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哪个女妖最爱唐僧?

《西游记》里哪个女妖最爱唐僧?,第1张

我觉得最爱唐僧的是女儿国国王,满满的都是爱意啊。御弟哥哥,御弟哥哥的叫。当然她不是女妖,而是一个正常人。

自从唐僧来到女儿国之后,女儿国国王就对唐僧满脸爱意。要不是琵琶精突然把唐僧抓走,可能唐僧就从了女儿国国王了,我看唐僧都动心了。

最喜欢和最爱唐僧的我想一定是 蝎子精!没有其一,只有唯一。

原著记载,取经团队途径女儿国时,突然刮来一阵旋风,将唐僧卷走。显然,这又是妖怪在作祟。但此次又有所不容,这次卷走唐僧的妖怪与其他妖怪不同,不是为吃唐僧肉,而是为了与唐僧做一对恩爱夫妻。

这位女妖精正是蝎子精。原著描述,蝎子精是个美丽、性感、妖娆的美女,任何男人见到她都不免有所反应。吴承恩在原著中写道,“锦绣娇容,金珠美貌,美若西施还袅娜,软玉温香,肌香肤腻,春葱十指纤纤”。可是,这位美若西施性感过之的女神,不爱王侯公子、天下俊男,却唯独单恋唐僧。

蝎子精对唐僧的爱,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这蝎子精曾在如来座下听经。她卷走唐僧后,孙悟空和猪八戒前来挑战,居然不是蝎子精的对手,可见蝎子精法力之高,修行之久。显然,蝎子精在如来座下听经不是一两次,而是长年累月,只有长久地接受佛法熏陶,才可能修炼如此高强的法力。而我们知道,唐僧下凡前,是如来座下弟子金蝉子,那么,蝎子精才听经时,极可能见过唐僧,并对他产生爱慕之心。或者说,蝎子精之所以坚持不懈地听经,正是因为有金蝉子的存在。

后来,金蝉子被贬下凡间,没有意中人相伴,蝎子精自然丧失听经的乐趣。原著记载,如来不经意推了蝎子精一把,蝎子精便狠狠咬了如来一口,逃下凡间。如来不是故意推蝎子精,更谈不上伤害,蝎子精何至于如此报复如来?显然,她这是嫉恨如来贬金蝉子下凡所致,而她逃下凡间,也是为了寻找金蝉子。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论最爱的话,那当然是女儿国国王了,人美 钱多,还有权利,典型的现代白富美啊,还能把一半的江山分给唐僧,男人为女人花钱不一定是真爱,但女人为男人花钱一定是真爱,这还是一半的江山,记得她们分别的时候唱的那首歌,蝴蝶双栖碟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女儿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这首歌足以表达对唐僧的情意,忘了歌名叫啥来着,不过女儿国王是人,不是妖,这应该不算吧!

说起妖的话,那应该是杏仙吧,杏仙也是白富美的一类,对唐僧也是情深意重,愿意放弃一切,也绝对是真爱啊,记得也唱过一首歌,歌词足以表达对唐僧的感情,叫《何必西天万里遥》道出了杏仙对唐僧深深的依恋,杏仙是众女妖中最温柔,最文雅的一个,歌词就能看出来,让唐僧不要去这么远的地方西天取经,留下来跟她过二人世界,足以看出杏仙对唐僧感情!

哪个女妖都不曾真正爱过唐僧,只是看中了唐僧那一身白白嫩嫩的肉罢了。不知谁放出风来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于是那些女妖精们信以为真,都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得到唐僧,她们最擅长的手段就是色诱,只是唐僧取经意志坚定一心前往西天求取真经并未上当罢了。就像唐僧自己说的那样:“怎奈我心如月朗全无染,浓情蜜意也枉然。望佛祖坚我意志壮我胆,保佑我功德圆满取经还。”

认为有女妖爱唐僧的人不但幼稚而且可笑,谁要把《西游记》中的妖精当成是《聊斋》中善良的狐狸精那就大错特错了。《西游记》中哪个女妖不是色诱不成又动杀机的?这些女妖精唯一的目的就是吃到唐僧肉,跟爱情完全无关。

当然了,《西游记》中确实有一位女性对唐僧动了真情,意志这么坚强的唐僧居然也动了心。要不是琵琶精从中作梗,唐僧取经可能到此就结束了。没错,这个女性就是那娇滴滴的女儿国国王,有很多人认为女儿国国王才是九九八十一难最难过的一关。当然了,女儿国国王可不是妖精,而是人。

无论女妖精装扮的多么花枝招展,风情万种都不会打动唐僧,正所谓人妖殊途。《西游记》中的女妖根本不懂爱,比法海还要不懂爱!

