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上人物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写一片150字的小作文
留着一头乌黑的短发,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白皙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显得那么的和蔼可亲。你们一定猜到了吧!对!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李老师可关心我们了,每次我们上写字课的时候,她总是来到教室,在同学们之间四处巡视。每当看到哪个同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的时候,她就会来到这个同学的身边:“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三个一哦!”等到这名同学就会把腰板挺得笔直,李老师才满意的走开。每当天暗下来的时候,我们的李老师总会来到教室,打开灯,语重心长的说:“光线太暗的话,视力就会下降了,同学们一定要记得开灯啊!”
2 侧面描写的作文要求150字者对父亲的深情和挂念,不像父亲那样表现得直接、具体,而是表现得相当矜持、含蓄,甚至带着几许羞涩。唯因如此,作者每每忆及父亲的背影,心里就充满了愧疚和悔意。在父亲与脚夫就小费之事讲价钱时,作者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等到自己坐好,听着父亲一遍遍的叮嘱之际,作者又写道:“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几次写自己当时“太聪明”了,实际是在表白自己当时对父亲的不理解,是在表白自己忆及当初而产生的深深悔意。但是,这种“聪明”与作者对父亲爱意的深厚并不冲突,因为在看到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情景时,作者说“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由于男孩子内心的骄傲和矜持,加之自己是有较高素养的知识分子,作者不愿让别人更不愿让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所以“赶紧拭干”。而等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几次流泪与几次写自己“聪明”,彼此映照,无不表现出一个未谙世事的年轻人对父亲既爱又不甚理解的复杂心态。而这一切,在结尾作者读父亲的家信之际,在自己也饱尝了人世艰难之际,都融为一体,关爱与理解,悔意与自责,都在“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中抒发出来。
以上内容来源于人教网。
3 运用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写作文400字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4 从侧面描写一个人150字左右周末的天气真不错,阳光明媚,微风轻轻拂过脸庞宽大的广场上,衣着鲜丽的人群,来来往往好不热闹突然,一阵窃窃私语传来,我寻怕望去,只见广场的中央人行道上,一个衣衫褴楼,失去了双手的中年男子,坐一个滑板上匍匐前进,不停的用嘶哑的声音求救着周围的路人,有的看到他来,快带的绕过,有的好心人也丢给他一些零钱他那对好像已经对生活失去的信心的灰色的眼,满满都是忧伤和无奈,可能是好久没有洗脸或者地上的灰尘的缘故,整个脸上大部分都是黑黑的,最可叹的那口牙齿,却格外的白,真是不可思议迷途引航团为您解答,希望您能满意,谢谢(^__^)。
5 哪些作文有正面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作文有正面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优质解答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头上有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年轻力壮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在乡间,随处可见它身影牛把自己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没有人会注意头牛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们做过什么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堆干草和个牛棚就足够了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吃是草,挤却是牛奶 这默默无闻牛让想起了,生活中像它样人种地农民、工厂工人、学校老师,他们就像牛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回报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在西部,也有许多这样人二零零六年七月日,青藏铁路开通了,这又使想起了那些参加西部大开发志愿者他们忍受着天寒地冻,忍受着干旱洪水,为祖国西部换来了繁荣昌盛那么困难事,他们都坚持下来了然而他们又得到了多少回报呢?难道们就没有这样精神吗?其实,只要大家多加努力,人人都能做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它可以和松树、白杨相提并论;可以和“四大君子”同起同坐定要好好学习牛这种精神! 松树 松树它没有春天里桃树的争妍斗艳,也没有夏天里梧桐那硕大的叶片,更没有秋天里银杏树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冬天里,穿着朴素绿色外套的松树 松树的叶子象针一样,一簇簇向外伸长着,每一个都尖锐有力好象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它们松树的果实也很有特点:它是一个椭圆形的,分成一层层的花瓣果实躲藏在由“稻草”摆好的家里,就好象是保护房子的战士和风雨的遮阳伞、挡雨棚还是那种力支持的它(门)们的信念,去保护果实 桃树把所有力量都通过春天的桃花得以展现,梧桐把所有的希望留在夏天,它那肥肥大大绿绿油油的叶片上:银杏树以秋天金黄金黄的“蝴蝶”来展示它的美丽而松树只是在冬天里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站岗在冬天里当我们看见全是光秃秃的树时,我们会感到凄凉和悲伤如果我们在许多光秃秃的树中看到了一棵松树(是)时,就会充满(一遍茂盛景象的)希望 松树是笔直的,不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耸立地生长着别的树以旁出虬干为美,它却以正直、朴素、坚强为美这种内在美要比只在表面上的美和在温室中娇生惯养的名贵树种要高尚的多 人和树一样,做像松树一样有内在品质坚强的人,要比在“温室”中生长的花朵要伟大的多了因而我们要学习松树的正直、朴素、坚强的许多内在品质,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自古以来,多少人都赞颂过松树,把它作为崇高的象征,我对松树总是怀有敬仰之心 你看,他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还是在坚固的土地上,只要有一颗种子---不管你是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鸟的嘴里落下来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他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的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眼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无忧无虑的生长,松树的生命力真强,松树要求得太少了! 松树 有人赞美杨柳的婀娜多姿,有人赞美冬青树的四季常绿,而我,却钟爱我们学校的卫士—雪松 一进校门,就可以看见教学楼前那一排苍劲挺拔的松树 走近雪松,粗壮的主干笔直向上,它的树皮非常粗糙,老师告诉我们:”别看它长的这样,其实木质很坚硬树干上每隔二、三寸的地方长出一根树枝,树枝向四周慢慢的低下去,而枝头却顽强的往上翘,树枝上还长张出了许多细枝,细枝上有一寸左右的松针,这就是雪松的叶子,许多叶子连在一起,像一把毛刷子,松针会刺人,如果你一不小心被它刺了一下,准会痛得哇哇大叫,这大概是雪松的“防身武器”吧!雪松的外形是上面尖,下面大,像一座座绿色的“小宝塔”,它们那威武的样子,又像一个个“士兵”,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的学校 春天,雪松显得生机勃勃,鸟儿也来凑热闹,它们多欢快呀,唧唧喳喳地闹个不停,呼朋引伴,树上可是它们安家的好地方,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夏天,长长尖尖的松针映着 辣的阳光,闪闪发光体育课上,同学们在毒辣的阳光下追逐着,嬉戏着玩累了,就躲进雪松底下,那里别提有多凉快了仰头一望,星星点点的阳光直射下来 秋去冬来,北风呼啸周围的树木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只有我们的“卫士”迎着凛冽的寒风仍旧挺立在操场上,为同学们挡住寒风,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安心学习!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雪松,我们决心时刻守护好这尽忠职守的“卫士”,让它枝繁叶茂,为我们增添光彩! 松树 人们都说花美丽娇艳,但我却要赞美那顽强不屈的松树 秋天,小草枯萎了,花朵凋谢了,许多树的叶子都落尽了,但松树却仍然在秋风秋雨中舒展着它的枝叶一束束针一般的叶子在秋风中摇曳 寒冷的冬天,。
