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张良简介

西汉张良简介,第1张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初政治家、军事家,西汉开国元勋,史称“汉初三杰”之一。生于阳翟(今禹州市),故居在城南张得乡张得村。

张良的爷爷名叫张开地,父亲名叫张平(传说张平乳名张得),两代为韩国宰相,辅保五代韩王。韩国被秦灭后,张良在淮阳找到一位大力士,恰遇秦始皇东游,他便与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中(今河南原阳县东南),待秦王经过时,力士以锥击之。可惜误中副车,没有杀死秦王,秦王求索刺客,张良遂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北)。

张良年轻时曾步游在圯桥上,有个老头走近张良,把脚上的鞋踢落到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把鞋给我拾上来。”张良见是个老人,就到桥下把鞋给他拾了上来。老者又伸脚说:“给我穿上。”张良就跪在地上给他把鞋穿上。老者笑笑说:“孺子可教,后五天平明在此与我相会。”到第五天平明,张良来到圯桥时,老者已先在那里。老人说:“你与老人约会,怎么后到!再后五天,早点来。”五天后,五更鸡叫时,张良便赶到圯桥,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怎么又后到!再后五天早来。”再五天后,张良半夜前往。稍候,老者来了。他给张良了一本书,对张良说:“读此,可当王者之师。后十年,你将兴起。后十三年,你在谷城山下(今山东平阴县西南),见一块黄石,那就是我。”说罢就不见了。天明后,张良看这本书,书名是《太公兵法》。

十年之后,陈胜起兵,张良也聚了一百余人,到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遇见沛公刘邦带领起义军几千人,占领了下邳一带。张良归从了刘邦。刘邦封张良为厩将,到薛城(今山东省南部)见了另两位起义军领袖项梁和项羽。他们立楚王之孙为楚怀王,以便号召百姓。张良又建议立韩国公子韩成为王,以便树党略地。韩成被立为王之后,组建了武装,西掠韩地十余城。项、刘便相互约定,分路指向咸阳,先至者为王。项军走北路,在巨鹿遇秦军,鏖战数日,才获胜利。刘邦令韩王成守阳翟(今禹州市)。自与良引兵南下,过南阳,至武关,遇到强势秦军据险固守。刘邦欲击秦军。张良说:“秦军尚强,不可轻取。可先给秦将贾竖送去金银,以懈其军心,然后击之。”刘邦照计办理,果然速获全胜,就先到了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 刘邦入秦宫,见重宝、妇女,数以千计,欲践“先至者为王”之约。良说:“秦王无道 ,你才能战胜他而来到这里。现今项羽更强,有实力,你入秦就享其乐,为形势所不许可。”于是,刘邦就把秦宫封存起来。自己还军霸上(今西安市东),据隘固守,等待项羽。

 项羽随后经函谷关来到咸阳,驻扎在鸿门下(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打算击灭刘邦。张良劝刘邦央求项伯对项羽说:“刘邦不敢背叛,据隘防守,是防范其他盗贼,请把汉中地封给刘邦。”项羽假意答应了,请刘邦到鸿门赴宴。宴席前,让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张良给刘邦递了个暗号,刘邦假意入厕,离席逃回霸上,史称“鸿门宴”。

 “鸿门宴”后,项羽置刘邦于不顾,率兵血洗咸阳,焚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灭。秦人大失所望。第二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徐州市),封刘邦为汉王,居汉中、巴蜀之地。为防止刘邦东归,项羽又封原秦国的三员降将:章邯为雍王,领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咸阳以东至黄河以西;董翳为翟(dí狄)王,领上郡之地(今陕西北部,古翟人聚居地)。项羽如此三分关中,史称“三秦”。张良看透了项羽的心思,便劝刘邦烧掉了从汉中通往咸阳的栈道,并由张良去对项羽表白说,刘邦安居巴蜀,无心外出。然后趁项羽不加提防时候,刘邦却从汉中暗度陈仓小道 ,占领了三秦之地。紧接着,刘邦又策划东征楚霸王项羽。张良劝刘邦先封赏黥布、彭越、韩信三员骁将,而后东征。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遂赖此三将打败了项羽。

