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假想海战(2)

二战假想海战(2),第1张

三舰性能对比(1寸=33CM):

蒙大拿:

速度:巡航15节,全速28节

续航力:15000海里/15节

装甲:

侧面装甲: 大于16吋

防水隔壁: 大于18吋

炮塔防盾: 大于18吋

舰桥装甲: 大于18吋

甲板装甲: 大于6吋

主炮:4座三联装16英寸MK7火炮

-----------------------------

长门:

最高航速:264节,改装后25节;

续航力:5500海里/16节,改装后10600海里/16节;

武备:8门4座双联装410毫米/45倍主炮

装甲:

侧舷装甲带:305毫米

炮塔正面:356毫米(改装后457毫米)

炮塔顶部:127毫米(改装后250毫米)

装甲甲板:75毫米(改装后甲板75~127毫米)

司令塔:336毫米

-----------------------------

俾斯麦

航速:308节

续航力:8525海里/19节,9500海里/16节。

武备:8门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按英国标准是48倍口径)SKC34主炮;

装甲:

主侧舷装甲320毫米;

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主装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在弹道上);

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防雷装甲45毫米。

===============================

对抗分析:

技术设定在二战水平,不考虑鱼雷、导弹、俯冲轰炸机。

双方同时进入战场水域。

由于蒙大拿是未建造企划,没有实战参考;分析基于长门和俾斯麦的作战经历参考。

日本海军普遍拥有雷达、火控设备性能低下不可靠的诟病,虽然后期改装安装了雷达系统,但只能说长门号的雷达还是基本上等同于瞎子,基本还是靠炮手和侦察机来发现敌舰,校准炮线。因此,在先期索敌上存在劣势。

俾斯麦的建造技术水平很高,俾斯麦级的KCn/A装甲抗弹性能大约是美国依阿华(IOWA)级的ClassA装甲的115-120%,而日本大和级(YAMATO)的VH装甲抗弹性能只有美国ClassA装甲的84%(以测试样品来说如此,但并不一定是所有产品)。同时,俾斯麦配备有雷达系统;在实战中,俾斯麦秒杀胡德的战斗充分表明,其具有优秀的射击精度。但是,其电子元件毕竟在技术水平上落后于蒙大拿级,因此,在先期索敌上仍不具有优势。

在射程上,拥有16'口径的蒙大拿级显然具有优势,先敌射击的优势加上出色的火控系统,如果在18KM外形成跨射或直接命中的话,可以直接把长门打瘫在海面上;即使首发齐射未命中,长门的机动性能并不优秀,全速脱离或机动规避也难以逃脱噩运,因此可以说,如果不从指挥官的战略角度,而从单纯的进入战场“PK”角度而言,长门基本上不具备实力,可以基本忽视其战力。

接下来就是蒙大拿和俾斯麦的对决,蒙大拿的射程较远,不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俾斯麦的炮虽然只是15'口径,不过穿甲能力不容小觑,并且其最大航速高于前者,使得前者无法利用射程优势进行打击。在视距对射的时候,两舰都拥有较高的命中精度,蒙大拿的主炮在18288米时穿甲威力为521毫米,可以确保撕开俾斯麦的所有装甲;而俾斯麦已知击穿的装甲未一战后老式的英12'装甲,没有证据表明其可以击穿威尔士亲王的145'侧甲,所以,能否对前者造成致命性伤害还未可知。

======================================

因此,最终的胜利者应该是蒙大拿级;但是,如果未命中锅炉,以俾斯麦的航速应该可以甩掉蒙大拿,撤出战斗。

但是,战场上瞬息万变,战术安排,天气情况 ,哪怕一片云都能扭转战局的胜负;并不是说长门和俾斯麦并没有胜算,也不是说蒙大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轻松碾压。但是,就技术水平对比的话,应该是这个结果无误。