6 侧面描写300字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比如:“那个人好坏,这个人和他一样”利用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描写方法 (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夜走灵官峡》,通过成渝的描述和介绍,表现了成渝的父母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精神;(2)以对面写正面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主要形式一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 [1]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二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夏瑜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完成的我想一方面固然是鲁迅先生很难从正面去描写夏瑜,因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夏瑜形象,是以革命者秋瑾为原型的,鲁迅对当时革命者情况的了解也很有限,正面描写可能有一定难度,而且即使写成也很难在当时的环境中发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鲁迅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表现了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又如鲁迅《祝福》中介绍祥林嫂改嫁后的事,正面叙述有很大难度鲁迅巧妙地利用卫老婆子来鲁四老爷家拜年,很自然地谈到祥林嫂,引出祥林嫂改嫁后的情况,为下文祥林嫂再到鲁镇埋下伏笔三侧面描写完全超出或取代了正面描写 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 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艺术魅力一、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二、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 “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
7 150字从侧面描写的写景文章新的秋天,真好 一片树叶悄悄落在地上与大地相互摩擦得那一刹那,秋来临了。
上个秋,我在童年,我在享受金色的阳光,我在快乐中;这个秋,新的秋,我走进花季,走进满载着绿色的轻舞飞扬的青春,我在懂得中…… 青春的节拍如我想象的那样欢乐,但那欢笑中的酸辛是我没有尝过的!匆匆间,我把镜头回放到那天! “同学们,老师们……”是的,一班之长的竞选擂台在初一(11)班摆开了!那个站在讲台前拿着演讲稿,正做竞选演说的人就是我。台下那四十四双目光炯炯有神的眼睛,四十四颗火热的心跳,代表着与我相识了半个月的同学。
兴许是紧张吧,我作为班长的候选人,一直一字不差地照着演讲稿读,不论表情、声音都显得生硬不自然。尽管在此之后有震耳欲聋的掌声,但我似乎没有看见希望。
相反,瑶瑶的演说却格外精彩。之后,一颗早已失望的心又因选票的揭晓而更加灰心丧气——我落选了。
那天时立秋的第五个星期,秋风萧瑟,我第一次感到青春道路上的无助与残酷。那一天,我哭了。
但之后,我又笑了,我又感到这新的秋天真好。因为我懂得了,懂得了逆境中的人,因为一个信念而重新昂扬起斗志,胜利的风帆永远为坚强者开张。
明天的彩霞依然美丽,下一个秋天依然可以收获!失败又如何?听着,还有一个成功在等我…… 这个秋天是崭新的,它真好!好在它是花季的第一个秋,好在这个秋天我在收获,好在成功在这个秋天与我相遇! 青春是阿拉丁的神灯,是马良的神笔,是哈利·波特的魔棒,这个秋我要青春谱写美好的篇章! 秋天好短暂,但我不怕,因为有一个春在等我,那个春我将走出花季,走向成熟……。
00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002-02-12
00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02-02-12
00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002-02-12
004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2002-02-12
005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2002-02-12
006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2002-02-12
007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2002-02-12
008 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2002-02-12
009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2002-02-12
010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2002-02-12
01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02-02-12
012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2002-02-12
01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02-02-12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2002-02-12
015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2002-02-12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2002-02-12
017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2002-02-12
018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2002-02-12
019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2002-02-12
020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2002-02-12
021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2002-02-12
022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002-02-12
023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2002-02-12
024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2002-02-12
025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2002-02-12
026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2002-02-12
