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

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第1张

南京师范大学前身可溯源至清末壬寅年(1902年)成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拟在江宁“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学堂成立后定名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先驱。

1906年李瑞清主持校务,改名两江师范学堂。学堂最初以培养当时中国最迫切需要的新式中等学校师资为办学宗旨,师范教育学科为基础学科。

民国以后,历经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东南大学教育科、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江苏大学教育学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南京大学师范学院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2年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为基础,合并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师范教育有关科系,独立建校,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

1984年1月,南京师范学院改名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3月,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

扩展资料:

清朝末年的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清朝政府迫于形势,开始推行“新政”。刘坤一与张之洞光绪27年(1901年)联衔上奏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清光绪28年(1902年)采用近代新学制。

同年5月30日,两江总督刘坤一向清廷上奏《筹办学堂折》,倡议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呈请开办师范学堂;

1903年2月,继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拟于江宁“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

1903年2月,继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并委派缪荃孙率员赴日本考察,随后又聘其为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负责筹建工作。

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正式开学。

1905年,因学堂名称意义不清而造成若干纠纷,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6年,李瑞清出任监督,停办初级师范本科,增设公共科(即通识科)、分类科(即专业科),创设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图画手工科。

至1910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已设有国文外国语部、地理历史部、数学物理化学部、农学博物部四部。

1911年底,因辛亥革命,两江优级师范学堂陷于停办。

1914年7月15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为校长,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原址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谦聘留美学者郭秉文为教务主任、陈容为学监,并让二人回国之前考察欧美教育制度,同时延揽师资。

1915年9月10日,南京高师正式开学,最初设国文、理化两部及国文专修科,之后又陆续对科系进行调整。

至1920年,学校已设有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英语专修科、教育专修科、体育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工艺专修科和商业专修科。

1919年,南京高师校务会议通过《改良课程案》,在中国率先实行选科制(学分制),同时又在时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的陶行知的倡导之下,率先推行以教授如何学习为重点的“教学法”以代替旧有的“教授法”。

同年12月,南京高师校务会议又通过陶行知提议的《规定女子旁听法案》,并顶住各方压力于翌年正式录取8名女生和50多名女旁听生,开历史先河,成为中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校的高等学校。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设立的教育专修科,成为后来教育学院、师范学院的前身。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起开始实行大学区制,国立东南大学合并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组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8年2月更名为江苏大学,遭全体师生反对后,于5月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29年8月大学区制废止,国立中央大学不再负责江苏省的教育事务。中大医学院及商学院因在上海,于1932年7月独立建校。

1935年,中大再度创办医学院,至此,中大共拥有文、法、理、农、工、医、教育(后更名为“师范”)七个学院,直到1949年,一直是中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3]。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中大校长,着手筹备学校回迁工作,1946年11月1日中大在南京开学。文、法、理、工、师范学院和一部分农学院学生在四牌楼本部上课;医学院、农学院及理工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安置于丁家桥分部。

至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各院系无大变更,研究院增设经济、社会、法医三个研究所。此时中大师范学院下设教育系、艺术系、体育系和体育专修科。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去国立二字直接称为南京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独立,合并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师范教育有关科系,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即1913年筹建、1915年在绣花巷成立、1923年迁至随园、1930年改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原金陵女子大学随园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

1984年1月,南京师范学院改名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2000年3月,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逐渐建成以师范为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很好,是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79633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93207619平方米。

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在职教职工3120人,专任教师1939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7379人,在校硕博研究生11245人;6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

办学实力

截止2019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120人,专任教师193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598人,副高级职称70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万人计划”人选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南京师范大学

    每一次离开都是一次崭新的开始

                                                                                                                                                     ——题记

       从石家庄下火车,在车站西广场乘坐72路公交会到河北师范大学 ,一个离开省会后唯一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毕业后,常梦到校园,因此得空我就回学校走走,每一次返校,学校总会多了很多东西,有了很多新变化,这越发刺激我必须每隔几个月就回去一趟。至少可以让我永远熟悉这个让我曾经十分熟悉的校园。可以让我在身边人向我打听起来母校之时,我能过一把当导游的瘾。

       周六晚上回去的时候,仅通知了老蒋一人,不想惊动其他人。最开始谁都不想告诉,但谁都不通知心里免不了凄凉,于是只好把老蒋拉过来喝酒。两个人,一桌子菜,四瓶啤酒,讲讲那些年我们的青春,谈谈这一段各自的变化,吹一吹当初没有吹完的牛。三杯下肚,昏黄灯光映照下殷红的脸庞是我们火热的青春。当初大声呼喊,青春不老,我们不散,转眼都各奔前程。当初誓死不嫁的如今毕业未满两年却有了自己的胖娃娃。师大永远都是那个师大,而我们却一天天的长大(变老)。时光塔收的下彼此的记忆,但留不住我们的时光。

