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姬宫湦继位,即“周幽王”。周幽王好色,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有臣子在褒城寻得一姒姓女子,国色天香,于是将其进献给幽王。
幽王非常喜爱褒姒,立其为妃,十分宠爱她。褒姒虽然长的闭月羞花,但性格却冷若冰霜,不苟言笑,自从进宫以来从未笑过。周幽王想尽各种办法让褒姒笑,但却始终没有效果。
周幽王
这时有个奸臣叫虢石父,为了讨好周幽王,给幽王献上一计, 曰:
“今数年以来,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启齿,必须同后游玩俪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矣”。
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下令让士兵点燃烽火。各路诸侯看见烽火燃起,以为镐京有变,纷纷带领军队前来救援。可当他们匆匆赶到骊山脚下时,却未见敌寇,只见幽王与褒姒在高台饮酒作乐,诸侯们这才发现自己被戏弄了。褒姒看见诸侯们手忙脚乱,一脸狼狈的样子,竟然微微一笑。周幽王大喜,之后又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们。
后来犬戎进攻镐京,幽王点燃烽火求救,诸侯们以为这又是周幽王戏弄他们的把戏,不再相信了,于是无人支援,最终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历史上关于褒姒的记载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当中,仅“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八字描述,对于“烽火戏诸侯”事件只字未提。后来在《吕氏春秋》里有提到“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使用的是击鼓,而并非燃放烽火的方式。
而关于此事件的详细描述是直到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才出现,至此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历史早已无从考证。2012年,清华大学在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时发现,竹简上关于“烽火戏诸侯”的记述与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皆有所偏差。
清华简《系年》
由此可见,西周的灭亡并不完全是因为褒姒,甚至“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极有可能是杜撰出来的,不具有真实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西周王朝的覆灭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西周建国多年,国力内耗十分严重
西周自建国始末一共历经12代君主,简称“周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宣幽终”,前前后后共存在了将近300余年。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灭商,建立了周朝。在武王,成王,康王时期,西周平定了“三监”和武庚叛乱,彻底稳固了周朝的统治,西周的发展逐渐进入兴盛时期。在周昭王,周穆王时代,是西周武力值最鼎盛的时候,穆王四处征战,开疆拓土,西周的国力空前盛况,达到顶峰。
穆王征战
在周穆王死后,共王即位。为了解决穆王常年征战而造成的国库空虚问题,共王大量削减军队,减少军队开支,导致西周的军事力量变弱,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崛起,西周的顶峰时代已经过去,开始逐渐走起了下坡路。到了厉王执政时,诸侯和士大夫们已经积蓄了一定势力,于是不断扩张土地,发展人口,导致周王朝的领土被层层分封,天子难以控制和管辖。
周宣王即位之后(即周幽王的父亲),为了控制这种局面,遏制诸侯势力的发展,联合一些在当时没有什么地位和权力的小国一起打压诸侯和士大夫们,西周的国力从而得到短暂的恢复。但是宣王晚年对外征战接连失败,国力耗损严重,诸侯们有的也不再进行朝贡了,也为后来西周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周幽王上位之后,西周地震,旱灾频繁发生,平民百姓经年颗粒无收,食不裹腹,艰难的生存着。而幽王不仅不开国库播粮济民,反而加重赋税,变本加厉剥削底层百姓,民不聊生,强烈引起了国人怨愤,怨声载道,不满意周天子的统治,社会矛盾急速加剧,都成为了后来西周被灭的重要原因。
“废嫡立庶”,西周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从夏禹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开始,就正式确定了“父死子继”的王位继承方式,并且这种方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袭承了几千年。到了商朝末年,这种继承制度更加严格化,君王只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嫡长子,虽然当时还没出现具体的法律制度,但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殷商已经初具雏形。
周灭商而立后,西周的继承制度逐步完善,并且正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成为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法律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王位和财产只能由嫡妻长子来继承。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和财产继承权而引起的祸乱,维护了王朝的稳定。
除了统治阶层,民间百姓更是贯彻拥护和执行嫡长子继承制,人们深受该制度的熏陶和影响,甚至到现在还有部分中国传统家庭维持着“长兄如父”的理念,由家里的长子掌管着家里的一切。所以嫡长子继承在群众的脑海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周幽王由于过度宠爱褒姒,失去理性,废黜当时的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废嫡立庶,册封褒姒为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这种做法在当时看来是非常违背常理的,它罔顾了老祖宗的规矩,打破了封建世袭制度在群众脑海中的固有印象,不符合宗法,犯了继承制度的大忌,因此不被贵族和百姓所接受。