 汉刘邦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打算封六国之后。张良说:“天下游士从你征战,应得封赏。你把国土封给六国之后,无地封赏你的群臣,他们便去保那六国之后。六国之后若去从楚,便没人保汉朝了。”刘邦遂止。后韩信破齐,欲自立为王,刘邦怒,张良附其耳曰:“你能挡住韩信自立为王么不如先封他,落个人情。”汉刘邦遂封韩信为“三齐王”,避免了一场大分裂。项羽军至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南)被汉军包围,张良献计,让士兵在夜间都说楚地的方言,唱楚地的民歌。项羽听了大惊,以为汉王尽得了楚地。他的八千子弟兵也勾起了乡思,无心恋战,楚军便突围四散,项羽的霸业最后失败。此即“四面楚歌。”

 刘邦封功臣,以张良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封他为齐三万户侯。张良说:“我不敢接受这样厚的封赏。我初见皇上是在留城,但愿封到留城那个小镇就可以了。”于是,被封为留侯。所以今禹州市张得北寨门上的石额就叫“留侯故里”,张得寨也叫子房寨。

 刘邦择地建都。大臣们多建议定都洛阳。张良说:“洛阳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不如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遂定都长安。奠定了西汉二百余年的基业。

圯桥受书后十三年,张良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有一块黄石,便把黄石取回而敬祀之。他说:“我家两世相韩,韩灭,我为韩报仇;今为帝者之师,列位封侯,已是布衣之极;从此我愿放弃人间之事,从神仙赤松子学道。”后八年卒。葬张良时,并葬黄石冢。后人一同祀之。

毛批《三国》有三国24位名将的排名:

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储、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

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

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刘备 生卒:161-223(63岁) [幽州]涿郡涿县 容貌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官至蜀帝 谥曰昭烈

关羽 字:云长 生卒:162-219 (58) 籍贯 [并州]河东解县 [今山西运城]

张飞 字:翼德 生卒:166-221 (55) 籍贯 [幽州]涿郡涿县 [今河北涿州]

赵云 字:子龙 生卒:168-229(62岁) 籍贯 [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诸葛亮 字:孔明 生卒:181-234(54岁) 籍贯 [徐州]琅邪阳都 容貌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官至 丞相 领司隶校尉益州牧 录尚书事 谥曰:忠武侯

陆逊 183-

张昭 170 内政人才

梁习 一面之全才他的并州号称无人能败

黄忠 字:汉升 148-220(73岁) 籍贯 [荆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后将军 谥曰刚侯

马超 字:孟起 生卒:176-222(47岁) 籍贯 [司州]扶风茂陵 官至 骠骑将军 犛乡侯 谥曰威侯

姜维 字:伯约 生卒:202-264(63岁) 籍贯 [凉州]天水冀县 容貌 儒雅英俊 官至 凉州刺史 大将军

魏延 字:文长 生卒:-234 籍贯 [荆州]义阳郡 [今河南桐柏]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前军师 征西大将军 南郑侯

马谡 字:幼常 生卒:190-228(39岁) 籍贯 [荆州]襄阳宜城 官至 越希太守

曹操 字:孟德 生卒:155-220(66岁) 籍贯 [兖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 官至 魏王 丞相 谥曰武

曹彰 字:子文 生卒:-223 籍贯 [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 容貌 须黄 官至 任城王 谥曰威

司马懿 字:仲达 生卒:179-251(73岁) 籍贯 [司州]河内温县 [今河南温县] 容貌 狼顾鹰视 官至 太傅 谥曰文宣

张辽 字:文远 生卒:169-222(54岁) 籍贯 [并州]雁门马邑 官至 前将军 晋阳侯 谥曰刚

夏侯敦 字:元让 生卒:157-220(64岁) 籍贯 [豫州]沛国谯县 容貌 左眼中箭失明 官至 大将军 谥曰忠

郭嘉 字:奉孝 生卒:170-207(38岁) 籍贯 [豫州]颖川阳翟 [今河南禹州]

典韦 字:未知生卒 生卒:-197 籍贯 [豫州]陈留己吾 [今河南河睢] 容貌 形貌魁梧 官至 武猛校尉

庞德 字:令明 生卒:-219 籍贯 [雍州]南安狟道 官至 立义将军 关门亭侯 谥曰壮

徐庶 字:元直 生卒:-

籍贯 [豫州]颍川郡 [今河南许昌一带]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右中郎将 御史中丞

张郃 字:俊乂 生卒:167-231(65岁)

