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车运动的由来是什么?

雪车运动的由来是什么?,第1张

雪车运动

雪车运动的由来

雪车,是一种集体乘坐雪橇,利用舵和方向盘控制在人工冰道上滑行的运动。1924年在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雪车用金属制成,形如小舟,车首覆有流线型罩。车底前部是一对舵板;上与方向盘相接,车底后部为一对固定平行滑,车尾装有制动器。

当前冬奥会比赛项目雪车,即指原来的有舵雪橇与平底雪橇项目。原来的国际有舵雪橇与平底雪橇联合会,现称为国际雪车联合会。以下沿用雪橇旧称介绍。

有舵雪橇也称“长雪橇”,为雪橇运动项目之一,是一种集体乘坐雪橇,利用舵和方向盘控制在人工冰道上滑行的运动。1924年在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雪橇用金属制成,形如小舟,橇首覆有流线型罩。橇底前部是一对舵板;上与方向盘相接,橇底后部为一对固定平行滑板。橇尾装有制动器。

1883年英国人把平底雪橇装上了橇板。第二年举行了公开比赛,吸引了许多人参加。1890年,爱好者们又制成装有金属舵板和制动闸的雪橇,称有舵雪橇。

1898年1月在克雷斯特朗又有4人座有舵雪橇问世。克雷斯特朗的滑道是自然雪道,因雪橇下滑速度不断增大,常常发生出辙、翻车等事故,因此人们逐渐想出在陡坡上多修转弯道的办法,以求减速,并把雪道表面冻成冰面,雪道两侧加护墙。在这样的雪道上滑降,平均时速可达90~100公里,最高可达120公里。

1903年第一条人工有舵雪橇线路在圣莫里茨建成。最初的雪橇乘员为5人,其中男子3人,女子2人,到20世纪初规则规定只允许男子参加,乘员人数由5人减到4人。

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成立于1923年11月。初期还包括无舵雪橇运动,直至1957年无舵雪橇运动才单独分出,另成立国际无舵雪橇联合会。女子比赛则开始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

无舵雪车运动

无舵雪车也称“运动雪橇”或“单雪橇”。一种乘坐(卧)在雪橇上,通过变换身体姿势来操纵雪橇高速回转滑降的运动。雪橇前部没有舵板,后部也没有制动闸。滑板上部为支架。滑板前面翘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软性,以利转弯,但不准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单座重量不准超过20公斤,双座不准超过22公斤。

比赛分男子单座、男子双座、女子单座三项。比赛时运动员坐在雪橇上,双手借助起点助栏用力向后推,使雪橇向前起动,滑行中仰卧在雪橇上,单手拉住雪橇皮带利用身体起卧,变换肩、腿姿势操纵雪橇,使之沿着冰道快速滑降。到达终点时,运动员须坐在雪橇上,否则不予计算成绩。单座滑4次,赛期为两天;双座滑2次,赛期为一天。均以时间少者为胜。成绩相等时,以各次滑降中成绩最好者为胜。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

无舵雪车运动的冰道最短不能短于1200米,上坡长度约占冰道总长度的12%,整个冰道时直时弯,使该项运动充满刺激。冰道的尾部是一个上坡,以便选手们停下。

无舵雪车最早流传于北欧。第一个比赛用车于1887年由瑞士圣莫里茨地区的机械专家马蒂斯设计制造。用两根滑铁和一个木结构并用铅块加重的橇架组成,滑铁固定在橇架的底部。20世纪初,橇架改用铁制,用直径15~2厘米的圆铁弯制焊接而成。整个冰橇重量不得超过50公斤,长不得超过70厘米,宽不得超过38厘米。比赛时对场地要求十分严格,线路设计必须符合北欧古代“十”字形字母。其长度为1214米。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为157米。全程设有10个转弯处。于1928年,1948年两次被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1957年国际无舵雪橇联合会正式成立,决定从第9届冬奥会开始进行无舵雪橇比赛,在非冬奥会年份,每年举行世界锦标赛、欧洲锦标赛及各种杯赛。无舵雪橇有男子单人、双人及女子单人3个比赛项目。男子线路长1000米左右,女子线路长800米左右。1964年在第九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无舵雪橇滑道无舵雪橇比赛设施。以混凝土或木材为基础砌成槽状的滑道。道宽130~150米,滑道两侧的护墙均需浇冰。比赛线路长度男子1000~1400米,女子800~1200米。全程设11~18个弯道,弯道的半径为8米。滑道的平均坡度男女相同,为4°~10°。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为70~130米。钢架雪车运动