我认为是白骨精。

白骨精对唐僧不依不舍,先后三次纠缠他,非要占有他,控制欲简直不要太强。即便是几次三番被孙悟空插手破坏,也要豁出命去占有唐僧。

虽然白骨精嘴上说的是想吃了唐僧的肉好长生不老,但是她的行动已经出卖了她。要吃唐僧肉的妖精不少,但是像他这么不要命的几乎没有。

那些个兔子精老鼠精蟒蛇精,哪个不是嘴上说的好听呢,都想以情迷惑唐长老,说是想要恩爱,其实都是为了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想占有唐三藏,首先要搞定孙悟空这个大灯泡,无奈大灯泡法力高强仙缘不错,总是能把他们打的屁滚尿流。

一般的妖精只能跟大灯泡斗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不是死了就是被仙家收了回去,都没付出什么誓死也不放手的努力,好像就是来碰个运气而已,揩点油就满足了。这能是爱吗?

妖精一般都是心狠手辣、蛇蝎心肠,人类在他们眼里和一只兔子一口酒没什么区别。它们和人类的爱情观也不一样,都有那么点反人类。

女妖精最看重什么呢?法力可能有点就够。身家背景人脉可能都看运气,山头地盘洞府全看喜好,每天可能过得也挺无聊的,所以追求一把轰轰烈烈的爱情可能是最能刺激她们的。

玉树临风有人有马有前途有长生不老的唐三藏绝对是他们的不二人选。占有他,吃了他,估计是最能满足她们爱情欲望的。

这种行为作风是不是和螳螂很像?螳螂为了哺育后代会由雌的吃掉雄的螳螂,是它们种族对爱情和后代特殊的表达方式。

所以,只有白骨精表现出了不要命、穷追不舍的劲头,她才是最爱唐僧的。

《西游记》中每个爱唐僧的妖怪都是有目的的,要么为他的名,要么就是为了长生不老。要讲真心爱唐僧的莫过于孔雀公主了,孔雀公主是西游记续集里增加的人物,原本原著中是没有的,但从剧中孔雀公主的表现来看,确是视唐僧为真爱。一心想与唐僧成亲的她,在唐僧遇到危难之际却决然助他度过危难,危难过后为大义放其西行。俗话说的好:爱一个人不在于拥有,而在于送走。哈哈

与唐僧有关的故事情节主要有:

(一)《险渡通天河》

唐僧师徒来至通天河畔陈家庄,得知有妖怪灵感大王。每年一度祭祀,要吃童男童女。悟空、八戒为救陈家庄百姓之苦,变作小儿女,打败了妖怪。

妖怪用鱼女所献之计,作法使夏日满天飞雪,冻结了通天河。唐僧取经心切,踏冰渡河,沉入水底。

(二)《师徒生二心》

妖怪得到唐僧,大喜。欲与鱼女成婚,用唐僧作为婚宴。

悟空、八戒几番营救师父,皆未能胜过妖怪,只得求助南海观音。观音手挽鱼篮,收了鱼精。

唐僧师徒上路,过河时,老鼋自愿前来驮送,并请唐僧向如来询问自己何时方能转为人身,唐僧允诺。

西行途中,悟空打死强盗,唐僧怒其伤害生灵,责备悟空,悟空心中不平。 唐僧四人借宿于强盗之家。夜间,悟空见强盗杀妻,欲除之,又惧唐僧,姑隐忍不发。

(三)《真假美猴王》

次日,强盗追杀唐僧等,悟空忍无可忍,杀却众盗。唐僧大怒,又将悟空赶走。 六耳猕猴乘机变作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

