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五中-----权五中(鬼老师) 第101集:顺财发制服订规矩,尤美金虎遇鬼老师
千明勋-----追申智黑社会大哥 第026集:李俊河醉酒撒酒疯,申智堵气假淡恋爱
Tablo ------追敏静的对称老师 第150集:新老师居然爱对称,尤美继续追查真相
成时京-----天才音乐家 第144集:申智结交音乐天才,海美酒疯吓坏敏浩
徐珉宇-----大根的孙子 第106集:李氏家庭恶战大根,文姬斗海美自伤残
苏幼珍-----美丽保姆 第107集:风骚保姆光临李家,钢笔翻出民勇旧爱
Ivy-----------找顺才看病的歌手 第097集:顺财假意不屑偶像,允浩敏静找寻灿成
崔华婷-----金范妈 第163集:金虎妈成李家常客,申智欲重回俄罗斯
徐庆石-----长大后的俊熙(申智民勇儿子 第1集 开头
徐培俊/徐裴俊----韩英民(和申智交往过 第51集等等
金智厚---朴护士( 现实中于08107自杀 第153集等等
俞熙真---刘护士 第30集 153集等等
金英玉----顺才大姐 第022集:大姐突访侮辱文姬,民勇为爱三闯机场
郑镇英---炸鸡男 第108集:允浩奋发文姬化妆,海美沉醉炸鸡型男
廉承贤----承贤(允浩同班 喜欢敏静 第93集127集等等
张曼之----年轻文姬 第46集22集等等
李民浩(非具俊表)/吴喜贵----年轻顺才 第22集46集等等
sorry~找不到~~
《等到山花开》
演唱:蓝琪儿
作词:陈玉建
作曲:陈玉建
秋风秋雨秋叶漫天来
云烟深处藏着我的爱
独自一人默默在等待
等到花开释放我情怀
天上飞雁声声排成排
带走芳心还有我的爱
多少动情故事已不在
留下我一个人如沧海
我等你等到那山花儿开
满身风雨的你从他乡回来
岁月已更改换来你对我的爱
渴望这遥远的真爱
我等你等到那山花儿开
满山遍野的花儿代表我的爱
不用去表白我们的爱深如海
只盼来生还能相爱
天上飞雁声声排成排
带走芳心还有我的爱
多少动情故事已不在
留下我一个人如沧海
我等你等到那山花儿开
满身风雨的你从他乡回来
岁月已更改换来你对我的爱
渴望这遥远的真爱
我等你等到那山花儿开
满山遍野的花儿代表我的爱
不用去表白我们的爱深如海
只盼来生还能相爱
我等你等到那山花儿开
满身风雨的你从他乡回来
岁月已更改换来你对我的爱
渴望这遥远的真爱
我等你等到那山花儿开
满山遍野的花儿代表我的爱
不用去表白我们的爱深如海
只盼来生还能相爱
只盼来生还能相爱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诗词”后关注,可以求藏头表白诗、打油诗、爱情诗、祝福诗等等。
诗是诗人对当时情景及所处环境感受的表达方式。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
最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出诗的时代光环。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最高体现。诗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称。
1再烫手的水还是会凉,再饱满的热情还是会退散,再爱的人也许会离开,所以你要学会成熟,不用再张口就是来日方长,而要习惯人走茶凉。
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
3陪你走过困苦的人,最深情;与你历经风雨的人,最真诚。真爱无需语言,行动总能体现;深情无需表白,时间总会见证。心与心的距离并不远,只要沟通;情与情的守候并不难,只要包容。缘分要用心,才能拥有;感情要真心,才能永恒。
4这世间没有卑微的爱情,貌似卑微不过是因爱你太多罢了,在最终化为无言里,没有成全没有怨恨也没有祝福,只有一抹凄凉的眼神,在风中飘散。
5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自娱自乐。讨别人欢心只是小聪明,每天都能讨到自己的欢喜才算大智慧。
6要想让这个世界更快乐,其实轻而易举。为什么?只要对寂寞灰心者说几句真诚的赞赏的话就可以了。虽然你可能明天就忘记了今天说的话,但接受者可能珍视一生。
7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在失败中寻找与把握机会的过程,没有失败就无所谓成功。每个人都可以从磨难和失败中成长,就像腐朽的土壤中可以生长鲜活的植物那样。只有当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失败和考验,我们才能成熟,才能收获。而那些失败和挫折,也将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笔财富。
