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林徽因,除了她的才华,你还会想起什么?那可能就是她的感情生活了,那"人间四月天"的才华,必然让她的生活充满了阳光,而她的感情生活,也像她的才华一样,炙热而浪漫。
一、多情才子徐志摩
提起这人,可能大家会说一句"渣男",因为他对原配张幼仪的态度,以及他与陆小曼的感情,都使得他被后世所诟病。
1921年,当徐志摩在英国伦敦第一次见到林徽因时,就被她的灵动给吸引了,林徽因是那样耀眼,她浑身都散发出少女的光辉,她像一束阳光照进了徐志摩的心中。
虽然此时林徽因还是一个身穿白衣,娇弱的16岁少女,可她长期浸润在书籍中的气质,却使得她如此出众,此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徐志摩,也不得不被她的魅力所吸引。
徐志摩在遇到林徽因后,他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再别康桥》就以林徽因为想象的意象,写出来的名篇,特别是那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遇到林徽因后,在同年的3月,在德国柏林向原配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也许,时代正在进步,新思潮正在袭来,可是徐志摩却用这种新思想伤害了张幼仪。
徐志摩迫不及待的回去离了婚,可是林徽因早就许配给了梁思成,这本来就是天作之合的婚姻,虽然林徽因也欣赏徐志摩的浪漫与时尚,但是她无法掌控徐志摩这个人。
或许林徽因的敏感能嗅出来,徐志摩并非那个良人,他诗人的浪漫与飘逸,恰恰失去了一个丈夫的踏实和稳重。
林徽因是聪慧的,面对徐志摩的追求,她保持了冷静的态度,她并不去回应徐志摩的狂热。而是踏实接受着家庭给自己安排的婚姻。
在被林徽因拒绝后,徐志摩又和陆小曼结婚了,最后徐志摩还是为了爱情而死。
他被陆小曼榨干精力,又在前往林徽因演讲会时,在济南的大雾天里消散于红尘之中,在飞机失事后,林徽因的演讲刚刚结束。
二、得不到,也不占有的金岳霖
林徽因的魅力有多大,我们说不清楚,但是看追求她的男士,就可以看到她的魅力。 从徐志摩到金岳霖,一个个优秀的男士为她前赴后继。
比起徐志摩的浪漫,金岳霖更加痴情,他宁愿选择与林徽因比邻而居,也不愿意伤害她的婚姻。
金岳霖更像是一个痴情的才子,对于女神仰望,喜欢而不破坏,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他们感情的花瓶,一刻都不敢放松。金岳霖之于林徽因的爱,热烈而真切,不惊世骇俗,也不轰轰烈烈,就是静静的在远处看着就好,陪她青丝到白发。
金岳霖出生在湖南长沙,自幼聪慧,和很多聪明孩子一样,他考入清华,毕业后留学海外。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改学政治学,仅两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后来他逻辑学,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从欧洲回来后,意气风发的金岳霖就开始了执教生涯,清华大学的哲学系,常常看到这么一位老师,他一身笔挺的西装,气质出众,打扮时尚,这个帅气而儒雅的人就是金岳霖。
一个拥有出众学识,仪表堂堂的大学老师,把他从欧洲学过的知识引进了清华的学堂,逻辑学这样一个年轻的学科,和他的人一样,散发着年轻的味道。
十余年来,金岳霖跟着林徽因从北京到昆明,从昆明到北京,长期与他们做着邻居。
金岳霖是痴情的,他不愿意毁掉林徽因的幸福,所以他只能远远的祝福她
三、稳重踏实的梁思成
不管是徐志摩还是金岳霖,到最后,林徽因还是和梁思成在一起。面对那么多的诱惑,林徽因始终把爱还是给了梁思成。
徐志摩固然浪漫,也固然有趣,可是他是漂浮的,他不能带给林徽因想要的安全感,而金岳霖之于林徽因是来得太晚。
只有梁思成的爱来得深沉且稳重,而且他们门当户对,又有共同的爱好与话题,那就是古建筑的修缮。
两个人走在一起容易,但是拥有相同的爱好与志趣,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的爱情更加平淡也更加真实。
林徽因是一代才女,她身边也注定有更多的追求者,但是不管怎样,她始终与梁思成相濡以沫,而梁思成的宽厚也成就了林徽因的优秀。最好的感情,不是因为外在的东西,而是在于互相欣赏与成就。
最近重温了一遍《人间四月天》,看到徐志摩一脸深情的向订过婚的林徽因表白时,我老公不仅肉麻的直哆嗦,工科直男出身的他发出灵魂三问;
梁思成不是对手?他哪点比的上梁思成?!
为林徽因和他的未来闯出一条血路?他做了啥?是好好赚钱了还是替心爱的女人解决了来自环境的压力?!
包办婚姻是不道德的,那他觊觎老师的准儿媳,给好朋友戴绿帽子就是高尚的?!