邓艾 字:士载 生卒:197-263(67岁)

籍贯 [荆州]义阳棘阳 [今河南信阳]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太尉

夏侯渊 字:妙才 生卒:-219 籍贯 [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征西将军 谥曰愍

贾诩 字:文和 生卒:147-223(77岁)

荀彧 字:文若 生卒:163-212(50岁) 籍贯 [豫州]颍川颍阴 [今河南许昌]

孙权 字:仲谋 生卒:181-252(72岁) 籍贯 [扬州]吴郡富春 [今浙江富阳]

庞统 字:士元 籍贯 [荆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军师中郎将 谥曰靖

陆逊 字:伯言 生卒:183-245(63岁) [扬州]吴郡吴县 [今江苏苏州] 容貌 面如美玉

周瑜 字:公瑾 生卒:175-210(36岁)[扬州]庐江舒城 [今安徽舒城] 容貌 有姿貌 官至 领南郡太守行偏将军

太史慈 字:子义 生卒:166-206(41岁)

籍贯 [青州]东莱黄县 [今山东龙口] 容貌 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 官至 建昌都尉

甘宁 字:兴霸 生卒:163- 籍贯 [益州]巴郡临江 [今重庆忠县]

孙坚 字:文台 生卒:154-191(38岁) 籍贯 [扬州]吴郡富春 [今浙江富阳]

鲁肃 字:子敬 172-217(46岁)[徐州]临淮东城 [今安徽定远] 容貌 体貌魁奇 官至 横江将军

张昭 字:子布 156-236(81岁) [徐州]彭城郡 [今江苏徐州] 容貌 矜严,有威风 官至 辅吴将军

董卓 字:仲颖 生卒:-192 籍贯 [凉州]陇西临洮 [今甘肃临洮]

吕布 字:奉先 生卒:-198 籍贯 [并州]五原郡九原 [今内蒙古包头]

颜良 字:未知

生卒:-200

文丑 字:未知 生卒:-200

华雄 字:未知 生卒:-191

刘巴 字:子初 170 谋 运筹强

赵俨 175 谋 强于组织\谐调将领之间的关系

田豫 176 如徐庶

廖立 字:公渊 181 强于谋略 只比孔明略差,信息处理强

李严 180 进攻不足 防守无敌 为一地之长可以,但处事不太行

严颜

张任

张绣 北地枪王

  张良(?—前186),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即颍川郡城父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张良先人是韩国人(其时,韩国国都为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其祖父张开地是韩厘侯、韩威侯、韩襄王时期的相国,其父张平是韩厘王、韩桓惠王时期的相国。当秦灭韩之后,他遣散三百家僮,弟亡不葬,分散所有家产来收买刺客,为韩报仇。

  张良曾经在淮阳(今河南淮阳)学习礼制,到东方会见了当时的一位贤者仓海君。寻找到了一位大力士,给他特意制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巡游东方,张良和这个大力士暗中埋伏,在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袭击秦始皇,可惜误中了随行车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命令全国各地大举搜捕,捉拿刺客。为此,张良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藏起来。

  张良隐藏于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北)时,曾经到下邳的桥上随意散步,遇到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者,走到张良面前,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感到惊讶,想揍他一顿,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忍住气,把鞋子拾起来。老者又说:“履我!”张良更是气愤,但想到既已给他拾来了鞋子,便跪下给他穿鞋,老者以足受之,含笑而去。分开后张良特别惊讶,随着老者的去向注视他。老者离开约莫一里路光景,又返回,说道:“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很感惊异,跪下怔怔地答应了个“是”。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去了。老者已经先在那里,生气地说:“与老人期,后,何也?”便离开,并说:“后五日早会。”(《史记·留侯世家》)又过了五天,鸡刚刚叫,张良就去了,老者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后,何也?”离开时嘱他:“后五日复早来。”(《史记·留侯世家》)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老者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随即拿出一编书,说道:“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史记·留侯世家》)于是一言不发而去。从此张良再也没见到这位老人。天亮后看那编书,是《太公兵法》,张良因为觉得它不寻常,便经常读诵。

  十三年后,张良随高帝经过济北,果然得到谷城山下的黄石,当做宝物供奉。等到张良死后,与黄石并葬。

  相传张良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孙张道陵亦得道。又据《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相传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后人置祠,岁奉香火。又陈县(今河南开封东南)天授观为奉祠之所,宋政和(1111—1118年)间封为“凌虚真人”。

