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道士爱上一个和尚,写情诗表白,和尚回复什么诗后,成为经典名作?

女道士爱上一个和尚,写情诗表白,和尚回复什么诗后,成为经典名作?,第1张

这是发生在唐朝的一件事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相对繁荣开放的时期,盛唐风采让许多人都感到向往。那个时代诞生了许多有名的诗人,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都为唐诗的兴盛添砖加瓦,其中有一个女道士,她爱上和尚后写了首情诗表白,和尚是怎么回复的呢?

大约在公元730年,四川诞生了一个小女孩,她天生美丽,又有一身才气。6岁的时候,父亲抱着她看蔷薇花,女孩就以蔷薇花为题作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这么说的:“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这句诗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却引起了她父亲的警惕。

因为“架却”两个字跟“嫁却”谐音,小小年纪就思嫁而心绪烦乱,长大后恐怕会有失妇德!父亲仔细考虑了很久,决定把女儿送进道观出家。于是,唐朝四大才女之一的李冶,就成为了剡中玉真观的一名女道士,改名李季兰。

父亲希望李季兰清心寡欲,但李季兰却天生多情。《唐才子传》记载,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在玉真观里待了10年,李季兰非但没有变得沉静,反而更加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每天弹琴写字烦了,李季兰就开始结交外人。

她美丽脱俗,又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吸引了许多来观中游玩的文人墨客。李季兰常常暗送秋波,被戏称为“风情女子”。她和名士朱放、崔焕、肖叔子、陆羽等人交好,常常在一起举行诗文集会,李季兰的才女名气越来越大,刘长卿甚至夸她是“女中诗豪”。

而经过蓝颜知己“茶神”陆羽的介绍,李季兰认识了和尚皎然。皎然俗姓谢,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后代,他同样以擅长写诗出名。李季兰、陆羽、皎然3人常常聚会,渐渐地,皎然的风采吸引了李季兰,她暗生情愫,写下一首情诗,托陆羽转达。

这首诗的名字叫《结素鱼贻友人》:“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意思大概是说:我给你写了这封信,把心事都藏在鱼腹中,但我相信,你一定能明白我的心意。事实上,皎然确实明白了,他也做出了回复。

皎然写了一首《答李季兰》:“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皎然是自愿出家,早就修炼得心如止水,俗心不起,面对李季兰的试探,他称李季兰为“天女”,但他已经有了一颗“禅心”,只能把她抛过来的花枝送还了。

李季兰收到回复,感叹自己竟然不能让皎然动心。之后的她一直觉得寂寞无比,虽然有陆羽的情意,但因为世俗身份,两人没办法相守。不过后来,李季兰这首表白的情诗却流传了下来,成为唐朝的经典名作,也常常被后世诗人借鉴。

李冶,字季兰,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中唐女道士。她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一起,被人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她少年成名,被誉为“女中诗豪”,一生坎坷又具有传奇色彩。

她6岁的时候,就可以写诗,还能弹曲子。所以每当湖州名士聚会时,父亲总会抱着她去炫耀一番。这一天,园子里的蔷薇花开得美丽极了,她看着正在搭花架的佣人,两句诗脱口而出:“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意思是花架还没搭好,蔷薇的枝叶却已经肆意纵横了。满庭的客人拍手称赞,父亲却皱起了眉头。“架却”,“嫁却”!哪里是在写蔷薇,分明是一个怀春的少女盼望出嫁!据传这位父亲当时说了一句话:“此女聪慧非常,恐为失行妇人。”后来,就以修身养性为名,把未成年的她送去了湖州的玉真观。

我很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且不说一个孩子能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单是做父亲的仅凭一句诗就断定6岁女儿的品行,并且做出决定她一生的举动,太也不符合人情之常。估计是后人根据李冶成年的行为而编造的故事。

无论如何,李冶成了了一个年轻的女道士。在偏僻的玉真观里,在悠闲与孤寂的日子里,她慢慢长大了。《唐才子传》形容年轻时的李冶“美姿容,神情萧散”,意思是说她姿容艳丽,气质潇洒。

一身道袍不能遮掩她的秀美,道士的身份也不能断绝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大约20岁时,李冶遇到了第一个爱恋对象——和尚皎然。

皎然是唐代著名诗僧。他俗家姓谢,是谢灵运的十世孙,25岁出家,安史之乱爆发前,回到老家躲避战争,所栖身的寺庙就在李冶所在道观的附近。

皎然出口成章的诗才,让李冶钦佩极了。爱意在少女的内心萌发了,虽然他们一个是道姑一个是和尚,可李冶不管这些,热情乐观的她从没想过,他们会有什么结果。渐渐地,两人就成了好朋友,然后,她开始表白: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信纸像雪一样白,我把它叠成双鲤鱼的形状,你想不想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打开双鱼,我的心事都在鱼肚子的书信里。