027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2002-02-12
028 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2002-02-12
029 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2002-02-12
030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2002-02-12
031 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2002-02-12
032 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2002-02-12
033 除了时间,什么也不属于我 2002-02-12
034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2002-02-12
035 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2002-02-12
036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2002-02-12
037 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2002-02-12
038 浪费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2002-02-12
039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2002-02-12
040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2002-02-12
041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2002-02-12
042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2002-02-12
043 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2002-02-12
044 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2002-02-12
045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2002-02-12
046 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 2002-02-12
047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2002-02-12
048 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2002-02-12
049 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2002-02-12
050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最经典的是:少壮不努力,老来打麻将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3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4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6黑发不如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7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
8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9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
10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1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3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19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20抓住今天,尽可能少依赖明天。
21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
22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自勉,岁月不待人。
23黑夜到临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
24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5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26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27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8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29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30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少年不努力,老来徒伤悲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比较了解女孩子的心理女孩子大多不会主动出击,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男孩,除了确实太喜欢了或者是那种比较有个性的勇敢的女孩子所以,如果你很喜欢一个女孩子,并且认为她对你也有点意思,那就主动点,别跟她搞拉锯战,自己难受,说不定你喜欢的人也痛苦
任何一个女孩子在被人追的时候,心理都是很复杂的她也许很开心,但是又带着点惶恐,她对这个闯进自己平静的生活的男孩子,有着欲拒还迎的矛盾心理,她不是故意的不要以为她在考验你,她其实也在和自己斗争,她怕受到伤害
不要怕你的主动会带来她的反感,你不主动,她也不主动,也就慢慢淡下来了如果你开始的表白被她拒绝,那也很正常呀不要气馁,谁知道这个女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呢
也许你再表白两次,她就会被你打动,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女孩是很容易感动的
如果你受到一次挫折,就立刻离开,再也不去答理这个女孩,把自己紧紧地保护起来,默默地舔舐伤口,在你痛苦的同时,殊不知,那个女孩子也许也正在心里遗憾,后悔呢!也许她会偷偷哭泣,后悔拒绝了你,再看到你漠然的眼神,她也很痛心,但是她却不会对你说,绝对不会请求你回来追她你的过度的自尊心,可能会伤害了女孩子敏感的心
她会认为你不是真诚的喜欢他,要不怎么会就这么放弃了她
有人说,男生真难,追女孩子太不容易了可是我的感觉却是,这种现象跟男人和女人的社会角色定位是分不开的,从生理和社会的角度,女人总是被动的如果反过来,让男人都脉脉含羞,女人变得勇往直前,世界才乱了套呢!女人的羞涩总是美好的,动人的呀~~~我总是听说是某个勇敢的男人战胜了多少困难,最终获得佳人芳心相反的例子却少得很
有的男生,就怕别人说自己什么死缠烂打,落下不好的名声可是我觉得男生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受了点挫折还继续对这个女孩子好,说明人家确实很喜欢,很有诚意,如果没成功,也不遗憾,并没什么啊谁让人家喜欢了最讨厌别人跟着瞎掺乎,也最讨厌那种自己没主意,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看法的男生,活该这种男生找不到女朋友
是男人就勇敢点,女孩子本来就感性,容易沉浸在爱情里虽然你付出了辛苦,而一旦你的真心打动了她,那么你得到的将是更多更久的加倍的爱这样的例子,在身边比比皆是女孩子对自己的男朋友都是很温柔很贴心的,为了换来这份甜蜜,开头的辛苦算什么啊而且大多好女孩都爱得挺投入挺专一的
所以,建议有的男生勇敢一点,去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不要那么畏畏缩缩,一来是让人觉得你没男人气概,二来是你自己怪难受的,然而最最最重要的还是:最后你什么都得不到幸福总是自己挣来的,别指望别人施舍给你!
