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调控四年后,90后“北漂”在北京安家置业

房价调控四年后,90后“北漂”在北京安家置业,第1张

北京工作的第五个年头,90后杨真真(化名)终于买房了,从拥有购房资格到最终拿下房子,不过几个月时间,却经历了心路历程的重大转变,从坚决离开到选择留下来。用她的话说,“坚定买房后,我与北京的关系紧密了很多,之前只是把它作为赚钱的城市,现在这座城市成为我的第二家乡。”

初来北京,遭遇房价大涨

一直以来,很多人所说的家要有个载体,那就是房子。尤其结婚生子之后,房子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大城市的高房价,使不少人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徘徊,想要逃离的同时,又拼命地留下。

杨真真就是其中之一。90后的她,2015年选择来北京发展,在位于亦庄的一家科技公司工作。而那一年,令杨真真印象深刻,北京房价大幅上涨,直至2017年启动史上最严调控,才终结了房价上涨之路。

初到北京,见证了北京房价暴涨,这令杨真真内心备受冲击,对于在北京买房,她从未想过。即便在来到北京的第四年,结婚成家依然未令她减少离开的想法。“等赚够了钱,我们会选一个二线城市定居。”这是过去几年一直萦绕在杨真真内心的真实声音。

2017年3月17日,北京出台了以“认房认贷”为核心的“史上最严格”的调控政策,此后又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贷款最高年限、限购住宅平房等政策,最大程度挤压投资投机需求,同时也令市场陷入深度调整,房价开始持续下跌直至稳定,到2020年年中,北京房价仍整体保持平稳态势。

也正是这个时候,多重因素权衡之下,杨真真的买房想法发生了重大转变。“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阻碍了我们去外地看房。巧合的是,我的社保缴纳年限正好满5年,拥有了北京的购房资格。再加上在北京工作五六年,积攒了一部分钱。”杨真真说,“最关键的是,过去近四年,通过调控,北京房价基本控制住了,这给了我信心,让我感觉到自己踮着脚尖也能够得着北京的房子了。”

从计划“移民”二线城市到定居北京

尽管北京的高房价曾经令杨真真高不可攀,离开似乎是最终的选择,但是如今留下成为她坚定的信念。内心滋生在北京买房的想法后,杨真真立马行动了起来,先从够得着的老破二手房入手。上世纪90年代的房子,仅7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三个月下来杨真真就看了不下50套。“每个周末,我们要么是在看房,要么是在看房的路上,从大兴的枣园、黄村到瀛海,再到亦庄开发区。”杨真真说。

从老城区到新开发区的看房之路,再次颠覆了杨真真的买房想法。杨真真表示,由于资金有限,她看的都是位于北京南四环到五环的二手房,房龄老、社区环境差、周边学校一般。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亦庄看了新盘,她就决定了买新房。

2020年11月的北京房地产市场,特别是新房市场,除了个别项目去化较快外,整体不温不火,特别是限竞房,亦庄是供应大户,几乎成了“红海”,开发商竞争激烈,又适逢年底,业绩冲刺压力下,降价促销不断,就这样,杨真真有了“捡漏”的机会。

由于首付有限,在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项目后,杨真真就定下了一套特价房。“我和家人主要是看中了周边的环境以及学校。”杨真真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亦庄河西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高端居住氛围,且引进了几所优质的学校,房子既宜居又具备保值升值的空间。

离开北京“移民”其他城市,曾是杨真真内心坚定的想法,随着决心北京买房后,她发现自己跟北京的关系紧密了很多,之前把北京当成工作赚钱的城市,现在,这里正逐渐成为她的第二家乡。

进入2021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动,特别是深圳、上海房价击鼓传花式的上涨,令北京楼市有些许躁动,购房者出现恐慌情绪。“我很庆幸,自己及时上了车。”杨真真吸了一口气说。

事实上,北京虽然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的房价上涨,但是整体并未出现过热趋势。即便如此,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和苗头,北京监管层仍未雨绸缪,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比如多次约谈中介机构、约谈自媒体大V不得炒作、严查违规资金进入楼市以及对经营贷进行专项检查。