8合适的人,不是那种只会甜言蜜语,不断哄你说给你幸福的人。合适的人应该是那种平常就积极上进勤奋努力的人。在生活中给予你正能量,使你变得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一起进步。合适的人应该是会和你一起抵抗黑暗,而不是夸下海口说带给你光明的人。
9有时候,我们努力,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改变。没有一条路是弯路,也没有一种努力是荒废,因为生命的精彩从来都不是以结局论断好坏。不是所有奋斗都会有一个让你满意的结果,但每一个奋斗的过程都会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10人生要平衡两件事,我愿意和我应该谁都想过随心所欲“我愿意”的生活,但看着父母渐渐老去,是不是应该承担一些“我应该”的责任。少年,多些担当,少些任性吧。
11不那么好过的日子里,要学会每天给自己找一个开心的理由,哪怕只是阳光很暖,电量很满。
12只有懂得谦虚的意义,才会得到别人的教诲,才会处处受人喜爱。
13生活就是面对真实的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让忧伤远离自己,给生活加一点糖,放飞你的心情,豁达的人更快乐。生活不需要太多的包袱,坦然接受自己,享受生活,享受快乐,享受会微笑,时刻充满温暖,既能融化自己,也能感染你身边的人。
14在这世上,总会有人让你悲伤让你嫉妒让你咬牙切齿,并不是他们有多坏,而是因为你很在乎。
15我长得这么漂亮,首先要感谢爸妈,要不是他们给了我一双巧手,我能把自己P这么美吗?
16如今在我们这个时代,要娱乐有太多的选择,而一个人居然跑去看书,表明他不只是抱着娱乐的目的,更是想提升自己。任何一本书被一个读者拿起来的时候,他心底都有一种或许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欲望,就是要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这是一个很伟大很卑微的欲望。
17用相机留住欢乐瞬间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为日后留下值得回忆的东西,每次翻看时总能露出笑容。
18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走过的路长了,遇见的人多了,不经意间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
19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20对于那些嘴贱的人就大胆爆粗,气急了就大嘴巴抽,人生这么短暂,我凭什么委屈自己给你脸。
应该是这个:
张曼柔见范伟欲言又止,她不由显得有些伤心道,“我,我尊重你的选择,只要你觉得无法接受我,我以后都可以不来纠缠你的……对不起,我,我只是觉得要把心里的想法给说出来而已,我,我不想让你为难”
看着她那楚楚可怜的模样,范伟忍不住心便软了下来。看小说就上39txt,全文字,无弹窗百度搜索 39TxT 高品质更新最快他这人呐,最大的毛病就是见不得女人伤心,看着张曼柔如此娇弱的模样,他实在有些不忍心道,“曼柔,你别这样,我也没说不接受你……只是,你父亲会同意吗?毕竟,你也知道,我有那么多妻子,不可能……”
“范伟,你同意了吗?”张曼柔没料到范伟开口会说这样的话,不由双眼一亮惊喜的一把紧紧扑过来便抱住了他,激动万分道,“太好了,太好了!”
面对温香软玉的张曼柔投怀送抱,那阵阵体香加上妙曼的娇躯摩擦所产生的异样感觉,实在是令范伟忍不住有些心猿意马,不过他这时候猛然想起,还有两位大美人正被关在衣柜里呢,总不能当着她们的面和张曼柔你侬我侬吧?这种现场直播他可有些受不了。
将张曼柔渐渐推开,范伟有些尴尬的道,“曼柔,你对我的心意其实我也知道和清楚,只不过我一直以来太忙,忽略了你的感受,是我不对,我其实唯一犹豫的,是你父亲那边……”
范伟刚说到这里,却被张曼柔的小手给立刻捂住了嘴,只见她开心的摇头道,“父亲那边由我去说,我一定会说服他的,相信我!范伟,我真的喜欢你,从小到大,我从没有喜欢过任何一个男人,你是第一个!你敢作敢为,有能力有魄力,是个我梦想中的白马王子,我知道,正因为你的优秀,姐妹们才会如此喜欢你,我也一样。39txt极速更新39txt极速更新我很高兴,能成为你的女人,你的妻子!”
望着饱含深情的张曼柔,范伟露出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他忍不住与她再次紧紧拥抱在一起,感受着她对自己的浓浓情意……
“咚咚咚!”就在范伟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房间门恰在此时又一次想起。范伟猛的一扭头,痛苦万分的忍不住呻吟道,“不是吧……还来??”