钢架雪车又称无舵雪车、俯式冰橇,是在传统的雪车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运动项目。

钢架雪车在19世纪发源于瑞士山区的小城圣莫里茨,有可能是第一项滑溜项目。第一次的钢架雪车比赛在1884年举行,参赛者是在结冰的道路上举行比赛,从圣莫里茨滑到塞勒里那,获胜者得到一瓶香槟当做奖赏。1887年开始出现类似现在这种俯卧式的雪车姿势,1892年正式定名为Skeleton,因为这种雪车的造形类似人体的骨架,也称骨架雪车。

钢架雪车项目曾于1928年瑞士圣莫里茨奥运会上进行过比赛,分为男、女各一项比赛。直到20年之后,圣莫里茨再度举办冬奥会,又把钢架雪车列入比赛项目。可是钢架雪车项目因危险性较高,因此1948年冬奥会之后,又被取消,从此中断了在奥会比赛项目的历史,直到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才又再度成为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前两届的比赛,只有男子组,盐湖城冬奥会加进了女子组的比赛。

引言:钢架雪车与雪车相比有什么区别?作为冬奥会的比赛项目,钢架雪车与雪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从外观上看,雪车更像传统意义上的车,选手坐在里面比赛,而钢架雪车特别像一块“板”,选手在比赛中头朝前俯卧滑行。

一、转向器配置不同

钢架雪车没有转向器和制动装置。底部有铅块加重的骨架和两根固定的管状钢刃组成,车体前后装有缓冲器,中间装有把手,供运动员出发时推动雪车使用也有利于运动员将身体稳定于车体内,为防止受伤运动员需要穿戴包括头盔在内的一系列专业装备规则,对车身和运动员体重也有要求,如果超重需要减重。而雪车尾部装有制动器,舵手通过雪车内两个把手控制的滑轮系统,驾驶雪车规则对雪车车身和运动员体重同样有要求,重量不足可以为车体配重。

二、雪车运动倾向于团体项目

从传统上来看,雪车运动更倾向于团体项目,之前冬奥会的雪车竞赛项目包括男子双人雪车、女子双人雪车以及四人雪车。但是北京冬奥会上引入了全新项目--女子单人雪车。顾名思义,这个项目是个人项目。北京冬奥会上,女子单人雪车是两次滑行的时间相加,用时最短者获胜;双人雪车的规则是四次滑行用时最短者获胜;四人雪车的规则是两次滑行的时间相加,用时最短者获胜。

三、钢架雪车唯一包含男女单人比赛项目

钢架雪车是在传统的雪车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运动项目,也称卧式雪橇、俯式冰橇,是冬奥会滑行竞速比赛项目之一,参赛选手需头朝前俯身躺在钢架雪车上,用肩膀和膝盖控制方向,在1200米以上的倾斜冰道上滑行。钢架雪车也是所有冬奥滑行项目中,唯一一项包含男、女单人比赛的项目。

纵观很多冬奥会项目,可以发现,在很多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必须使用雪橇、钢架滑雪等工具进行比赛。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雪橇比赛和钢架雪车比赛的区别。现在来谈谈这两项运动的区别。与雪橇运动不同,钢架雪车运动员以姿势开始比赛,以大约40米的距离奔跑,获得启动速度。之后,运动员必须趴在钢架雪车上,以头朝下的姿势从赛道上滑下来。

滑行期间,运动员还需要利用身体沿着弯曲的跑道完成比赛,比赛中最高时速可达135公里,具备高度的技术性和挑战性,几乎可以落地飞行。我看这两场比赛最大的不同是比赛方式不同。也就是说,再次在钢架雪车比赛中,选手们必须以姿势开始这场比赛。运动员以后要跑大约40米左右,为钢架雪车提供启动速度,但速度达到标准后,运动员要直接趴在钢架雪车上,使身体处于向下的姿势,然后在赛道上滑行。

参加钢架雪车比赛的运动员应该利用身体来控制雪车的运动方向,因为跑道可以转弯,而不是直线。有记录显示,本场比赛中,雪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35公里,可以说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而且这项运动充满刺激和危险,一度被取消为冬奥会项目,2002年才稳定为冬奥会项目。因为这个项目太刺激和危险,被剥夺了两次冬奥会资格,直到2002年才在冬奥会项目上稳定下来。

