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英:从明星到作家,四婚七子,最难最爱皆为赵丹

黄宗英:从明星到作家,四婚七子,最难最爱皆为赵丹,第1张

花开了,叶绿了,我蔫了。

钟走着,表走着,我停了。

在接受曹可凡采访时,黄宗英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感慨自己的老去。

回首往昔,黄宗英说:访旧多为鬼。那些陪伴大半生的老友,接连离去,哭都没有人劝,还是得自己把自己劝好。

如今,95岁高龄的黄宗英也去了,去和老友相聚,又能见到最爱的赵丹了。

黄宗英的一生,过得精彩纷呈,她用95年的时光,诠释了一个美丽女人的精彩。

1925年7月13日,黄宗英出生于北京,父亲是工程师兼职工大学教授。

9岁那年,父亲病故,黄宗英和兄弟姐妹跟随母亲到天津投靠亲友。

1941年,黄宗英跟随哥哥黄宗江去了上海,在上海职业剧团打杂。

在剧团,黄宗英机灵勤快,不断学习揣摩演技,天赋不错的她很快从配角开始走上演艺之路。

《甜姐儿》风靡上海滩后,主演黄宗英火速走红,也因此有了“甜姐”的雅号。

与此同时,黄宗英还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段爱情与婚姻。

她和剧团里年轻有为的指挥相爱了,两个人情投意合,很快决定结婚。

不曾想,对方一直有严重的心脏病,却和家人一起瞒着黄宗英。

结婚仅仅18天,第一任丈夫便因心脏病去世。精神受到重创后,黄宗英离开上海去了北京疗伤。

在北京自我封闭了半年, 哥哥黄宗江的同学程述尧邀请她加入“南北剧社”。

程述尧比黄宗英大9岁,他处处关照黄宗英,对她百般呵护。

人在痛苦时总是容易感动,在对方不断追求下,黄宗英在1946年嫁给了程述尧。

家庭稳定后,黄宗英重新投入事业中,从话剧舞台转战大银幕。

她先后主演了《追》、《幸福狂想曲》和《街头巷尾》等影片,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

也许,和程述尧在一起,更多的是友情和感动,黄宗英在拍《幸福狂想曲》时与赵丹相恋了。

赵丹是著名影星,有过一段婚姻和两个孩子,那段婚姻是不得已而结束的。

当年,赵丹到新疆发展,却被军阀盛世才关在狱中,一待就是5年之久。

妻子叶露茜得到“赵丹已死”的假消息后,信以为真,带着两个孩子另嫁他人。

赵丹恢复自由后,万里迢迢去挽回妻子,却看到妻子已经怀了第二任丈夫的孩子。

“一个家庭已经被破坏了,我不想再破坏第二个家庭了。”

面对跪着恳求她回家的赵丹,叶露茜含泪说了这样一句话。

赵丹心碎不已,却只能带着两个孩子返回上海。

赵丹性格外向不修边幅,还有些孩子气,在和秦怡拍摄《遥远的爱》时,喜欢上了秦怡。

秦怡说他更适合当朋友,打打闹闹的像个小朋友,因此拒绝了他。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赵丹的孩子气,在黄宗英眼里却十分可爱,拍摄《幸福狂想曲》时,两个人暗暗爱慕着彼此。

那个时候,黄宗英还是程述尧的妻子,面对赵丹炽热的表白,她答应回去和程述尧离婚。

即便坦承自己爱上了别人,程述尧还是想挽留婚姻。

哥哥黄宗江出面调和未果,见黄宗英意志坚决,程述尧选择了成全。

自那以后,黄宗英提起程述尧,都是感激,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赵丹和黄宗英很快步入婚姻。

他和前妻2个孩子,和黄宗英生下3个孩子,又收养了周璇2个孩子,他们婚后带着7个孩子生活。

继母难当,黄宗英难得的对赵丹与前妻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

女儿赵青爱好音乐,黄宗英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她买钢琴;赵青想跳舞,黄宗英连夜赶制舞裙。