沙僧寻至花果山,见假猴王交出了假师徒四人,宣称要自去西天取经。沙僧大怒,打死假沙僧,但又被假悟空打败。

沙僧无奈,去落伽山观音处状告悟空,却见悟空正在观音莲台前诉苦。二人释疑,同去花果山找假猴王较量。

二猴难辨真假,去观世音处求助。

(四)《遇仙孔雀台》

悟空与青狮斗法,唐僧却被孔雀公主掠去。

悟空以为师父被妖怪捉去,与青狮、白象苦斗,打破了阴阳宝瓶,钻进了妖怪肚中……

唐僧被孔雀公主掠入了孔雀台中。公主愿与唐僧结百年之好,唐僧不为所动。却劝公主珍惜千年修行之身。公主恼怒,将唐僧迷倒,欲强生成婚。却被大鹏一起捉入了狮驼岭。

悟空打败了青狮、白象,驱赶着他们去狮驼岭寻大鹏讨要师父。

(五)《收伏青牛怪》

唐僧制止八戒,不得偷人衣服,正争执时,三人都被妖怪捉住,关入洞中。 悟空化斋回来,为救唐僧,与妖怪苦战,妖怪有一宝圈,将悟空金箍棒套去。悟空上天寻找妖怪来历,不得结果。于是悟空搬请救兵,诸多神灵纷纷下界相助,各使神通,但都被妖怪使宝圈将宝贝套去。

西游记之狮驼岭战三魔150字概括

八百里狮驼岭上,有几个魔头为害,一为青狮,二为白象,三为大鹏。

孔雀公主对他们所为甚为不满。

大鹏却暗恋着孔雀公主。

唐僧师徒行至狮驼岭,公主幻化人形,警告唐僧。

却见唐僧仪容潇洒,芳心为之所动。

悟空变化小妖前去探路,打入了妖怪洞府。

悟空与青狮斗法,唐僧却被孔雀公主掠去。

悟空以为师父被妖怪捉去,与青狮、白象苦斗,打破了阴阳宝瓶,钻进了妖怪肚,唐僧被孔雀公主掠入了孔雀台中。

公主愿与唐僧结百年之好,唐僧不为所动。

却劝公主珍惜千年修行之身。

公主恼怒,将唐僧迷倒,欲强生成婚。

却被大鹏一起捉入了狮驼岭。

悟空打败了青狮、白象,驱赶着他们去狮驼岭寻大鹏讨要师父。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狮驼岭为青狮、白象、大鹏三魔王占据,有四万七八千小妖,是西游记原著中小妖明面数量最多的一股势力。

三魔头大鹏为吃唐僧肉,因怕自家一个难为,与青狮白象结义兄弟,共谋唐僧,狮驼岭一役占据了八十一难中路阻狮驼六十一难,怪分三色六十二难,城里遇灾六十三难,请佛收魔六十四难。

后来悟空不但没有找到师父,反被大鹏一并捉去。

三个魔头欢庆胜利,大鹏逼迫孔雀公主成婚。

悟空为救师父,几番苦斗,还是胜不了大鹏。

恼怒之际,去西天找如来讲理,如来亲自将大鹏收走。

吴承恩生活的时代,是不能明写唐僧爱女人的。明白了小说《西游记》的时代背景之后,才有可能真正读懂《西游记》第五十四回的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爱情故事。

为了讲清楚这个爱情故事,先要把相关的背景资料交待清楚。这个爱情故事的主人公——《西游记》小说中的唐僧的背景:

1、来历非凡——唐僧本是金蝉子的转世,金蝉子是佛祖的二弟子,因为不听佛祖讲经,被贬下凡尘,唐僧就是他的第十世转世。

2、出身高贵——是大唐帝国开国宰相殷开山的外孙。

3、身份显赫——大唐皇帝的御弟。

4、顶级美男子——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

5、佛学界顶级大师——唐僧从小出家皈依佛门,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成为绝世高僧,佛经造诣极高,精通“经、论、律”三种,所以又被人称作“三藏法师”。

6、超级大腕主持人——被唐太宗从全国无数高僧中选中,主持一场有一千二百名高僧参与旷世规模的宗教活动——“水陆法会”,皇帝及文武皇亲国戚,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小说中的唐僧到达女儿国的时候应该是30岁左右。在到达女儿国之前,他经受住了多次生死劫难的考验,毫不费力地抵御各种美色的诱惑考验,西天取经的决心丝毫未动摇。他的上述经历就足以证明唐僧有着非凡的勇气、心理素质和定力,否则他是绝对不敢接西天取经这个任务的,如果是一时冲动接下这个任务,他也绝对走不到女儿国。

