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在这里,我简单分析一下主要人物形象和自己对这部剧的一点认识。
男主人公海尔茂生性怯弱,谨小慎微,在社会上辛苦奋斗,险些拼掉身家性命才博得一点立足之地,他出场后表达的第一个态度是不赞同娜拉胡乱花钱,接着是不赞同娜拉借贷,然后又透过娜拉的言语向读者呈现,他连冷静面对生活意外打击的勇气都没有,陷入磨难时,还需要娇小的娜拉对他施以安慰和援助。海尔茂的所谓强势不过是从社会体系中生硬挪用来的,这恰恰证明了他的不强。就内心的坚强程度而言,海尔茂不过是一个伪男人,连娜拉都不如。
海尔茂与娜拉的真正症结在于爱的缺席,他们之间没有可以化解冲突的爱情,有的只是社会权力式伦理体系下的夫妻名义。在第三幕中,海尔茂问娜拉:那就是你不爱我了?娜拉回答道:不错,我不爱你了。娜拉的阐述无疑是一种事实,用娜拉的说法,这是他们结婚八年来,头一次正正经经的谈话,这不爱不是突如其来的转折,而是拂去假象伪饰后的真相。过去八年里,海尔茂对娜拉没有爱,有的只是真实的圈养和消遣;娜拉对海尔茂也没有爱,但她以为自己有爱,处处都用爱的幻觉蒙蔽自己,当然也用爱的努力拯救自己,但她不过活在一种虚拟的幸福中。
海尔茂对待娜拉的方式,是世俗社会的通常方式,海尔茂不是它的发明者,只是一个普通的使用者和臣服者,但这样的体系对娜拉的损害有多少,对海尔茂的惩罚就有多少。表面看他在自觉充当着权利体系的傀儡,享受着其种种优越的恩赐,但这是以损害他作为男性的阳刚灵魂为代价在进行的,这样的恩赐本质上不过是一种阉割。海尔茂温顺臣服于这样的体系,名义上他是权力的自由拥有者,但在强大的体系中,他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奴隶。看看娜拉离家出走时,海尔茂那副眼泪汪汪的可怜样子吧,再联想楼上那几个熟睡的可怜孩子,对一个男人来说,这是相当重的惩罚。
从这里看,这部剧带有某种悲剧的意味。按照亚里斯多德的理论,悲剧在感情上能带给人恐惧和怜悯。在某种程度上,海尔茂的境遇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恐惧和怜悯。海尔茂和娜拉从开幕起,两人的心灵就不在一个维度上,当海尔茂醒悟时,事态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娜拉是映照海尔茂悲怯灵魂的一面美丽而坚韧的镜子,她也比海尔茂多一份生者的鲜活灵性,始终怀着对爱情的天然憧憬,内心拒绝纳入那套生硬冰冷的体系,所以她一直努力用行动激发灵魂已僵死的海尔茂,激发他们的所谓爱情。当海尔茂穷困潦倒,贫病危急,是娜拉勇敢站出来,擅自伪造父亲签名借钱为海尔茂治病,这种独立担当的人格力量是海尔茂根本不具备的,而且对爱情的寻求和努力,娜拉也是真诚而勇敢的,这都是她人格成熟强大的一面。困境最能够见证灵魂,在面对相同的困境时,娜拉表现得执着而果敢,海尔茂则只会逃避和求助谎言,就人格力量来说,海尔茂和娜拉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女主人公娜拉最初是作为一个完全没有自我意识的所谓“玩偶”形象出现的,从第一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娜拉一直是他人的玩偶,是父亲的“泥娃娃女儿”,是丈夫的“泥娃娃老婆”。但可悲的是,她的丈夫,海尔茂,却是个自私虚伪的资产者形象。在剧情的层层深入下,他的本质也随之显露,他的生活目的就是追求金钱和地位,他不爱,亦不知被爱,妻子只是他的一件私有财产。在这种情景之下,娜拉的反叛也是顺理成章的。即使暂时看不到出路,也必须有这一种姿态。
娜拉的悲剧在于,她的坚持没有结果,她的救赎没有出路,被她憧憬的爱人灵魂已被权力体系压榨掉了萌芽爱情的可能,而出走之前的娜拉并未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直到出走之前,她都寄望着“奇迹”的发生,当奇迹没有出现,失望的娜拉从过去对两人的自救,专为对自己一人的自救。在我看来,出走的娜拉也不是一个胜利者。鲁迅写过一篇文章叫《娜拉出走以后》,探讨娜拉出走后的道路,按照当时的社会形态,要么堕落,要么饿死,要么回来。
娜拉的最好的出路当然是回归,但得到发生奇迹,这个奇迹要海尔茂像一个真正的男人,去关心爱护娜拉。在当时的权利体系下,这种改变就不只是海尔茂一个人的事情,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易卜生让娜拉摔门而去,却给了每个看戏的人心头猛然一击。
中国早期曾把《玩偶之家》当作独立运动的利器,撕开旧中国积弊的口子。但易卜生并非只是探讨妇女问题,他是通过妇女问题表现社会环境中人的道德观念,以求实现做人的最高的道德理想。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使易卜生思索出一条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道路,就是通过精神反叛达到全新的人。这在易卜生前后期的创作中是一脉相承的。
