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流浪歌手

那些流浪歌手,第1张

那些流浪歌手

 那些流浪歌手,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这些选择都会影响梦想。无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记住逝去的美好回忆,我们记牢现在的欢笑,我们也拥抱的梦想。看看那些流浪歌手。

那些流浪歌手1

 姐姐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视频,是两个头发十几天没洗,浑身脏兮兮的人,一个拿着吉他弹唱着模糊不清,乱七八糟自写的唱词,一个拿盆子桶在敲击着,占着桥底的行人道,过往的人只能抱自行车上楼梯,如同躲避瘟疫,我姐姐还是很天真地想支援几块钱,扫了他们的微信二维码,加他时没通过,于是转发到朋友圈大有称赞的意思。

 这真的不是值得称赞的事情,纯粹是制造噪音,人流多了是阻街,城管也不管管,夜深了是扰民,无论在不在住宅区。我深信一个人只要能有自控力一点,都落不到这种形象出现在人前。他们反智,觉得是学校教育,是知识毁了艺术的纯粹。他们反商业,觉得是那些摩天高楼出钱毁了艺术。他们反对传统,妄想凭自己之力不学习,不模仿不经专业地训练,技巧分析,不向大师学习就拥有技能,可以开创新艺术。他们反对现实,可能睡到晚上才起床,衣着不整,更不洁。他们相信天分,相信一无所有,过得像一摊烂泥就是艺术,他们自称是艺术家,就像写过两本破络小说的失败者,每个月起早贪黑写30万字,宣传他们什么唯武至尊的反智,拿几千块滋润生活的人,也自以为是作家。

 他们说着文学梦想艺术,实际上是在猥亵文艺。他们诽谤传统,实际上是受不了学习的苦,他们受不了商业,是因为没有一个企业家会看上这种人的艺术:垃圾的没有文学性的唱词,不规则的瞎嚷——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艺术。一个人,活到三十多岁模样,在街头干这种事,已经得自我放弃堕落错误到何种程度了!

 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不是文艺,是科技,是企业家们,文艺,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是推动科技和商业发展的动力,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有文学艺术才华,真的有,有文才,有境界的人,至少都能拼搏,能让自己过上安稳一点的生活,至少,终生热爱学习,我不保证这样的人以后成为大艺术家,成为大作家,至少,他们才配够上文学艺术这两个词,不要把文艺想的太高深,也不要想的太肤浅,其实都是学习思考,企业家也要学习思考,科学家也要,能成的都是生活人格学习品质各方面修炼得能当模范的了。我不反对文学艺术和商业挂钩,只是反对文艺的低端商业化,比如上那种色情崇尚暴力打怪升级的小说,比如卖梦想和卖悲苦,自己把生活过得一团糟缺声称这是艺术的人。那些给钱的人,只是怜悯,不是因为敬佩你的音乐,怜悯嫉妒是最无用的情感!

 商业、经济、科技这些本就和文艺挂钩,本质上是同一种力量,学过哲学史科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等人就很明白它们的关系。莫言得诺奖后名利双收,作品配得上。你以为人家之前都不赚钱,作品跟废纸似的,其实影片都翻拍几部了,不赚钱那能养那么胖,文名可以一下子大燥,可是他们是要每天勤奋有效的工作才能过日子的,不然也跌的很快。梵高家里是画商,人家到专业的学院上过学,人家文学造诣多深,读他的传记,你就知道他的画才不是涂鸦,全都是经过分析设计的。能长久坚持的,必然是热爱,热爱意味着你是这块材料,固然是痛苦的,一点不轻松,一个人最痛苦的事情,也是最热爱最坚持的事情。这不是因为人犯贱,而是因为这就是人生呀。一个没有心的人,可以干很多事,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浪荡生活,这种人像蛆一样密密麻麻,爬上高处,掉下来——这样的人多的是。

 不要总是嚷嚷梦想,天才,把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拿来安慰自己。韩寒说的好,怀才就像怀孕,久了自然能看出来。养育一个孩子千辛万苦,养育才华同样千辛万苦。很多有才华的人都显得比同龄人早熟,沉静,柔软,这是他们要哺育才华生长,过早明白人生不易,看清世故而不世故。对张爱玲那样的大作家而言,无子,孀居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无力再,文字生涯要结束了,因为文学便是她的孩子,她的家,正因为熟悉了不安,面对什么才有点从容。

