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派》: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第1张

01

好久没有看过电视剧了,用15x的速度终于追完了《少年派》。

突然就真的很想回到高考前的三年时光,可是一转眼都已经毕业五年了。

以前总是不能理解什么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却偏偏总是喜欢在作文里用到这八个字。

而现在,时间它真的悄悄流走了。

看了一些文章,很多人说这部剧狗血、怎么怎么扯之类的,说怀二胎、网络直播、P2P崩盘、中年失业等等乱七八糟一堆事情都凑在一起太假!明显就是凑剧情博眼球!越看到最后越不想看

好吧,我倒是觉得《少年派》挺好看的。

算一下全剧一共41集,每集按35分钟的时长,那加起来就是1435分钟,而我们的高中三年时光,一年365天,三年就是525600分钟,剧里三年的时间和现实相比还不到1%。

有人说自己三年经历的所有事情还不如一集里发生的事情多,而我想说的是,你说的难道不是废话吗?这就是一个电视剧,你非要跟现实比,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我感觉《少年派》可能就是无数个中国家庭的缩影吧,搬出来一句很老套却很实在的话,艺术源于生活。

我不知道编剧想表达什么,可能是为了让剧情跌宕起伏,也可能是为了给主人公的人生增加难度,可那些发生的事情确确实实都存在我们身边,或许你听过,也或许你经历过,所以我觉得没什么毛病。

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巴掌扇在脸上,过不了几天安稳日子就会有大大小小的烦恼,这明明就非常真实,可有人偏偏说它假。

那我真的羡慕说假的那个人,羡慕他的生活,他这一路走来肯定是顺风顺水,好运爆棚。

所以我倒是想为《少年派》说句话,如果在你看这部剧的时候,

会让你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想起某一位同学,某一位老师,想起他们对你说过的话,他们的笑脸,

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那些听到耳朵磨出茧的谆谆教诲,甚至想起曾经暗恋过喜欢过的那个人,

让你想起以前那些点点滴滴的美好,那我觉得这部剧就很成功。

至少对我来说,我看完以后就去找了一位女同学寒暄,结果她极其不配合的回了我一句:

啧啧啧,还有时间看电视剧

我也只能尴尬地笑一笑。

02

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当然是贯穿你我高中生涯的主线剧情,少年情怀总是诗,谁也逃不掉,谁也躲不过,电视剧里是这样,曾经的我们也是这样。

谁跟谁特别要好,谁又跟谁闹了矛盾,谁喜欢谁,谁又不喜欢谁,谁跟谁在一起,谁又跟谁分开。

我只是没有看懂邓小琪怎么到后来又没有表现出喜欢钱三一的样子,而且江天昊最后是喜欢邓小琪?还是喜欢林妙妙,结果就这样全剧终了。

那个年纪如果真心喜欢一个人不应该就是一直一直喜欢吗?

抛开这些懵懵懂懂的喜欢,几个人之间的朋友关系更弥足珍贵。

真正的朋友还是要一起长大的,跌跌撞撞磕磕绊绊,长大以后再回头看看几个人一路走来的脚印,大大小小有深有浅。

等到这些脚印慢慢凝结不会再消失的时候,那就变成了我们一生都为之怀念的青春。

不过还是要吐槽一下剧里四小只的家庭,太过分了,一个比一个有钱,最差的还是中产家庭林妙妙

其实这样的设定,又给他们减去了很多麻烦,毕竟大部分家庭都达不到他们的条件,在物质上会面临许许多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他们四个却不会因此而烦恼。

我想也正是因为优越的家庭条件,才能让他们更加无忧无虑,在最美好的时光里肆无忌惮,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其实很多很多人都不能像他们一样,他们是幸运的,电视剧到底还是电视剧,不能和现实相比。

03

我发现全天下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说的话简直一模一样,剧里每一位老师和曾经我的每一位老师,他们对学生讲的话完全就是一字不差:

不要后悔,不要留下遗憾,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你将来出息挣钱了和老师没有一分钱关系

现在其实慢慢就能理解当时老师苦口婆心说的那些话,他真的没有想要去害你,他每天跟个幽灵一样的监视你盯着你,都是在尽职尽责的去完成自己作为一位老师的工作。

我这样说其实还不够贴切,换句话讲,老师教育学生是工作是责任是义务,更是良心,很多时候他不想管你,但他于心不忍。

不想看你小小年纪放纵自己,也不想放弃你,因为你小,因为你在叛逆期,因为你什么都不懂,因为他觉得你是个好孩子,所以他才会一遍一遍地提醒你说教你。

当然,对我们来说当时遇见这样的老师简直就是噩梦,但是现在就能理解老师的心情了,而且发自内心能体会到老师的辛苦。

我记得以前老师经常说:你们现在是学生,学生现阶段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很多同学听了非常不屑:谁规定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

