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写的究竟是武侠还是爱情?

金庸写的究竟是武侠还是爱情?,第1张

近来重温了一遍武侠电视剧。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除了感概一下那个时代演员们的演技和高颜值,剩下的就是逻辑缜密的故事了。

尤其想说的,是郭襄和张三丰的爱情。

说是爱情,但其实这两个人从来没有在一起过,甚至连表白心意都没有。

那年,郭襄十六岁,和大姐郭芙外出发英雄帖,归来途中夜宿风陵渡。夜里大堂烤火的老江湖们细说江湖趣事,谈及新晋男神神雕大侠的英勇事迹,郭襄听而忘神,一心只想见那神雕大侠。在山西一窟鬼的帮助下,有了和杨过的第一次见面,和求取灵狐的际遇。杨过给她三根针,许她三件事。却不想在小郭襄的心里埋下希望的种子,迫使她在往后的好多年里,没有办法遗忘,没有办法释怀,温柔而执拗地放任一门少女心思在杨过身上。这是神雕侠侣里的郭襄。而直到神雕侠侣的结尾,少年张三丰匆匆来迟。

张三丰原名张君宝,原是少林寺藏经阁看门人觉远大师的徒弟。那时忽必烈的手下潇湘子和尹克西偷入少林偷取九阳真经,被觉远大师察觉,携十多岁的张君宝一路追寻,直追到华山,恰逢杨过郭襄一灯大师等人于华山上拜祭北丐洪七公和西毒欧阳锋。彼时张君宝力弱,被尹克西等打得头破血流,众人散去,郭襄独留下来为他包扎。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遇。

再遇见时,郭襄上少林寻无色禅师,期望能问得杨过的一丝踪迹,无功而返下山时,遇见因追不回九阳真经与少林有了嫌隙的张君宝。临别时,郭襄褪下自己的金丝镯,并方才无色禅师所送的一对铁罗汉,送与张君宝,金丝镯作为信物,推荐他去襄阳投靠郭靖黄蓉。铁罗汉设计精巧,适于练武。不知那时的郭襄对于张君宝是怎样的心境?是有过一面之缘的相助,还是出于侠义的不忍,张君宝不知道。只是当他收拾行囊,孤寂下山想要投奔郭靖夫妇的途中,遇上了改变他一生的两个行人,一人呵斥另一人胸无大志,竟空怀一身本领,丝毫不思进取,不愿自创一派。此语点醒张君宝,竟是直当当抛弃前程改走他路,一路上武当,勤练九阳真经。

自此之后,张君宝创立武当派,自号三丰,成为一代大师。郭襄遍寻杨过未果,四十岁上峨眉山,创立峨眉派。收得一弟子,取名为风陵。

他们再没有见过面。至少金庸再没提及。

百年后,倚天屠龙记中,赵敏假冒明教攻上武当山,彼时张三丰受了假空相一掌,重伤。恐武当派寂灭,自己身死,见赵敏之前,取出随身珍藏的一对铁罗汉,命其弟子俞岱岩将此罗汉送往少林,他说…这是百年前郭襄女侠赠予我的一对罗汉,原属少林,若我不测,当执此归还少林。

沧海桑田百余年,在他人面前也仅能称其女侠。岁月蜕尽,他们之间,连同男孩深藏如醇酒的温柔惦念也被洗蜕为武侠世界最广博的侠义,却不是有结局的爱情。

一场暗恋,没有说出口的机会,便没有了爱情的影子,所有细碎的美好都因这句女侠,划上了终点。

张三丰十六岁在华山遇到十九岁的郭襄,为她,勤练武学,创武当派,只为有朝一日,能赶上郭襄的步伐。未曾想十六岁的郭襄风陵渡一见杨过误了终身,留下张三丰守着郭襄随手送他的一对铁罗汉空惆怅了一百年。

