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新疆》
喂?。。。你在哪呢?
你不是说要到新疆来呢撒?
噢呦,远撒勒远,飞机一坐,呜地一哈就过来了么还。
诶,来来来,你快点来,你来撒快来撒,等地我心里头慌地撒,二十多年莫见哩,你变了莫变不知道。你光听说新疆好,不来杂莫知道尼撒,变化大地麽话说,个人赶紧看来撒。
撒?不相信,要我给你说一哈。噢吼,说就说,有撒啦,你听一哈:
你们这些口里人,斯光听别人胡乱谝,说我们,是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炉子吃西瓜,骑着毛驴子进商店,斯满头都是辫辫子。腰里头别着刀刀子是一人一个花帽子,吃地都是羊娃子,斯满街都是勺料子,有事没事拿个囊,是一滚滚到红山上。
是不是这个?
回族的民间歌谣,主要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交生活传承的。从内容上看,有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等,内容极其丰富;从形式上看,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受汉民的文化习俗影响,有夯歌、劳动号子、信天游、五更调、四季调、十二月调等等。在这些歌谣中,最具有回族特色的是“花儿”,特别是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带的回民,有手搭耳后、面对青山唱“花儿”的习惯。
“花儿”又名“少年”,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民歌,是祖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具有高亢、豪放、优美、悠扬的特点,有着强烈的艺术魁力和浓郁的回族特色。
“花儿”发源于回民聚集的临夏回族自治州,这里素有“花儿”的“故乡”和“圣地”之美称,不仅回民是“花儿”的主要唱家,居住在这一带的汉、保安、东乡、撒拉、土等民族人民也喜爱这种山歌。最后“花儿”由甘肃发展到青海、新疆一带,而且也大都在回民当中演唱,例如宁夏的山花(又叫干花儿),多在回族群众中传唱,所以,现在人们提起“花儿”,习惯称做“回族花儿”。“花儿”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现在已形成河州“花儿”、莲花山“花儿”、宁夏“花儿”、青海“花儿”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宁夏“花儿”是两句一节,例如《来了是无处儿站了》:
牛拉的车子是车轱辘转,
宁叫嘛人死路不要断。
这一回回去是不来了,
来了是无处儿站了。
河州回族“花儿”则是四句一节:
左手里端的菜缸子,
右手里拿的是碗子,
心想连尕妹子锄田去,
尕手里没拿上铲子。
而莲花山“花儿”,也叫洮岷“花儿’,则是三句一节:
合心了,碴对碴,
唱“花儿”你把茶倒下,
唱得不好不要笑话。
各个不同地区的回族“花儿”有不同的曲调,有《河州令》、《尕马儿令》等一百余种。
《花儿与少年》
《山丹红花开》
《五月更》
《伊玛尼歌》
《穆圣赞歌》
《劝善歌》
《清廉才受主惜》
《河州令》
《尕马儿令》
《水红花令》
《大眼睛令》
《数花》
《脚户令》
花儿 是回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曲,也是回、汉、 撒拉、东乡、保安、土等民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山歌。 流传在黄河、湟水沿岸的通称为“河州花儿”或“河湟 花儿”;流传在山区的则称为“山花儿”,因不用乐器伴 奏而将手搭在耳后干唱,故又称“干花儿”。花儿的曲 调又称为“令”,如以地区命名的有“河州令”、“湟 源令”;以民族命名的“土族令”、“撒拉令”;也有 以花名命名的“白牡丹令”、“马莲花令”;还有以衬 词命名的如“三三六令”、“绕三绕令”;或表示人物 特征的“大眼睛令”、“巧嘴嘴令”;或以不同身份命名的“长工令”、“脚户令”;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