再补充一句,我觉得主动点儿挺好的,因为你的目标是你自己真心喜欢的,女孩子往往被动,被动的只能选择接受和拒绝,所以我宁愿主动出击,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陈师道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岁去弦吐箭。 --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好的成绩来。
——华罗庚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董必武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李大钊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宾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
——但 丁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鲁 迅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我们感叹“生也有涯”,却活得好似“生也无涯”。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川端康成: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郭沫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古今中外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中国部分:
古代: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孟浩然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峤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清·朱经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魏源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
现代: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好的成绩来。
——华罗庚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董必武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李大钊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徐特立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
--高士其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鲁迅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
--李大钊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就投入工作。
--谢觉哉
外国部分: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宾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
——但 丁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时间是伟大的导师。 --伯克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马克思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歌德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 --布莱克
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拜伦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巴尔扎克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 --卓别林
其他部分:
人们常说:“时间在流逝。”其实不对,时间是静止的,是我们在流逝。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
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
黑发不如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最吝啬时间的人,时间对他最慷慨。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依赖明天。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再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把握住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
黑夜到临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
古今中外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中国部分:
古代: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孟浩然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峤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清·朱经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魏源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
现代: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好的成绩来。
——华罗庚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董必武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李大钊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徐特立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
--高士其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鲁迅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
--李大钊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就投入工作。
--谢觉哉
外国部分: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宾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
——但 丁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时间是伟大的导师。 --伯克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马克思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歌德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 --布莱克
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拜伦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巴尔扎克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 --卓别林
其他部分:
人们常说:“时间在流逝。”其实不对,时间是静止的,是我们在流逝。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
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
黑发不如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最吝啬时间的人,时间对他最慷慨。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依赖明天。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再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把握住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
黑夜到临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
古今中外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中国部分:
古代: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孟浩然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峤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清·朱经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魏源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
现代: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好的成绩来。
——华罗庚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董必武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李大钊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徐特立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
--高士其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鲁迅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
--李大钊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就投入工作。
--谢觉哉
外国部分: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宾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
——但 丁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
这句是串对偶。前后两句意思不相近,因此不是正对偶,前后两句的意思不相反,因此不是反对偶。
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
