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第1张

汉武帝

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农历7月初7,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刘彻的外祖母听了算命的话,将她从金家带走,进与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死于公元前87年3月29日(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十四))。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此外,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其在位期间,曾用年号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孝武”,葬于茂陵。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今天我们看他的历史,不能否定他是一个杰出而特殊的人物。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登基之初,汉武帝继续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当然,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刘彻全身彩像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继位后,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从此一蹶不振,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 文言文阅读 汉武帝幸甘泉 汉武帝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牙齿耳鼻悉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问:“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编辑本段汉武帝治国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 一、独尊儒术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 中年刘彻

主流文化之正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例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二、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经常会借口打压杀死丞相,导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职。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他便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三、建立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四、太初改历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 五、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 胡豆 胡麻 石榴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 核桃 天马等。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 历史意义重大 七、创立太学 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 八、罪己诏 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编辑本段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开拓者

发动对匈奴战争,开拓疆土

   博望侯张骞石像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1)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2)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3)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妙,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史记》《汉书》盛赞此仗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4)匈奴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余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表示:“我没有忘记诸校尉的功劳,同样也会嘉赏。” 于是卫青三子在襁褓中被封为列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1300户。 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5)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獗。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山西省定襄)、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取得了辉煌战果。

派遣出使西域与和亲乌孙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为了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封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

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

  在东北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同时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其中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疆土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编辑本段武帝年表

  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六月丁未日出生,汉景帝中子。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汉景帝立庶长子、栗姬子刘荣为太子,史称“栗太子”;同日,封刘彻为胶东王,刘彻时年四岁。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四月,汉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王夫人封为皇后,七岁的胶东王刘彻以王皇后唯一的嫡子身份立为储君。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临江王刘荣“坐侵庙壖垣为宫”(侵占宗庙外空地扩建宫室而犯罪)入狱,不久自杀;九月,梁王刘武刺杀袁盎等十余人。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刘彻即位。 武帝建元元年(前139年)用赵绾、王臧开始新政,由于侵犯了宗室利益,赵绾王臧下狱自杀新政挫败,刘彻开始韬光养晦。 武帝建元二年(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武帝建元三年(前137年) 扩修上林苑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病死,二十二岁的刘彻正式执政。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马邑之围未能伏击匈奴而失利;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车骑将军卫青大破龙城,取得了自汉朝开国以来对匈战役的首次胜利,从此,进入对匈战争的转折点。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汉武帝长子刘据;三月,封卫子夫为皇后;武帝时年二十九岁。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不久正式实行;同年,卫青收复河朔之地,驱走白羊、楼烦王,筑朔方城,从此彻底解决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卫青受封长平侯。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历时十三年。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车骑将军卫青击败匈奴右贤王,得右贤稗王十余人,畜数千百万,天子于军中拜其为大将军,诸军皆从大将军号令。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始战,封冠军侯。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际,大将军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伊稚斜单于逃走;霍去病的东路军击败左贤王,左贤王败逃而去,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从此“漠南无王庭”。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薨。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得宝鼎于汾水上。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泰山封禅,始有年号“元封”。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薨。 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正朔,易太初历,以正月为首(原以十月为首)。 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秋,李陵战败于浚稽山而投降;汉武帝杀李陵一家,腐司马迁。 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被丞相公孙贺缉捕的通缉犯朱世安诬告贺之子公孙敬声以巫蛊咒武帝,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七月,太子刘据因“巫蛊案”被陷害不能自明,杀江充,被迫起兵,皇后卫子夫自杀;八月,太子自杀,其妻妾子女皆被害,唯襁褓之中的孙子刘病已幸免,后为汉宣帝。 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为巫蛊之祸中被陷害致死的太子平反,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托哀思,天下闻而悲之;发布《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的过错。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驾崩,终年七十岁,在位共五十四年,葬于茂陵,庙号世宗;遗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辅佐幼子刘弗陵(时年八岁)即位,为汉昭帝。

