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论无话可说赏析 100字左右 求求啦 速度

朱自清散文论无话可说赏析 100字左右 求求啦 速度,第1张

《论无话可说》写于1931年,这正是中国现代史上动荡不安的年代。内战连年,外患忧忧。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朱自清已从朝气蓬勃的青年步入谙悉人世尘缘的中年。看清了生存的困苦,做人的艰难,面对现实,失望与苦闷郁积心间。于是将这种生命的体验融注其文,表现出极富哲理的人生与人性的思考和感怀。

  自古就有“诗言志”,“文传情”之说。作者先写诗后行文,如今却连文也“‘散’得无话可说”了。不是“苦在话中”,而是“苦在话外”。文章开篇即将“无话可说”的根因和盘托出,开门见山点明“无话可说”,不是有话说不出或有话无处说的苦恼,而是有话不想说,尤其是对“这个大时代”。倘若文章不能真实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不去针砭时弊,拾遗补阙,不如不写不说。

  作者回顾青年时的诗文,那是和着时代呐喊而响起的共鸣,全凭年轻和朝气。“什么自然,什么人生”,现在想来不过是“新瓶里装旧酒的感伤”罢了,“既不深思力索,又未亲自体验”,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是模仿,是重复,像鹦鹉学舌。因为“真正有自己的话要说的是不多的几个人”,“真正一面生活一面吟味那生活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我们都曾有过年青。在此,作者是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反思反省历史,用通俗平白的话语道出深刻的哲理。

  人到中年,成熟了,老道了。对人生、对社会看得清,也看得开,冷静而思考。“偶然说话,决不会是感伤的或印象的”,说得少但很尖锐,很切实,“却是可取”。不过,成熟也意味着圆滑、胆怯。不想重复别人,又惧怕表白自己,终于“无话可说”,这便是“苦在话外”。可沉默对寻常人来说毕竟也是一种痛苦。从青年到中年,作者在人生的比较中,评述着各自的短长,既有认同也有否定,苦闷与矛盾的心态交织在一起,折磨着我们这位有经验有思想的哲人。要一个中年人费很大力量去写些“冒着热气或流着眼泪”的少年人的调子,自觉像涂脂抹粉的女人到大庭广众里去卖弄,难以忍耐;要像“这年头”的“代言人”一样去讲“压根儿就无所谓自己的话”,恐遭良知谴责,便更“无话可说”。作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真理被封存隐没的时代,绝对不允许人们吐真言说实话。如果说有话说不出或有话无处说是一种压抑、不满和痛苦,那么迫于时代的挤压有话不想说则是一种更大的痛苦、愤懑和不幸。文章结尾,作者忽然发现“法国俗语‘无话可说’竟与‘一切皆好’同意”,甚感悲哀。“呜呼,这是多么损的一句话,对于我,对于我的时代”。这真是绝大的讽刺,作者在自嘲,也在嘲笑这个时代和这里的人生。“呜呼”一词,唱出了人对于时代的激愤和时代对于人的悲哀,“无话可说”的内涵揭示得更加深刻。作者的心绪由苦闷、矛盾转为不满、痛苦继而上升为一种激愤的反叛,情感的传递逐渐迭起、蓄积、喷发,很有层次。

  这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却没有散发空泛的道理,摆脱了布道式的说教,在说理中塑造出一个杰出的中年贤哲的形象——他。文中大段他的描写,若独立成篇,即是出色的记人散文。朱自清选择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语词,以散文的韵律表现出他的魅力。他“眼前没有雾,顶上没有云彩,有的只是自己的路。他负着经验的担子,一步步踏上这条无尽的然而实在的路。他回看少年人那些情感的玩意,觉得一种轻松的意味。他乐意分析他背上的经验,不止是少年时的那些;他不愿远远地捉摸,而愿剥开来细细地看。也知道剥开后便没了那跳跃的力量,但他不在乎”。他的形象塑造得丰富坚实,跳跃着成熟,象征着一股崛起的力量。他也正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刻划和展示,从中可以真实地感觉到作者自身的反叛和人格力量。朱自清将哲人的反思揉进了他的形象中,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毫无枯燥和生涩,使人生的感悟变得更加具象清晰。同时,他的描述,体现了朱自清散文创作的风格——形式美,尤其是语言的韵律上,像跳动的音符,婉转、流畅,和谐动听。

