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与若曦有情感戏的五个男人,有道尽全部爱情观吗?

《步步惊心》:与若曦有情感戏的五个男人,有道尽全部爱情观吗?,第1张

再读桐华《步步惊心》的原著,内心多了几分经历生活的感悟。剧中的几位阿哥人设性格各有不同,面对若曦时,他们或念念不忘,或擦身而过;或遥相致意,或死生不再见。

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一部披着古装外衣的大女主偶像剧,品读生活后才发现,几个跟若曦有感情纠葛的男人,道尽了几乎所有男性的择偶观,而每一个角色对应的现实,有多少人重蹈了覆辙。

十阿哥:"冰糖葫芦"与"芙蓉糕"

张晓以马尔泰若曦的身份回到古代后,结识的第一个好友,就是十阿哥。历史上的十阿哥是个十足傻瓜,但若曦却知道,跟这个男子在一起,不必斟字酌句得谨小慎微,喜欢说得,不喜欢也说得,反而轻松自在。

因此,在十阿哥的生辰上,若曦特地张灯结彩叠了数百千纸鹤,只为给他唱一首现代版的祝寿歌。十阿哥好不开心,被十三爷他们撞破后,莫名脸红。尔后,若曦跟黏在他屁股后边的郭络罗明玉打起来,好不痛快,他心下对这个畅快恣意的姑娘相当有好感。

勾起他内心愁肠的,大概是皇阿玛的指婚,明知道自己的婚姻大事做不得主,十阿哥只能自斟自饮喝得烂醉——相比明玉,他更喜欢若曦;若曦又在皇上赐婚后郁郁寡欢、大病一场,他以为这是爱情

大婚之夜,他怎么都不肯戴上新郎官儿的帽子,婚后也过得极为不痛快。

解开心结,是因为明玉的一巴掌:老十曾经将若曦把玩过的灯笼放在书房,明玉知道后大闹一场,气狠了打了老十一巴掌,他气哼哼地见自己的兄弟们,却被在场的若曦一语道破:"你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还手只怕内心深处是舍不得还手吧"

生活里,有很多像老十一样的男人,心中有白月光,因为各种原因求之不得,另娶他人。婚后每每鸡毛蒜皮争吵之时,永远想着心里那串吃不着的"冰糖葫芦",看不上眼前的"芙蓉糕",其实婚姻里,哪有那么多爱得山无棱天地合,有的就是夫妻琴瑟,相扶相伴。

好在,十阿哥有若曦点明自己,后来老夫老妻了却像热恋的小两口一样幸福生活,也不失为一种获得。

只是,到底是远在天边"冰糖葫芦"更有滋味,还是陪伴在身边的"芙蓉糕"更适合自己,只怕身在其中的人,未必想得通透。

八阿哥:移情还是深情,都是锦上添花

十阿哥成婚当天,老八对他说,一定要记着,我们的婚事做不了主,倒不如找一个母族有依傍的福晋,感情,不过是锦上添花。

一句话,彻底暴露他的感情观。

八阿哥刚开始爱上若曦,就有些不纯粹,他看到骄傲恣意女孩仿佛看到了西北红霞里那个在马上飞舞、笑声如铃的若兰,被困在若兰的冷淡中太久,若曦与若兰的五分肖像,几分性格,都让八阿哥格外喜欢,于是,他把凤血镯给若曦戴上了。

若曦进宫,八阿哥每年都送上一封信,略带阴柔的字迹,搅弄着若曦的心。自古忠孝两难全,落到八阿哥身上,变成了事业爱情两难全:八阿哥运筹帷幄多年,野心几乎人尽皆知,他虽然表面上说自己并不参与夺嫡,却与大臣们亲密往来,落在皇上眼里,这便成了结党营私;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但是若曦明白,那一次去草原,若曦仔细打扮,为八阿哥唱曲儿、倾心相依偎,只希望儿女情长能让八阿哥暂停脚步,她抱着万分之一的期待扭转八阿哥的未来。

可惜,八阿哥就是那样一个人,在权力面前,他选择牺牲了若曦的感情,他一直以为两件事不冲突,既然彼此相爱,就合该携手前进。又或者说,他其实根本没有理解透若曦的顾虑,她心底并不愿意和八阿哥府中的四个女人争夺一个丈夫,更何况其中一个还是对自己最疼爱的姐姐。

坦白说,现实里,把事业放在爱情前面的男人实在太多了,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为了往上爬选择一个不爱的女人,又在功成名就后决定与"糟糠之妻"决裂的男人。尽管在封建时代,他们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然而在现实里,这样的男性实在不是良配。

以感情作为事业的天梯,以感情作为自己的消遣,最后也多半得不到多少真情意。

十三阿哥——人生只愿意气相投,日久生情

老十三跟若曦,是纯纯的友情,恰如若曦所说的那句"非关风月,只为真心。"

老十三和若曦的在步步惊心的宫里,互为助力,又互为后背。若曦替老十四藏着的时候,十三不问缘由,尊重若曦的选择;十三被困养蜂夹道,若曦在大雨里跪了许久许久,终于把他的红颜知己绿芜送了进去——他们的感情,实在纯粹的很。

十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但看他怎么对待绿芜便知道了。刚开始,他只是想为绿芜这样一朵浮萍孤花撑伞,两个人不过把酒论诗。尽管十三总说自己放荡不羁,眠花宿柳,但他真的很尊重绿芜这个淸倌儿,是以当绿芜委身于他的时候,虽然条件有限,老十三还是作了一幅画,他画了娇羞的绿芜,绿芜画了英气逼人的十三爷。