以上。

俾斯麦号简介:俾斯麦号战略舰是德国1936年7月1日开工建设的俾斯麦级战略舰的第一艘,同级的战略舰德国只建造了2艘,一艘俾斯麦号,另外一艘是她的姐妹舰提尔比兹号,俾斯麦号以德国前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是集合的当时德国的海军全部精华,动力系统是布罗姆。福斯齿轮变速涡轮机3台,瓦格纳并列式三体水管式燃油锅炉12台,设计马力13800制动马力,极速30节。主炮是双联装380mmX47倍口径4座,副炮口径为双联装150mm炮6座,105mm双联装防空炮4座。装甲:侧装甲带320mm,穹甲倾斜侧110mm,露天甲板50mm,主装甲110mm—80mm,炮塔座圈220mm,炮塔正面360mm,顶板180mm,侧壁220mm,庄家指挥塔四周350mm,顶板220mm。排水量:标准41700吨,满载为50900吨。全长248米。额定船员:2092人。于1940年8月24日完成,1941年5月27日战沉。俾斯麦号作战前期:1940年法国战败后,法国成立了傀儡政府,贝当时任法国傀儡政府的总理,法国维希政府,首脑在波尔省维希市,从此法国北方为德国占领,南方为维系政府的。至此德国有了可以用于通往大西洋的最短航程的港口,在法国的港口可以为德国海军的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提供通往大西洋的最短航程,同时德国空军还可以提供空中掩护。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认为德国海军出击的时候到了,于是下达了名为“莱茵演习”的商业破交计划,并通过了希特勒的同意。突破大西洋: 俾斯麦号的第一次及唯一一次的任务,是于1941年5月18日实行的莱茵演习行动(Rheinübung),伴随的有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德国另外的主力军舰,包括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因机械故障或战损而不能参加该行动;而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还未完成海上测试。舰队由刚瑟·吕特晏斯(Günther Lütjens)海军上将指挥。德军的目标包括:尽量袭扰盟军的船舶以使英军暂缓派出护航运输队,令双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势力暂时平均;转移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力量令隆美尔及其部队由克里特岛入侵利比亚的计划风险减低。英国海军部早已怀疑德军会突破大西洋,而俾斯麦号已经出发的消息亦被Ultra情报机关解密(破解恩尼格玛密码讯息)证实,并且瑞典巡洋舰哥得兰号已发现了俾斯麦号的行踪。在3日后,俾斯麦号于接近卑尔根的挪威格里姆斯塔峡湾(Grimstadfjorden)下锚时被喷火式侦察机发现并拍下了照片。皇家海军的战列舰及其他军舰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时将会途经的各条航线。 德军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平安无事地穿过挪威海,向格陵兰方向前进,驶向冰岛与格陵兰之间的丹麦海峡,即大西洋入口。由于舰队的航线距离北极圈很近,因此英国航空侦察没有发现德国人。由于德国人的主要目标是运输队,吕特晏斯希望能在浓雾的帮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 5月23日傍晚,德军被配备有雷达的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及诺福克号发现,当时两舰正在丹麦海峡巡逻,期待德军的突破。对方舰只在短暂交火后,英军巡洋舰自知不是对手,被迫释放烟雾并退往德军的射程范围外,以雷达尾随德军。同时,俾斯麦号主炮射击产生的巨大震动导致桅杆上的凝结冰脱落砸坏其雷达,迫使吕特晏斯命令欧根亲王号行驶至舰队前方,为舰队提供前方的雷达搜索。该决定在之后使英军分不清德军舰只,因为两艘德舰自身的轮廓十分相似,舰身喷涂的伪装也一样。 激战丹麦海峡: 5月24日,星期日,凌晨5时,德军舰队准备离开丹麦海峡,欧根亲王号的声纳探测到在左舷处有2艘未判明舰只。德舰立即做好了战斗准备。英国拦截舰队包括刚完工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及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由兰斯洛特·霍兰海军中将指挥。英国编队由胡德号打头阵,威尔士亲王号殿后。胡德号被视为皇家海军的骄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巡洋舰,但其弱点是水平装甲相当薄弱。霍兰中将命令己方舰首对准德舰,以图尽快缩短双方距离。因为他知道胡德号的甲板装甲很薄弱,而假如炮战中双方距离超过10,000码的话,敌方的炮弹就很可能会落到己方军舰的甲板上,反之则会落到装甲带上。5时49分,霍兰命令向德军领头舰——欧根亲王号开火,因此英国人又误将欧根亲王号当成了俾斯麦号。胡德号在5时52分主炮抢先开火,威尔士亲王号随后也向欧根亲王号开火。直到打了2轮齐射后,霍兰才发现攻击的目标是错误的,立刻命令将火力转向俾斯麦号,但已浪费了很多时间,并造成了一些混乱。当时双方距离大约为125英里,即109海里左右。 5时55分,德国编队开火还击,集中火力攻击胡德号。由于英舰的错误判断,所以一开始炮击时并未命中德舰,反观德舰就没有犯这种错误,所以炮弹不断准确地向英舰射去。尽管霍兰拥有比德舰更强大的火力,但战场形势对吕特晏斯有利——由于英国战舰舰首正对德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分别只能使用四门和六门前主炮,而德国军舰却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国人还击。此时俾斯麦号发射第三次齐射,命中胡德号中部,造成救生艇甲板产生火灾,并迅速蔓延。霍兰中将此时意识到己方处于不利地位,于是命令左舵二十度,以发挥全部火力。6时整,胡德号刚完成转向,俾斯麦号进行第五次齐射,一发(一说2发)炮弹贯穿了胡德号的薄弱的甲板装甲,引爆了主弹药库。胡德号瞬间折成两半,迅速沉入海中,包括霍兰中将在内的1418名官兵阵亡,仅有3人获救。德舰立刻将炮火指向威尔士亲王号。该舰舰桥遭一发15英寸炮弹击中,除舰长与一信号兵外所有舰桥人员阵亡。另外各处遭4发15英寸炮弹及4发8英寸炮弹击中,舰体受重创,数门主炮因故障与战损而无法发射,在重伤之下失去战斗力,被迫退出战斗。 德国人也为胜利付出了一些代价。俾斯麦舰中弹三发,二号燃料槽受损破裂,泄漏出大量重油,航速降低至28节。但其损伤相较于英国人的惨重损失实在微不足道。在这场战斗中俾斯麦号技术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以至于在不到10分钟内便击沉了皇家海军最引以为傲的军舰之一。俾斯麦号的绝唱:  英国人很快确定了俾斯麦号的位置,并集结了大量的军舰前来围击,包括约翰·托维上将指挥的本土舰队及詹姆斯·索默维尔中将指挥的地中海H舰队。5月24日,俾斯麦号遭到从胜利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剑鱼式鱼雷机的攻击,被命中1枚鱼雷,但仅造成了轻微的损伤。随后欧根亲王号继续前进,进入大西洋,俾斯麦号则转向前往法国圣纳泽尔以修理损伤。其后英国人差点失去了同俾斯麦号的接触。但在5月26日,俾斯麦号再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飞机空袭,被命中3枚鱼雷,其中1枚击中舰尾,沉重的结构受到损坏后向下压迫到舵机,导致俾斯麦号的舵角卡死在15度。这使俾斯麦号已无法回避英国舰队的攻击,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难控制航向。5月27日晨,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包括英王乔治五世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于八点左右进入射程,两舰迅速接近,并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轰击俾斯麦号。俾斯麦号由于舵机失灵,航向不定,还击效果不佳。俾斯麦号被最少数十枚,甚至上百枚大口径穿甲弹以及数百枚小口径炮弹击中,加上至少1枚鱼雷。最后的一枚16英寸炮弹是在极近的距离发射的(大约3,000码)。但直到10时25分俾斯麦号仍然没有沉没,甚至引擎尚在运转。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德国人开始准备自行炸沉军舰以避免被俘获。英国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随后在近距离发射了3枚鱼雷,全部命中。10时39分,俾斯麦号终于沉没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前后,皇家海军派遣了大量军舰前往拦截俾斯麦号,包括多达8艘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和2艘航空母舰,即皇家海军约半数的力量,才最终将俾斯麦号击沉。英军指挥官托维上将在战斗后说:“就像一战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号进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战斗,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以至于在她沉没时她的旗帜还在飞扬。” 俾斯麦号沉没的后果: 俾斯麦号沉没后,希特勒大怒,并扬言“我要把海军的所有大型舰艇融掉造坦克!”在德国海军上将卡尔。邓尼茨与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的劝说下,德国的大型水面舰艇才幸免于难,但是雷德尔元帅被撤职,邓尼茨海军上将担任德国海军司令部司令,邓尼茨意识到依靠大型水面舰艇是无法战胜英国的皇家海军的,只有依靠潜艇来对英国的海上贸易进行打击,所以“狼群”战术便产生。 俾斯麦号沉没后,希特勒认为英国可能会从挪威登路,所以他把德国的大型水面舰艇调往了挪威,从而威胁英国的大西洋北部的航运,阻止英军从挪威登陆,并把在那的大型水面舰艇称为“从在的舰队”,其中就有著名的提尔比兹号战略舰。 俾斯麦沉没后希特勒害怕德意志号巡洋舰也沉没,认为一艘以国家的名字命名的战舰沉没会对部队的士气产生严重的打击,所以下令将德意志号巡洋舰改名为吕佐夫号。