君王亲小人,远贤臣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衰败,大多与佞臣脱不了干系。《东周列国志》写到,“纵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秦朝二世而亡,明朝宦官当道,诸多朝代因君主宠信小人,不听忠言而逐渐走向衰落。西周亦是如此。
周幽王上位后,整日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赵叔带多次向幽王进谏,幽王均不予采纳。自古忠言逆耳,幽王一怒之下,将赵叔带驱逐出了犒京。
这时另一位良臣褒响为赵叔带辩护求情,但是架不住奸臣虢石父在一旁煽风点火,说赵叔带对幽王不敬,不将幽王放在眼里。幽王听信了虢石父的谗言,不理会褒响的进谏,褒响心灰意冷,直言:“大周王朝要亡矣”!于是褒响锒铛入狱,这才有了后来褒响的儿子为了救出父亲,向幽王进献褒姒之事。
虢石父此人善于逢迎,巧言令色,整日想尽各种办法讨得周幽王的欢心,深受周幽王的喜欢。周幽王任用虢石父为上卿,命他主持朝政,自己则每日酒池肉林,与美女作乐。虢石父贪财好利,给周幽王出了不少的馊主意。幽王听信他的谗言,残害忠良,变本加厉的剥削百姓,不断征税;幽王废除申后,废嫡立庶也是受了他的唆使。
自古为何开国皇帝多明君?是因为他们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勤政爱民,以人为镜,任人唯贤。而亡国之君任人唯奸,宠信佞臣,致使小人权倾朝野,政治腐败,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此乃西周灭亡之征兆也!
世人皆认为褒姒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可是一个小小的女子何来这么大本事颠覆一个有数百年根基的鼎盛王朝?将一切责任归咎于一名女子身上未免有点太过荒谬了。
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他的领导者息息相关,一个王朝的更新交替也绝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一个国家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繁荣昌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齐心协力共同去建设。
很庆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最后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国家越来越好!
《褒姒》作者:玉扇倾城。
作品简介:讲述了一代祸国妖姬褒姒和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间的爱情故事。
作者简介:玉扇倾城,原名汪智,安徽桐城新渡镇人。阅文集团旗下作者,迄今已出版上市长篇简体版小说十余本,繁体版实体书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发行,越南版本实体书也已陆续在越南发行销售。另于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数十篇,累计十余万字。长篇代表作:《桃花雪》、《白狐一梦》、《无赖王妃》、《天才宝贝特工妈》等。短篇代表作:《白狐》、《天禁锁》、《穿越戏诸侯》等。
烽火戏诸侯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这一事件标志着西周盛世的结束,也拉开了东周衰落的序幕,更是开启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时代的帷幕。 但是「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里存在着好几个大BUG,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一、烽火戏诸侯的来历 早在著名的《诗经-正月》里,就写了「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样的诗词,只不过《正月》写的太过简略,除了这句根本没有交代「 ”褒姒”是如何灭亡了「 ”赫赫宗周”的。 但是既然是褒姒和西周灭亡有关,那自然后世文人就把褒姒和导致夏商灭亡的妹喜和妲己并列,成为著名的三大红颜祸水咯! 接下来是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在著名的《吕氏春秋》里,塑造了周幽王宠爱褒姒导致亡国的记载: 「 ”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在吕氏春秋里,已经有了周幽王击鼓召诸侯逗笑褒姒的记载。这一故事被司马迁所引用,并且把击鼓改成了又放烽燧又击鼓,召唤诸侯的声势更大了。 《史记·周本纪》记载: 「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 《史记》中的这个记载可以说是「 ”烽火戏诸侯”这一故事的发展完善版本,后世关于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都是来自于这里。 但是,虽然这个故事深入人心,但是在先秦的文献记载中都没有出现,甚至《竹书纪年》中也无记载,于是历代都不乏专家学者都在质疑它的真实性。其实只要结合中国古代的具体情况稍加思索,普通人也能发现其中的漏洞。 「 ”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 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国史大纲》钱穆 二、「 ”戏诸侯”很难实现 我们可以还原一下这整个过程:首先,了解一下西周时诸侯国的情况。西周时共有71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遍布在华夏大地的各个地方。西周首都丰镐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离此地最近的诸侯国是几百里外的秦,而最远的越国还在千里之外。 从常识上来说,这种隔着数千里,要同时召集那么多的诸侯博美人一笑的做法很难实现,所以从古到今有这么多人怀疑此事也就不奇怪了。 另一个重大问题是烽燧制度到底起源于何时? 目前可以查到的最早烽燧信息来自于战国时期的《墨子-号令》里说的「 ”昼则举烽,夜则举火。” 史记中也记载了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作战的时候,仅仅通过烽火来报警赵国的入侵。 但是这几个记载都是春秋末期,战国时期的记载,并没有西周时期就建立了完善烽燧体系的记载。周幽王召集诸侯应该还是派使者为主,就算按照《吕氏春秋》和《史记》,到底是击鼓还是点火都还不确定呢。 