 很多思考者,如纯文学者,高学历,博士,做研究工作的人不愿结婚,他们的快乐就是工作。不要说他们不愿结婚是回避责任,因为人家不想过这种生活而已,把全部身心都给了工作,把全部心血用来养育才华,日积月累的成果,造福了大众。请不要把一项权利说成义务十四亿人口,小孩子真的不算珍贵,国家也不要求你生孩子,所以这不是个义务,不是大多数人都做的事,就每个人都得做,不是每个人这个年龄做的事情,大家都得一样,恰恰相反,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养育孩子的神圣职责,是父母给自己的一份事业,这个事业风险太大。有事业心的父母毕竟不多。不过糊里糊涂地生糊里糊涂地养,养大了就让他到社会上转,混不好就回来。养育才华的艰难,比养孩子难多了,要钱吧,要时间吧,要感情吧,要每天付出从不间断吧,要顶住外界压力吧,要满怀柔情吧,要冥思苦想吧,要勤奋辛苦起早贪黑地学习吧,要为了作品在社会上奔波劳碌吧,跟养孩子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不要要求一个养育才华的人也非得养个孩子,就算你没才华,人家不也没要求你有才华不是!

 我曾在东莞公园散步时看见一路都有衣装简洁的歌手抱着木质吉他弹唱,音响将沧桑的嗓音传的很远,他们不知疲惫地唱着,旁若无人。他们大多只是一个人。我们都无法断定这些人未来的人生会怎样,一个努力的人,就是让人敬畏在这点,你没法看清他未来会成长到什么高度。可混日子的人,你知道他会倒霉的。

 生活像一江流水,就算你乘竹排,有长篙,也不能排除大风大浪不会把你有的东西打碎,何况很多一无所有的人只是在泅水。我们都只能尽量地做,尽量地学,尽量地争取,每天辛勤甜蜜地工作。

 艺术梦想天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你吼一吼在街上扰民,穿着邋遢连基本礼貌都没有就能实现的,更不是你设了二维码却没时间管理连一点资助都抓不住就能实现的,我讨厌那些不知道感恩也不尊重梦想、不付出,就想收获的人,我也讨厌那种对自己没要求,就想被认可的人,我也讨厌不修炼才华,却要人关注的人。尤其讨厌熙熙攘攘的庸众去诽谤一个真正努力生活的人。这世间黑白颠倒是常态,只有少数派会承认发现你,第一个肯定自己努力和才华想法的人,第一个贵人,是一辈子铭记的。虽然我相信一切都要靠自己主动争取,真的有才华,幸运是不那么重要的。

 文艺是从思索学习里来的,是从高尚的情感里来的,是像我哥那样能够从早到晚在公园练笛子,做什么事情精益求精,能够为了学艺吃苦,能够有悟性,勤奋……这样的人,即使现在一无所有,将来也终有所成。那两个人,不过是在玷污梦想罢了,脑袋里想着约炮,陶醉于天才的梦想,觉得全世界人都没眼光,懒惰,绝望——我不看好这两人。

 唱的实在难听。

那些流浪歌手2

 高考后,我才意识到,这三年,我是浑浑噩噩地过了。

 天下着大雨,我收拾好行李,走出了校门。想想这三年的朝夕相处,如今便要离开了,可我却无半点留恋。忽然,背后传来一个急切的呼喊,我回过头,是她。

 她没打伞,全身都淋湿了。再也看不出她往日清新的模样。雨中,她看着我,我也沉默着。这雨就像一幅水墨画,我们这样永恒的伫立着。

 “刚才我去找你了,可他们说你不在。”

 “我要走了。”

 雨水顺着她的发梢留下,她惊恐的脸上又泛出一丝希望。

 “那,你还会回来吗?”

 “不会。”

 我抽回目光,别过头。

 学校离我越来越远了,雨还是不停的泻下,这哗哗的'声响,盖过了她绝望的哭泣,也隔绝了我们年少的心。

 对不起,原谅我此时不能给你承诺,只因上天注定我年少只能寂寞。

 那年,我十九,她十八。她上了重点,而我,将步入社会流浪。在这懵懂的年纪,我们心中的那朵花经历了三年风雨的洗礼,含苞未放。

 荏苒岁月,她渐渐淡出了我的记忆,可这十年的相约,我又看见她了,她是一如既往的美丽,还有一种了落寞的富贵。我看见,我们的距离,有婴栗花般的命运。

 “这些年,还好吗。”

 这问候,恍若隔世。

 我沉默片刻,“还好。”

 她点点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知道,我们是没有语言的。

 她转过头来——“结婚了吗?”