郭襄和张三丰的爱情,郭襄是郭襄,张三丰是张三丰,他们终究没有在一起过。

金庸小说的爱情其实挺现实的,有人概括叫攀龙术。男主角一般不会像琼瑶阿姨小说里写的那样,找一个贫穷善良的姑娘结婚,演绎一段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他小说里的男主角最次也会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大部分都是比自己强,有权有势的。比如郭靖之于黄蓉。郭靖最初认识黄蓉的时候,只是一个在江湖上无名无分的小子,即使他的师父江南七怪也是江湖上二流的角色,反观黄蓉,师父洪七公,老爹东邪,都是响当当的老大哥;比如杨过之于小龙女,杨过是个野小子,小龙女可是古墓派继承人呢;好吧唯一好点的是张无忌,可是人家张敏也是蒙古公主呢,更不用说脑子比张无忌聪明多少倍;令狐冲和任盈盈也是天造地设,任盈盈的江湖地位小师妹怎么比的过呢;段誉是身世显赫,可是仙女姐姐王语嫣可是一部移动的武术图书馆呀。女作者呢爱写灰姑娘和王子,男作者呢爱写穷小子和富家女,文学还是意*比较多的。

仙气飘飘小龙女镇楼

《笑傲江湖》令狐冲率众攻打少林寺片段:

突然之间,四下里万籁无声。少林寺寺内寺外聚集豪士数千之众,少室山自山腰以至山脚,正教中人至少也有二三千人,竟不约而同的谁都没有出声,便有人想说话的,也为这寂静的气氛所慑,话到嘴边都缩了回去。似乎只听到雪花落在树叶和丛草之上,发出轻柔异常的声音。令狐冲心中忽想:“小师妹这时候不知在干甚么?”

这时他正率众去救他未来的妻子,战事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数千人也许生死顷刻,没人知道他心里竟是这样一点温柔的,飘渺的心事。其实最后是任盈盈还是仪琳有什么分别。从头至尾,都只有一个念兹在兹,何曾或忘的小师妹。

读《笑傲》的时候还年少,更易被情节激烈的片段感动;令狐冲一路眼睁睁看着小师妹与他人相恋,成亲,最后无辜死去,虐心的表现着实不少。然而长大了才懂得,这一点无力的惦念,才是感情最悲苦动人的地方。世界像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地雷阵,战场上窸窸窣窣的轻柔雪声,深夜街道昏黄的光晕,杯中将倾未倾的最后一滴残酒,无一不是引信,炸起心口一点针刺一样的锐痛。是梦是醒,时酒时病,竟似一场绵延入骨,不死不休的顽疾,无论如何都避无可避。情网情网,说到底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缠在心头,时时泛起,难以遏止的念头。

我想做一百件事留住你,但其实我做一千件也留不住你。更让我难过的是,我连一件事也做不了,只能在平淡无味的生活的间隙里,想一想,你此时在做什么呢。

《倚天屠龙记》

1最煽情的无疑是旧版倚天最后,沧桑寂寞感一下就出来了。

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很可惜,新版为了淡化张三丰和郭襄间的感情删掉了。

2通读倚天最令人意夺神摇的情节我认为是赵敏在张无忌和周芷若成婚前,在大都的小酒馆中自饮自酌的情景。每当我坐在北京街边的小店吃涮羊肉时,总会莫名的想起这个情景。

无忌对这些愚民之言也无意多听,信步之间,越走越是静僻,蓦地抬头,竟到了那日与赵敏会饮的小酒店门外。他心中一惊:“怎地无意之间,又来到此处?我心中对赵姑娘竟是如此撇不开、放不下吗?”只见店门半掩,门内静悄悄地,似乎并无酒客。他稍一迟疑,推门走进,见柜台边一名店伴伏在桌上打盹。走进内堂,但见角落里那张方桌上点着一枝明灭不定的蜡烛,桌旁朝内坐着一人。这张方桌正是他和赵敏两次饮酒的所在,除了这位酒客之外,店堂内更无旁人。那人听到脚步声,霍地站起,烛影摇晃,映在那人脸上,竟然便是赵敏。她和张无忌都没料到居然会在此地相见,不禁都“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赵敏低声道:“你……你怎么会来?”语声颤抖,显是心中极为激动。张无忌道:“我闲步经过,便进来瞧瞧,哪知道……”走到桌边,见她对面另有一副杯筷,问道:“还有人来么?”赵敏脸上一红,道:“没有了。前两次我跟你在这里饮酒,你坐在我对面,因此……因此我叫店小二仍是多放一副杯筷。”张无忌心中感激,见桌上的四碟酒菜,便和第一次赵敏约他来饮酒时一般无异,心底体会到了她一番柔情深意,不由得伸出手去握住了她双手