林丹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9岁进福建体校,12岁入八一队,18岁入选国家队。

林丹左手握拍,以拉吊突击为主打法,进攻意识强,场上速度快,进攻落点好,攻击犀利,步伐灵活,扣杀较具有威胁。

林丹有一股与生俱来的霸气,长期占据着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0年亚洲青年锦标赛男团、男单冠军,世青赛男团冠军,男单第三名;

2001年荷兰、德国青年公开赛男单冠军,九运会男单亚军,亚洲锦标赛男团冠军、男单亚军,丹麦公开赛男单亚军;

2002年全英公开赛男单第三名,韩国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3年日本公开赛男单亚军,新加坡公开赛四强,丹麦、德国、中国香港、中国公开赛冠军;

2004年瑞士、全英、中国公开赛冠军、日本公开赛四强、汤姆斯杯冠军;

2005年美国阿纳海姆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单亚军;

2006年汤姆斯杯男团冠军成员。

谢杏芳和林丹的故事

[07-15 17:55:24]作者:责任编辑:zhongyurong

刚柔相济“姐弟恋”,含泪崛起“超级丹”new!

2005年5月15日,举世瞩目的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在北京举行,羽坛“神雕侠侣”林丹和谢杏芳双双代表中国队披挂上阵。当林丹干净利落地以2:0将雅典奥运冠军、印尼名将陶菲克斩于马下后,体育馆顿时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这样,中国队就以3:0战胜印尼队夺冠,成为世界上唯一包揽羽毛球比赛三大杯的超级强队!谢杏芳兴奋地走上前去,眼含热泪地说:“我太高兴了,你终于彻底走出了奥运失利的阴影,站到了世界羽坛的巅峰!”林丹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与女友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一幕幕在他眼前浮现……

“超级丹”霸气示爱:我没有六尺高,我却会待你好!

林丹来自福建龙岩,从小进入解放军运动大队。谢杏芳的老家在广州,1998年入选国家羽毛球青年队。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中国羽毛球队进行调整,17岁的林丹和19岁的谢杏芳同时进入国家一队。

林丹身高176米,外表俊朗,球风凶悍,一头爆炸式的头发使他显得有些另类。凭借威力巨大的前场高吊和后场劈杀,他迅速在一队站稳脚跟,被认为是未来中国羽坛的****。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大院里,不少女运动员都暗恋林丹,成千上万的女球迷更是给他写来热辣辣的求爱信。心高气傲的林丹却公开表示:“不拿世界冠军,我绝不谈恋爱!”

与林丹一样,聪明勤奋的谢杏芳也很快脱颖而出,她与张宁、龚睿娜和周蜜一起,被称为中国女队的“四朵金花”,而她是最小也是最漂亮的一朵“小花”。

2002年羽毛球队一次混合训练,教练将林丹和谢杏芳分在一组。林丹和谢杏芳隔网相望,他一下子就被对方独特优雅的气质迷住了。谢杏芳身高比林丹还高3厘米,皮肤白皙,笑起来脸上露出两湾浅浅的酒窝,特别是她柔情似水的大眼睛,好像会说话。林丹的方寸一下子乱了:“羽毛球队竟然藏着这么一位仙女般的姑娘,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在那次实战对抗中,林丹竟然直落两局以0:2输给了谢杏芳!一旁的教练气得直骂:“你连个女队员都打不过,还想当什么世界冠军?”林丹没有辩解,他知道自己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了。

回到宿舍,林丹魂不守舍。同屋的队友鲍春来知道他的心事后打趣道:“你比人家矮一截,‘视觉’条件都不够,人家怎么能看上你?”见林丹是来真的,鲍春来便向他建议:“你要是不好意思,我来当这个媒婆怎样?”林丹马上犯了倔脾气:“是我爱她,你帮什么忙?我要主动向她表白!”