随后,李冶收到了一首诗,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一首拒绝诗,题目叫《答李季兰》: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皎然虽然称她为“天女”,但还是“禅心不起”。初尝爱情滋味的李冶并没有表现出失恋的痛苦。就像从来没有被拒绝过,热情的她依然忙着作诗喝酒,会朋友。她的交际圈逐渐扩大了,开始在江浙一带游历,也认识了更多人。她的几个爱人陆续进入了她的生活。

首先是阎伯均。

阎伯均时任江州判官,上任前去看望老朋友皎然,遇到了李冶。两人的感情发展很快,阎伯均离开招隐寺去江州的时候,李冶写了这样一首诗: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莫学阮郎迷”,说的是东汉一个叫阮肇的人到山里采药,遇到了仙女,于是抛弃凡间一切,留到了仙境。李冶怕被相思折磨,只能在诗里哀求阎伯均,你不要学那阮肇,被外面的花花草草迷了眼,早点“归来重相访”。

可惜,这段感情没能持续多久。阎伯均离开江苏之后,终其一生,再没有去过湖州,再没有找过李冶。通过皎然留下来的诗我们知道,阎伯均四处留情,最终娶了高门大户之女为妻。

然后是朱放。

朱放是襄州人,安史之乱避居江苏丹阳时和李冶相爱。可是,等待李冶的又是同样的结局,朱放离开丹阳之后另娶大户女子为妻。李冶心中的情感只能表现在诗里,比如这首《相思》: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士人重官婚”,读点书的男子都想娶有门第的女子为妻,平民女子婚配士人是基本不可能的,就算做妾,往往也免不了被抛弃的命运。

太多的背弃让李冶明白了,何必苦恋,人生还有别的乐趣。她在和那些大名鼎鼎的文人的交往中,活出了自己的真性情。陆羽、刘长卿、房明府、韩揆之、萧叔子和崔涣等等,都是她的好朋友。《唐才子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又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

刘长卿有疝气,这是一种男科疾病,李冶公然用陶渊明的诗开起了**玩笑,问他的疝气(同音“山气”)好了没有。妙的是,刘长卿非但没有难堪,反而面不改色地同样用陶渊明的诗应对,在坐诸人都会心大笑。

这样的**玩笑,在古代,除了李冶,再也没有其他女人说过。当然,这样与男人交往,是被人所不齿的。他们说,李冶这样的女道士就是披着道袍的娼妓。

在经历过一系列情感波折之后,李冶虽然表现得很洒脱,但内心的伤痕还是很难愈合的。她的这首《八至》流传千古: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最近的就是最远的,最深的就是最浅的,最亲的就是最疏的。细细想来,何尝不是。这是经历过多少的伤痛,才能把夫妻关系理解得这样透彻?

李冶的诗名和艳名同样远扬朝野,唐德宗下旨召见了她。皇帝原想这应该是个美丽多情的少女,没想到见面之后,发现她虽然美丽,年龄却已不小,只好放她出了宫。后来他还对人称李冶是个“俊媪”——一个美丽的老太太。

从宫中出来,李冶没有返回湖州,暂时留在了长安,没想到却因此遭遇了大祸。建中四年(783年),即将开赴前线的泾原军经过长安时哗变,拥立赋闲的河北旧将朱泚称帝,唐德宗逃出长安。因为诗名显著,朱泚抓到李冶后,要她写诗称赞,李冶被迫作诗呈献。

朱泚败亡后,德宗还朝,受任朱泚伪职的官员都被诛杀,李冶也未能幸免,被德宗下令乱棒打死。

因黄段子而闻名历史的美女诗人,就这样结束了一生。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梨花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梨花优秀作文1

 不知从什么时间起,爸爸好像迷上了梨花,天天嚷嚷着要带我去老河口的梨花园看看。开始我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这个周末他真的带我去了老河口——那遍地梨花的地方。

 我们坐在车上观赏着外面的田园风光。啊!真美啊!蜜蜂“嗡嗡”地闹着,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跳起了华尔兹。小鸟“叽叽喳喳”的争吵,吵累了就在水潭边照照明亮的镜子,梳理自己的羽毛。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管再浮躁的人都能洗净来自都市的喧闹,享受来自自然的空灵。真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啊!在我的耳中,不管是麻雀的叽喳还是燕子的呢喃,都那么悦耳动听。朦胧中好像有一位酒醉的诗人,将我带进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