这种话依现在的年纪来看,完全就是无理取闹。

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会经历很多个阶段,身处每个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身份角色,不同的属性,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都应该尽早想明白想清楚,先能做到这一步的人将来一定是人生赢家。

像我现在说这些等于是在反省,因为我属于当时没想明白的那一类人。那也没办法,年纪小不懂事,整天傻乎乎的也不听劝,我觉得也不能完全怪我。

有些道理真的只有你自己到了一定年纪才能明白,而在这之前不管是谁跟你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都没用。

以前上数理化死活听不懂,不想听,心里就有一个想法,学这些有什么用呢?以后的生活需要用函数去买菜吗?需要用加速度去开车吗?学了分子式用来干嘛呢?

有一次同学还因为这个和班主任吵架,他们争论的中心就是:我将来不搞研究,不当教授,学这些有什么意义?

我只记得我同学气得脸红脖子粗,而老师只淡淡说了一句:对你以后的生活确实没有意义,但是对你的现在很有意义。

现在一想到这个瞬间,我就又要为老师竖起大拇指了,为什么呢?

因为慢慢我发现,人生中本来就会遇到很多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可是这些事情你都必须一个一个去做,而且要做好,在你没有做完做好之前,你是没有办法去知道它到底有没有意义。

只有等你做了你才能得到答案,当你发现它没有意义的时候,你会失落会难过,你会觉得自己的努力白费。

但其实换个角度想,这也是我最近才想明白的,你做了那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说明你正在路上,你正在寻找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只有认识到什么没有意义,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有意义。

没有意义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在面对那些没有意义的意义时,坦然接受吧,不必抱怨,也不必困惑。

这不是绕口令,我也没有想写鸡汤,算是我活了二十三年才悟出来的一点小道理

希望不会太晚吧。

04

父母和家庭其实是我最不愿意说起的一部分,因为实在太羡慕林妙妙了,是发自内心的羡慕。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长大的孩子,就算考不上名牌大学,他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在人群里闪闪发光,耀眼夺目。

无论是现实中我们的父母还是剧里的父母,我都坚信他们一定是爱孩子比爱自己要更多,但是这种爱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总是会为双方都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痛苦。

就比方说面对高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他们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进好大学,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能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一直伴随着他们。

关于中国式父母的这种情况我们已经听过太多故事,而且我们这一代人也正是故事里的主角。

我相信参加过高考的人里,大部分人的经历都应该相似,都有过一段极其煎熬的日子,这种煎熬可能并不是来自学业的压力,而是来自我们的父母。

是我们和父母相处的关系变了味,也可以说是父母的爱变得扭曲,甚至畸形,让我们无法接受。

过程我不必细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得尝一遍,用一句老话来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是这样没错。

但其实在自己长大以后,也终于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可理解并不代表赞同。

我理解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理解的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子女考上好大学是在当今社会下唯一的出路,我理解的是父母前半辈子吃够了没文化没学历的亏,所以他们不想看到孩子重蹈覆辙,再吃一遍自己尝过的苦。

所以他们千方百计,用尽全力也想要把孩子送进一所更好的大学,只有这样前半生头顶上的阴霾才会消散,也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有希望有盼头,才能看到自己孩子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而我并不赞同的,是他们一遍又一遍给子女灌输“考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完蛋了”的思想,

我并不赞同的,是他们只把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

我并不赞同的,是他们的喜怒哀乐只和孩子的学习挂钩,生活里除了学习不允许再有其它任何内容。

一场考试,一组分数,凭什么你就要否定我整个人?凭什么你就要否定我往后几十年的人生?到底凭什么?

当一个家庭辛辛苦苦供出一个名牌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时,那种感觉就好像今后可以随意掌控自己的命运一般,不仅如此,甚至还能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亲戚的命运,街坊邻里的命运。

我这样说带着有点戏谑和不屑的意思,但其实现在我理解父母的苦衷,反正打破头说破天,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

再想想看,为什么父母要拼了命地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中国人多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考一分就能挤掉一个操场的人”真不是开玩笑的。

以前总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人来抨击中国的这种应试教育制度,包括我自己上学的时候也总是吐槽,可现在我觉得应试教育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制度了,或许它还不够完善,不够人性化。

但面对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就只有通过考试这种形式才能快速筛选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还有一件事就是,可能高考是你这辈子参与的社会范围最广的一次活动,而且更关键的是,分数线面前人人平等,它最公正、公平。

这其中深刻的含义我也说不明白,但我想作为一个曾经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经历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我也有资格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心声。

05

其实还想聊聊为什么一定要考名牌大学,它们到底真正好在哪里?