此后,林丹便经常主动找谢杏芳练球。谢杏芳很快就看出了端倪,她问林丹:“你们男队那么多队友,为什么总找我练呀?”林丹的脸红了:“我和男队友之间有合作更有竞争,我想练点绝活,不想让他们知道,所以才找你的。”谢杏芳戳穿他的谎言:“你那些绝活,怎么连我都打不过呢?”说完转身就要走。林丹急了,一把拉住谢杏芳的手说:“我其实不单是为了练球,更是为了和你呆在一起……”

谢杏芳羞得脸颊绯红,她马上把手从林丹的手中抽出来。在她看来,林丹比自己还矮、年龄又比自己小两岁,如果谈恋爱,外界的压力也太大了!她认真地对林丹说:“谢谢你喜欢我,但我们俩不合适。况且我们什么成绩也没有,哪有时间谈恋爱呀?”

林丹是一个要强的人,认准的事从不放弃。第二天训练时,林丹又要求与谢杏芳分在一组。在劈杀高球训练时,林丹每扣一个球,他都要大声高喊:“谢杏芳!谢杏芳!”弄得队友们都惊奇地看着他,谢杏芳生气地警告林丹:“你再喊,我就不陪你练了!”没想到林丹“变本加厉”,他继续高喊:“小芳,我爱你!”在大家目瞪口呆的注视下,谢杏芳难堪极了,她委屈地把球拍一甩,哭着跑出了训练馆……

从那以后,谢杏芳总故意躲着林丹。然而,多年的运动经历告诉林丹:坚持就是胜利。

谢杏芳身体偏瘦,上肢力量不足,这对羽毛球女运动员来说是致命弱点。为了让谢杏芳“长胖”,林丹煞费苦心。每次在食堂吃饭,林丹总是挑一大盘高热量高脂肪的菜肴让林丹吃,其他女队员看到后“嫉妒”地问林丹:“你把好东西都给小芳吃,我们吃什么呀?”林丹笑着说:“你们在赛场上总欺负小芳,我早就看不过去了;等小芳吃胖了,就能打败你们了!”谢杏芳被他的话一下子给逗乐了,她的内心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一天,羽毛球队又进行男女对抗赛,比赛结束已经晚上6点多了,谢杏芳正准备和队友回去,只见林丹远远地走了过来,说给她写了一封信,让她看看。谢杏芳连连摆手说:“我不看我不看。”林丹的倔劲上来了:“那我就念给你听!”

谢杏芳对他的这种霸道哭笑不得,她对林丹说:“我要找的可是那种高高大大的白马王子。”林丹一本正经地对她说:“我虽然没有六尺高,我却会待你好!”

谢杏芳知道,林丹是认真的,她终于被打动了,成功“俘获”小芳后,但林丹还必须通过教练这一关。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起初并不同意“丹芳恋”,他找林丹谈话:“谢杏芳将来能成大器,你和她谈恋爱,影响人家前途怎么办?”林丹拍着胸脯说:“教练你放心,我谈恋爱肯定不会影响训练和比赛。我除了自己拿世界冠军之外,还保证帮助小芳拿世界冠军!”

面对这个“狂傲”的小将,李永波将信将疑,却不忍心棒打鸳鸯。

小芳的心痛:“超级丹”你不能沦为“菜鸟”

林丹和谢杏芳上进心都很强,他们约定,低调处理感情,不能让感情成为事业发展的障碍。正是基于心中共同的目标和对彼此的深爱,林丹和谢杏芳的球技突飞猛进,林丹一跃而成为世界排名第一,谢杏芳也跃居世界排名第五。

2004年5月中旬,两年一届的汤姆斯杯和尤伯杯羽毛球团体赛在印尼雅加达举行。当中国夺回了阔别12年之久的汤姆斯杯那一刻,林丹忘情地偷吻了一下谢杏芳。没想到这个镜头竟然通过电视转播了,铁证如山之下,两人也只好默认并公开了他们的恋情。

