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作为一部经典的文艺片,这两天又重温了一遍,历久弥新。感叹于影片编剧的功力之深,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值得回味,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作为经典影片,这部影片获得了第8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奖,女主梅艳芳凭借该片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奖项。
每一次的观影都有着每一次的感受。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也不同,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也是大相径庭,我们每个人也会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随着我们的感知能力的积累,我们自己对同一件事的感受又有不同。
为了写下对这部**的感受,加深对影片的理解,选取几个自己感受最深的点来写。首先让我们来看下,这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胭脂扣》这部**讲述的是一个富家子弟十二少陈振邦与烟花女子如花相爱,在二人抛出真情你侬我侬谈论嫁娶之时,却遭陈家强烈反对,无奈之下,二人相约殉情。结果如花死去,而十二少被救活。在阴间的如花苦等不得,来阳间来寻,最终发现十二少没有死的如花黯然离去的故事。编剧采用倒叙、插叙手法讲述他们二人之间的50多年来的纠葛往事。
在这部影片中,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女主如花痴情极致的爱:
记得刚开始**里的一幕是这样:风流倜傥、处处留情的富家子弟十二少,被男扮女装正在唱曲的如花所吸引,一个欢场中的当红女子,一个出身豪富的俊俏子弟,如花与十二少的相逢是那样的偶然却又无从回避。
在**中十二少他说:“我母亲最爱我将橘子剥到一丝不挂喂给她吃。”“要不要喂姐姐吃啊?”“没有姐姐,没有老婆。”“要不要喂妹妹吃啊?”“没有妹妹,没有老婆。”“可是我不爱吃橘子。”
——看到这里时,从这言语中,十二少已试探着袒露自己的心迹,而生在风尘中的如花,面对富家子弟的看似袒露看似挑逗,态度谨慎不露痕迹。
第二幕:十二少把门开着观察如花,如花的生煎石般技俩被十二少识破,引的如花畅怀笑,十二少趁机亲近摸如花手,反被如花打手。
——不被轻薄,不轻易付诸感情,但如花在后来的唱曲“凉风有信”,得知一颗情种已初种。
在爱到后期,十二少与家人决裂,他们既要维持奢侈的日常,又要面对他人非议,活的很辛苦,一起赴死是个最好的结局。既不必被现实的粉尘所蒙蔽,又可以在另一个地方自由地相知相守。于是,为了永远在一起,他们选择共同服食鸦片。如花的爱,终究是爱自私的爱,别人得不到,宁愿一起赴死。
——问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现实面前,爱情终究抵不过。
然而,50多年的在地下的苦苦等待,让她忍不住想往尘世仔细去寻觅。时过境迁,但这个女人五十年来如一日的情真意切一直未变。她执着对爱情信仰。
还记得一次如花去测字,抽中了一个“暗”,通过测字先生的口“日加日就是阳气盛,一定在人间”,冥冥之中已预示着十二少尚在人世间。但在如花心里,与其十二少在人间,不如他不在人间。
——如花对十二少的感情也是自私的、怀疑的。她渴望着十二少如同她一样,能够有对等的付出。她也揣测十二少的犹豫,她对他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在他们共食鸦片时,为了他们能阴间在一起,不惜让十二少喝了含有安眠药的酒。至少这样,能够保证他们两个人生死相依,再也不分离。
然而造化弄人,如花过世,十二少被救。
“天隔一方难相见”
有那么多人评论十二少是负心汉,连最后黯然离去的如花也是这样误解他。其实,这是对十二少的误解。
——十二少对如花是真心:送花牌,送铜床,轻怜密爱,处处言听计从,连老鸨都忍不住发话:“我从水坑口做到石塘咀,做了二十几年老板娘,还没见过一个孝子,像你这个温心老契,这么懂得温姑娘……”在父母不允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离家出走与如花同居,抛弃了荣华富贵,离开了能保证他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宅邸,甚至不惜低声下气跑龙套、学戏谋生。