3后记里面最后一句,金庸经历过丧子之痛,他的长子自杀,所以每每读到这句的时候都会觉得很心酸

事实上,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4体现父母子女、师徒之情的,比如赵敏和父兄决裂,比如张三丰在武当山救不了小张无忌时候的失态,比如张无忌假扮易三娘儿子企图混进少林时候。

汝阳王见女儿意不可回,深悔平日溺爱太过,放纵她行走江湖,以致做出这等事来,素知她从小任性,倘加威逼,她定然刺胸自杀,不由得长叹一声,泪水潸潸而下,呜咽道:“敏敏,你多加保重。爹爹去了……你……你一切小心。”赵敏点了点头,不敢再向父亲多望一眼。汝阳王转身缓缓走下山去,左右牵过坐骑,他恍如不闻不见,并不上马,走出十余丈,他突然回过身来,说道:“敏敏,你的伤势不碍么?身上带得有钱么?”赵敏含泪点了点头。汝阳王对左右道:“把我的两匹马牵给郡主。

张三丰叹了口气,并不回答,脸上老泪纵横,双手抱着无忌,望着张翠山的尸身,说道:“翠山,翠山,你拜我为师,临去时重托于我,可是我连你的独生爱子也保不住,我活到一百岁有甚么用?武当派名震天下又有甚么用?我还不如死了的好!”众弟子尽皆大惊。各人从师以来,始终见他逍遥自在,从未听他说过如此消沉哀痛之言。

张无忌初时有些不好意思,但听她言语之中颇蓄深情,不像是故意做作,不禁望了她一眼。只见她泪水在眼眶中转来转去,知她是念及自己被谢逊所杀了的那个孩子,但见她情致缠绵的凝视自己,似乎盼望自己答话,不由得心下不忍,便道:“妈,我不累。你老人家累了。”他一声“妈”叫出口,想起自己母亲,不禁伤感。易三娘听他叫了一声“妈”,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假意用包头巾擦汗,擦的却是泪水。

5赵敏困张无忌于绿柳山庄陷阱里,最妙的是这最后一句“似乎只想他再来摸一摸自己的脚”,赵敏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爱上张无忌的……

赵敏喘了一口长气,骂道:“贼小子,给我着好鞋袜!”张无忌拿起罗袜,一手便握住她左足,刚才一心脱困,意无别念,这时一碰到她温腻柔软的足踝,心中不禁一荡。赵敏将脚一缩,羞得满面通红,幸好黑暗中张无忌也没瞧见,她一声不响的自行穿好鞋袜,在这一霎时之间,心中起了异样的感觉,似乎只想他再来摸一摸自己的脚。

6赵敏和张无忌在大都小酒馆第一次碰面的情景。这一句“便见了面也永不说话”,表明了他其实还是想见赵敏的,就跟微博上前几天流行的“小学生绝交,以后每天说话不超过三句”一样令人莞尔,张无忌的闷骚形象一下子就跃然纸上了。金庸很擅长通过这种字里行间的小对话来体现人物性格。

张无忌道:“你要是杀了周姑娘,杀了我手下任何一个亲近的兄弟,我便不再当你是朋友,我永远不跟你见面,便见了面也永不说话。”

