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姓的起源

段姓的起源,第1张

段姓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政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叔段的时候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让段叔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叔。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2 、出自复姓段干木的后代。战国时期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到魏国,他的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就是山西段氏。

3、 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西晋时有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 、云南蛮段氏。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拜为云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段姓分布

段氏的发源地主要有:一是河南北部共叔段的一支;二是出自段干邑的段干木的一支,段干邑现已不可查;三是出自辽宁西部的鲜卑部落。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姓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源于北方,大举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甘肃两省最旺盛。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今甘肃境内),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短荣的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其后代世代为官,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从整体上看,段氏的分布主要在北方。

郡望堂号

郡望:

1、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2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3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西晋移至池阳。

堂号:

1 、君轼堂:战国时期魏国的段干木不肯作官,魏文王却认为他很能干,于是亲自登门拜访,段木干跳墙躲了起来,不肯与之相见。文侯依然很尊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2 、段氏还有以武威、京兆为堂号的。

段姓家谱

全国:段氏宗谱卷、段氏族谱二十卷首一卷

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

江苏:丰县段氏族谱四卷、金坛段氏家乘十卷首一卷、句容句曲段氏重修宗谱八卷

浙江:常山段氏宗谱不分卷

安徽:寿县段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福建:建阳兴田段氏族谱二十一卷

江西:萍乡萍西段氏族谱卷、波阳段氏宗谱十卷

湖北:新洲段氏宗谱四卷首五卷、利川厚坝段氏族谱四卷

湖南:凝益段氏五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湘潭城北段氏宗谱不分

卷、邵阳段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二卷

四川:江北段氏宗谱十九卷、内江段氏家乘四卷、内江段氏家乘二卷

历史名人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通海节度使,世为南昭贵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少年为无赖,屡屡犯法,隋末客居太原,为李世民所赏识,随从李渊父子起兵。潼关之战中击退屈突通,后从李世民讨王世充。世民即位,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

段业:京兆人,十六国时期凉州地区政权首领。曾出任后凉建康太守,公元397年脱离后凉。推他为凉州牧。三年后改为凉王。

段文昌:唐朝著名宰相。

段干木:战国初魏国人,姓段干,名木。求学于子夏,受魏成子推荐,受到过魏文侯的礼敬。魏文侯相当崇敬他。

段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安节:唐齐州临淄人。成式子。自幼喜欢音乐,能唱歌,对音律也颇有研究。著有《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以后的乐部、乐器、节目、演员等。

推荐于 2017-09-04

念之屋1对1免费测资深职业占卜师已回答4563人问题

段姓的起源

老师很耐心的回答问题

跟暗恋对象表白成功了,谢谢老师

查看全部3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段姓的来源

1、源自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黄帝的后代。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发生 “国人暴动”, 厉王死于囚所。 2、来自段匹磾,根源于鲜卑族后裔。段匹磾,辽西石城人。据《辞海》载,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勿尘,在归顺朝廷后被封为辽西公。 3、云南白族(还有哈尼族),根源于段思平。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 扩展资料 段姓名人 1、段韶 段韶(?-571年),字孝先,小字铁伐,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功臣,姑臧县侯段荣长子。少时善长骑射,有将帅之才,得到姨夫高欢器重,视为心腹随军消灭尔朱兆、抵御宇文泰、征讨玉壁。 高欢死后,嗣子高澄嗣位,段韶镇守晋阳,随征颍川。后击讨南梁、平定内乱,数败北周。武平二年(571年),周军寇掠,病重回京,封乐陵郡公,不久病死。后主高纬在东堂为其举哀,赠假黄钺、相国、太尉、录尚书事、使持节、都督朔并定赵翼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朔州刺史,谥号忠武。 2、段续 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兰州段家滩人。明世宗嘉靖二年 (1523)癸未科进士,历任云南道御史,湖广参议后升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辞官后,返回兰州,深感兰州地区黄河两岸农民屡遭干旱之苦,便自备木料,聘请工匠,按图仿制。 但因对构造原理未尽精通,几番失败,几经修改图纸,终告成功。段续首次创建的一轮水车,安装在段家滩小南河,后人称之为“祖宗车”。此后,兰州黄河两岸农民均依式仿造,用水车浇灌农田,收效显著,至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全市有水车252轮,提灌面积达10万余亩。 3、段霖茂 段霖茂(1904~1975) 别名雨农,湖北英山鸡鸣河人,国民党陆军中将。 1925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大队第三队少尉区队长。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宣传大队第二支队中尉支队长,总司令部补充第五团三营十二连连长,第二师六十五团三营上尉连长,浙江宁波市公安局政治部少校宣传科长。参加北伐战争。 -段姓

32 浏览187402019-06-06

段氏的由来起源那里

1、源自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黄帝的后代。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发生 “国人暴动”, 厉王死于囚所。 2、来自段匹磾,根源于鲜卑族后裔。段匹磾,辽西石城人。据《辞海》载,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勿尘,在归顺朝廷后被封为辽西公。 他的领地内原有三万家,分布在今辽宁西部。但后味他的领地被十六国之后赵 石虎于太宁元年(349年)占领,其属民逃到中 原各地,与汉 人杂居,并逐渐与汉人融合,在生活习惯上也没有两样。 又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一书载,段务勿尘本鲜卑人檀石槐之后,其属民在与汉人融合之后,其东晋怀帝时的左贤王兼幽州刺史,段匹磾,作为段务勿尘之后人,即将这“段”作为这些属民统一的姓氏,使之成为段姓族人重要的一支。是为辽西段姓。 3、云南白族(还有哈尼族),根源于段思平。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

扩展资料:

段姓名人: 段韶:南北朝时北齐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 段随:十六国时西燕人。初为西燕大将,国内大乱之时被推为王,旋被杀。 段业:西安人,十六国时北凉国君,初为后凉建康(今甘肃省高台南)太守,后为匈奴人所拥立,在位三年被杀。 段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求学于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其潜学守道,不事诸侯,受到魏文侯敬重,据传文侯每过段干木家门,定站立伏于车前横木,以示尊敬。 段会宗:天水上邽(今甘肃省天水)人,西汉任西域都护、雁门太守等职。为人义气,重功名,受到各族敬畏。 -段姓

14 浏览7022019-09-12

段姓的由来

段姓,大理国国姓,先祖出自周王族支系,源于姬姓郑氏。 姓氏起源: 1、源自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黄帝的后代。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厉王死于囚所。据《左传》、《史记》的记载,周宣王继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镐京附近的郑(今陕西省华县)。姬友就是共叔段的祖父郑桓公。他是周幽王的司徒。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姬友死于王事。姬友的长子姬掘突继位,助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仍为周朝司徒,并把郑室迁到洛阳东南,史称“新郑”。故城至今保存完好。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因难产,姜氏受了惊吓,对他一直不喜欢。姜氏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叫“段”,人们称他“叔段”。共叔段死后,家人子孙四处逃散。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继位,态度有所改变,他曾对臣下说:“不可使共叔段无后于郑。”并于周釐王四年(公元前678年)将出奔在卫国的共叔段的孙子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郑国。公父定叔的父亲名叫公孙滑,定叔回郑以后,共叔段的子孙始称“公孙段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共叔段的后代子孙将“段”作为自己的姓氏,这表明了他的后代子孙对共叔段的爱戴与尊重。 2、来自段匹磾,根源于鲜卑族后裔。段匹磾,辽西石城人。据《辞海》载,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勿尘,在归顺朝廷后被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内原有三万家,分布在今辽宁西部。但后味他的领地被十六国之后赵皇帝石虎于太宁元年(349年)占领,其属民逃到中原各地,与汉人杂居,并逐渐与汉人融合,在生活习惯上也没有两样。又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一书载,段务勿尘本鲜卑人檀石槐之后,其属民在与汉人融合之后,其东晋怀帝时的左贤王兼幽州刺史,段匹磾,作为段务勿尘之后人,即将这“段”作为这些属民统一的姓氏,使之成为段姓族人重要的一支。是为辽西段姓。 3、云南白族(还有哈尼族),根源于段思平。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清人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始祖段延是出自武威的地道的汉人,是共叔段子孙西迁武威后的后裔。如此看来,云南段氏同河南段氏本是同根生,云南段氏被世人视为白族(还有的是哈尼族)。清人冯苏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一数千字的长文中说:“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南诏王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相当于宰相)。六传生思平。”