在如花过世后,十二少的余生不比死好到哪去,他醒来并没有怪如花故意投下的安眠药,反而觉得愧对如花,他的余生充斥着思念与愧疚。与表妹成亲,不久便败光家财,儿子离弃,无奈又重返梨园唱戏,却终生只是配角,再后来跑龙套,甚至连一个住处都没有,他从翩翩公子变成一个糟老头,也只因为如花。
如花对十二少的感情是炙热的,这是一份可以为其生为其死的激烈的情感。正如对比80年代的小楚,她口中“今时今日,还有谁会像她这么痴心。她敢做的事情,我这辈子也不敢做。”
这种爱到极致,一般的人是难以承受。
现实中,很难有如花这样极致的爱,一般人很难做到,也承受不了。
在影片中,虽着墨不多,但隐隐的一条线是对比记者小袁和他的女友小楚,他们的爱情观在对比下,与之不同。
他们是从旁观的角度来反观十二少与如花间的情。
在小袁对如花的评价中,他说“她感情太激烈,我受不了”。
是的,这个女人的爱情太过激烈,她的爱情观是若生不能在一起,便死在一起。
十二少贪生是人之常情,如花下药也是因为爱到极致,不合理但合乎情,在爱的面前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
小楚也是钦佩如花,回顾她自己的爱情,她承认“今时今日,还有谁会像她这么痴心。她敢做的事情,我这辈子也不敢做”。
正如汤显祖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如花再次来到半个世纪后的石塘咀,这份沧海桑田的变迁,与心中始终坚持的笃定情感,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茫茫人海,她最终寻到了所爱。鹤发鸡皮的暮年十二少,不复英俊,也没了那风流倜傥。却依然是那个靠跑龙套来讨生活的人。
他们50多年后再相见时,又是那一句,“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
她取下曾经贴着胸口佩戴了53年的胭脂,对他说:“十二少,谢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胭脂盒我挂了53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一句“我不再等了”,结束这段情。
《胭脂扣》的歌词内容如下:
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
情象火灼般热,怎烧一生一世;
延续不容易,负情是你的名字;
错付千般相思,情象水向东逝去;
痴心枉倾注,愿那天未曾遇;
只盼相依,那管见尽遗憾世事;
渐老芳华,爱火未减人面变异;
祈求在那天重遇,诉尽千般相思;
祈望不再辜负我,痴心的关注;
人被爱留住,祈望不再辜负我;
痴心的关注,问哪天会重遇。
扩展资料:
《胭脂扣》是给梅艳芳定做的,黎小田第一次见到她就被她的唱功折服,唱歌很用功。她的世故忧郁,她的冷漠妖艳,成就了**,也成就了同名主题曲-《胭脂扣》。
世上痴情人又何止于一个如花。人鬼情未了的爱情,在《胭脂扣》中那时空交错的脉络中徐徐道来,若诗般的节奏把控将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给人以难以言喻的动容,世俗的不容,只能是刹那芳华或苦情于终老的爱营造了**最为有力的剧情张力。
其实无论是梅艳芳饰演女鬼如花的钟情,还是张国荣饰演十二少数十载后的老泪纵横,那“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十二少与如花的爱恋,他们何尝又不是彼此深爱着对方,世上痴情人又何止于一个如花。
—胭脂扣
首发:石墨社(smshe189)
12月3日,中国香港导演关锦鹏出席了第二届海南岛国际**节大师嘉年华。
关锦鹏在现场就 与演员的合作问题 ,对青年导演提出了两个建议:
第一,第一部作品出于商业考量,不要用素人;第二,就他个人而言,和演员互相递纸条,有利于建立他们之间的亲密联系。第一条暂且不讨论,不过第二条,关锦鹏就很有发言权。
作为圈内最会拍女性角色**的资深男导演,关锦鹏的作品总是让人产生怀疑: 这竟是一个男人拍的?他怎么能把女人心摸的这么准?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对关锦鹏的创作持正面态度,有许多人提到关锦鹏的影片,都会给出“ 阴气太重 ”的评价。
1988年的《胭脂扣》便首当其冲。
《胭脂扣》之前,香港**的银幕形象往往都以男性角色为主,女性形象大多都是配角或者是附属于男性的符号性角色。 当然,现在的香港**也还大致如此。