屋大维

  罗马杰出的政治家、罗马帝国的创始者。出身于骑士家庭,父亲是元老院的元老。屋大维是凯撒的甥孙,被凯撒收为养子,使其继承了大部分财产。公元前44年凯撒被刺后,继之而起的是执政官安东尼、骑兵长官雷必达和屋大维的三人同盟,史称“后三头”。三人间不断明争暗夺,不久雷必达失势,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获得最后胜利,成为罗马的军事独裁者。屋大维在国家制度上保存着共和的外衣,没有恢复公开的军事独裁制度。他把自已称为“第一公民”,意即元首。元首政治开始于公元前27年1月13日。元老院觉得屋大维有能力镇压奴隶和保卫奴隶主的利益,就赠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神圣、庄严、伟大。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实际上受元首的控制,屋大维本人是元首、统帅、终身执政官、首席元老、大祭司长,独揽军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权,实际上是皇帝。所以,屋大维树立的元首制实质上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屋大维统治罗马是罗马帝国的开始。

“第一公民”屋大维

安东尼利用凯撒的威望,煽动平民和士兵冲击元老院,把那些反对凯撒的元老派贵族吓得东藏西躲,逃出了罗马。同时,他为了笼络人心,壮大自己的势力,又宣布赦免了一批谋杀凯撒的阴谋分子。

正当安东尼费尽心机准备上台的时候,一个只有19岁的青年人出来向他挑战了。这个青年就是后来被称为“第一公民”的盖约·屋大维。

屋大维是凯撒妹妹的孙子。凯撒曾经把他收为义子(干儿子),让他继承自己的大部分财产。但是,屋大维的身分长期没有得到承认。原因之一,就是他出身低微:祖父是磨坊主,父亲是个小城镇的高利贷者。凯撒遇刺的时候,屋大维正在希腊学习军事。他得到这个消息后,同凯撒的一些老部下秘密商议了一番,悄悄从希腊渡海回到意大利。他住在一个小村庄里,收集关于罗马局势的情报。当他了解到安东尼的所作所为以后,决心到罗马去同安东尼较量较量。他的母亲苦苦恳求他不要去冒这个险,因为他手中一无权,二无兵。屋大维却说:“我有长矛和盾牌,那就是义父凯撒的名。”

屋大维看到凯撒在士兵和平民中影响还很大,凯撒的名字仍然有着巨大的号召力。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盖约·尤里·凯撒·屋大维安努斯,表示他决心继承凯撒的事业。

屋大维带领很多自愿护送他的人到了罗马,立即找到安东尼,并且要求安东尼把凯撒的财产还给他,因为他是凯撒的财产继承人。屋大维告诉安东尼,他要根据义父的遗愿,把金钱散发给广大平民。他还声色俱厉地指责安东尼不但不替凯撒报仇,反而包庇重要阴谋分子布鲁图等人。

安东尼的眼睛盯着这个站在他面前的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青年人,不禁吃了一惊。但是,他很快又恢复了镇静,挑衅地对屋大维说:“青年人,除了凯撒的名字以外,你还想要得到什么呢?钱,我已经没有多少了。难道你还要凯撒的政权吗?”屋大维从安东尼高傲而不怀好意的话语中,知道一场夺权的斗争是不可避免了。

屋大维是一个很有计谋、手腕灵活的政治人物。他知道,要取得政治上的权力,必须具有军事实力。他在罗马广场上拍卖自己的财产,用所得的钱来招募凯撒过去的部下,很快就组成了一支装备相当精良的军队。公元前43年7月,他趁安东尼在北方和布鲁图余党作战的时机,带兵进入罗马,胁迫元老院进行特别选举,选举他当执政官。元老院也正想利用屋大维来反对安东尼,就顺水推舟,把他抬了出来。这样,屋大维在罗马的政治地位就和安东尼不相上下了。但是,屋大维清醒地看到,安东尼还有不小的实力,元老贵族也还能够左右政局,要建立他自己的独裁政权,还不到时候。于是,他和安东尼、雷比达(凯撒手下的骑兵指挥官)结成了政治联盟,共同执政。罗马古代史上把这三个人称为“后三雄”。

公元前42年,“后三雄”联盟消灭了他们的共同敌人——以布鲁图为首的元老贵族以后,联盟内部三个巨头的争斗接着开始了。雷比达在公元前36年被屋大维剥夺了军权。三头政治变成了安东尼和屋大维两雄并立的局面。他们分别掌管罗马的东部和西部。在这前一年,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结婚,两个人共同统治埃及。他还宣布将罗马的一部分领土赐给女王的儿子。这引起了罗马人极大的不满。屋大维乘机出兵去征讨安东尼。

公元前31年,在希腊的亚克兴海角,屋大维率领的海军和安东尼以及埃及女王的舰队展开了决战。结果,屋大维获得全胜。第二年,安东尼逃回埃及,自杀身死。屋大维率领军队进驻亚历山大港,接着占领了整个埃及,结束了托勒密王朝。