但看了看自己的学历,这种话题就留给那些真正的名校学子吧,我一个十八线普通院线毕业的普通人就还是不要自取其辱了,只是可惜了我曾经做过的名校梦。

好啦,一部电视剧倒是让我看出了这么多的观后感,全凭一颗扑通扑通跳得火热的心脏。

希望《少年派》能拍第二部吧。

我想看看他们的大学生活,想看钱三一有没有和林妙妙表白,想看林妙妙有没有答应和钱三一在一起,想看他们四个人后来发生的故事。

我的青春已经结束,而他们才刚刚开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其实在我看过的青春剧里面,这部青春剧的结尾已经算是好的了。他们只是高中毕业之后去了各自的归属,而他们最终也没有跨出最后的那一步。我个人感觉这部剧平平无奇吧,就是我感觉他没有什么亮点,也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就是如果他是第一部青春剧的话,他还是有看头的,因为他大部分的反映了我们高中时期青涩的生活。

但是在前面有那么多青春剧,作为看过的人来说,我觉得这部剧没有什么特点,我个人感觉他一般般吧。说白了,他就是讲述四个个少年高中时期的生活是怎样度过的,而且我觉得强行加入了江天昊家中破产这件事,觉得有点尴尬。好像青春剧里面都有一个特别有钱的男二,然后又破产了,然后就在男女主和其他人的帮助下,重振家业的感觉。如果说你第一次看这种题材的话,你会你会觉得好励志啊之类的,但是如果你看多了就会没有感觉,觉得无感。我看少年派就是这种感觉,他电视剧的剧情,其他青春剧都有过,而且里面的主演的演技也是平平,就是没有办法带入到自己。自始至终都感觉自己是一个看剧的人,而感受不到自己也有这样的高中生活。或者说能把自己带入到那个角色中,和角色感同身受。

林妙妙的母亲王胜男的饰演者闫妮和林妙妙父亲林大为的饰演者张嘉译,在他们二人的表演下我就很容易带入自己的父母亲的的形象。当我看到他们二人的对戏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感觉,这就是自己的父母。自己就是这样被教育的,但是我看林妙妙,钱三一,邓小琪,江天昊他们演技的时候,我就没有这种感觉,我只感觉我就是在看别人演戏,很平淡,很无奇,没有突出点。尤其是女主林妙妙给我的个人感觉就是她演的太用力了,可能这个角色本身太用力了吧。

我很想吐槽的就是林妙妙在吃饭时候的举动和行为,没有一个正常人会用整个手去抓那个肉,哪怕去抓也是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以防弄脏其他指头。但是林妙妙每次吃饭都会用手抓那个菜,我觉得很恶心,个人感觉很脏啊。别说高中了,小学的时候都没有人会去用手去抓,除非是非洲的。给我个人的感觉就是这部剧就是平淡无奇的高中生活,没有一点亮点也没有看头,说实话我都是以两倍数看完这部剧的,因为实在太无聊了。

从播出的剧情来看,《少年派2》原著小说结局应该是大圆满,绝对的喜剧收尾,钱三一林妙妙最终在一起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们原本就是爱着彼此,只不过在学生时代一直没挑明而已,两人成年后经历了种种波折,最后成功牵手,他们是有感情基础的,林妙妙的活泼可爱也是治愈了钱三一的抑郁症,两人没有任何理由不在一起,除非是钱三一的父母挑剔林妙妙,否则他们没有不在一起的理由。

《少年派2》起初比较虐,后面应该是好的结局

林妙妙在《少年派2》里面感觉成熟了很多,好像褪去了第一部里面的青涩与拎不清,她从事自媒体行业,也非常专注努力,而钱三一在与林妙妙重逢之后,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抑郁状态,他想要默默帮助林妙妙,做她的守护神,而在钱三一成功帮林妙妙手撕渣男男友之后,两人的关系就变得很微妙了,就好像有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了,在他们一起去送外卖的时候,林妙妙知道钱三一怕黑,就主动牵了他的手,而可爱的钱三一久久不愿意松开,还声称自己还要保护,真的是太萌的男友了。

林妙妙钱三一结局会在一起,肯定会为观众圆梦的

大家看《少年派2》肯定是希望林妙妙和钱三一在一起的,因为在第一部里两人没在一起,就让很多观众觉得遗憾,毕竟这样般配的一对,不在一起很可惜,其实在第二部里面,钱三一起初的状态并不好,因为他从国外回来之后就患上了特别严重的抑郁症,甚至一度走不出来,每天变得很阴郁,但是林妙妙一直很关心他,虽然表现的不明显,但是她也一直喜欢着钱三一,她和钱三一带着够够一起出去玩,服务员说他们是一家三口,这给钱三一开心到不行。

《少年派2》开播之后,真实又浪漫的剧情,打动了很多观众,希望能有好的结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64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6
下一篇2024-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