7小昭部分,《四女同舟何所望》和《东西永隔如参商》这两章的最后一句都是写小昭的

忽然之间,一声声极轻柔、极缥缈的歌声散在海上:“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却是殷离在睡梦中低声唱着小曲。张无忌心头一凛,记得在光明顶上秘道之中,出口被成昆堵死,无法脱身,小昭也曾唱过这个曲子,不禁向小昭望去。月光下只见小昭正自痴痴的瞧着自己。

两人之间的海面越拉越广,终于小昭的座舰成为一个黑点,终于海上一片漆黑,长风掠帆,犹带呜咽之声。

8杨不悔部分,毫无疑问最感动的是糖人这段

张无忌微笑道:“我骂了你么,我可不记得了。”杨不悔道:“我的脾气很执拗,殷六叔是我第一个喜欢的糖人儿,我再也不喜欢第二个了。无忌哥哥,有时我自己一个儿想想,你待我这么好,几次救了我的性命,我……我该当侍奉你一辈子才是。然而我总当你是我的亲哥哥一样,我心底里亲你敬你,可是对他啊,我是说不出的可怜,说不出的喜欢。

还有这段,张无忌救不活殷梨亭的时候,杨不悔泰然自若答的一声“嗷”

突然之间,他清清楚楚的明白了父亲自刎时心情,大错已然铸成,除了自刎以谢之外,确是再无别的道路。他缓缓站起身来,杨不悔问道:“当真无药可救了么?连勉强一试也不成么?”张无忌摇了摇头。杨不悔应道:“嗷!”神色泰然,并不如何惊慌。

张无忌心中一动,想起她所说的那一句话来:“他要是死了,我也不能活着。”心想:“那么我害死的不止是两个人,而是三个。”

9周芷若部分,情节发生在少林寺张无忌跑去医治宋青书一段。“倘若我问心有愧呢”这句话的惊心动魄、情意绵绵之感,更胜于赵敏在《四女同舟何所望》一章里对张无忌的当面表白:“他……谁叫他这般情致缠绵的……抱着……抱着殷姑娘。我是不想活了!”

周芷若道:“你究竟不是神仙。我知你必会尽心竭力,救活了他,以便自己问心无愧的去做朝廷郡马。”

周芷若冷笑道:“咱们从前曾有婚姻之约,我丈夫此刻却是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没伤你性命,旁人定然说我对你旧情犹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骂我不知廉耻、水性杨花。”张无忌急道:“咱们只须问心无愧,旁人言语,理他作甚?”周芷若道:“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10张无忌误以为赵敏夺走倚天剑屠龙刀,杀死蛛儿,后面又碰到赵敏的时候。

“你在给自己找个不杀我的原因,我知道你实在舍不得我”

他走出十余丈,赵敏追了出来,叫道:“张无忌,你往哪里去?”张无忌道:“跟你有甚么相干?”赵敏道:“我有话要问谢大侠和周姑娘,请你带我去见他二人。”张无忌道:“我义父下手不容情,你这不是去送死?”赵敏冷笑道:“你义父心狠手辣,可不似你这等胡涂。再说,谢大侠杀了我,你是报了表妹之仇,岂不是正好偿了你的心愿?”张无忌道:“我胡涂甚么?我不愿你去见我义父。”

赵敏微笑道:“张无忌,你这胡涂小子,你心中实在舍不得我,不肯让我去给谢大侠杀了,是也不是?”张无忌给她说中了心事,脸上一红,喝道:“你别罗唆!我让你多行不义必自毙。你最好离得我远远的,别叫我管不住自己,送了你性命。”赵敏缓缓走近,说道:“我这几句话非问清楚谢大侠和周姑娘不可,我不敢在背后说旁人坏话,当面却须说个明白。”张无忌起了好奇之心,问道:“你有甚么话问他们?”赵敏道:“待会你自然知道。我不怕冒险,你反而害怕么?”张无忌略一迟疑,道:“这是你自己要去的,我义父若下毒手,我须救不得你。”赵敏道:“不用你为我担心。”张无忌怒道:“为你担心?哼!我巴不得你死了才好。”赵敏笑道:“那你快动手啊。”张无忌呸了一声,不去理她,快步向镇甸走去。赵敏跟在后面。两人将到镇甸,张无忌停步转身。说道:“赵姑娘,我曾答应过你,要给你做三件事。第一件是为你找屠龙刀,这件事算是做到了。还有两件事未办。你见我义父,那是非死不可。你还是走罢,待我替你办了那两件了,再去会我义父不迟。”