儿子年少轻狂,时常惹祸,每次惹上事端,都是黄宗英赔钱赔礼又道歉。

无论什么时候提起,赵青都说黄宗英是一位好妈妈。

黄宗英热爱表演,婚后也没有停下脚步,**《家》中饰演的梅表姐,成为她又一个经典。

没想到,一心扑在事业上,却引发赵丹不满。

赵丹不止一次抱怨黄宗英东奔西走,回到家没有端茶倒水知冷知热的人。

另一方面,赵丹喜欢吃醋,不愿意看到黄宗英和别的男演员聊天,经常为此大发雷霆。

他们的感情出现了危机,一位女人乘虚而入。

60年代,赵丹爱上了粤剧名伶红线女。

事情发生后,赵丹被要求写检查,这份检查是黄宗英去上交的,路上她的眼泪哗哗的流。

即便如此,她还安慰丈夫说:没关系,做过的事就不要后悔。

赵丹和红线女迫于压力分手,黄宗英继续照顾陪伴着赵丹。

在那场运动中,赵丹再度入狱,身心备受摧残。

黄宗英也去了农村,但是她心态好又能干,坚信日子总会好起来。

赵丹回到影坛时,因为事业挫折,经常大发脾气,黄宗英总是和风细雨的安慰和陪伴他,缓解他的压力。

生活慢慢恢复了平静,赵丹的事业却陷入瓶颈。

一直没有理想的角色让赵丹郁郁寡欢,最终患上癌症。

1980年10月10日,一身傲骨壮志未酬的赵丹离开人世,享年65岁。

黄宗英也告别银幕,华丽转身,成为一名作家,全心投入文学创作。

《大雁情》、《橘》、《没有一片树叶》、《美丽的眼睛》和《小木屋》等都是黄宗英的作品。

她文笔清丽、自然婉约,文字总是给人清新脱俗之感,文学成就不亚于影视方面。

1993年,黄宗英迎来了自己的第4段婚姻。

那是份非常热烈的黄昏恋,两人相识多年,在各自伴侣过世后走到了一起。

黄宗英在上海,冯亦代在北京,他们鸿雁传书,一年多时间写下50多万字情书。

有一次,冯亦代3天收到黄宗英4封信,乐得忘乎所以。

68岁的黄宗英和80岁的冯亦代走进了婚姻,他们房间的墙壁上,还挂着赵丹和冯亦代前妻的照片。

婚后,他们把情书编辑成书,又出版了几本文集,可谓举案齐眉相得益彰。

冯亦代年事已高,身体一直不好,黄宗英对他精心照顾,熬过了一次又一次危险。

冯亦代曾经感慨地说:“现在我这个人,说穿了,是为你而生存,因你而生存,再没有别的了……”

2005年2月23日,92岁的冯亦代驾鹤西去,与发妻子郑安娜合葬。

走过了近一个世纪,嫁过4次,抚养7个孩子,做明星写书,黄宗英的一个人好像活了几个人的人生。

提及往事,黄宗英说这辈子最对的事是嫁给了赵丹,赵丹是值得爱的。

她最难的是做赵丹的妻子,最爱的是赵丹,最成功的也是做赵丹的妻子。

黄宗英那般美丽耀眼,又足够精彩。

有妻如此,又何尝不是赵丹的幸运?

  我读的最多的女作家是琼瑶、三毛和张爱玲。这不奇怪,国门开放以后先后流行过这三位女作家的书。我是读闲书的方式,自然很受了一番潮流的影响。

  十七、八岁的时候,根本不用去买和租琼瑶的书看,看完一本,女同学中马上有人又传来一本。她的书在宿舍和教室随处可见,甚至普及到我们那位非常无趣的中年男代数老师,看完后他还和我们讨论哪本好哪本不好。但说真的,我好象从来没有喜欢过琼瑶的小说,她的女、男主人公都是格式化的,在这本书里见过,到那本书里又撞到。她给人物的定义都差不多,推崇的都是“遗世独立”“清雅脱俗”。遗世独立和清雅脱俗当然是好的,但好是因为基于现实生活的世俗基础,象沙中的金,象星空的月。琼瑶五十本小说看下来,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的人物,赶大集似的,简直泛滥成灾,成了恶俗。

