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婚嫁习俗有哪些?

布依族婚嫁习俗有哪些?,第1张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述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作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督终身了。但在旧社会的封建制度下,许多对彼此相爱的情侣并非都能成配偶。那时,婚姻的缔结,绝大多数是由父母包办或媒纳之言定亲的。许多父母对儿女的亲事仅从财札多寡或门户相当出发,并常以"八字"是否相属或相克作为亲事的重要决择,往往因此造成许多不幸的悲剧。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宇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

一、居住

布依族住地的选择多重于水源,多选择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平坝或丘陵以及在有河流或小溪的地带建房立寨。

布依族房屋建筑,从形式看,有全楼、半边楼、半截楼。房子的大小是论柱头来算,有三个头、五个头、七个头、九个头、十一个头和十三个头的,这些都是根据住房的需要和经济状况来定。

二、婚姻

望漠县布依族婚姻,解放后,根据国家婚姻法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族、同姓氏不通婚。自由恋爱、自由结婚是布依族的婚姻传统。

男女青年自由恋爱也须有媒人说合,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方能结婚。自由择偶,男女相悦后,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合要跑“三回九转”,但这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包办婚姻截然不同。这只不过是婚姻过程的一种形式,媒人在其中只起个“转弯”的作用。一般说来,望谟县布依族婚姻要经过请媒、订婚、认亲、拜年、请庚酒、择吉日良辰、结婚等程序。

三、丧葬

布依族的丧弃,既肃穆又繁项。从寿终到安葬,要经过报丧、沐浴、敬永别酒、移床下席、人殓、堂祭、赞礼、煮倒头饭、绕棺、吃永别饭、点主、奠别、发丧、土葬、安家神等程序。

四、服饰

布依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服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艺术。布依族妇女勤劳智慧,心灵手巧,在经济落后的时代,从种植、纺织到印染制作,都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布依族的服饰,古朴典雅,简洁端庄。在色彩上,一般外穿青、蓝二色,内衬白色。

男子的服装:一是对襟短衫,多为夏、秋两个季节或劳动时所穿;二是斜扣长衫,多为天气较冷时或走亲访作客时的男“礼服”;老年人穿的长衫,多数人喜欢挂腰带。男子头部,多数裹花格头帕。男子下身,穿大裆肥口裤子。

女子服装:一是短衣长袖,拴绣花围腰腰,头裹蜡染青布花帕,帕内盘辫,脚穿大口长裤;二是穿半襟大袖长衣,衣长至膝,袖口裤脚绣花边;三是交通沿线或城镇附近村寨的人服饰已有所改变,穿现代服装了。

五、织布

过去,布依族都是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缝,基本上每个村寨都有弹花机、扎棉机,大多数人家户都有蜡染缸、纺织机、织布机等设备。

布依族染布用的原料是蓝靛,大都是自种,自己加工,也有到市场购买的蓝靛,蓝靛是一种草木植物,也叫蓼靛。布依族土花布全部用手工操作,工艺精细,图案素雅,造型别致。花型有印条、格子、斜纹、梅花、桂花、兰花等图案,蓝白色调分明,线条均匀,立体感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六、工艺

刺绣望谟县布依族称为“刺花”,布依族刺绣的内容十分丰富、绣法多种多样,刺绣题材广泛,它不仅绣在衣裤、布鞋、围腰、手帕、挎包上、还绣在枕套、枕巾、被面乃至桌布、靠垫上。图案大方、生动形象、色泽鲜明、针脚均匀、质感强烈。

银饰布依族自古喜爱银饰,银制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装饰品,布依族地区有不少银匠,其技术大都是祖传的,密不传外。银饰品主要有手钏、幼儿奶头手钏、百家锁、帽饰、银乌龟、银仙桃、发簪、发笄、戒指、背带银饰、环佩、银碗、银筷、银杯等。有些制品镶上彩色的釉,琳琅满目。

七、节日

望漠布依族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虎节、摘刀节等,春节、端午、七月半、中秋节、元宵节等节日与汉族类似,但过节的内容与形式,自有其民族特色。

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对唱山歌、耍麒麟、甩糠包、打鸡毛毽、祭祀祖宗等。但凡节日集会,一般都有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内容,更增添了节日的情趣和欢乐气氛。

六盘水地区:贵州布依族婚礼

在新式婚礼盛行的今天,民族传统婚礼似乎并不常见。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85后”布依族姑娘赵成娇放弃许多年轻人热衷的西式婚礼,选择按照当地布依族婚俗举办婚礼。

按当地传统风俗,布依族婚礼仪式一般分为“姑娘酒”和“正酒”两个部分,“姑娘酒”在女方家举办,这一天男方家派出“歌郎”,作为新郎代表到女方家迎亲、联谊,并在第二天将新娘迎回男方家办“正酒”。

3月1日清晨,新郎柏发贵的家中一早就聚集了亲朋好友。堂屋的桌上放置着烟叶、鲜鱼、猪肉,亲友们正在为迎亲仪式前的祭祀祈福做准备。带队的“大歌郎”王顺良告诉记者,这些东西将由他和另外四位“歌郎”送到女方家中。在迎亲途中遇桥、水、古树,都需要停下来拜神,以酒祭奠。

网络资料图

在新式婚礼盛行的今天,民族传统婚礼似乎并不常见。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85后”布依族姑娘赵成娇放弃许多年轻人热衷的西式婚礼,选择按照当地布依族婚俗举办婚礼。