 “到了,终于到了!还没等车停稳,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跳下去与大自然来次亲密接触。但映入眼帘的不是印象中高大的梨树,而是一排排小的、开着梨花的“怪东西”。“爸爸,这些是梨树吗怎么这么矮呀”我奇怪地问道。“这些都是用嫁接技术打造出的新品种,目的就是要让它们矮小,使它们更具有观赏性。”知识渊博的爸爸扶了扶那代表知识的眼镜,煞有介事地回答。我仔细地观赏着梨花,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生怕漏掉了哪一朵。梨花的花瓣比较圆,一朵通常有五片花瓣,浑身雪白,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情不自禁的摘下了一朵,弹掉花瓣和花蕊,吮吸里面的花蜜。啊,真甜啊!一阵风吹过,雪白的梨花纷纷落下,去接受大地的洗礼。我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落英缤纷”了。

 我们一直玩到夕阳落山时才恋恋不舍的离去,告别这迷人的梨花。我爱你,洁白无瑕的梨花。我下次来时你一定要拿出最甜美的笑容迎接我哟!

梨花优秀作文2

 每当四月初,走过家乡任何一条田间小路,两边必定是梨花盛开。大家都说,梨花有一种特别的美:占尽天下白,压尽人间花。正是这样,她不像牡丹和玫瑰的红艳,而是星星点点的白色,那么恬静,那么文雅。千朵万朵,素洁淡雅,浑然一体,远远看去就像游走在天际的白云,又像是树顶上覆盖着松软的雪被子。近看,梨树上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像是在说悄悄话!梨花的秘密仿佛很多,永远也说不完,所以它们总是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天气晴朗的时候,我喜欢穿行在梨花盛开的树下:阳光透过花的间隙洒下斑驳的光晕,婀娜的花影投在身上,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轻快灵活,素雅文静的梨花瞬间变得淘气起来。微风拂过,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站在洁白如雪的花海深处,一波一波的花浪在头顶涌动,我觉得自己也成了一朵梨花……

 在梨花中穿行的可不止我一个:树上的蜜蜂在花蕊间一边劳作,一边快乐地嗡嗡歌唱;调皮的窜来窜去的小狗惊得母鸡带着小鸡咯咯的逃走了;哥哥姐姐拿着手机忙着拍下梨花娇美的身姿;伯伯婶婶忙着在点花,为了花期过后能结更多的果。每当这个时候,静谧的花海就变得热闹起来,有了别样的情趣。

 我们小孩儿总觉得梨花的花期太短了,还没看够玩够呢,连续几个晴天过后,花儿便如雪在阳光下消融一般不见了,露出青青的果。可大人们却乐呵呵地看着树头花落,看着梨儿坐果,拍着我们的脑袋笑着说:“等到蜜梨节的时候,够你们吃个痛快的!”

 洁白无瑕的梨花香润着家乡的空气,快乐着我们的童年,甜蜜着家乡人们的生活,我爱家乡的梨花。

梨花优秀作文3

 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春悄然来临。我和两个妹妹约好,迎着初春的晨风,踏入了十几年未曾再去的家乡那迷人的梨花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美丽的诗句,带着春的色彩,流连梨花的魅力,曾多少次想回到她的身边,只因回去匆忙,错过了春季,而今再次投入她的怀抱。

 梨花沟在小村不远处的一个幽静的地方,过去通往山上的是一条窄小弯曲的路,如今能走汽车了,可以说黎花沟和小村一样变化很大的。我这样想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那雪白的梨花世界,这天、天气有些阴凉,阵阵凉风吹来,芳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禁不住诱惑倘佯在梨花间,醉人的花香沁人肺腑,不知什麽时候,天上飘下了细雨,朝湿的空气和花的芳香与泥土的气息混在一起,把春的信息更强烈地传递给我们,环顾四周,梨花园比过去大了,梨花也多了,印入眼帘的是一片洁白的世界,白色是梨花的底色,也是她纯洁朴实无华的特色,只是那初春的稚白,越发显得娇嫩和妩媚,嫩嫩的绿叶簇拥和点缀着,多了几分婀娜,多了几分生机,使人驻足于梨花间流连忘返。

 细雨伴着花香在微风中飘荡,那凉凉的,淡淡的芳香,令人欣喜、令人陶醉,我们三姐妹穿梭在这细雨梨花丛中,忽然,一阵急风吹来,片片花瓣伴着绵绵细雨从空中飘落下来,整个梨花园象飞来无数只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我们也一片惊呼,啊,好美呀,我们张开双臂,象那些花瓣一样,在风雨中舞动着这风、这雨、这梨花、让我再一次享受着这个美丽的春天,享受着家乡的细雨梨花的洗礼。这里没有城市里的喧嚣,只是纯朴自然的美丽,这就是我‘家乡的梨花’是她让我留恋,让我难已割舍,让我盼望已久的心愿。

梨花优秀作文4

 微风中似有缕缕清香,若有若无,蓦地嗅到一丝清甜,花香扑面而来。抬眼望去,像是梵高的色块艺术,涂抹出大片大片的白。

 是梨花啊!