屋大维时代,罗马帝国的疆域北起多瑙河,南到非洲(包括埃及在内的北非一带),西起比利牛斯半岛,东到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半岛,形成了古代史上一个最庞大的帝国。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为了统治这样大的一个帝国,屋大维把许多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成为罗马帝国实际上的皇帝。但是,他为了避免遭到和凯撒同样的命运,一直努力保持共和国的外表。他坚决不要“皇帝”这个称号,只称自己是“第一公民”,也就是元首的意思。他还保留了共和时代的元老院。但是,旧的元老贵族剩下来的已经很少,大多换成了“新人”。这些新人,不是新提升起来的贵族,就是依附新政权的世家贵族。所谓“全民会议”,变成了通过屋大维提出的议案的工具。

公元前27年1月,屋大维装作接受人民请求的样子,接受了元老院授给他的“奥古斯都”的称号。“奥古斯都”有“神圣”、“至尊”的意思,这是比皇帝更光荣的称号。实际上,屋大维是没有“皇帝”称号的第一个罗马皇帝。从此,连续了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结束了,罗马帝国时期开始了。

屋大维是罗马所有军团的最高统帅。他建立了30万人的常备军和一支驻在罗马的近卫军,身边还有一支由日耳曼人组成的精锐卫队。他就是凭着这些武力,打败国内外敌人的进攻,镇压奴隶的反抗,维持他的奴隶主军事独裁的统治。

屋大维从公元前30年开始独掌大权,在罗马帝国统治了40多年。他死于公元14年。罗马帝国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维持了比较稳定的局面,经济、文化都有比较大的发展,被称为“罗马的和平”时期。当时,各个行省都修筑了一些新的大道。这些大道把帝国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罗马成了这些大道的中心。所以,后来有人用“条条道路通罗马”这句话来形容罗马帝国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景象。

俾斯麦

在维也纳体系建立之后,有两个人最为不爽,那就是法国的拿破仑三世与普鲁士的俾斯麦。

随后,即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法国与英国战胜了俄罗斯。

随着战争的进行,四国同盟已没有了效力,拿破仑三世也因为成功破坏了针对法国的四国同盟而在国内声望大增。在国际上,也是如日中天。但只有两个人看清楚了拿破仑三世,那就是统一意大利的加富尔和统一德国的铁血首相俾斯麦。他俩都认为,拿破仑三世不足为虑。而事后证明,的确,拿破仑三世空有其表。

虽然拿破仑三世沉重打击了维也纳体系,但是在俾斯麦面前,还有一个神圣同盟。首先,他唆使奥地利争取巴尔干地区,结果引起俄罗斯的不满。第一步就是要将奥地利赶出德国的统一的步调中,孤立奥地利,使之不能影响普鲁士的统一计划。

在第一步成功之后,又面临法国的干涉。德国统一,最不爽的就是法国,这意味着自从黎赛留以来,防止在欧洲中部形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目标终于由恶梦变成了现实但是俾斯麦在战争初期,先安抚法国,解决奥地利之后,法国才发现出了大问题了,又向普鲁士开战。在这种大的问题上,可以看出拿破仑三世的眼光的确并不高明,也难怪俾斯麦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法国战败,德国统一之势不可避免。

此时,俾斯麦面临一个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各国会不会像对付拿破仑帝国那样对付在欧洲中心的强大的新兴的德国。

但他毕竟是俾斯麦。

他通过各国长久以来的矛盾,分别与各国达成协议。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些协议,这是在走钢丝,玩弄着危险的平衡。

所以,当俾斯麦不在了,德国的任一继任者都无法再继续下去。

于是步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议员生涯

这次步入政坛,使俾斯麦一生命运改变。他首先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这份差事很适合俾斯麦好胜的性格,因此他当得很称职,很快便树立了正面的形像。他借此机会参加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他却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麦当时只有33岁。

同年,他与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子订下婚约,并于该年完婚。

但就在之年,著名的1848年革命爆发,普王被俘。俾斯麦决定亲赴柏林,打探虚实。途中,他遇上了后来的威廉一世的妻子,要求他协助其夫称王,但俾斯麦拒绝了这个请求。后来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镇压了这场革命。

外交官生涯

在1851年,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而这份差事他足足当了8年。

在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即时召见俾斯麦,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

在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是为威廉一世,但他随即在扩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并不甘于只当内相,故此并不履行。

在1862年春,俾斯麦回到柏林,普王因为内部的压力,并不能升他为首相。结果俾斯麦请辞,并被改派为驻法大使。在该年9月普王再与议会因扩军问题起冲突,逼于无奈下,在1862年9月23日,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

首相生涯

在俾斯麦就任首相后,并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为此,他便欲以德国统一的大业来转移议员的视线,并争取人民支持。很快地,他便开始筹划三场统一战争。

统一战争

德国统一的三大功臣 - 俾斯麦、罗恩、毛奇

德丹战争

如欲获得更详细的资讯,请参看德丹战争这条条目。

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在1861年,丹麦王欲接管普丹边境的两个省,什列斯威及荷尔斯坦,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他首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他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两省的权益。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什列斯威及荷尔斯坦两个省份。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什列斯威划归普鲁士统治,荷尔斯坦则归属奥地利。

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荷尔斯坦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普奥战争

如欲获得更详细的资讯,请参看普奥战争这条条目。

在德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因此他著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答允协助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归还威尼斯予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最后,奥皇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而要求将两省划入德意志邦联,因此俾斯以此籍口,指责奥地利毁约。结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并于同年6月对奥宣战。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而这时俾斯麦决定与奥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到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统一德国。因此他在该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

普奥战争结束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著南德诸邦的法国了。

[编辑]

普法战争

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为皇帝的绘画如欲获得更详细的资讯,请参看普法战争这条条目。

由于法国仍然在幕后操控著南德意志地区的各个邦国,阻碍德国统一。因此,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

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色当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随后普军进军至巴黎,协助巴黎新成立的国防政府消灭巴黎公社,以便获得大量赔款。

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从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及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后期政治生涯

俾斯麦在1871年就任德意志帝国总理时所照虽然德国统一了,但俾斯麦这位铁血宰相仍需面对众多国内外问题。

[编辑]

