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爱情观?

大学生的爱情观?,第1张

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爱情为两个人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不容许第三者介入,而且,恋爱不是儿戏,双方要真诚相待、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

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

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必须互相迁就;爱,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包括缺点。

扩展资料

现代的爱情观以恋爱双方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前提,以自由恋爱为基础,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为己任的,因此,它具有如下四大特征:

1、自愿互爱,爱情是不可强求的,恋爱双方首先要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爱慕,从而促使爱情关系建立和发展。

2、忠贞专一,爱情具有排他性,恋爱方应相互信任和保持依恋感,决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3、相容互补,无论爱情双方存在什么样的个性差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应该心理相容,并在实际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满足需要,共同发展。

4、强烈持久,恋爱双方应保持强烈深厚的感情,从而保证爱情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爱情观

在“聊斋自志”中,蒲松龄曾坦言《聊斋志异》乃“孤愤之书”,但“孤愤”究其质又出乎情,笔含情,书载情,因此作为一个情感丰富、想象力出众的艺术家,狐鬼妖魅在承载了蒲松龄对时代、对社会生活的孤愤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同样源于情却又有别于孤愤的另一类情感——爱情。《聊斋志异》长期以来受到人们喜爱的最主要原因也在于书中有众多狐鬼与人恋爱的美丽故事。而亦正是这些美丽生动的爱情故事折射出了蒲松龄孤愤背后那颗至情至真之心。

在中国封建文化的大背景下,门第、登记、伦理道德、礼教等观念的困囿似乎令古代男女的爱情颇显尴尬。媒妁之言的婚姻固然并非没有幸福的,但夫妻洞房始识颜,少却了花前月下的相知,所谓爱情实质上已僵化成了仪式化的认同;才子佳人的婚姻固然有接近完美的可能,但在男尊女卑的观念下,男子一旦变心,一纸休书的残酷足令女子在所谓爱情面前苍白成了一种可随时更换的点缀;此外勿宁说因门第观念棒打鸳鸯,因父母长辈之命屈志从婚的婚姻是否有爱情了。一切伟大的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当封建社会里的爱情悲剧成为一种日常化的悲剧的时候,作家自然而然站出来了。翻阅古典文学,跳出封建礼教束缚、超越等级、门第等陈腐观念率情相恋的例子并不鲜见。植根于封建文化的土壤,蒲松龄依然难以脱俗,他笔下的爱情故事当中依然继承前人否定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依然以才字佳人、俊男美女为爱情载体,但他高于先人和时人的是他大胆地提出了灵与肉相统一的平等爱情以及肯定了爱情力量的伟大。其心至情至真也正在于他在肯定这种观念后的无畏无惧。

在《连城》中,连城在得乔生诗作后大为欣赏,乃至“逢人辄称道”乔生,并大胆主动向乔生表达爱慕之情,而乔生更因得连城相知而公然宣言“士为知己者死,不以色也”,以至在连城死后竟“一恸而绝”。在他们身上,蒲松龄寄予了的正是自己灵肉统一的平等爱情观。什么男尊女卑,连城的主动表白正是说明女子也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女子与男子在爱情面前是平等的,色貌固然更容易成就爱情,但知己难逢,假使再无知己者在,一死永酬亦可无憾。正是连城与乔生的共同捍卫,他们的爱情得以历经死去活来的磨难而坚贞不渝,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另如在《香玉》篇中,黄生之所以能够赢得牡丹仙子香玉的心,靠的同样并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自己的儒雅和痴情。相知让他们心系情牵,因此在牡丹花被人掘走“日就萎悴”时,黄生的痴青能够感动花神,让牡丹重生。而正因为情真意切,黄生死后灵魂又化作了赤芽护卫在牡丹花下;当花芽被人砍掉时,牡丹也因失去爱人憔悴而死。“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者耶?一去而两殉之,既非坚贞,亦为情死矣。”托言“异史氏”的这段旁白可谓道出了蒲松龄至死不渝的爱情观以及为爱情生死不息、矢志捍卫的无畏无惧之心。

世间的爱情是可以生死相依的,世间的爱情是可以填平所有鸿沟的,世间的爱情是可以感动所有灵魅仙凡的。平等、自由、知情、诚挚、坚贞,无关门第、贫富、礼教,在《连城》、《香玉》以及《聊斋志异》的其他很多篇章中,蒲松龄以自己至情至真的心以及对真、善、美的热烈向往,淋漓尽致地唱出了一曲曲真正爱情的颂歌。尽管脱胎于封建社会的蒲松龄在歌颂诚挚坚贞爱情的同时也对一夫多妻、纳妾狎妓津津乐道,如在《聂小倩》篇中,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在小倩和宁采臣有圆满结局后还要写宁采臣“纳妾后,又各生一男。”而在《香玉》篇中又偏偏要多出一位耐冬仙子绛雪。但摒除或者忽略这些消极因素,蒲松龄建构于自己灵肉统一、平等、自由、知情、诚挚、坚贞爱情观基础上的这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还是让人看到了世间真、善、美的存在,感受到真情的伟大、希望的可实现、理想的可触摸!

人生观

蒲松龄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毕生痴迷。他从十几岁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相当于大学本科)以后,每隔三年去考一次举人(相当于研究生),就这么考了十几次,一直到头发胡子都斑白了,愣是说什么也考不上。假如他能考上举人,拿到了比较高级的文凭,经济状况一定会改观不少,这一点从《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段落可以体会到,虽然范进中举后马上发财不免夸张了点。蒲松龄是最典型的科举制度牺牲品。一次次去考,一次次考不上,巨大的心理打击超出现代人的想象。那种感觉跟如今高考落榜和留学签证被拒有点类似,但痛苦的程度相差百倍。首先,现在没有什么考试能一下子那么大改变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并非夸大,一次考试就能使一个普通农村青年成为人上人。其次,如今的考试比较客观,意外比较小,考不上大学是因为水平不够,情理之中。再者,乡试和会试都是三年才考一次,失败一次就整整耽误三年。假使上天公正,以蒲松龄的才学,不要说区区举人,就是进士也不在话下。屡次失败的打击,必然会造成一肚皮的牢骚,一肚皮的悲愤,此乃人之常情。

蒲松龄的人生观跟同时代一般读书人没什么两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4068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7
下一篇2024-0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