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韩国为什么能受到中国游客的喜爱?

日本和韩国为什么能受到中国游客的喜爱?,第1张

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出境游,更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提起出境游,日本韩国是比较热门的两个国家,所以也就相对成了出境游的首选,说实话,这两个国家,国土面积并不大,历史文化也不似中国悠久,也不见得有什么名山大川,却为什么还能受到这么多人地青睐呢?

去年,前往日韩旅游的中国游客达到了两千多万之巨,这还是保守估计,就连日本、韩国本地人都被这股人流打蒙了,人太多,接待不过来啊,而且对当地的交通机构造成不小的冲击。按照一个人在首尔旅居一周估算,一周差不多花上两万多人民币,两千多万人就是四千多亿人民币,这么大的利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中国人给日本、韩国带去了多少利润。

这几年,尤其是韩剧的兴起,里面将韩国的各种生活描绘的太过于天真烂漫,无数少男少女梦中追求的最高生活状态,就是去韩国找一个帅哥靓女,再者,韩国明星在中国舞台上大量活跃,不少粉丝为了看一看偶像的故乡,不远千里前去韩国。日本,自古代就和中国关系良好,大唐盛世时,曾派遣学习使团来大唐学习,为日本带去了很多先进的建筑方法和科技工艺,现在呢,大家都说千年古城看日本,不少国人不远千里东渡日本,只为了看一看奈良、大坂等古城和寺庙建筑。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国土面积小,但这两国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因素,并且对景区的开发方法也值得借鉴,不是说我们不能去日韩旅游,而是说要分清轻重缓急,学会辨别是非,不要觉得日韩出产的玩意就比中国好,其实不然,前几天一个朋友从韩国买回来一个玩具,兴高采烈的给儿子拿回去,打开包装瞬间就懵逼了,上面写着‘MADE IN CHINA”。

你觉得日本、韩国哪里吸引游人呢?

中国调整疫情管理措施后的第一个农历春节正步入尾声。与火热的东南亚旅游相比,疫情前颇受中国游客青睐的传统出境游热门目的地——日本与韩国,没能等来成群结队的中国游客。

“在银座街头、浅草寺等往年春节的热门景点,很少看到中国游客身影。”在日留学生小王通过社交媒体告诉第一财经。

1月初,韩国与日本政府先后对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不断加码并实施歧视性措施。这一措施对于已经苦撑了数年“寒冬”的日韩旅游市场而言,无疑雪上加霜。此后,基于外交对等措施,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与驻日本大使馆先后宣布,从1月10日起,中国暂停签发韩国与日本公民前往中国的私人事务类短期签证。何时恢复,尚待进一步通知。

1月20日,国家文旅部发布关于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在首批公布的20国名单中,也没有日本与韩国。此前,日本旅游业协会告诉第一财经,只有等到中国团队游复苏后,日本的旅游业才可能迎来真正利好。

损失几何?

中国游客对日韩旅游业有多重要?以日本旅游局最看重的疫情前2019年的各项旅游数据为例,当年访日外国游客人数为318821万人,其中,来自中国的访日游客达167756万人,占全体访日外国人的526%。在消费方面,中国大陆游客的消费额在当年名列第一,在访日外国人整体消费额中占比368%。

韩国同样如此。2019年,韩国放宽了针对中国多群体的签证条件。韩国观光公社的统计显示,当年赴韩中国游客数量创新高,几近600万,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近30%。

不过,疫情以来,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赴日韩的外国游客数量断崖式下降,两国旅游业随即“速冻”。

据韩媒上周报道,韩国首尔市区一家有着27年历史的大型商场,已宣布将于年内倒闭。这家商场名为奥特莱斯“W购物中心”,是首尔加山洞商圈最具代表性的购物中心之一。2020年以前,中国团队游的住所常被安排在这一区域,同时还有很多中国的散客和“代购”前来消费。据统计,此前中国游客的消费在这一购物中心的销售份额中占比高达30%至40%。但在疫情暴发后,中国游客的消费占比大幅下降。最终,该商场宣布将于今年9月关门。

《韩国经济》记者近期拍摄的“W购物中心”建筑外观。图源:《韩国经济》

韩国留学生小郝告诉第一财经,此前,中国全面放开后,听闻不少韩国旅行社就已经在准备迎接中国游客,比如重新招集中文导游,商户又开始操练起了中文,“但韩国政府针对中国游客的限制,甚至是‘封锁’政策,对这些旅游业商家来说无疑浇了盆冷水。”韩媒也提到,在中国出境游迎来高峰之际,韩国此次没有挤进十大热门目的地。

