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话你真勺是什么意思下句怎么接

安徽话你真勺是什么意思下句怎么接,第1张

安徽话中的“勺”,意思有点像“蠢”、“楞头青”、“二百五”的意思比如:“这个人真勺”,是说这个人有点无知,干事情不顾后果

安徽方言,是指在安徽省内使用的方言。安徽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文化南北差异巨大。省内的方言分部与使用状况与江苏、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内部多元的方言状况类似,因此,并不存在某种单一体系的安徽方言或所谓安徽话。尤其是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由于自身复杂的地理因素以及历史上多层次的移民冲击,是中国东南地区方言状况最为多元、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安徽省内的中原官话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诸地市,以及淮河以南、江淮分水岭以北的霍邱、寿县、金寨(西部)、长丰(北部)、定远(北部)、明光(北部)、凤阳等地。通行中原官话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北地区,居民属中原民系。

六安话,即六安方言,广义上指安徽省六安市境内(三区四县)的所有方言,狭义上的六安话是指原六安县的方言。现多指六安市辖区方言,通行江淮官话。

六安话主要属于江淮方言区,小部分属于中原方言区。其中六安市区(金安区、裕安区)、舒城、霍山、金寨县(西北部除外)为江淮官话(淮语)通行区,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庐州小片(庐州官话),和合肥话属于同一语系分支;而市境内北边的霍邱县全境(含今六安市叶集区)及金寨县西北部则为中原官话通行区,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

详细

对于市区而言,西北部固镇、马头集、东桥镇一带偏向霍邱语音,东南部三十铺镇、孙岗镇、双河镇、东河口镇、毛坦厂镇与合肥、舒城语音较为相似,西南部苏埠镇、独山镇等地,和金寨语音较为相似。六安城区土著属于江淮官话区,但由于近些年来自四周郊县移民较多,故城区方言现今可归属于两个淮语、中原官话方言区的过渡带,夹杂有普通话,与四周的语音明显不同。

语言特点

声母

1舌尖前元音一i[],在零声母的情况下可自成音节。

2东部靠近肥西的地区念不准零声母。

3西部西南官话方言区的f和h互转。

4n和l混读,同一方言区的人,有的读n,有的读l,n、l不分。

5在部分字的读音中,把普通话zh、ch、sh读成z、c、s。

6声母r在同合口呼韵母ong相拼时,六安方音把r声母念成零声母y,而中原官话方言区的则没有r声母。

7舌面音j、q、x声母在同齐齿呼韵母i[i]相拼时,六安方音发成了z、c、s声母。

韵母

1a、o、ai韵母里的一部分字读成了[ε]韵母,而且都读成了入声韵。

2o和u混用。这种混用只局限在ch、m、f三个声母与其拼合上,且为数不多,常用字中只有13个。

3六安方言没有e[]韵母。在实际发音中,e韵母字里一部分被读成了[o]韵母,一部分被读成了[ε]韵母,一部分被读成了[ei]韵母。

4没有er韵母,方音把er韵母的字如“而、儿、二、耳”等分别念成了近似[a]或[ε]韵母。

5i[i]和i[]不分。除了少数入声字如“你、笔、匹、迷、极、席”仍读i韵外,方音把i韵母同b、p、m、d、t、n、l、j、q、x相拼的字以及零声母y的字都念成一i[]韵母。而普通话一i[]韵母只能同z、c、s相拼。

6方音在读复元音韵母ai、ei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滑音过渡,期发音特点好像是在发单元音韵母一样。

7方音里面没有ao和ou复元音韵母。凡普通话ao和iao、ou和iou的音节,方音里都分别发成类似[ɔ]、[iɔ]、[əu]、[iəu]的音。

8方音把后鼻韵母ang、iang和uang念成鼻化音。也就是在发这几个音的元音时,鼻孔同时出气,收尾时,舌根不接触软腭,这同普通话的发音方法不同。

9en和eng、in和ing分不清。但是eng韵母同b、p、m、f声母相拼时除外,如“崩、风、盟”等字仍读eng韵母。

10没有ueng韵母,方音把ueng读成[əŋ]韵母。

11没有ian和üan韵母。

12方音把uo韵母的字读成两类音,一类读成开口呼单元音韵母o,另一类读成短促的喉塞音[uε?]。

13除了“准、春、昏、水”等少数字外,方音把普通话中uen、uei两个韵母的字,几乎都念成ei、en韵母,丢掉了u介音。除此外,孙岗、双河、三十铺、东河口、苏埠等地还将uan韵母念成了uen或uong韵母,如“蒜、碗”念成suen、wen或suong、wong。

14没有ong和iong韵母。凡是普通话这两个韵母的字,都读成eng和ing韵母。

15ü读成[y]。

16入声韵较多,其中尤以[ε]韵尤甚。

此外还有以下三种情况:

普通话同声母的字,有些在方音中却不读同一声母。如:疏、书和鼠,普通话都是shu,方音则分别读为su、shu和chu。

普通话不同声韵的字,方音里有些读法却相同。如梳和梭,方音都读成so。

普通话是同一声韵的字,方音里却有几种读音。逼、鼻、比、鄙、币、弊,普通话都读bi,方音中,逼、鼻读bi;比、鄙读[b];币、弊则读成[bei]

音调

六安方言声调有五类,比普通话多入声,调值为5,是高而短促的调子,这是同入声韵后面带有喉部阻塞的尾音[]有关系。六安方音在常用字表里约有入声字340个左右,占常用字总量的9%;在整个汉字系统中,约有1100~1300个左右,约占总量的10%,由于六安话声调起伏不大,又加上大量的入声字,致使发音短促、节奏较快,比普通话音乐性逊色。

1、“你寻好了冇?”——你找没找到对象?

2、胳老肢儿——“胳”中的“e”读作ê音,是普通话“腋窝”的意思。

3、不老盖儿——是普通话“膝盖”的意思,这里的“不”读作阳平。

扩展资料

河南方言涵盖的区域很广,包括河南省98个市县、河北省南部2个市县、山东省西南部31个市县、山西省西南部汾河谷地28个市县。

安徽省淮河以北22个县市和淮河以南的凤阳县、蚌埠市、霍邱县、金寨县、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东海县赣榆县、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

  不看不知道,世界还真奇妙!原来我们平时所讲的这八个俗语,当初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只不过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使它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与原来的字词有著天差地别。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著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藉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徵,对於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别在那的意思。

掰就是别的意思,只是发音重,所以听不太出来,搁那意思是放那。这也是一种地方方言表达,霍邱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与临近的寿县,固始县等地方言最为接近,与一河之隔的颍上有略微差异,与六安市辖区得到差别就比较大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846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