在这个取经的四人团队中,唐僧是团队的精神领袖,有着不可动摇的志向,但是由于他没有心机、不懂谋略、更没有神通,凡事都要依靠孙悟空出谋划策和执行,遇到困难和陷入困境时都要孙悟空给拿主意,而且孙悟空最了解唐僧的心思,所以孙悟空在某种程度上是唐僧的知己、军师和开路先锋。

孙悟空为唐僧制订“假亲脱网之计”

到达女儿国时,孙悟空设想了一个非常恐怖的前景:他们将会遇到一个意恶心毒的女儿国国王,强行招唐僧做性伴侣,如果唐僧拒绝,这个女王会立刻露出意恶心毒的嘴脸,“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

针对这个设想中的意恶心毒的女儿国国王,孙悟空制订了“假亲脱网之计”,计划的内容和步骤是:第一步,答应与女儿国国王的亲事;第二步,由唐僧骗取女王的信任和好感,完成倒换关文的工作,并把女王君臣哄骗到城外;第三步,孙悟空对女王君臣施以定身法,然后师徒一起离开女儿国。

“假亲脱网之计”的第一步,答应与女儿国国王的亲事,孙悟空在没有得到唐僧同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实施了。

唐僧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个“假亲脱网之计”,是因为他被孙悟空的设想的恐怖前景吓着了,而他又没有任何根据来否定孙悟空设想那种可怕的前景。这条计策显然犯了佛家的“不打妄语”的戒条,但是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也为了完成去西天取经的大业,最后为了避免把“这一国的人尽打杀了”,他不仅接受了“假亲脱网之计”,还对孙悟空大加赞赏。

请注意,唐僧接受这条“假亲脱网之计”时,他还没有见过女儿国国王。

唐僧与女儿国国王初次见面,彼此一见钟情

女王对唐僧一见钟情就不多说了。唐僧对女王一见钟情是这样写的:

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处……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请注意,这是唐僧在整部《西游记》中绝无仅有的一次“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唐僧是一个30岁左左的成熟男子,经历多次生死劫难,经历过无数大场面,毫不费力地抵御各种绝色美女、女神和女妖的诱惑,来历非凡、出身高贵、身份显赫、顶级美男子、佛学界顶级大师、超级大腕主持人,拥有非凡的心理素质和定力。要想让唐僧这样人的出现激烈的羞涩反应,可不是随便一个美女说一些香艳的话就能做到的,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让唐僧怦然心动、倾心爱慕的女人,第二,必须在唐僧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初次见面最有效),第三,必须是突然当众表白爱情,才能使唐僧因为猝不及防而把持不了,立即 “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小说里女王向唐僧表白爱情的情形,刚好符合上述第二和第三。有经验的读者根据女王表白爱情的情形和唐僧激烈的羞涩反应,立即就心知肚明——当唐僧一看见女王,他的心立即就沦陷了!

在小说中有没有其他地方写唐僧对女王的爱呢?有!在后面作者写了一大段叙述唐僧对女王不感兴趣的政治正确的废话来掩护一句真话——圣僧“牢藏情意养元神”。如果唐僧真的对女王没有情意,他还用得着“牢藏”?这句话真实意思,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还在有在最后唐僧向女王告别时的行为——“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此时他是以一个男子的身份向女王道别,而不是以僧人的身份道别,这里面意味深长。

唐僧被“假亲脱网之计”弄得进退维谷、痛苦不堪

《西游记》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只见那女王走近前来,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这长老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行者在侧教道:"师父不必太谦,请共师娘上辇,快快倒换关文,等我们取经去罢。"长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两抹,止不住落下泪来,行者道:"师父切莫烦恼,这般富贵,不受用还待怎么哩?"三藏没及奈何,只得依从,揩了眼泪,强整欢容,移步近前,与女主同携素手,共坐龙车。

“这长老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多数读者读到这里都误以为这是描写唐僧害羞得手足无措的样子,这是因为这些读者把唐僧想象成一个十几岁的腼腆的小男生或小鲜肉。唐僧是什么人?看看前面的唐僧的背景资料,唐僧是一个30岁左右有丰富阅历的成熟男子,拥有非凡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力。前面他被女王突袭过一次,对女王后面的行为早有思想准备了,此时他可能有些害羞,但是绝对不至于害羞得手足无措。