2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置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串对偶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鹤雀楼》 ----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王维《竹里馆》赏析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诗文赏析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wqEozFvBRvSaDUDUgXB5Qpwd=gx4s 提取码: gx4s
开篇明义,《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诗。怎样透过诗句去分析解读诗人的情感脉络呢?且听小话诗词为您解答。
先简单说一下诗人王湾和他写这首诗的缘由吧。了解了这两点之后,对于解读这首诗是也很有帮助的。
王湾,洛阳人,学识渊博,公元712年考中进士。第二年春风得意的诗人到江南一带漫游,借以饱览名山大川,游览风景名胜,探寻人文古迹。
诗人王湾从洛阳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直到古城瓜州,然后乘船渡过长江抵达镇江,接着诗人又去了苏州游玩。
蜚声诗坛的名作《次北固山下》,就是诗人王湾途径镇江北固山时写下的,原诗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的这首五言律诗,开篇两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大意是说: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这两句表明诗人王湾此时正在旅途中,乘船正好经过长江边的北固山。
在唐宋时期,北固山的东、西、北三面临江,形似半岛,山势突兀险峻,形势险要,江山相雄,雄踞镇江城之东北,登顶眺望,正是诗人释法平笔下“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的壮美景象。
北固山因此也得到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北固山也因壮美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名于世。
史料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朝廷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设置浙东西边防节度使,将润州改名为镇海,也称镇海军节度使。
在唐代,长江南北两岸的城市镇江与扬州之间的江面宽达三十余里。唐代著名诗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在扬州时,曾隔江遥望镇江北固山,写下诗句有诗“北固伤江口,夷山近海滨”。
刘长卿在镇江任职时,也曾写下“气混京口云,潮吞海门石。孤帆候风进,夜色带江白”的诗句。可见在唐代,北固山下的长江江面是很宽阔的。
沧桑桑田,唐代北固山下的长江江形与现在也不一样了。即便是如今,北固山下的长江江面依旧很宽阔,江水流经镇江,汇入东海。船行在北固山下的江水中,水天相接,烟波浩渺,人们那依稀能感到江水犹如大海一样的气势。
再回到诗中,诗人于隆冬季节从飘雪的北方乘船来到江南,江南的风光给诗人带来了惊喜。因为呈现在眼前的山水与昔日自己在洛阳看到的山水是截然不同,这不光体现在山水的色彩上,也体现在山水的形貌上。
诗人用“青”与“绿”这两个极富色彩感染力的字眼,描摹屹立在眼前的北固山和横卧在眼前的长江。以“青”字和“绿”字来点染眼前的山水,用词是非常精准的。
诗人在描摹北固山和长江的时候,还从仰视和俯视这两种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诗人伫立船头,往上仰视,看到的是屹立在江边的青翠葱郁、雄奇险峻的北固山;往下俯视,看到的是横卧在眼前的碧涛万顷的江水。
山峙江边,水涌船行,诗人一路尽情饱览江南的风光,青山绿水尽收诗人眼底,一派美好的江南春色呈现在诗人眼前。然而,就在这盎然的春意之中,诗人却身在旅途,漂泊于遥远异乡的浩渺烟波之上。
诗人舟车劳顿,人在旅途中,船行碧波上。离家已有些时日了,诗人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他渴望故园的抚慰、亲人的温暖。
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着青山绿水的景物描写,从“客路”与“行舟”两个表明羁旅的词语着手来写的,字里行间的漂泊羁旅之情也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诗人写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人一路行来,经过长途劳顿之后,船至北固山下,视野豁然开阔。
诗人伫立舟头,放眼远望,宽阔的江面潮水涌动,这潮水又是那样充溢,仿佛把江岸推向了更遥远的地方。
此时,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他看到高高悬挂的船帆。一个“正”字,表明江风轻微,一个“悬”字,进一步表明江风似有若无。
诗人眼前的江水、江风都是那样平静。我们也仿佛体会到此时诗人的心境,以及他沉浸在这开阔壮美的环境中的轻松与惬意。
如果说,开篇两句中诗人用从高到低的视角来描写山水的话,这两句就是从远到近的视角来写江岸和行船。
远处的江岸,是诗人放眼所见之景;近处游动的客船上,诗人伫立在船头。诗人的审美视野,就是这样从远到近地移动着。
新春即将来临,浩浩荡荡的潮水涨满了长江,两岸间的距离便显得格外辽阔,给人的视觉上带来豁然开朗的感觉。行驶在宽阔平静的江面上的船只,船帆高高悬起,诗人乘着江面的春风,向前方迤逦前行。
接下来诗人写道:“海上生残夜,江风如九年”。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见到的江面上的清晨景色。诗人只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就将一轮红日在黎明时分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的壮观景象描写了出来。
由于诗人抓住了江面清晨景色的特点,所以在描写中突显了这一特点,给人以新颖的眼前一亮的感觉。也可见诗人高超的炼字造句的能力。
海上的旭日和黎明前的夜色构成一幅宁静而不失温馨的画面。初升红日的霞光投射到诗人泊船的江面,驱散了残夜时分笼罩在诗人身边的夜色与寒意,让诗人仿佛觉得江上的春天提前来到。
诗人以时间为序,用写意的手法描绘出白天与夜晚两幅江南山水画。江南的青山、绿水、和风与红日让诗人沉浸在一种对宁静美的惊喜中,也让诗人沉浸在一种对壮美的大自然的叹羡之中。
这两句在内容上由时间转人空间,在写法上由实写转人虚写,既承接了前几句中对春景描写的文意,也自然过渡到后边的思乡之情中来。
诗人运用生花妙笔,把唯独在春天清晨的辽阔江面上才能够观赏到的优美景色,摄纳到自己的诗篇中,以其生动的画面为人们呈现了北固山山水的特色描摹了出来。
由于它能够以高度精确的语言,敏锐地捕捉到黎明之时、春江之上的独特景色,显示出特定 的时空表征,从而产生了引人入胜的审美效果,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王湾同时代的文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记载:当时的宰相张说,曾将王湾的这两句诗题写在自己办公室的墙壁上,让其他文人模仿学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最后二句,诗人终于转人明确的抒情,但他的情感仍然蕴含在具体可感的形态之中,凝聚为带有浓厚传统色彩的诗歌意象。
时值辞旧迎新之际,身在青山绿水之间,满目鲜丽的春色,自然会引起诗人浓郁的故园之思。江面旭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行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大雁正朝着洛阳的方向飞行。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大雁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于是,他的思绪很自然地与家书和千里之外的故乡洛阳联系在一起。于是,全诗的最后两句也就成了诗人这次漫游江南时心情的一个注脚。
雁足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很常见的写法,诗人常借这个典故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王湾在诗中“归雁”,与雁足传书的典故是同源的。不仅因为它是传递“乡书”的使者,还因为在春天来临之时, 作为候鸟的大雁可以展翅北迁,而诗人自己却不得不漂泊异乡,只能够翘首北望。
这两句由描写新春之景,转而抒发思乡之情,总结全篇,韵味悠长。全诗以写景为主,境界开阔,绘画细腻,而诗人的主观感情只是隐含在对北固山山水浓描淡写的笔触里,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这两句婉曲传情,含蓄隽永,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王湾的这首寓情于景的山水诗,为人们描绘了形态毕现、色彩纷呈的北固山山水图卷:青翠的北固山,辽阔的长江,江面的夜色、黎明,水天一线升起的红日,江南的春色,尽入图卷,尽收眼底。
王湾的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通篇描绘新春之景,而又处处隐含思乡之情。诗人用“山光水色入画来”的细腻笔法在诗中注入感情。
读了这首诗,我们不但会醉心于祖国壮美绚丽的大好河山中,而且诗人的思乡之情也能让今天的我们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好了,我的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好诗共读,佳作共赏,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徜徉,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散的拼音是sàn和sǎn,很多小伙伴只知其音,不知其意。那么散的意思是什么?散字到底有何解释呢?下面跟随我一起来看看散字的意思 散是什么意思吧。
散字的意思:
● 散
sàn ㄙㄢˋ
◎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 fā )。天女散花。
◎ 排遣:散心。散闷( mèn )。
◎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散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散 sǎn
〈形〉
(1) 逍遥,懒散 [free and unfettered]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natural and unrestrained;at ease]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sinecure]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random;mixed and disorderly]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free from parallelism]。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scattered;fragmentary;odd]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careless;inatten-tive]。如:散落(疏忽);散拙(散漫粗疏)