小王甚至告诉记者,在最近于东京街头兜兜转转的时候,有不知情的日本小商贩还特意询问为何今年春节没有看到大批中国游客。据日本智库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专家永滨利广估算,日本政府此次的限制性政策预计对日本经济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每月134亿日元。

日本期待樱花季迎来中国游客

日前,韩国济州道知事吴怜勋公开表示,诚挚欢迎中国游客早日到访,希望韩国政府同中方友好协商,尽快解决现在入境防疫政策问题,期待中国和济州的空中航线可以早日重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旅游业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其实日本旅游业内几乎没有人将中国游客视为危险群体,“最想要的是中国客人,但国内政策实在让人担忧。”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日本驻华大使馆网站,关于签证业务的最近一则通知还停留在去年10月。今年1月初,日本驻华使领馆通过签证代办机构表示,已开始恢复赴日旅游签证受理和签发。不过,当时仅限申请5年多次往返的旅游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陈友骏告诉第一财经,中日经济交流的基础还在,两国间期待经济和贸易交流扩大的有识之士还是很多的,相信之后会有改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据日媒报道,在1月23日的日本厚生劳动省传染病小组委员会会议上,与会的大多数专家都支持将新冠病毒在《感染症法》的级别从第2类下调至第5类。最终意见将在1月27日确定,并最早于本周确定过渡时间表。

“错过了春节,特别期待樱花季,希望能在今年的樱花季迎来中国游客。”上述日本旅游业者说道。日本气象厅的最新预测显示,2023年的日本的樱花季将在3月20日前后开启。

延伸阅读

拒止中国游客,韩日自捅一刀尝苦果,鼓噪的美国也扛不住了

与疫情抗争三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意愿渐高,这自然受到了急需旅游经济提振的国家热情欢迎,其中之最当属泰国,泰国副总理带领官员机场接机亲迎中国游客,随后更是用中文发布视频,祝“中国朋友兔年快乐”“泰国人都爱中国朋友”。泰国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使得泰国游成中国游客的首选地断层第一。

马尔代夫以水门礼、鼓乐表演夹道欢迎;越南为给中国游客留下好印象,特意出台政策整治旅游中陷阱;东南亚多国纷纷各出奇招。

反观日韩,成了反面教材,美国也眼红了。

韩日自捅一刀威胁中国

韩国、日本政府为了某些政治利益,配合美国恶意限制中国游客的倡议,一个发黄牌,一个发红绳,歧视性的区别对待中国游客,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让中国民众愤慨之余,前往韩日旅游的意愿大减。

等待中国代购前往的韩国免税店,怎么等也等不到昔日光景;等待中国游客的景点产业链,也清冷得门可罗雀;增长下行的韩国经济,终究没能等到期盼已久的春天。

原本眼见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逐渐恢复,日本百货商场、药妆店、专卖店等零售行业难掩兴奋之情,甚至股票都为之刷新出一年以来的最高价,但没想到给业界泼了盆凉水,居然是他们自家日本政府。

为了谄媚美国政府,韩日政府自捅一刀,得罪了中国,但也没能讨好到美国,因为美国也想要中国游客。

美国航空先扛不住了

美国政府之所以对中国旅客设限,一是出于政治上抹黑中国的目的,二是自知中美关系,通过旅游的获利可能不大,所以鼓噪他国联合起来对中国旅客加增限制,日本、韩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跟风而动。

但这样的操作,美国航空公司先扛不住了。代表美国10家主要航空公司和加拿大航空公司的美国A4A航空协会,联名致信美国交通运输部,“繁琐、不确定且不断变化的旅行要求和入境壁垒”,使得中美航班客运量严重低迷,往返中美两国的机票销售量仍比2019年的水平低88%,让美国航空公司很受伤。

对于这些航空公司来说,它们面临着要么失去航班时刻优先分配权,要么照常执行乘客稀少的“幽灵航班”硬担经济损失,不管是哪一个选项,都不是优选。特别是在波音被空客打败,损失大量订单后,航空公司再损失,这是对美国整个航空业的巨大打击。

所以,美国航空协会十分不满美国政府刻意针对特定国籍采取的入境限制,这和自捅一刀有什么区别。

有意思的是,针对某些国家的限制性措施,中国采取了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游,享受这波旅游红利的自然不包括美国,也没有日韩。

一个人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学会自重,人如此,国家也如此。所以面对那些罔顾科学和事实、单独对中国采取入境限制政策的少数国家,中国民众有更好的出境选择,苦果留给某些人自尝。

您好~ 我认为,现在中国人赴韩国旅行是时髦的。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赴韩国旅游是很值得的。中韩之间的交流也已有19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人赴韩国旅游时,还有繁琐的签证的问题。这点事是未来韩国政府的解决的问题。现在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旅游形式是团体游的。所以他们对韩国旅游的印象是购物中心的。但是韩国也有很多名胜古迹与现代发展的景点(好玩!)