国内问题

在国内问题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间的“文化斗争”中,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结束。再在1878年随即开始“围剿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压社会民主党。但同时间,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来进行拢络,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国外问题

在国外问题方面,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因此他并不像其他欧洲国家一般,大量掠夺殖民地。但他又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首先在1873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但于1879年,俄国因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所以退出,俾斯麦随即与奥国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然而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因此于1887年与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在1882年,他又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而在1875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土耳其,并签订了《圣斯提法诺条约》,但这损害了英,法等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出调停。结果在1878年,于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在会议中,他偏袒奥国,但在表面上仍表现中立,但这使俄国成了大输家。结果德、俄关系恶化,俄国退出三帝同盟。

这些问题在俾斯麦执政晚期一直困扰著他,甚至使他感到坐立不安。

退出政坛

八十寿辰时的俾斯麦 (1895年 4月1日)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长子腓特烈·威廉继位,称为腓特烈三世。但在即位99日后随即病故。结果其长子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更执政了长达26年。结果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明暸了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二战期间,德国战舰俾斯麦号被认为是当时最具杀伤力的海上死神,也是最安全的“永不沉没”号。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两个星期后即沉入海中,关于它的沉没原因以及那场激烈的海战至今还吸引着很多人的好奇心。在俾斯麦号战舰沉入大西洋后的第61个年头,曾拍摄《泰坦尼克号》**的詹姆斯·卡麦隆导演将使用先进的深海探测仪器,重新探访俾斯麦号,并最终解开它沉没的谜团。

  那是1941年,正值二战,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战舰俾斯麦号——大多数军事专家都这么认为——从挪威的卑尔根港驶向远海时暴露了目标。英国当时最大的战舰胡德号加入了追击的行列,但却在随后发生的战斗中被俾斯麦号击沉。英国决意报复,派遣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随同100艘其它舰船向俾斯麦号进发。近2,000英里的追击后,舰队在法国布雷斯特以西400英里处赶上了它。俾斯麦号在强大的炮火攻击下沉入海底,只有一百名海员获救。“我希望战争永远消失,”一位在英军的炮火中幸存下来的德国老兵曾经感慨地说,“对我来讲,俾斯麦号就是死神的象征。”61年后,几位幸存下来的二战老兵又聚在一起。是时间,使他们化敌为友。提起当年的那段往事,这些髦耋老人唏嘘不已。

  “俾斯麦号是当时最先进的船。第一次登上俾斯麦号的时候,我想,这艘船绝对安全。没有人相信它会沉没。”俾斯麦号在德国汉堡秘密建成,于1939年下水。它是希特勒极度自大的表现,是一架屠杀机器。它的身长达830英尺(约252米),几乎和泰坦尼克号相当,而且还要宽出30英尺(约9米)。它的装甲极厚,重量几乎是泰坦尼克号的两倍。尽管块头很大,但在15万马力引擎的推动下,俾斯麦号的航速可达32节(时速592公里)。每个炮管口径15英寸,重25万磅,能摧毁15英里以外的船只。侧面装甲厚13英寸(约33厘米),可以抵御鱼雷和最大口径炮弹的袭击。当时德国海军赋予俾斯麦号的任务是,搜寻并摧毁向英国运送食物和补给的北大西洋护航舰队,以迫使英国投降。 

  1941年5月24日,俾斯麦号驶出丹麦海峡,即与英国战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相遇。胡德号和俾斯麦号全速驶向对方,胡德号首先开火,俾斯麦号进行还击。胡德号的弹药库中弹,船尾被炸开并因此沉没。船上1415人中只有3人幸存。随后威尔士亲王号也受到重创而被迫撤退。“小时候我们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说英国人是我们的敌人。虽然我没见过他们。胡德号沉没的时候,我们的船上欢声雷动。看着那些飘在大洋中的海员,不知他们有多少人能幸存下来。但是我们中不少人都意识到,他们像我们一样,也是人。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成了我们的敌人。”

  那个早上,俾斯麦号上的卡尔和沃尔特和其他德国海军士兵感到了胜利的喜悦。他们炸沉了强大的胡德号,重创了威尔士亲王号。他们是祖国的英雄,俾斯麦号是不可战胜的。胡德号沉没的消息在英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胡德号几乎就是友爱之船,它是皇家海军的象征。这象征轻而易举就被摧毁,无疑在关键时刻对英国人的士气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首相邱吉尔深思熟虑之后,集结各处的海上力量,将矛头一起指向俾斯麦号,准备将它摧毁。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在海上遇到了风暴。它在狂暴的海洋中穿行,目标是法国海岸的安全地点。但英国人的进攻也开始了。5架鱼雷轰炸机穿越风暴向俾斯麦号发起猛攻,一颗鱼雷命中方向舵,俾斯麦号兜起了圈子。英军舰队围拢过来,准备实施摧毁。“我当时在无线电室,听说许多战舰开过来,我们陷入了包围之中。”1941年5月27日清晨,俾斯麦号上的德国水兵准备迎战。

  8点47分,英军海军上将约翰·托维命令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向俾斯麦号开火,一时炮弹齐发。不久另外三艘战舰也加入了战斗。一发发炮弹从俾斯麦号的上层船体和海员中穿过。英军的轰炸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共向俾斯麦号投掷了2,876发炮弹。俾斯麦号上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却依然在海面上挣扎。托维命令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发射鱼雷。他们共发射了3颗,5分钟后即上午10点40分,俾斯麦号坠入了深渊。

  61年后的2002年5月27号上午10点40分,科学探险小队乘坐凯尔迪什号俄罗斯海洋研究船来到了沉船地点。詹姆斯·柯麦隆率领的这支小队共有32人,由科学家、历史学家以及俾斯麦号幸存者组成。凯尔迪什号携带了两个深潜器:“和平1号”和“和平2号”,它们都可以潜入两万英尺(约6100米)的深水。

