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陀(韦驮)菩萨为什么守护佛教之门要和四大天王在一起?

韦陀(韦驮)菩萨为什么守护佛教之门要和四大天王在一起?,第1张

韦陀菩萨是佛教的守护神。又作塞建陀天、私建陀天、犍陀天、素健天,或作违驮天、违陀天。依我国佛教界所传,此神姓韦名琨,又称韦天将军。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中的首将。是僧团、寺院及斋供之最著名的护法神。

  

  唐朝的道宣以为:韦将军系诸天之子,童真梵行,主领鬼神。在佛陀即将涅槃时,韦将军曾得到佛陀的咐嘱,以护持佛法。他对东、西、南三洲的佛法护持最力。有关佛教的争斗临危事情,他一得消息必定亲往弭平。对于魔子魔孙的惑乱比丘,他也都栖遑奔赴,应机除魔。凡此种种,使天界的四天王对他都极为敬重,每次韦将军一到,天王都会起立相迎。

  

  韦陀菩萨手捧宝杵,宝杵的方向也表明本座寺院的类别,若宝杵剑头下指,表示本座寺庙是子孙丛林,一般不接待外来挂单的僧人,若宝杵平捧,表示本座寺庙是十方丛林,任何云游的僧人都可以来此挂单。

有一首名叫{小和尚}歌谣里面有这么两句:“阿弥陀佛坐中央,四大金刚立两旁。”这一听就知道词作者根本不懂得佛门法像的表现方法和专指名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人士。因为在佛门中对这四位护法菩萨不称“金刚”而称之为天王,并且坐在他们中间的那位是弥勒佛也不是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末来佛,弥勒佛才是当下承担普度众生任务的应世佛。而四大金刚呢,则是奉佛祖释迦牟尼的命令,在佛祖示灭和弥勒应世的这段空隙时间差中、及在未来佛应世以后,担当维护佛教道场安宁的“护法”。

佛教把整个宇宙划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欲望的所有芸芸众生、包括人类都生活于这有情欲界之中。而欲界中有六层天,称之为“六欲天”。在有四万二千由旬(一由旬即是军队行军一天的路程,为古印度计算距离的数量单位)高的须弥山半山腰,就是六欲天的第一层天,名为“四天王天”的犍陀罗山,四大天王就居住在这里。这犍陀罗山有四个山峰,分别由四大天王把守着,他们在这里承担着维护佛教道场安宁的责任。东为持国天王、南为增长天王、西为广目天王、北为多闻天王。四天王和他们的军队、部属、近侍、随从、信众们一起住在有七重宝城栏盾、七重罗网、七重诸宝铃,还有无数众鸟相和而鸣的宫殿中,执行着护国利生、劝善惩恶的使命,把众生的善恶情况记录在案并及时的汇报和反馈到各个方面。{四天王经}上说:“每月六斋日,四天王下四州,伺察众生之善恶而报于帝释”。

为什么把古印度佛教中四大天王的形象塑成了中国古代的武将形象呢?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相圆融的结果。

这四大天王塑像的原形,他们的出身并不是很高贵,而是属于那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物。四大天王原形的由来,源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就是我们佳梦关的“魔家四将”。在周武王率兵起义,反对暴虐的无道君主——商纣王的正义战争中,这魔家四兄弟曾经率兵于佳梦关一线阻挡周武王东进的军队。经过数番争斗,结果是被周武王的军队尽数歼灭,魔里海、魔里青、魔里寿、魔里红这四兄弟也亡命于周军之手。战争结束后,这四个助桀为虐的“魔头”,经姜子牙开封神榜时,就被任命为“四大天王”。高大勇猛、气势威严的天王塑像,就是根据他们的形象而来。

左边第一尊,谓“东方持国天王”:因能护持国土、维护道场安宁而得名,专门守护东胜神州。身着白色、穿甲胄、持琵琶,表明他是用音乐来感化和劝导从生断恶从善。乐司调。

左边第二尊,谓“南方增长天王”:因能使他人增长善根而得名,专门守护南瞻部州。身着青色、突甲胄、持宝剑,表明他是用武力来惩恶护善。剑司风。

右边第二尊,谓“西方广目天王”:因能用净眼观察裟婆世界而得名,专门守护西牛贺州。身着红色、穿甲胄,早期塑像多为手持一种名叫“绢索”、专门用来捕捉敌人的网,现在的基本上都塑成手持的是龙。但是不管怎么塑都是表明他惩恶护善的办法不是靠杀,而是把敌人捉起来后强迫他改邪归正。净眼、网、和龙,都司顺。

右边第二尊,谓“北方多闻天王”:因福德闻名四面八方而得名,专门守护北俱泸州。身着绿色、穿七宝庄严甲胄、配长刀、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表明他是一边引导众生向善,一边用武力来降魔伏怪。伞司雨。

这四大天王手中所持的兵器,其作用和意义合并起来为“风调雨顺”。这表示着佛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情怀和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慈悲心愿。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由于四大天王的法力武功都非常高强,所以未来佛在给他们颁发兵器也是法器的时候就留了一手。给他们颁发的是无弦琴、无鞘剑、无须龙、无骨伞。以便他们既能够维护佛教道场的安宁和保卫未来佛,又能被未来佛所控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192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4
下一篇2024-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