 小小的,淹没于这绝美的花海之中。这绝美的花海,又是由这样千朵万朵的梨花组成的。

 妈妈走在我前面,她的身影融在花海之中。阳光斑斑点点,在她身后渲染出一片斑斓,如此平凡,又如此美丽。我抬眼注视着妈妈,在这花海里,雪白梨花挂满枝头,微风轻拂,花瓣轻轻洒落在妈妈的头上。我眼睛一瞥,妈妈的黑发中竟增添了几丝白发,娇柔的梨花与几缕白发交相辉映,一根根白发就像一根根钢针深深刺痛着我的心,我的眼睛涩涩的,心里酸酸的,思绪万千……

 小时候的我经常生病,妈妈为了我操碎了心。有一年冬天,我得了急性肠胃炎,浑身上下流着虚汗,提不起劲儿。妈妈把我抱在怀里,用被子包裹着我,轻揉着我的肚子,抚摸着我的额头,哼着摇篮曲。渐渐地,我进入梦乡。妈妈就这样抱着我一直坐到天亮,一夜未眠。多少个日夜,妈妈就这样默默陪伴着我长大,而她在慢慢变老。

 在这洁白的花海里,我走到妈妈的身旁,挽着她的胳膊,和她一起蹲下身子,闭着双眼,嗅着梨花。空气中氤氲着香甜的气息,吸一口,醉在心间。蓦然回首,在阳光下,在梨花的衬托下,妈妈的几缕白发像在跳跃,光彩照人。陡然觉得妈妈是那样年轻、纯净、美丽,我喃喃说道:“妈妈,我爱您……”很轻,化在风里。

 妈妈笑了,轻轻浅浅的笑,融在春风里,融在花海里,伴随着花香融在我心田。这最美瞬间,已刻在我心里。

 再抬头,泪光闪烁。

梨花优秀作文5

 我的家乡在泊头,而泊头是有名的“鸭梨之乡”,我们老家的房前就有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梨林。

 阳春三月,温暖的春风把寂静的梨园唤醒。先是梨树的枝条变得柔软起来,接着枝条上便打起了密密麻麻的花骨朵儿,看吧,用不了十天,那豆粒般大小的嫩绿的小骨朵,就会变成一朵朵小花。淡白色的花瓣,中间有几点鹅黄的花蕊,底部衬着两片嫩绿的叶子,这就是一朵完整的梨花了。单单一朵梨花不算很美,然而一树梨花就不同了,开满枝头的梨花,一团团,一簇簇,构成一个雪白的整体。从远处望,梨园仿佛一片洁白的银海,让人心旷神怡。在近处看,一棵棵缀满花儿的梨树宛如一个个身穿素群的少女,在春风中婀娜伫立,微风一过,枝头颤动,好像在翩翩起舞。

 我们的新家在城里,离老家不到三十里地,每逢周末,爸爸妈妈就带我到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梨花盛开的季节,回家更是频繁。回到家的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进梨园转上一圈,摸一摸枝叶,闻一闻花香,好不惬意。有时摘上几朵梨花戴在头上,再摆几个自认为很酷的造型,缠着爸爸照上几张漂亮的照片,周一回到学校在同学面前一炫耀,真是得意极了。

 又是一个周末,夜里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清晨,向窗外一望,啊!好白好白的一片银海!一树树梨花仿佛被水洗过一般,比往日更加洁白,更加优雅迷人。枝条上、花瓣上缀满晶莹剔透的水珠,可地上竟没有一朵被雨打落的梨花,整树梨花显得格外精神。风吹梨花,调皮的水珠溅在脸上,滑到嘴边,用舌头舔一舔,甜滋滋,凉丝丝的,好爽!

 多优美的景色,多朴实的梨花!啊!家乡的梨花,我爱你!

梨花优秀作文6

 去看美丽的梨花。

 美丽的梨花挂在粗大的枝条上,它的母体要比杏树茁壮。加上杏花如粉面,带出娇羞样。它则是活泼的性格,不加躲闪,在我的注目下而大大方方,就如一个大家闺秀。

 杏花的滋味浓烈一些,在鼻尖嗅吸,你会觉出,美丽的梨花的清雅。美丽的梨花以纯净、洁白、味淡而知名。这是一种脱俗的花。

 美丽的梨花与桃李同在,却不争春。以美丽的梨花入诗入文少,大约它不是迁客骚人的爱物。我去看花,其实也源于桃花的柔情牵动。美丽的梨花开了,有些孤僻。它的叶片,包裹着柱蕊,似乎就在掌心,长出森林。这需要一些精巧的心思,俯下身子,目光聚焦在这里。微观被视觉放大,这份奇美才会入心。