但是,这部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的《胭脂扣》,却一上来就讲了一个青楼名妓如花与富家阔少陈十二少的爱情故事。而且全片基本都是围绕如花的视角切入,倒是男性符号成了点缀和被批判的对象。
不过这不影响《胭脂扣》成为经典。其中最成功的,是如花的扮演者,梅艳芳。
凭借《胭脂扣》的精湛演技,梅艳芳一举斩获金马奖、香港金像奖、亚太区影展及台湾金龙奖四座最佳女主角奖杯,成为“四料影后”。
要知道,1989年的梅艳芳也才26岁,在这之前,梅艳芳基本都活跃在舞台上。从1982年出道一直到1988年,梅艳芳的大众标签,是当红女歌星。
虽然之前也有涉足过少许影视作品,但是《胭脂扣》是她首次担纲女主角的**。
还没有成为影星之前的梅艳芳,在舞台上的形象风情万种、变化多端。这倒成了关锦鹏最终确认梅艳芳出演《胭脂扣》女主如花一角的推动因素。
关锦鹏曾在专访中表示,我一直觉得导演和演员的关系不应该那么表面化,也不应把眼光只局限在他们的作品上。在《胭脂扣》之前,关锦鹏并没有接触过梅艳芳,只是看她在舞台上的表演,觉得她很有表现力,虽然不是特别漂亮,但是所散发的味道很吸引了他。
《胭脂扣》的原著兼编剧李碧华从一开始就认定了梅艳芳很适合这个角色,一直到后来男主演员反复斟酌的过程中,对于梅艳芳的出演,大家都没再动摇过。
而这个男主演员的敲定,则经过多次磨合。剧组曾经考虑过刘德华、郑少秋、吴启华甚至是郑伊健,最终选择张国荣,还是得益于梅艳芳的帮助。
关锦鹏在这次海南岛国际**节大师嘉年华透露,当时因为男主演员一直定不下来,导致剧组无法正常开机。直到梅艳芳去新艺城拍一部戏,换来对方放手让旗下的张国荣来演十二少。
关锦鹏说,“她有一个判断,十二少和如花就应该是张国荣和她的,这才成就了《胭脂扣》。”
不知道当时的关锦鹏是怎么看待梅艳芳这个举动的。不过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梅艳芳其实像极了《胭脂扣》中的如花。
敢于追逐,甘于奉献,这种执着与认真,让人心生敬佩。
虽然性子相似,但其实梅艳芳的性格要比如花开朗的多。
关锦鹏回忆起梅艳芳,就说她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在剧组经常有朋友来探班。但是,她可以嘻嘻哈哈向你走来,又能认真安静地在你旁边听你讲戏。
虽然在生活中是女汉子,但是一旦导演需要人物进入状态,她就立马成为那个柔弱却又充满坚毅的如花。
而梅艳芳也一直强调,“ 好喜欢‘如花’造型,如果以后死了,希望用这张剧照作为遗照。 ”
在与梅艳芳的接触过程中,关锦鹏说,我们之间有了一种信任,很多事情就都可以抛开,很多时候我自己的个人经验和想法,甚至一些私人的事情对他们都没有保留。
总体来说,关锦鹏其实是一个感性大过理性的人。 这大概也是很多人觉得关锦鹏的**太过阴柔的原因之一吧。
关锦鹏是个心思细腻的人,这与他的成长有关。父亲早逝的他,跟随母亲一起长大。因此,关锦鹏的**多与女性有关,而且他从小对细节很感兴趣。
而这,在《胭脂扣》中如花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梅艳芳饰演的如花,是香港石塘咀倚红楼的红牌妓女。
那个年代,青楼成了富家子弟聚会休闲的场所。因此,如花算得上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
见惯了钱财,因此更加现实。
如花身上的每一处,都是明码标价。比如摸手,500元。摸耳朵,1000元。而摸脖颈,或者其他部位,价位更高。
而见惯了逢场作戏,往往最不愿相信感情。
每日流连于富家阔少之间,听腻了他们的海誓山盟和情话连篇。妓女们对逢场作戏最是熟悉,这种你追我赶你情我愿的游戏,富少们心知肚明,而妓女们也愿意奉陪。
毕竟,谁都知道,走出这座大院,多少爱情被抛诸脑后。
如花,当然最懂。
她懂得讨男人欢心。 初次与十二少见面时,一边唱曲,一边用眼神和动作挑逗着十二少。
行为自然又不显轻浮,那一双似乎装满故事与不可名状的感情的眼睛,让十二少一下子就陷进去了。
她也懂得对付男人的死缠烂打。 十二少被如花打动之后,又一日单独来到怡红楼想要见如花。
然而,如花其实根本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当初无意之间的擦肩而过,只是她看透富家阔少们的心性之下,一次偶然的调侃。
当如花见到十二少之后,使出了妓女们惯用的手法: 干煎石班 。
就是反复找理由离开房间,将客人晾在屋子里不管,多次之后,客人心等得焦急了,却又无可奈何。这种法子,很适合这些阿姑们观察客人的性子,磨一磨他们的脾气。