(13) 平凡;不成材 [ordinary;useless]。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词性变化
◎ 散 sǎn
〈名〉
(1) 药粉 [medicine in powder form]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基本词义
◎ 散 sàn
〈动〉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break up;disperse]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distribute;disseminate]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open]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dissipate]
[以]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run away;escape;flee]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herd;graze]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express]。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of a meeting, etc) be over]。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lose]。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散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下攴字部散;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472第34
〔古文〕枚广韵韵会蘇旱切集韵颡旱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全文可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起笔用四字短句,简捷明快,朴实无华,在对偶中见工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称名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不仅字面上相对,而且音韵上也相对。在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反。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与律诗的格律相同,所以音韵和谐,金声玉振,文质兼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的句子在本文中还很多,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接下来的两句,具体写地理位置:“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襟”“带”活用为动词,生动形象,并同“控”“引”一样,将洪州的气势写出。然后写“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两个四六句相对,既扩展了叙述,又升华了情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两句,又转为四自短句,节奏的变换带来了文意的转折,由赞美“雄州”到称赞“俊采”,另辟话题,渐近本事。“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两句,写州城形胜,写宾主才美,作为过渡句,承上启下。下文以六四句式写“都督阎公”和“宇文新州”大驾光临,节奏舒缓,语气雍容,给人一种和乐的感觉。“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几句,又变而为四字短句,起到这样几个作用:一、在写作方法上,由平和的叙述转为抒情;二、在内容上,由详写到概写;在结构上,分离上下文,避免单调的罗列。“腾蛟起凤”和“紫电清霜”两句,接着写来宾。句式又变成四六式,描摹在前,引介在后,节奏急促,格调高昂,造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与前面的人物出场相对应,别有情味。最后又归于四字短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这几句写自己的“闯入”,委婉含蓄。赞美而又不失身份,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第二部分,二、三两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字面与音韵属对工整,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而”字后为果。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接下来的四个六字短句,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节奏放慢,词意不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已开始转入正题。“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叙述主体,“六字”作解释说明,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第三段开头加快节奏,首次用三字句。“披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以虚词“其”为分界,“其”前实写,“其”后虚写,虚实相间,有尺幅千里之势。下面,又用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又变而为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绘出雨后天晴的景色,由此引发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经过前面的变奏,又用两个四六句收束。“渔舟唱晚”,写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
第三部分,四、五两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开头两个四字短句起过渡作用,从写登览之乐回到写宴会。“甫畅”和“遄飞”,都表明兴致高昂,情绪激动。“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接着,用两个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这里交错迭用历史典故,暗示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练。下面“四美具,二难并”两个三字短句,变换节奏,心绪也为之一转,由喜悦渐生悲慨。“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放开一笔,视野又扩展到宴会之外,感情亦随之升华,为下面的抒情张本。接着的两个四六句,充满哲理玄思,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另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望”“看”,实际上是在想。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长安,由云海而想到东北的吴会,日下即长安,云间即吴会的意思又暗含其中。“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进一步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面的感慨,即:“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两个四六句,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第五段,转为更强烈的抒情。开头以“磋乎”发端,从消沉中振起。“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下面用两个六四句拓展这层意思,申述以上观点。“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言之凿凿;“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反问有力。“非无”“岂乏”,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论述,行文活灵活现。然后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结,总束上文开启下文。“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表明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作进一步的补充,同时也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下面的四字短句,是自我砥砺之辞。“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以超越空间为喻,“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赶时间为喻,都表现出了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接着,用两个四六句,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为我所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第四部分,六、七两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第六段开头自称其名,郑重言事。“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是自谦之词,如此简单地给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一言难尽。下面两个四六句,又避开了正面表白,仍借古写怀。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无路;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这两句,都暗示了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的决心。接着的四个六字句,以平稳的语气,含蓄地叙述了自己弃官事父,“路出名区”,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然后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亲的教诲和今日拜谒阎公,都是值得高兴的事。然后,以两个四六句,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叹怀才难用和知己难遇。