  琼瑶小说的文艺性很强,唯美倾向严重,人性的与人生的灰暗底色被剔除净尽,这尚不算致命的,致命的是小说人物形象的单薄和故事情节的拙劣。无非两个与众不同的人相遇,动心,中间三波两折,最后成或者散。这本是人生最基本的故事,每个作家都可以从中挖掘无限的独特的深意出来。但琼瑶的故事缺乏创新,人生的困顿纠结着眼处太狭窄,人物的走向和情节的铺陈人为痕迹太重,看起来很造作。编故事的最高境界是,明明是假的,但看起来还就是象真的。而琼瑶的小说是,很可能是真的,但给她一说就变得很假,而且都是一种假法。好象芸芸众生中就只有那么一干人的事情是值得一说的。尤为讨厌的是,那里面的主子天生就是主子,而奴才果真都是天生的奴才,奴性十足,活该做奴才,且她对此充满了赞赏之情。

  但琼瑶的市场出奇的好,很多有姿色但实力尚无定论的年轻女演员都梦寐以求上她的戏,期待一炮打红。因为这样的先例着实不少,林青霞、刘雪华、陈德容、赵薇、蒋勤勤、林心如莫不如是,自出演琼瑶的影视后身价倍增、片约不断。琼瑶的小说和电视剧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正好投合了最大市场群的审美趣味和欣赏口味。琼瑶塑造的人物本来很俗但貌似很雅,故事很假但跌宕起伏。最渴望摆脱平俗的人不是少数高雅的人,他们对装模作样的附庸风雅是大大不屑的,而最多数的无力脱俗的民众才最爱做一点附庸风雅的酸梦。正如古代的贫苦书生最喜欢编造才子佳人,然后由说书的唱评弹的将之热烈演义四方传播,成为市井中最畅销的最受欢迎的传奇。

  琼瑶曾经对别人指责她的作品做出一种幽怨式的辩解:稿费岂是那么好赚的!我写作常常将手指头磨肿,然后用胶布缠起来再写。这是琼瑶一贯的姿态,也让我们想起她笔下的那些女角,每受到批评排挤必做出一副无辜的小可怜相,即使她损坏了别人利益,被人憎恨,那被损坏了利益的也好象出于道义和良心而不好把她怎么样。琼瑶是第三者,和已婚的平鑫涛恋爱十三年,于是在她所有的小说里值得同情的都是第三者,而发生婚外恋的男子的原配则都被刻意丑化,直至让读者观众觉得夸张和过分的程度。但写《我的故事》的自传时,她又追忆平先生的前妻是一个很贤淑文静的女人,当初折磨琼瑶的都是别人。姿态是很高的,我们常常见到这种情形,好处都得到了,再反过来同情弱者,以此表明自己的通情达理宽大慈悲。

  我想琼瑶本人并没有她笔下的人物那样单纯和天真,她是深谙雍容笔下“绵羊的哲学”的,以一种女性的、柔弱的、委屈的姿态唤起别人的同情,然后在小说和实际的生活中无往而不胜。琼瑶的小说和她本人的经历总是密切相关,青年时代悲苦,则多做凄凉之声,象〈窗外〉〈六个梦〉等。虽然悲得有点矫情,但是因为有愤世嫉俗的腔调,到底还有些可爱。在那段马拉松式的第三者恋情里,有着太多的悲欢离合。因为以爱情的名义,性情中人对她的痛苦一般能够理解和同情,但不被同情的是她那副小可怜的无辜的乞求同情的样子。期间的作品随着她的情感悲欢而悲欢着,失意的时候编出〈雁儿在林稍〉的迷茫和〈碧云天〉的悲苦,心情好的时候写了〈寒烟翠〉的轻松和圆满,顺心的时候又编了无聊的〈冰儿〉,她始终没有脱离她自己。

  可以说,琼瑶一直在追求雅,赞美雅,而从来不屑于品味生活的平淡之美,但她的作品和创作行为却充满了一种承欢的意味,她看不起世俗和平庸,但她的作品长期投合世俗和庸人,承欢读者和观众。就是对自己的私生活也是如此,事隔多年她著述自传表示当年与国文老师的恋爱是“发乎情而止乎礼”,我不知道她是想向谁表白当年的纯洁。又称平鑫涛追她是“很下了一番工夫。”她故事中的男人女人都很善谈,话太多,什么事情必须用嘴去说清楚,因为作者自己也不懂得沉默之美,既不会用平实的细节去行进故事,也不明白在感情中语言很多时候是多余的。