一个有着非凡的勇气、心理素质和定力的30岁成熟男士,什么样的内心状态才能让他“战兢兢立站不住”——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极度恐惧,要么是极度痛苦。唐僧此时绝不可能是恐惧,真正原因是,唐僧此时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中了,内心痛苦不堪。

此时有两件事让唐僧痛苦不已,第一件,他对女王一见钟情、倾心爱慕,但他必须在取经大业和他最至爱的女王之间做出取舍,由于他不可能放弃取经大业,所以只能割舍他至爱的女王了。他肯定要离开女儿国的,而且是一去不回,为了不给他至爱的女王带来生离死别之痛,他不仅不能向女王表白,甚至不能有丝毫流露。

女王在见到唐僧之前,只是想找个门当户对的丈夫,与东土大唐建立姻亲关系,唐僧的条件完全符合她的要求。但是当她见到唐僧之后,情况立即发生变化,她对唐僧是一见钟情、爱慕至极,以致于完全忘了自已的国王身份和应有的礼仪,竟然情不自禁地当众表白示爱,还径直走过来拉扯唐僧,小说里这些都是明写的。早已对女王一见钟情的唐僧怎么可能感觉不到女王那种如痴如醉的爱恋。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唐僧当初拒绝这门亲事,这位女王会不会“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呢?此时唐僧心里面是有答案的——绝对不会!所以当唐僧见到女王之后,心里肯定在暗暗叫苦——“假亲脱网之计”不但纯属多余,更要命的是,由于孙悟空自作主张答应了女儿国国王的亲事,现在已经是作茧自缚了。

第二件,“假亲脱网之计”给唐僧带来更大的痛苦,这条计策原本是用来对付一位设想中的意恶心毒的女王;此时才恍然发现实际上针对的竟然是唐僧自己一见钟情、倾心爱慕的女王,而且这条计策的第二步要由唐僧亲自来实施!

用“假亲脱网之计”对付这位女王,虽然唐僧可以从女儿国脱身,但将会给这位深爱唐僧的女王带来沉重的打击和伤害,唐僧于心何忍?其实,如果唐僧是个有点心机的人,完全可以果断中止“假亲脱网之计”,另外想计策,既能从女儿国脱身,又不伤害他至爱的女王。偏偏唐僧就是个没有什么心机的人,在孙悟空已经自作主张答应了与女王的亲事的情况下,如果中途放弃“假亲脱网之计”,他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能够从女儿国脱身。而此时女王就站在他身边催促上车,他无法跟孙悟空商量新的脱身计策。

西天取经的志向是不可动摇的。如果中途放弃“假亲脱网之计”,他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从女儿国脱身;继续实施“假亲脱网之计”,又肯定会给他至爱的女王带来打击和伤害,唐僧此时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让唐僧极度痛苦、心乱如麻、精神恍惚——“这长老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

在唐僧旁边的孙悟空丝毫没有觉察唐僧对女王一见钟情,也不知道他的“假亲脱网之计”害得唐僧陷入困境,还以为唐僧是畏惧女色,或者是害怕女王“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想临阵退缩。所以孙悟空不但没有帮助唐僧寻找解套的办法,反而坚决阻止唐僧临阵退缩,催促唐僧开始执行“假亲脱网之计”的第二步。

面对孙悟空的催促,唐僧的反应是——“长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两抹,止不住落下泪来”。“长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两抹”,这很自然,因为唐僧与孙悟空正在实施一个针对女王的阴谋,而女王就站在他们身边,所以只能用手势交流。

前面说过,孙悟空很有心机,而且最了解唐僧的心思,以前最困难的时候都是孙悟空给唐僧出谋划策,使唐僧转危为安。此时,唐僧心里肯定急切地盼望这个最了解他的心思徒弟给他出一个既能从女儿国脱身,又不会伤害他深爱的女王的两全之策。唐僧绝没想到孙悟空不但对他陷入困境毫无觉察,反而催促他开始执行“假亲脱网之计”的第二步。唐僧心里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极度痛苦和绝望的唐僧支撑不住了,立即崩溃——“止不住落下泪来”。