 我苦笑,“没有。”接着又是沉默

 离开时,她走过来问我“我们还会再见面吗?”其实我也不知道,“也许吧!”

 她走了,转身前,她看我“再见。”这个承诺我给不了,我依旧沉默。

 灯下,我一人静静地站着。只怪这颗不羁的心,追求的是蓝天下的自由。在这和风中,我原为一支风信子,悠悠地散发内心的苦涩,任它花开,香溢我一次错爱人生。

 那年,我二十九,她二十八。都过了做梦的年龄。我们心中的那朵花拒绝凋谢,也不绽放,苍凉地演绎着一场忧郁的繁华。

 我们终究是未再见,一辈子的未再见。

 我捧起一束花,静默着。

 “走好。”

 夕阳下,习风中,那朵花静静地吐露了,他将今生所有的爱,都包含在了这瞬间的花开。曾经,他为你含苞一生。此时,他为你死亡绽放。

 我明白,这爱,不论是放手,还是接受。在这天地间,总有一种隐约的守候。

 那年,我四十九,而她,已经开始了另一段大好人生。

 未来,我将依旧流浪,找寻丢失的向往。

 如今,我蹒跚的步伐还在风雨中前行。

 如今,那风轻云淡的承诺,荡涤了夕阳下的花开

 如今,追求的那种流浪与不羁的唯美,在你如风般悄然的过往中,呈现了一种空洞的寂寞。

参考资料: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尤静波 编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欧美流行音乐指南》 王晓锋 章雷 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社)

《黑皮肤的感觉》 陈铭道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爵士音乐史》 (美) 弗兰克蒂罗 (人民音乐出版社)

《我爱爵士乐》 (美) 劳伦克拉克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疯狂摇滚》 红曼、洪亮 编著 (时事出版社)

《摇滚先锋》 (美) 哈里萨莫若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世纪的激情 摇滚乐》 程工 编著 (世界图书出版社)

《狂欢季节-流行音乐世纪飓风》 于今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Blues you can use》 (美) John Ganapes (Hal Leonard 公司出版)

《Blue Piano Method》 (美) Ron Payne (Hal Leonard 公司出版)

《布鲁斯吉他自学教程》 刘传 编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现代爵士和声及其钢琴即兴技巧》 林华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你也可以弹爵士与蓝调》 (台湾)郭正权 (湖南文艺出版社)

《轻松自学吉他》 (美)布莱克尼利 杰夫施罗德 (南海出版公司)

《轻松自学键盘》 (美)布莱克尼利 盖瑞梅斯勒 (南海出版公司)

《轻松自学电贝司》 (美)布莱克尼利 杰夫施罗德 (南海出版公司)

《轻松自学架子鼓》 (美)布莱克尼利 瑞克马汀利 (南海出版公司)

《小林克己摇滚电吉他教室 高中低全套》 (日) 小林克己 (内部教材)

《贝司圣经》 (美) Paul Westwood (吉林音像出版社)

《Heavy Metal Lead Guitar》 (美)Troy Stetina

《Heavy Metal Rhythm Guitar》 (美)Troy Stetina

《The Dictionary of Strum & Picking Patterns》 (美) Fred sokoloW (Hal Leonard 公司出版)

《和声学新编》--上音作曲系和声教材 沈一鸣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 任达敏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流行音乐和声技法》 蔡松琦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伯克利现代音乐学院和声学课程教材》 (美)(内部资料)

《伯克利现代音乐学院编曲课程教材》 (美)(内部资料)

序言

欧美的流行音乐,异彩纷呈,百花齐放,不管是蓝调,爵士,乡村,摇滚,灵魂,流行,世界音乐reggae,福音gospel,新世纪new age舞曲,hiphop,当代RNB, 都有他们各自的舞台,有他们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和魅力。构成了五光十式的欧美当代流行音乐文化。 每一个听众都可以找到他自己喜欢的音乐形式,陶醉在其中。喜欢听蓝调的可以在蓝调里面释放心灵,喜欢摇滚的可以追捧他们的摇滚英雄在强烈的音乐当中忘我,喜欢流行的可以浓情蜜意,喜欢hiphop rnb 的可以随心所欲兴之所至跟随节奏来段街舞rap上一段。。。每个人都能找到他自己的音乐空间释放自我。 但是不管是那一种音乐形式,可以说主要都是由3种基本的音乐元素构成的。那就是来自非洲黑人的布鲁斯(蓝调)、美国本土西部白人的乡村音乐,还有就是欧洲几百年的传统大小调体系的调式音乐。此外还吸收了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元素比如拉丁美洲音乐。 这3种元素就像是美术里面的三原色,互相渗透,交相辉映,创造出了多彩多姿的欧美现代流行音乐文化。