1 签证的问题:自助游的话,您必有个人签证的程序。除了济州岛以外,都要签证(个人办韩国签证很难!)

2宾馆的问题:用信用卡可以订宾馆(viza/master)。省钱的话,找个韩国人替您订便宜的酒店就好!

3语言的问题:虽然韩国有中文热,但很多人不会说汉语。还可以说英文(但找大学生好)。

其他问题:

1去韩国前必须看一下,旅游的景点与地区。

2我写的硕士毕业论文是“中国游客赴韩国旅游分析之研究”。这篇文章可以帮您韩游的烦恼。

在内容上有首尔地铁、旅游巴士、旅游路线的情况(实际的内容)

3如有真赴韩游的话,您就利用公共交通能省钱,而且享受韩国人的生活。

谢谢。 我是韩国人。专业旅游管理的博士研究生。如您还有问题可以邮件提问。谢谢

lckyun66@navercom

中国放开新冠防控措施后,许多国家针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严格的入境措施。针对他国缺乏科学依据的政策,中国在1月10日开出反制第一枪——外交部连发“韩国、日本公民暂停赴华短期签证”的通知,可谓是针对他国在防疫政策中歧视中国公民的反击令。

韩国政府1月10日对中国发出的反击令表示遗憾。

1月10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发布通告称,“自即日起,中国驻韩国使领馆暂停签发韩国公民赴华访问、商务、旅游、就医、过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务类短期签证。上述措施将视韩国对华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取消情况再作调整。”

近日,韩国要求自中国的游客在入境后一天内接受核酸检测。从1月5日起,来自中国的旅客必须提供登机并抵达韩国前48小时内进行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还有24小时内的快筛检测证明。抵达后,他们将进行另一次测试,持有短期签证的人,将在一天内在特别指定的地点测试,韩国公民和居民将在其居住地隔离观察。

中国新任外长秦刚1月9日与韩国外长朴振通电话,针对韩方近期对自中国大陆入境人员采取临时限制措施表达关切,希望韩方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

但韩方没有改变,仍诡辩称,韩国政府加强自华入境防疫的措施有其科学、客观的依据,韩方一直与国际社会公开透明地共用疫情信息,也一直通过外交管道向中方传达这一立场,今后将再次向中方传达上述立场,继续展开密切沟通。

于是,中国在1月10日根据对等原则采取以上措施。

中国发出的通知说的很明确,就是反击针对中国人的歧视性入境政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3日称:“部分国家采取仅针对中国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学依据,一些过度做法更让人不能接受。”“我们对试图操弄疫情防控措施以达到政治目的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将针对不同情况本着对等原则采取相应措施。”

而在1月10日晚20点54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也发出类似通知,称“自即日起,中国驻日本使领馆暂停审发日本公民赴华普通签证。何时恢复,请候通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1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方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之后,少数国家罔顾科学事实和本国疫情实际,仍执意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并采取对等措施。我们再次呼吁相关国家从事实出发,科学适度制定防疫措施,不应借机搞政治操弄,不应有歧视性做法,不应影响国家间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初,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三年之后,疫情防控政策进行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中国政府做出如此决定是有科学根据的,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第一是病原体的致病力减弱。第二是在大多数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中国人的主动免疫水平在明显提升,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比例也达到了一定要求;第三是我们从用药的手段、对重症救治的一些资源准备等等,从各个方面综合来看,可以进行防控级别调整。

而目前,中国多个省市大部分人已度过新冠感染期,1月10日,中国人口大省河南省就宣布,第一波感染高峰已平稳度过。

延伸阅读:

仁川机场误用汉字在韩国国内引起争议

于今来说,韩国普通人家,家里长辈还会提笔写汉字,包括写自己的汉字名。而有些年轻人甚至连自己的汉字名字都读不出来。

文|海上客

据韩国《国民日报》1月4日报道,自2日起,因韩国政府要求中国籍入境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仁川机场设置了中国人专用通道。但这个通道上的中文指示牌,看来许多中国人是看不懂的。