她还懂得如何藏住自己的情感。 如花的身份和经历,使得她相信一切都是逢场作戏,因此像她这样的人,基本不会主动表露自己的心意和情感,以免被负心汉给拖入无尽苦海。
当十二少在她的考验下,竟然表现出与一般富家阔少不一样的态度之后,如花已经对十二少另眼相看了。
随着十二少的连环求爱手段一一亮相,如花已经开始春心动摇了。那一日,十二少重金购买了一张西洋床,原装运进了如花的房间, 此刻,如花的心中,便永远住进了十二少。
而内心的欢喜,转瞬之间又被她掩盖住。
但是最悲情的,是她还懂得看透人心。 当两人因为世俗之见,陈家父母极力阻止他们走到一起,如花遂与十二少约好,吞鸦片一同殉情。
然而,十二少在这之前的表现,让她彻底明白,十二少不敢面对自己,也不敢面对死亡。他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
为此,如花提前准备了大量安眠药给十二少服下,为了防止他独自偷生。
造化弄人,十二少最后真的独活于世。而如花当了50多年的孤魂野鬼,最终没有等到十二少前来相会。
梅艳芳饰演的如花,很好地将这个角色的两个极端性格呈现出来。
第一种是压抑。
大部分时候的如花,其实都是在压抑着自己。在倚红楼中如此,在面见十二少母亲时也是如此,在寻求袁先生帮助时亦是如此。
如花的压抑,与她身份特殊有关, 见惯众生相,也就不再那么相信美好, 因此,也就不会过多的委屈自己。
片子一开始的那场画眉戏,如花的面无表情,是已经知道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是什么之后,最坦然的接受。
但是她也有过开心,在与十二少刚接触没多久的时候,她觉得这个男人与众不同,从他身上看得到美好的未来。
那段时间,她与十二少之间的面对面,不是逢场作戏的笑,而是发自内心的开心。
但是好景不长,如花渐渐发现了十二少不思进取的性格,这之后的如花,重新陷入无尽的压抑。
如花的压抑,其实是一种无奈,是她面对自身悲痛命运找不到出路的表象。 压抑到极致,如花只能选择一死了之。
如花的这种性格,与梅艳芳现实生活中大相径庭。因此,这也能体现梅艳芳的演技天赋和对这个角色入心的把握。
如何诠释“压抑”而不至于看起来像面瘫,这是演员的功底。 如花面对的种种遭遇,她看似面无表情的应对,其实通过前后对比,可以看得出情绪变化。
如花在将十二少晾在屋子里时,自己却反复在门外观察十二少的一举一动。这是她的少女心。
如花被十二少的母亲一番讽刺之后,不卑不亢,却在面对十二少时,眼含泪水。这是她作为女人的委屈。
如花在桥下等待十二少时,反复询问袁先生时间,看见有人路过甚至主动展露如花的一些特点过去搭讪,在确定对方不是十二少后,又恢复了遗憾和焦虑的情绪。
如花终于见到了十二少,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过的如此穷困潦倒。本该充满惊喜的重逢,于她而言,是彻底释怀。
眼角这一滴无声的泪,便是如花与前世牵绊的彻底决裂。
这样的压抑感,被梅艳芳演绎出来,使得如花这个角色更加立体,也更具有共情性。
第二种是坚持。
如花是一个性子很烈的人,一旦认定了,就坚持到底。
就像她与十二少相处过程中,明知十二少父母会反对这门婚事,却还要主动登门拜访,想要当面跟十二少母亲表明心意。
就像她与十二少确定关系之后,开始商量着为十二少的未来做准备,带着他去求戏曲师傅拜师学艺。
就像她得知活着不可能在一起了,就决然拉上十二少一同赴死。
就像在阴间苦等50多年,她还是要来人间寻一寻十二少的踪迹。
如花的坚持,恰恰也是这个角色的性格魅力所在。她见惯了虚情假意,但是她其实充满着对爱的渴望,当年十二少坚持闯进自己的心扉,这一困就是50多年,坚持到最后,大概就是给自己和那段感情一个交代吧。
这两种性格构成了如花最具特色的女性形象,贯穿在她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总体来看,如花的一颦一笑,每一个动作都与当前的情绪相关。
爱上十二少之前,她的眼中蔑视一切。
爱上十二少时,她的眼中尽是期待。
发现十二少意志不坚定时,她的眼中既有期待又有担忧。
寻找十二少时,她的眼中满是忧愁。
如花与楚楚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如花是倚红楼名妓,死于1934年。而楚楚,是1987年的报社记者。
但是如花与楚楚的相遇,倒是这部片子想要表达的主题:女性的变化。
印象中有两段台词,记忆深刻。
第一段,是1934年,如花临死前和十二少的对话:
如花:你会不会帮淑贤(十二少被指定结婚的表妹)戴耳环?
十二少:会。我还会帮她采耳,不过我一边帮她采耳,一边想着你。
如花:你会不会帮淑贤穿长衫呀?