 去看美丽的梨花,带来福气。许久没有这样高兴,有好的讯息,就如石子投湖,让幸福和快活的涟漪在心湖荡漾。

 和煦的春风在四野里游移,就如把一匹小马放出去,任由它撒着欢儿。可是这春风与我的内心隔离着,它们是两个世界。

 只有当心湖荡漾的时刻,春风也风情万种,进入心里的世界了。

 美丽的梨花,在春风中把洁白的零落的花瓣洒在草地上。在翠绿的绒毯上,这些带着纯洁品格的残片,与我一起。怜惜的感觉,这一时也滋生出来。

 美丽的梨花是为了开花的季节来的。与我的邂逅,也许会把一季一年的生活,装饰出幸福的图样。

 美丽的梨花如雪。尤其在冬季的身后,这一枝又一枝,挂满了略显憔悴的美丽的梨花,确乎就是延续了雪花的神韵。

 春天里,花朵倒比叶子更先进。还不觉芽尖穿透才泛绿的树皮,最为快活的朵朵,首先占据了树端。

 美丽的梨花稍迟,给了一些叶片机会。如此,花与叶在半空聚会了。做花可是不占尽先机,给叶子繁荣以空间。

 这也算美丽的梨花的一种品行吧。

梨花优秀作文7

 仲春四月,正是北方欣赏春天的梨花的季节。周日,朋友相约一起到郊外欣赏春天的梨花。这片果园虽然不大,在一片低矮的丘陵之上,梨树随地势的变化而变化,一眼望不到边,面积大约有一个大城市公园。

 先看梨树,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像一盆盆盆景覆盖了广袤的大地,有的象千手观音,把幸福吉祥撒满人间;有象蛟龙探海,枝杈苍劲,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改革开放后农民富裕的喜悦。再看春天的梨花,正是盛开的季节,离景区很远就看见白茫茫的一片,以为进入了茫茫雪原。走到近处,春天的梨花开的花白如雪,娇艳无比,一丛丛,一朵朵洁白的花儿玲珑剔透,一口热气会把它吹化似的,春天的梨花散发出一阵阵令人心醉的香气。

 在梨树中间的空地上油菜花开的正艳,与满树的春天的梨花相映成趣,身在这诗情画意中无论视觉,还是嗅觉,都让人心旷神怡,陶醉万分,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的家乡。美丽的风景,优美的环境,引来了辛勤劳作的密峰在春天的梨花和油菜花中采集花粉;迎来了穿着花衣裳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更引来了如织的人流,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三五成群,或举家出游,有人把自家养的小狗领来了,小狗了,不停的追着飞舞的蝴蝶,不时吼出几声吠叫来。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只有这时会忘记一切烦恼,还一个真正的自我。

梨花优秀作文8

 友情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友情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题记

 独自一人走着,忽地,一抹洁白映入我的眼帘。

 我走近了,凝视着那树花,哦,这是一树梨花。梨花一簇一簇,远处看,就像白色的小球,清晨的露还留在花瓣上,我不敢呼气,生怕一不小心,就把这露珠吹散了,阳光零零散散地照在梨花上,通过露珠折射出奇幻的光辉,围绕在梨花上,充满了勃蓬的生机。梨花并没有全部绽放,有的,还是一朵朵花苞,看着它们,不觉流露出一种怜爱之心。梨花就像一位瘦弱,清秀的女子,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似得。

 梨花如雪,这句话是一点儿也没假,梨花是那样洁白,仿佛能将我心中的难过一点一点拭去。它白的`,仿佛能透彻人心。我仿佛看见梨花在笑,笑得纯净,笑得让人心愉悦,我伸出手,想摘一朵这梨花,可我停顿,我不愿,也不敢将这纯洁的生命毁掉,我垂下手。只觉得梨花在我心中生根、发芽,长出洁白如雪的花儿,来扫去我心中的不快,长长的枝条将我对友情的质疑,失望扫去,只留下对友情的美好与憧憬。

 还记得小时候,老家门前有一棵梨树,春天到来时,也会绽放出这样洁白地花儿,我常和邻居家的小孩儿一起在这梨树下玩耍,可是没多久,我搬家了,我悲哀地想:永别了,梨树。现在回想起,我淡淡一笑,老家前的梨树现在也一定开着这样的花吧!