赵敏嫣然一笑,说道:“你在给自己找个不杀我的原因,我知道你实在舍不得我。”张无忌怒道:“就算是我不忍心,那又怎样?”赵敏道:“我很喜欢啊。我一直不知你是否真心待我,现下可知道了。”张无忌叹了口气,道:“赵姑娘,我求求你,你自个儿走罢。”

11《新妇素手裂红裳》一章中,赵敏的“我偏要勉强”也同样令人难忘。金庸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很少加过度的动作表情描写,不信你翻翻上面的对话,XX 朱唇轻启,XX 呵气如兰之类的基本不会出现,通篇经常都是 XX 道,XX 道,XX 道,偶尔来个 XX 冷笑道,XX 苦笑道。他的功力都体现在了对话内容上了,真可谓是字字珠玑,你看赵敏、周芷若之类的强势女子通篇都不说废话,可是说出来的句子句句像刀子。

赵敏向范遥道:“苦大师,人家要对我动手,你帮不帮我?”范遥眉头一皱,说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

赵敏道:“我偏要勉强。”

12赵敏的金句太多了,这蒙古姑娘说话一点都不含蓄,可是句句都厉害。

张无忌心中怦然一动,先前只觉她衣饰华贵,没想到蒙汉之分,此时经她提醒,才想到她全然是汉人姑娘的打扮。只见她双颊晕红,眼中水汪汪的脉脉含情,他突然之间,明白了她的用意,说道:“你……你……”

赵敏低声道:“你心中舍不得我,我甚么都够了。管他甚么元人汉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尽是甚么军国大事、华夷之分,甚么兴亡盛衰、权势威名,无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你是好人也罢,坏蛋也罢,对我都完全一样。”

夏梦女士是香港著名**演员、制片人,亦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一生挚爱的梦中情人。据说金庸和夏梦有且仅有一次约会,大约发生在1959年,在香港一间咖啡馆,在幽幽烛光和柔柔音乐营造的诗意氛围,金庸借着酒意,鼓起勇气向心目中的女神表白了爱意。

夏梦当时的回复是:非常敬重金庸的人品,喜欢他的才华,只可惜“爱使”已迟到了一步,感叹“恨不相逢未嫁时”了。因为她的为人,是绝不愿去伤害自己夫君的,请求金庸能格外原谅她。最后她诚挚表示:「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

原来,此时男已婚、女亦嫁,金庸虽有冲破家庭藩篱,努力追求自己真爱的决心,可他的女神家庭美满,婚姻幸福,却断无回应这份一厢情愿感情的意念了。而这份回绝,也直接导致了金庸从他和夏梦共事的长城影视公司出走,自己投资开创《明报》,并为了支撑报纸而不停撰写武侠小说,开启了同时作为武侠大师和报业大亨的商业生涯。

夏梦,(1933年2月16日-2016年11月3日)原名杨濛,祖籍苏州,生于上海,她自幼喜好戏剧,艺名取自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1950年加盟香港长城**公司,主演多部**,成为当时最著名的香港女星。1966年移居加拿大,息影十余年,80年代返港,任总监制的两部作品,皆获得当年度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导演等多项大奖。2005年被选为为”中国百年**史百大影人“,2015年被上海国际**节颁发『华语**终身成就奖』。她的一生事业辉煌,代表了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香港**历史。