张曼柔吓的立刻从范伟的拥抱中离开,紧张道,“有,有人来了??”
“你这么紧张干什么?有人来就有人来贝,等等,我去开门。”范伟真是快有些无语了,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啊,一个又一个的主动找上门来。百度搜索 39TxT 高品质更新最快这一回又是谁来找他?该不会又是来向他表白来的吧?
“别,范伟,我,等我先藏起来你在开门!”
张曼柔急忙拉住要去开门的范伟,害羞道,“我,我不想被人这样看见我们在一起,那样太羞人了,被其他姐妹这样看见,说不定会取笑我的,我还是先躲起来的好。百度搜索 39TxT 高品质更新最快”
范伟有些无奈的苦笑道,“躲?你往哪躲啊?这客房里除了这衣柜和床底下,哪有地方躲?
呃,不是,是……”
他刚说到这里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还未等他改口,张曼柔已然双眼一亮,急忙的走到了衣柜面前,双手抓着衣柜便用力的直接打开!
“
呀!!”张曼柔刚欲钻进衣柜,却被衣柜里突然发出的两声低呼给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才发现衣柜里竟然藏着两位美女,而这两位美女竟然是陈家姐妹!
“你们……”张曼柔刚欲说话,陈家姐妹已经红着俏脸不管不顾的直接一人抓住她的一边玉臂,将她整个人给拉进了衣柜之中!
范伟望着那重新合上的衣柜,真是有些欲哭无泪,这些女孩子,还真是怕害羞,搞的和他在一起就像私会一样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真是的,他范伟有那么龌蹉吗?居然要让整整三位美女藏衣柜,这做人也太失败了点吧!
一脸无奈的摇着头,范伟只得快步走到了房门边,他可要看看,这回又是谁来找他。打开房门之后,当范伟看见站在门口那亭亭玉立的美人之后,吓的整个人都差点一哆嗦起来!眼前这个女人,可与陈家姐妹还有张曼柔,有些太大的不同了!
“柳婷……你,你怎么会来这里?”范伟眼前这位美女,不是别人,而是敢爱敢恨的柳婷**,难怪他会被吓到了。
“怎么?不欢迎我?好像一副很意外和惊讶的模样?是不是房里有人?我刚才,好像听见屋内有女人的叫声,是吗?”柳婷望着范伟,朝着房间内看了眼有些小心翼翼道,“如果有人的话,那我还是先走了。”
“没,没人啊?你一定是听错了吧。”范伟尴尬的笑了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今晚睡在客房的?”
“没什么,刚才佳怡与我一起来看望吴诗,陪她说了会话,却发现你不在吴诗房间里(报告首长,申请离婚最新章节)。虽然吴诗没说你睡哪了,但是我就知道你肯定今晚不会睡其他女人那,只会睡在客房里,所以在回去的路上我找了个借口又折回了这里,没想到你还真睡在这客房里。”
柳婷说到这里,朝四周看了几眼有些做贼般小声道,“走,进去说吧,我可不想在这里被人看见。”
范伟还未开口说话,柳婷便直接走进了客房之中,她可没有和范伟有任何的客气。也是,这位柳大**简直就是范伟的克星,从在平安县开始,就和她一直纠缠不清,大**的高傲脾气让她成了范伟的欢喜冤家,光斗气恐怕就不下十几次,范伟也真是对这个姑娘又爱又恨啊……
柳婷其实给范伟的感觉甚至比秦文静更加的大大咧咧,敢爱敢恨。她对自己的感情其实范伟又何尝不清楚?
