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经典电视剧和电影,不看会后悔,有推荐的吗?

哪些经典电视剧和电影,不看会后悔,有推荐的吗?,第1张

战狼,不看一定后悔,它体现一个国家的强大,

我个人觉得是《三大战役》,这是九几年拍摄的三部抗战 历史 影片的,动用了大量巨资和人力物资,生动的还原了当时的 历史 文化,能使国人声临其境般的去了解 历史 遗产。

1.《肖申克的救赎》

这是一部近乎可以封神的作品,自从它问世以来就好评如云。只要希望之火不灭,都会在心里替人照亮世间所有的不公,会走在一条自由的康庄大道。很多人都看过,但它是一部值得二刷或者多刷的影片,每一次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想,强烈推荐!

2《速度与激情5》

速度与激情系列向来不是用剧情来带领观众进入思考,都是以极其酷炫的镜头布景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尤其是堪称世纪之最的飙车戏,也把人的肾上腺素带到新的高点。《速度与激情5》又是系列当中最精彩的一部,两个强壮到旁人无法近身的光头硬汉,加上人帅车技又拽的保罗沃克饰演的布莱恩,最后场景中范迪塞尔饰演的多姆和布莱恩拖着巨大的保险柜在街道穿梭时,把影片推向高潮,而当巨石强森饰演的霍布斯打开保险柜时,空无一物时,导演又小小的皮了一把。整体精彩震撼,值得一看!

3《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一部超级硬核的大师级动作片,惊艳四座,完全颠覆了以往的超级大片,称得上是超级大片的新篇章。其中汤老师和塞隆女王的倾情演绎,一路建立的革命情谊让人动容,最终也推翻了不死老乔的暴政,结局完美。**运用了高饱和度的鲜亮色彩,和稀奇古怪的末世废土元素,奔袭在漫天黄沙中,场面浩大,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精彩刺激,值得一看!

俗话说 : 少不读水浒 老不阅三国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典故,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等

一、孟德献刀

孟德献刀

当时董卓废掉当时汉帝刘辩,大司徒王允便想除掉奸贼董卓,于是忠义之士商议,久商无果。曹孟德提出献刀杀人,重任自然落在他身上。第二天孟德去见董卓:马儿瘦弱来迟了,董卓就让吕布给曹操挑两匹好马。

然后侧身躺下,曹操见机会来了,拿出宝刀欲行刺,但是董卓从镜子里面看到了刀光,大叱曹操,正好此时吕布也回来了。曹操见事与愿违,急中生智举刀跪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又以试马为由,骑上马儿逃之夭夭。这个故事说明了曹操的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为日后成大业做了铺垫。

二、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

这时刘备还是在曹操地盘种菜的平民,但是有一种人天生就非凡人,刘备就是这种人,种菜能掩饰不了他身上的王贵之气。这一日许褚、张辽来到菜园请刘备:“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刘备只能只身去见曹操,曹操仿佛开着玩笑:“你在家做大事啊”,刘备心中一紧,不过随后曹操又说:“玄德学习园艺不容易”。

曹操拉着刘备来到后园,看着满树的青梅:“青梅熟了,酒也煮上了,想邀请玄德来小亭一会”。于是两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过半酣,乌云滚滚而来,骤雨将至,曹操以“云龙”喻英雄问刘备:“玄德以为,天下谁是英雄”。

刘备心想:正事来了,于是扯上大旗:“操以为袁绍、刘表、孙策算吗?”曹操否认,然后也不饶圈子,手指刘备:“天下现在算英雄的,只有你和我而已。”曹操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宛如石破天惊,刘备吓得筷子、勺子都掉了(也有人说是酒杯),正好此时来了一记响雷。刘备心思转动,自若捡起筷子:“这个响雷,筷子都给我吓掉了”曹操大笑:“大丈夫还怕雷”。刘备又说:“孔圣人都怕,我怎能不怕”。由此才轻轻掩饰过去,让曹操不再心生怀疑。

曹操一席话看似自负,但眼光何其毒辣,也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也有人用诗称赞刘备:“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三、割须弃袍