名臣名将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霍光 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 丞相:周亚夫、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太尉:田鼢 御史大夫:庄青翟 韩安国 公孙弘 张汤 石庆 卜式 儿宽 杜周 桑弘羊 列将军: 霍去病 金日磾(mì)(di) 上官桀 奉常太常:王臧 孔臧 韩延年 郎中令: 王臧 李广 李敢 卫尉: 李广 韩安国 张骞 路博得 太仆: 灌夫 公孙贺 公孙敬声 廷尉: 张汤 赵禹 杜周 郭居 太行令大鸿胪: 王恢 李息 张骞 田千秋 宗正大农令:韩安国 郑当时 刘受 颜异 桑弘羊 中尉少府执金吾:韩安国 赵禹 李息 王温舒 尹齐 颜异 桑弘羊 都尉: 汲黯 朱买臣 江充 内史:石庆 郑当时 公孙弘 汲黯 儿宽 减宣 还有东方朔 主父偃 司马迁 苏武 董仲舒 司马相如 韩嫣 韩说

惟才是举、不拘一格

  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 刘彻头像

[1]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末年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武帝用法严厉,任用的多是严苛残酷的官吏;而太子待人宽厚,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从轻发落。太子这样做虽然得百姓之心,但那些执法大臣都不高兴。皇后害怕长此下去会获罪,经常告诫太子,应注意顺从皇上的意思,不应擅自有所纵容宽赦。汉武帝听说后,认为太子是对的,而皇后不对。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卫青薨,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群臣中,为人宽厚的都依附太子。而用法严苛的则都诋毁太子。由于奸邪的臣子大多结党,所以为太子说好话的少,说坏话的多。卫青去世后,那些臣子认为太子不再有母亲娘家的靠山,便竞相陷害太子。]巫蛊之祸前,太子已数次被苏文等人陷害。 汉代巫蛊术十分盛行。所谓巫蛊,就是人们制作木头人,在上面刻上冤家的姓名,然后再放到地下或者放在房子里,日夜诅咒。据他们说,这样诅咒下去,就可以让对方遭殃,自己得福。这种巫蛊术,也传进了皇宫。那些怨恨皇帝、皇后和其他人的美人、宫女,也纷纷埋藏木头人,偷偷地诅咒起来。 汉武帝对这一套很迷信。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觉,忽然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给吓醒了。他以为有人在诅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率领胡人巫师到各处掘地寻找木头人,并逮捕了那些用巫术害人,夜间守祷祝及自称能见到鬼魂的人,又命人事先在一些地方洒上血污,然后对被捕之人进行审讯,将那些染上血污的地 刘彻石刻像