这些年,她已经表白好几次了,范伟对她说没有感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可问题是,两人之所以到现在都没有捅破那层纸,其中最关键的,恐怕还是因为柳婷与方佳怡的关系。
柳婷和方佳怡,那可是最好的闺蜜,如果让方佳怡知道柳婷竟然爱上了范伟,她最好的朋友爱上了她心爱的男人,这种滋味,恐怕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所以两人虽然有些暧昧关系,但是却一直保持着距离到了现在。而今晚柳婷出现在这里,令范伟有种不好的感觉,似乎柳婷,已经有些想把这层薄薄的纸给捅破的迹象…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近代诗人、学者。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编辑本段]卞之琳生平
14岁第一次买了一本冰心的诗集《繁星》,从此对新诗发生兴趣。
1929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1930年开始写诗,此后不断发表新诗和翻译文章。
1933年出版诗集《三秋草》。
1935年出版《鱼目集》。
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汉园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以后,卞之琳担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份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抗日战争时期,卞之琳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38—1939年去延安和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访问,并一度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此行促成他创作诗集《慰劳信集》与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作品歌颂了抗日战士和群众,记叙了抗日根据地部队的生活。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2年《十年诗草》出版。
1946年到南开大学任教。次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牛津从事研究。
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员。
1949年回到北京,先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等机构,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研究、评论和翻译。
1951年出版诗集《翻一个浪头》。1979年出版自选诗集《雕虫纪历1930~1958》。
1949年起,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64年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W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作品的翻译、研究,著译有《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英国诗选》等。此外还出版诗论集《人与诗:忆旧说新》。
[编辑本段]卞之琳:人在风景中
----------文/童道明
卞先生去世前好几年就不出家门了。热心的年轻人张晓强倒不时去看望看望他,回来还告诉我们一个他的发现:"卞先生喜欢吃炸马铃薯片。""为什么?""他喜欢听马铃薯片咬碎时发出的响声。"我听了一怔,心想:卞先生真寂寞。
写过冯至、李健吾后,还想说一说卞之琳。这三位都是人也好学问也好的老前辈,但"文革"前年轻人对他们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我们不管当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冯至叫冯所长,而是亲切地叫他冯至同志;李健吾是党外人士,我们尊敬地叫他李先生,或健吾先生;卞之琳呢,我们干脆叫他老卞,可是他是老前辈中最能和青年人打成一片的。
卞先生很规矩谦和,但也常常出人意外。他是莎士比亚专家,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却写了一部很有分量的研究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著作---《布莱希特印象记》;他是诗人,但六十年代初他投寄给《北京晚报》的却是杂文《漏室铭》。这篇分两天登完的文章,讲述他遭遇的居室漏雨之苦,行文诙谐,怨而不怒。《北京晚报》是当时北京唯一的一家晚报,发行量极大,卞先生一时间也因此在北京老百姓中间获得了知名度。一次到医院看病,医生见到病历上的名字,就问:"您就是写《漏室铭》的吧?"卞先生哭笑不得。
卞先生很方正、耿直,但说话爱绕弯子,有人因此觉得他说话啰嗦,但牛汉先生说:"卞先生即使啰嗦也啰嗦得可爱。"这是因为卞先生这个人可爱。
照我说,"绕弯子"是卞先生的一个独特的思维方式。他的文章,如上边提到的《布莱希特印象记》、《漏室铭》,都被他"绕弯子"绕出了深刻的精彩。我现在想,就是他的那首名篇《断章》,好像也是有卞之琳式的"绕弯子"痕迹。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有了"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一"绕",就默契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桥上看风景的人,也就进入了风景之中,卞之琳于是给我们拓开了一个新的审美空间。从此我们再读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有了"人在风景中"的联想,因为"相看两不厌"的诗人与敬亭山,都成了我们的审美物件。
《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卞先生去世,有家报纸的标题是《写〈断章〉的人去世了》。
[编辑本段]卞之琳《断章》诗赏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节选四句精巧短小、明白如话,乍一看并不难懂,细思量却觉得意味无穷。诗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对象:人、明月、窗子、梦,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对于自己和诗人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说:“我的解释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鱼目集〉作者》)。实际上,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定性”的消解。“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如此种种,却又落入了“诗人”的“观看”之中,诗作以“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写成,又使前面的一切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对”。从这首诗中,我们无疑能够领略到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宇宙万物包括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却又能够获得某种人生的欣慰……。短短的四行诗句,给了我们相当丰富的感受与启示!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南京师范大学何言宏)
《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义的理解。刘西渭开始解释这首诗,着重“装饰”的意思,认为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诗人卞之琳自己撰文回答不是这样。他说:“‘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看来,诗的“言外之旨”是不能字面上一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它的深层内涵往往隐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后。诚然如作者说明的那样,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相对”的哲学观念,是这首《断章》的主旨。