对于真正有自住需求的购房者来说,不必恐慌,在一系列调控政策下,北京楼市预期将稳定发展,而买房定居并留下来不是不可能。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有一种疾病叫侏儒症,有一个"袖珍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导致人生的逆转。她就是被称作"最美袖珍人"的黄韵伊。

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同而限制自己的梦想,现在她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多人都认识她,她也是电子商务创业路上的一个佼佼者,身价百万。

天生侏儒,早早辍学

1991年,黄韵伊降生于广东清远的一个小村庄,家境贫寒。

大姐降生之后,父母想生个男孩,谁知两个女孩以后才生了一个小儿子。她是家里第二个孩子,还有一个弟弟。作为次女,黄韵伊从小在家里做起了艰苦的工作。

她的父母是纯正的农民,靠着土地吃饭,家里5口人的生活全靠门前几亩良田。收成不错的时候家里有衣有食,收成不好的时候连饭都没得吃。

上小学的时候,黄韵仪总是显得营养不良,瘦小,比同龄的孩子矮很多。那时候,父母并不太在意,只觉得这个孩子生长较慢罢了。

进入中学前,周围的学生都长高了,只有黄韵伊像小学生一样站在人群中。这时,家长们这才反应过来孩子的身体可能出现了状况,于是领着黄韵伊到医院体检。

医院确诊说是垂体分泌不足,先天性侏儒,即"侏儒症"。侏儒症。也称矮小症。患者的平均身高比普通人矮,一般在1米到13米之间,有的还不到1米。侏儒症有很多原因。有先天性疾病也有后天性疾病。这些"口袋大小的人"除了身高缺陷几乎没有障碍。

黄韵伊当时还处在发育期,骨骼还没有封闭。医院建议注射生长激素,但每厘米1万元的费用让农村家庭不堪重负。

黄韵伊的生长像停止了一样。嘲笑声像潮水一样把黄韵伊包围了,"小矮人"、"小"等丑陋的绰号伴随着她的青春期。黄韵伊变得沉默,每天十分寡言,敏感自卑。在发现自己生病后,黄韵伊感到更加自卑无力。她决定退学去工作。于是她一个人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努力在外面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生活。

几年后,黄韵伊回首往事,"骨骼还没有封闭的时候,我没钱。现在虽然有钱了,可我的骨骼已经封闭,不能注射了。"只能说命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到北京后,身高只有135米的黄韵伊加入残疾人艺术团工作。她每天都和剧团一起演出。黄韵伊晕车严重。她不能闻到车里有汽油味。她感到十分恶心,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长时间。在团里的日子过得很艰苦。

供弟上学,成功创业

之后,领队发现黄韵伊歌唱得很好。于是,她被安排在舞台上唱歌和表演了很多次。黄韵伊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她的歌曲也受到观众的喜爱,后来成为该组的主唱。这时候,黄韵伊的月薪是1000元。

她非常节俭,每月的开销只有几十元。一日三餐吃馒头和白开水。

剩下的钱是她弟弟带去上学的。早早放弃学业的黄韵伊一直很遗憾。她在那里工作,了解电子行业,她知道电子行业就是未来的主力军,她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弟弟大学毕业后,黄韵伊离开残疾人艺术团,自己创业。她在网上开了一家服装淘宝店。因为他们是"口袋大小的人",他们的五官很好看,他们的大眼睛像芭比娃娃。黄韵伊这样的人能效果很好的吸引众多粉丝的关注,她被网友称为"最美袖珍人"。

通过她学到的知识,她开始在互联网上工作。她知道现在互联网最容易赚钱,所以她学会了做一个有内涵的主播。凭借她的才华,她可以在每次直播中给每个人带来很多快乐。因此,很多人也很喜欢这个活泼开朗的女孩。

开网店的第一年,她凭借自己独特的营销手段和精准的产品选择,生意做得很好,年收入超过30万元。如果时间允许,她也会和网友交流。之后,与家人合作的黄韵伊加大马力,开始发财。

