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麦的诗词金麦的诗词是什么

金麦的诗词金麦的诗词是什么,第1张

  文/李娟

 春寒料峭的午后,翻开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的画册,静谧和悲悯的气息一瞬间将我的灵魂覆盖。他的画有田园牧歌的意境,流淌着诗一样的哀愁。

 那幅画就是《晚钟》。一对贫穷的夫妻,在田间劳作。黄昏时,晚霞映照着他们的身影,落日的余晖下,大地苍茫。他们脚下的竹篮里放着刚挖出的土豆。此时,远处教堂里的钟声悠扬响起……于是,他们放下手中的农具,女人合掌祈祷,男人脱下帽子,神情无比虔诚。此时,暮色苍茫,大地宁静,灵魂安详。他们在祈祷什么?祈祷大地给予贫寒的他们一点点生之温暖。如米勒一样贫穷的农人,祈祷孩子健康,能吃饱饭,哪怕每顿饭只能吃上这些土豆……悲从何处来,都从他的心底而来。浓郁的伤感弥漫在画中,让人坚硬的心一瞬间如雨滴般柔软。我恍然大悟,宁静和悲悯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有些画,不在笔尖,不在画布上,而在心里。

 自幼生长在贫苦农家的米勒,一生和大地息息相关。他的画笔只为纯朴、勤劳的农民而画。后来,他成为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辛勤劳作在土地上的米勒,也将一生的光阴执着于绘画,作品流淌着对自然无限的虔诚和敬意。

 然而,贫穷和饥饿一直困扰着他。有时,他的一张素描只能为孩子换来一双鞋子。为了把食物留给孩子们,有一次,他整整两天没吃东西。当朋友送来政府的救济品和钱时,他对妻子说:“买点木柴回来……我太冷了。”

 漫长的一生,他的画一直不被主流画派认可,那些学院派画家讥笑他的画——简直土得掉渣。直到1867年,在他人生的暮年,他的画才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了社会的第一次承认,人们逐渐认识了米勒艺术的真正价值。

 人间得失,悲喜转换。可是,米勒在人世的光阴,已经薄如一片雪花。

 几年后,61岁的米勒病逝于巴黎郊区的巴比松村。后来,法国为购回那幅《晚钟》,竟花了80多万法郎。如今,他的画已成了无价之宝。画家生前的孤苦凄凉和身后所获得的光荣敬仰是多么不相称!他一生贫困潦倒,食不果腹,在寒冷荒凉的人世间苦苦跋涉,处处碰壁,步履艰难,他的才情和智慧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是否,命运常常让一位天才饱受生之苦难?

 不论生活如何艰辛,他却说:“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决不忽视春天。”读着这句话,我凝视窗外,早春时节,窗外的玉兰树已开了两朵雪白的花朵,于春寒中默默不语,笑意盈盈,因为它有另一个美好的名字——深山含笑。我心里默诵这几个字,心底泛起层层涟漪。

 米勒的妻子卡特琳娜·勒梅尔一直支持着他,与他共担苦难,对他忠贞不渝,是他苦难生活中温暖的伴侣。他们一起抚养了九个孩子,他的妻子几乎就是那幅《喂食》中的年轻母亲:一身布衣的母亲坐在木凳上,手里端着碗,给孩子们喂饭。三个小女孩乖巧地坐在门槛上,一个个仰着头,张着嘴,如嗷嗷待哺的小燕子。母亲专注而深情,如一只辛劳的母鸟喂养她的孩子。孩子们可爱极了,给母亲一张张花儿般的笑脸。也只有这一张张笑脸,才是贫寒生活给予母亲的一缕欢颜。年幼的孩子不懂母亲内心的煎熬,不懂父亲为生活所迫的挣扎和艰难。想必不远处,破旧石屋的尽头就是田地,父亲正在田里耕耘,挥汗如雨……母亲的脚下卧着一只猫,墙根处一只母鸡正在觅食……此时,微风拂过母亲鬓角的秀发,枝头的小鸟在风里睡着了……原来,世间一派安宁祥和,岁月静好,都在母亲的一粥一饭里,都在米勒的画里。

 看着那幅画,童年的光阴一瞬间被唤醒。在铺满阳光的小院里,祖母坐在木凳上给我和妹妹喂饭。我们仰着头,一口一口吃着香甜的小米粥。春天的风吹过故乡的原野,麦浪返青,桃花遍野,柳丝如烟……其实,养育我们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母亲熬的金黄的小米粥。就如同滋养我们心灵的是米勒朴素、圣洁、悲悯、宁静的画卷,因为这些画和大地息息相关,和生命紧紧相依,和你我的灵魂相连。

 喜欢他的那一幅《拾穗》。秋天的原野,麦子已收割了,碧空如洗,金黄的麦地里有三位拾穗的妇女,她们分别戴着红色、**、蓝色的头巾。她们弯着腰,低着头,虔诚地拾着麦穗。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圣洁的氛围,展现给人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意境。

 她们身后是金灿灿的麦垛。戴着蓝头巾的母亲实在太累了,腰疼得直不起来,她一只手抚着腰,另一只手拾着麦穗,仿佛拾起苦涩岁月里的一点点甜。她额头上的汗水一滴滴落在泥土里,就像诗人写的:母亲每拾起一个麦穗,就像是给大地磕一个头。不是吗?一粒米、一个麦穗,走过季节,滋养苍生。雨雪中,烈日下,农人和每一个麦穗相依为命,一代代的生命就这样走过岁月。(mtaikscom)他们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但是,他们依然心怀虔诚、欢喜和感恩。

 米勒终身保持着对大地的款款深情与敬畏之心。他手中的一支画笔,泼洒着对大地无限的眷恋,也表达着对与土地相依为命的农民深深的悲悯。只有赤子,才能如此深爱着土地和一生劳作的人们。

 画家远去了,而画还在。可是,欣赏画的眼和心还在吗?