十二少:会。我还会帮她扣鸳鸯扣,不过一边扣,一边想着你。
第二段,是1987年,楚楚和男朋友袁先生一夜温存之后的对话:
楚楚:你会不会为我自杀?
袁先生:我们哪会这么浪漫呢?
楚楚:只是说会不会。
袁先生:不会,你呢?
楚楚:不会。
感情当中,女性总是习惯问男性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并不像题干一样简单。
第一段对话中,如花之所以会问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她已然决心赴死,却还是想在死前听自己爱的这个男人说说心里话。
如花的问题关键,其实并不在淑贤身上,而是十二少对自己的态度。
此时的十二少,已经对这份感情失去希望,家里不支持,自己的舞台之路又遥遥无期,他开始不敢正视如花的眼睛。
如花在问话时,十二少总是眯着眼睛,逃避与她进行眼神交流。反而只是在言语上,像极了纨绔子弟的情话。
他每一次说“会”的时候,其实已经让如花感到失望,因为她并不想十二少与淑贤在一起。同时,十二少还偏偏要在后面加一句,即使会去做,也还是在心中想着你。
这种现代渣男语录,当然对于如花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
她彻底看清了十二少的心,也明白了活下去不可能得到想要的幸福。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与十二少殉情,甚至给他提前服下安眠药。
而第二段对话中,楚楚这么问,是因为刚刚与男友一夜温存,同时,又被如花的故事震撼到了。
一来,她想看看现在是否还有这种感情存在。二来,想看看男友的想法。
他们两给出的答案,都是“不会”。
这样的结果,似乎不太对。因为,恋爱中的人,总是想要得到让自己获得有安全感的回答,哪怕是心理上的安全感。
这其实恰恰说明了两人在感情中的不自信与不互信,如花和十二少便是如此。
但是楚楚和袁先生不一样,相对而言,他们要享受更多的爱情自由,袁先生愿意尊重楚楚的想法。
就像如花得知他们恋爱4年了,便问道,你们为什么还不结婚呢?
袁先生回答,很难说,有些事没人逼就暂时不做。
他们享受这种恋爱时光,也拥有着自己的空间,这可以说是爱成自然,也可以说是互相给予的信任。
被如花问起,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楚楚,家里来了个女鬼时,袁先生说,她不信的,无论我说什么她都不信的。
这种不信,或许就是楚楚最深的信任。
也正因为如此,袁先生说“不会”的时候,楚楚并没有表现出不悦。
第二天早上,楚楚和袁先生走在路上,楚楚一个人转到马路另一边,回头才发现袁先生继续前行进了一家店,于是楚楚马上往回走追上袁先生。
没有任何言语,楚楚只是挽着袁先生的手。
此刻楚楚才发现,原来这条上班路,一直都是自己和男友急忙赶路,而恋爱以来,自己似乎都没有认真关注过男朋友。就像男友为自己精心准备了生日礼物,她却匆匆忙忙赶去忙工作。
楚楚和如花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如花过度在意而害怕失去,楚楚则是缺乏在意并害怕束缚。
如花愿意让自己委身依靠一个男人,为了守住这个依靠,她宁愿同归于尽。
而楚楚,有着对爱的自信,她享受着袁先生的爱与包容,她确实爱着袁先生,但她始终不自知,在这段感情里,该如何回馈袁先生的付出,倒是自己一个人快乐地在前面奔跑,把那个一直呵护她的男人,留在了身后。
不过,他们也有共通点,那就是对爱的嫉妒。
最先产生嫉妒的,是如花。她亲眼见到楚楚和袁先生之间的感情之后,非常羡慕楚楚有袁先生,更加对自己失去十二少充满遗憾。
而楚楚在经历了如花苦苦追寻十二少的过程,也终于体会到了爱的可贵。她更加羡慕的,是如花敢爱敢恨,敢于为爱献身的精神。
如花和楚楚之间的对比,正是从1934年到1987年,曾经和当下的感情观念的差异变迁。
当女性越来越在感情中掌握主动权,越来越能为自己的感情争取、发声,这虽然是一种进步,但是,爱情,依然是最复杂的东西。并非谁强谁弱,就能决定幸福所在。
曾经的一个胭脂盒,我铭记一生。如今的一双鞋,可能转身就忘了。
不知道关锦鹏在现场会怎样跟梅艳芳说戏,不过从作品来看,梅艳芳懂得关锦鹏想要什么,或者说,梅艳芳懂得如花想要什么。
这是梅艳芳的魔力。
-END-
一部**,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您的转发和关注,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更多影评:石墨社(smshe18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