在今天,一个欧美的音乐人如果不懂布鲁斯,不懂从爵士发展来的现代和声,那么,是不配称之为音乐家的。就算是在美国当代的管弦乐作品中,同样大量的使用了从爵士发展来的现代和声,合成器音色,电声乐器,爵士鼓等现代音乐的手段。因为音乐艺术不是静止的,不是固定在某个时空段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不使用现代的音乐语言,现代的手法手段,怎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现代人的生活??现代人的节奏?现代人的喜怒哀乐?现代人的美学观念?现代人的科技生产力? ?可怜我们的学院派教育,大多还停留在古典的音乐知识体系。 华语歌坛,作品千篇一律,歌曲大多雷同。 皆因所使用的音乐语言都是传统的以调性、调式为基础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的东西,及国内还有少量一些民族调式的东西亦配以传统功能调式和声体系配置和声。 这种传统的调式音乐,已经听了几百年了,实在难以对现代人的听觉产生新鲜感。现代和声学(Contemporary Harmony) 在古典的基础上吸收了爵士乐、布鲁斯的手法,使到音乐的色彩更加丰富,对比更加强烈,改变了传统和声学(Traditional Harmony) 那种庄重、刻板的以强调和谐为主的感觉。

现代电声音响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传统配器的手法、原则。任何音乐产品都要通过电来记录、还原,音响工程师对音乐作品的再加工,是现代科技对音乐艺术的直接干预,这个干预造直接成了配器原则的变化。比如传统配器法讲究音量平衡,例如两支小号要等于四支圆号,八支木管要等于十六把提琴才能取得音量平衡。。。。。。现在的音乐作品一把木吉他的音量可以比整个交响乐队还大。 传统的配器法禁止平行五度进行,因为声音效果空洞;现代的电吉他重金属强力和弦恰恰就是平行五度的进行,因为通吉他效果器、音箱,这种失真音色产生了大量频谱丰富的泛音,不但不空洞甚至可以吵死人。电声的干预对传统配器法的音乐织体、乐队编制、乐队方位,音量平衡、音色对比观念都来了一场革命。现代的效果器、模拟合成器产生的奇妙、变幻无穷的音色更是大大扩展了配器的概念。自从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开始的探索、创造和革新到现在,电声因素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越来越重要。

另外由于华人音乐教育、音乐知识的薄弱、华人音乐鉴赏水平的有限,导致唱片工业一味迎合市场的需求而作品水平低下。试想在德国,素质教育要求每个学生要掌握两门乐器,粗制滥造的音乐产品还能有市场吗??此外还有文化观念,人文理念等内在的因素,这一次都是导致华语乐坛不能产生像欧美流行音乐那样的经典代表作。所以我们应该补充一些新的知识,新的音乐元素,新的音乐手段,提高鉴赏的水平,丰富精神世界。有见及此,特地在这个板块系统的介绍一下当代欧美的各种流行音乐风格流派并一些代表作品的视听,以期起到抛砖引玉,启迪思维的目的。

一。 蓝调

蓝调,在欧美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民歌到歌剧、流行曲到交响乐、圣歌到摇滚乐、爵士乐到乡村音乐,无不受蓝调的影响。事实上从爵士乐的咆哮乐到现今的流行曲、摇滚乐,在反复的和弦框架中连续激昂、快速地即兴、变奏、填音,即根植于蓝调的即兴哼唱。

蓝调,Blues,原是“哀怨、忧郁”的意思。常又按照音译叫作布鲁斯。 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如“做工歌”和教堂“福音歌”。 请注意,是演唱形式,并不是器乐形式。南北战争之后,黑人被解放了,但是仍然没有工作,没有体面的住屋、无权受教育并被打入社会和经济的最底层,因此他们在做工,布道、送葬时吟唱非洲的特有蓝调音符,表达内心的不满与悲凄。其形式多采一人领唱(工头或牧师),众人呼应跟着复诵一遍,并将原旋律稍作变化,加入许多黑人所习惯的装饰音及滑音,这种“呼喊与回应”的“作工”歌就是最初、最原始的“蓝调”。