和谢杏芳相比,林丹的性格非常张扬,每次胜利后,军人出身的林丹都要脱去上衣双手握拳,然后向观众敬军礼。谢杏芳看出了他的缺点,几次对他说:“你的球风太张扬了,恨不得一下就把对手打死,你要想保住世界第一的位置,就必须磨磨性格,比赛时更有耐性。”林丹嘴上称是,内心却不以为然。

林丹成长故事:左撇子成敲门砖 脾气大经常挨罚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8-20 发表评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那时离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时间,林丹的母亲本来挺强硬地要拒绝我们采访。但出乎记者意料的是,见面后林丹家人非常配合。林妈妈边招待记者,边招呼医生进门来给林丹的外婆打针,又忙着给婆婆端水送药。

记者有些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来打扰,但林妈妈却挥挥手,“算了,你们工作也不容易。

”对于记者的问题,林妈妈是有问必答,连听到林丹准备什么时候迎娶谢杏芳也没有生气,“我们林丹还小嘛,我不着急,看他们自己决定了。”采访快结束时,林妈妈有些感慨地说:“林丹曾经受过媒体不少伤害,所以我们家对媒体很低调,不想过多接受采访。北京奥运会,本来我和他爸爸准备‘躲’到北京去,不接受任何采访,安心给林丹加油。但现在他婆婆这样,肯定不能去了……”这些,让记者有些感动。林妈妈是刀子嘴,豆腐心。似乎林丹也遗传了一些这样的脾气,看起来酷劲十足,心里对人却非常好。

“左撇子”成“敲门砖”

林妈妈切菜和洗衣服就都用左手,因为“右手没力气”,而林丹也曾是个标准的“左撇子”,干什么都喜欢用左手。福建省体校的张青松教练一眼就看中了身高块头都不起眼的林丹。事后一聊才知道,原来一个左撇子在30多个人的集体训练中尤其显眼,而且张教练自己也是个“左撇子”球员。张青松在盯上小林丹后,经常来到龙岩看他的比赛,并在1992年把林丹带到了福州省体育学校。

训练苦 每天都要哭

乍看起来,正是由于有了“左撇子”这样的优势,小林丹才走上了职业的道路。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抹杀小林丹勤奋刻苦的个人努力。“林丹练习羽毛球时,没少哭过鼻子。”林妈妈清楚地记得,在上杭体校时,每到星期日,她都会在清晨5点叫醒睡梦中的林丹,然后沿着上杭县城一跑就是三圈。在寒冷的冬天,小林丹也不会耽误,他只有一个特殊的小要求:“妈妈,你4点半先叫醒我,然后让我再睡半小时再叫我……”此时林妈妈的眼睛有些湿润,“才5岁的孩子啊!”那时让林丹感到恐惧的是压腿。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到了福州训练后,8岁的林丹哪里受得了离家的痛苦,爸妈一离开福州回上杭,他就开始哭,几乎每天都要哭上一场。

“林团长”脾气大 挨罚是常事

12岁的林丹意外落选福建省体工队,在启蒙教练陈伟华的引荐下他来到了八一队。现在,林丹的军衔已经光荣地升到了团级干部。有时候他回家,大家会亲切地叫他“林团长”。

在八一队训练时,年少的林丹缺点就是不擅控制脾气,容易冲动,那时他球打得不好有时会摔拍子,口吐脏字。八一队教练很重视这种情况,“要是再犯你就给我停训,去操场上跑步!”

林丹成长故事:左撇子成敲门砖 脾气大经常挨罚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8-20 发表评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那时离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时间,林丹的母亲本来挺强硬地要拒绝我们采访。但出乎记者意料的是,见面后林丹家人非常配合。林妈妈边招待记者,边招呼医生进门来给林丹的外婆打针,又忙着给婆婆端水送药。

记者有些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来打扰,但林妈妈却挥挥手,“算了,你们工作也不容易。