在来到德国基尔之前,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准备。5天前,和当年的俾斯麦号一样,探险队乘坐研究船,沿基尔运河航行。5月28日凌晨5点45分,探险小队的两架载人探测器开始向着3英里深的海底自由下落。下降过程需要花上3个小时,自由下落16,000英尺,才能抵达海底。当年,同样的旅程,俾斯麦号只花了10分钟。在浮力和水压的作用下,俾斯麦号船尾断裂脱落,船体俯冲而下,像一颗35,000吨重的钢铁炮弹,径直冲向海洋深处。

  俾斯麦号在海底撞出一个大坑,残渣碎屑四处纷飞,形成了巨大的烟云。它撞上了海底火山的侧面,并沿着山体下滑,在海底的湿泥中拖出一道深槽。船体推挤着前方的海床,以排山倒海之势一头扎入海泥之中,沿斜坡下滑了三分之二英里。强大的海流撕落了这艘旗舰的船桥。在船体的猛推下它翻了个身,倒立起来,就像一幢4层楼高的建筑从天而降。

  詹姆斯小组根据建造设计图制作了俾斯麦号每处甲板的详细图表。德国老兵卡尔的岗位在秘密通信室:“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对来自外面的任何通信和情报进行分析,书写海军总部和总指挥之间的基本通信。副官的舱室在隔壁,他会口述命令和其它信息让我处理。比如希特勒5月15日登船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希特勒将在何时、何处登船。下面的事情我们一点都不知道。我们都很天真,从来不问,他们也从来不告诉我们。”

  俾斯麦号上装备了4座口径15英寸的巨炮,由于它们完全靠重力固定,因此当战舰倾覆的时候它们沉入了海底。每座炮的长度都超过了100英尺,重量约为1,900吨。如今,舰炮沉默了,炮管成了海葵的家,防空炮仍然直指天空。

  潜水器来到了位于船尾的机库。俾斯麦号上有4架阿拉朵-196型水上飞机,可以借助弹射器起飞。但打开机库的门,里面只剩飞机残骸。在大海战的前一天晚上,舰长曾想把尽可能多的情况和报告通过水上飞机送回基地,船上的人也都把便条或信件交给飞行员,希望带给自己所爱的人。可是起飞弹射器出现了无法解决的故障。所以最后飞行员也没有离开。海战中,机库被直接击中。

  潜水小组也看到了位于舰尾最末端的巨炮。在俾斯麦号的最后时刻,卡尔、沃尔特和海因茨就曾躲在它的后面。潜水小组看到英国战舰发出的炮弹大多数击在左舷,所以这一侧的上层甲板受损严重,火焰剥掉了漆面。探测器发现了一个好像是炮弹炸出来的洞。有一种穿甲弹重达一吨,飞行速度是音速的25倍。击中目标后,弹头刺穿装甲抛掷出致命的霰弹,并以亚音速抛出被称为“车轮”的装甲碎片。霰弹和碎片会进一步穿透内层的墙壁,释放出更为致命的霰弹。在约百分之一秒后,弹头在船体内部爆炸,有巨大的杀伤力。德军和英军在当时都使用了同一类型的穿甲弹。但真的是英国人的炮火将它击沉的吗?据幸存的德国海员说,俾斯麦号是根据上面的命令自己炸沉的。他们更愿意相信,即使在最后的关头,也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战舰无法再移动,我们将战斗到最后,元首万岁。”这突然的消息震惊了所有的人。舰长林德曼的话也像宣布了死刑。船员们已准备好在黎明前做最后一战。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分析战斗痕迹,解开历时60多年的谜题。他们将对俾斯麦号进行彻底的损伤检查。在船首,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弹头被发现了。最初胡德号被俾斯麦号击沉时,威尔士亲王号也遭受重创,但在绝望的反击中,炮手给了俾斯麦号关键性的一击。炮弹从左至右穿透舰首,留下一个六英尺宽的豁口。虽然被击中的位置高于吃水线,可汹涌的风暴向俾斯麦号内部灌入了大量海水。另一发炮弹击中了侧舷装甲的下方,海水灌入一个锅炉室,使船体向左倾斜了9度。这样的损伤使得当时的舰长林德曼无法再全速前进,这最终决定了俾斯麦号的命运。

  在尾舵的机房里,他们又找到了一个扭转历史的鱼雷弹洞。当时的英国飞行员中有很多之前并没有开过旗鱼飞机,也没有战斗经验。当时天很黑,天气也非常恶劣,他们用了两个小时才找到俾斯麦号,随即从左右两舷展开攻击。他们驾着又旧又慢的飞机在俾斯麦号上空飞行,对抗着防空炮火织成的密集的火力网,竭尽全力组织进攻。一次次贴着海面逼近,紧挨着甲板拉起来,穿过防空火力网,升入云层。他们尽一切可能使鱼雷攻击船体的侧面,如此无畏的攻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罕见。

  俾斯麦号成功地躲了无数的鱼雷,只有一枚除外。这唯一的一枚鱼雷居然命中了右舷的方向舵,使俾斯麦号只能在原地打转。这是致命的一击。船员尽最大努力想进行修复,可咆哮的海水一涌而入,把他们推了回来,甚至根本无法了解损伤情况。俾斯麦号的指挥官卢金斯当即拍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报给德国海军指挥部:“战舰无法再移动,我们将战斗到最后,元首万岁。”这突然的消息震惊了船员和船上的无线电通讯员。电报内容在船员间迅速传播。凌晨,舰长林德曼宣布船员可以到储备库里随意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他的话就像宣布了死刑。船员们在黎明前已准备好最后一战。

  破晓后,英国海军上将托维首先命令在27,000码外向俾斯麦号开火。然后他不断靠近,直到把距离拉近到3,000码。在这样的距离炮弹几乎是平射的。它们洞穿了炮塔,凿开了上层结构的装甲。显然他们要报复德国人对胡德号所做的一切。托维下令让乔治五世号尽可能靠近俾斯麦号,这样他就可以透过望远镜看到巨大的战舰遭受炮火轰击的场面。

  英国炮手的主攻目标是船桥,他们想摧毁战舰的大脑。炮火指挥官施奈德曾在指挥塔内对四门主炮发号施令。但上午9点02分,罗德尼号一发16英寸的炮弹直接命中指挥塔,撕开了甲板,炸开了14英寸厚的装甲防护门。施奈德和其他指挥官立即丧命,俾斯麦号上的火炮就此失控。在英国舰队向俾斯麦号发射的2,876枚炮弹中,有七百多发是可以穿透装甲的14或16英寸炮弹。下潜小组惊讶地发现,在战舰的装甲带上只有4个穿透孔。这意味着七百发炮弹中只有4发穿透。如果是这样,沉船应该另有原因。多塞特郡号上的英国船员声称,在俾斯麦号沉没前几分钟,他们有3发鱼雷击中目标。会是鱼雷吗?

