冠导致的器质性病变相关,大多是心理因素,对这些病人,主要是进行心理疏导。

感染曾让他们觉得不好意思现在终于敢说出来了

新冠康复者除了担心身体问题,还会害怕被贴标签。从确诊、治愈到回归正常生活,很多人的心情跌宕起伏。特别是此前,有一些企业在招工时甚至开出“阳转阴的,进过方舱的不要”“需要没有阳过、没有进过方舱”等歧视性条件,让一些人更加担忧。

Vivi一开始也很低落,但她发现,在方舱里,每个人都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忙一点。有人看书、有人打太极拳、有人唱歌跳舞。在她看来,这是人们想要在暂时失控的境遇里找回一点秩序感,“只要个人的行为和生活还如常,就觉得情况还可控吧”。

这个过程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她就调整好自己。但比生理反应更难受的,是感染带来的其他影响。“之前我也看过一些新冠感染者被歧视的新闻,我的工作需要跟不同的顾客打交道,害怕公司觉得影响不好,病好了但是工作没了。”Vivi说道。

跟Vivi在同一家门店工作的同事,也被送到了集中隔离酒店,但同事直接用社交账号开起了直播。但Vivi做不到,“不是体力不支,是心情没办法像同事那么轻松。明明生病不是我的错,但总觉得不好意思,想刻意低调,不想被太多人知道我感染了或曾感染过”。

“不好意思”,是多个新冠感染者不约而同说出的词。这种“不好意思”来源于一种给别人添麻烦了的感觉,也来源于怕被当作一个麻烦的忐忑。隔离期间,刘晴在业主群里表达了歉意,邻居们也为她加油打气,要她放松心情、就当放假。

核酸转阴后,Vivi顺利回到了工作岗位,主管和同事还准备了一束鲜花庆祝她康复。出院后,Vivi在朋友圈发新款的频率明显增加,还给自己的客人建了一个群,不定时分享新款或促销信息。“频繁关店对业绩影响很大,而且就算相对正常的时期,也明显感到来消费的顾客变少了。身体康复了,一切都要回归正常,现在多做一点,才能抵抗未来的不确定。”Vivi说道。

刘晴回到小区后也发现邻居们都很友好,自己身体也没有什么后遗症,“他们都知道我住哪个房号,看到我停在那个楼层也没有特别反应。”她告诉记者,此前的担心都是想太多了,有邻居还告诉她,不要想太多,最重要的是提高免疫力,保持好心态,吃好睡好,就把这一次患病当作一个让自己放松、休息的时间。

现在许铮就等着女朋友核酸转阴,“就让社区给安排上门核酸,两次阴性就可以转为健康监测了”。虽然许铮并不担心是否会有后遗症,但他仍然选择不将感染的事情告诉在老家的父母,“不确定他们对这个事的认知到什么程度,既然现在好了,就没必要说了”。

疫情暴发三年来,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病毒也由以前的侵肺进化为上呼吸道感染,疫情与病毒的传播方式,死亡与重症率相比两年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日,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公开表示,在国家有效防控策略下,新冠病毒致死率已经很低,但改变不了病毒变异带来的极快传播速度。他认为,通过疫苗和抗微生物药物研发,特别要继续深化抗疫国际合作,是世界逐步走出疫情的方法。

著名权威专家钟南山也公开表示,新冠病毒变异后的奥密克戎,感染后症状比较轻,发生肺炎的概率比较低,死亡率也比较低,差不多接近季节性流行感冒,总体来讲,无需过度担心。

在医院,我见过最让人心酸的场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病重患者的痛苦与焦虑。生命在褪去,痛苦却在加剧,患者面临巨大的不确定与焦虑,这一切都在他们的痛苦呻吟与眼神中无限放大,令人深感悲伤。

2 家属的悲痛与不舍。病重患者的离去,对亲朋好友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他们痛苦的眼泪和无助的拥抱,都让人感同身受,心中五味杂陈。

3 无能为力的医生和护士。当医疗条件有限,病情却在急速恶化时,医生和护士也会显得很无奈与痛苦。他们眼睁睁看着生命在消逝却 incapable of action,这种惋惜和不甘也让人十分心酸。