“把行者抹了两抹”——到底是唐僧在绝望地向孙悟空暗示他现在已经陷入困境?还是埋怨孙悟空的“假亲脱网之计”害苦他了?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或者还有别的意思?读者可以自已去揣摩。

孙悟空仍然以为唐僧是畏惧女色,再次催促唐僧行动。对于没有心机的唐僧来说,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于是“三藏没及奈何,只得依从,揩了眼泪,强整欢容,移步近前,与女主同携素手,共坐龙车。”

《西游记》原著中的这段不到200字的描述,向读者揭示了隐藏在唐僧心里的对女王非常真诚的爱情。唐僧的痛苦的根源是由于他对这位女王一见钟情,此时唐僧内心有多痛苦,他对女王的爱就有多深。

唐僧与女儿国国王温馨甜蜜而又短暂的爱情之旅

《西游记》原著中,作者用这样一段文字直接叙述唐僧与女王坐在车上时的各自的心情:

同携素手,共坐龙车。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一个要洞房花烛交鸳侣,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一个喜见男身,恨不得白昼并头谐伉俪;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二人和会同登辇,岂料唐僧各有心!

很多读者都被这段文字给误导了,以为唐僧对女王毫无感觉。小说写到这里,需要直接叙述唐僧与女王一起坐在车里的心情,为了避免“谤僧”之嫌,吴承恩别无选择,只能使用政治正确文字在表面上把唐僧写成不近女色、一心只想去西天取经的模范高僧。

“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 、“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 、“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这些全都是作者不得不写的政治正确的废话。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志向任何时候没有动摇过,不然他就不会有前面那些痛苦了。

关键是这一句——“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多数读者都误以为是在说唐僧在逢场作戏,应付女王。下面仔细分析,“女帝真情”这个好理解,女王一看见唐僧就情不自禁地当众向唐僧表白过了。“圣僧假意”是什么意思?——是指唐僧答应女王的亲事是假意的。“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的真正意思是:虽然唐僧答应与女王结婚是假的,但他心里对女王的爱情却是真诚的,他把这种爱情“牢藏”在自已的心底,不让女王察觉。

唐僧与女王在一起,虽然不得不把对女王的爱情埋藏在心底里,但他对女王是百依百顺,相敬如宾。唐僧与他至爱的女王耳鬓厮磨、恩爱缠绵,度过了一段温馨甜蜜而短暂的美好时光。

《西游记》原著中写唐僧与女王分手的过程是这样的:

1、唐僧下车向女王道别,女王反应非常快,一把扯住唐僧并质问;

2、猪八戒和沙僧误以为女王准备加害唐僧,冲到车前惊吓女王,女王受惊放开唐僧;

3、沙僧把唐僧抢出人丛,伏侍上马;

4、妖怪趁乱把唐僧劫走。

上述过程迅雷不及掩耳,唐僧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妖怪劫走,从此离开了女儿国。

作者吴承恩写猪八戒对女王恶语相向——“粉骷髅”,是为了向读者交待清楚,唐僧的三个徒弟完全没有觉察唐僧与女王一见钟情,由于女王与唐僧始终形影不离,唐僧没有任何机会向他的三个徒弟说明真实情况,所以这三个徒弟始终把唐僧至爱的女王当成原先设想中的那个意恶心毒的女王,当女王最后扯住唐僧质问时,他们误以为女王准备“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所以冲过去强行把唐僧从女王身边抢走。

吴承恩写唐僧下车向女王告别时“对女王拱手”——唐僧以一个男子的身份向他一生中唯一深爱的女人道别。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唐僧的三个徒弟看出唐僧对女王一见钟情的话,唐僧就不可能离开女儿国了,女儿国将成为唐僧西天取经之路的终点。因为这三个徒弟的使命只是保护唐僧性命,而女儿国国王虽然不会放唐僧西去取经,但丝毫没有伤害唐僧性命的意思,这三个徒弟绝不可能强行拆散这对有情人。

还有,如果不是妖怪在最后出现把唐僧劫走,唐僧也是不可能离开女儿国的。看看女王是怎样对待唐僧的,如果在没有得到女王许可的情况下,唐僧自已强行离开,那唐僧就是一个狼心狗肺之徒,用唐僧自已的话来说——狼心狗肺之徒,取经何用?狼心狗肺之徒,何以成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983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9
下一篇2024-02-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