普列汗诺夫说,总而言之,易卜生拥护妇女解放。但是在这里,跟在别的任何地方一样,使他感兴趣的是解放的心理过程,而不是它的社会结果,不是它对妇女的社会地位的影响。《玩偶之家》的第三幕充分围绕着娜拉的心理而展开。
剧作家更加关心的是娜拉从执迷到清醒进而到反叛的心理发展过程。易卜生将这个家庭当作自己的人生试验场。
另外,我认为从阮克大夫的设置上,已经显现出易卜生后期象征戏剧的端倪。他去和娜拉告别,对娜拉说,下次开化妆舞会的时候,我要扮隐身人。海尔茂说,这话真逗人。阮克接着说,我要戴一顶大黑帽子—你们没听说过眼睛瞧不见的帽子吗?帽子一套在头上,人家就看不见你了。
从这段话中,阮克没说自己快要死了。但我们隐约觉得,他明白自己的归宿。观众也明白。他说的话含有某种神秘的意象。这在这出矛盾尖锐的现实主义戏剧里无疑是神来的一笔,富含着诗意和想象力。
《玩偶之家》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挪威]易卜生
类型:戏剧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879年。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玩偶之家》是其关注妇女问题的一部杰作,根据一个真实的女性故事而写成。剧本发表后引起巨大社会反响,两周后便在哥本哈根演出。在世界舞台上,《玩偶之家》的演出经久不衰,备受好评。五四时期,《玩偶之家》被介绍到中国,娜拉的觉醒和出走所触及的社会及家庭问题在广大青年尤其是女青年中引发了广泛争论。1935年,我国几大城市竞相上演《玩偶之家》,盛况空前,这一年因而被称为“娜拉年”。革命导师恩格斯曾对此剧给予高度评价,赞赏剧中人物娜拉所表现出的独立性格和精神。这部剧作在欧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并奠定了易卜生作为“现代戏剧之父”的基石。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潘家洵翻译的《易卜生戏剧四种》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圣诞节就要到了,海尔茂和娜拉夫妇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因为新年伊始,海尔茂就要到银行担任经理,以前当律师时收入不稳定的那种日子就要结束了。这时,娜拉的旧友林丹太太来访。在和林丹太太的交谈中,娜拉兴奋地告诉了林丹太太一件事:她和海尔茂婚后不久,海尔茂便得了重病,为了让丈夫到意大利疗养,她私自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因父亲也病危,她便伪造父亲的签名签署了借据。海尔茂的病总算在意大利治好了。回到家里,为了还清债务,娜拉费尽心机节省家用,甚至在夜晚偷偷干一些抄写工作。但她并不感到辛苦,相反却感到骄傲,因为自己做了一件对丈夫有帮助的事。
这时柯洛克斯泰突然来访。娜拉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原来柯洛克斯泰是海尔茂即将出任经理的那家银行的职员,这家银行正在进行人事调整,柯洛克斯泰很可能被解雇,他便以借据来要挟娜拉设法为他保全在银行中的职位,否则就要把娜拉的犯罪行为告诉海尔茂。娜拉非常气愤,但不得已只好向丈夫求情不要解雇他。但丈夫根本不予理会,反而发出通令解雇了柯洛克斯泰。气急败坏的柯洛克斯泰随即就给海尔茂写了一封揭露真相的信件。娜拉情急之下向林丹太太求助,林丹太太为此事去找柯洛克斯泰,结果这对老情人旧情复燃,充满幸福感的柯洛克斯泰决定去取回那封揭露秘密的信,林丹太太却劝他不用着急。
海尔茂按每天的惯例下楼取信,娜拉急中生智用化装舞会缠住了他。午夜归来,娜拉想说明一切已为时太晚,海尔茂还是取回了那封信。海尔茂读完信后勃然大怒,将娜拉刻薄地辱骂了一番。恰在此时门铃响了,有人送来一封信,是柯洛克斯泰的信和返还的那张借据。海尔
茂见自己的名誉已经保住,立刻改变面目,对娜拉又温柔起来。目睹此情此景,娜拉感慨万千,她看清了自己像玩偶一样被人摆布的可怜处境,并终于意识到她应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在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决定离开那个“玩偶之家”。
知名篇章
以下选自第3幕。娜拉觉醒后决心出走。通过她和海尔茂的对话,易卜生塑造了一个勇敢争取独立的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娜拉 要想了解我自己和我的环境,我得一个人过日子,所以我不能再跟你待下去。
海尔茂 娜拉!娜拉!