第七段,以“呜呼”开端,比前面第五段开头的“磋乎”更具伤感意味。“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归结到写诗做序的本事上来,从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中回到现实情境。“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是说自己不避浅近,先写了序和诗;“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是期望在坐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
三 写作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前面分析了四字句对偶的情况,下面举几个别的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于)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 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 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为:平仄仄(于)平平,仄平平(于) 仄仄。(以上“觉”“识”“屈”“曲”“乏”“落”“一”“色”“极”“日”为人声字,算仄声;“共”古代为平声字,“暇”古代为去声字。)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典故,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这篇序文之所以生动感人,千古传诵,还在于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在于它有诗意之美。本文题名曰“序”,也是一篇典型的骈文。它继承了汉、魏以来骈文的传统,吸收了赋体的成功的艺术经验,形成了规模祟丽、气象清新的风格。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赋”这种文体,“吟咏性情,各从义类。故情形于辞,则丽而可观;辞合于理,则则而可法。使读之者有兴起之妙趣,有吟歌之遗音。扬雄所谓‘诗人之赋丽以则’者是已。”这篇序文,可以说是“诗人之赋”的典范之作。王勃是初唐具有革新意识的诗人,他的为文,也同他的诗歌创作一样,散发出一种清新诱人的气息,主要表现为诗意的捕捉和意境的创造。他是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与滕王阁有关的客观事物的,而且是以诗人的心情去体验和抒发真实感受的。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他有远大的抱负,有人生的使命感。所以,他既能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样歌咏山河风光的佳句,同时也能抒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情怀。然而,由于时代及其他方面的局限,诗人的理想不能实现,壮志难酬,免不了有“兴尽悲来”之叹,免不了要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沉的孤独感。正因为有这种出自内心的深沉感受,所以干百年以后它仍然能拨响与他有某种类似体验的读者的心弦。这篇序文与前此某些谄谀铺张、雕虫篆刻的大赋有所不同,它不是炫学使才的无病呻吟,而是由衷之言的千古绝唱。这种情感并不单单表现为序文的个别章节,而是贯穿全文各个部分的整体效应。正是出自内心,意深义高,才能在整体上把抒情、写景、叙事、议论、使事、用典熔于一炉,而获得以情感人的艺术功效。因为序文具有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诗意,所以它的影响远远超过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下面特录此诗,不妨作一比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语凝练,内容含蓄,概括性很强,且又极富诗的形象与诗的韵味。但它毕竟不能像序文那样,大开大合,纵横出没,规模祟丽而又气象清新。作为主体的这首《滕王阁诗》,只有参读附于诗前的序文才能更深地把握其内蕴。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这篇序文,又使这首诗的艺术价值被序文的光彩掩没了。很多读者,但知有序,不知有诗,其中的奥秘是很值得探寻的。
其次是形式之美。《文体明辨序说》中说:序,“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王勃此文,发挥了“次第有序”的特点,但它不是“善叙事理”而是善抒真情。全文层次清晰,首尾联贯,针线细密,次第井然。对此,前面已有具体分析。这里要说的是骈文的对偶问题。全篇除“磋夫”“所赖”“勃”“呜呼”“云尔”九字以外,其余多为四、六偶句,句式非常整饬。但过分整齐必将呆板而缺少活泼之气,所以文中还多用七字句或间用三字句,整中见散,摇曳多姿。句中还不时杂用“之”“而”“于”“其”等虚词,或适当运用“磋夫”“呜呼”之类的感叹词,整切之中富有变化,做到奇偶相生,避免了板滞的缺点。文中不仅句与句对偶,有时句中的词与词也构成对偶,如“腾蛟起凤”“紫电清霜”;“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有些深层的对偶,表面上看不出来,需要透过一层才能发现。如“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对“梓泽”,十分清楚,但“已矣”和“丘墟”之间就看不出是对偶了。其实,它们之间也是对偶关系,不过,它们不是一般形态下的对偶,而是以双声为对。“已矣”,是双声;“丘墟”在古代汉语中均为“溪”母,也是双声,所以成对(见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有些对偶从不同侧面向心地集中于一个重点,因而又带有排比与连珠的修辞特色。这说明,王勃写此序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地增强了诗的韵昧。
再次是绘画之美。如果从绘画的角度来透视这篇序文,可以看出,本篇并不是一般性的山水游记,而是把山水、建筑、人物融汇在一起的山水人物画,是一幅以滕王阁为中心的全景画。作者非常注意画面的构图与布局的整体性,因为它是用文字写成的,所以很自然地把万里之遥的自然景观恰当地纳入自己构思的画面中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三江”“五湖”“蛮荆”“瓯越”“长安”“吴会”“南溟”“北辰”,均可“抚四海于一瞬”。作者的想象超越空间的局限,他通过想象的视角遥摄各种景物, 统驭全局,服务于滕王阁的描写。在构图与空间时间关系上,作者注意到空间的深度与历史的深度,使这篇序文具有纵深的立体感。“故郡”与“新府”相联系,前代名人与在座高朗相衔接,有时还恰当运用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把现实与虚无的天界、幻境融为一体(如“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形成多维的艺术空间。技法运用也呈现多样化。有的是工笔细描,反复勾勒,如滕王阁的建筑;有的是水墨烘染,信笔点缀,如阁外自然景观。凡此种种,都能意到笔随,自成佳趣。色彩运用也极为丰富。有时重彩叠金,浓丽耀眼,如“层峦耸翠”“飞阁翔丹”“瞧园绿竹”“邺水朱华”。有的靠自然本色,或与外部色彩相辉映,如第二段关于秋景的描绘。有的则在事物变化的瞬间捕捉色彩的变化,富有动感,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这都不是一般画笔所能达到的。
最后是音乐之美。在讲究对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追求文字声调的平仄相对。就一联而言,上联的下半部分如以平声字结尾,则下联上半部分的尾语也必用平声。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上联“墟”字平声,下联“灵”字处也必为平声。反之亦然。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主”是仄声,那么,下联“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中的“曲”字处,亦必用仄声(“曲”为入声字)。这种手法是“平接平”,“仄接仄”。再就一句本身而言,不论四、六句或七字句,均如同律诗一样,在双音节处要交替使用平仄声字,以使句中平仄相间,铿锵起伏,错落有致。一联中的两句,也如同诗句一样地讲求平仄相对,使全文抑扬顿挫,回环往复,具有悦耳的音乐之美。
《滕王阁序》赏析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对。”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三、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滕王阁序》的用典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
李白的生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据最早的文献(唐李阳冰《草堂集序》和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记载,李白是五胡十六国之一西凉国的创建人武昭王李高的九世孙,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在隋朝末年,李白的祖先因罪或其他原因流亡到西域的碎叶,隐姓易名,流寓了五世,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白的父亲才携带家族重新返归内地,定居于西蜀绵州的昌隆(今四川江油),同时恢复李姓。唐朝皇帝也是李高的后裔,所以李白长大以后在社交中常常同唐宗室子弟联宗,以从兄弟、叔侄或祖孙相称谓。
不过可能是因为李白这一房人经历了隋末事故和将近一百年的流亡生活,“难求谱谍”,所以没有得到唐朝政府掌管皇室亲属的宗正寺的正式承认。现在一部分研究李白的学者,把李白在诗文中所标明的与宗室子弟的世代关系,以李白自称为李高九世孙作标准加以核对,发现往往自相矛盾,联系到当时人们冒称宗室,相互联宗,以抬高自己的门第的风气相当普遍,所以认为李白并不真正是李高的子孙。