作为自己网店的模特,她被著名时尚杂志《佳人》邀请拍摄。站在个子高高的职业模特的中间,黄韵伊一点也不胆怯。她善于摆pose,而且对拍摄要求很熟悉。她自信地露出甜美女孩的微笑。

由于人气越来越高,黄韵伊应邀参加了多家电视台的节目,先后参加了《我是大明星》等众多节目。讲述她直面悲剧的人生,乘风破浪的故事,这是她对命运不服输的一击。

自信底气,未来可期

用和朋友们赚的钱,她开了一家美容院,进入美容行业,年收入超过百万。现在黄韵伊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更加关心她的家庭。她为父母盖了一栋三层楼的别墅,位于他们的老家。在假期里,她经常带家人去旅行。如韩国、新马泰等周边国家。在日常生活中,她是一个自律的女孩,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在感情方面,年近30的黄韵伊现在有很多追求者,但这些人都遭到黄韵伊的拒绝。不管是和她一样的侏儒症患者,还是正常人。

有人说她要求很高,也有人说因为工作忙。但是黄韵伊的原因很简单,她认为自己还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

结语

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很难工作,很难结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规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人类世界也是如此。所谓眼界与偏见,就是把人分为高低之分。

很多人喜欢黄韵伊,不是因为她那么有权势,而是因为她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生命是平等的,人不能以貌取人。只要自己的双手在,雄心是坚强的,她随时都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黄韵伊这位自强不息的小美人的励志事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文/Cindy

这是关于@Cindy遇见美好的自己 的故事,更像是一份职场简历:

从一个北漂的外企小白领,转身拥抱互联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在厦门建立了第一个工作室,之后又辗转到深圳继续创业。现在的我依旧在创业路上,经营着自己的平台“遇见美好的自己”,很庆幸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职业,并且也遇到了同行的小伙伴们。

或许你们愿意听听我的故事~

大学时候我特别喜欢《杜拉拉升职记》,我的一个梦想就是像小说里面的杜拉拉一样,在500强外企工作,可以出入高级写字楼,和一群高效干练的专业人士共事。

实际上我和小说里的杜拉拉还真有一些相似之处: 没有背景,普通大学,工作一年后积累了一些经验来到北京,走正规路子,靠个人奋斗得到了外企工作机会。

在我的脑海里始终印刻着这样的画面:刚来北京找工作时,有次坐车从东三环国贸桥下经过。那时阳光正好,天朗气清。国贸大厦整栋低调深灰镜面反射着金灿灿的阳光,格外晃眼。我眯着眼,抬头望向这栋大楼,心里默念,要是我能在这栋大厦上班那该有多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像电视剧的情节一样,我如愿地在那工作了三年。

北京的快节奏特别适合年轻人,我每天都兴高采烈地去上班,感觉每天都在学习和成长,非常喜欢和团队的小伙伴呆在一起。

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是属于跨界的新领域(四期临床研究),每天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培训。前期项目工作量比较大,我需要支持全国四个办事处的CRA团队和好几个大型项目。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鸡血满满的战斗状态,很多时候忙到一杯水都顾不上喝。

一个好的企业就是一所好的大学 , 很庆幸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就能有机会体验和感受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并和身边优秀的同事共事学习。它们潜移默化影响我未来的工作水准,帮助我真正意义上树立了往后的职场习惯。

离开北京后,我开始做自媒体,写公众号,在粉丝突破5万时我写了一篇文章。之前在外企的老板不仅帮我分享,还写了一段特别走心的推荐。

其实,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简历工作,你的口碑就是你一点一滴做的事情的累积总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你简历的信任背书和推荐,就是对你最大的肯定和助力。

外企的工作状态持续到了第三年。项目方面的工作都游刃有余,工作趋于稳定,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状态让我觉得有点安逸。其实心里却是有点不安, 总觉得应该追求些什么?