后来一些黑人流浪歌手、街头艺人为了抒发个人情感、表达自身的爱恨情仇及所受的苦难于恩宠,改以自弹自唱的方式,仍承袭“做工歌”的“呼喊-回应”形式,只是回应方式改为片断的器乐过门(通常为吉他),歌词以简易的“三句诗”为原则。歌多哀怨、凄凉是一种即兴音乐,演唱自由,乐手一边演奏一边现编旋律,歌手一边自弹吉它一边自撰歌词演唱,带有呼喊,哭泣的声调。伴奏乐器有吉它,口琴等,而且常模仿人声,(布鲁斯口琴的滑音非常有特色),与歌曲形成对答。后来有人即称此种悲歌为“蓝调” (BLUES)。这种进入了城市的布鲁斯主要反映城市生活的感受,它的结构固定,4/4拍,12小节分成三句,叫做布鲁斯3句体。两行的押韵诗句,分为3句,每4小节为一句,第二句重复一次以致有时间可以酝酿第3句也就是第2行的押韵诗句。伴奏可能是乐队,也有的用钢琴,伴奏和声趋于规范。下面就是布鲁斯的最基本形式: 12小节布鲁斯。

曲式: A | A'; | B |

小节: 1 2 3 4 | 5 6 7 8 | 9 10 11 12 |

和声: I--- | IV-I- | V IV I V |

在蓝调的发展中,一方面由于他加进了乐队伴奏进而演变成一器乐为主的爵士乐,同时“散拍”音乐“Ragtime”的切分音特色的加入使其形成了典型的爵士摇摆乐(Swing)。蓝调节奏中最常见的一种Shuffle(把音符时值由传统的2分法变为3分法,2个8分音符分别演奏为一拍的2/3和1/3)和“布吉乌吉”(Boogie-Woogie)更为爵士乐的节奏带来活力。因此可以说没有蓝调就没有爵士乐。经过年代的演进、乐手们的实验与各类型音乐的互相影响下,爵士乐所使用的音阶、和弦、节奏更趋多样,而形成各种爵士风格。

另一方面,蓝调的一个分支的节奏越来越强,改变了传统的慢速为中快速,使其原有的忧郁表情和曲调性减弱,就形成了具有新特点的节奏与布鲁斯。 (Rhythm & Rnb) 也就是摇滚乐的前身。 通常使用把音量扩大得极响的扩音器,具有强烈而粗野的节奏,使用电声乐器,钢琴,电吉他,萨克斯,低音提琴和鼓等,演唱者音色粗糙、沙哑,常使用喊唱和滑音唱法来抒发个人情感体验。五六十年代的摇滚乐,其实完全就是节奏与布鲁斯,大家可以从猫王那个时代的唱片中听到。 大家请注意这种古典的节奏与布鲁斯(Classic RnB)还是具有布鲁斯音乐的特征的,例如使用布鲁斯音阶和传统的布鲁斯曲式。 现在满大街都听到的现代的节奏与布鲁斯(modern RnB),或叫都市节奏与布鲁斯(Urban RnB),像近几年出现的所谓的节奏布鲁斯歌手白兰蒂和莫尼卡(Brandy&Monica)、布莱恩麦克奈特Brian Mcknight),华人跟风的有周杰伦、林俊杰等人的音乐,其实已经不是真正的节奏与布鲁斯了,如果硬要从理论上分析的话,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被商业化了的,被流行音乐市场漂白过的黑人音乐,在它里面找不到具有布鲁斯特征的布鲁斯蓝调怨音,有时偶尔在演唱中还能找到几个由滑音带出的布鲁斯音符,而强调反拍的律动成了他的主体。其实这种当代的RnB 是Funk 节奏(以十六分音符为单位,大量的切分及重音移位)和Soul唱法结合的一种黑人音乐。 在美国由于种族歧视原因一段时间内所有的黑人音乐都叫做RnB(节奏与布鲁斯),这就是为何在它成为当代最主流的流行音乐形式之后,仍然叫做RnB但是又和传统意义的真正RnB有所区别的原因Billboard杂志曾介定 Rn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 Jazz和 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nB,可见 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节奏布鲁斯都是如此,比如1997年的两首格莱美获奖作品: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的《改变世界》(Change The World)和翠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的《给我一个理由》(Give Me One Reason,例17)就是既融进流行音乐成分又保持布鲁斯特征的现代节奏布鲁斯佳作。节奏布鲁斯作为摇滚乐的重要来源之一,已成了历史的见证,它在影响了摇滚乐之后,自身的不断发展,又使其变成了当今流行乐坛最受宠爱的乐种之一。