曹操割须弃袍

钟繇丢城长安,退守潼关,曹操便曹洪、徐晃为先行兵镇守10日。奈何曹洪性情暴躁,中了马超计谋,只坚持了九日就丢掉了潼关。曹操大怒,差点处死曹洪。随后亲自率兵直逼潼关,双军交火,马超先后击败于禁、张郃、李通。又率军冲杀,曹军抵挡不住。

这时马超的西凉兵大喊:“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急忙脱下红袍,又听到:“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出佩刀割掉胡须,西凉兵把次情形告诉了马超,马超令人大叫:“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只有卷起衣角包住下巴。

后人也有诗形容: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四、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离洛阳,途中被陈宫所救,共同来到曹操故人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二人,又知曹操贪杯,亲自去西村买酒。这时曹操听到磨刀声,曹操生性多疑以为有人要害他,于是杀尽了吕家人。

离开吕家后遇到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怕吕伯奢告发自己,挥剑看向了吕伯奢。陈宫因此责怪曹操大不义,然而曹操却回答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认为曹操是不义之人,离他而去。

这个说法是出自《三国演义》, 历史 上的真实原因不得而知,很多史书对这个事的说法都不相同,所以请大家理性判断。

五、桃园三结义

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必定是家喻户晓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于张飞桃园结拜为异性兄弟。“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满满的正能量。

而真正的 历史 中三人又是什么关系呢?《三国志-关羽》中中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刘晔传》也说:“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三国志-张飞传》中提到:“羽年长(张飞)数岁,飞兄事之”。至于到底是不是结义兄弟,不敢乱发表意见。

六、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历史 上并无此事。

故事之前,作者罗贯中便已描写了董卓一方残暴不仁、欺君罔上、不忠、不义、不仁;吕布则是有了“战神”的称号,而当时心系天下的刘关张三人还是无名小卒,泛泛之辈。

讨伐董卓的联军在虎牢关遭到吕布的阻击,王匡马列成阵,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啊。吕布一人仿佛虎入羊群,东西冲杀,如无人之境。大战一场,联盟军退去。

众诸侯回寨商议:“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如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商议期间,吕布又率军前来;公孙瓒战吕布,没有几回合就败走,吕布遂杀之。这时见旁边手持丈八蛇矛的张飞拍马前来,吕布与之激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了,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助阵,依然战不倒吕布;刘备掣双股剑上前围住吕布,八路人马都看呆了,吕布眼看招架不住飞马退回,刘关张三人拍马追赶,八路军兵,喊杀声震天。

虽然此战为人诟病,有损武德;但是刘、关、张三人心系天下,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奋而击贼,又欲匡扶汉室;乃是大任、大勇、大义、大忠之人。有心人想到三人以这样的姿态跃然而上,回头看去不过小节而已。

PS:如若你想要向中意人表白不妨用“玲珑骰(tou)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魂断蓝桥,傲慢与偏见,被解救的姜戈,冲出亚马逊

你好,我是杰森,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好看的经典**有很多,这次为您推荐一部背景在二战期间的励志**,名字叫《坚不可摧》。依然记得**里最经典的那句台词:“敢于实践方能实现”。

故事的主人公路易斯是美国加州意大利移民的第一代后裔。从小他就很调皮,精力很旺盛,受到好友的鼓励加入学校田径队从此让他远离了偷偷摸摸和在街头的斗殴, 体育 上的天赋让他一次又一次突破纪录,最后如愿的加入了美国奥林匹克(也就是奥运会)代表团,去参加在纳粹德国举办的柏林奥运会,并受到希特勒的接见并和他握手,虽然他的五千米成绩仅仅为第八名。

后来美国宣布加入二战,随后路易应征入伍,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战机在一次搜救任务中因为飞机引擎故障坠毁在了大海。他和两位幸存的同伴伤痕累累的爬上救生筏,在鲨鱼“友好”的陪伴下,在饥饿与屡次绝望的折磨下,在茫茫海上整整漂浮了47天,就在即将无法坚持之际,终于有人将他们救起,结果却是日本军舰上的海军。路易斯感到深深的绝望。