于是我把我的很多能量放在了我的业余生活:因为公司企业文化比较好,我的职位可以让我做到 work life balance。我确实过了一年多老年般退休的生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譬如说: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捣腾阳台种菜、煲汤做菜、学画插画、周末去逛公园、学滑雪,爬金山岭长城,每年期待公司不同城市的年会、参加年会文艺演出。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梦幻般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都说 北京是我的福地。我很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实在是太有魅力了,她给我带了很多可能性。

在北京我每天都乐呵乐呵的。直到2013年的夏天,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去了宇宙中心——五道口,听陈愉的演讲:题目就叫《如何找到你的梦想职业》。

永远不要满足于只给别人打工。想想要是你被解雇了怎么办?

从毕业到现在我一直都攀登我的职业阶梯。不断累积各种经验,去找寻我的最佳职业。第一份工作是外贸出口,我每天都在写英文邮件去开发国外客户,参加国际性的展会拿订单。第二份工作是因为向往外企的文化,才意外从事了一份跨专业领域的工作。这个职位在中国相对比较稀少,感觉职业晋升通道比较狭小。所以一直在思索: 这个职位究竟是不是我的梦想职业? 当时比较迷惑,甚至准备念MBA 。

所以陈愉的这个演讲对我触动非常大:她在演讲中提到 最成功的人的工作其实就是一种真实自我的体现。 他们的事业与他们最擅长最厉害的地方完全匹配。 如果把他们比作一双手,那他们的事业就是手套,是完全匹配的!

还提到了一个叫做“心流”flow的概念。"心流"是一种最理想的意识状态,人们和感觉到"强大而敏锐,一切尽在掌握,如行云流水,处于能力的巅峰状态"。就是在这样的时刻, 你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的限度,你做好充分准备学习新的东西,你对所做的事情更加得心应手,你将有新的创造或发现。

还指出:怎样才能找到梦想职业?那就是: 去创造它!

这次演讲就像是一颗种子在我心中萌芽了。也就是我在平台上说的积极的外部性,“Aha moment” 顿悟时刻。 我想我也可以做一个类似博客的东西,既可以练习写作,也可以把我喜欢的东西分享出去,认识更多的朋友,拓展我的职业可能性。

直到我意外发现微信公众平台的标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是呀,这跟我的想法太匹配了!为什么我不去尝试呢?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注册了“遇见美好的自己”。

特别凑巧的是:那一年我们公司的年会主题也是《共建卓越品牌》。那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公司的年会,也是我收获最多的一次。

当时的年会中,市场部的一个外籍总监的演讲,给我带来许多力量。他有提到一点,我至今仍在受用: 一定要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好奇心很重要。

我非常吃惊地发现,他和陈愉的思维里面都有 做自己,改变世界 的想法。但在中国很少有人可以这么洒脱,所以我非常羡慕他们的勇气和力量。

那就来做这件事!看看我能坚持做多久?

也是因为对市场和商业的兴趣,我开始摸索我自己的品牌模式。这个小平台更像是我的一个小王国,可以尝试各种想法,这让我觉得有成就感。

上海年会回来之后,我便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始把“遇见美好的自己”当成是一个自己的品牌在经营。从2013年的11月份起,我便开始一周推送三篇文章。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那些 优雅独立的女性 , 所以我会更多地会偏向于分享这样的故事。

我一直都是利用我的业余时间默默地做,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不知道除了临床项目我还是个我。平台的小伙伴们都是通过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这样的弱连接汇聚在一起的。

因为运营了平台,我就想着怎么把它做得好一些。我甚至在尝试学习编程:

各种折腾:自己用photoshop制作平台的名片,迭代了很多版本,尝试不同的排版格式,在平台推荐Kindle电子书,写我Cindy的话。

或许这样的日子也还不错,一份稳定的工作+丰富的业余生活。可是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由于公司架构调整和个人原因,我离开了北京,回到了职场起点——厦门。

回到厦门的小一年时间,是我落差感巨大的职业迷茫期。过去三年在北京的工作经验,对于回归的我来说,很悲惨地说是清零了。

而我也面临了大龄女性求职困境,也遇到职场不公。可能是自身的遭遇,我在平台上会更倾向于分享独立女性视角的文章,尽量多增添些理性,分享的同时也是在勉励自己,给自己打鸡血。