三、竹简揭开谜团 其实在《国语》的一段记载中,很可能提到了西周灭亡的真相: 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国语》卷七〈晋语一·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 这里讲了周幽王讨伐有褒国,战败的褒人把褒姒作为战利品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既打了胜仗又得了美女,那是相当开心,褒姒还给周幽王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起名伯服。褒姒和大臣虢石甫内外联合,赶跑了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太子宜臼跑到自己外公家申国,又联合鄫国和西戎,打破了镐京,灭亡了西周。 在清华大学根据「 ”清华简”整理的《清华简系年篇》中,再一次颠覆了历史,证明烽火戏诸侯是假的,这一切都是周幽王父子三人的争权夺利的一出悲剧,而且是周幽王先动的手…… 周幽王先娶了西申国的王后,生了周平王,周幽王又娶了褒国的褒姒生了伯盘。等伯盘长大后联合周幽王废了太子,周平王逃到申国,周幽王还不放过自己儿子,甚至带兵围困申国,非得要自己儿子的命。 于是申国和投降西戎的曾国人一起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和伯盘game over,西周灭亡。 但是周幽王死后,在申国的周平王自立为王,而其余诸侯不认可这个联合异族弑父的王,就另立周幽王的弟弟为王,这就是罕见的周惠王,周朝陷入了两王并立的时代,足足过了21年,晋文侯杀了周惠王,迎立周平王,才结束这一场乱局。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这一部分《史记》中也有相关记载:「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西周之所以灭亡,完全是正常的政治斗争,这种斗争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从未停止过。那为什么会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代代相传呢?我认为,很有可能是周平王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编造的故事,可以让百姓认为周幽王昏庸无道,也可以让自己师出有名。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猜测而已。 无论真相是怎样的,可以确定的是,烽火戏诸侯这一故事肯定是假的,我们不清楚褒姒到底在这场复杂的权力斗争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但根据记载的只言片语,褒姒对于西周灭亡也有责任,但绝不应该是唯一责任人为西周灭亡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参考文献:《史记·周本纪》《吕氏春秋》《清华简·系年》、《国语》卷七〈晋语一·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
1 急用
帝乙逝世,他的儿子辛立于是成了帝辛,天下称他为“纣”,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 。
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于是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
加重赋税,用钱堆满鹿台的钱库,用粮食装满钜桥的粮仓。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
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百姓们怨恨他,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于是他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
周武王于是砍下他的头,悬挂在太白旗竿上,又杀死了妲己。我只能把原文给你翻译一下。
我最近实在太忙,没时间帮你扩写。你大体上按照这个自己添加。
如果实在不会,就引用下面的段子,是《史记·殷本纪》里面的白话文版:乙帝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
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 。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
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
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
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纣如此荒*无度,百姓们怨恨他,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
于是他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让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爬行,下面点燃炭火,爬不动了就掉在炭火里。纣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她不喜 ,纣大怒,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海)刑,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ǔ,斧)刑,被制成肉干。
西伯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崇侯虎得知,向纣去告发,纣就把西伯囚禁在h(yǒu,有)里。
西伯的僚臣闳(hóng,宏)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才释放了西伯。西伯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废除炮格的酷刑。
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够征伐其他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就是西伯。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
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国人因此不来亲近了。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越发疏远了。
西伯回国,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