  要找到鱼雷弹孔,下潜小组必须检查更下层的船体,但遗憾地是,下层船体出现了很长的裂缝,推测是在降落到海底时受冲击而迸裂的。鱼雷的痕迹已经无从辨别。经过严密的考察和取证,下潜小组发现的所有证据都支持了德国人的说法。虽然英国海军上将托维不断要求拉近和俾斯麦号的距离,直到火炮能够成零角度平射,但由于弹道过平,无法形成致命伤,炮弹也由于水的阻力而无法击中下层船体。炮弹炸毁了船桥,杀死了船员,但没有破坏船体的核心,并未使它沉没,只是在不断的折磨它。为了拯救自己逃出狂轰滥炸,船员们凿沉了自己的船。

  当时俾斯麦号的水手卡尔、沃尔特和海因茨知道,他们必须弃船。人们慌张地拥挤着,来到左舷的甲板上。“我跑到左舷甲板上的时候,到处都是火焰和受伤的人。”海因茨在这里遇到他的一个朋友,腿被炸飞了。那个人跟他要最后一支烟,他递过去了,这是他最难忘的一幕。海因茨继续向船尾跑去,和其他20几个幸存者一起穿上救生衣,然后他喊了最后一句口号:德国人民和祖国万岁,随后他们就从甲板上滑进了水里。最初大家都围在他的身边,然后就各自散开了。就像海面上起起伏伏的木塞子。一千多人在冰冷的海水中丧生。

  “在英国战舰多塞特郡号上,我们明白了,他们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我们得到了最好的待遇,那是你对待朋友,而不是敌人的方式。我们再次向那些失去生命的,那些永远无法回家的人们致敬。60多年来,他们的灵魂沉积在深深的海底,在这里的宁静中安息。战友们,你们没有被忘却,我们会记住你们,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伟大的战舰逝去了,更可怕的武器取代了它们。俾斯麦号现在成为了海洋动物的家园,静静地守卫着海底世界。对于这个世界曾经发生的疯狂,它将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碧蓝航线获得俾斯麦的方法有哪些?,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想知道关于碧蓝航线获得俾斯麦的方法有哪些?的信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小编带给大家有关碧蓝航线获得俾斯麦的方法有哪些?详情,一起来看看吧~

《碧蓝航线》即将于7月19日晚上进行新铁血舰娘发布会,会上线新的战列舰——俾斯麦,很多指挥官还不清楚俾斯麦的获取方式及建造时间,铁骨小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碧蓝航线俾斯麦获取途径一览:

俾斯麦应该是直接加入建造中,不能通过副本掉落,会加入重型舰建造当中,另外两个卡池不能获得。也不排除像上次威尔士亲王和爱宕那个活动,推出活动卡池,如果出了活动卡池就,一定要在活动卡池抽哦。

碧蓝航线俾斯麦建造时间一览:

俾斯麦是一艘战列舰,建造时间肯定突破4个小时,突破5小时几率也是很大的,目前官方还没明确消息,一有消息小编会立刻更新。

俾斯麦号战列舰(英文:KM Bismarck battleship[1] ),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

该舰始建于1936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的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所建造的最强的战舰。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再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空袭,被3枚鱼雷击中,其中1枚击中舰尾,沉重的结构受到损坏后向下压迫到舵机,导致俾斯麦号的舵角卡死在15度。这使俾斯麦号已无法回避英国舰队的攻击(在海流和风的影响下,俾斯麦只能向北北西方向前进,而这是英军的包围网中央),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难控制航向。

1941年5月27日晨,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包括英王乔治五世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及巡洋舰、驱逐舰,用炮弹、鱼雷轮番对操纵失灵的“俾斯麦”号进行轮番攻击。于八点左右俾斯麦号进入战列舰主炮射程,两舰迅速接近,并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轰击俾斯麦号。俾斯麦,前后火控站先后被击破,甚至在前20分钟内舰艏的两门主炮就先后报废。事实上,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俾斯麦号一直只攻击罗德尼号,但是1496英寸炮无法贯穿“BIG SEVEN”中以惊世骇俗防护能力著称的纳尔逊级战列舰罗德尼号。俾斯麦号中弹26枚,加上至少1枚鱼雷。最后的一枚16英寸炮弹是在极近的距离发射的(大约3,000码)。但直到10时25分俾斯麦号仍然没有沉没,甚至引擎尚在运转。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德国人试图自沉军舰以避免被俘获。英国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随后在近距离发射了3枚鱼雷,全部命中。10时36分,俾斯麦号终于沉没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永不沉没的战舰”沉没了,大西洋海成为它的水下坟墓 。英军指挥官托维上将在战斗后说:“就像一战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号进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战斗,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以至于在她沉没时她的旗帜还在飞扬。”

《碧蓝航线》俾斯麦选择什么装备好?,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想知道关于《碧蓝航线》俾斯麦选择什么装备好?的信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小编带给大家有关《碧蓝航线》俾斯麦选择什么装备好?详情,一起来看看吧~

《碧蓝航线》俾斯麦装备推荐。碧蓝航线在7月20号左右建造池就要加入新的金皮战列舰俾斯麦了,很多指挥官在得到舰娘后不清楚用什么装备好,下面就让铁骨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俾斯麦用什么装备好吧!