9 浏览3022017-12-16

段姓的起源

段姓是大理国国姓。 先祖出自姬姓周王族支系,源于姬姓郑氏。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段姓是汉字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国段姓人口排名第82位,在韩国也有分布。

扩展资料:

现存的段氏族谱,大多修撰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而尤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为多。20世纪末期,修谱之风再次盛起。现代、当代的段氏族谱,除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表现出浓厚的民主思想。主张强族兴邦。 段姓的家乘谱牒现在在各级图书馆社科研究单位所收藏的有百种以上。在民间段氏人家所收藏的则在千种以上。 —段姓

19 浏览217912019-12-16

段氏 的起源

1、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叔段的时候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让段叔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叔。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2、出自复姓段干木的后代。战国时期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到魏国,他的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就是山西段氏。 3、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西晋时有个部落首领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云南蛮段氏。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拜为云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1 浏览962016-03-15

1评论

djwlovelf赞

一会是叔段,一会又是段叔……………………

评论两句

1 小学生满分作文大全 写梨花

有的人喜欢国色天香的牡丹,有的人喜欢鲜艳娇美的月季,有的人喜欢洁净高雅的玉兰,有的人喜欢恬静温柔的君子兰……我却喜欢洁白的梨花。

雪白雪白的梨花,那么纯净,又那么艳丽,它那小小的嫩嫩的叶芽儿,在春风中微微摇晃,那一簇一簇的花朵,就在这叶芽中间开放着,嫩黄衬托着雪白,非常协调,又特别醒目。如果一株一株地看,它就像地下的一股一股涌出来的清泉一样多,那花朵,就像雪白的浪花。如果站在远处眺望,它就像明烂烂的珍珠缀成的项链,挂在这新兴的古城脖颈上。

如果说白莲像美少女的皮肤,玉兰像无瑕的白玉,月季像月下白雪,玫瑰像在牛奶缸里浸过,那么,我也不愿再煞费心机找更恰当的比喻来描写梨花了,我将斗胆地说:“梨花集齐了一切白色花种之大成,是它们之魁首和王冠!”我喜欢洁白的梨花。

2 我爱家乡梨花日记20个字

我爱家乡梨花日记:我的家乡每到五月份,都是梨花盛开的季节,今年在梨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全家来到了千山,只为欣赏梨花的美放眼望去梨花盛开,洁白的梨花一眼望不到边。

一阵阵香气迎面扑来使我心旷神怡。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陶醉在花的世界里,我和妈妈穿梭在梨花中间一起快乐的照相,一起快乐的喊叫,一起聆听关于梨花天使的故事。

看着四面八方的客人和我一样快乐的畅游,我为我美丽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爱我的家乡,爱我的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亲爱的朋友请到我的家乡来看一看这洁白的梨花吧!会让你流连忘返,会让你有种回归大自然的享受。

3 我爱家乡梨花日记20个字

我爱家乡梨花日记:

我的家乡每到五月份,都是梨花盛开的季节,今年在梨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全家来到了千山,只为欣赏梨花的美放眼望去梨花盛开,洁白的梨花一眼望不到边。一阵阵香气迎面扑来使我心旷神怡。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陶醉在花的世界里,我和妈妈穿梭在梨花中间一起快乐的照相,一起快乐的喊叫,一起聆听关于梨花天使的故事。看着四面八方的客人和我一样快乐的畅游,我为我美丽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爱我的家乡,爱我的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亲爱的朋友请到我的家乡来看一看这洁白的梨花吧!会让你流连忘返,会让你有种回归大自然的享受。

4 描写梨花的作文怎么写

梨花,蔷薇科梨属,梨树的花朵。

梨树,落叶乔木,叶圆如大叶杨,干有粗皮外护,枝撑如伞。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如同雪花,具有浓烈香味。

果可供生食外,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以及药用。:方法:写梨花,可以写梨花美好的寓意,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借故抒情。

结尾应当符合主题,表达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像梨花一样,纯洁美好。一、梨花寓意梨花的花语是纯情,纯真的爱,一辈子的守候不分离。

梨花---- 安慰以及最浪漫的爱情梨花冰身玉肤,凝脂欲滴,妩媚多姿,应该是柔的化身;梨花,抖落寒峭,撇下绿叶,先开为快,独占枝头,她是刚和柔的高度统一。二、引经据典《东栏梨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古诗词全文如下: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漏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我怀着惆怅的心情冥想这暮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又能有几度清明啊。

5 写梨花的作文

三月梨乡漫雪花,银装素裹萌春芽。

这是三月,在如玉似雪的梨花海洋中,有一种让人难于名状的脉脉温情。 已是春风飞雪,万树花开,绽放着高洁的花瓣,为春天、为涌动的春潮,增添靓丽的风景。

路两边一片片盛开着雪白梨花的梨花林,它们有的镶嵌在绿油油的麦苗 里,有的同含苞待放的桃花林相依相偎,相互映照。 梨花,蔷薇科,梨属。

落叶乔木,春季开花,花色冰晶玉洁,其素淡的芳姿及淡雅的清香历代博得诗人的推崇。“北风卷地北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梨花在诗人的眼里,没有市俗的戒律,因情生景,因境而别,渲染着诗人的情感表白。 花开的时节,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洁白的梨树下,在赏,在嗅,在感受花香醉人的春意。

还因为身处梨花花海的渺小,更使人感到了缤纷的梨花如雪无声的素雅,给人悄无声息的盛艳,让人在芳香中情不自禁地思绪神驰。 由花及果,由果及人生的瞬间片断,梨花及梨果,总能给人温馨的回忆。

鸭梨,清水煮沸,可以生津润肺,清热解毒。 蜂蝶在花海中追逐,稚童在花荫下攀爬,游人在花道间流连。

今天是梨花的节日,今天是梨花的盛装。在春日的暖阳下,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含春的畅快。

微风中,绽放的花瓣犹如万千飞碟,在蓝天下飞扬着翩跹的舞姿;含苞的花蕾张开 的小嘴,呼吸着春天沁人心脾的香泽。团团簇簇,争香斗艳,带给人们久别的清新。

6 写一篇梨花的日记

一年一度的丰县梨花节又到了,我满怀 地和同学们乘车来到万亩梨园,观赏美丽的梨花。

走进梨园,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成片成片洁白的梨花,一簇簇,一层层,好似挂满枝头的皑皑白雪,美丽极了!梨花千姿百态,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像一颗颗洁白无瑕的小珍珠,挂满枝头;有的已经张开了几片花瓣,像一个个白色的小喇叭,花瓣环抱着细绒花蕊,顶端戴着红色的小帽子,好像是悠闲、漂亮的“睡美人”;有的已经盛开了,那雪白的花瓣就好像仙女白色的纱裙,随风飘荡,又像是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微风吹过,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舒服极了。

我们沿着小路来到了梨园旁边的观景台。登上观景台,向远处眺望,这里的景色更加迷人。整个梨园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雪白的梨花就像是涌动着的浪花,在阳光的映照下,在春风的吹拂下,跳跃着、舞动着,洁白如雪,银光闪闪。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岑参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多么美的风景呀,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怎能不让人心动,又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相机,按下了快门。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我们在万亩梨园的参观就要结束了。临行前,我又望了一眼美丽的梨花,真舍不得离开啊!