 友谊的花朵,在经历过风霜雨雪后熠熠生辉。我嘴角上扬,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向前方。

梨花优秀作文9

 我喜欢梨花,因为它纯洁、优雅。

 初识它,是在阳光明媚的三月。我们姐妹相约去春游,早早地向郊外奔去。不知不觉中来到一片花田,远远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似一片“云海”,白茫茫的一片。我们大叫:“好漂亮!”便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离它越来越近了,“云海”变样了,像看到了一群脱俗起舞的仙女,有跳新疆舞的、有跳蒙古舞的、有跳中国舞的……看到这洁白无瑕、姿色各异的花圃,我回头便问:“那是什么花呀?”姐姐高声回答:“那是美丽的梨花!”怪不得诗人有“冰雪肌肤香韵细,月明独倚阑干。”的诗句,梨花真的是冰清玉洁呀!忽然,微风徐来,一片片白色的花瓣随风飘扬,像一只只小蝴蝶翩翩起舞,我和姐姐高兴地手舞足蹈,在梨园中嬉戏打闹。

 累了,我和姐姐盘腿坐下,抬头一望,在阳光映射中,一棵棵梨树像穿着婚纱的新娘,矗立风中,它们是那样的端庄、优雅,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拥抱它。伸手一触,仿佛摸到了一条滑滑的、软软的丝巾,真舒服啊!触鼻一闻,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花香,似一股薄荷味的清香,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这时,我才细细观察出,梨花并不是一朵一朵分离开来,它们如姐妹一样簇拥着、相互依偎着。那一朵朵白色小花中有着淡黄的花蕊,似熟睡中的婴儿那样安详、宁静地躺着,仿佛时间暂停了一样。我们也一动不动,生怕惊扰了它们。

 这就是梨花,它不像牡丹艳丽华美、不像栀子花芬芳馥郁、不像玉兰花硕大无比,它就是那样默默无闻、安静优雅。

 我喜欢梨花,因为它朴素典雅、淡雅清新;我喜欢梨花,因为它有着大自然的气息,给人们带来安详宁静;我喜欢梨花,更因为它们有团结怒放的精神!

梨花优秀作文10

 去看春天的梨花。

 春天的梨花挂在粗大的枝条上,它的母体要比杏树茁壮。加上杏花如粉面,带出娇羞样。它则是活泼的性格,不加躲闪,在我的注目下而大大方方,就如一个大家闺秀。

 杏花的滋味浓烈一些,在鼻尖嗅吸,你会觉出,春天的梨花的清雅。春天的梨花以纯净、洁白、味淡而知名。这是一种脱俗的花。

 春天的梨花与桃李同在,却不争春。以春天的梨花入诗入文少,大约它不是迁客骚人的爱物。我去看花,其实也源于桃花的柔情牵动。春天的梨花开了,有些孤僻。它的叶片,包裹着柱蕊,似乎就在掌心,长出森林。这需要一些精巧的心思,俯下身子,目光聚焦在这里。微观被视觉放大,这份奇美才会入心。

 去看春天的梨花,带来福气。许久没有这样高兴,有好的讯息,就如石子投湖,让幸福和快活的涟漪在心湖荡漾。

 和煦的春风在四野里游移,就如把一匹小马放出去,任由它撒着欢儿。可是这春风与我的内心隔离着,它们是两个世界。

 只有当心湖荡漾的时刻,春风也风情万种,进入心里的世界了。

 春天的梨花,在春风中把洁白的零落的花瓣洒在草地上。在翠绿的绒毯上,这些带着纯洁品格的残片,与我一起。怜惜的感觉,这一时也滋生出来。

 春天的梨花是为了开花的季节来的。与我的邂逅,也许会把一季一年的生活,装饰出幸福的图样。

 春天的梨花如雪。尤其在冬季的身后,这一枝又一枝,挂满了略显憔悴的春天的梨花,确乎就是延续了雪花的神韵。

 春天里,花朵倒比叶子更先进。还不觉芽尖穿透才泛绿的树皮,最为快活的朵朵,首先占据了树端。

 春天的梨花稍迟,给了一些叶片机会。如此,花与叶在半空聚会了。做花可是不占尽先机,给叶子繁荣以空间。

 这也算春天的梨花的一种品行吧。

梨花优秀作文11

 今天早晨,太阳懒洋洋的升起来了,爸爸高兴地对我和妈妈说:今天我们要到里高去观赏梨花!唔~太好了!我兴奋的附和道。

 我们早早的吃完午餐就踏上了去里高的路上。

 一路上,许多车辆和我们一样,都向着同一个方向驶去。在车上,我一直在想:小小的梨花为什么会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能让这么多的人去争相观赏它的美姿呢?

