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相关情节

红楼梦相关情节,第1张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是贾巧姐的判词

巧姐为王熙凤和贾琏之女,生日为七月初七,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为其取名为巧姐,并说到:“日后长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

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王熙凤偶然间发了善心“拔了根汗毛壮了刘姥姥的腰”为巧儿记得阴鸷,刘姥姥为报其恩在巧儿遇难之时将其解救。

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候,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实际上把巧姐当做一个幸运者者说的。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狼舅奸兄”之语出自《红楼梦》的一支曲子《留余庆》。是说贾巧姐的娘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做了好事,因而得到好报——由刘姥姥救贾巧姐出火坑。“留余庆”与“积得阴功”含义相似,都是一种因果报应的说法。

贾府丑事败露后,王熙凤获罪,自身难保,女儿贾巧姐为狠舅奸兄欺骗出卖,流落在烟花巷。贾琏夫妻、父女,“家亡人散各奔腾”。后来,贾巧姐幸遇恩人刘姥姥救助,使她死里逃生。这些佚稿中的情节,前面“判词”注中已有提及。书中这样描写贾巧姐的命运,很有可能是表现出了作者曹雪芹在经历过长期的贫困生活后,思想上所出现的某些接近人民的新因素。

狠舅奸兄:后人难以考证曹雪芹原稿中“奸兄”所指系谁。《红楼梦》续书写贾巧姐后为王仁(狠舅)、贾环、贾芸(奸兄)等所卖,但可以肯定贾芸并不是曹雪芹原稿中所说的“奸兄”。第二十四回的脂砚斋批语说小说后半部分有“芸哥仗义探庵”(靖藏本)事,并说“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贾环则既非“舅”,也非“兄”,而是巧姐的叔叔。

你许我永不分离的白头,

是换我十年的苦苦守候。

我们大手牵小手在街头,

毕加索也画不出那温柔。

至死不渝的爱我们已有,

爱你的心,我情动永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51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5
下一篇2024-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