综述:

俾斯麦作为战列舰装备为主炮,副炮,防空炮和设备。主炮副炮分三种弹药类型,不推荐通常弹,在穿甲弹和高爆单之中进行选择。

高爆弹和穿甲弹的区别在于,高爆弹有概率点燃,对轻甲目标伤害加成,对重甲目标伤害减少;穿甲弹则是对重甲目标伤害加成,会穿透多个目标造成伤害,对轻甲会过穿,伤害-50%。

所以显而易见,轻甲敌人多的时候用高爆弹,重甲敌人多的时候用穿甲弹。

主炮选择:

穿甲类推荐:

1双联装406mm主炮MK5T3

特点:伤害高(所属科技箱——克洛希德)

2双联装381mm主炮T3

特点:装填快(所属科技箱——威斯克)

高爆类推荐:

1双联装406mm主炮MK6T3

特点:伤害高(PVE可以无脑选择)(所属科技箱——克洛希德)

2410mm连装炮T3

特点:装填快(所属科技箱——藏王重工)

副炮选择:

这里只推荐155mm三连装炮T3

(所属科技箱——藏王重工)

防空炮选择:

PVE无脑选择八连装40mm"砰砰"炮T3

设备选择:

方案一:双链式装弹机

(以装填速度为主)

方案二:链式装弹机+火控雷达

(以输出和命中为主)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遗憾是被德国海军自行凿沉的

为什么说俾斯麦号战列舰的遗憾是被德国海军自行凿沉的?我们从卡梅隆《重返俾斯麦战舰》纪录片开始寻找答案!

在纪录片《重返俾斯麦战舰》中,利用遥控潜水器,卡梅隆拍摄了若干影像、照片,目睹了这艘战舰自沉没以来再也不曾为世人所见的部分真容。他发现俾斯麦号的船体内壳没有被任何鱼雷或弹丸击穿,因此,有可能英国的鱼雷其实并未造成任何严重的进水。据有些幸存的德军舰员声称,俾斯麦战舰是德国人为避免英国人将船掳去而自行凿沉,这与传统的英国人击沉说截然相反。

但是,这么严肃的事实,自尊心强烈的英国历史学家们怎么能承认!

俾斯麦战舰的这个名字源于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的奥托·冯·俾斯麦,此舰于1936年动工,1940年8月服役,满载排水量达49972吨,是当时德国最大的战舰,1941年5月27日被英国皇家海军击沉。

俾斯麦战舰是在在希特勒的支持下,时任海军总司令的雷德尔制定的扩充海军Z计划的产物,其中包括违反条约建造航空母舰及大型战列舰。然而,在重建海军的过程中,雷德尔面临着来自戈林的德国空军的竞争,导致某些计划进度缓慢,未能在战争开始前完成。这种竞争关系在战争时期仍然存在,在1941年战舰俾斯麦出航执行的“莱茵演习行动”,雷德尔也考虑到了希特勒已在准备巴巴罗萨作战,陆军和空军的需求将为最优先,若不在海上取得惊人胜利,则难使希特勒继续支持海军舰队。

1941年5月,俾斯麦号战列舰在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伴随下闯进大西洋,两舰行踪在挪威卑尔根附近海岸先后被瑞典巡洋舰和英国侦察机发现。在随后的一系列战斗后,5月27日上午,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英舰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及其他战舰,经过约90分钟的战斗,俾斯麦号在当日早上10时40分沉入水中。这艘纳粹德国的超级武器最终沉人了大西洋水下三英里的深处,生还一百多人。

在此,人们不禁要问,二战德国名声一时的潜艇呢?在俾斯麦战舰最后一战中,德国海军的潜艇在哪里?

据邓尼茨讲述,德国海军在俾斯麦执行任务时,就作出了潜艇支援俾斯麦号在大西洋作战的决定:1 继续按通常的潜艇战观点部署潜艇。2 如果我战斗群在大西洋逗留期间有可能与潜艇协同作战的话,就进行协同作战。为此特派一名有经验的军官到俾斯麦号舰上。3 舰队司令随时通过潜艇发出的无线电通信来掌握潜艇的位置和了解潜艇部队司令的意图。

1941年5月24日舰队司令吕特晏斯要求邓尼茨的潜艇在格陵兰南端以南的海区排成正方形阵位。他想把已保持接触的英国舰船吸引到这个正方形阵位中。按照其要求邓尼茨将该潜艇群的7艘潜艇进行了配置。当德舰及其追击者英舰到达德军潜艇阵位之前,它们都出乎意料地向南,然后又向东南方的比斯开湾港驶去。德国海军潜艇后来所知,临时改变决定的原因是由于俾斯麦号的前部中弹,引起油料不断损耗。为了准备让俾斯麦号重返大西洋军港,遵照扎尔韦希特尔海军将军的作战命令,潜艇在那里配置成一个巡逻幕。其中刚从战场返航处于途中的U-556号和U-98号潜艇没有装备鱼雷。但它们作为侦察艇还是有用的。该巡逻幕的另一艘潜艇U-74号由于被深水炸弹击中而失去战斗力,也同样处于返航途中。该艇准确地看到了形势的严重性,并报告了自己的情况,说最迟在第二天凌晨可到达比斯开湾潜艇群附近的阵位。因此,它也作为侦察艇配置在巡逻幕中。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派遣了多达8艘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和2艘航空母舰的隆重场面前往拦截俾斯麦号。当俾斯麦号进行最后的战斗时,在俾斯麦号附近德国海军方只有无弹药的U-556号潜艇和失去战斗力的U-74号潜艇,而英国海军却有半个舰队的兵力。

俾斯麦号沉了,莱茵演习行动以德国海军的失败告终,使得希特勒对大型水面舰的兴致降至谷底,成了水面舰队和雷德尔的转折点,雷德尔也因此被冷落,随后德国水面部队遭遇了一系列的失败,尤其是巴伦支海海战,英运输队安全逃离,阿道夫·希特勒对海军水面舰艇的无能十分愤怒,甚至暗示要将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都一并拆毁。海军司令埃里希·雷德尔元帅被迫辞职,被潜艇部队指挥官卡尔·邓尼茨接替。

俾斯麦号究竟是被击沉的,还是自沉的,历史最终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682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7
下一篇2024-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