这一段时间的Gap Year里, 我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投资自己总没有错。 找各种找机会去学习。类似:改变跨界,转型,创新,互联网,社群,自媒体,这样的词汇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对这些陌生又奋进的词汇和信息感到非常新鲜,参加各种讲座,读书会,接受很多新的理念和想法。

从传统行业到移动互联网,对我来说又一次跨界了。 这期间,我发现我的脑细胞活跃起来了,不断有新的想法涌现出来。在平台快一周年的时候,发起了正能量柠檬水收集计划,首次尝试移动端众筹。在这里为参与柠檬水收集计划的153位小伙伴赞一个。他们贡献的柠檬水让平台增添了活力。

2014年11月,我加入了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听了李善友教授的关于移动互联网创业的课程,这次的课程对我很多思想观念是一次颠覆和创新。从这时候起,我便开始有产品意识,并把平台当成是一个产品在运营。

现在的我不仅仅是一个我,更是一个产品经理。

自从决定要好好运营“遇见美好的自己”平台后,我仿佛增加了许多力量。 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15年的那个夏天,阳光格外灿烂,我笑得最多。

那个夏天,我又回到了北京,在北大1898咖啡馆发起来第一次线下粉丝见面会。这次线下聚会,全程都是自己一个人策划,定场地,邀请分享嘉宾,排流程。通过平台发布,朋友圈传播。吸引来了很多趣味相投的小伙伴。

这次聚会,我得到了非常多勇气,证实了其实一个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接下来我便开挂式的马不停蹄南下武汉。并且在汉口又发起了一次线下聚会。

我和深圳的缘分也开始于线下聚会。那年夏天,在接连举办了两个线下聚会后,我又应邀去了深圳做了一场个人的分享会。而这次分享注定了我和深圳的不解之缘。

因为深圳,我遇到了我的合伙人,才拥有了我人生第一个公司。

做最难的事情,就是你成长最快的时候。 很开心,我走出去了,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这一段经历,无论是对于过去的自己,还是将来我要 探索 的自己的商业模式,都是一次鼓励。

因为成立了公司,我便要开始重新定义和转变自己的新角色,作为公司的负责人,我必须找到同行者,组建一支团队。

2015年10月份,我们在厦门找到了一间办公室,开始着手装修和组建团队。

创业真的比我想象中艰难很多,有了团队绝不是工作量的减少,反而更是多了很多责任和压力。 当我自己踏上这条路的时候,我对创业者多了几分理解和敬畏。

那个时候,公司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尚且属于摸索阶段,而我的团队一直都没有准备好。也是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候,我的遇见美好官方商城上线了。

我第一次通过商城把遇见美好的产品推荐给小伙伴,也非常感谢小伙伴们对平台的信任和支持,因为有了这次尝试,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是老天似乎总喜欢给你一点考验。正当我信心满满要开始大干一场的时候,我的小团队出现问题了,好几个小伙伴在这期间陆续离职了。

回想创业的这半年多来一点点组建起团队的艰辛,看着希望再次落空,真的很无力。

可是商城刚刚搭建起来,有很多工作都要继续。

问题是: 你敢不敢再从头来一遍?

好几次深夜自省,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寻求安慰的行为都不会让你成长:宿醉、旅行、痛哭流涕、甚至和朋友的触膝长谈,都只是让你感觉安全、良好; 成长其实是特别艰难的自省 ,你必须抛弃所有说给别人和自己听的漂亮话,正视你的无能与不可得,甚至一遍一遍被怨恨愤怒及嫉妒撂倒,然后你才懂得: 成长无关改变,只是学会选择你能承受的。

厦门的工作室曾经给了我一个归属感,尽管很不舍,我还是决定退掉厦门的办公室,把工作室搬回到合伙人所在的深圳。

像是一个仪式,我自己一个人最后一次默默地把办公室打扫干净,也算是对自己一年多的努力的一个交代。

当初我们就是这样从0到1,从无到有。

未来还会有很多从0到1,是终点亦是起点。

深圳真不愧是奋斗者的天堂。

搬到深圳后,我又回到了最开始创业的状态:一个人,一台电脑,两个平台。

那段时间,我经历了巨大的落差,几度陷入恍惚和懊恼中,光顾着对付自己的情绪和压力,项目也处于停滞状态。

幸好,一本书让我再一次顿悟了,那就是偶然间翻阅了稻盛和夫的《干法》。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要努力地把工作当修行。越是孤独,越是失落,就越应该奋力向前。