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
等到西伯攻打饥国并把它灭掉了,纣的大臣祖伊听说后既怨恨周国,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纣那里去报告说:“上天已经断绝了我们殷国的寿运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预测,还是用大龟占卜,都没有一点好征兆。
我想并非是先王不帮助我们后人,而是大王您荒*暴虐,以致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才抛弃我们,使我们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国的民众没有不希望殷国早早灭亡的,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显示你的威灵?灭纣的命令为什么还不到来?’大王您如今想怎么办呢?”纣说:“我生下来做国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吗?”祖伊回国后说:“纣已经无法规劝了!”西伯昌死后,周武王率军东征,到达盟津时,诸侯背叛殷纣前来与武王会师的有八百国。
诸侯们都说:“是讨伐纣的时候了!”周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师回国了。
纣更加 ,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
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拼死争谏。”就极力劝谏。
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
箕子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
殷国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乐器,逃到周国。周武王见时机已到,就率领诸侯讨伐殷纣。
纣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周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的军队被打败,纣仓皇逃进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
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周武王又处死了妲己,释放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
封纣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承续殷的祭祀,并责令他施行盘庚的德政,殷的民众非常高兴。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
因为后世人贬低帝这个称号,所以称为王。封殷的后代为诸侯,隶属于周。
2 历史上关于“妲己”的诗句有哪些《读史》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耿耿青灯照青史,坐看兴废眼前来。
亡秦未必非胡亥,灭赵终然是郭开。三国英雄由将相,六朝人物只婴孩。
商之孙子宁无论,妲己端端是祸胎。 《薄媚》年代: 宋 作者: 董颖 飞云驶。
香车故国难回睇。芳心渐摇,迤逦吴都繁丽。
忠臣子胥,预知道为邦祟。谏言先启。
愿勿容其至。周亡褒姒。
商倾妲己。 吴王却嫌胥逆耳。
才经眼、便深恩爱。东风暗绽娇蕊。
彩鸾翻妒伊。得取次、于飞共戏。
金屋看承,他宫尽废。 《余将南归燕赵诸公子携妓把酒钱别醉中作把酒》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君把酒,听我歌。
君不见陌上桑,鹑奔奔兮鹊疆疆。高堂今夕灯烛光,燕姝赵女吹笙簧。
君把酒,听我歌。美人美人美如此,倾城倾国良有以。
周惑褒姒烽火起,纣惑妲己贤人死。君把酒,听我歌。
汉家之乱吕太后,唐家之乱武则天。魏公铜台化焦土,隋炀月殿成飞烟。
君把酒,听我歌。美人美人色可食,美人美人笑可爱。
美人命薄争奈何,美人色衰相弃背。美人一笑难再得,美人绝色今何在。
君不见马嵬坡下杨太真,天生尤物不足珍。那及唐虞九妇人,千古万古名不湮。
《西施》年代: 唐 作者: 苏拯 吴王从骄佚,天产西施出。岂徒伐一人,所希救群物。
良由上天意,恶盈戒奢侈。不独破吴国,不独生越水。
在周名褒姒,在纣名妲己。变化本多涂,生杀亦如此。
君王政不修,立地生西子。 《雪谗诗赠友人》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嗟予沉迷,猖獗已久。
五十知非,古人尝有。立言补过, 庶存不朽。
包荒匿瑕,蓄此顽丑。月出致讥,贻愧皓首。
感悟遂晚,事往日迁。白璧何辜,青蝇屡前。
群轻折轴, 下沉黄泉。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萋斐暗成,贝锦粲然。 泥沙聚埃,珠玉不鲜。
洪焰烁山,发自纤烟。苍波荡日, 起于微涓。
交乱四国,播于八埏。拾尘掇蜂,疑圣猜贤。
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彼妇人之猖狂, 不如鹊之强强。
彼妇人之*昏,不如鹑之奔奔。 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擢发续罪,罪乃孔多。倾海流恶, 恶无以过。
人生实难,逢此织罗。积毁销金,沉忧作歌。
天未丧文,其如余何。妲己灭纣,褒女惑周。
天维荡覆, 职此之由。汉祖吕氏,食其在傍。
秦皇太后,毐亦*荒。 螮蝀作昏,遂掩太阳。
万乘尚尔,匹夫何伤。辞殚意穷, 心切理直。
如或妄谈,昊天是殛。子野善听,离娄至明。
神靡遁响,鬼无逃形。不我遐弃,庶昭忠诚。
3 妲己是指什么纣妃。
《国语•晋语一》:“殷辛伐有 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楚辞•天问》:“殷有 惑妇何所讥?”王逸注:“惑妇,谓妲己也。”
《列 女传•殷纣妲己》云:“妲己者,殷纣之妃也, 嬖幸于纣。纣好酒*乐,不离妲己。
妲己之所誉, 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 作新*之声,北鄙之 舞,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间。
为长夜之饮。姬己好之,百姓怨望,诸侯有畔者。
纣乃为炮烙之法,膏铜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 上,辄堕炭中,妲己乃笑。比干谏曰:‘不修先 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
’纣怒,以为 妖言。 妲己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
’于是剖 心而观之。囚箕子。
