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分排列顺序表

辈分排列顺序表,第1张

辈分排列顺序是:上九代: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后九代: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弟孙、乃孙、云孙、耳孙。

辈分指的是家族、亲友间年长的人和年幼的人的地位,少数民族可能存在不同。辈分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辈分中一般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有的辈分按照五行的先后顺序排列,蕴含着道家天人合一的文化,还有的辈分中蕴含着这个家族的憧憬和愿望,如“精、忠、报、国”“维、持、正、义”等。

辈分是家谱中尤其重要的内容,一般由家庭中的某一位名人制订,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将其写成诗,比如浙江《唐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湖北《汪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中国人名字中的辈分的作用

中国人在取名时,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来区别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示辈分,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取名所标示的含义。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来表示同一辈分。中国古代由于宗法制的影响,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讲究为尊者讳,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长上的名字一律要回避。

取名时也不能取他们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现在虽然已经不讲究这些了,但是仍然有部分人在取名时尽量不取同父辈或祖辈同名或同音的字作为名字。由于避讳的影响,现在的中国人还是认为直呼长辈的名字为不敬。

辈分是从同一个祖宗传下来的,一族人里头,每一代用一个字来代表,辈分跟年龄并没有必然联系,可能相差几十上百岁,还可以是一辈人。

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使用辈分用字不仅便于在同族中排行辈,认辈分,也便于修宗谱。一般而言,以字定辈分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

比如同一个爷爷,18岁生出伯伯,35岁生出叔叔,那么这兄弟俩同辈,但是差了17岁。伯伯18岁也生出个哥哥,叔叔35岁生出个弟弟,那么哥哥70岁的时候,弟弟才36岁,差了34岁。

扩展资料

辈分的背景

儒家文化对论资排辈的强调,源于农业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影响有关。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的人,而礼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在孔子认可的礼中,大多都是在强调身份的重要性。

《论语乡党》整篇都在讲礼,包括士人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人的时候应当遵循何种规矩。孔子讲的礼有两个维度的内核,一个是以亲疏作为判定依据的“孝”,一个是以尊卑作为判定依据的“忠”。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孝的第一要义是要听话,而且要和颜悦色(色难),这才算礼数周到。对于君主,要“事君尽礼”(《论语八佾》),才能算忠。有了这两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平等的了,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种论资排辈的表现。

-辈分

       辈分是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里所居的地位,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的名字当中,以“字”定辈分,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例如同一辈都会叫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

nbsp;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对着一岁小孩喊舅舅(姑姑、小姨的情况,可是不能也不配反驳,谁让他们的辈分比我们大呢!那这个辈分到底是什么辈分又是怎么排的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详细内容

      01

      辈分也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辈分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

      02

      在古时候,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敬茶、让座、让路,坐次上也十分讲究,不能乱了礼法。

      03

      到了满清,从康熙皇帝开始按照排“字辈”命名,皇子第一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字旁;皇孙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皆用“日”字旁;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

      04

      辈分字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孝、福、禄、贤等”;第二类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昌、盛、兴、延、承等”;第三类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字,如“祖、显、荣、恩、启、先等”。

      05

      辈分按照从长往幼的顺序排列,为长辈(高祖辈、曾祖辈、祖辈、父母辈等)、平辈和晚辈,辈分亦称作“ 辈份”。

家谱字辈一般由开基祖(始迁祖)制定,并被写入家谱,具有宗族的权威性,后裔子孙按照字辈谱取名,一辈一字,世次分明地传承下去。即使家族分迁,散居各方,或年代久远,支派浩繁,世系庞杂,只要按字辈谱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的一气贯通,世系井然而不致紊乱,可以分为类诗体和对联。

1、四言类诗体

四言类诗体属于比较常见的,其广泛被各大家族使用。

2、五言类诗体

五言类诗体应用比四言要更广一些。通常情况下五言的读起来更通畅,记起来更容易。

3、对联

除了类诗体以外,还有以对联形式出现的字辈。但是这种形式的不是太常见。最早的就是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加上自己的匡字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

相关意义

字辈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在于,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

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据说,自秦代开始姓、氏合一,大宗族先是流行排行入字,魏晋时开始出现排辈入名。特别是在宋朝后期开始,聚族而居的大小封建家族组织修家谱的风气十分盛行,排辈入名亦随之盛行。一种行辈字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孔氏家族的行辈字派从思晦开始,他规定下一辈均用"克"字。再往下各辈依次在名中用: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详、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806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