  甘茂列传》译文

  提要:

  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本篇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甘茂之孙甘罗传。 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樗里子、甘茂并显于秦而境遇大不相同。樗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故秦王信而不疑。他在惠王时受封,历任武王、昭王两代秦相,秦人称他为“智囊”。对此,明凌稚隆指出:“夫秦素猜忌而残忍之国也,非智囊何以周旋其间而结数主之心耶?此太史公意也。”(《史记评林》)所言当是。甘茂则是由楚入秦的“羁旅之臣”,尽管他是个“非常之士”,任为左丞相后,却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乃遭谗逃往齐国。传文中反映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同时还对当时秦国于其他诸侯国、秦国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了详细记载。 这篇传记之所以久传不衰,主要是它生动地记写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罗的事迹。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诚如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司马迁在当时即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谓难能可贵。 人物众多且各具性格特征,是这篇传记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文中除传主外涉及历史人物近二十个,其中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即有十余人,国君、卿相、文臣、武将、策士、说客无所不有,如同一幅政治舞台上的人物画廊。由于作者善于选择、提炼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所以无论是较长的对话,还是三言两语,都能把人物的个性揭示出来。如甘茂攻打宜阳向武王的表白,既反映了他作为“羁旅之臣”的后顾之忧,又表现了他攻打宜阳胸有成竹的智谋和才干;甘罗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则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此外,如樗里子的预见性,武王的贪婪,胡衍的狡狯以及苏代的纵横捭阖等,都从他们富有个性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译文:

  甘茂,是下蔡人。曾侍奉下蔡的史举先生,跟他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通过张仪、樗里子的引荐得到拜见秦惠王的机会。惠王接见后,很喜欢他,就派他带兵,去帮助魏章夺取汉中地区。 惠王死后,武王即位。当时张仪、魏章已离开秦国,跑到东边的魏国。不久,秦公子蜀侯辉和他的辅相陈壮谋反,武王就指派甘茂去平定蜀地。返回秦国后,武王任命甘茂为左丞相,任命樗里子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武王对甘茂说:“本人有个心愿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车子,通过三川之地,去看一看周朝都城,即使死去也算心满意足了。”甘茂心领神会,便说:“请允许我到魏国,与魏国相约去攻打韩国,并请让向寿辅助我一同前往。”武王应许了甘茂的请求。甘茂到魏国后,就对向寿说:“您回去,把出使的情况报告给武王说‘魏国听从我的主张了,但我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事情成功了,全算作您的功劳。向寿回到秦国,把甘茂的话报告给武王,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甘茂抵达息壤,武王问他先不攻打韩国是什么缘故。甘茂回答说:“宜阳,是个大县,上党、南阳财赋的积贮经时很久了。名称叫县,其实是个郡。现在大王离开自己所凭据的几处险要关隘,远行千里去攻打它们,取胜有很大困难。从前,曾参住在费邑,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正在织布神情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儿,一个人又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仍然织布神情不变。不一会,又有一个人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扔下梭子,走下织布机,**逃跑了。凭着曾参的贤德与他母亲对他的深信不疑,有三个人怀疑他,还使他母亲真的害怕他杀了人。现在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参的母亲信任曾参,可是怀疑我的决非只是三个人,我唯恐大王也象曾母投杼一样,怀疑我啊。当初,张仪在西边兼并巴蜀的土地,在北面扩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在南边夺取了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赞扬张仪,而是认为大王贤能。魏文侯让乐羊带兵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乐羊回到魏国论功请赏,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发信拿给他看。吓得乐羊一连两次行跪拜大礼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全靠主上的威力啊。’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子和公孙衍二人会以韩国国力强为理由来同我争议攻韩的得失,大王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这样就会造成大王欺骗魏王而我将遭到韩相公仲侈怨恨的结果。”武王说:“我不听他们的,请让我跟您盟誓。”终于让丞相甘茂带兵攻打宜阳。打了五个月却拿不下宜阳,樗里子和公孙衍果然提出反对意见。武王召甘茂回国,打算退兵不攻了。甘茂说:“息壤就在那里,您可不要忘记……”武王说:“有过盟誓。”于是调集了全部兵力,让甘茂进攻宜阳,斩敌六万人,终于拿下了宜阳。韩襄王派公仲侈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讲和。 武王终于通过了三川之地到了周都,最后死在那里。武王的弟弟即位,就是昭王。昭王的母亲宣太后是楚国女子。楚怀王由于怨恨从前秦国在丹阳打败楚国的时候,韩国坐视不救,于是就带兵围攻韩国雍氏。韩王派公仲侈到秦国告急求援。秦昭王刚刚即位,太后又是楚国人,所以不肯出兵救援。公仲侈就去托付甘茂,甘茂便替韩国向秦昭王进言说:“公仲侈正是因为可望得到秦国援救,所以才敢于抵抗楚国。眼下雍氏被围攻,秦军不肯下肴山救援,公仲侈将会轻蔑秦国昂着头不来朝见了。韩公叔也将会让韩国向南同楚国联合,楚国和韩国一旦联合成为一股力量,魏国就不敢不听它的摆布,这样看来,攻打秦国的形势就会形成了。您看坐等别人进攻与主动进攻别人相比,哪样有利?”秦武王说:“好。”于是就让军队下肴山去救韩国。楚国军队随即撤离。 秦王让向寿去平定宜阳,同时派樗里子和甘茂去攻打魏国皮氏。向寿,是宣太后的娘家亲戚,与昭王从少年时就很要好,所以被昭王任用。向寿先到了楚国,楚王听说秦王十分敬重向寿,便优厚地礼遇向寿。向寿替秦国驻守宜阳,准备据此攻打韩国。韩相公仲侈派苏代对向寿说:“野兽被围困急了是能撞翻猎人车子的。您攻破韩国,虽使公仲侈受辱,但公仲侈仍可收拾韩国局面再去事奉秦国,他会自认为一定可以得到秦国的封赐。现在您把解口送给楚国,又把杜阳封给下小令尹,使秦、楚交好。秦、楚联合,无非是再次攻打韩国,韩国肯定要灭亡。韩国要灭亡,公仲侈必将亲自率领他的私家徒隶去顽强抗拒秦国。