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什么?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什么?,第1张

3Cu+8H+ 2NO3-=3Cu2+ +2NO↑+4H2O 

硝酸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一元无机强酸,是六大无机强酸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式为HNO₃,分子量为6301,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或氨氮水。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等;在有机化学中,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是重要的硝化试剂。

分子结构

硝酸分子为平面共价分子,中心氮原子sp2杂化,未参与杂化的一个p轨道与两个端氧形成三中心四电子键。

硝酸中的羟基氢与非羟化的氧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这是硝酸酸性不及硫酸、盐酸,熔沸点较前两者低的主要原因。

硝酸与铜的反应与金属活动性无关。金属活动性应用于金属与非氧化性酸、金属与金属离子的反应,也就是置换反应,很明显铜与硝酸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浓HNO3:Cu+4HNO3=Cu(NO3)2+2NO2+2H2O

稀HNO3:3Cu+8HNO3=3Cu(NO3)2+2NO+4H2O

当硝酸为浓硝酸时,硝酸被还原成二氧化氮,Cu+4HNO3= Cu(NO3)2+2NO2+2 H2O,Cu + 4 H++2NO3-=Cu2++2 NO2 +2H2O,

硝酸为稀硝酸时,硝酸被还原成一氧化氮,3Cu + 8HNO3 = 3Cu(NO3)2+2NO+4H2O。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属于一元无机强酸,是六大无机强酸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在有机化学中,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是重要的硝化试剂,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或氨氮水。所属的危险符号是O(Oxidizing agent 氧化剂)与C(Corrosive 腐蚀品)。硝酸的酸酐是五氧化二(N2O5)。

存在分布

自然界中的硝酸主要由雷雨天生成的一氧化氮或微生物生命活动放出二氧化氮形成。人类活动也产生氮氧化物,全世界人为污染源每年排出的氮氧化物大约为5300万吨,这些氮氧化物也会形成硝酸。硝酸性质不稳定,因而无法在自然界长期存在,但硝酸的形成是氮循环的一环。

自然界生成

1一氧化氮的生成:N2 + O2=闪电=2NO

2二氧化氮的生成:2NO+ O2=2NO2

3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水中生成硝酸:3NO2+ H2O=2HNO3+ NO

4有些海鞘(Ciona intestinalis)也能分泌硝酸御敌

记住:稀硝酸生成NO,浓硝酸生成NO2,就这样简单。

或者就记Cu的,其他的都类似。

3Cu+8HNO3(稀)==3Cu(NO3)2+2NO(气体)+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气体)+2H2O

离子方程式:3Cu+8H⁺+2NO³⁻=3Cu2⁺ +2NO↑+4H₂O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

硝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无机酸,酸酐为五氧化二氮。硝酸的酸性较硫酸和盐酸小(PKa=-13),易溶于水,在水中完全电离,常温下其稀溶液无色透明,浓溶液显棕色。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应在棕色瓶中于阴暗处避光保存,严禁与还原剂接触。

扩展资料

稀硝酸的物理性质:

1、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硝酸溶液为无色液体;浓HNO3中因溶有HNO3分解产生的NO2而呈**。

2、硝酸沸点低(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而产生白雾。

3、通常使用的硝酸为68%的硝酸,发烟硝酸为硝酸含量约为86%~975%。

注意:硝酸浓度越大,越易分解;硝酸应保存在玻璃塞棕色细口瓶中,放于阴凉处。

-稀硝酸

-铜

如果题目未提示是浓还是稀,一般以稀硝酸答题:

铜与稀硝酸: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如果要写两个,下面是浓硝酸

铜与浓硝酸: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要考虑反应的用量:

(1)浓硝酸过量:浓HNO3和Cu反应剧烈,生成红棕色气体,溶液一般为蓝色(一般讲纯净的硝酸铜水溶液是蓝色的,因为铜离子水合后显蓝色,而硝酸根离子并不结合铜离子。但如果是浓硝酸和铜反应的时候形成NO2部分溶解在体系中,由于浓硝酸中,水份较少,一部分NO2并不水合而保持原有的颜色,混合铜离子的蓝色,看上去是绿色的。如果加入较多的水稀释,则又会变成蓝色溶液);

(2)铜片过量:刚开始反应剧烈,生成红棕色气体,溶液为蓝色,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稀HNO3与Cu反应缓慢,生成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口处颜色加深变为红色,溶液为蓝色。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希望能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103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