最后,老公给了他一个评价,在堪比娱乐圈的民国文化圈,徐志摩是“最才的子,最渣的男”
我望着面无表情点评电视剧的老公,沉默的送上热烈的掌声。
我因为《人间四月天》而把《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看了一遍,因为我太想知道这个终身活在梦里的大诗人到底拥有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里面隐隐约约的出现三个人,他的前妻张幼仪、白月光林徽因、爱妻陆小曼。这本书集结了1925年开始追求朋友之妻到机毁人亡时写给陆小曼的所有信件。
01吃了败仗的拿破仑
徐志摩喜欢才貌出众、与自己个性契合的女子,并极为热衷于欣赏、赞美与追逐她们。1920年,他遇到了年方二八,美艳如花的林徽因,那个时候他是一位有着一个孩子的有妇之夫。
接下来,更像是一场闹剧。
徐志摩抛妻弃子、争做离婚第一人,在报纸上刊登离婚公告,并附上一首送给张幼仪的诗,诗名叫《笑解烦恼结》,挣脱婚姻枷锁的徐志摩心花怒放、满怀希冀、扬眉吐气的赶回伦敦,却发现早已冷静下来的林徽因随着父亲悄悄回国,等满腹愁苦、尴尬难堪的他赶回国时,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缔结了婚约。
电视剧里,徐志摩说:“梁思成不是对手。”
现实中,徐志摩也没把二人的婚约当一回事,梁思成和林徽因谈恋爱的时候,他不请自来,二人约会变成三人堂会,饶是谦谦君子梁思成也架不住他这样理所当然,挂了一张纸条“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
情人要单独相处。
徐志摩只得茫然若失,悻悻而归。
即使这个时候,他还是怀抱希望,托大诗人泰戈尔牵桥搭线,直到小情侣双双赴美留学。很多年后,他这样写信告诉陆小曼当时的心情:
“我倒想起去年五月间那晚我离京向西时的情景……怪不得我,你知道我那时怎样的心理,仿佛一个在俄国吃了大败仗往后退的拿破仑,天茫茫,地茫茫,心更是茫茫,叫我不掉眼泪怎么着?”
他自始自终都没明白,自己到底败给了梁思成哪一点。
02骑着瞎马的孤勇者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浑身别扭。
古人云“发乎于情,止乎于礼”
老话说的好“朋友妻,不可欺”
这两条徐志摩都没做到。
在林徽因那里吃了败仗的徐志摩很快找到了慰藉,好友王庚美艳的妻子--陆小曼。徐志摩在1924年写道:
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明星一般的陆小曼瞬间把诗人迷的颠三倒四,郁达夫曾说“志摩热情似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到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哪里顾得了伦教纲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
当婚外情暴露出来后,徐志摩一边出国跑到张幼仪那避风头,空留陆小曼一人在北京应对整个社会的谴责,一边靠一封封情书维系这段见不得光的感情,生怕再像追求林徽因那样,陪了夫人又折兵。他在信里说:
“顶要紧的是你得拉紧你自己,别让不健康的引诱摇动你,别让消极的意念过分有压迫你,你要知道我们一辈子果然能真相知真了解,我们的牺牲,苦恼与努力,也就不算是枉费了。”
他大声在信里疾呼“感情是我的指南,冲动是我的风”
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人,一个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个甘愿从此跌落神坛,两人伤害了一群人,终于走上婚姻的殿堂。
徐志摩原本打算请梁启超做致辞来充当门面,这位当了一辈子反封建斗士的老人,望着眼前这个爱徒、这个觊觎儿媳的男人、这个把自己生活过的一团糟的年轻人霍然站起,宣讲了他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数落完新郎徐志摩后,紧接着,望着台下瞠目结舌的宾客,梁启超开始数落起当天的新娘陆小曼来。
“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梁启超曾说:“徐志摩这个人其实聪明,我爱他不过,此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
参加完二人婚礼后的当晚,他写信给女儿梁思庄说:“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苦痛更无限,所以想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棒,盼望她能有觉悟(但恐极难),免致将来把志摩弄死。”
一语成谶。
03当理想照进现实
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的结合本身上就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悲剧。
当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以结婚收尾,徐志摩信心满满,在给恩厚之的信上开心的说“我毕竟胜利了,我击败了一股强悍无比的恶势力,就是人类社会赖以为基础的无知和偏见。”
语气多么孩子气。
现实中,他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徐志摩是独生子,陆小曼是独生女,两人在蜜罐子娇生惯养长大,既不会操持家务,更不懂仕途经济,当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徐志摩为了陆小曼和父亲闹僵后,在徐母灵堂前哭了一夜的徐申如彻底断了徐志摩的经济来源。
如果说徐志摩在第一段婚姻里对张幼仪刻薄寡恩,那么,他对自己选择的陆小曼,则是无怨无悔、极负责任。
三十而立,徐志摩要自己养家了。陆小曼曾经是京城名媛,后来嫁给王庚后又是出了名的阔太太,来到上海后,成了轰动十里洋场的交际花,打牌跳舞、喝酒唱戏、作画会客,甚至还吸食大烟,用纸醉金迷的生活来掩盖婚后的幻灭。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陆小曼一个月要花500左右的大洋,按照当时的购买力来估算,相当于现在的4万元人民币。为了赚钱徐志摩到处兼课,与朋友、前妻合伙做生意,甚至为了几厘钱的中介费在信里左催右催,这段时期徐志摩的信是越来越颓败,日记也是一天比一天阴沉,作品也是越来越少,直至没有。写给陆小曼的信件里提到的更多的是钱、孩子、求你来北京。
是的,求你来北京。
为了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徐志摩软磨硬泡、软硬兼施、连哄带骗,先搬出朋友的指责,后搬出亲友的疑惑,一会说北京如何好,一会说自己如何可怜,几乎是见缝插针,无所不用其极,但是陆小曼不为所动,为什么呢?