4 经济困难的患者。有些患者明明有救治的希望,但却因经济条件不允许而只能与病魔抗争到最后一刻。看着生命在价格面前变得那样不值一提,这种现实总让人感到悲愤与心酸。

5 孤独的死亡。有些患者生前孤独,死后也是孤独。没有亲朋好友送行,甚至连尸首都无人认领。在躯壳的最后一刻,他们的心境该是何等空洞与寂寥,这想来都让人不忍卒睹。

以上种种,都是医院中最让人心酸不已的场景。生与死的交织,痛苦与希望的交错,在这里上演得淋漓尽致。重症监护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发生着某种程度上的人生拷问与生命悲剧。这需要医务人员在专业中也积聚足够的人文关怀,这份关怀,或许是这个环境中最为宝贵的资源。

五福临门,善终第一。圆满孝道,生西为最。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家人。

临终关怀已经日渐成为社会及家庭关心的课题。当家里出现癌症病人或者临终老人的时候,应该如何正确关怀及处理呢?广东颐年医养院天河分院,位于广州天河区元岗路,里面设有两大板块——长者养老服务及癌症,中风等重症病人的康复、日常护理以及临终关怀服务。尤其是晚期的病人,当失去治疗价值的重症病人,在医院已经无力回天,再继续就是过度治疗,这个时候为病人选择临终关怀是对病人最好的关怀与爱护。

护理医院

(一)院内设有专业治疗癌症,中风等重症的医生及专业护理的护士人员,病人进院后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或者只选择日常基础护理,由家属意愿决定。

(二)有专业护理经验、有爱心,有佛教信仰的护理人员照顾病人,负责病人起居饮食。

(护工定期专业培训学习)

(三)一日三餐营养饮食配备,病人可选择荤菜,也可以选择素食(有专门的素食厨师单独制作)。

(四)护理院设施、环境

(五)有具备爱心的志愿者团队—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志工委广州慈爱工作站(广州慈航救度生命关怀团)驻点在院内,专心专业关怀病人,为病人做公益,爱心的生命关怀服务(有临终助念),以专业的生命关怀知识与多年的实践经验,为病人带来温馨,细致的心灵关怀,让病人经过关怀与陪伴后,能以正确,正面的态度去面对病痛,带着尊严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让家属不再生活在疲惫及自责当中,陪伴临终亲人一起在祥和与爱得氛围当中度过。

特别声明: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志工委广州慈爱工作站(广州慈航救度生命关怀团)为公益团队,不收任何费用,并在去年迁到颐年医院养,不再在广州胜康医院,如后面有和我们团队同名的团队,其一切行为与我们团队无关。

广东颐年护理医院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元岗路399号

交通指引:

1、广州地铁3号线或者6号线天河客运站D出口,出来后面向马路往右转,大概一两百米见到一个红绿灯,然后往右转,一直行尽就是,养老院前面是元岗社区医院。也可以在地铁口乘坐村巴过来,告诉在养老院下车即可。

2、多条公交车线路经过天河客运站:28  297 30  39  346 46  54 503  534  535  65  83  84  84A  884  B11  B12 在天河客运站下车,走到元岗横路,见天河客运站D出口,后面经过路线参考上面。

慈航救度生命关怀团咨询电话:

心秀:13711052013   姜永红:18926124540

护理院咨询联系电话:18148920881

印光法师开示: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由此因缘,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以故念佛之人,必须令家中眷属平时皆念。则自己临终,彼等均能助念。

又因常说临终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哭泣之祸害。便不至以孝心而致亲仍受生死之大苦。乃得即生西方之大益也。----(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下·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随喜大家转发,您的小小举动,可能会成就无量众生作佛,感恩。)

在医院,我见过最让人心酸的场景可能是:

1 重症病人抢救过程。当医疗团队全力抢救一个重症病人,而病人的生命却渐渐流逝时,旁观者难免会感到十分心酸,尤其是病人的家属,那种无助和悲痛的情绪会让所有人的心都揪起来。

2 孤独离世的病人。有些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亲人陪伴,这种孤独的离世场景,会让所有见证的人感到十分心酸和难过。我们都希望生命的最后时光能有所依靠,而不是独自离开人世。