  对三毛的感觉十分复杂。前阵子某个晚上,孩子不在身边,长夜无寐,便去阳台的书架上找书看,这样的夜晚看什么呢?我的眼光停留在几个薄薄的书脊上,上面有三毛的名字,已好些时间没有动过了,有一层轻微的灰尘。抽出来,带回卧室,搁在枕头边,再打开那些看得烂熟的文字,却已不是最初的感受和心情。呵,年轻的时候,我曾经那么的爱她,曾经对她顶礼膜拜,一度觉得三毛的生活方式那么理想,全是真情真性,几乎达到了自由的状态。但是现在再看,却觉得,那些欢乐也似乎有些撕心裂肺。如果说琼瑶太矫情太狭窄,那么三毛就是把自己当做了一个演员。琼瑶是个捏面人的,三毛却把自己的生活当成了可以揉捏的面团。

  三毛去世后,曾引发种种风波,马中欣曾反感的查证她作伪的实例,那时我讨厌的是马中欣,但未尝不对他的论断怀着多半的相信。我相信他说的是事实,但讨厌那么一个大男人,万里迢迢跑去撒哈拉只为戳穿一个女人的美丽谎言。

  也并非因为这些不喜欢她,不是的。其实就是马中欣不说,也早猜到那些真相。

  一个不美的女人,坎坷的一生,如此而已。

  三毛不美,少年受过刺激,必是不很讨人喜欢的性格。但是她的父母都是世间最好的父母,接受了她的任性,包容了她的率性。这样的父母,应该养得出一个心态很健康、人格很健全的孩子,即使遇到过一个恶劣的老师,又怎么会一下子自闭得那样严重?后来,成长,求学,恋爱,但情路一波三折。她不断地爱上生活中出现的有着某一方面可取之处的男子,但她长得不好,不敢坦然面对。为了掩饰这种自卑,她从来不肯承认相貌带来的失败感。相貌对于一个女人的爱情经历是影响重大的。琼瑶生得不错,且颇有女人韵味。三毛不行,三毛长得很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但她又是极为痴情、多情的人。所以她的爱情多是她爱上人家,但她偏要向别人证明,有许多许多的人爱过她,以此来证明自己有魅力,坚定虚弱的自信。她的自信都是伪装出来的。她企图来说明,一个象她这样丑陋的女人也可以轰轰烈烈的恋爱。琼瑶的爱情多是人家爱她,三毛的爱情其实多是她爱人家。曾有人说,爱神在去爱的人那里,而不在被爱的人那里,虽然不无道理,但从得失来说,谁都不肯承认自己是失败的,是输掉的,每个人都喜欢占上风。于是三毛总是将似是而非的被爱珍惜的记取,陈列给别人看,正如孔已己在柜台上排出他的九文大钱。

  三毛不是故意要说谎,她只是想告诉别人她活的很出色,很带劲。她将自己最带劲的点连接成虚线给人看,让人以为那些虚线就是她真实的人生。所以人们只看到,她活得如此坚强,如此从容,如此游刃有余,如此占尽上风。其实不是。她只是在扮演一个留在纸面上的虚拟的自己。好象是台湾的季季说过,三毛的作品里是一种“自我幻化”,我最认同这种说法。一个逃避人生的人,除了自我幻化还有什么更好的消遣生命的方式?她一味向读者兜售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三毛,然后躲在虚化的人物背后心力交瘁。后来她曾在文中说:“你们都被三毛骗了。”又说:“我要杀死那个三毛。”这说明,再继续表演下去,她实在力不从心。

  病痛,心痛,都曾经是事实,但这一切若被当作商品贩卖,总有一天她会感到承担不起,因为没有人的真实和隐私可以给人拿了放大镜端详。

  她是一个在心态上很不健康的孩子,她热爱自然的一切,大海,艺术,真诚,并且把自己的热爱夸大,放在舞台上表演。舞台原本是虚构命运的地方,她偏要拿真实的自己去上演,到最后自然弄的真真假假是是非非不可收拾了。