7 运用象征手法写梨花的作文

我家的房前有棵梨树。四月,春风一吹,梨花便打起骨朵儿来了。

用不了十来天,那米粒般大小的嫩绿的小骨朵儿,就变成了一朵朵小花。,淡自色的花,中间有儿点鹅黄的花蕊,花的底部衬托着两片嫩绿的叶子。这就是一朵完整的梨花了。

单单一朵梨花不见得很美,然而一树梨花就不同了。千万朵梨花构成了一个雪自的整体,仿佛身穿素裙的嫦娥,在春风中伫立,微风一过,好像又在翩翩起舞。原先,我并不怎么喜欢梨花,假如要说喜欢梨花的话,那是因为,只有开了梨花,才有梨子吃。

这几天,邻居家的桃花渐渐谢了。而我家的梨花,开得可好看啦。昨夜浙浙沥沥下了一夜春雨,清晨朝邻居家的桃树上一瞧,呀!昨天还是粉红的一树桃花,现在却所剩无几了,稀稀疏疏的花,叫人觉得好可怜。

房前的梨花呢?嗬,好白好自的一座银山!雨珠儿正从梨树的枝上、花瓣上往下淌,地上竟没有一朵被春雨打落的梨花瓣,整树梨花显得那样晶莹,似乎比往日更加洁白。清晨的阳光,照若梨花,银山又变成了金山了!

一阵微风拂过,梨花在枝头颤动着,摇曳养,落下的水珠溅在脸上,调皮地滑到嘴边,用舌头舔一舔,甜滋滋、凉丝丝的。

啊!多美的景色,多可爱的梨花!被风吹过甲被雨打过,你却更顽强了!

梨花,就是你平凡的花孕育着喜人的丰收硕果。梨花,我爱你!

8 写梨花的作文

三月梨乡漫雪花,银装素裹萌春芽。

这是三月,在如玉似雪的梨花海洋中,有一种让人难于名状的脉脉温情。 已是春风飞雪,万树花开,绽放着高洁的花瓣,为春天、为涌动的春潮,增添靓丽的风景。

路两边一片片盛开着雪白梨花的梨花林,它们有的镶嵌在绿油油的麦苗 里,有的同含苞待放的桃花林相依相偎,相互映照。 梨花,蔷薇科,梨属。

落叶乔木,春季开花,花色冰晶玉洁,其素淡的芳姿及淡雅的清香历代博得诗人的推崇。“北风卷地北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梨花在诗人的眼里,没有市俗的戒律,因情生景,因境而别,渲染着诗人的情感表白。 花开的时节,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洁白的梨树下,在赏,在嗅,在感受花香醉人的春意。

还因为身处梨花花海的渺小,更使人感到了缤纷的梨花如雪无声的素雅,给人悄无声息的盛艳,让人在芳香中情不自禁地思绪神驰。 由花及果,由果及人生的瞬间片断,梨花及梨果,总能给人温馨的回忆。

鸭梨,清水煮沸,可以生津润肺,清热解毒。 蜂蝶在花海中追逐,稚童在花荫下攀爬,游人在花道间流连。

今天是梨花的节日,今天是梨花的盛装。在春日的暖阳下,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含春的畅快。

微风中,绽放的花瓣犹如万千飞碟,在蓝天下飞扬着翩跹的舞姿;含苞的花蕾张开 的小嘴,呼吸着春天沁人心脾的香泽。团团簇簇,争香斗艳,带给人们久别的清新。

曲靖有哪些风俗?

曲靖民间风俗

富源黄泥河畔(古敢乡)水族姑娘小伙的“赶表”、“走寨”(唯曲靖独有),以“即兴编词对歌”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倾诉对意中人的爱慕、讴歌忠贞不渝的爱情;师宗五龙河畔(五龙乡)壮家儿女的“浪哨”高腔和“三月三”民俗文化节,罗平“三江口”(南盘江、黄泥河、清水江交汇处)、多依河畔(鲁布革乡)布依族男女的“闹水”习俗与“二月二”歌会,马龙、宣威、沾益、师宗苗族同胞的笙望舞、“花山节”,会泽、宣威彝族的“立秋节”,沾益回族的“开斋节”与“传油香”,麒麟区红土墙彝族的“火把节”、歌舞表演,陆良撒尼人(彝族支系)的大三弦与土风舞以及曲靖各地民间的龙灯(“耍龙”)、狮舞(“耍狮子”)、高跷(踩高跷)、彩船(划旱船)、跑驴(假骑毛驴表演)、染花饭、打水枪、抢花炮、“张公背张婆”、扮鹭鸶、扮蚌壳,可谓层出不穷、多彩多姿,既原始生态又美妙神奇,让人流连忘返、记忆犹新。

辑录部分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如下:

(一)特色文化

1、师宗县五龙乡水寨村的壮族文化

2、富源县墨红镇法土村的彝族文化

3、富源县古敢乡下笔冲村的水族文化

4、罗平县九龙镇腊昔村的布依族文化

(二)习俗

1、师宗县高良乡笼嘎村瑶族“渡戒”习俗

2、师宗县高良乡纳厦村苗族“踩花山”习俗

3、师宗县五龙乡水寨村壮族婚姻习俗

4、师宗县五龙乡水寨村壮族“三月三”习俗

5、师宗县五龙乡“祭老人房”习俗

6、师宗县雄壁镇堵杂村彝族“绑神猴”习俗

7、师宗县彩云镇额则村彝族丧葬习俗

8、富源县富村镇新厂村“打老牛”习俗

9、马龙县马过河镇鲁石村苗族婚姻习俗

10、陆良县小百户乡打鼓村撒尼族“祭窑山”习俗

11、陆良县大莫古镇摔跤习俗

12、罗平县鲁布革乡布依族“闹水”习俗

13、罗平县长底乡布依族“二月二”习俗

14、会泽县马路乡大转弯苗族婚姻习俗

15、会泽县新街乡脑包村回族丧葬习俗

16、会泽县的“耍水龙”习俗

(三)音乐:

1、麒麟区的“爨乡古乐”(“洞经音乐”等)

2、麒麟区沿江乡的歌曲《大河涨水满石崖》

4、会泽县的“堂琅古乐”(“洞经音乐”等)

5、罗平县富乐镇的“富乐洞经音乐”

6、师宗县龙庆乡黑尔村的歌曲《小渔箩》

7、师宗县高良乡科白村岭黑寨“双管竹笛乐曲”

8、师宗县五龙乡保太村的花灯音乐

9、马龙县山歌《石榴花开》

10、会泽县民歌《一朵鲜花鲜又鲜》

11、以世居阿着底(撒尼语:曲靖)的撒尼人为背景制作的著名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2、富源县老厂乡阿给嘎村的彝族民间唢纳

(四)舞蹈:

1、陆良县小百户乡打鼓村的撒尼“大三弦”