 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就我的一声哇!好美丽诶!给吓回去了。到了这,没有城市的喧嚣声,只有勤劳的蜜蜂在采蜜时发出的嗡嗡声,那可爱的声音一直回响在我们耳畔一眼望去只见白茫茫的一片,但有些白中带绿,绿中带白。看起来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和谐。让人不禁想起李清照的《浣溪沙》中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这一句。又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小仙子身穿纯白的裙子,在树丛中,把手上一朵朵雪白的梨花插在刚冒出嫩芽的树上,好像在点缀着春天。

 在近一看,那梨花其实是白色中带一点点**。那**给人一种很含蓄的感觉,而且是那种淡到几乎没有。若不是仔细看根本就看不见,看不清。这雪白和这淡黄,两者结合是显得那么素雅,那么单纯。

 近乎爱心形的花瓣上有一种花朵特有的细腻感,摸上去时而感觉细细的,时而感觉涩涩的。

 粉红的花蕊又细又长,好似婀娜多姿的舞者在露天舞台上表演着古典舞。

 优雅的颜色、可爱的形状、婀娜的花蕊搭配起来,啊!简直就是一件精妙绝伦、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啊!梨花啊!你虽然没有诱人的香味,炫丽的色彩。但你有的淡雅是任何花都不会有的。临走时,我顿然领悟梨花为何会有那么大的魅力了

梨花优秀作文12

 三月梨乡漫雪花,银装素裹萌春芽。

 这是三月,在如玉似雪的小梨花海洋中,有一种让人难于名状的脉脉温情。

 已是春风飞雪,万树花开,绽放着高洁的花瓣,为春天、为涌动的春潮,增添靓丽的风景。路两边一片片盛开着雪白小梨花的小梨花林,她们有的镶嵌在绿油油的麦苗里,有的同含苞待放的桃花林相依相偎,相互映照。

 小梨花,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春季开花,花色冰晶玉洁,其素淡的芳姿及淡雅的清香历代博得诗人的推崇。“北风卷地北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小梨花开。”“砌下小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寂寞空庭春欲晚,小梨花满地不开门。”小梨花在诗人的眼里,没有市俗的戒律,因情生景,因境而别,渲染着诗人的情感表白。

 花开的时节,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洁白的梨树下,在赏,在嗅,在感受花香醉人的春意。还因为身处小梨花花海的渺小,更使人感到了缤纷的小梨花如雪无声的素雅,给人悄无声息的盛艳,让人在芳香中情不自禁地思绪神驰。

 由花及果,由果及人生的瞬间片断,小梨花及梨果,总能给人温馨的回忆。鸭梨,清水煮沸,可以生津润肺,清热解毒。

 蜂蝶在花海中追逐,稚童在花荫下攀爬,游人在花道间流连。今天是小梨花的节日,今天是小梨花的盛装。在春日的暖阳下,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含春的畅快。微风中,绽放的花瓣犹如万千飞碟,在蓝天下飞扬着翩跹的舞姿;含苞的花蕾张开白嫩的小嘴,呼吸着春天沁人心脾的香泽。团团簇簇,争香斗艳,带给人们久别的清新……

薛宝钗人物评价1000字左右《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是多侧面的、复杂的。作者“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作模式,写出了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即她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中慧质、恬淡、宽厚、豁达大度、博学、迎合奉承、城府很深、冷酷无情是具有代表性的。下面是我们对她的性格的具体分析:

一、 慧质

她天资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有广泛的涉猎。连以“杂事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

二、 恬淡

曹雪芹写宝钗极力突出其朴互淡雅的形象。如第八回对其住所环境的描述“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还有四十回写蘅芜院:“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己。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俗话说“观人行,知人性”,从一个人的爱好就可以看出几分该人的性格的。宝钗不喜欢涉及是非,不喜欢争风出头,所谓“藏拙守愚,安分随时”,想来和这有极大的关系的。

五十五回王熙凤说她“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有人用这种明哲保身式的处世之道说明宝钗的虚伪和世故。然而宝黛也是不喜出风头,不喜有涉是非的。三人同样了解世俗的浊恶。为何宝玉、黛玉成了正统的叛逆,可宝钗却成了正统的信徒!显然,这在常人看来都是很难理解的。其实,宝钗这种态度和她的生活环境有关,薛家是商人和官宦的结合。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她深知这种环境中各种关系的复杂和斗争的激烈,因而只能选择一种逃避的方式让自己的心灵有片刻的清静,但是在旁人看来这就是明哲保身。

三、 宽厚

第七回讲宝钗的“热毒”后紧接着说“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甲戌侧批: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何如治之。)意思明显是说 ,宝钗比黛玉,凤姐要宽厚。

林黛玉对于后进贾府的宝钗,一直存着戒心。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等回数,尽管黛玉一次次挖苦讥笑宝钗,可是宝钗却“浑然不觉”,从未心存芥蒂。后来黛玉自己也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论口才,宝钗不比黛玉差,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开一个“负荆请罪”的玩笑,就搞得宝玉、黛玉二人面红耳赤的。然而看到“宝玉十分羞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