”对于记者的问题,林妈妈是有问必答,连听到林丹准备什么时候迎娶谢杏芳也没有生气,“我们林丹还小嘛,我不着急,看他们自己决定了。”采访快结束时,林妈妈有些感慨地说:“林丹曾经受过媒体不少伤害,所以我们家对媒体很低调,不想过多接受采访。北京奥运会,本来我和他爸爸准备‘躲’到北京去,不接受任何采访,安心给林丹加油。但现在他婆婆这样,肯定不能去了……”这些,让记者有些感动。林妈妈是刀子嘴,豆腐心。似乎林丹也遗传了一些这样的脾气,看起来酷劲十足,心里对人却非常好。

“左撇子”成“敲门砖”

林妈妈切菜和洗衣服就都用左手,因为“右手没力气”,而林丹也曾是个标准的“左撇子”,干什么都喜欢用左手。福建省体校的张青松教练一眼就看中了身高块头都不起眼的林丹。事后一聊才知道,原来一个左撇子在30多个人的集体训练中尤其显眼,而且张教练自己也是个“左撇子”球员。张青松在盯上小林丹后,经常来到龙岩看他的比赛,并在1992年把林丹带到了福州省体育学校。

训练苦 每天都要哭

乍看起来,正是由于有了“左撇子”这样的优势,小林丹才走上了职业的道路。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抹杀小林丹勤奋刻苦的个人努力。“林丹练习羽毛球时,没少哭过鼻子。”林妈妈清楚地记得,在上杭体校时,每到星期日,她都会在清晨5点叫醒睡梦中的林丹,然后沿着上杭县城一跑就是三圈。在寒冷的冬天,小林丹也不会耽误,他只有一个特殊的小要求:“妈妈,你4点半先叫醒我,然后让我再睡半小时再叫我……”此时林妈妈的眼睛有些湿润,“才5岁的孩子啊!”那时让林丹感到恐惧的是压腿。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到了福州训练后,8岁的林丹哪里受得了离家的痛苦,爸妈一离开福州回上杭,他就开始哭,几乎每天都要哭上一场。

“林团长”脾气大 挨罚是常事

12岁的林丹意外落选福建省体工队,在启蒙教练陈伟华的引荐下他来到了八一队。现在,林丹的军衔已经光荣地升到了团级干部。有时候他回家,大家会亲切地叫他“林团长”。

在八一队训练时,年少的林丹缺点就是不擅控制脾气,容易冲动,那时他球打得不好有时会摔拍子,口吐脏字。八一队教练很重视这种情况,“要是再犯你就给我停训,去操场上跑步!”

我现在很激动,难以用语言表达我现在的心情,因为对手很强大。我付出多少对手一样付出了很多,谁来都不会白给你这块金牌,所以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不管怎么样,拼就好了。自从上届雅典奥运会我就一直很想得到一块金牌,今天我得到了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也是对自己实力的一种肯定。今年有很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有很多的阻力,但是今天的金牌让我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在赛前我承受了很多--关注、压力……好在现在一切都过去了。

对于这场决赛,我觉得 “顶住就是胜利”,战术、策略什么的都可以暂且不去考虑了,“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拿到金牌,很开心,我做到了。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所以我很庆幸拿到了今天金牌,我觉得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会和我的队友和教练继续并肩战斗!其实赛前我就想好了,我会尽力去比,但如果真的输了,那就和谢杏芳一起拿银牌,也挺好!我觉得我今天发挥得非常好,打出了一场高水平的比赛。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打一场漂亮的比赛,把所有拥有的都发挥出来就好了。这一枚金牌我等了四年了,不仅我自己很不容易,而且这四年我得到了很多人鼓励,收到了很多球迷的来信,很多朋友在博客上支持和鼓励我,这枚金牌对支持我的大家是最好的回报!

坦率的说我现在还没有认真的去考虑将来的打算,我想我会做一个认真的选择,现在我最想的是好好休息一下。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会继续打下去,像陶菲克那样,多拿奖牌,在亚运会上,在各种世界性的比赛上!因为我只有25岁,还很年轻,而且支持我的人太多了,我会为了他们而战!