2、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的“花灯团场”

3、马龙县月望乡深沟的“芦笙舞”

4、罗平县旧屋基乡的“箩箩舞”

5、罗平县钟山乡的“蚂螂舞”

6、罗平县马街镇歹麦村的“跳歹”

7、麒麟区茨营乡红土墙的彝族“酒礼舞”

8、沾益县炎方乡卡居的“叠脚舞”

9、师宗县龙庆乡黑尔大寨的“碗舞”

10、师宗县高良乡纳平山村“芦笙舞”

11、富源县古敢乡的“狮子灯”

12、富源县黄泥河镇小云脚村的“芦笙舞”

13、宣威市东山乡安迪村的彝族“跳脚舞”

14、会泽县的“板凳龙”、“龙灯”

总之,舞蹈的类型有:庆祝性舞蹈;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表演性舞蹈;戏曲类舞蹈;婚庆丧葬类舞蹈;生产或狩猎舞蹈;健身习武舞蹈,等等。舞蹈的形式有:刀叉棍棒舞、锣钹舞、月琴舞、霸王鞭舞、器乐舞、狮舞、灯舞、踩高跷舞、板凳舞、跳脚舞(“确比”)、耍腰舞、肚皮舞、背面舞、碗舞,等等。民族乐器有:双管笛、姊妹箫、芦笙、唢呐、二胡、掌不来、长鼓、铜钹、口弦、打击乐以及把乌、抛锣、铜鼓,等等。

(五)戏剧、曲艺:

三百多年前,徐霞客探访珠江源头途中,夜宿沾益县龚家,“见其门闭”,“叩而知方演剧于内也”。曲靖是滇剧的发源地,戏曲表演可谓源远流长。曲靖的戏曲活动始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年),历代旧志中均有戏曲活动的记载。

1、会泽县的戏曲“围鼓”

2、会泽县的“小唱灯”,又称“太平灯”

3、会泽县的渔鼓演唱,通称打渔鼓或唱道情

4、师宗县竹基乡六丘村的花灯

5、宣威市务德乡传统剧种“走老丑”

6、罗平县九龙镇腊庄村传统小戏《破四门》

7、麒麟区的滇剧(“雷四本家”是曲靖滇剧的播种人,被称为曲靖的“戏王菩萨”)

(六)商品及工艺:

1、会泽斑铜——斑铜工艺是会泽县传统手工工艺,历史悠久,技术精湛,收藏价值高,色彩美伦美焕,被称为“中华一绝”。1914年斑铜工艺品“斑铜鼎”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

2、会泽县的擀毡工艺和乐业辣椒

3、宣威火腿——又一个“中华一绝”。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

4、宣威市倘塘镇的铜器、铝器与黄豆腐制作

5、宣威市西泽乡的白糖、竹编制作

6、罗平县鲁布格的五彩花米饭(五彩花米饭是布依人独特工艺,有800多年历史。五彩花米饭是从山中采集天然的树叶、树花、山草、根茎等通过布依传统秘方,熬出汁液,取出红、黄、紫、黑等天然色素调入盛有上等糯米的缸中浸泡、洗净、蒸熟、搅拌、晾干,染成花米饭,清香可口,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7、罗平县的菜籽油、生姜、野蜂蜜

8、罗平县老厂乡的老厂酒、富乐镇的铜器制作

9、陆良县的板鸭和麻衣馓子

10、陆良县的蚕丝制品与芳华镇的民间草编工艺

11、麒麟区的韭菜花、鸡蛋挂面和越州潦浒的土陶工艺

12、沾益县的辣子鸡

13、马龙县的荞丝、酱菜

14、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的火草褂编织工艺

15、师宗县的少数民族服饰工艺

16、师宗县高良乡纳平山村的蜡染工艺

17、富源县墨红镇鲁木村的彝族民间刺绣

18、富源县大河镇白岩村的民间蔑编

19、富源县后所镇铁翅村的踩缸腌菜制作

20、富源县中安镇的石材工艺、铁锅制作

21、富源县的魔芋加工与大河乌猪及火腿制作

(七)土话(方言)

不(“毛”);去(“克”);傲(“炮”、“拽”);厕所(“茅斯”);女人(“婆娘”);现在(“这哈”);张扬(“抖草”);叔叔(“耶耶”);愚蠢(“日脓”);惊叹(“儿_”、“背时”);实惠(“香晕”);瞌睡(“梦冲”);生气(“日气”);叛逆(“二气”);计较(“渣经”);严重(“老火”);悲剧(“造孽”);所有、全部(“一花”);毛巾(“手敷子”);无奈(“抵不住”);吃饭(“肿脖子”、“倒脖子”);没有(“谬得”);害羞(“脸皮子薄”);询问与表白(“杂个啦”、“格整得成”);愤怒(“滋得很”、“日气很”);拒绝(“整球不成”);白痴(“憨眯日眼”);不雅(“渣八列五”);嘴甜(“嘴麻子得”);给力(“攒劲得很”);疑问(“格真个”);无趣(“没得心肠”);不屑(“懒得跟你说”);忽悠与骗人(“耍麻老子噶”、“哄老子地噶”);认真、肯定(“正二八斤”);警告(“毛挨我上头是脸”、“毛掺我二理裹气”); 妥协(“懒得跟你说”);欠揍(“几包子锤”、“几窝仙脚”);怀疑(“给真个地”);神气(“神头二五”);讨厌(“沟逼死远些”);邋遢(“跟楞半倒”);无趣(“没得心肠”);脾气犟(“日鼓”);走霉运(“背时”、“倒邪霉”);一小点(“一小跌”);小心点(“招呼跌”);深绿色(“露阴干瞎”);不恰当(“二不挂五”);天气冷(“冷迷日眼”);“有没有”(“你葛有”);不端正(“歪巴斜扯”);不景气(“冷火秋阳”);速度快或做事麻利(“溜刷得很”);出类拔萃(“板扎很”);难处的人(“搅得很”);看你不爽(“鬼迷日眼”);调皮捣蛋(“神头二五”);粗心大意(“粗皮撩草”);有一种谩骂叫“晒白牙齿地、小砍头地”、有一种愤怒叫“逗老滋鬼火绿”,等等。

(八)特色建筑

1、陆良县庭院式土木结构建筑群:雍家古寨

2、富源县中安镇民居建筑:张氏大院

3、罗平县干栏式建筑:吊角楼

4、会泽县大海乡古板房

云南省曲靖宣威市西泽乡马嘎村委会十字路村新农村补助

拥有全在里面,[编辑本段]曲靖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素有“滇黔地图钥匙锁城曲靖”,“通往云南”,“云南咽喉”,他说。云南曲靖昆明是仅次于第二大的城市,是第二大经济体在云南,云南重要的工业城市。今天曲靖面积:面积28904平方公里面积,人口:5875000(2007年)的人口。麒麟区,宣威市,陆良县,会泽县抚远县,罗平县,马龙县,师宗县,沾益县:七县一市,即管辖区域。曲靖市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 - 珠江,曲靖的发源地,因此有一个别名 - 珠江源头第一城。许明王朝跨过滇东大地,写下了“盘江考”一文,以确定珠江沾益县,曲靖市马大山,大山的来源,并赞扬了马,“水滴三江源“地理奇观。