他的爱情里,是与患难与共相关的。一个"浪子"内心藏了太多事情:他没有多少封地,母亲早逝无所依傍;如果不是困在皇家,他早就浪迹天涯。

这样的男人,从来不是被"收服"的,而是被暖化的。他们看似放荡不羁,内心却很有自己的秩序,看似孟浪却极少动真心。对他们来说,日久生情,比一见钟情要更可靠。

事实也的确是,绿芜陪伴老十三在养蜂夹道住了十年,后来,老十三用自己的余生都在想念绿芜和那段时光,心里再也容不下旁人。

重情的人,往往不轻易动情;而动过情的人,往往至死不忘。

其实这样评价四阿哥,有点过分,毕竟他的爱是真的。

但笔者对这种"真"反倒觉得无比可怕:原本若曦对他多少真情,其实未必,不过是捡了高枝,达成契约,可后来当她真的爱上四爷,就不能再对四阿哥身上的冷血、果断视而不见。

咱们来看看若曦跟了他之后,他都做了什么:

先是打点了浣衣局照顾若曦,自己成了府里的"富贵闲人",硬生生地挨了六年时间;

登基后,但凡曾经欺负过若曦的人,都被他暗暗地罚至死

2021-05-04

整整大概七天的时间,什么都没做,看完了《步步惊心》的电视剧、小说,和很多的评论文章、帖子。对一个三十多岁还应该有很多重要事情去做的人,这七天过得太不应该,一边入迷,一边愧疚自己浪费生命。我几乎已经有十多年不看电视剧了,各种流行的宫廷剧、仙侠剧一部都没看过,也有一两次想追追热剧,可总感觉索然无味看不下去。

这一次一口气看下去,是因为执着于若曦和八阿哥的感情,不理解若曦为何要双标对待八爷和四爷,导致这个故事怎么想也圆不回来——对四爷这个角色,或许是因为八爷的先入为主,我始终没任何喜欢。看电视剧不甘心,看各种评论还是不能释怀。在一个讲八爷的帖子里读到一段小说原文——若曦在殿外不由自主地追随八爷的脚步,八爷似有感应地转身张望——很是感动,于是决定看小说原著弄明白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知道说服不了自己,我是不会放下心的,索性看完再扔开吧。

作者说自己意在讲好一个故事,她的叙事目标不止于一个言情故事,她说她只花了20%的精力刻画女主人公,而爱情只是故事里很小的一部分,就像爱情在人生中本来的分量。小说果然还是比电视剧表现得清楚一些,也少了一些电视剧里讲不通的地方,比如若曦听闻太子请求赐婚病倒后,在病床前并没有拉住四爷的胳膊,电视剧里那一拉确实让我不解和反感。

所幸看完小说,我如所愿放下了。若曦的感情看似也正是人世间爱情通常的样子,她对待两个人不同的态度,是因为她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我们在不同的时间遇到不同的人,也并不会以同样的心智和态度去面对爱情。我很喜欢小说里若曦的一段自白,大意是如果曾经不那么苛求,不那么执着,也许她和八爷会是不同的结局。但一切都已经像那个华美绚丽的玉镯一样,已经粉碎消散,容不得回头。

我们错在以言情剧(或小说)的一贯套路去期待这个故事,因此看不到精神上完美的女主,若曦太过算计,她想趋利避害,但又不够势力到能够放得下友情、旧情或者说人的感情。看不到情感和道德占上风的男一号,姑且按言情剧的套路把得到女主的四爷当男一号吧,作者直言不讳描写了胤禛阴险冷酷残忍小气的一面,有着现代价值观的若曦最终没有办法和这一切妥协,就像小说里说,不可能无视横在他们之间的一切,跟四爷好好过日子。对于八爷,我甚至在一开始继续看剧,就是带着玛丽苏的视角为了看清后来若曦在他心里究竟怎样,后来才明白作者笔下的八爷并不是琼瑶剧里的痴情男二号。但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她对八爷极为仁慈和喜爱,我始终觉得他是这个故事里描写得最有感情最光芒四射的男主角。

作者想呈现的更可能是一个符合人性真实样子的故事。以这样的视角看,我释怀了若曦和八爷的这一段感情。就像一篇文章用流行说法说,四爷和八爷更是一个人生出场顺序的问题,若曦和八爷遇见得太早。

我不喜欢这个故事的一点是,四爷被写成若曦最爱的人,死前仍念念不忘,而原因却站不住脚。说因为四爷敞开心扉,为什么四爷的夺嫡之心就那么矜贵,稍一透露就感天动地,八爷的就随便叨叨,甚至讲给敏敏听(小说里)?罢了,说到底,也还因为我是个“八爷党”,横竖看若曦和四爷在一起不顺眼。

写完这一篇,算是对一个星期时间的交待,不知是看了一场别人的悲欢离合,还是自己谈了一场悲剧的恋爱,总之今天以后都搁下吧!

八阿哥自然是爱过明慧的,不是有一句古话嘛,“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对于古人来说,三妻四妾是常事,所以自然不会为一个女人放弃整片森林。

若曦、若兰、明慧三个人,我觉得他最爱的是若兰,这可能是因为一直都难以得到若兰的心吧!感觉对若曦更多的是利用,只有四阿哥才是最爱若曦的。八阿哥第一次见到若兰的时候就心生喜爱,但是若兰此时已经有钟情的人了,若兰一直恨八阿哥拆散了她和她的心上人。而八阿哥后面喜欢若曦只是因为她身上有和若兰相似的品性,在若曦身上发现了曾经若兰的影子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306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3
下一篇2024-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