雪橇比赛开始后,选手必须坐在雪橇上,用力将双臂向后推,接着用戴防滑手套的双手将冰块向后推,以获得加速度。出发后,选手们以前躺后的姿势躺在雪橇上,通过精湛的驾驶技艺完成滑行。例如,在弯道上,要调整重心和角度,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弯曲,同时保持速度和下降的平稳势头。与钢架雪车比赛不同,雪橇选手以坐姿开始比赛项目,这场比赛要求选手必须坐在雪橇上,用双手支撑地面的方式帮助雪橇。运动员在为雪橇用力时要特别小心,戴上防滑手套,将双臂用力往后推。

雪地车和钢架雪地车的区别包括比赛姿势不同,结构不同,比赛历史不同。比赛姿势不一样。在雪上汽车比赛中,运动员使用坐姿。前面的运动员负责转向,叫舵手,通过车内的绳索控制雪地车。后面的运动员负责刹车,他们叫守门人。钢铁雪车运动员以站姿起跑,跑40米左右获得起跑速度。之后,运动员需要躺在钢制雪车上,以低头的姿势滑下赛道。

在滑行过程中,运动员还必须用身体控制方向,沿着弯曲的滑道完成比赛。与雪橇不同的是,钢铁雪车运动员以站姿起跑,跑40米左右获得起跑速度,然后需要躺在钢铁雪车上,低着头滑下赛道。在滑行中,运动员还需要用身体控制方向,沿着弯曲的滑道完成比赛。比赛中最大速度可达135km/h,技术性和挑战性都很强,可以紧贴地面飞行。

就是因为赛事太刺激太危险,两次被取消冬奥会参赛资格,直到2002年才在冬奥会上稳定下来。雪地车结构复杂,由底盘、驾驶舱、滑翔机、防护罩、转向舵和刹车组成。双人车最大长度270 cm,四人车最大长度380 cm。运动员必须穿特殊的装备和特殊的靴子。雪橇比赛开始时,运动员需要坐在雪橇上,用双臂向后推,然后戴着防滑手套用双手向后推冰面,以获得加速度。

运动员起跑后,通过高超的驾驶技术,采用脚在前,头在后的卧姿在雪撬上滑行。比如过弯时,要调整重心和角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拐弯,同时保持速度和下滑的平稳势头。钢架雪车主要由钢材和碳纤维材料制成,没有转向器和刹车装置。内侧根据玩家体型设计,底部由一个加重铅的骨架和两个固定的管状钢片组成。与冰面接触的钢制叶片部分不能涂漆或加热。车体上装有手柄,供运动员出发时推动雪地车,也有利于运动员在车体中稳定身体,车体周围的保险杠有利于运动员撞击冰壁。

雪车、雪橇和钢架雪车,从外观上看都是从高处滑落,不易分辨,其实仔细观察,三中器具外观有很大不同,并且内部设计均不同。下面从几个方面教你快速辨认这三种器具,让你在观看冬奥会的同时,能够更好参与互动。

一、雪车

雪车外观形似一辆敞篷车,性能也更贴近车辆。它内部设有底盘,滑行器、座舱、 尾部有制动器,运动员使用雪车时能够利用舵调整方向,这是最好控制的滑雪器具。期初的雪车时速只有50千米/小时,随着时代发展,最快时速已达到143千米/小时。

二、雪橇

雪橇外观同雪车很相似,不同处在于前方设计两个弯钩,方便运动员放脚,并且雪橇没有制动器,无法内部控制方向。比较难的是,运动员坐在雪橇内,比赛开始全靠手臂发力,要将手臂向后推,以此方式加快雪橇滑行速度,当滑行一定速度后,运动员需要躺在雪橇上,以身体来控制方向和速度,比较好的是,雪橇全程头部在上面,是仰卧,只要保持身体稳定就可以很好控制。

三、钢架雪车

钢架雪车外观更接近一款钢板,运动员滑行时,需要头部朝下,同样没有制动器,无法控制方向。钢架雪车比赛开始需要站立,由跑的形式获得加速,奔跑后趴在钢架雪车上,这一点对于运动员挑战较大,因为趴着行驶,面部紧挨地面,很容易造成头晕,此时还要用身体来控制方向保持稳定性,再加上运行速度过快。钢架雪车成为挑战最难的项目,之前曾被取消过两次奥运资格。

以上就是三种器具不同之处,分别从外观以及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大家一目了然分清比赛器具,无论选择哪一种器具,在高山上滑行,危险系数都大大增加,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要轻易尝试,在滑行时也要注意做好保护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396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5
下一篇2024-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