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的故事。超急!

有关马的故事。超急!,第1张

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而一味夸奖呢”孟翼不知如何应对。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

  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马的典故

中国古代十大名马

周穆王八骏 《拾遗记》:

一名 绝地,足不践土。二名 翻羽,行越飞禽。三名 奔宵,野行万里。四名 越影,逐日而行。五名 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 腾雾,乘云而奔。八名 挟翼,身有肉翅。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楚骓

《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关于马的历史故事

1、王亥驯马的故事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2、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4、秦琼卖马

[释义]秦琼:人名。比喻英雄末路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

秦琼,字叔宝,山东人。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曾参加河南的瓦岗军起义,是李密骠骑亲将。瓦岗军覆灭后,秦叔宝又被李世民所罗致,逐步成为高级将领。

秦叔宝这个人,在民间的声望很大,原因有两部小说《隋唐演义》和《说唐》都特别强调秦叔宝。在《隋唐演义》和《说唐》里,都有秦琼卖马的故事,说的是秦琼在潞州落了难,穷得连饭店钱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随身的兵器金双锏,后来逼得连自己的坐骑黄骠马也卖了。可是人在倒霉的时候,样样不遂心,连马也没人要。幸而遇见了一位卖柴的老者,动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宝说:“这西门15里外,有个二贤庄,庄上主人姓单号雄信,排行第二,人称为二员外,要买好马送朋友。”秦琼久闻潞州单雄信的大名,就由这位老者介绍到二贤庄,与单二员外见面。秦琼羞于说出真名实姓,只称姓王,拿了马价而去,后来单雄信从别人口中,获知卖马的人,就是山东济南府的秦琼,便立刻追赶,捧着秦琼的脸说:“叔宝哥哥,你端的想杀了单通也。”

5、老马识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 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6、九方皋相马

这个故事来自列子《说符》,讲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理,对于现在年轻人很有现实意义,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故事不长,您再忙,也要看下去,记住:它将影响您的一生!

我们都知道伯乐善于相马,现代人把善于发现人才的人称之为伯乐。这个故事说的是伯乐年纪大了,需要退休了,秦穆公找他,说您老年纪大了,不能亲自去相马,我现在需要一匹千里马,您子孙中有没有可以堪当此任者?伯乐回答说:天下之马,有良马和千里马之别,良马者,可凭外表体型和筋骨来鉴别,但千里马不在其形而在其神,它的精气神在若有若无,似明似灭之间,这样的马,才能风驰电掣,足不沾尘土,车不留辙印。我的子孙都是一般人才,可以给您识别良马,但识别不了千里马。伯乐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借机举荐自己的儿女,而是说他们不行,这话至诚而可信。

见秦穆公犯愁,伯乐又说:能相千里马的人也不是没有,有一个平时和我一起担柴种菜的朋友,名字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请陛下见见他。

穆公大喜,接见了这个人,并命他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风尘仆仆地回来,报告说:“已发现一匹千里马,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大喜,急忙问:“那马什么模样?”他回答:“一匹**的母马。”待派人去看,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就不高兴了。

他召见伯乐,跟他说:“出错了,你介绍的人连马是黄是黑、是公是母都搞错了,又怎能识别千里马呢?”

伯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九方皋竟然达到了这种境界?陛下不知道,这正是他比我高明不止千倍万倍之处啊!”

面对诧异的穆公,他接着说:“九方皋所能看到的,可以说是天机。他能深入到马的内在精粹而忽略其细枝末节,洞察到马的实质而忘记其表面现象。他只看他应当看到的,而不去看细枝末节;只注意他应当注意的本质之处,而遗弃那些表面现象。”激动不已的伯乐,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像九方皋这样高明的相马术,其宝贵之处,绝不仅仅在于相马!”

马送到了,果然是一匹千里马。

九方皋相马的故事,使我想到在生活中,往往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小聪明,小智慧,“大缸洒油,满地找芝麻”。世事纷纭,我们总要面临诸多问题,应当从九方皋那里学到大智慧,学会“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抓大放小,学会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附原文: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

8、千金买骨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现在,河北易县和定兴搭界处,有一个金台陈村。据说这个村就是当年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的地方。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汉血马经典故事

汉血马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中国古代称为

「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

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

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

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

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

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

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李广利将军

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

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

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

活到二十三岁。

楚霸王项羽驯野马“乌骓”的故事广为流传。据说“乌骓”当初被捉到时,野性难驯,许多人都休想骑它,就是骑得上的也顿时被它摔下来。壮强好胜的项羽听说便想一试。他驯马有术,一骑上“乌骓”,就扬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过一山。这马非但没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霸王不慌不忙骑在马上,忽然用手紧抱住一树干,满想一下把马压制得动弹不得,谁知“乌骓”也不甘示弱,拼死挣扎,结果那树连根都离开了山土,“乌骓”总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驱使了一生。

是第二十七集,

秦琼带着罗成去迎接单雄信。单雄信一看到罗成便十分生气。秦琼要罗成给单雄信赔礼道歉,可是罗成却说自己做不到。秦琼要他带着寿礼马上走人。听完表哥的这一番话,罗成跪下来请求单雄信的原谅。柴郡马和程咬金也前去祝寿。单雄信一见到李世民,便要上前杀死他。秦琼赶紧上前阻止。徐茂公和魏大哥也前去给秦母祝寿。

李世民刚一出去,单雄信便跟了出去。他本想去对付李世民,可又突然想起了秦琼说过的话。李世民发现自己身上有张纸条,上面写着赶快离开这里。这时他发现了一人,于是追了过去。柴郡马向秦琼说起,世民迟迟不归,所以害怕他出什么事。

单雄信向秦琼说起,自己要借他的地方处理一件绿林公案。李世民终于追上了那个蒙面人,蒙面人告诉他,让他赶紧离开这里,否则将会连累他整个李氏家族。因为李世民即将成为一代明主,而贾家楼的英雄大部分将为他所用。在蒙面人的劝说下,李世民匆匆的走了。

单雄信质问大家,是谁在小孤山劫了皇杠程咬金想要站起来时,花大脚阻止了他。因为大家都没有支声,单雄信质问起尤俊达,是不是他劫的皇杠尤俊达说什么都不肯承认。程咬金站了起来,说是自己劫的皇杠,自己就是程达尤金。

单雄信让兄弟们把程咬金绑起来,花大脚站起来阻止。罗成生气的站了起来。罗成质问单雄信,凭什么他能抢皇杠,而程咬金就不行柴郡马上前质问单雄信,说二弟李世民不见了,是不是他害死了世民

大家乱成了一锅粥。秦琼宝摔了杯子跪了下来。魏征和徐茂公上前让秦琼主持公道。单雄信告诉大家,自己并没有杀死李世民。秦琼将官牌摔到了桌子上。他告诉单雄信,说自己早知道程咬金和尤俊达劫皇杠的事情,不过,那皇杠本来就是民脂民膏,所以他请单雄信看在自己面子上不再追究这件事情。

秦琼他们三十六个兄弟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4509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01
下一篇2024-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