一个团队的工作量都落在了我身上。只能 一边打鸡血,一边重整旗鼓。

这期间我就一个念想,快点让商城有起色,同时也给平台的小伙伴一个明确的信号: Cindy的创业还在继续,虽然启程遭遇挫折,但她并没有放弃。

创业路上,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创业需要团队,暂时没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之前,我可以是自己的司令员和政委、也可以是后勤部长,亦可以是自己的小兵,又可以是队伍的统帅。经过半年来的摸爬滚打,我很明确知道我的这支军队要向何处去。

我必须在这支军队沮丧的时候给它打气。在军队迷路时做它永不失灵的GPS。在它忘乎所以的时候给它兜头一盆冷水。在这支军队重伤的时候,你要给它输血、包扎,给它以休 养生 息的机会,你要让它安然和 健康 。

因为我知道什么对它是真正的好,并要不懈地坚持。

对,我就应该是这样一支队伍。

美国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说过: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他们至少投入1万个小时在他们的长处。”

美国篮球运动员科比,虽然他有天分,上帝赐予他能力,但是他仍然每天在练习自己的球技。任何成功的人,他们是很用功的,一直在改进自己,改进那个最厉害的能力。

因为创业,我的视野比之前又扩大了许多。一直往前走的时候,虽然步履维艰,但一路上收获的喜悦是无法言表的。

每一次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是带着创始人的眼光去做,你真的会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角度,而这些往往就是商机。随着商城和平台业务的不断丰富,我也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同行,进入了和之前不一样的圈子。经过一整年的努力, 遇见商城不仅活下来了,还获得了有赞2018年度的行业TOP商家。

“遇见美好的自己”这个平台实际上就是我的作品。平台的分享是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人格属性。这一路的分享让我也收获了许多美好和感动。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任何人都不能给别人下一个定性。你可以去尝试更多可能性。只有你自己去尝试,去改变,才能体会到另一个世界的精彩。

小而美,是我的追求。

“遇见美好的自己”已经开始逐渐有了自己的气质和性格,这种气质能够让我们与别人区分开来从而吸引到更多志趣相投的人加入,就像一个磁场,吸引同类—— 更多希望独立成长并遇见美好自己的你们。

一直认为, 女人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创业以来的经历,足够让我更加反思自己,也对自己未来的路多了一些笃信和坚定。

我还是会继续经营我的平台和商城,这已然成为了我的事业。 尽管在我最艰难的那一刻,我会焦虑,会彷徨,会不知所措,但是从未想过放弃,满脑子想的还是如何活下去,或许这就是创业的魅力。很幸运,我的公司在深圳又活了过来,我又重新组建了团队。

创业这条路不分男女,只分强弱。这一过程也让女人有机会,吸取到男性基因里的可贵品质—— 稳重,理智,宽容,气度,见众生。

命运如刀,哪个人的成长,不是一次次越过刀锋的攀援?但若不是险途,又何以到达新的天地。 勇敢、乐观、坚忍地向前走,总会发现你的生命如同繁花般绚烂多彩。

请你相信,坚韧地努力,优雅地生活,善良地相处,终会把你变成一个妙女子。与其说这是我的自媒体创业之路,还不如说: 我走在做自己,遇见美好的自己的道路上,惊喜地发现有这么多同行的小伙伴。

Cindy的创业还在继续,以后还会分享更多我的故事。

永远倾心美好

永远保有自我

不停止好奇、求知和 探索

不妥协年龄

不依附他人

作者:@Cindy遇见美好的自己 曾为500强外企白领,另一个“杜拉拉”;而今拥抱移动互联网,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现在是一名创业者。希望分享的文字,给你带来些许顿悟,让你遇见美好的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592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1
下一篇2024-03-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