        第二天早晨返校转圈,没有告诉老蒋。老蒋每周只有周日能好好休息,其他时间都必须早晨5点40起床赶公交,虽然之前读大学的时候他比较赖床。这就是大学生和上班族的区别吧。从西门步入校园,读大学时候西门那块是一堵墙后修建碎心楼的民工宿舍。碎心楼修好后,拆除了民工的板房,板房旧址变成了一堵墙,墙拆了一部分,修建了西门。北门旺盛的夜市在消失了多半年后又旺盛的出现在了西门,它好像一直在西门旺盛的盛开着,从未凋零。虽然学校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几度打压,然而夜市就那样一直存在着,源源不断的消耗着师大吃货们口袋里的零钱。每一座大学就该有相应的夜市,就像森林里每一株大树都会有依托它生存的藤蔓一样。希望学校有关部门不要再打压夜市,因为夜市既养活了一批人,也让师大学子能买到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毕竟之前是北国,后来是天客隆,你们的东西都太贵。

        进了西门走不了多久就是校医院。我一直比较抵触这个地方,这是能把38度低烧治疗成40度高烧的神奇的地方。每年除了体检我一直对这栋建筑物敬而远之,除非走到这里恰好内急,只好利用里面的厕所方便。校医院于师大学子而言,心理安慰大于医疗条件,毕竟当别的大学还只是卫生室的时候我们就有了独栋大楼的医院,虽然什么都治不好。毕竟我们有,或许学校有关部门和我想的一样吧。

          从校园往前走就是红馆,白馆,红馆官方叫“汇兰馆”白馆叫什么忘了。但是我还是愿意叫他们红馆白馆。不得不提那场声势浩大的命名运动。一期本科生宿舍叫“诚朴园”,虽然那里的人都不诚朴,一期研究生宿舍叫“崇实园”,虽然大多数研究生们在学术研究上并不实在,二期宿舍叫“启智园”那里的理科生孩子在学习神一样的科目之时,智商的确提高了。所有的大路小路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北门通向公教楼的宽路叫顺天大道。难不成走着走着还能上了天不成。虽然它的本意只是为了纪念百年师大的前身顺天府学堂。话说回来红馆二楼是社团活动的地点。因为在这里看过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团活动,然后就发生了我和社团长达四年纠葛。都是缘分。红馆一楼在这里上过排球课,一年就就学会了一个动作,想真成地向老师道歉,毕竟我是个体育白痴。红馆对面是食堂,食堂的前身是临时图书馆。现在的大四学长学姐,我眼里的小学弟小学妹刚上大一的时候赶上新馆开放。因此,目前除了研究生部的几个学生外所有学生都仅仅知道二期食堂是个吃饭的地方。虽然它曾经有过丰富的精神食粮。

         走过了红馆,东边隔着碎心湖是大学生活动中心。西边是室外乒乓球,羽毛球场。碎心湖之前是一片草地,然后在一年的时间内都被一层围墙遮挡了,就好比慧泉广场,之前也是一直被围墙挡住了。我特别期待围墙后边是什么,读到大三。围墙拆除,碎心湖和慧泉广场出现,师大情侣遛弯有了新的去处。凌云运动场,兵乓球场向南看是师大主操场,习惯叫风雨操场,命名方案之后叫凌云运动场。我喜欢风雨操场的一年四季除了该死的体测那一天。每晚从图书馆归来后我习惯塞着耳机在风雨操场跑几圈,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想追求一种物我两忘的感觉。有次在操场跑了十五圈,完事儿后累得虚脱的整个人都躺在人工草坪上

        看着满天繁星,不知道哪一颗属于自己,对于未来的彷徨和迷惘,但时时刻刻充满激情,这就是所谓的青春吧。

       过了师生活动中心,就是彼此通过廊道相连的五栋公共教学楼,上课必去的B座,考试周背书用的D座,英语课会用到的C座,官方活动会去的A座,除了考普通话一直没去的神秘的E座。这里既是学霸的天堂,也是学渣的乐土,学霸在这里汲取知识,学渣在这里继续宿舍未完成的晚安。无法忘记B座四楼连接楼顶天台的阶梯,我在这里背书,然后拿到了计算机二级证。上课,比赛,活动,恋爱,读书,睡觉,考试,公共教学楼是每个师大学子校园生活的主角。

        公共教学楼南面是师大主食堂,上下三层,难忘的是是食泰康广场。忘记了在这里吃的第一顿饭是面还是大米饭。但是食泰康养活了我和我的兄弟们,虽然周边有了好几个貌似食堂的餐厅,东门茶餐厅和百年缤纷负一层的几个餐厅,但是这几个餐厅要么贵的要死,要么远的要命,吃饭还是在食泰康比较好。白吉馍和豆浆是我整个上午窝在图书馆看书的基本动力。忘不了麻辣香锅诱人的味道。因此中午吃的就是这个,唯一的区别当初用的是饭卡,现在用的是毛爷爷。我终究没有拐过那个弯去看看诚朴园6号楼,万一从里面走出来和我同寝的其他五个“混蛋”中的其中一个,心脏受不了。但是我知道,这并不可能。所以没去。