在战俘营里,不断承受来自日本军官的虐待,直到战争结束,他仍然要每天面对“创伤后压力症侯群”对他精神上的折磨。最终,路易皈依信仰,原谅了当年毫无缘由、屡次虐待他的日本长官。

当他那营养不良瘦骨嶙峋的身体,艰难地举起沉重的木板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的时候,我深深的被震撼到。愿世间再无战争。这就是我今天为您推荐的励志**,希望你会喜欢。

《觉醒年代》,特别想推荐这部电视剧。它讲述了自五四运动爆发到中国***的诞生,诠释了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温良而有血性,有志气,有骨气,有奉献,有牺牲!每一个镜头,乃至于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有力量。

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跟 历史 书上的陈独秀长相是不太像的,但是他却演绎出来一个活的陈独秀。作为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他有着十年不谈政治的志气,有着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勇气,还有卸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骨气,以及号召建立中国***的底气;作为友人,他曾在与胡适、李大钊初次会面时,就充当了调解官,以至于后面他与李大钊意识到要自立自强必须要靠武装建党,而胡适无法认同时,他也告知以一句:“适之,前路坎坷,小心脚下!”作为父亲,他与延年、乔年的家庭矛盾一直贯穿其中,当后来父子三人都走上同一条道路时,我想他是骄傲的,但是也是伤心的,延年、乔年为革命而牺牲自我,一门三杰,自此落幕。

张桐饰演的李大钊,简直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李大钊,尤其是那胡子,简直不要太像。他与陈独秀相识于东京,相逢即是知己,寥寥数个镜头都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情谊,也为后期实现“南陈北李”这一佳话奠定基础。那个启发毛泽东的守常先生,温润儒雅;那个号召工人解放思想的守常先生,慷慨激昂;那个期望着有一天能教自己妻子写情书的守常先生,温暖如初。可是,他在没有等到那样的岁月,他终究成了那个为了民族大义,为了***的发展壮大牺牲自我的大钊先生。

蔡元培,北京大学的校长。为了请陈独秀到北京大学任教,三顾茅庐;是他请了仲甫先生来,终究也是他送了仲甫先生离去。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就是这样吧!

胡适,凭借一篇《文学改良刍议》获得陈独秀赏识,还没拿到博士文凭就被蔡元培、陈独秀聘任到北京大学任教。一出场,就引来无数学生的尖叫,后来在观看延年他们的画报剧时,携夫人冬秀一起出场,妥妥的走红毯既视感。

鲁迅,那个写出《狂人日记》的狂人,却在终稿时流出激动的泪水;出场的那个背影,刚好印证了鲁迅那篇人血馒头,吃人的血,热乎着呢。这镜头,不激动都难!

剧中的人物,每一个都生动而形象,温良而有血性!我们都曾听过拿破仑将军说过一句话:中国是只沉睡的狮子。但其实这只是前半句,后面还有一句:中国虽然是头沉睡的雄狮,但是如果这时候攻打他的话,那么必然会把他惊醒,所以就让他继续沉睡下去。我们都知道拿破仑将军没有来过中国,但却一针见血地预见了中国未来的觉醒。而事实上,中国在19世纪确实醒了,正如《觉醒年代》向我们展现的那样——沉睡的雄狮醒了。

《教父》三部曲,号称男人的经典**。从上映到现在一直被推崇!甚至成为了**史上最伟大的黑帮**之一。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有几部电视剧可以推荐一下,这几部我已经看了好多遍了,依然觉得很有味道,希望大家也可以喜欢。

1,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部剧是由赵丽颖和冯绍峰主演的古代 社会 家庭题材剧。讲述了自幼丧母的少女明兰成长,爱情,婚姻。由一个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故事。

这部剧从剧情,演技,服装,道具各个方面都可以给观众一个很好的期待。从剧情看故事完整。剧情吸引人。从选角儿来说,从主演到配角均演技在线。让人看的赏心悦目。

2, 庆余年

讲述了一个有着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闲,自海边小城初出茅庐,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锤炼的故事。