3 病童的笑脸。一些重症的病童,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还能展现出天真烂漫的笑容,这种场景看上去是欣慰,但实则感人肺腑,不禁会感到心酸。一个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孩子,却不得不在病痛中顽强生存,这太让人心酸了。

4 患者家属的泪水。当医生告知家属病人病情严重或已经离世时,家属失声痛哭的场面,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哭得泣不成声。亲人之间的离别永远都是最令人心碎的事,这也是医院中最让人感到心酸的画面。

5 病友之间的互助。有时候会看到一些病友之间,在生命最困难和脆弱的时刻,给予彼此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虽然感人,但也让人不禁会心酸,痛苦的环境下互相支撑的情谊,是最难能可贵的。

所以,在医院见到的最心酸场景应是病人抢救不及的时刻,孤独离世的画面,重症病童的笑容,患者家属的嚎啕大哭以及病友之间的相互扶持等。这些画面直观地呈现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让人感同身受,不禁心生悲戚。

为让患者真正拥有对自己病情和用药的知情权,江西1日起实施《江西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这本长达180页的实施规范,是由江西省卫生厅制订并颁布实施的。该试行条例不仅详细规范了病历书写的体例,还对以往病历中存在模糊不清的一些问题作了明确界定。除病历外,还首次对39种医疗告知文书内容和格式作了详细规定。如医生在病历书写中疾病名称将不能中外文混用;简化字、外文缩写字母要一律按国家规定和国际惯例书写,不得自行滥造;对各种有偿性或费用较高的检查、治疗、手术、输血或自费药品等,都要征得患者或亲属同意后方能施行;医生签名应书写在病历右下方,并且应签正楷全名,字迹要清晰易辨。

《规范》中还特别加入了“处方书写要求”,其中规定麻醉药品处方应由主治医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医师或麻醉医师方能使用,有麻醉品处方权的医师签名字样,除送药剂科、医务科外,还要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药品名称应书写化学名称,一种药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文字书写;处方上药品用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药品用量单位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毒、麻药品按规定须开专用处方,并要记录患者的单位或住址;精神药品使用规定处方,不得和普通药品开在同一张处方上。

江西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姜国平说,规范病历的书写不仅是为了让患者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用药,也能更好地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将对处理医疗纠纷和医学科学研究都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核心提示

医生如实告知病情,老太太被“吓死”。

保护患者的知情权,怎样做才恰当,如何做才合法?

典型案例

医生说病情,老太被“吓死”

江苏某市的王老太因身体不适被子女送往医院检查,却不想老太太获知病情后竟被“吓死”,除了留给子女众多的伤痛以外,还由此引发了一场医疗纠纷。

2004年8月,王老太发现自己的胸前长了一个包块,在子女的安排下前往该市的某医院检查。经过医院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医生建议王老太的家属立即进行手术,但并未将病情告诉王老太。王老太随后住进了该医院的胸心外科,准备择期手术。

不久,医院准备给王老太进行手术,一位女麻醉师在手术前检查时对王老太说:“你的病情很重,需要马上做开胸手术,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孰料,从不知道自身病情的王老太听医生这么一说,吓得面如土色,突然“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不省人事。急救人员迅速赶到,并立即将王老太送往急救室抢救,经过约90分钟的抢救后,王老太还是因心源性心脏病突发猝死而抢救无效。

王老太的突然死亡让其子女不知所措,他们一致认为,“医生不该将病情像这样毫无遮掩地告诉她,老太太的心脏本来就不好,医生哪有不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就将病情告诉患者的?”因此断定老太太是让医生透露病情后“吓死”的,并以此上诉法院要求医院承担法律责任。

王老太的家属说,“病人的病情确实很重,但通过手术完全有可能康复。医院不能借口不侵犯病人的知情权,而不考虑病人的接受能力就将病情如实告之病人,导致悲剧发生,医院对此负有告知不当的责任。医院为了避免‘不告知’带来的麻烦,而导致病人出现意外,这也与医院救死扶伤的目的相背离。”

医院则认为,“王老太身患恶性肿瘤,身体状况不佳,得知病情后,诱发了心源性心脏病而猝死,并非受到‘恐吓’而死。麻醉医师将病情告知患者,是为了让患者手术时能够有心理准备,也是在保障患者的知情权。而医院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在给患者即将进行大手术前将病情及手术内容告诉患者,是合理合法的。因此,医院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患者说法