蓝调是从歌唱中起源的,后来才加入器乐伴奏。所以从一开始布鲁斯音乐就有强烈的声乐性。 蓝调里面 3 7 5 三个音级都要唱得偏低才有蓝调的味道 。这几个降音级是布鲁斯特有的风格音,称为布鲁斯音级。 又叫蓝调音或怨音 。 这3个音的音准偏低而且不固定,这是通过演唱时贫直觉及感情的变化通过 worry 或 bend的手法,使这几个音级的的音高在本位音与降半音之间游移 。只是为了记谱简便起见常记为降半音。 音高上的不固定性是蓝调的特点,由此他产生了很多自由,即兴的表现形式。因为音准不稳定本来就是蓝调的重要特征,由于蓝调源于声乐而不是器乐;因此滑音、不规范的颤音、推弦音等非平均律的音调都被允许使用,这在吉他尤其明显。

索尔(soul)唱法同样根植在黑人布鲁斯音乐的基础上,在旋律上提倡自由性, 节奏上讲究灵活性。演唱方式十分即兴。 SOUL 歌手 在演唱时往往只遵循旋律的大致框架,经常在旋律出现长音或间歇处即兴插入大量华彩,或在一个尾音上使用上滑音或下滑音对旋律进行装饰。大家可以听听Whitney Houston, Mariah Carey 的演唱就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个特点。 现代Rnb的演唱继承了soul唱法的特征,自由的节奏,自由的音高,只要不和主干旋律相违背,

一切变化都在情理之中。

所以,丛声乐上布鲁斯赋予了唱法自由的个性。 同样,从音乐上,从他独特一格的布鲁斯音阶上,同样赋予了音乐自由的可能性。在美国人的价值观念里面,自由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所以如此,布鲁斯,爵士乐这些音乐形式才能如此深入民心,可以说,他和美国人追求自由的天性相吻合。布鲁斯音阶是一个混合音阶,这意味着这个音阶真正来自于两个音阶,即来自于相同调的大小调音阶。也就是说布鲁斯音阶即具有大调的性质,又同时具有小调的性质,它借用了两个调式的音符,然而他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调或者小调。 他很暧昧,很包容,兼容性很强,既可为他配上大调和弦做为大调布鲁斯,也可以配上小调和弦作为极有特色的小调布鲁斯。(大调形式的布鲁斯基础音阶1 b3 4 b5 5 b7 1 看作小调形式即为6 1 2 b3 3 5 6)。 布鲁斯的3级音是小三度,使其具有小调色彩。任何布鲁斯进行中的I7(1 3 5 b7)和IV7(4 6 1 b3)和弦分别使用了3级音的两种形式(3 和b3),因此这两个和弦互相“对立”,这违反全音阶的原理!所以布鲁斯既是非严格的大调也是非严格的小调,。它借用了两个调式的音符。 布鲁斯的紧张就是通过旋律的降3音与具有大调第3级音的I7 和弦的对抗而产生的。b5音和b7音情况相同。 在“做工歌”和教庭“福音歌”的时期,蓝调只有单一旋律,后来为了伴奏加入了欧洲音乐调式体系的和声;蓝调的和声虽然初看像是大调,其实既非大调又非小调,而是本身特有的“蓝调”。 初期和声多使用包括蓝调音符的七和弦:I7--IV7--V7--I7的进行,随着演进,爵士蓝调中的和声渐形复杂。

布鲁斯一方面被爵士乐吸收,成为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作为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自身还在发展,并不断影响其他的各种流行音乐形式。

蓝调来源了黑人的民间音乐,从他的演唱源头来看已经决定了他的口语化特征和自然发声的特点。他那粗声粗气地演唱为流行演唱提供了样板,他那独特的音阶不受传统古典调式音乐的束缚,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中,他好像音乐世界的一匹脱缰的野马,四处狂奔,所到之处无不留下他的痕迹!!纵观流行音乐的历史,爵士乐,摇滚乐,黑人索尔音乐(soul),美国乡村音乐,说唱乐,当代RnB,无不受其影响。他把音乐家的思维从严谨刻板的古典调式音乐的和声对位中解放出来,把演唱形式从强调共鸣腔体美化的西洋艺术唱法中回复到最质朴的最人性化的自然发声状态中,实现了返璞归真。可以说布鲁斯就是现代流行音乐的源头。所以每一个音乐人不管是歌手还是作曲家都应该深入了解一下布鲁斯。

布鲁斯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几位代表人物:

1。William Christopher Handy 作曲家,拥有“布鲁斯之父”称号。他将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相结合,使原来在黑人中流传的布鲁斯被不同阶层的听众接受。1960年美国邮政部发行了他的纪念邮票以表彰他的贡献。

2Bessie Smith(1894-1937)

贝西史密斯是古典布鲁斯时期最著名的女性布鲁斯歌手,1894年出生于美国的田纳西州。最早,贝西为了谋生,在杂耍班和夜总会演唱,1923年,哥伦比亚公司制作人弗莱克沃尔克;沃尔克发现了她的潜力,便为她录制了第一张唱片,没想到唱片一上市便卖出了200万张。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看到这种情况,就立即与她签约,而且将她捧为旗下的头牌歌星。贝西的歌曲涉及面甚广,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放荡幽默的,还有直截了当的性表白和流氓小曲等等。由于她在20世纪20年代主宰了布鲁斯音乐的潮流,因此人们将她称为"布鲁斯皇后"。1929年以后,她的音乐生涯出现了滑坡,她为了取得白人听众的喜爱,开始录制白人通俗歌曲,但是此时的白人音乐市场已被乡村歌手吉米罗杰斯(Jimmie Rodgers,详见乡村音乐部分)占据,贝西敌不过罗杰斯,没有拿下白人市场,回过头时,发现自己又失去了黑人听众。于是1933年以后她再也没有录制过任何东西。1937年9月26日,贝西酒后驾车,在高速公路上与卡车相撞,一只胳膊活活从身上被撕下来,最后不治身亡。

3Lemon Jefferson(1897-1930)

雷蒙杰弗逊--一位来自德克萨斯的盲人歌手,在20世纪20年代末为布鲁斯音乐留下81张唱片的布鲁斯巨人。雷蒙杰弗逊从小双目失明,但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他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吉他,很小就在街头卖唱。1926年以前,他一直是个街头艺术家,在黑人北迁的高潮中,他来到了芝加哥。唱片商很快发现了这位既能弹吉他、又能唱歌、还能填词编曲的天才歌手--"瞎子雷蒙"(布鲁斯圈子里都这么称呼他)。雷蒙演唱的是比较传统的农村布鲁斯,他的风格比较清淡,吉他与歌声相呼应。他的歌词比较讲究格调,没有粗鄙的用词。经过唱片公司的推广,雷蒙很快就成了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同时也赢得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他把大量的钱财用来寻欢作乐,浪费在女人和酒上。1930年的一个冬夜,他录完最后一张唱片后去了夜总会。不知什么原因,司机没来接他,他便自己步行回家,第二天被发现冻死在雪地里,享年33岁

4Charlie Parton (1885-1934)

查理帕顿,1885年出生于密西西比三角州的克利夫兰,是20世纪30年代初布鲁斯乐坛的代表人物。帕顿从小体弱多病,个子矮小,因此人们将他称为"矮子帕顿"。帕顿自学作曲,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吸取养分,创作各种歌曲。他在音乐上对传统进行改革,强化自己的个性,他的歌曲多半与自己的经历有关,布鲁斯的主题--伤感,在他的音乐中无处不在。1929年,帕顿开始录制唱片,在女布鲁斯歌手铺天盖地的声浪中,他却低吟浅唱,别具一格。到1934年他去世为止,五年时间录制了60张唱片。帕顿瘦弱的身躯、浑厚的男低音、精湛的吉他技艺、大量的唱片、短暂的艺术生涯,这一切使他成为一个布鲁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5Muddy Waters(1915-1983)

马迪沃特斯,1915年出生于密西比的罗林福克,原名麦金利摩根菲尔德(McKinley Morganfield),他是一位介于查理帕顿与BB金(BBKing)之间最伟大的布鲁斯音乐家之一。由于他曾经常在泥水中玩耍,因此得到了"Muddy"(泥泞的)这个绰号。马迪沃特斯13岁学习口琴,17岁学习吉他,1943去芝加哥并成为那里的滑棒吉他大师。1944 年他开始演奏电吉他,晚上在俱乐部演出,白天在造纸厂干活,后来又当过卡车司机。1946年到1954年期间他录制了一批反映极强的热门歌曲,并对节奏布鲁斯(R&B)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1950年起,几乎所有的芝加哥布鲁斯明星都参加过他的乐队。60年代以后,他的音乐变得更加成熟和专业,加进了大量的钢琴、口琴以及架子鼓,使布鲁斯被更多的黑人和白人所接受。1971年推出的《他们叫我马迪沃特斯》(They Call Me Muddy Waters)为他赢得了第一个格莱美奖(该奖开创于1958年,每年颁发一次,是美国音乐界最高奖项)。他在去世之前一直没有停止过唱片的录制,为布鲁斯音乐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6BBKing (1925--)