穿越的剧情设计的很巧妙,全员演技在线,有老戏骨陈道明,肖战,张若昀加入。还是让观众有很多期待感的。

3, 都挺好

这部剧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这部剧讲述了职场金领苏明玉从小不受家人待见,生长在家庭的边缘,在孤独扭曲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故事。

苏明玉的父亲,自私又小气的苏大强。对几个孩子变本加厉的提出各种要求。肯定让许多的网友感到气愤。

2014年,有部英剧横空出世。当时大家一度盛传:这是《黑镜》姊妹篇。

《黑镜》确实挺好看的,题材大胆、立意深远、结构新颖。但讲道理,多看几集就会觉得腻味。

所以,我听到“黑镜姊妹篇”这个噱头的时候,并无多大兴趣。

2019年,一个好朋友突然给我安利了这部剧,不由得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着这剧一集才半小时左右,那就看看吧。

名字挺有趣的,叫做《9号秘事》。当然,据主创人员说,取这个名字并无特殊含义,纯粹是叫着更顺口罢了。

才看了第一集,我就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卧槽,真香!当年我怎么会错过这部神剧?

本剧的结构和《黑镜》类似,每集一个独立的怪诞故事。

剧情短小精悍却又错综复杂,而且总有意想不到的神反转,而且是不断的反转。让人看完后细思恐极但又欲罢不能。

整部剧充斥着黑色幽默和悬疑惊悚,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包含着对人性的讽刺和 社会 的嘲弄,时不时还夹带着腐国特色玩笑,让人看了拍案叫绝。

极牛鬼才在异界(符合要求,一开始就无敌了,一直到最后,看的竟激动,不低调,无郁闷,全能)。

大罗金仙异界销魂(我正在看,一开始就比魔神、剑神牛逼、)。

至尊狂少(家世牛逼,异能成长神速,超级大家族,军、黑、政、全是一家人。暴爽。)

超级学生(家世牛逼的无语、三世祖、一开始低调、受表白拒绝高调了。家族里没有平常人,全是cha、)

异界之极品奶爸(一开始电系异能就七级。最高八级、很快就八级了。雷神魔神一体变异了。刚开始就把光明神、太阳神、火神PK了。神作!!!)

貌似高手在异世(一个魔武双修的小号、独自一人在游戏里玩“因为要停服了说以没人”突然停服警报响起、可由于没及时退眼前一黑。带着无数极品装备、神器、魔晶、绝世功法、··· ···来到了 缺乏 魔法武技的异界、开始 征程、)

都市藏娇(一个超级军火贩子,一个和世界无数大黑帮、政府做买卖的军火贩子、而后厌倦了那些生活他接下来将会怎样在都市之中度过他的“普通”生活?、)

重生成神(无敌没商量)

全部完结。加分啊、、、打滚。。。

这个嘛说起来很复杂,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以前一般解释为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复古改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所致。今人马来西亚学者萧遥天也采此说,萧氏在其(中国人名的研究)中说:“近读《汉书王莽传》,始知单名之俗,出于王莽的倡导。原来莽辅政,便实施二名之禁,莽传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语,则二名之禁已见于诏令。莽又谓他的长孙王宗,因自画容貌被服天子衣冠,刻铜印三颗,与其舅合谋,有承继祖父大统的企图,事发,宗自杀,仍遭罪遣。有‘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并贬官爵,改封号。这又表示去二名,是示朝廷的宠遇,恢复二名,则以示贬辱。这么地一抑一扬,一褒一贬,对社会的影响便大了,至少造成人们对二名存在着低贱的观念。故王莽的政权十几年便下台,而去二名的习惯一直维持了三百年,便是魏晋以后,单名仍较二名为多呢。”王莽的“二名之禁”造成东汉、三国乃至西晋三百余年的单名大倡,这一观点或可自圆其说,故录以备存。