金庸曾有一句名言:「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有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这看似正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最好写照和现身说法,却又不独是金庸的溢美之词,夏梦确实配得上这样的称赞。她性情端庄贞静,待人娴雅大方,气质秀外慧中,而且博览群书,才兼古今,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夏梦她从影十七年,平素修身甚谨,从不参加饭局,拍摄暴露戏,从未传出过任何绯闻。嫁给林葆诚先生后,夫妻恩爱相守半个多世纪。因此被誉为东方的奥黛丽·赫本,玉洁冰清的绝代佳人,「传统士大夫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承载民国文人家国梦想的梦中情人。」

金庸迷恋夏梦,近乎当时他的同事好友们公认的事实。如他任职长城**公司的同事,后来在金庸创办的《明报》工作多年、以写“哈公专栏”出名的许国曾说:「查先生是一个专于感情的人,我跟他共事于长城**公司时,查先生喜爱上一个美丽的女明星,那女明星是一流的大美人,而我们的查先生那时不过是一个我剧、小说家,当然得不到那位女明星的青睐。」

事实上,金庸之所以选择加盟长城公司,就是为着他心中女神夏梦的缘故。大约是和首任妻子杜冶芬离异不久,金庸在银幕上见到刚从影不久的夏梦,惊为天人,如他自己所说:「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

年轻时的金庸:

于是为了接近遥不可及的女神,文采出众的金庸就想出了为女神量身打造**剧本这招,于是开始撰写**剧本《绝代佳人》,以历史上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如姬为女主角。

这个剧本果然得到了长城公司采用,以夏梦为女主角拍摄为110分钟的黑白**,于1953年上映后大受好评,金庸也因此在香港文艺界崭露头角。后来引进内地后,该片还被文化部于1957年授予优秀影片荣誉奖,金庸也被授予了文化部编剧金奖章。

从1953年到1958年,金庸以“林欢”为笔名,在《长城画报》先后发表过了至少五十篇谈论**的文章,除《绝代佳人》外,同时撰写了《不要离开我》《兰花花》《欢喜冤家》等**剧本,因此得以和**界众人熟悉,经常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与女影星在舞池 舞。

然而就在金庸正打算进一步接近女神时,一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传来,1954年,年仅21岁的夏梦答应了商人林葆诚的追求,与他闪电成婚。

原来,1950年,年仅17岁的夏梦和当时26岁的大明星岑范共同主演了**《禁婚记》,从此一举成名。而两个年轻人彼此吸引,相爱相知,难解难分。

1951年9月,岑范决定回到内地,参加新中国**事业;夏梦不顾自己全家都已移居香港,决定和他回内地发展。岂知长城**公司不想再失去另一根台柱,故意拖延不办夏梦的通行证。夏梦前后给岑范发了多封长信,倾诉衷肠,而岑范的回信却都被有心人扣下,夏梦全都没有收到。

夏梦苦等了岑范3年,杳无音讯,甚至还有岑范已经在内地结婚的谣言。她以为岑范变心,自己被抛弃了,自然失望伤心。而做纺织生意的青年商人林葆诚也和金庸一样,是夏梦的影迷,一直对她十分倾慕,在现场观看夏梦拍摄的《姊妹曲》时,毛遂自荐出任一个教师身份的群众角色,因而加入剧组,得与夏梦相识。

林葆诚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相貌英俊,爱好艺术,举止优雅,学识不凡。他的关心令当时正心灰意冷的夏梦走出阴霾,很快答应了他的求婚。

彼时金庸听到夏梦传出婚讯的心情,大约就和令狐冲听到岳灵珊的婚讯类似吧,因为他自己行动迟缓迂回,却被他人用更直接的手段捷足先登了。不知当时他是否也和令狐冲一样,犹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大醉大哭一场。