  其实三毛不知道,对于懂你的人来说,你不作秀他更接受你,对于不懂你的人来说,你演得越卖力你的可挑剔处便越多。人说三毛最后自杀是因为丧偶、《滚滚红尘》被攻击、病痛的折磨或者寂寞,其实,她一直在成功给别人看,在心态上,她甚至接受不了一个正常的失败。她得失不起,承担不起,然后选择死亡。她教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坚强活着,但她自己做不到。我们面对出生是没有主动权的,我们对命运也大多是逆来顺受,我们唯一对自己的生命有主动权的一件事就是结束它。当三毛无力将自主意志成功表现给我们看,她便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最终的自由——自杀身亡。这是她最后的真正的也是唯一的自由罢。

  张爱玲

  (关于张爱玲的文字,曾专门在一个叫《我读张爱玲》的帖子里谈过,搁在散文天下版块,在这里不再多说。)

  张爱玲出身好,所以心态也好。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曾写过一对年轻的败落贵族,是一对票友夫妇,中有一语评论:贵族就是贵族。高贵无须证明,用在张爱玲身上也应当贴切。张爱玲自小在锦绣绮罗中长大,那种心态上的优越和自信,从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衬托。她的作品,尤其是年轻时代的作品,无与伦比的华丽与精美,无声昭示着傲视人间的才华。她对自己的困苦和挣扎不加渲染,因为知道自己本是最贵重的,自己当心便好,无须向人展示。漫长的一生,她最多的时间是在离群索居中度过,完全的孤独,直至死亡。中间接纳过两个男子,但加起来也不过十年光阴。

  寻常的读者多指摘张小说人物的变态和生活环境的灰暗,其实在我看来张爱玲是心智最健全的女作家。在作品中她从无简单化的褒贬爱憎,人物是人物,她是她,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沾亲带故。她同情任何形式的爱情和生存,尊重每一个人物的存在。在她的世界里,每一个男人女人都被还原,都被谅解。曹七巧值得同情,而掌控汪伪特务机构的实权人物也有其可悯之处。

  张爱玲很少矫情,推崇苏青,盖因苏青是个最没有文艺腔的女作家吧,坦荡率真得让人惊讶。张爱玲唯一的矫情是她出身世家而偏说自己“俗气”和自私。但她的自私也是真自私,冷漠得坦然而彻底,建国后取道香港再辗转去美国之前,弟弟来问她是否走,她那时已有决定但不说,直至临走之前也没有打过一个招呼。真难相信那是她文中小时候在一起玩,故事讲不好讲到一半便被她笑倒打断,然后象对待心爱的玩具般亲一下他,那个唯一的弟弟。此后一去杳然,不仅和弟弟,而且和气味相投的姑姑都音信隔绝几十年,期间对远嫁东南亚最终凄凉老死的母亲更连问也不问一声,真是令人骇然。也许有人会说当时的政治空气所迫,但我猜如果没有政治的因素,她也热情不到哪里去。尤其是,她从来不会为这个而矛盾自责,这真不是平常人能够做到的,平常人如果这么做,一般会在良心上和自己过不去,需要给自己一个辩解一个立足点,但张爱玲不需要,亲情的负累对于她,似乎没有一点了,就象一摔袖断了尘缘出了家的人,再无过多牵扯。“无立足境,方是干净。”林黛玉说的好象就是她。但与之相反的是,胡兰成再对她不起,当他落魄逃难的时候还是寄了钱去。赖雅中风多年她亦悉心照料并辛苦赚钱养家。在亲情上的决绝和在爱情上的有情有义真是大相径庭。

  胡兰成值不值得她喜欢和爱恋?很多女性张迷都对此耿耿于怀。其实,对于胡兰成,我想她应该早就看穿,她只是不肯戳穿,因为那是她在苍凉人世唯一一次真正热烈投入的爱情。她太珍重自己,而那两年张爱玲脱不开的也只是她自己。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文章的标题,“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话用在张爱玲身上也是恰当。不仅和人争让她不屑,就连解释、获得世人宽容和体谅的企图都会让她不屑。她一边和小人物一样辗转在自己宿命的旅途上,承受着属于自己的繁华与哀痛,一边又高绝人寰冷眼看世。她的爱情,她的立场,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别人无权过问,她亦不觉自己有向众人解释的义务。不解释,也从无一个字的追述。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她遇见了他,她爱他,他曾经带给她温暖、惊喜和伤痛,但她的爱和伤都只是她自己的事,和别人无关,甚至可以说和胡兰成本人亦无关,无论怎样做都只为自己,都是坦然。在别人指责她有汉奸文人嫌疑时她只闲闲几笔,说:我未接受过大东亚共荣团的邀请,其他,那便是我个人的隐私了,态度之超然高妙,让人佩服。这是最健康的对待爱情的态度吧。