但是,王莽政权介乎两汉之间,仅仅只有短短的15年(9—23年)时间。尽管王莽打着“奉天命”的旗号,雷厉风行地复古改制,认为“秦以前复名盖寡,遂禁复名”,并直接下诏对单名、复名进行褒贬。然而王莽掌权的时间毕竟短暂,不可能将他的号令统一实施于全国各地;即使上上下下都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二名之禁”,在这15年中,至多也只有一代人实行,15年之后,王莽的新朝即已崩溃,其禁令不可能会对以后三百年的历史再发生影响。故,王莽“二名之禁”并非是促使东汉、三国盛行单名的根本原因,而只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

对此,清人凌扬藻在《蠡勺编》卷二十七中曾提出过质疑: “王氏懋《野客丛书》曰:‘后汉人名,无两字者,或谓以王莽所禁故尔。’仆观《匈奴传》,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者以风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字名。或者之说,不为无据。仆谓莽窃取国柄,未几,大正天诛,汉家恢复大业,凡蠡伪之政,一切扫除,不应独于人名尚仍莽旧。“然后汉率多单名者,殆承袭而然,非为莽也。”

《蠡勺编》的这一观点是有见地的。正如任何文化都具有传承性一样,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现象之一的姓名文化,同样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活的流体,是沟通人与人、上代与下代、群体与群体、社区与社区等共存关系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每一代人都需要从上一代人那里承接社会文化的遗产,并把它们传继给下一代人,使文化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连续存在,每一个社会、民族或群体都通过不断继承形成文化传统,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新文化。

东汉、三国、西晋三百余年间之所以盛行单名,究其根源,乃是一种文化传承现象。

中国人的姓名符号形式,从周、秦以来,一直是以单名为主,崇尚单名已成一种社会潜意识。周秦时代虽崇尚单名,但并不禁止二名,更无讥讽二名的道理。对此,我们已在上文所述尧、舜、禹及夏、商、周帝王中多有二名,即已可证。由于数千年的习俗使然,取单名之俗自然会代代传承下来,而不可能会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发生改变。 所以,拙见以为西汉以降的三百余年间盛行单名,只不过是继承前朝取名传统而已,并非如萧遥天氏所谓“单名之俗,出于王莽的倡导”。当然我们这样说,也不是全盘否定王莽 “禁二名”的作用。王莽颁布的“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对于长期实行单名习俗的中国姓名制度来说,乃是起了一种“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作用,使其原先崇尚单名的社会潜意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同样,《公羊传》所谓“二名非礼也”、“《春秋》讥二名”的说法,尽管证据不足,但由于该书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环境里,影响较广(董仲舒就是治公羊学的),所以也会对崇尚单名的社会潜意识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周秦西汉几千年间,崇尚单名的取名习俗,在东汉以后仍被承袭继续了下来,并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再加上王莽“二名之禁”与《公羊传》“二名非礼”对社会潜意识的影响作用,这才造成了东汉以后三百余年间盛行单名的社会风气。当然这一见解,是否合乎历史本相,见仁见智,尚冀大雅君子有以教之。

那么,为什么汉晋之间的单名会特别多呢?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乃是为了便于避讳。避讳起于西周时期,凡君主与尊长的名字不得直书或直说,必须用其他方法回避之。周代起初只避死人之名,《左传桓公六年》云:“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周代用避讳事奉神灵,人死之后,他的名字就必须避讳。因只避死人之名,不避活人之名,需要避讳的文字并不多,尚未因避讳而造成人名、物名的混乱,所以复名在两周时期大有人在。如周孝王名辟方,周平王名宜臼,周哀王名去疾,郑庄公名寤生,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 进入秦汉特别是汉代就大不同了,为了巩固、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和皇权,维护帝王唯我独尊的神圣地位,帝王一即位,。就必须避讳,不但死名要避,活名也要避。如秦始皇名政,便改“正月”为“端月”,或读作“征月”。汉高祖名邦,改“邦”为 “国”。东汉光武帝名秀,以“茂”代“秀”,改“秀才”为“茂才”。汉安帝之父名庆,改“庆”为“贺”,于是姓庆的都改成为姓贺。