重症病人的病情,岂能随意告知

针对上述的医患纠纷案例,有关患者知情权的话题再次引人关注。

记者为此做了一次调查。在广州市中山一院、广州市十二医院、广州市空军医院等几家综合性医院的门诊大厅,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前来就诊的患者。对于上述案例中的情况,绝大多数的被访者表示,不管医院有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对于像王老太这样同时患有心脏病的重症病人,当然不能随意将病情告知其本人。

在中山一院的门诊大厅,前来就诊的市民宋先生说:“我认为老太太肯定是被吓死的,就算是死于心脏病,那也是因为麻醉师那句话诱发了老太太心脏病发作。如果我是老太太的子女也不会接受这样的事情,你医生把病情告诉子女不就行了吗?我们年轻人有时候都难以承受这样的事情,何况一个老人。”

在空军医院就诊的陈秉则有些激动,“这样的事情比医疗事故更让人难以接受。说实在的,医生是应该保障患者的知情权,但也得看对什么样的人,可以告诉其子女家人,让他们来选择要不要告知病人。谁听到自己得了重病心里不会跳一跳的?”

陈秉向记者说起了他朋友的一件事情,“我的一个已经去世了的朋友,生前在一次检查中被查出身体内有一个良性肿瘤,当时医生并没有告知其本人,而是告诉了她的妻子。在医生的治疗下,他的病情回复得很快,出院回家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再去医院复查一下,只是他去了另一家医院。这家医院的医生在复查后告诉他说‘你这个肿瘤恢复得很快,看来治疗效果不错’。朋友一听说自己患的竟然是肿瘤,一下子不能接受,再也无法听进去医生的解释,从此以后心灰意冷、郁郁寡欢,也不愿再去接受治疗。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良性肿瘤终于转化为恶性肿瘤,他郁闷之极地离开了人世。”

陈秉最后说:“如果第二家医院的医生不那样说,也许我的朋友就没有事。”34106ed194a71f0e医药经济报

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只有极少部分人认为医生应该适时告诉患者病情。患者常**认为,每个人的性格和心理承受度是不一样的,隐瞒真实病情这个方法并非对所有的癌症病人都适用,所谓的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带来的可能是无尽的遗憾。

医院做法

谨慎告知是人性化服务的体现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从理论上说,告诉患者病情确实是为了保障其知情权。一些医院的管理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对此有成文规定,医生要按照规定去做。”

江西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医务科的曹先生告诉记者,“一般的病情,不需医院特别说明,医生肯定会选择及时告知病人,因为这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而且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62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执业医师法》第26条也明确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

不过曹先生也表示,“考虑到一些重大疾病或者已经有生命危险的重症,我们也会按照医院‘保护性医疗’措施,以‘特殊情况告知书’的形式告知患者家属,并在采取保护性医疗诊治时告知病人以实情,在得到病人家属明确答复并签字之后才开始实施治疗。”

曹先生还告诉记者,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种病情告知形式的一些要求比较含糊,没有一个固定的做法模式,医院只好从保护自己、避免患者误会的角度来制定医院规定,尽可能避免由此出现的医疗纠纷。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教科的一位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医院对一些重症病人的病情告知是很谨慎的。我们曾经目睹过不少此类的医患纠纷,有时候感觉比处理医疗事故还头痛。我们医院一直强调对病人的心理干预,实际上这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效果影响较大。遇到重症病人时,我们尽可能准确地向患者家属表述患者病情,并与他们一起商量如何告知患者本人病情。其实,这也是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一种体现。”

律师说法

适当告知是知情权保护的延伸

在上述案例中,医院到底应不应该承担责任?记者专门咨询了处理医疗事故方面的法律专家。

北京律师协会医疗事故委员会主任陈志华律师认为,这是一个难以定论的医患纠纷,按照现有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医生确实有责任将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本人,即保障患者的知情权,但也应当避免对患者造成影响。