        向北走穿过公共教学楼就是四方广场和之前提到的顺天大道和时光塔。四方广场之前是大草坡,浪漫的师大人说这是情人坡,情人坡说推就推,变成了如今的四方广场。冰冷的石灰板终究比不上当初柔情的草坪。至少草坪还能带来大量负氧离子清新每个师大人的肺。我没有带过任何人爬过情人坡,但是情人坡的消失是我一直以来的遗憾。四方广场往西是师大的心脏。上下五层的校图书馆,据说这里比省图还大,我去过省图,不比省图大,但是绝不比省图小多少。新馆落成是在大三之后,大一大二两年我只是知道这是未来的图书馆而已。大三新馆落成第二天就去读书了。没有忘食,但是废寝。午休没有回来。当时很多人说我从学渣变成了学霸,然而我只是一头埋在各种小说和摄影书籍里拔不出来。特别喜欢二楼的期刊阅览室,尤其喜欢期刊阅览室中的《东方文化周刊》和《人像摄影》。五楼的语言文字资料是真正的文学院。摸着泛黄的纸页脑子里全是苍老的痕迹。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名睿智的先知交流。我想,如果图书馆在我大一就开放,我变成学霸也不一定。这次回来我在图书馆门口徘徊良久,因为没有一卡通进不去。我唯一后悔的是当初随意进出的时候没有多坐一会儿,多读两本书。

        从图书馆出来一路向东再向东过了软件学院两边都是小花园。小花园的水池因为冬天的缘故水干了,曾经在北边花园散步的时候碰见老师陈超,彼此交流的东西被我忘光了,唯一的印象就是老师挺拔而儒雅的身姿,如今斯人已去,留给后人的只能是一声叹息。从小花园返回继续向东就是东门了。我并没有继续走,只是原路返回了,路两边的路灯上悬挂着白色音响。每晚6点校广播站准时“扰民”:让我们用声音为您打造空中校园……

       出去的时候进去了碎心楼内部,地下超市,创业公司,**院和美食广场,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也代表了师大未来的方向。不过虽然读书的时候没有这些,但是值得骄傲的事我见证过这个校园最初的样子。

       文末,我想对师大告白 最精彩最灿烂的那一部分。

      文末,我想对师大告别,毕竟对于师大,我不是归人,我只是过客。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江苏南京拍摄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华视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青春爱情**,由赵薇执导,赵又廷、杨子姗、韩庚、江疏影主演。影片改编自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群青春少年从大学校园的追爱之旅到步入社会的迷雾和抉择的故事。

该片于2013年4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先后获得第33届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第29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第32届百花奖最佳导演等奖项。2018年8月18日,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

扩展资料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剧情介绍:18岁的郑微终于如愿考上青梅竹马邻家大哥哥林静所在学校的邻校,等她满怀期冀地步入大学校园,却遭遇打击,林静出国留学,杳无音信。

郑微倍感失落,患难时刻与室友阮莞、朱小北、黎维娟及师哥老张,张开结下深厚友谊,同时富家公子许开阳对郑微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而备受男生欢迎的阮莞用她特有的清冷守护着对于心爱人赵世永的忠贞。

一次偶然的误会使郑微与老张室友陈孝正结为死敌,在一次次地反击中,郑微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于是疯狂地反击演变为死缠烂打地追求,而陈孝正也终于在强攻之下缴械投降,欢喜冤家终成甜蜜恋人。

大四毕业之际郑微的生活再次经受考验,陈孝正得到曾毓的出国留学名额,却迟迟不敢告诉郑微,感觉再次被欺骗的郑微痛苦地离开陈孝正。

多年后,郑微已蜕变为职场上的白领丽人,竟再次品尝命运的无常,带着悔意和爱意的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回到她的生活里,郑微,这个昔日的玉面小飞龙,将怎样面对生活和青春赐予她的迷雾和抉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好。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术水平,师资力量都很强大,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靠前,能够考进南师大非常不错。

三七女生节是20世纪八十年代首先在高校中发起的一项节日

女生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一般定义在3月7日这一天,三八妇女节前一天,是一个关爱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的节日,通过开展高品位、高格调的人文活动,引导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业务能力、心理健康的活动,是高校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之一。

节日举办由各高校或组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2014年,百度将女生节的影响扩大,形成了特殊的节日氛围。2015年,百度糯米发起大幅度优惠活动,优惠力度覆盖全国,大有与几大购物节媲美之势。

以年轻、未婚的女生为主。由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深入推进,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她们的主体意识和性别平等意识逐渐觉醒。

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大学生比任何群体,比过去更重视自己的社会群体形象。他们要求表现自我、彰显个性,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来满足自我性别价值的需求。当代女大学生处在彰显个性、展现自我的时期,她们不愿意成“三八”,也不想当“妇女”。

于是自创了属于自己的女生节,在她们眼里,3·7才是展现个性、脱离传统妇女节的更耳目一新的节日。随着女生节影响的扩大,社会上的女性也逐渐加入其中。女生节不仅仅是小女生的节日,也是她们的节日。过女生节并不意味着排斥成长,而是在欣赏成熟的同时保留年轻女生的天真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890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9
下一篇2024-02-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