娜拉 我马上就走。克立斯替纳一定会留我过夜。
海尔茂 你疯了!我不让你走!你不许走!
娜拉 你不许我走也没用。我只带自己的东西。你的东西我一件都不要,现在不要,以后也不要。
海尔茂 你怎么疯到这步田地!
娜拉 明天我要回家去——回到从前的老家去。在那儿找点事情做也许不太难。海尔茂 喔,像你这么没经验——
娜拉 我会努力去吸取。
海尔茂 丢了你的家,丢了你丈夫,丢了你儿女!不怕人家说什么话!
娜拉 人家说什么不在我心上。我只知道我应该这么做。
海尔茂 这话真荒唐!你就这么把你最神圣的责任扔下不管了
娜拉 你说什么是我最神圣的责任
海尔茂 那还用我说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
娜拉 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
海尔茂 没有的事!你说的是什么责任
娜拉 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海尔茂 别的不用说,首先你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
娜拉 这些话现在我都不信了。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托伐,我知道大多数人赞成你的话,并且书本儿里也是这么说。可是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儿里说的话。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脑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
(选自《易卜生戏剧四种》,潘家洵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在这儿我是你的“泥娃娃老婆”,正像我在家里是我父亲的“泥娃娃女儿”一样。我的孩子又是我的泥娃娃。
人家说什么不在我心上。我只知道我应该这么做。
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阅读指导
自从写作“社会问题剧”以来,易卜生以深邃的目光观察社会,洞察社会的弊病,他看到这个貌似平等、自由的社会,其实是一个妇女没有地位的男权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方面,易卜生通过一个家庭所发生的故事,来达到他剖析社会的目的。
剧中的娜拉是个觉醒中的妇女的形象。她热爱生活,热爱她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为了他们的幸福,她不惜牺牲自己。她还是一个热心帮助朋友的人。由于她真诚地爱她的丈夫,因而也真心地相信海尔茂所说的为了爱她会毫不踌躇地牺牲自己的生命的诺言。然而,事实终于使她逐步醒悟过来。她认识到海尔茂原来是一个极端自私和虚伪的人,同时从她自身的遭遇中不只觉悟到资产阶级家庭中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更进而认识到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等等都是虚伪和不合理的。她醒悟之后的那番义愤之词,被人视为一篇“妇女独立宣言”,表明她是一个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的妇女,而她离家出走的决定已表明她是一个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叛逆女性。同娜拉相对立,海尔茂是一个自私和虚伪的资产者的形象。从世俗的表面观点来看,他是一个“正人君子”、“模范丈夫”。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被资产阶级社会的利害关系所完全异化的人物。他的眼里只有金钱和地位,家庭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体面的支撑而已。他表面上很爱他的妻子,实际上是把她当做一件装饰品,一件私有财产。他宣称为了娜拉可以牺牲一切,但当娜拉为救其命而冒名签字的行为会影响到他的名誉地位时,他便把假面具撕了下来,说什么“男人不能为他所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这句话彻底地暴露出他的利己主义面目。
因而,《玩偶之家》这部剧不仅提出了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妇女的地位和出路问题,还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外表繁荣幸福与内部丑恶腐朽之间的尖锐矛盾。正是这一深刻的揭露使那些代表“上流社会”的舆论和报纸对这出剧的结尾提出了严重抗议,使得剧院也不敢上演,要求作者把这出戏的第三幕改为“大团圆”的结局。很清楚,如果作出这样的改动,《玩偶之家》就不再是一部撼动人心的戏剧,剧中主人公娜拉性格的完整性也将遭到破坏。
除了主题思想突出、人物形象鲜明以外,《玩偶之家》还是一部结构严密,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戏剧。易卜生善于把复杂的生活矛盾集中为精练的情节。他常常把剧情安排在矛盾发展的 时节,然后运用回溯手法,把前情逐步交待出来,使得矛盾的发展既合情合理,又有条不紊。这些手法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戏剧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奠定了他作为一个戏剧艺术大师的牢固地位。
阅读建议
这部剧作在文学史和妇女解放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属于必读之书。阅读这部剧作应特别注意娜拉的心理变化,体味易卜生是如何在情节的推动中让这种变化很自然地发生的。
因为东根为了钱,把一辆破自行车卖给了张娜拉,就是这辆破自行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