 春风沉醉的夜,隔着漫漫岁月,我用手抚摸着画册,悲欣交集。此时,光阴是缓慢的,缓慢到我用一个春天读懂他的画,靠近他的灵魂。

 有人说,历史如一颗洋葱,一层层剥开,总有一瓣洋葱让人流泪。是的,抚去光阴厚厚的尘埃,他的画自然、温暖,经得起岁月之手细细翻阅。因为,那些画能让人的内心如棉花般柔软和温暖。

 生活的磨难没有给他的画带来多少寒意,更没有让米勒沉沦。相反,他的画深情饱满,圣洁安详。土地和农人是他一生创作的源泉,也是他悲苦生活里永恒的春天,因为,他从没有忽视过春天。不论霜严雪寒,艺术带给他的都是生命的暖意。将一生沉浸在庄稼、大地中的画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

 如今的我,何尝不是一个拾穗者?生活给予我的都是金黄的麦穗。似水流年里,所有的过往,疼痛、欢颜、悲伤、爱都是沉甸甸的麦穗。我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因为,我决不忽视春天,也决不辜负春天。

想念

纳兰容若

它会使一个人饱满起来,成为麦穗和葡萄。

就像芦苇灌满了风。

在星群之中

我不以光芒的大小

辨认你。

远山微云

惟有你最清醒和寂静。

我为你摆放烟波浩渺、湖岸和岛屿。

可供迷途。

短诗的主题内容需要高度集中,意象需要鲜活而独到,需要通过主客观世界的完美融合来建构意境。纳兰容若的诗歌《想念》,内情与外景水乳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

诗的第一二行用了两个比喻,“它会使一个人饱满起来,成为麦穗和葡萄。/就像芦苇灌满了风”。人因“想念”而生活得到充实,而 “饱满起来”,如“麦穗和葡萄”。为什么拿‘麦穗和葡萄’设喻?这一方面是从想念的程度上而言的,将无形的想念形象化;另一方面,想念存于期待中,似农人对“麦穗”的期待,存于心灵的苦涩与甜美中,似品尝葡萄带给人的感觉。“就像芦苇灌满了风”,这里,通过一个动量词“灌”,写出了动态的饱满,想念之浓之烈得到传神的描述。诗人设喻于寻常之物,能让读者着实感受到想念的饱满深切。继下来,乍一看诗人所写,不是顺着前面意思,而是来了一个“跳跃”,写思念的主体“我”对思念的对象“你”的感觉。“我”之所以思念你,不是因为你在“群星之中”是最闪亮的,是因为“唯有你最清醒和寂静”。在这个尘世,你能做到如此的清醒与寂静,那是多么的艰难与不容易,而你做到了,所以才如此吸引我,让我想念;但你的最清醒与最寂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你鹤立鸡群,因为“世人皆醉”你独醒,你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也无疑会惹祸上身,因此,为了你不遭受伤害,我才想到“为你摆放烟波浩渺、湖岸和岛屿/可供迷途”。我的“摆放”是心底的愿望,我的摆放会不会得到你的认同与接受,你会不会“迷途”,一切的一切,都在不言之中。诗人在此处给读者留足了品味的空间。

这一首短诗,从写想念本身到写想念的原因,再到写想念者的愿望,无论情感的烘托还是景物的渲染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象征寓意在这一首里体现得相当深刻。它给我最大的感触一是诗歌语言的精炼,二是通过主客观世界融为一体所表达的情感体验,能一步步把诗的内蕴推向深层的思维境地。

金麦的诗句有:纱幔薄垂金麦穗,幔绳金麦穗。

金麦的诗句有:幔绳金麦穗,同共买成金麦饭。注音是:ㄐ一ㄣㄇㄞ_。拼音是:jīnmài。结构是:金(上下结构)麦(上下结构)。

金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古时系帷帐用的形如麦穗的金**绳子。

二、引证解释

⒈见“金麦穗”。⒉麦形的金粒。引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又赐金麦银米数斛,此皆太宗庙条支国所献也。”

三、网络解释

金麦金麦,是汉语词汇,解释为麦形的金粒。

关于金麦的诗词

《宫词·纱幔薄垂金麦穗》

关于金麦的成语

黍油麦秀麦秀黍离兔丝燕麦麦丘之祝麦舟之赠麦秀两岐兔葵燕麦麦穗两歧

关于金麦的词语

麦穗两歧麦舟之赠不辩菽麦麦秀黍离未辨菽麦麦秀两岐智昏菽麦黍离麦秀麦丘之祝黍油麦秀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金麦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73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0
下一篇2024-0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