李白一生活动主要在唐朝中期的玄宗、肃宗时代。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了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大战乱——安史之乱。这场战乱长达八年,到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才算最后平息。战乱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广大人民惨遭浩劫。从此以后,唐朝就开始走向衰落,封建中央集权日益削弱,藩镇割据势力相对强大,战乱不断。李白一生正处在这个由进入全盛到急剧衰落的历史时期。他是这个时期许多重大事件的目击者和见证人,也是这个时代的卓越歌手。一、李白的生平和性格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或谓真名不详,“客”是对外来者的泛称),不求禄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们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所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也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很久以后,他和朋友叙旧,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杀出五陵恶少重围的往事(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他还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从赵蕤学。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孙光宪《北梦琐言》)的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李白二十岁遇到苏颋,又深得这位“朝廷大手笔”、文章巨公的赞赏。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序》)。开元十五年,他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三年后,即开元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那时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别馆就设在终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维、储光羲等名诗人)去作客。李白结识了这位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开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时,曾与孔巢父等人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竹溪六逸”。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李白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东兖州,李白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蒙等地。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诗中,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公开表示抗议,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他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当时诗人正陷于“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至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有《李太白集》。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轨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他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采药炼丹,独孤及说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送李白之曹南序》)。甚至,他还从山东尊师高如贵受道篆,履行了正式成为道教徒的仪式。他对排难解纷的策士颇为倾心,有纵横家的气派,崔宗之说他“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赠李十二白》)。《新唐书·文艺列传》也说他“喜纵横术”。总之,“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而上述各个方面,又正是盛唐时代社会习尚和文化精神的显著特征所在。因此,李白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代人们所心仪的人伦风范。例如为了一瞻李白的丰采,任华、魏万不远千里追踪相从;“四明狂客”贺知章一见李白,惊呼为“谪仙人”,解下随身所佩的金龟相赠;门人武七则甘愿赴汤蹈火,越过安禄山叛军的占领区至东鲁接回诗人的子女,等等。李白的诗歌正是通过他的个性投影,折射出时代的风容神采,从而成为盛唐的最强音的。
二、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的个性之活跃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鸣皋歌送岑征君》)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古风》之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襄阳歌》)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他的《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使写失路的忧愁,也没有丝毫寒促蹇涩的危苦之词,诗中出现的黄河、太行、海上、日边等意象,以及拔剑四顾的雄姿,扬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着壮美的情采。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
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他初出蜀时写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豁然开朗的开阔处着笔,写出了一个初上征途的青年富于展望的情怀。而晚年遇赦获释后所写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则是从江流迅疾的速度着手,抒发了轻快活脱的心情。李白把汉魏以来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生活实感结合起来,娴熟地掌握了传统文化积淀的意蕴,在妙手偶得之间留下了令人咀嚼的隽永韵味。例如《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中的“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诗中有着特定情感内容的比兴意象,意谓游子一去如浮云飘泊无止,故人惜别又似落日依依,缘情布景而不留凿痕。又如“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首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和时辰,又用“云”和“雁”的意象喻指离别和远行。此外如“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游南阳清泠泉》)等等,也无不在传统意象和生活实感的统一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有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爱情要求,如《夜坐吟》: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釭青凝照悲啼。金釭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也有人物交往中的天真情态,如《越女词》其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他的纯真的友情,常常能摆脱等级意识的污染。如《赠汪伦》、《哭宣城善酿纪叟》等诗,所写的都是普通百姓。李白晚年所作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更集中表现了这一点: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飡。
这位在权贵面前傲岸不羁的诗人,在一个普通的农妇面前却感动得难以进食。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总之,李白是时代的骄子、盛世的歌手。他的诗歌以蓬勃的浪漫气质表现出无限生机,成为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初唐以来诗歌革新的历史使命。正如李阳冰所说:“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草堂集序》)李白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主要即在于此。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在文学史上,从六朝到隋唐是审美观念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虽在曹丕就已提出“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钟嵘也提倡“自然英旨”(《诗品》),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六朝的艺术趣味仍是更多地偏向于典雅文饰;至盛唐诗歌转以主体意兴的天才抒发和自然表现为鹄的,前人的这些审美理想才真正得到充分的体现。而李白在这方面又正是一个集中的代表。明代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以“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两句话概括李白诗歌的总貌,这一特点体现于李诗的艺术形象、抒情方式和诗歌语言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他与众不同的鲜明的艺术个性。
李白对形象的捕捉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当诗人的澎湃诗情无法为寻常的形象所容纳时,诗人就展开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和幻想,以气骋词,来实现艺术的变形。这种变形的依据是诗人感情的强度,它使形象突破常规而染上了奇幻的色彩。
例如,诗人往往改变现实生活中事物大小、多少、轻重的比例关系,通过形体规模的变形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他忽而化重为轻,如“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忽而又化轻为重,如“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在这种对比关系中,诗人写出了他的愤激和自信。李白的写景诗又常常打破空间方位的拘限,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任意安排,通过空间的变形展示出诗人宽阔的襟怀。例如他的《横江词》六首,本来是从“横江”(在今安徽和县)这一地点着眼的,但诗人的视角却没有限于这个局部的地段,它忽而跳到远在江宁城外的瓦官阁,甚至到了地处江宁县北、比瓦官阁更远的三山,忽而又跳到当涂西南三十里的天门,忽而又写了钱塘江的潮水。又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诗人醉后竟想把君山削去,好让湘水一无遮拦地流泻,借以发挥他奔放的豪情。此外如写庐山瀑布的“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海风吹不断,明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之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题之二),也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