微子去之。武王遂受命兴师 伐纣,战于牧野,纣师倒戈。
纣乃登廪台,衣宝 玉衣而自杀。于是武王遂致天之罚,斩妲己头, 悬于小白旗,以为亡纣者是女也。”
妲己之传略 盖如斯。六朝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汤”,言 妲己为九尾狐;《封神传》本此为说,亦以妲己 为千年狐精所托。
《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卷 一九引《贤奕》云:“缠足一事,谓之妖,古无 此,盖自妲己始。妲己乃雉精,足犹未变,故裂 帛缠之。”
尤荒怪可笑。
4 关于妹喜、妲己、褒姒的古诗词《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代,人们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失与女色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诅咒的对象
秦楼月 ----妲己 (满雪莹)
情丝截,不愿回忆伤心切,伤心切,心如蛇蝎,心似碎屑。
梦魇打出同心结,心中血泪不停泻,不停泻,酒池之外,枯风残月
《国语·晋语一》,“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列女传》:“末喜者,夏桀之妃也。美于色,薄于德,乱孽无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桀既弃礼义,*于妇人。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颂曰:末喜配桀,维乱骄扬。”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常置妺喜于膝上。妺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这里千金笑也是用的周幽王千金买褒姒一笑的典故。
还有红楼梦里有一回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也是用的此典。
给分吧。
5 求关于妹喜,妲己,褒姒的史料,要原文,和出处妺喜:折叠《列女传》卷七
末喜者,夏桀之妃也。美於色,薄於德,乱孽无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桀既弃礼义,*於妇人,求美女,积之於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於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末喜於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革奇〉其头而饮之於酒池,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为乐。龙逢进谏曰:「君无道,必亡矣。」桀曰:「日有亡乎?日亡而我亡。」不听,以为妖言而杀之。造琼室瑶台,以临云雨,殚财尽币,意尚不餍。召汤,囚之於夏台,已而释之,诸侯大叛。於是汤受命而伐之,战於鸣条,桀师不战,汤遂放桀,与末喜嬖妾同舟,流於海,死於南巢之山。诗曰:「懿厥哲妇,为枭为鸱。」此之谓也。
褒姒:褒姒正史出自于《史记》史记卷004 周本纪 第四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①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 伯阳读史记曰:②“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曪之二君。”③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④于是布币而策告之,⑤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⑥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⑦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⑧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⑨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⑩既笄而孕,⑾无夫而生子,惧而□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弧箕服,实亡周国。”⑿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妖子⒀出于路者,⒁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礶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女子者于王⒂以赎罪。□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一六]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妲己的没有找到
6 问问关于妲己的一切妲己,有苏氏的女儿。
商纣王子辛的宠妃,有美色。。
问题一:褒姒和周幽王 传统的历史往往把一些弱不禁风的女子推到历史的前台,而她们大多充当的,确是悲剧的角色。很多人很愿意把一个朝代的灭亡的责任,推到一个女子身上。褒姒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不管是不是褒姒一笑倾国,但是西周的灭亡,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周王朝以很快的速度失去对各个诸侯国的控制,华夏大地的政治格局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先是霸主蜂起,来填补周天子留下的权力空缺,春秋五霸逐个登上政治舞台,接着就是战国七雄争霸天下,各种政治势力、思想流派纷纷来表达自己的主张,随着秦的统一,给中国历史带来了第一个专制主义集权的统一帝国。
烽火戏诸侯
烽火墩,是古代取信诸候的信物,骊山烽火台是一个大烽火墩。这里居高临下, 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西周最后一个天王周幽王却以烽火为儿戏,演出了一出因荒唐而造在成的历史悲剧。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幺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音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下了监狱。