方指为他们以邪术害人之处,并施以铁钳烧灼之刑,强迫他们认罪。于是百姓们相互诬指对方用巫蛊害人;官吏则每每参劾别人为大逆不道。从京师长安、三辅地区到各郡、国,因此而死的先后共有数万人。 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时任太仆,为人骄奢不奉法,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败后被捕下狱。时值武帝下诏通缉阳陵大侠(此大侠非彼大侠,是汉代的黑社会)朱世安,公孙贺为赎儿子之罪,请求皇帝让他追捕,武帝允诺。公孙贺历经艰辛,将朱世安捕获移送朝廷,其子之罪将以赦免。孰料朱世安怀恨在心,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丞相把祸事引到自己家族里了,终南山的竹子写不尽我要告发的罪状,斜谷里的树木也不够制作被牵连的人所用的桎梏。]于是他在狱中上书朝廷,声称公孙敬声与武帝女儿阳石公主私通,且在皇帝专用驰道上埋藏木人以诅咒皇帝等事件。当时的人对巫蛊深信不疑,武帝大怒,最后公孙贺父子死狱中,满门抄斩。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相继被牵连入内,被杀。江充见汉武帝居然可以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毒手,就更加放心大胆地干起来。他让巫师对汉武帝说:“皇宫里有人诅咒皇上,蛊气很重,若不把那些木头人挖出来,皇上的病就好不了。” 于是,汉武帝就委派江充带着一大批人到皇宫里来发掘木头人。他们先从跟汉武帝疏远的后宫开始,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各处的地面都被纵横翻起,以致太子和皇后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为了陷害太子刘据,江充趁别人不注意,把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拿出来,大肆宣扬说:“在太子宫里挖掘出来的木头人最多,还发现了太子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诅咒皇上的话。我们应该马上奏明皇上,办他的死罪。”此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不在长安。 太子刘据召问少傅石德,身为太子师傅的石德惧怕自己受株连,说:“丞相公孙贺一家、两位公主、长平侯卫伉都因为巫蛊死了,现在在太子的宫里挖出桐木人,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不知是巫师放置的还是确实有,我们自己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而且皇上在甘泉宫养病,皇后和我们派去的人都被拦住不报,现在根本见不到皇上,甚至连皇上在不在了都不知道,奸臣做出这些事,难道太子忘了秦朝的太子扶苏是怎么死的吗?)”建议太子越权行事,拘捕江充等人及追查他们的阴谋,太子在情急下同意石德所言。 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江充助手韩说怀疑使者身份,不肯受诏,被来人杀了。太子派人禀告皇后,又分发武器给侍卫。太子向百官宣布江充谋反,把江充杀了。当时江充另一助手苏文逃到武帝处,向武帝控诉太子,武帝开始并不相信此说,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髦率兵平乱。太子来到北军军营南门之外,站在车上,将护北军使者任安召出,颁与符节,命令任安发兵。但任安拜受符节后,却返回营中,闭门不出。太子带人离去,将长安四市的市民约数万人强行武装起来,到长乐宫西门外,正遇到丞相刘屈髦率领的军队,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长安城有流言说太子谋反,所以人们不敢依附太子,而丞相一边的兵力却不断加强,最终,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 守门官田仁放太子逃出长安,丞相刘屈髦要杀田仁,御史大夫暴胜之对丞相说:“司直为朝廷二千石大员,理应先行奏请,怎能擅自斩杀呢!”于是丞相将田仁释放。汉武帝听说后大发雷霆,将暴胜之逮捕治罪,责问他道:“司直放走谋反的人,丞相杀他,是执行国家的法律,你为什么要擅加阻止?”暴胜之惶恐不安,自杀而死。武帝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卫子夫选择了自杀。武帝认为,任安是老官吏,见出现战乱之事,想坐观成败,看谁取胜就归附谁,对朝廷怀有二心,因此将任安与田仁一同腰斩,汉武帝因马通擒获如侯,封其为重合侯;长安男子景建跟随马通,擒获石德,封其为德侯;商丘成奋力战斗,擒获张光,封其侯。太子的众门客,因曾经出入宫门,所以一律处死;凡是跟随太子发兵谋反的,一律按谋反罪灭族;各级官吏和兵卒凡非出于本心,而被太子挟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因太子逃亡在外,所以开始在长安各城门设置屯守军队。 汉武帝愤怒异常,群臣感到忧虑和恐惧,不知如何是好。壶关三老令孤茂上书汉武帝为太子申冤说:“我听说:父亲就好比是天,母亲就好比是地,儿子就好比是天地间的万物,所以只有上天平静,大地安然,万物才能茂盛;只有父慈,母爱,儿子才能孝顺。如今皇太子本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将承继万世大业,执行祖宗的重托,论关系又是皇上的嫡长子。江充本为一介平民,不过是个市井中的奴才罢了,陛下却对他尊显重用,让他挟至尊之命来迫害皇太子,纠集一批奸邪小人,对皇太子进行欺诈栽赃、逼迫陷害,使陛下与太子的父子至亲关系隔塞不通。太子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无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太子进则不能面见皇上,退则被乱臣的陷害困扰,独自蒙冤,无处申诉,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杀死江充,却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太子作为陛下的儿子,盗用父亲的军队,不过是为了救难,使自己免遭别人的陷害罢了,臣认为并非有什么险恶的用心)。《诗经》上说:‘绿蝇往来落篱笆,谦谦君子不信谗。否则谗言无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乱。’以往,江充曾以谗言害死赵太子,天下人无不知晓。而今陛下不加调查,就过分地责备太子,发雷霆之怒,征调大军追捕太子,还命丞相亲自指挥,致使智慧之人不敢进言,善辩之士难以张口,我心中实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宽心怀,平心静气,不要苛求自己的亲人,不要对太子的错误耿耿于怀,立即结束对太子的征讨,不要让太子长期逃亡在外!我以对陛下的一片忠心,随时准备献出我短暂的性命,待罪于建章宫外。”奏章递上去,汉武帝见到后受到感动而醒悟,但还没有公开颁布赦免。 太子向东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隐藏在泉鸠里。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太子有一位以前相识的人住在湖县,听说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于是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围捕太子。太子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便回到屋中,紧闭房门,自缢而死。前来搜捕的兵卒中,有一山阳男子名叫张富昌,用脚踹开房门。新安县令史李寿跑上前去,将太子抱住解下。主人与搜捕太子的人格斗而死,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 太子有三子一女,史书留名的是史皇孙刘进(即刘询之父),全部因巫蛊之乱而遇害,只留下一位孙子刘病已,后改名刘询,为汉宣帝。 久之,巫蛊事多不信。官吏和百姓以巫蛊害人罪相互告发的,经过调查发现多为有不实。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于是汉武帝霍然醒悟,立即就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并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曾在泉鸠里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