曲靖交通便利,通讯快捷,云南省昆明市除了外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云南曲靖历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秦汉“五脚”是第一个在云南“内引外联”通道打开。五县西汉曲靖设立的味道。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位于曲靖市建宁县联盟。在南京建立西晋,曲靖成为全国19个州。经过云南500年曲靖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曲靖市主要旅游景点一览:··罗平九龙瀑布在河边··陆良彩色沙林罗平油菜的花绿山干草鲁布革小三峡···珠江源菌子山·段和37部会盟碑·山无边森林公园宣威东山···爨碑子宝伊犁河会泽麒麟公园···天然溶洞瀑布曲靖师范学院···河边罗平九龙多陆良彩色沙林

风姿卓然曲靖市,绿树成荫的街道滇中城市群在它的大小只有省会昆明。曲靖市,与单纯的程式化的城市雕塑是特点,已完成十余多达城市雕塑,分散的众多雕塑庭院的各单位。曲靖市评为“麒麟仙女”和“序”,“阿诗玛”,“工作”,“鱼之乡”,“诸葛亮与孟获”(浮雕)等曲靖的基础上的历史和文化的主题雕塑,不仅能美化城市发挥作用,并激发人们曲靖不懈努力,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2000年,占地总建筑面积的中心城区面积曲靖55平方公里,1983年至2000 235平方公里发展,从800万城镇人口282万人,进入了中等城市。

2002年,曲靖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化水平由184%增加到2002年1997年224%,4个百分点的增加。面积25平方公里主城建成区面积,33万人口城镇人口,人均居住面积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2006年,曲靖中心城区建成面积322平方公里的3807万城镇人口区域,城镇化率为558%,比上年增长87平方公里比2000年多了,13970000人,增长168%。 2007年

,面积的中心城区342平方公里麒麟城市建成超过10年以前,扩大122平方公里和近40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657十亿的总量在2010年

,曲靖市中心建成区面积将达到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100多万人口,成为第二个云南万人口的城市。 [编辑本段]人口状况曲靖曲靖市是唯一一个比大于云南省,2000年底,全市54507万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城市更低其中:480400000,6467万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人口密度189人/平方公里。汉,彝,回,苗,壮,布依,水,瑶等民族居住。的50666万,占总人口的9295%,汉族人口;的3841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705%。 [编辑本段]曲靖经济发展[编辑本段]行政区划2008年,曲靖市一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县级市。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通过定期维修从四川宜宾,终于云南曲靖启动“五脚”发送,并有效地

秦修5英尺边境运输环节促进云南边境地区的发展。南非设在南

皇帝味道县

公元前109年开业,汉朝军队击败泛流域一代“劳动浸莫靡”部落,国家效忠殿汉代。三岔建在这一领域的味道县,宜州下。 in所有葛平南新建宁县

在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率领部队南征,沿盘叛乱部落地区东部和南非发生战斗,攻占孟获教练效忠后,在三宝带温泉石宝山诸葛武侯和安盟。诸葛亮军队会师的味道县,李纪功碑的城市。宜州市废物提供建宁郡,郡治感动和滇池县,口感,风味和南非军事控制机构县迁,南非成为了味道县的政治,军事中心。

西晋八月在南京成立Cuans爆发

西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明星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设立在南京,传统味道还是县,直接根据中央王朝。宁成为十九州国立之一,国务秘书休息,兖州,豫州,冀州,幽州,平州,永州,凉州,钦州,梁洲,宜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和状态。

Cuans宁易茗南宁雄踞北部和南部各州

北周时期,仍然授予Cuans宁州刺史。但是魏宁设置为鹏元(甘肃省),是南非和宁,宁袁鹏将改名为北宁国,南非,并更名为南宁市周宁之间的差异,南宁开始长期使用的历史曲靖。

隋南宁总管府毁于战火在中国历史上武汉市味

的存在只有隋王朝38年,在南宁市州议会大厦气味县成立的“反叛乱”为由之后,在南非推出了两项大规模的军事讨伐,不仅彻底摧毁了南宁市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也创下了汉代的味道建县。

盛人寿都督南宁唐高祖复杂建堡垒

唐朝建立后,朱元璋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州废郡,隋设南宁状态。贞观八年(公元634)改南宁周郎的状态,郎设置都督府。开元五年(公元717),并重新南宁市明都督府。管南宁,恭,协会,昆士兰,板,阴,谁,姚明,西浦,西的情况下,西宁,河南,西利,南云,磨,南笼十六州。韦仁寿率军队的首次军事在这个老城区省长曲靖二十英里以北,后来建成了著名的摇滚,武德八年,从益州都督前面这条规则感动。

天宝战斗中失去唐南召县

大理石市唐天宝年间,种族冲突,唐代南诏国和三次大规模战争爆发,天宝十三年(公元755年),天宝第三次战争结束后,唐丢失情况的两种十万士兵,一个单一的南诏南宁,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洱海地区全境,正式结束南非曲靖首都长达530年的状态。南诏和后来的大理国位于石城县石城县。大理州行政三年(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大理国与37石城饮血盟誓,这两个大国的本土云南 - 白族和彝族先民谁发挥了巨大的民族团结运动。跨革囊金沙曲靖名

元轮渡首次出现

1253年,忽必烈蒙古骑兵的速度越过金沙江进入云南。三个月后,大理投降,云南的元家两年后。是一个500年的周期中,统治中心洱海云南的滇池区域移动。袁树立磨弥万元的房子在石城石城1000,1271,改变了磨弥道万元挨家挨户经理。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然后更改中间总管府曲靖路的房子,改变千石城南宁状态。

明军战争姜白石山下盛丰建台南

公元1381年,在明传侯英傅友德,兰喻永昌后,西平的命令侯沐英三十万兵力,石城周围云南梁王瓦尔茂密的荆棘之际十万蒙古残余势力展开了殊搏斗。这是战争的著名要塞,也被称为白石江战斗的历史。最后,元军败兵,明统一中国。山始于1387下胜跨海(东子)的新海岸台南建设,高大暮更换老化,严重损害将再次战争堡垒。曲靖县曲晶蒿俊闵楼AD1394升,府治仍南宁(今曲靖老城)

清承明制维基,1765年,再变清曲晶蒿俊闵县曲靖府,县南宁还是县。

共和国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奉中央命令:改变县政府将被削减。”镜头切换到曲靖府,南宁曲靖各县。至37年(公元1948年)1月,二区督察办公室设在云南省曲靖县。

到目前为止,广西南宁人被称为永州市永“借用”,但多年来,在曲靖一些街道和办事处,如收回南宁建宁古名,以及品味的城市,宁和其他石城没有得到发挥,不能说不是一大遗憾。 [编辑本段]历史曲靖地区,曲靖县社1950年成立后。辖曲靖,沾益,宣威,一平,马龙(以通泉),嵩明(松阳镇),寻甸(仁德镇)七县。 1954年

面积在原宜良宜良属于(匡远镇),陆良,罗(罗雄镇),师宗(丹凤镇),鲁西,包括在曲靖鲁南地区6县。宣威县改称榕峰县(容镇);平黟县在抚远县(在长安)更名。曲靖地区辖13个县。 1957年

年3月26日通过公路县路南设立彝族自治县;同年,寻甸回族自治县寻甸县成立(仁德镇)。曲靖地区辖11个县,2个自治区。沾益县

1958年,曲靖市并入县。曲靖地区辖10个县,2个自治区。 1959年

榕年丰县,宣威县的恢复。 1960年

马龙县,曲靖县注册成立的;师宗县,罗平县注册成立;泸西县,弥勒县合并;路南彝族自治县,在宜良县注册成立;寻甸回族自治县和嵩明县,与建立寻甸县(仁德镇)。曲靖地区辖7县。