BB金于 1925年9月16日生于密西西比三角洲的伊塔比纳,原名赖利BKing (Riley BKing),是布鲁斯历史上影响面最广、生命力最强的布鲁斯音乐家。儿时的"金"流离于母亲与祖母之间,生活艰难,少年时在教堂学唱歌,在"金"的音乐理念中,乡村音乐与福音音乐对他有着重要的影响。1948年底他来到孟菲斯,很快,他的音乐便被当地的电台看中,同时他也留在了电台工作,当电台直播他的节目时,称他为"比尔大街布鲁斯男孩" (Beale street Blues Boys), 后来简称为"布鲁斯男孩",最后干脆叫"BB",BB King 便因此而来。BB金的作品中既有纯布鲁斯的,也有乡村音乐风格的,还有流行和摇滚的,但是每一种形式都夹杂着布鲁斯成分。70年代,他的音乐会吸引了各种族、各年龄层的观众。1985年,他的第50张唱片问世,1987年荣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作为一名布鲁斯大师,至今他仍在为布鲁斯音乐乐此不疲地奉献着。

7John Lee Hooker(1917--2001)

约翰李胡克,1917年出生于密西西比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中,他一直生活在底特律,并成为那里布鲁斯圈中的顶尖高手。起初,他以演唱黑人福音歌为主,但不久便被布鲁斯音乐所吸引,胡克低沉的声线在清脆的吉他和富有动感的节拍配合下格外受人瞩目。60年代他将布鲁斯先后与舞曲、摇滚乐等风格相结合,使原有的布吉-乌吉 (Boogie Woogie ,一种敲击式的、即兴演奏的布鲁斯钢琴音乐,其特点是左手有一个固定的节奏型衬托右手的布鲁斯音调,产生一种强劲有力的节奏效果)元素逐渐地在他身上消失。70年代他的风格转向摇滚路线。他与BB金一样,将各种音乐元素与布鲁斯相融合,为布鲁斯音乐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90年代以后这位"布鲁斯之王"开始淡出舞台,在家中安度晚年,偶尔参加一些社交活动。2001年,胡克逝世,终年84岁。

8Eric Clapton

埃里克克莱普顿,英国著名吉他大师、作曲家、歌手,曾是布鲁斯乐坛的顶尖高手,后来他将布鲁斯、摇滚乐与流行音乐融为一体,为推动流行音乐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克莱普顿,1945年3月30日出生于英格兰的萨里,15岁接触布鲁斯音乐,17岁开始弹吉他,以自学为主。1963年,克莱普顿就参加了一个乐队,但不久即告解散。年底,他加入到"新兵"(Yardbirds)乐队,任主音吉他手。当乐队逐渐走向商业化时,克莱普顿为了寻求新的发展,于1965年3月离开了"新兵"乐队。不久受约翰 梅奥尔(John mayall)之邀,加入了他的"布鲁斯开拓者"(Blues Breakers)乐队,但只在其中待了很短时间。1966年他又组建了"精华"(Cream)乐队,并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1968年底,"精华"乐队解散,他又和史蒂夫温伍德(Steve Winwood)等人联合组成了"盲目信仰"(Blind Faith)乐队,但是未能获得成功。1970年,他作为独立吉他手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埃里克克莱普顿》,5月份组建了"德里克和多米诺"(The Derek & Dominos)乐队,并录制了著名的歌曲《莱拉》(Layla),1971年5月乐队再次解散。从此以后,克莱普顿一直以个人名义独自发展。1991年,为4岁儿子不幸身亡而写的《泪洒天堂》(Tears in heaven)获第35届格莱美(1993年)最佳歌曲、最佳唱片和最佳男声演唱奖。1992年3月,克莱普顿举办了一场"不插电"演唱会,同年发行的现场版专辑再次引起轰动,并带动了"不插电"音乐潮流。1997年的《改变世界》(Change the World)、1999年的《我父亲的眼睛》(My father\';s eyes)分别又获当年的格莱美奖。克莱普顿的代表作品除了以上提到的歌曲之外还有:《在你告我以前》(Before You Accuse Me)、《奇妙的夜晚》(Wonderful Tonight)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81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8
下一篇2024-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