  中年遇到赖雅,赖雅已是老年人,她才三十多岁。谈得来,同居,怀孕,经济状况不好,养不起小孩,只好堕胎,从此坏了身体。后一直照顾中风的赖雅到他去世。有时面临居留、居住和金钱的逼迫而竭尽全力求取生存,有着许多的不得已和尴尬,但从不叫苦给人听。

  她让我想起亦舒笔下那些女人,高贵,自信而自负,争气。亦舒的小说依然是文艺作品,写来为市井欣赏——人言小资多看亦舒,但我看来小资亦只是市井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于女人在商业社会上的打拼具有更积极的指导意义。张爱玲自负的是才华,高贵的是心态,争气的是性格。看透一切世情,却对于自己的困境亦抱每一个小人物自然的委屈和迷惑,无奈亦是深刻的无奈,曾与胡兰成在上海某公园相对被胡的姘头、当时的杀人狂女魔头佘丽君挑衅折辱,也曾在解放初年写过对新中国充满希望的小说《小艾》,还曾因衣食无继而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与人联手写讽刺大陆中共统治的《赤地之恋》。

  张爱玲一生最美的是她超然物外的姿态,但以上种种却也引人一声浩叹:拥有才华如她也不得不俯首于政治和生存。她自来崇尚黑白调和的写作笔法,她自己的人生亦是如此,倒也不算矛盾。没有虚假的大是大非,但也失去了斩钉截铁的恩仇快意。

在日常生活中,离婚经常发生。导致离婚的原因也有很多。具体离婚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由于经济问题或生活发生重大改变时引起的离婚

2、缺乏爱的婚姻或不能同步成长的婚姻

3、缺乏两性相处的技巧与方法,不懂的如何满足对方的需求,彼此感受不到对方的爱,误认为感情已经破裂而导致的离婚

4、婚外情或个性不匹配

张艺谋,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个伟大的导演。说起张艺谋的妻子,他们只能想到张艺谋的现任妻子陈婷,却很少有人想到张艺谋的前妻。据悉,张艺谋的前妻是作家肖华。

据说张艺谋离婚后继续给肖华提供经济资助,并多次在朋友面前提到对方,称赞他是一个忠诚老实的人。

张艺谋和肖华的爱情,是从下乡“插队”开始的。“插队”的三年间,“张艺谋”确立了萧华“用开水洗头”和共同生活在一个窑洞里的纯情。在萧华和张艺谋的职业生涯结束时,他们被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工厂,但他们仍然相爱。

在这段感情中,萧华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因为张艺谋和她一样有激情。那些年,有几个男生利用张艺谋追求小华,张艺谋写了40多页情书表白,最后赢得了小华。

1979年,他们结婚了。他们的婚礼很低调,却透露着最简单的幸福。几年后,他们的女儿张默出生了。那时候他们还是很有爱心的。

当上张艺谋导演后,他开始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包括一起合作的演员。后来巩俐出演**《红高粱》与张艺谋相恋,改变了他们的婚姻。他和巩俐合作,点燃了火花。张七岁那年,巩俐和张艺谋的关系彻底破裂。小华,他们的关系最后以离婚告终。

1987年,张艺谋和巩俐因**《红高粱》相识相恋。经过一段传奇般的恋情,他们在1995年1月拍完最后一场摇摇晃晃到外婆桥,张艺谋公开宣布和巩俐分手。

张艺谋和萧华是初中认识的。他们在1978年领了结婚证。1983年3月31日,女儿张默出生。1988年离婚,张艺谋和萧华。此后,张艺谋一直在经济上资助小华,一起抚养孩子,小华也从西影厂下岗多年。但导致他们离婚的巩俐,并没有在张艺谋身上结束。张艺谋和陈婷在1999年相爱,然后有了三个孩子。长子张一男、次子张和小女儿张一娇分别于2001年、2004年和2006年在北京出生。2011年,张艺谋在她的孩子被曝光后登记与陈婷结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539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6
下一篇2024-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