1962年恢复了马龙(以通泉),师宗(肇城里人),嵩明(松阳镇)3个县。曲靖市城关镇从沾益县城移动,曲靖地区辖10个县。 1964年

东川年我市领导最初包括曲靖会泽县区。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曲靖专区辖11县,1自治县。

1965年恢复沾益县(沾益镇)。曲靖市沾益县镇由镇在环移动。曲靖专区辖12县,1自治县。

1966年宜良县匡居民远东镇更名为镇。曲靖地区

1970年曲靖叫,曲靖县域。辖曲靖,寻甸,宣威(榕镇),会泽,富源(在长安),沾益,师宗(丹凤),罗(罗雄镇),吕梁(在市中心)宜良,嵩明(宋阳) ,马龙(以通泉),12个县和路南彝族自治县。 1979年

寻甸年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曲靖辖11个县,2个自治区。 1997年

年5月6日,国务院(中国函[1997] 32号):( 1)曲靖市,设立在曲靖麒麟区人民政府的地级市的曲靖市及县新成立的县万祥镇。 (2)在曲靖沾益县设立麒麟区。曲靖三宝,越州,东山的麒麟区城关辖县四镇和周围的城市,珍珠街,沿江,茨营,潇湘,西山6个乡镇。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路南宁市的政府。沾益县西平县辖原曲靖,沾益花山两镇和盘江,白水,大坡,菱角,德泽,炎方,播放音乐8个乡镇。西平县人民政府驻龙华新路政府。 (3)沾益县,陆良县,罗平县,会泽县,马龙县,抚远县,师宗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原曲靖宣威地区曲靖市主要地区的曲靖麒麟区市,由省直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5466089人在曲靖市的总人口;麒麟区648956人,185766人马龙县,陆良县581764人,349770人师宗,罗平县515211人,抚远县657474人,844485人会泽县,沾益县389838人,宣威1292825人。 (按照目前的行政区划)

2005年乡镇区划调整:西平乡与沾益县沾益,合并设立西平,镇政府驻原沾益乡政府驻地。

土特名产:曲靖韭菜花,干巴菌,火腿,如果池塘豆腐,入锅富源富源**的梨,马龙井头,罗姜,吕梁鸭,蜂蜜,梨等。

----------------------------------------------- ------------------------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

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

1、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

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在他手里完成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历史著作,与当时时代和个人的经历等主客观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首先,得益于家庭影响。他父亲司马谈向当时天文、易学、道论的专家学习过,曾写过《论六家要旨》的论文。司马迁深受这个学术空气浓厚家庭的熏陶,幼年时除参加部分劳动外,即开始学习当时的通行文字——隶书;武帝即位后,司马谈被任为太史令,举家迁居长安,他又学习“古文”(即秦以前的文字),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知识准备对于写作《史记》十分重要。

其次,司马迁进行了大量的录访搜集阅读考订史料的工作,对社会政治事件有亲身的体会和实感。二十岁时有过一段漫游大江南北的壮举,在漫游中已开始注意寻访历史遗迹,搜集人物的传闻。例如到淮阴,搜集有关韩信的传说;到沛县、丰县一带,搜集了刘邦及曹参、萧何等人的史料;到河南开封考察了夷门监侯赢供职的地方,弄清所谓夷门即大梁(今开封)的东门等等。

漫游后仕为郎中,侍从武帝巡狩、封禅,使他接触了更多的祖国山川,目睹封建王朝的礼仪典礼,还曾参加武帝亲自带头的堵黄河决口的壮举,获得写河渠书的第一手资料。他又曾奉使西南夷,接触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对于写作《西南夷列传》无疑起了很好的作用。

当司马谈病逝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有条件接触“金匮石室之书”,即皇家所藏的书史及档案。

第三,时代思潮的影响。武帝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儒家重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孔子个人就在鲁史的基础上编修了《春秋》,寓议论于史事之中。这对司马迁颇有影响,司马迁将写作《史记》与孔子作《春秋》相比。

同时,这与司马迁的要求也不无关系。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随武帝封泰山,因病滞留洛阳,司马迁出使西南夷归来要向武帝述职。赶到洛阳时,见到垂危父亲,父亲谆谆嘱托要他完成自己著述史书而未能完成的事业,司马迁在父亲面前作了保证。司马迁从此把著述历史作为个人的最高理想,蒙挫受折坚持不懈。

大概在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主持了改历工作以后就开始写作《史记》,这年他四十二岁。至天汉二年(前99年),他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怒汉武帝,竟被处以宫刑。此后他隐忍苟活,发愤著述,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而顽强奋斗,大约到太始四年(前93年)基本成书。再后的情况无史料可考,据推测可能卒于武帝末年。

2、《史记》体例

史记》是一部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武帝,记述了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情况。它开创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体裁,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记帝王之事,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一般采用编年的写法;“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人物的传记,其中还记述了国外和国内少数发展的发展历史。

3、《史记》的人民性

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饱蘸了感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残忍、欺诈、虚伪等丑恶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方式加以揭露。如刘邦是汉代的开国君主,司马迁在肯定他推翻暴秦结束楚汉战争的战乱,统一国家的业绩外,也在有关人物的传记中将刘邦身上不光彩的阴暗东西暴露无遗。如在《项羽本纪》中通过两人在斗争中的各自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邦与项羽的作战,没有不失败的,他显得是那样的怯懦、猥琐和无能。在《留侯世家》等传记中写了他的贪财好色,在《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里写了他的猜忌杀害功臣的残忍本性。即使本朝的皇帝他也没有讳忌,如揭露武帝信用酷吏残害人民、愚蠢地迷信神仙言士等。

对官僚集团、贵族阶级的尔虞我诈,以势相倾的种种实情,描写得入木三分。如《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写窦婴与田蚡的种种矛盾明争暗斗,揭露了这一阶级的世态炎凉和他们的阴暗心理。由于司马迁的《史记》敢于面对现实,无情地暴露统治阶级的本质,赢得了“实录”的称誉。

司马迁将人民聚众反抗放在酷吏残酷压迫的背景上来表现,承认其合理性、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阶级局限。对于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陈涉起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对于陈涉的失败,司马迁也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对于项羽为推翻暴秦作出的巨大贡献,司马迁加以讴歌,对他的暴虐和杀戮无辜则给予了批判。

司马迁肯定英雄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隐约认识到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对于推动历史的促进作用。《史记》中为工商业者、医生、侠客、儒生、辩士都立了传,承认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司马迁对触犯封建阶级法律的游侠是肯定的,因为象朱家、郭解那样的游侠“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在当时成为抑制豪强拯民危难的一种社会力量。记叙统治集团中的人物,司马迁也以他们对民众的态度去衡量,李广将军获得了司马迁的赞颂,赞颂的基点就是放在他的爱兵如子上。

《史记》中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如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廉颇为了赵国利益勇于改过,都获得了司马迁的热情讴歌。这些形象到今天都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4、《史记》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

1)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是消灭秦帝国后起义军中两个集团的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在刀光剑影中纠集着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矛盾,项羽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的斗争,项羽是这些矛盾的结集点。从项羽对种种矛盾的处置,显示出他的幼稚、仁慈、坦率种种心理因素,而刘邦在这一场面中也显示了他的灵活、狡诈的性格特点。《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庭辩”一节,田蚡、窦婴双方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朝中的大臣在这一矛盾冲突中每人作了表演:韩安国世故圆滑,既说窦婴对,又肯定田蚡,将矛盾上交,“唯明主裁之”;郑当时开始说窦婴有理,后又不敢坚持。笔墨不多,却勾划出官僚们的面貌。