希望您深思熟虑。”向寿说:“我联合秦、楚两国,并不是对付韩国的,您替我把这个意思向公仲侈申明,说秦国与韩国的关系是可以合作的。”苏代回答说:“我愿意向您进一言。人们说尊重别人所尊重的东西,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秦王亲近您,比不上亲近公孙衍;秦王赏识您的智慧才能,也比不上赏识甘茂。可是如今这两个人都不能直接参与秦国大事,而您却独能与秦王对秦国大事作出决策,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他们各有自己失去信任的地方啊。公孙衍偏向韩国,而甘茂偏袒魏国,所以秦王不信任他们。现在秦国与楚国争强,可是您却偏护楚国,这是与公孙衍、甘茂走的同一条路。您靠什么来与他们相区别呢?人们都说楚国是个善于权变的国家,您一定会在与楚国结交上栽跟头,这是自惹麻烦。您不如与秦王谋划对付楚国权变的策略,与韩国友善而防备楚国,这样就没有忧患了。韩国与秦国结好必定先把国家大事交给公孙衍,听从他的处理意见,而后会把国家托付给甘茂。韩国,是您的仇敌。如今您提出与韩国友好而防备楚国,这就是外交结盟不避仇敌啊。”向寿说:“是这样,我是很想与韩国合作的。”苏代回答说:“甘茂曾答应公仲侈把武遂还给韩国,让宜阳的百姓返回宜阳,现在您一味想着收回武遂,很难办到。”向寿说:“既然如此,那该怎么办呢?武遂就终究不能得到了?”苏代回答说:“您为什么不借重秦国的声威,替韩国向楚国索回颍川呢?颍川是韩国的寄托之地,您若索取并得到它,这是您的政令在楚国得到推行而拿楚国的地盘让韩国感激您。您若索取而得不到它,这样韩国与楚国的怨仇不能化解就会交相巴结秦国。秦楚两国争强,您一点一点地责备楚国来使韩逐渐向您靠拢,这大大有利于秦国。”向寿听了后,掂量着利弊,一时下不了决心,便顺口说出:“怎么办好呢?”苏代立即答道:“这是件好事啊。甘茂想要借着魏国的力量去攻打齐国,公孙衍打算凭着韩国的势力去攻打齐国。现在您夺取了宜阳作为功劳,又取得了楚国和韩国的信任并使它们安定下来,进而再诛罚齐国、魏国的罪过,由于这样做了,公孙衍和甘茂的打算便都将化为泡影,他们在秦国的权势也就会进一步削弱。甘茂终于向秦昭王提出,把武遂归还给韩国。向寿和公孙衍竭力反对这么做,但没有成功。向寿和公孙衍因此而怨愤,常在昭王面前说甘茂的坏话。甘茂恐惧,怕有不测,便停止攻打魏国的蒲阪,乘机逃亡而去。樗里子与魏国和解,撤兵作罢。 甘茂逃出秦国跑到齐国,路上恰巧碰上苏代。当时,苏代正替齐国出使秦国。甘茂说:“我在秦国获罪,怕遭殃祸便逃了出来,现在还没有容身之地。我听说贫家女和富家女在一起搓麻线,贫家女说:‘我没有钱买蜡烛,而您的烛光幸好有剩余,请您分给我一点剩余的光亮,这无损于您的照明,却能使我同您一样享用烛光的方便。’现在我处于困窘境地,而您正出使秦国,大权在握。我的妻子儿女还在秦国,希望您拿点余光救济他们。”苏代应承下来,于是出使到达秦国。完成任务后,苏代借机劝说秦王道:“甘茂,是个不平常的士人。他在秦国居住多年,连续三代受到重用,从肴塞至鬼谷,全部地形何处险要何处平展,他都了如指掌。如果他依靠齐国与韩国、魏国约盟联合,反过来图谋秦国,对秦国可不算有利呀。”秦王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苏代说:“大王不如送他更加贵重的礼物,给他更加丰厚的俸禄,把他迎回来,假使他回来了,就把他安置在鬼谷,终身不准出来。”秦王说:“好。”随即赐给甘茂上卿官位,并派人带着相印到齐国迎接他。甘茂执意不回秦国。苏代对齐闵王说:“那个甘茂,可是个贤人。现在秦国已经赐给上卿官位,带着相印来迎接他了。由于甘茂感激大王的恩赐,喜欢做大王的臣下,因此推辞邀请不去秦国。现在大王您拿什么来礼遇他?”齐王说:“好。”立即安排他上卿官位,把他留在了齐国。秦国也赶快免除了甘茂全家的赋税徭役来同齐国争着收买甘茂。 齐国派甘茂出使楚国,楚怀王刚刚与秦国通婚结亲,对秦国亲热得很。秦王听说甘茂正在楚国,就派人对楚王说:“希望把甘茂送到秦国来。”楚王向范蜎询问说:“我想在秦国安排个丞相,您看谁合适?”范蜎回答说:“我的能力不够,看不准谁合适。”楚王说:“我打算让甘茂去任丞相,合适吗?”范蜎回答道:“不合适。那个史举,是下蔡的城门看守,大事不能侍奉国君,小事不能治好家庭,他以苟且活命,人格低下,节操不廉闻名世,可是甘茂事奉他却很恭顺。因此,就惠王的明智,武王的敏锐,张仪的善辩来说,甘茂能够一一奉事他们,取得十个官位而没有罪过,这是一般士人难以做到的。甘茂的确是个贤才,但不能到秦国任丞相。秦国有贤能的丞相,不是楚国的好事。况且大王先前曾把召滑推荐到越国任职,他暗地里鼓动章义发难,搞得越国大乱,因此楚国才能够开拓疆域,以厉门为边塞,把江东作郡县。我考虑大王的功绩所以能够达到如此辉煌的地步,其原因就是越国大乱,而楚国大治。现在大王只知道把这种谋略用于越国却忘记用于秦国,我认为您派甘茂到秦国任相是个重大的过失。话再说回来,您若打算在秦国安置丞相,那就不如安置向寿这样的人更为合适。向寿对于秦王来说,是亲戚关系,少年时与秦王同穿一件衣服,长大后同乘一辆车子,因此能够直接参与国政。大王一定要安置向寿到秦国任相,那就是楚国的好事了。”于是楚王派使臣去请求秦王让向寿在秦国任相。秦国终于让向寿担任了丞相。甘茂最终也没能够再到秦,后来死在魏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24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3
下一篇2024-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