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汉武帝在位期间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它独霸中国二千余年。

当时在那个年代是百家争鸣的时期,人人都各有一套理论,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主张自家反对别的家的观念在封建时期的是引起对立与矛盾根源。

二、第一个兴办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代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创办的、正规的高等学府,自汉武设立,历两千余年而不绝,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太学初建时为5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

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汉武帝在位时,共开拓疆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具体边功:北破匈奴直抵阴山。西北张骞通西域,置河西四郡有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东北置乐浪等朝鲜四郡。西南置西南夷七郡。东南抚东越。南灭南越。设珠崖郡于海南岛。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胡萝卜、葡萄、汗血马、核桃、天马等,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历史意义重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五、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刘彻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一公元前87年3月29日),幼名刘彘,字通,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刘彻公元前157年生于长安,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刘彻生于公元前157年7月14日(农历汉文帝后七年六月丁未日),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刘彻的外祖母听了算命的话,将她从金家带走,进与皇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死于公元前87年3月29日(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十四))。 

  登基之初,汉武帝继续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当然,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继位后,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从此一蹶不振,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

  汉武帝治国

    一、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易白沙将其曲解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例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二、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经常会借口打压杀死丞相,导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职。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他便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三、建立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号六年。但根据一些出土的文物来看,上面都标有建元、元光等年号,证明建元、元光等年号并非后来追命。

   四、太初改历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

   五、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 胡豆 胡麻 石榴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 核桃 天马等。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 历史意义重大

   七、创立太学

   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

   八、罪己诏

   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九、加强中央集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开拓者

发动对匈奴战争,开拓疆土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1)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2)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3)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妙,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史记》《汉书》盛赞此仗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4)匈奴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余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表示:“我没有忘记诸校尉的功劳,同样也会嘉赏。”

   于是卫青三子在襁褓中被封为列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1300户。

   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5)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獗。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山西省定襄)、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元朔六年(公元前124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取得了辉煌战果。

派遣出使西域与和亲乌孙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为了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封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

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

  在东北方,他派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在南方,派中郎将唐蒙通夜郎、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灭南越,使得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其中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疆土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武帝年表