因为北京有个林徽因,上海有个翁瑞午,前者她不想见,后者她离不开,徐志摩渐渐的感觉到帽子的颜色不大好看了,大概的感受到当年王庚的心情,光顾四周,曾经嫌弃的前妻事业风生水起,父亲与他也反目成仇,林徽因也和梁思成有了孩子,连王庚都升了陆军中将,而自己呢,理想的爱情破灭,连衣服上的窟窿都要靠胡适的老婆江冬秀缝补。
如此悲凉,可怜至斯。
直至毁灭。
张幼仪曾有觉悟“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林徽因也曾一阵见血“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陆小曼更有痛彻心扉的感悟“照理讲,婚后生活应过得比过去甜蜜而幸福。实则不然,结婚成了爱情的坟墓。徐志摩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所憧憬的爱最好处与可望而不可及的境地,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爱。一旦与心爱的女人结了婚热情没有了,生活变变成白开水,淡而无味。”
三个女人都爱他,也都看透了他
可是,他谁都没懂,包括他自己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是怎样的?他有木有真正的相爱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1931年夏天,徐志摩在《猛虎集序》中坦言,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在“整十年前”由于“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照着了“奇异的月色”,他这才“倾向于分行的抒写”,而且“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他,渐渐潜化了他的气质,而终于成就了他这位诗人。徐志摩这里所说的“整十年前”,当指1921年,正是在这一年,他在伦敦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林徽因,他的新诗创作,也从这一年起步。
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了。而林徽因却只是个穿着白衣、容貌纤细的十六岁少女。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成为诗人心里永恒的素材,寄托的梦想,一个被诗人无数次理想诗化的女子,一个脱离了现实只存在梦幻之中的女子。徐志摩单恋上她,为她写作无数动人心弦的情诗,甘做她裙边的一株杂草。1922年,“林徽因在英,与志摩有论婚嫁之意,林谓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后始可……”(陈从周《徐志摩年谱》)。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同年3月,徐志摩在柏林提出与原配张幼仪离婚。张幼仪虽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对待这件事,随即带着孩子远走他乡,到德国留学去了。事实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因为林徽因当时也已经许配了梁思成。很有意思的是,作为父亲的林长民竟然也犹犹豫豫地默许了女儿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浑然忘记了自己已经把掌上明珠许配了梁家大公子。
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林徽因曾对她的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写过很多诗送给林,最有名的是《偶然》。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是怎样的?然而,她对于诗人的热情,有着不可信任的直觉,徐志摩的浪漫与飘逸是她所欣赏的,但也是她无法把握的,以至于自己无法焕发出同样的 去应和。最终,她没有像同时代的丁玲、石评梅、庐隐那样,从追求自由的爱开始,然后又为爱所困,她成为一个出身名门游学欧美视野开阔见识广博的知识分子。正如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结局如何?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你是我波心一点光”的爱最终遗弃,究竟是因为她的明智。选择一个一生的爱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林徽因遇到徐志摩的时候,她只有十六岁,可能会被徐的性格、热忱和他对自己的狂恋所迷惑;他的出现是她生活里的一个奇遇,然而,却不至于让她背弃家里为她安排的主流的人生道路。
林徽因,这个徐志摩穷其一生追求的奇女子,终究没有许给徐志摩一个未来。她的家庭背景、教养,以及她天生的理智,都促使她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在浪漫洒脱的诗人与稳重儒雅的建筑学家之间,她一定要选择脚踏实地的那个。
林徽因的朋友费慰梅女士曾说过:“徽音对徐志摩的回忆,总是离不开那些文学大家的名字,如雪莱、曼殊斐儿、吴尔芙。我猜想,徐在对她的一片深情中,可能已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导师的角色领她进入英国诗歌和英国戏剧的世界……同时也迷惑了他自己。我觉得徽音和志摩的关系,非情爱而是浪漫,更多的还是文学关系。在我的印象里,徽音是被徐志摩的性格、热忱和他对自己的狂恋所迷惑,然而她只有十六岁,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世故。他不过是父亲身边的一个女学生而已。徐志摩的热烈追求并没有引起这个未经世事女孩子的对等反应。他的出现只是她生活里的一个奇遇,不至于让她背弃家里为她已经选好的婚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