5岁时,迷上羽毛球  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成女孩子来打扮。那时候的林丹胖乎乎的,头发留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买的红色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当时,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妈妈给他买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可是,这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动手指头,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只练了一个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球,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赛。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电子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上跑着玩。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儿练球了。有一次,林丹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看见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觉。那一年,林丹5岁。

  很快,林丹就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更多时候是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戏,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

  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队里打比赛,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什么,林丹自己就开始掉眼泪了。

  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出,当时班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列前茅。

9岁时,在泪水中成长

  1992年,9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建省体校,来到了距上杭县600公里远的福州。在省体校的第一个学期,林丹是伴着泪水度过的。

  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进的省体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习惯宿舍的生活。自从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妈妈走后,他就开始哭,几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场。甚至有时在训练的时候,练着练着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来了,教练一看,就先让他站在一边,哭完了再练。训练完了,回到宿舍,他独自一人常常发呆,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哭起来。后来,林丹开始给家里写信,一天一封,主题基本都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来看我吧。直到今天,林丹妈妈还保留着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缓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绪。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点好吃的,给妈妈打个电话,周日再回到体校。刚到省体校的时候,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林丹根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换,床铺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别说换洗床单枕套了,整个人都邋邋遢遢的。到体校的第一个星期,因为总是一个人发呆想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来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洗澡。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从家里再回到体校的时候,林丹想家的情绪才缓解了一些。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哭了,家信也减少到一星期写一封了。

  在挺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林丹不服输、自尊心强的特点便显现出来。很快,他学会了换衣服、洗床单,独立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训练中更是特别要强。林丹妈妈说,有一次,林丹发烧打点滴,但他却不愿耽误训练,没有向教练请假,从医院回来便继续投入训练了。

14岁时,在部队经受洗礼

  1995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林丹获得了男单冠军,被解放军队看中,让他到队里试训了10天。之后没多久,林丹便接到了解放军队的录取通知,12岁的他就这样跨进了军队的大门,成为一名军人。到解放军队后,队里给林丹发了很多新装备,好像还是凯胜的,有服装、球拍等,抱着这些装备,林丹别提多开心了。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用的是木头拍子,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好的装备。

  除了新装备,林丹还拥有了自己的军装。当时他的个子特别小,还不到14米,帽子戴在头上像扣了一口锅,腰带系到最里面的扣眼还是松,裤子直往下掉,大家见了都哈哈大笑。

  1997年,林丹随解放军队到南日岛体验部队生活。在那里,他们这些专业羽毛球选手每天要跟部队官兵一起出操、站岗,在大太阳底下站几十分钟、夜间紧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体验过。除了操练,他们还要跟部队同吃同住,在解放军队训练的时候,大家总觉得伙食不好,挑来挑去的。到了那里,吃饭的时候,大家左看右看,看不到饭里的肉。据林丹说,那里讲究的是“看菜吃饭”,也就是说看没什么菜就多吃饭,即使有菜也要看着吃。有一次,林丹跟连长、班长几个人一起吃饭,一个盘子里只有几条小咸鱼,林丹上去就夹了两条放到自己碗里吃,班长后来质问他:“知道什么叫‘看菜吃饭’么?旁边还坐着连长呢!”刚去部队的时候,林丹要洗澡,就问澡堂在哪儿,几点有热水。班长告诉他这里洗澡不用热水。结果在部队的20天,林丹只洗了3次澡,也就是用凉水冲一下便赶快穿上衣服。经过那段时间在部队的锻炼,林丹充分感受到了当军人的不容易,体会到了军人的可贵可敬,也让他平添了身为军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感情后来在林丹得胜后的标志性动作——行军礼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林丹说自己在赛场上的那股霸气是与生俱来的,事实上,这股霸气是缘于他从小不服输的性格。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林丹在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都不愿低头,从地方体校到军队,他的这种性格得到了更好的锤炼。

20岁时,成为“超级丹”

  2002年8月22日,不满19岁的林丹竟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尽管保持的时间仅有一周。自2002年首夺公开赛冠军起,林丹在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和各项国际大赛中获得大量冠军。从2004年到2008年几乎四年时间占据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被世界羽联和媒体称为“超级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151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7
下一篇2024-03-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