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画面,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关重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W·Blake)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诗人想说,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这首《断章》完全写的是常见物、眼前景,表达的人生哲学也并非诗人的独创,读了之后却有一种新奇感,除了象征诗的“意寓象外”这一点之外,秘密在哪里呢?我以为,关键在于诗人以现代意识对人们熟悉的材料(象征寓体),作了适当的巧妙安排。诗人说过:“旧材料,甚至用烂了的材料,不一定不可以用,只要你能自出心裁,安排得当。只要是新的、聪明的安排,破布头也可以造成白纸。”诗人所说的“新的、聪明的安排”也就是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巧妙的语言调度。《断章》中的事物都是常见的,甚至是古典诗歌中咏得烂熟的:人物、小桥、风景、楼房、窗子、明月、梦……经过作者精心的选择、调度安排,组织在两幅图景中,就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两节诗分别通过“看”、“装饰”,把不相关的事物各自联在一起,内容与时序上,两节诗之间又是若即若离,可并可分,各自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充分发挥了现代艺术的意象迭加与**蒙太奇手法的艺术功能。一首《断章》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断章》中语言形式的安排与内容的暗示意义有一种协调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这使我们想起了一些古典诗歌名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商隐《子夜郊墅》中有:“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清人陆昆曾在评解后两句用了“对举中之互文”这个说法,这两个人的两行诗,都有这种“对举互文”的特征,即前后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的倒置。卞之琳《断章》语言安排即用了这样的方法。“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看”这一动词没有变,而看的主体与客体却发生了移位;“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是同样的句法。这样做的结果,不单句子的首尾相联,加强了语言的密度,主语和宾语、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的互换,增强了诗画意境的效果,在视觉与听觉上都产生了一种音义回旋的美感效果,隐喻的相对关联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性和具体性。
卞之琳很喜欢晚唐五代诗人、词家李商隐、温庭筠、冯延巳等人的作品。他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的能力。翻开俞平伯先生的《唐诗选释》,我们读到冯延巳的《蝶恋花》后半阙:“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不禁惊讶地发现,《断章》中的立桥眺望、月色透窗两幅图画的意境,与冯词的“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之间,有着多么神似的联系啊!但是,卞之琳毕竟是现代诗人,他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达到了不露痕迹的程度。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断章》即是冯延巳《蝶恋花》中两句诗的现代口语的“稀释”,正如不能简单地认为戴望舒的《雨巷》就是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口语的“稀释”一样。冯词《蝶恋花》写别情愁绪,没有更幽深的含义,《断章》拓展成意境相联的两幅图,画中的人物、桥头、楼上、风景、明月、以及想象中的梦境,不仅比原来两句词显得丰富多姿,且都在这些景物的状写之外寄托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自然景物与人物主体的构图,造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每句诗或每个意象都是在整体的组织中才起到了象征作用,甚至“断章”这个题目本身都蕴有似断似联的相对性内涵。这种幽深的思考与追求,是现代诗人所特有的。其次,冯词“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还是以写情为主,友人别后(“平林新月”之时),一种无法排遣的忧愁含于诗句之中,而卞之琳的《断章》则以传智为主,诗人已将感情“淘洗”与“升华”结晶为诗的经验,虽然是抒情诗,却表现了极大的情感的“克制”,淡化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智性化倾向。诗并不去说明哲学观念,《断章》却于常见的图景中暗示了大的哲学。它包蕴了诗人对宇宙人生整体性思考的哲学命题,而“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精致、优美,却陷入了个人窄小的感情天地,不能与《断章》的意境与思想层次相比拟。第三,由于诗人“淘洗”了个人感情,即实践诗的“非个人化”,而增强了诗的普遍性。如作者说明的,由于“非个人化”,诗中的“你”可以代表或换成“我”或“他”(她),就与读者更为亲切,因为用了“你”,又使读者有一定的欣赏距离,诗人于是跳出了艺术境界的小我,诗本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为读者美丽的想象留下了更开阔的创造空间。一旦读懂了《断章》,哪一个富于想象的读者不会在自己的精神空间升起一座“灵魂的海市蜃楼”呢?
论诗者大都把卞之琳的《断章》看作是一首意蕴艰深的哲理诗,其实作为言情诗来读,诗味才足呢!那优美如画的意境,那浓郁隽永的情思,那把玩不尽的戏味,那独出机杼的题旨,细细品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是这样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像,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著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裏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这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专看"你",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情趣的戏剧性场面来: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锺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谁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锺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啊!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意,来回报那锺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裏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给我们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桥上人和楼上人都带着各自的满足与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片静谧之中,白日裏人们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资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回报。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裏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视窗上,我们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会是一幅多么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朦、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面对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让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无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强烈锺爱呢?你爱自然,自然也会同样地爱你--这就是诗的理趣所在吧!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像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宣泄。
这个被"装饰"了的梦对於它的主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奥秘的深切剖白,它再明白不过地显示了那被各种外部因素所压抑的单恋之情是多么地强烈灼人。而那桥上人之所以能由眼中人变为梦中人,不正因为他是意中人的缘故吗?诗裏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裏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又是多麼激人遐思无尽吗?