2)司马迁也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如写石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通过这一小事,石庆的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伴君如伴虎的心情,跃然纸上。

3)多角度地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如对信陵君的刻画,作者重点写了他亲迎侯生的面,通过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故意久立市中以微察公子,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写公子从骑者窃骂侯生,写宾客们的惊讶,就是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突出信陵君谦恭下士的性格特点。

4)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成功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声音笑貌。如写刘邦和项羽都见过秦始皇的出行,项羽在观秦始皇渡浙江时,脱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也”,显示出他的雄心勃勃,又看出他的无所顾忌、心口如一的坦率性格;而当刘邦在咸阳见到秦始皇出行场面时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曲折,垂涎于至尊之位的心思也揭示无遗。在《张丞相列传》中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将周昌口吃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为避免重复,经常使用“互见法”。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种“互见法”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如在《项羽本纪》中主要突出项羽的喑呜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而与这一主要特征相矛盾的其他方面,则放在别人传记中补充叙述,既突出主导的性格特征,又免得顾此失彼,达到了性格的完整化。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应该说明,《史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所以,所谓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本来是无法一分为二的。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先从总体上分析《史记》叙事的方式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分析它如何塑造人物。

在《史记》以前,中国的叙事文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历史著作中已有颇为庞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其中也包含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为《史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先秦史家的主要兴趣,还在于首尾完整地记述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来表达政治和伦理评判,其叙事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司马迁则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信陵君的传是由亲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流游等故事构成的;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孙武的传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孙膑的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不胜枚举。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虽然先秦历史著作中也包含有故事成分,但同《史记》相比,不但数量少得多,而且除了《战国策》中少数几个故事,也显得简陋得多。以后的历史著作,也不再有《史记》那样的情况①,这是《史记》在中国众多的史籍中特别具有文学魅力的原因之一。

①这里也有史学和文学逐渐分离的必然因素。

《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司马迁似乎很喜欢在逼真的场景、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他的故事,由书中人物自己直接行动以表现自己,使读者几乎忘记了叙述者的存在。如《李将军列传》中的一个场景:

(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这像是一个很好的戏剧小品。另外,像著名的“鸿门宴”故事,简直是一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独幕剧。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这段故事不需要花多少力气,就可以改写成真正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演出。这一类戏剧性的故事,具有很多优点:一则具有逼真的文学表现效果;二则避免了冗长松缓的叙述,具有紧张性,由此产生文学所需要的激活力;三则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最容易展示人物的性格。

《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不虚饰、不隐讳。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也必然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这是典型的文学叙述方法。

另外,《史记》所创造的“互见法”,也同时具有史学与文学两方面的意义。所谓“互见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司马迁运用此法、不仅是为了避免重复。为了使每一篇传记都有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使传主的形象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就必须在每一篇传记中只写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经历,而为了使整部《史记》又具有史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必须在其他地方补写出人物的次要特征和次要经历。这是人物互见法的意义。因为《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这样就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事件中的作用,又不致给人以重复之感。这是事件互见法的意义。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过去的著作也已有所积累。在《左传》中,可以看到若干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到了《战国策》,人物的描写更为细致,性格也更为鲜明。但由于它们以历史事件为本位,人物的描写只是片断地散见于叙事之中,缺乏完整性。另外,像《晏子春秋》专写一人之事,也很值得注意。不过,它也只是把晏子的许多故事结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总之,在汉代以前,还没有出现完整的人物传记,人物形象的刻画,总的说来也还比较简略。《史记》在这样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

从总体上说,《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其中写得比较成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等等,就有近百个。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的各种阶层,从事各不相同的活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命运。从帝王到平民,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有刚烈的英雄,有无耻的小人,共同组成了一条丰富多采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又各有较鲜明的个性。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物固然是相互区别的,身份和经历相似的人物,也并不相互混淆。张良、陈平同为刘邦手下的智谋之士,一则洁身自好,一则不修细节;武帝任用的酷吏,有贪污的也有清廉的……。凡此种种,在给予我们历史知识的同时,又给予我们丰富的人生体验。

对各种历史人物,司马迁亦有偏爱。那就是“好奇”,就是喜爱非凡的、具有旺盛生命力与出众才华的人物。那些奋起草莽而王天下的起义者,那些看上去怯懦无能而胸怀大志的英雄,那些不居权位而声震人主的侠士,那些胆识过人、无往不胜的将帅,那些血溅五步的刺客,那些运筹帷幄、智谋百出的文弱书生,乃至富可敌国的寡妇,敢于同情人私奔的漂亮女子……,这些非凡的人物,构成《史记》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史记》洋溢着浪漫的情调,充满传奇色彩。尤其将秦汉历史剧变之际人物的传记合起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读,真是像一部英雄史诗。

在描写人物一生的过程中,司马迁特别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如写那些建功立业的大人物,常写他们在卑贱时如何受人轻视的情形;而写那些不得善终的大人物,又常写他们在得志时是如何地不可一世的情形。前者如刘邦、韩信、苏秦,后者如项羽、李斯、田横。又在这变化过程中,充分暴露出当时人的诸如势利、报复心之类普遍的弱点。如刘邦微贱时嫂子不给他饭吃,父亲也不喜欢他,成功之后刘邦不肯忘记把他们嘲弄一番;李广免职时受到霸陵尉的轻蔑,复职后他就借故杀了霸陵尉;韩安国得罪下狱,小小狱卒对他作威作福,他东山再起后,特地把狱卒召来,旧事重提……。这些命运变化和恩怨相报的故事,最能够表现人与环境、地位的关系,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

司马迁非常清楚地知道:迎合社会、迎合世俗的人,往往得到幸福;反之,则容易遭遇不幸。他常常用比较的方法,表现他的这种看法。如《苏秦列传》写才能杰出的苏秦被人刺死,他的平庸的弟弟苏代、苏厉却得享天年;《平津侯主父偃列传》写主父偃锋芒毕露而遭到灭族,公孙弘深衷厚貌却安享富贵尊荣……。但司马迁绝不赞美平庸、苟且、委琐的人生。《史记》中写得最为壮丽动人的,是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项羽本纪》写项羽最后失败自杀,竟用了一二千字,作为历史记载,可以说毫无必要;作为文学作品,却有一种淋漓酣畅的效果。项羽在可以逃脱的机会中,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向颈;李广并无必死之罪,只因不愿以久经征战的余生受辱于刀笔吏,横刀自刎;屈原为了崇高的理想抱石沉江……。在这种反复出现的悲剧场面中,司马迁表现了崇高的人对命运的强烈的抗争。他告诉人们:即使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人的意志也同样是不可屈服的。我们从中看到汉武帝时代的文化中那种壮烈的人生精神,为之感叹再三。

对于《史记》所描写的人物,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面目活现,神情毕露,如日本近代学者斋滕正谦所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史记会注考证》引《拙堂文话》)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史记》注意并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如写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李广“为人长,猿臂”,蔡泽“易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等等,虽然比较简单,却各有特征。而且司马迁很少单纯地描写人物外貌,而总是同人物的性格有某种或隐或显的联系,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譬如读过张良的传,我们很难忘记他的“如妇人好女”的相貌。神情的描写则比比皆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使秦,秦王欲强夺和氏璧,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好像可以亲眼看到一样。

生活细节的描写,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基本手段。这在一般历史著作中出现很少,在《史记》中却相当多。《李斯列传》一开始就是这样一段:

(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臂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单纯从史学角度来看,这种细琐小事是毫无价值的。但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非常具体而深刻地揭示了李斯的性格特征、人生追求。又如张汤儿时劾鼠如老吏,刘邦微时的豪放无赖,陈平为乡人分割祭肉想到宰割天下等等,都是由细琐的事件呈现人物的性格,避免抽象的人物评述。自然,在这种描写中,难免有传说和虚构的成分。

对话往往最能活生生地体现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也为《史记》所注重,有许多优秀的例子。刘邦、项羽微时见秦始皇巡游的威仪,各说了一句不甘于自己地位的表白。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多有羡慕;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则更多仇恨与野心,可以看出他们当时不同的处境。韩安国下狱为狱卒所辱,他以“死灰岂不复然”威胁狱卒,狱卒大言不惭地说:“然即溺(尿)之!”活现出小人物在可以欺凌大人物时不顾一切的粗野和痛快。《陈涉世家》写陈胜称王后,旧日种田时的伙伴见了他的宫殿,惊叹说“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用了乡间的土语,表现说话人的质朴鲁莽,也是非常生动逼真的。

前已提及,戏剧性的场景,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绝好手段。因为在尖锐的矛盾冲突的焦点上,各种人物都依据自己的利益立场、处世习惯、智慧和能力、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地活动着,既各显本色,又彼此对照,个性能够表现得格外鲜明。如在“鸿门宴”一节,我们可以那样清楚地看到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机智沉着,项羽的坦直粗率,樊哙的忠诚勇猛,项伯的老实迂腐,范增的果断急躁。同样的例子,还有荆轲刺秦、钜鹿之战、窦婴宴田豳等等。司马迁是喜欢把人物放在这样的场景中来表现的。

总的说来,司马迁描绘人物形象,主要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在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中完成的;由于司马迁对各种人物都有深刻的观察,对人的天性及其在不同环境、地位上的变化有深刻的体验,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

从战国诸子的文章、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到汉代一些代表性作家如邹阳、枚乘、贾谊等人的散文,可以看到铺张排比被作为一种普遍的手段。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司马迁对古代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都有很高的修养,并且善于把两者融合成统一的整体。他引用古代史料,都经过适当处理。对最古老的、同当时语言已经差距很大的《尚书》,是彻底的译写;对《左传》、《国语》,有很多的改动;对同当时语言最接近的《战国策》,则主要是作剪裁功夫,有时也大段抄录。《史记》基本上属于书面语,但同当时的口语距离并不很远。书中还广泛引用了许多民谚民谣,如《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李广不善言辞而深得他人敬重,既富于概括性,又富于生活气息。此外,前面说到《史记》写人物对话,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也增加了语言的生气。后人把《史记》的文章作为一种典范来学习,但不少人忽略了《史记》语言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充满情感、富于生气。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主人公是刘邦。

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便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问的太宽泛,你想问的是北宋哪方面的四大家?

北宋文坛四大家的资料

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

欧阳修:(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不主持正义,被降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五年,杜衍、范促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疏为他们分辩,因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北宋书法四大家

1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祜二年(1057)进土。他学识渊博,文、诗、词、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是后人最喜爱的文学艺术家和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苏轼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文入画的倡导者,也是北宋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苏轼因元祜党人案受牵连,不仅《宣和书谱》等对他没有记载,而且书法作品也被大量毁去。世传苏轼书法真迹有近30件,早中期作品以《治平帖》为最,帖后有明文徵明跋,考为其30余岁所作。至中期,名作较多,如楷书《前赤壁赋》和《祭黄几道文》;行书《杜甫桤木诗》、《黄州寒食诗》和《新岁展庆,人来得书二帖》等都是中期的代表作。苏轼的楷书极少,从《前赤壁赋》和《祭黄几道文》二作可以看出,书作与严谨的唐楷大相径庭,不仅字形多欹侧而向左倾斜,且笔法自然不拘、多带行书意。有人说他的书法,腕著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黄庭坚为之辩白,说这是以“翰林侍书之绳墨尺度”来看待苏书。也就是说,苏轼并不强调书法的严谨法度,即便楷书也是如此。从墨迹上看,苏书并非“卧笔”,不过是执笔稍偏下,依然运笔中锋,故有笔圆韵胜之姿。他的行书,更是随行大小,肉丰骨劲,拙中藏巧,兼有颜真卿、杨凝式二家长处。

苏轼晚年作品相对较少,以《答谢民师帖》、《渡海帖》、《江上帖》等最知名。其中《答谢民师》是给谢举廉的手札,前部已缺损,文载入《东坡集》,是苏轼表白个人文学创作见解的一篇重要文章,书法老劲,不似《黄州寒食诗》那样变幻多端。清代顾文彬跋中引用前人书评“东坡尺牍狎书,姿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来称赞此帖书法之妙。苏轼不计较书法的工拙、丑妍的得失,在学术的创作上取得了最大的自由,因而成为北宋的书法大家。

2黄庭坚

黄庭坚(1045 ~ 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 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 1067 )进士。出自苏轼门下而与轼齐名,世称"苏黄"。与秦观 、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诗,存诗约 1600 首,其中不少 反映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知名的有《流民叹》、《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等。 更多的是写景抒怀、赠答题识之作,这类诗最能体现黄庭坚的艺术特色,如《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清明》等,都能给人以美感享受,历来为人赞赏。黄庭坚诗讲究锻字炼句,力求翻新出奇,形成瘦硬峭拔的风格。黄庭坚词今存180余首,多写恋情。 黄庭坚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风格有类其诗,以侧险取势,瘦硬奇倔。与苏轼、蔡襄、 米芾并称书法"宋四家"。

3米芾

米芾(1050-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著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4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北宋书法家,“宋四大家”之一,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莆(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武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构字收放合度,得心应手,极尽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尽现妍丽遒劲之态。

蔡襄为人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 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山谷文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曰:“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官方《宋 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宋仁宗曾诏令他书写御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和迩英阁御撰碑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当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 ,所以传世作品较少。蔡襄书法墨迹多为尺牍诗翰。传世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 “忘归石、”“国师岩” 等珍品。

蔡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前人在评论蔡襄书法时,都认为它“形似晋唐”,如元倪云林曾跋云:“蔡公书法有六朝、唐人风,粹然如琢玉。”他的行书《澄心堂纸尺犊》可看作是蔡襄传世墨迹中最典型、最蹈循晋唐故土的代表作品。此作秀妍恬淡,颇具晋唐人的韵致。全文以行楷写成,结构端正略扁,字距行宽紧合适,一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时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楷书入宋以后,蔡襄应是宋代楷书的第一人。《昼锦堂记》是蔡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品。它汲取颜书笔意成之,严谨遒劲、方圆兼备,颇有颜楷宽博大度的风神。此作乃蔡襄为当朝重臣韩琦所书。为了表示对韩琦的敬重,蔡襄在创作过程中别出心裁,每字单独写上几十遍,择其最佳者进行拼合,故《昼锦堂记》又号“百衲碑”。把一幅完整的作品拆开来写,无论字间的呼应,还是章法的贯气都会受到破坏,因之《昼锦堂记》是得失参半的——单个字是完美的,整体的排布上却存有顾盼失神之弊。

蔡襄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明季徐青藤尝评蔡襄书云:“蔡襄书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劲净而匀,乃其所长。”点出了蔡襄书法的优劣长短。蔡襄固然不是一个崭新风格型的大师,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的关纽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承前启后,为后世所瞩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126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6
下一篇2024-03-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