本月2日,一名中国旅客在抵达韩国后,站在出现标记错误的汉字标语牌前,等待入境图:韩媒

“中国发入国子”?这到底啥意思呢?别说中国人看不懂,这事,在韩国国内已经引起了争议,原因在于韩国有人发现,这指示牌根本就是错了。

无独有偶,韩国媒体1月4日还报道称,经过韩国文物部门为期4个月的考察,发现青瓦台上有一些高丽或者朝鲜时期的文物,还在石墙上发现了汉字。

汉字,在韩国以如此方式上新闻,那海叔就不妨说道一番

01

先看仁川机场的“中国发入国子”,很多国人看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可这几个汉字下面不是还有一行英文么?“FromChina”,加上箭头符号,海叔相信不少在仁川出港的国人,也大致明白,就是让中国人到箭头所指的地方排队。

韩国仁川机场自1月2日起设置了中国人专用入境通道图:韩媒

从现场传回的照片看,似乎队伍是井然有序的。这显示的是什么?海叔感觉,显示的无疑是目前前往韩国的中国人,总体上素质挺高,自觉排队,许多人还看得懂英文。即使看不懂英文的,也或许请同胞帮忙指路了。

倒是韩国国内引起了讨论——

明明“中国发入国子”错了嘛!错在哪里呢?其实,就在于在韩语里,“者”和“子”的读音几乎一样。这几个汉字,原本该是“中国发入国者”,哪怕文言文的成分很高,但如果当真以“中国发入国者”为指示牌,相信许多中国人是看得懂的。

不过,海叔要说,仁川机场这指示牌,似乎有点奇怪。起码我曾在济州岛机场看到过中文指示牌,是简化字版本的,也就是采用了中国目前公布的规范汉字。要知道,韩国政府2023年1月推出的中国籍入境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之要求,主要针对的也是中国内地人士。此时此刻,用繁体字做一番文言文标注,又写了别字,这预备给谁看呢?

在海叔看来,仁川机场方面当真希望改正的话,应该去掉这块繁体字的文言文牌子,换一个“来自中国请走此通道”之类字样的牌子,这才是诚恳地知错就改!

02

再看青瓦台上新发现的两个汉字——一个“营”,一个“训”。看上去就是石墙上普通的两个字。既然韩国文物部门称,可能来自高丽或者朝鲜时期,那么,海叔权且认为这样的判断是对的。

青瓦台石墙上刻有“训”字图:韩国文物部门

青瓦台石墙上刻有“营”字图:韩国文物部门

韩国媒体亦称,青瓦台始建于高丽王朝的素宗时期,为高丽王朝离宫。不过,海叔个人感觉,这些带有汉字的石砖很大可能并非高丽时期砌成现在这样子的。毕竟,青瓦台的建筑是有过很多次翻修的。有可能将老建筑或者墙壁等上的砖拆将下来,又挪地方它用。

至于“训”“营”二字,倒是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两块砖头,或许与军事组织有关。譬如是军营所用?

要知道,高丽或者朝鲜时期,朝鲜官方的文字仍然是汉字。训民正音字母更是要到二战以后才大规模推广使用。因此,半岛上凡是上了年月的物件上,有汉字才是正常的。如果在韩国发现一个“文物”,上面刻着的是训民正音字母,那基本上是伪造的。

03

仁川机场误用汉字,尴尬的是谁?毫无疑问,青瓦台那些旧砖上的汉字可以作答!韩国的历史文化是融入进汉字文化圈的。如果韩国方面有人不愿意正视这一点,无疑就会闹出各种各样的笑话。

于今来说,韩国普通人家,家里长辈还会提笔写汉字,包括写自己的汉字名。而有些年轻人甚至连自己的汉字名字都读不出来。这样的韩国,还有未来吗?

于历史而论,韩国终究是要面对自己的历史的。可看着本国历朝历代传下来的汉字版本的历史书,如同看外国的历史一般,总是尴尬至极的。唯一的选项,还该是学好汉字,这样,在东亚文化圈中,才能有更多话语权啊!