如果仅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构图来表现单恋之情的奇妙迷人,那就显得太平庸一般,流于俗套了。诗的精妙新奇之处就在于,这个梦的主人不仅仅是梦的主角,而且还从这场爱情角逐的主动者位置上退居下来,而那个桥上人也已不再是毫无知觉的爱的承爱者,他是以主人的姿态在梦裏扮演了一个爱的施予者的角色,他在尽其所能地"装饰"着这梦,而且,他也是在按着楼上人的心愿来"装饰"着这个梦的。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详尽地描绘出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梦境,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比美丽的。总之,楼上人那一片落花之意,终于得到了桥上人那流水之情的热烈的、远远超过希望值的丰盛回报。在这裏,"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句千百年来伴随人生长河,永远给人以惋惜、懊丧的格言也失去了它真理的意义。
但梦毕竟是梦,它代替不了现实;装饰也只是装饰,它总会露出虚幻的面目。当第二天红日高照,酣梦醒来,那楼上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时,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了呢?但相信,那已经尽情地领略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的甜蜜梦境的楼上人,定会从常人所有的那淡淡愁绪之中解脱出来,定会以更美好的憧憬,更深沉的爱心,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的。
[编辑本段]诗歌选集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於巢吗?人安於客枕?
想在天井裏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入梦
设想你自己在小病中
(在秋天的下午)
望著玻璃窗片上
灰灰的天与疏疏的树影
枕著一个远去了的人
留下的旧枕,
想著枕上依稀认得清的
淡淡的湖山
仿佛旧主的旧梦的遗痕
仿佛风流云散的
旧友的渺茫的行踪,
仿佛入往事在褪色的素笺上
正如历史的陈迹在灯下
老人面前昏黄的古书中……
你不会迷失吗
在梦中的烟水?
灯虫
可怜以浮华为食品,
小蠓虫在灯下纷坠,
不甘淡如水,还要醉,
而抛下露养的青身。
多少艘艨艟一齐发,
白帆篷拜倒於风涛,
英雄们求的金羊毛,
终成了海化的秀发。
赞美吧,芸芸的醉仙,
光明下得了梦死地,
也画了佛顶的圆圈
晓梦后看明窗净几,
待我来把你们吹空,
像风扫满阶的落红。
鱼化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墙头草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
六点钟挂半轮灯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
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古镇的梦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妆台(古意新拟)
世界丰富了我的妆台,
宛然水果店用水果包围我,
纵不废气力而俯拾即是,
可奈我睡起的胃口太弱?
游丝该系上左边的担角。
柳絮别掉下我的盆水。
镜子,镜子,你真是可憎,
让我先给你描两笔秀眉。
可是从每一片鸳瓦的欢喜
我了解了屋顶,我也明了
一张张绿叶一大棵碧梧——
看枝头一只弄喙的小鸟!
给那件新袍子一个风姿吧。
“装饰的意义在失却自己,”
谁写给我的话呢?别想了——
讨厌!“我完成我以完成你。”
卞之琳:生死桥上看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000年12月2日,在90大寿临近之时,又一位历史老人——卞之琳先生——溘然长逝。在“毛宁丑闻”的喧嚣中,这条新闻在报纸的一角静默地立着,仿佛先生那双冷静睿智的眼睛,看着尘世人来人往的“风景”。
也许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中,卞之琳完全是个陌生的名字,只有中文系的学生才会在教科书上读到属于他的那短短几行文字。但我始终记得当年还是一个“文青”的时候,偶然从“诗探索”上读到他的诗歌时的狂喜。
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忘却当初的狂喜,但听到卞先生的仆闻,那些被现实遗弃的梦想和激情,一点点地浮出记忆……
卞之琳在天国看风景 最后一次见到卞之琳先生
亲爱的卞先生,您走好
可敬的人品
悼念诗
一首美妙的诗
心底的热流
追忆卞之琳先生请这边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
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
14岁第一次买了一本冰心的诗集《繁星》,从此对新诗发生兴趣。
1929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1930年开始写诗,此后不断发表新诗和翻译文章。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1936年与李广田、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