避讳之制在汉晋时代越来越密,汉律已有触讳犯法的规定,汉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曾诏日:“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汉书宣帝纪》)两晋朝廷曾多次讨论避讳,使讳制更趋复杂。东晋避后妃讳特多,并列入讳榜,令天下同讳,是一朝同制。

由于秦汉以来讳制越来越密,这就势必产生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上上下下需要回避更改的文字也必然越来越多,由此造成了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年号等的种种混乱;甚至追改古书,如将《春秋》改为《阳秋》,《庄子》改为《严子》。

为了尽量克服避讳带来的弊端,减少讳字,汉晋时代的帝王采取了两种约定俗成的取名方法:

一:是大量采用单名(单名所讳之字比之复名要少一半)。从帝王世系中可知,西汉15帝,仅有2个复名;东汉13帝全系单名;三国曹魏5帝、蜀汉2帝、东吴4帝也全系单名;两晋从晋武帝司马炎到晋恭帝司马德文,15帝中仅有2个复名。统计从西汉至东晋(前206-420年)626年之间,54个帝王之中,仅有4人是复名,单名约占94%。由此可见当时的单名之盛。帝王采用单名,这就大大减少了讳字。东汉何休在《春秋公羊解沽》中指出:帝王采用单名是为了便于避讳,“其为难讳也,一字为名,今难言而易讳。”

二:是采用冷僻字取名。东吴景帝孙休为四子取名、字,太子名震(音湾)字商(音迄),次子名奥(音觥)字粟(音礥),三子名壾(音莽)字显(音举),四子名寇(音褒)字奖(音拥)(《三国志吴书孙休传》注引《吴录》孙休诏)。此八字世人少用,以使人难犯易避也。西汉至东晋54帝中,采用冷僻字或不太常用的字取名者大有人在,如:西汉有汉元帝刘奭(音式),汉成帝刘骜(音傲),汉平帝刘衎(音看,又名刘箕子);东汉有汉章帝刘坦,汉和帝刘肇,汉质帝刘缵,汉少帝刘辩;三国有魏明帝曹睿(音锐),高贵乡公曹髦(音毛);西晋有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东晋有晋元帝司马睿,晋穆帝司马聃(音丹),晋废帝司马奕,晋简文帝司马昱(音玉)。由于臣民对帝王的称呼另有一套专门用语,如天子、皇帝、皇上、上、今上、皇、帝、陛下、圣人、圣上、明主等,帝王的名字不像凡人那样常用,所以采用冷僻字取名不会发生人名称谓困难的问题。 汉晋时代的帝王既采用单名,又采用冷僻字与不太常用的字取名,使其名避免了“难言而易讳”,既减少了讳字,又便利于避讳,可谓“鱼与熊掌兼得”。“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语)这一来,其他高官贵爵乃至士农工商,为了维护自己在一家之中的尊严又便于避讳(避家讳),也纷纷采用单名。于是,神州大地单名大倡,《后汉书》、《三国志》所见之人名,几乎全是单名。直到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国进入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出现五胡乱华十九国,少数民族纷入中原,避讳制度遭受严重冲击。避讳既无定制,宽严随意而异,这一来,取名字也就不必再顾虑便不便于避讳。于是,神州大地复名又逐渐多了起来。

至于你提到的刘备,他并不是双名,而是单名。玄德是他的字,而不是他的名。

直到1949年,一般来说稍有点知识或地位的汉族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名和字是不同的。1949年以后,我们中国人一般只取名,不取字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才会给自己弄个字。以以前的标准来看,我们名字其实只是名。

一般来说,名是由父母取的,字是在其成年后由自己取的。正是由于名是由父母或长辈取的,一般来说,称呼某人的名是不礼貌的。名与字之间可以有关系,也可是自己对自己的希望。如刘备的字是玄德,玄德就是对备的解释;诸葛亮字孔明,孔明也是对亮的解释。当然取字的方式还有很多,不限于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483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9
下一篇2024-03-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