陈志华说:“因告知患者本人而导致其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这样的医疗风险应该如何处理,现有法律法规并没有给予明确的处理要求,所以我认为,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对此类案件处理的指导性法规的操作性应该重新予以审视和重视,否则这样的争论将永远没有结果,对医患双方而言,可能都有失公允。”

山东龙头律师事务所专门从事医疗纠纷案件研究的资深律师宋中清表示:“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应该看这个老太太的死亡是否与医生告知病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有,那么医院当然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如果没有,医院无需承担责任。”

宋中清说:“因为病人住院期间完全可能会因为其他正常原因导致死亡,并不是所有的病人死亡医院都有过错。这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得以相关司法鉴定为准。对于老太太‘经过约90分钟的抢救后’死亡,也要看其中是否有医疗事故因素。因此,医患双方可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通过鉴定结果才能认定责任承担者。”

宋中清还认为,患者知情权不仅仅是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患者的病情,《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62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当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家属。”针对患者治疗方案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签字时,医院应该明确向其解释清楚,否则对于造成的伤害,医院是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

广东君信律师事务所的一位法律人士认为,患者有权了解治疗的相关真实信息,这也是医生应尽的义务。无论是治疗行为的优点还是缺点,医生均应毫无掩饰地向患者进行真实客观的介绍。他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执业医师法》对此也有规定。

这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医院必须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其次,医院在确保患者知情权时应当注意方式,避免不利后果发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医护人员可选择适当的时机或方式,以避免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产生不良影响,或向其近亲属介绍病情,视为对患者知情权保护的延伸。

重症医学科的病人,一脚踏在人间,一脚踏在“奈何桥”。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则要和时间赛跑,为生命做最后的一搏。

59岁的尹贻明是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他在急诊医疗和重症抢救一线工作了三十余年,率领科室医护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救治着病情最危重、最复杂的病人,一次次将他们从死亡线上救回。尹贻明常说:ICU(重症医学病房)不是临终关怀病房,是为了和生命做最后一搏的地方。我们的职责就是与死神赛跑,抢回每一位危重患者的生命。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重症医学人矢志不渝的事业追求。

重症病房里充满了无奈和病痛,但也充满了对生命最后的希望。“已经快胜利了,再加把劲儿,就可以到普通病房去了。”虽然很多重病患者只能回应一个眼神或表情,但暖心的尹贻明时常会去握住患者的双手,耐心又打趣地鼓励他们。

22岁的小谭(化名)一个月前临产时突然昏迷,在当地医院抢救时,两次心脏骤停,情况十分危急,被紧急转至尹贻明所在的陕西省人民医院。刚到医院时,小谭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呼吸需要靠机器维持,血压不稳,凝血功能也有障碍。但是经过检查,尹贻明发现胎儿还有生命体征,便马上和产科会诊,最终孩子平安降生。

小谭依然处于昏迷,监测期间心脏再次出现骤停,命悬一线。尹贻明带领团队,争分夺秒抢救,实时监测,最终保住了小谭的生命。经过一个月的救治,小谭暂时度过了危险期。考虑到这位新晋妈妈还没见过自己的小宝宝,细心的尹贻明把小谭儿子的照片拿到病床前,鼓励她积极治疗。“咱们来握握手,两只手一起,加把劲儿!”尹贻明俯下身子握了握小谭布满“管线”的手,动作轻微却又有力,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不知为多少患者燃起生的希望。

尹贻明是一名重症医学专家,哪里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事故、灾害,不论非典、甲型H1N1流感还是山阳山体滑坡、府谷爆炸事件、西乡交通事故,不管前方是怎样的险境,面临怎样的困境,他总在第一时间赶赴最前线全力救治病人,尽己所能挽救生命。

“如果医生都怕危险,那谁去救治病人呢?”这是尹贻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3年非典时期,医院成立发热门诊。尹贻明带头战斗在第一线,他负责发热门诊筹建工作,并带领ICU五名护士在发热门诊坚守长达一个多月。为减少其它人员接触感染机会,他总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把病人送到隔离病房留观。他多方收集资料,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处理科内、院内发热病人的会诊和排查工作,无一例漏诊病人。