想知道传统的布依族婚礼是怎么办的嘛?小编给你仔细说说~

清晨,新郎柏发贵的家中一早就聚集了亲朋好友。堂屋的桌上放置着烟叶、鲜鱼、猪肉,亲友们正在为迎亲仪式前的祭祀祈福做准备。

布依族婚礼首日,新郎家派出歌郎队伍一行五人,担着烟叶、糯米粑、酒等礼品出发前往女方家“迎亲”。

按当地布依族习俗,迎亲途中遇桥、水、古树,都需要停下来拜神,以酒祭奠。

“歌郎”到达新娘家时,身着盛装的新娘亲友早已摆出了拦路酒。

“歌郎”们要喝过四道酒,才进入新娘家的堂屋,与女方家的“歌郎”行歌令。

拦门酒过关,进入堂屋,大歌郎把烟叶交给女方亲属,“行酒令”环节开始

按照当地布依族婚礼习俗,在行歌令的过程中,新娘亲属以酒招待歌郎,并将他们从新郎家带来的糯米粑和烟叶当场分给客人,一同分享喜悦。

一天一夜的行歌令,琅琅对唱,此起彼落,使得婚礼在一种欢快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着,让男女亲友更加了解双方情况~

次日清晨,亲人们为新娘赵成娇穿上了新婚盛装,并在她头上裹上黑布遮面。

吉时一到,新娘由姐夫背出门,正式“发亲”。

在临近新郎家时,送亲的女性长辈又为赵成娇换上了另一套新服装。一身新衣开启新生活

新郎家里亲友早就等着新娘进门啦!迎亲队伍好壮观!

整个布依族婚礼最特别的是,来到新郎家,新娘与新郎在新房一起吃了一餐饭后后,新娘必须要返回娘家。

按照当地布依族的习俗,新娘在结婚后当天就要返回娘家进行“坐家”,由母亲教导她孝顺公婆、操持家务、处理好妯娌关系等事宜,一般要在三年之后,新娘才会正式的入住新郎家中。

来源:掌中新贵州

“追打嫁女”是我国布依族流行的婚娶习俗。布依族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境内。

布依族同胞在举行婚礼之前,男方要请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新娘,跟我们的接亲有点儿像,他们的人比较少,女方要请两个姑娘陪伴新娘到男家来举行婚礼,咱们叫做娘家客。男方派去接新娘的人称之为“抱鼓”和“姬鼓”,接新娘出村时要被女家寨的人追打,这就是“追打嫁女”。

相传,这个习俗的起源与一则传说故事有关:

很早以前,有个美丽的布依族姑娘名叫阿嫦,有个英俊的布依族青年叫韦卜。一日,阿嫦和韦卜定下了婚约,韦卜决定第二天回去备办聘礼。

第二天,韦卜刚走不久,一个年轻的将军带来了成挑的金银,要买阿嫦为妻。阿爸看见这些金银花了眼,当下答应了将军的要求。阿嫦急得想要吊脖子,我不想嫁给这个将军,我想跟韦卜在一起,寻死觅活的,阿妈可怜女儿,悄悄叫阿嫦的两个女伴去给韦卜报信。

女伴赶上韦卜,把阿嫦遭遇的事急急讲了一遍。韦卜一听心如火烧,半路上约了两个布依族后生和一个布依族姑娘,请他们帮忙去接阿嫦。

六个人一起回到阿嫦的寨里,韦卜躲在寨子外,让两个后生和三个姑娘去接阿嫦。五个人刚把阿嫦接出门,就被阿爸看见了,就喊寨子上的人来追赶。两个后生让四个姑娘先跑,他们留在后面抵挡。一边打一边跑,跑过三重山、三道谷,寨子的人假意追不上,放走了阿嫦。

从那时候起,布依族人接新娘时都要这样追追打打地送亲。

总结:

习俗的起源或许不是真的,但是“追打嫁女”却一直延续至今,或许是爹妈不舍得嫁女吧,来人就得出出气,姑爷聪明啊,我不去,我去了打的更狠,你们来吧。

一、布依族人是少数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比如说结婚习俗分为4个部分,主要是根据原来的风俗遗传下来的,可以说这个风俗习惯已经成为了他们特有的特色,其实不光是少数民族有自己的特色,像每个地方结婚的习惯都是不一样的。

二、追赶:“守望”是一项在布依族青年男女中流行的公开社会活动。对于未婚青年来说,就是要找到一个爱的对象。对于已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自己的婚姻是令人满意的,那就是炫耀自己的歌唱能力。否则,就意味着你指控并抵制了你父母的婚姻。这种以歌为主要形式的捕捉事件

三、通常是在传统节日或收藏之后,年轻人留下来,女孩和戴着头的年轻人站在两边,互相寻找,中间的媒体称为“丝乳头”,如果有年轻人在女孩身上,“银鸟”把礼物“飞”到女人身边,唱起了“哨声的波浪”,如果女孩同意,她会回头看。

四、在其他男孩的“冬青”声中,在每个人的眼里,男人和女人都会走出人群,上山去唱歌。双方了解感情后,可以征得父母同意订婚。订婚时,男方父母要求媒体到女方家里送上一定的酒、肉、痰礼物。如果对方同意,第二个媒人会用男女“八字”作为“效力”。只要“八字”吻合,结婚日期就可以确定。

可以说布依族人的结婚习俗非常的有意思,和我们很多地方都不一样,这也是他们特有的风俗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3558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3
下一篇2024-02-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