   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六月丁未日出生,汉景帝中子。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汉景帝立庶长子、栗姬子刘荣为太子,史称“栗太子”;同日,封刘彻为胶东王,刘彻时年四岁。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四月,汉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王夫人封为皇后,七岁的胶东王刘彻以王皇后唯一的嫡子身份立为储君。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临江王刘荣“坐侵庙壖垣为宫”(侵占宗庙外空地扩建宫室而犯罪)入狱,不久自杀;九月,梁王刘武刺杀袁盎等十余人。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刘彻即位。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用赵绾、王臧开始建元新政。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由于侵犯了宗室利益,赵绾王臧下狱自杀新政挫败,刘彻开始韬光养晦。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 扩修上林苑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病死,二十二岁的刘彻正式执政。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马邑之围未能伏击匈奴而失利;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车骑将军卫青大破龙城,取得了自汉朝开国以来对匈战役的首次胜利,从此,进入对匈战争的转折点。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汉武帝长子刘据;三月,封卫子夫为皇后;武帝时年二十九岁。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不久正式实行;同年,卫青收复河朔之地,驱走白羊、楼烦王,筑朔方城,从此彻底解决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卫青受封长平侯。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历时十三年。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车骑将军卫青击败匈奴右贤王,得右贤稗王十余人,畜数千百万,天子于军中拜其为大将军,诸军皆从大将军号令。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始战,封冠军侯。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际,大将军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伊稚斜单于逃走;霍去病的东路军击败左贤王,左贤王败逃而去,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从此“漠南无王庭”。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薨。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得宝鼎于汾水上。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泰山封禅,始有年号“元封”。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薨。

   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正朔,易太初历,以正月为首(原以十月为首)。

   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秋,李陵战败于浚稽山而投降;汉武帝杀李陵一家,腐司马迁。    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被丞相公孙贺缉捕的通缉犯朱世安诬告贺之子公孙敬声以巫蛊咒武帝,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七月,太子刘据因“巫蛊案”被陷害不能自明,杀江充,被迫起兵,皇后卫子夫自杀;八月,太子自杀,其妻妾子女皆被害,唯襁褓之中的孙子刘病已幸免,后为汉宣帝。

   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为巫蛊之祸中被陷害致死的太子平反,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托哀思,天下闻而悲之;发布《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的过错。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驾崩,终年七十岁,在位共五十四年,葬于茂陵,庙号世宗;遗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辅佐幼子刘弗陵(时年八岁)即位,为汉昭帝。

驾车路线:全程约6274公里

起点:定襄县

1忻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团结路行驶70米,左转进入晋昌大街

2) 沿晋昌大街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台忻线(旧)

3) 沿台忻线(旧)行驶33公里,左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忻州绕城高速公路

3沿忻州绕城高速公路行驶273公里,朝大盂/太原/G55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二广高速公路

5沿二广高速公路行驶321公里,过杨兴河大桥,朝盂县/阳泉/石家庄/G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太阳高速公路

7沿太阳高速公路行驶935公里,朝盂县东/五台/S45方向,稍向左转进入京昆高速公路

8沿京昆高速公路行驶850米,过郊区章召枢纽,直行进入京昆高速公路

9沿京昆高速公路行驶759公里,过大宋支线铁路桥,朝鹿泉/石家庄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西柏坡高速公路

10沿西柏坡高速公路行驶91公里,过曲寨公路桥,朝西三环/黄骅港/太原/G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公路

12沿京昆高速公路行驶81公里,朝石家庄(南)/济南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14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2855公里,朝青岛/上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15沿绕城高速公路行驶830米,过表白寺枢纽立交,直行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16沿绕城高速公路行驶229公里,过荷花立交,朝青岛/淄博/国际机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17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640米,过机场枢纽立交,直行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18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535公里,在邹平/周村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9沿匝道行驶570米,朝邹平方向,右转进入邹周路

20滨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邹周路行驶150米,直行进入黄山东路

2) 沿黄山东路行驶520米,稍向右转进入月河一路

3) 沿月河一路行驶13公里,左转进入黄山三路

4) 沿黄山三路行驶27公里,左转进入黛溪二路

5) 沿黛溪二路行驶50米,过右侧的城里村约270米后,右转进入黄山二路

6) 沿黄山二路行驶20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邹平镇

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

出处:《滕王阁序》,作者唐代文学家王勃。原文节选如下: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译文: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不过是君子能够察觉事物的先兆,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数罢了。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

这样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无尘;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报国之心;阮籍狂放不羁,怎能效仿他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作者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滕王阁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7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1
下一篇2024-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