带领医护人员推动科室及学科发展,始终是尹贻明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重症医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起步较晚。2003年,科室成立之初,人员严重匮乏,仅有三名年轻医师,管理十五张床位。为了患者安全,尹贻明作为科主任、高年资主任医师毅然决定参加值班,是全院当时临床一线值班医生中年龄最大、资历最长者,更是绝无仅有的一名科主任。他多方争取机会,先后选派十余名医生、护士赴北上广等地学习肝移植监护等多项领先技术。结合实际,制定出医院肝移植术后监护细则,成功完成肝移植、肺移植、肾移植术后的监护任务。科室人人掌握输液泵、微量泵、床旁监护、生命支持治疗、呼吸机等治疗仪器使用。医护人员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屡次在技术比武中夺冠。

在尹贻明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治疗有效率、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医院强势科室。每年收治来自院内外重症病人1千余例,抢救成功率超过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肺栓塞、羊水栓塞、感染性休克等诸多凶险疾病到了这里都能化险为夷,成为西北重要的危重患者救治基地。

近年来,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健全,陕西省人民医院成立了医联体。重危病人的急会诊及转诊明显增多,尹贻明更加忙碌了。接到求救电话后,不论夜间还是节假日,也无论他身在何处,都能及时应诊,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基层医院解决问题。他多次亲临基层医院进行培训授课,帮助他们组建ICU,全省二级医院几乎遍布他的足迹。

获得了白求恩奖章,尹贻明表示有些“惶恐”,他说自己不是做科研的,也不是扎根基层的,就是一个给人治病的医生,没有作多大的贡献,全国像他这样的医生还有很多。尹贻明默默奉献,坚守临床一线,践行白求恩精神,视使命重于生命,爱患者胜过自己,以过硬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病人“以生命相托”的信任。

111 焦虑不安心理 因发病急,无心理准备,有的患者无亲属或同伴陪同,故倍感不安。有的因在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孩子弱小,父母年迈,使其放心不下,故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3366%。

112 紧张恐惧心理 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有濒死感,如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中毒、复合外伤等。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2353%。

113 情绪低落心理 因车祸、工伤等致残或突然失去亲友,遭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表现为表情淡漠,情绪极度低落,对周围的刺激物反应低下,无主诉、不言语、拒检查、拒答等。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2035%。

114 抗治心理 多见于服毒自杀、伤残、久治不愈的患者,因为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抗拒各种检查治疗与护理,表现为极度恼怒,易激动,不与医护人员合作,自行拔出各种导管等。

115 消费者心理 现行的医疗体制到现在还说不清楚医疗过程是消费、服务、义务、合约,在患者的心中,到医院急诊看病具有很强的消费特性,既然是消费,当然有一个物有所值的问题。患者普遍有一个“我消费,我享受”的心理。然而很多时候,医疗服务的技术性、专业性、实际效果是很难量化的,也不可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医疗的全过程实行限定和监控。所以对医疗消费的理解不同容易成为医患矛盾的节点。

116 对医学和疾病一知半解心理 再发达的国家,民众对医学和疾病的认识都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医患双方不可能在同一认识水平上讨论疾病的诊疗过程,所以医护人员在强调患者知情权的同时,还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医疗过程,避免由于患者的无知或一知半解导致的不良后果。

117 经济补偿心理 现行的医疗体制决定了医院要通过直接向患者收费进行诊疗,无钱不救人,看病贵的感觉由此而生,导致了患者从进院的一刻起,就有一种挨宰的感觉和无钱就无命的心理。实际的支出往往超过预期,心理很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因此几乎所有的医疗投诉都涉及经济赔偿。

118 负性情绪积累心理 人是有情绪的动物,情绪可简单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种,正面使人高兴、欣快甚至狂热,负面使人难过、悲伤甚至愤怒。情绪有累积效应,患者到医院看病要经历挂号、候诊、诊疗、化验、检查、拿药、注射、交费等繁琐的医疗程序,这样往往会造成负面情绪的叠加,形成1+1>2的结果,在某个节点爆发,造成纠纷[2]。

119 对医疗行业的偏见心理 由于社会舆论、传媒等众多复杂原因,当今社会弥漫着一种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情绪。有些人从没到医院看过病,但受各种舆论的影响对医疗行业存有偏见,有的还没看病就认为自己可能挨宰,故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导致不良后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857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8
下一篇2024-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