从上面这些都可以看出她待人的宽厚,为人的真诚。

四、 豁达大度

史湘云要开社做东道,但是缺钱不好办事,宝钗资助她办了螃蟹宴;林黛玉的药需要燕窝,但是又不便和贾母凤姐张口要,宝钗从自己的月钱中拨出银两;邢岫烟的冬衣当掉了,处境窘迫,她命莺儿瞒住众人取了回来。如此等等,宝钗都给予了及时的援助。不但如此,她非常小心不把这些事张扬,给当事人留足体面。在戴着有色眼镜的评判来看,宝钗做这些全是为了拉拢,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然而,宝钗为何不在拉拢了人之后大胆地在其它事务上面下决断,当第二个“王熙凤”或“贾探春”。相反却依然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其实,她根本就看穿了世事,不愿意去淌这滩浑水.她和林黛玉都是世俗的反叛者,不过,林黛玉是以一种极为激烈的斗争方式来硬拼,而宝钗只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面对。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宝钗的豁达大度。

五、 博学

宝钗天资聪慧且十分博学,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经史子集融会贯通,诗词歌赋也很精通,她对艺术、历史、医学以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涉猎,可谓博学杂收无所不能。 说她是封建卫道士,说她是封建正统女性,说她是现世功利主义者都不为过。薛宝钗形象是一种特定的价值取向,指向的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制度和维持封建礼教的禁欲主义观念。她作为封建时代标准规范化的女性形象,也不容置辩地成为那个时代最令众人追慕的完整形象。在感情上,由于作者过分同情弱小者导致这个标准人物倾向于一种势利;在爱情选择上,作者带着悲剧引向宝钗,可在爱情的坚守上却又不自觉地重归林路,致使许多读者误以为这个大家闺秀竟是虚伪,阴险,奸诈的小妇人。 提到薛宝钗,不能不说那个与之同处闺室的林妹妹,因为正是两人的命运在苟合和对抗之中渲染了整个故事。人们在注重现实生活和倾向性灵感动上永远存在着分离甚至对立,就如同现实色彩浓重的薛宝钗把握实在功利而感情深刻的林黛玉追求自我的情感境界,一个是凭借智慧在言行上下工夫的现实主义者,一个是倾出血泪至情追逐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者,两个女子的命运也就自然依托在纨绔子弟贾宝玉的身上,可贾宝玉天生的一个恋爱主义者,过于理想化的追求和林不谋而合,可谓情投意深,宝钗在被疏离于感情之外,也是必然。 薛宝钗出身于皇商世家,幼年丧父,其兄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呆霸王,不用说政治上与林家同样没落,其与林黛玉一前一后进荣国府的情形不同,薛家与贾家是世交,又是四大家族之一,声名显赫,探亲之下实则强强联合,而林黛玉则是以孤女之名寄人篱下。论身份,地位,确有贵贱之别,可偏偏薛宝钗不在乎这些,主动与林交好,结为姐妹,黛玉心直口快又注重细节,宝钗深谋远虑在与林黛玉的口角之争中,采用忍术攻心的手法,赢得了众人的心。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醉心于《西厢记》《牡丹亭》这些缠绵浪漫的故事情节而宝钗博览群书之下为的是学以致用,注重务实,还深明:“那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也足见她受士风影响之深。所以在薛宝钗正统风格下,宝玉注定要与林黛玉演绎一场悲剧,夹在中间的她更体味到了包办婚姻之下的无名痛苦,从侧面也突出了林与贾的反时代性格。 薛宝钗是可贵的封建女性,可贵之处在于她不仅会做人,更会做女人,天性的一朵世俗花王,虽缺少烂漫情怀却“任是无情也动人”加上渊博的学识,通达的事理,稳重的态度让她在金陵十二钗中脱颖而出,倍受周围人的青睐。从小出身于官僚资本主义家庭的她,带有明显的商业气质,精通处世之道的她在人事繁杂的大观园里施展的游刃有余,善于分析利害得失,惯于察言观色。贾母喜欢热闹,看戏时宝钗专点《西游记》,史湘云请客没钱,她便替她设计圆场;王夫人因赏赐衣物给金钏而为难,宝钗忙拿自己新做的衣服送去,平时谈笑说乐中也从不失性,谨守着一个客观的尺度,可见她对环境的警觉性和灵敏度还更胜那“机关算尽”的王熙凤一筹。在代办家务时,积极协助之态下深藏无为本质,高明深刻的处世策略不能不令人折服,却也是颇有微词之处。总之,她不会如黛玉的逞强,湘云的放纵,宝玉的痴迷。她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抱负,有对功名利禄的仰慕和追求,却在没有胜算的婚姻上折磨了自己,注定要在感情上痛失一切,宝钗也正是因那象征“金玉良缘”的项链,被悄悄活埋在时代的深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30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31
下一篇2024-03-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