褒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幺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有个马屁鬼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幺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幺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幺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幺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候听说幽王废了她女儿和外孙,赶到京师劝谏,反被幽王臭骂了一通,还要出兵去 伐申国。申候来了个先下手为强,联合西狄犬直逼京师,幽王吓得带领褒姒仓皇逃到骊山, 急令再点狼烟,诸候望见,以为又是幽王和褒姒作戏,没有一个来救的。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
问题二:周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褒妃的来历是? 来历:西周宣王年间,后宫之中,一个五十多岁的宫女忽然产下一女婴,自述八百余年前,夏桀在朝,有两条神龙来到皇宫,口流涎水,自称“褒城二君”,夏桀命人拿来金盆,取龙的涎水藏在箱子里,放在内库,斗转星移,转眼八百年过去了,历王即位,内库箱子散出毫光,历王命宫女打开,一条小虫钻出,忽尔不见,宫女当时十二岁,从此以后,肚子日大,历王怪其无夫而孕,将其关在禁宫,又过了四十年,周宣王继承历王登位,想不到今日才产下女婴。 褒姒
周宣王连呼怪事,认为宫女妖言惑众,是国难的征象,命人将宫女斩于清水河边,女婴扔入河中。 那女婴被草席包着,并不下沉,顺水漂流,飞来百鸟,上下舞动,用羽翼为婴儿遮住太阳,啁啭啾啾,用口叼着草席拖到岸边,正好一买桑男子经过,抱了女婴,飞奔而出她就是后来的褒姒。
宣王即死,幽王即位,此时褒姒已经出落得秀发如漠漠春云,明眸似盈盈秋水,一天到门外河边汲水,被幽王手下洪德带了去,献给幽王。 幽王得了褒姒,自此朝夕相处,伴随左右,常常数十日不事朝政,太后申后大怒,陷害褒姒不成,派儿子宜臼到乡下杀了褒姒的养父。幽王迷恋其色,居之琼台,废了申后,立褒姒为后。
烽火戏诸侯:传言褒姒生母养父被太子所杀,心怀仇恨,虽有幽王万般宠爱 ,锦衣玉食,享尽了人间繁华,但入宫十年,从未一笑。幽王想尽千方百计,传令天下,若有人能使褒姒一笑,奖黄金千俩。 谋臣虢虎(一说是虢石父)献了一计,幽王赐其千金,褒姒携凳上城墙,晴空万里,有鸟啁鸣,婉转如诉。幽王令士兵点燃皇场面周围的烽火,一时之间,战鼓齐鸣,狼烟四起,四方诸侯见了狼烟,听得擂鼓,以为京城有敌兵偷袭,一个个点兵遣将,连夜赶到京师,却不见一个敌兵身影,褒姒凭栏远眺,见城下人声嚷嚷,有如蚁群,你推我挤。众诸侯忙来忙去,并无一事,忍不住笑了出来。
问题三:关于周幽王与褒姒的故事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申后之父联络曾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诗经》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他们说正是她轻轻一笑,便让一个帝国灰飞烟灭,她真有这样的本事么? 她的身世――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褒姒,姓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 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因此她算是一个陕西人。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关于她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 ,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 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k(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k。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k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 因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宫女很害怕,便“惧而弃之”。这时恰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看她可怜,便将其抱养,并逃到褒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在宣王时期,民间留传着一个童谣:“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很不高兴,恰好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这些玩意儿,便派兵去抓他们,然后杀掉。也就是说,这对夫妇是在逃跑途中捡到这个“同病相怜”的小姑娘的。而厉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赫赫宗周,终灭在“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 烽火戏诸侯――天大的玩笑 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不知褒国的国王由于什么原因得罪了周幽王,为求得赦免,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h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
问题四:褒姒在周幽王死后是什么结局?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正确答案:褒姒被匈奴抓住,终日垂泪,因为她的美貌,士兵把它献给了一位富翁 ,后生下一儿子,为了纪念周幽王和她的儿子伯服,小儿子起名伯周{西周},后再生女儿褒姬时难产而死,留下了女儿。富翁去世时将财产留给他们,伯周娶了姓柳的大户人家的女儿,褒姬嫁给了姓韩的人家,后来褒姬病逝,伯周在战乱中失踪
问题五:褒姒到底是什么原因被献给周幽王? 后人瞎编的而已,你没发现这个故事跟吴国灭越国后,被越王勾践送给吴王的西施特别的雷同么!
记得采纳啊兄弟!
问题六:周幽王爱褒姒吗?褒姒爱他吗?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 或许,褒姒,还是爱着周幽王的吧! 她的不语、不笑可能是因为对亲人的思念,对后宫的无奈,对自己的哀叹也许,也有对世俗的埋怨吧! 就如你所说,一个绝世佳人,在这后宫生存,必然要有心计。不然,只是死路一条
问题七:褒姒和周幽王住的宫殿名字是什么??? 应该叫骊宫吧。
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