如果你没有在假期里来过长沙,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以休息换来喘息的农民工为了一杯奶茶愿意排上2-3个小时的队。

这大概就是长沙的魅力——或者说,美食城的魅力。

但也有同样的一群人,带着“用食物来填补心中的空缺”的心态去其他城市,却一次又一次地在餐桌上后悔。

在社交网络上,这样的城市被称为“食物沙漠”。这些城市或许有不错的人文自然景观,但在当地吃到的美食却让人瞬间明白为什么父母总想带着方便面出国。

所以在假期的第二天,我们整理了微博上被称为“美食沙漠”的城市,一起来看看哪些城市的哪些美食让大家感到不满意。

哪些城市被称为“食物沙漠”?

“美食沙漠”榜单前列的城市都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这也比较容易理解。由于在这些大城市生活和流动的人口众多,讨论和投诉量相对较高,在排名中也较高。

10大“美食沙漠”中,南北城市开放的有七三个。

在整个沙漠集团中,由于在北京和杭州的巨大领先优势,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厂牌——沙漠兄弟。

这两个沙漠兄弟到底有多冷清和愤怒?大概在21世纪人人胃口大开,人人都在叫嚣减肥的时候,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因为不能种肉而烦恼和愤怒。

(来源:微博)

北京有烤鸭,杭州有东坡肉中国美食有哪些,其他被诟病为“美食沙漠”的城市也有自己的名菜,但还是不幸上榜。

哪些食物会阻碍?从大规模的投诉中,我们找到了互联网食品行业的“针对性”人群。

网友吐槽最严重的中国美食有哪些,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小吃。这些“隐藏的美食”,在美食攻略中常出现在破败的叙利亚式小巷中,常常让远道而来的游客目瞪口呆。

被投诉的零食通常分为两类。一种是“你怎么能这样”的不合格零食,比如没有芝麻酱的热干面;另一种是外国游客不太能接受的当地美食,比如老北京最爱的豆浆、爆肚。

哪一刻,你意识到这是一个“食物沙漠”

通过分析网友对京杭两城的吐槽,其实可以总结出大家对“食荒”的复杂情绪。

以北京为例,大家对北京的抱怨都集中在某些食物上,比如红烧、烤鸭、炒面。虽然在北京当地人眼中,这些美食算是当地的代表,但在口味各异的老外眼中,这些美食却不是很有说服力。

媒体人刘春也在微博上以局外人的角度讨论了北京小吃。在微博评论区,炒肝、果脯、豌豆黄等食物成为了批评的对象。

(来源:微博)

以杭州为例,大家对“杭州菜”的诟病,主要集中在对菜的味道缺乏了解上。比如热门的杭州菜,清淡、酸甜等等,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常见的说法“我不想减肥,杭州太差了”、“酸酸甜甜的食物怎么吃?”被吃掉了吗?” 嘴”。

果然,这个世界上胖的原因都是一样的,但是瘦的原因却有无数个版本。只是被逼饿死减肥特别惨。

从网友们的评论来看,他们一路来到杭州,发现越是热门的地方,越难吃到好吃的。因为老字号的新白鹿餐厅的阵容,以及湖畔的三步一街拍,大家都已经提过很多次了。

这种充满场景的描写,让人有些胸闷。

而在北京和杭州的关键词中,我们也发现了“外卖”的场景。“美食沙漠”这个词,不仅是外国游客对一座城市的评价,更是每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发自内心的悲哀。

每天被工作掏空身体的农民工,总是想着靠一顿美餐来恢复血液。但无论是纠结的选餐过程,还是最后一餐的不好吃,难免让人觉得这个城市的食物对生活在这里的人真的不够友好。

这也导致所有假期成为他们旅行或回家探索食物的理由。远方的生活叫生活,眼前的生活只是一份兼职。

在评论区,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当地居民对一个城市的抨击。“我对生活没有欲望”、“点的最多的外卖是沙拉”、“外卖是智商税”……一个城市带来的失望,大概是用最低调的话来说最痛苦的人生感悟。

从这些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家对食物的期待,以及现实给他们带来的反差。

当年轻人被一个美丽的城市宣传片所吸引时,他们发现自己最简单的美食欲望在这里无法得到满足,只能将这座城市称为“美食沙漠”,这是他们最无奈的呐喊。

评判“食物沙漠”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在讨论“食荒”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每个人对食荒的定义都不一样。

媒体学者楼健是杭州人,现居北京。按照我们上面的选择,他也算是在“沙漠”里吃过几十年了。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人们谈论食物沙漠时,他们是在谈论当地的食物,还是当地可以吃的食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517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5
下一篇2024-03-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