夏梦在香港成婚定居后,长城公司不再作梗,让夏梦得以前往内地。夏梦几经打探,终于知道了岑范下落。

1955年,两人在北京北海公园相见,夏梦说:「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哥哥了。」岑范说,「我们之间没有谁辜负谁,而且始终保持着兄妹般的纯洁。」此后不论夏梦来上海,或是岑范去香港,两人都会互相探视,来往不断。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夏梦还多次给岑范吃素的母亲邮寄花生油。正如岑范所说,「夏梦的美貌还是其次,她的心地更美,非常善良。」

无独有偶,金庸也曾多次写到,「夏梦是一个善女人」,他对夏梦的公开评价,除了如西施般“美”,便是一个“善”字。

1955年,供职于《大公报》的金庸,开始撰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男主角的名字,取自当时常为夏梦拍摄制作**宣传照的剧照师“陈家洛”,金庸作为一名粉丝,用这种方式来代入其中,幻想能和自己的女神朝夕相处。

1956年,金庸与第二任夫人朱玫结婚。那些年,金庸对夏梦的追求,其实一直都不瞒着朱玫。对此朱玫就和《书剑》中的李沅芷、《笑傲》中的任盈盈一样,泰然处之,理由是:「他在做梦。」依旧一直是全力支持金庸事业的坚实后盾。(可惜朱玫女士看对了夏梦,最后却终没能完全理解自己的丈夫,两人中年离异,自身晚景凄凉,一叹。)

1957年,金庸毅然离开《大公报》,加入夏梦所属的长城**公司,当了一名薪水只有二百八十元的编剧。他笑谈道:「当年唐伯虎爱上了一个豪门的丫环秋香,为了接近她,不惜卖身为奴入豪门,我金庸与之相比还差得远呢。」虽然薪水微薄,但是能真正近距离接触到心中女神,与之共事,此时自比点秋香的唐伯虎的金庸,无疑是快乐的。

因为有一次夏梦开玩笑戏称他为“姚家阿姨”,金庸为此起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笔名“姚嘉衣”,在报纸上开了个影评专栏“姚嘉衣专栏”,当时也脍炙人口。

1959年,金庸导演了**《王老虎抢亲》,该片由夏梦主演,反串男主角周文宾,金庸费心费力,为之鞍前马后。当时大获成功,掀起了六十年代中国戏曲**的热潮。

对金庸这段精神痴迷于夏梦的往事,后来他的老朋友罗孚回答“说是追过夏梦”,倪匡回答:“好像追过夏梦……”,各人隐隐约约,并无否认,心照不宣,确是当年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

而其戛然而止,则是社会和道德约束的必然,毕竟双方此时都有家室。以夏梦的善良为人和一贯理性作风,无论因为道义还是本心,都绝不可能接受这种一厢情愿的感情。

此后,都说孤愤出诗人,其实孤愤亦出名家,大约正是在夏梦处碰了毫无转圜的钉子,金庸离开了长城公司,才会将写稿所得的全部身家8万港币全部拿出,孤注一掷办《明报》,踏上和夏梦夫君林葆诚先生一样的商人之路。

随着一部部武侠巨著的发表,《明报》影响与日俱增,金庸逐渐功成名就。而他对夏梦的爱念却是丝毫不减,两人一直维持了良好的私交。但凡夏梦一有消息,事无巨细,都会在《明报》头版的“伶星专栏”报道。如《夏梦穿百镑衣》《夏梦买马,乱石投林,美容秘诀,敬远脂粉》等等……

1962年秋,夏梦长期在欧洲旅游,金庸就在《明报》上系列报道夏梦的游踪行迹,专门还为她开辟了专栏《夏梦游记》,一连十多天登载夏梦旅行途中写下的旅游散文。这是《明报》首次为女明星开游记专栏,以后似也未见。

到了1967年,怀孕中的夏梦,选择结束十七年的影坛生涯,离开香港,移民加拿大,和丈夫一起经营制衣厂。《明报》不但在9月27日头版头条刊登相关新闻,次日,向来主要由金庸撰写,评述时政要闻和国际风云的《明报》社评,特意以《夏梦的春梦》为题,为一个女明星送行,也是仅有的一次破例,文意盎然,饱含眷恋:

对于这许多年来曾使她成名的**圈,以及一页在影坛中奋斗的历史,夏梦定会有无限的依恋低徊,可是,她终于走了。这其中,自然会有许多原因,在我们的想象之中,一定是加拿大草原的空气更加新鲜,能使她过着更恬静的生活,所以她才在事业高峰之际,毅然抛弃一切,还于幽谷,遗世独立,正是“去也终须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我们谨于此为她祝福。——金庸《夏梦的春梦》

夏梦息影后,金庸依旧密切关注她的一举一动,不论她在美国生产还是返港探亲,都在《明报》头版刊出。1978年,夏梦回港组建了青鸟**公司,投拍第一部**,请金庸咨询片名,金庸取名为《投奔怒海》,果然大获成功,被好友倪匡戏称为“金庸这一生对**最大的贡献”。

对夏梦爱恋至深、此生不渝的又何止是金庸一人岑范后来成为了著名导演,拍摄过《借东风》、《林则徐》、《阿Q正传》等多部著名影片,因为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不知被多少优秀女 慕和追求过,可是他却铁石心肠,毫不动心。

据说为防美女纠缠,他每次拍片都带着“男保姆”。用岑范自己的话说,「假如从来没有认识夏梦,人生也许会和别人一样,(正常结婚生子),但是我认识了夏梦,别人就跟她没有可比性了。」

夏梦既已成家,两人言明兄妹之情,岑范当然更无需信守当年承诺,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了和夏梦这样完美优秀女性的爱恋后,他就再难和其他女子结婚成家了。

岑范终身不娶,就这么度过了五十多年,直到2008年去世,享年82岁。金庸笔下那个“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只有一个阿朱”的大英雄萧峰,据说就参照了岑范为原型。

平心而论,对夏梦这个女人,岑范既远比金庸幸福,更远比金庸深挚。幸福,是因为他们两人曾经真正浓烈地彼此相爱过,后来的分离只是造化弄人,阴差阳错。

而深挚,则是他不但为夏梦守候一生,而且对比夏梦的合家美满和自己的孑然一身,却无丝毫怨怼,甚至“窃喜”夏梦没有和自己在一起,「如果那时回到内地,以她的背景,浩劫中不知会遭遇什么灾难。上吊吃安眠药,我又保护不了她。」

岑范后来接受采访时说:「爱一个人,是要对方好。她(夏梦)现在家庭好、子女好、事业好,我觉得非常欣慰。」

比起在咖啡馆贸然求爱,完全不顾如此一来,两人将面临多大舆论指责、背负怎样社会压力的金庸,岑范确是爱得更用心了。或者说,金庸爱的,其实是自己对夏梦的“爱”;而岑范爱的,才是真正夏梦这个“人”。

所以,不止是夏梦,相信不论任何一个理智的女性,经历过与岑范这样优秀男子不含丝毫杂质的浓烈爱恋,身边又有林葆诚这样的完美丈夫去体贴爱惜和呵护,一直不遗余力鼎立支持自己事业;即使后来追求自己的是一个才高八斗的才子,恐怕也一样是襄王有梦,神女无心了。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天若有情天亦老,红颜鬓边亦白发,往事俱都如烟。对金庸书迷津津乐道的这段感情,晚年的夏梦接受采访时惜字如金,只言「我和金庸,其实不如不说。」

包括对那部由金庸编导的《王老虎抢亲》,她也表示「我一点也不喜欢这部**。可是观众们都喜欢。我觉得那部**不够分量。」而老年金庸对此也说:「我当时对导演技术还有很多不懂」,并对后辈武侠作家温瑞安表示,这部戏“拍得不好”。

确实对一个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现代女性而言,作家笔下的故事再离奇动人,也只是精心编织的虚幻童话,就如烟花一般,何等绚烂、却转瞬即逝。

生如夏花般灿烂,逝如秋叶般静美,以此祭一代红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389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8
下一篇2024-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