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斗转星移。曾几何时,中国女排以“小快灵”选人标准为主导,成就了老女排的五连冠、世纪之交后的黄金一代。如今世界女排发展趋势变为高大化,郎导为新时代的中国女排定下了“高快”的基调,同样创造了辉煌战绩。以至于人们如今一提到女排姑娘们,第一印象就会是“大长腿”“一米九”等等。那么,在中国女排阵中,最高的那一位是谁,她又打什么位置?
答案是副攻袁心玥。“高”和“快”这两个字,在她的身上都发挥到了极致。而这位中国女排的第一“高人”,在成长为球队主力副攻的道路上,都经历了哪些考验呢?下面请听笔者慢慢讲述和分析。
一个身高将近两米的女孩子,一定遗传了父母优秀的运动基因。袁心玥就是如此。
1996年12月,袁心玥出生于重庆市渝北区。她的母亲周波身高180cm,曾是四川女排的一员,但因为伤病原因较早退役,也从未入选过国家队;父亲袁春武则是一名退役军人、铁路警察,身高更是达到了193cm!
父母如此良好的基因,也造就了袁心玥超强的身体天赋。早在小学时,她的身高就超过了全班所有的男生,加上她 体育 基础出色、热爱运动,在2009年,袁心玥入选了八一少年队,开始被作为排球运动员进行专业培养。这一年,她还未满13岁。
在确定了场上位置为副攻手后,袁心玥开始了自己作为排球运动员的成长之路。而相比较她的技术,她的身高蹿升得则更加明显。无论在八一队还是国少队,她比所有的队友都要高出一截,走到哪里都是鹤立鸡群的感觉。
如今的中国女排报名名单上,袁心玥的报名身高一直是1米99,对她的介绍则是2米01。但据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队友透露,她的身高应该是已经达到了2米03!
如此出众的身高,难免有人会担心她的速度和移动受到身高的影响。但袁心玥用自己的实际表现证明了:身高不是问题,快起来的她依然十分可怕。
因为在八一队的出色表现,为她敲开了国字号的大门。2012年,袁心玥第一次入选国少队并参加了亚少赛;2013年的U18世界女排锦标赛,袁心玥作为中国队主力副攻出战,率领球队勇夺冠军,并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当届赛事MVP的称号。赛会对她的评语是这样的:扣球高度317米,拦网高度311米,身体素质优秀,扣球有力量、有高度,速度奇快,变化多端,令对手防不胜防。初登国际赛场,袁心玥就经受住了考验,这让她对于未来入选国家队充满了信心。
而她不知道的是,正在各级青年队考察的郎平指导,已经把自己列为了即将“破格提拔”的对象。
郎导不愧是郎导,在看了袁心玥世青赛的比赛后,很快便将她提升至国家队,使袁心玥“连升三级”,实现了进入国家队的梦想。
由于性格开朗、活泼爱笑(重庆姑娘的特色),袁心玥被父母和队友们起了个可爱的绰号叫“小苹果”。虽然这个绰号很可爱,但一旦上了场,袁心玥眼中的杀气便不可阻挡,每次得分后她都会瞪大圆圆的双眼怒吼,让对手胆寒,让队友和球迷们感到很踏实。
而在国家队,这颗小苹果成熟得特别早,早到可以为中国队在世锦赛上战胜强敌起到决定性作用——
2014年世锦赛,袁心玥作为中国女排全队最年轻的球员、第一位代表中国队征战三大赛的95后,为球队成功杀进决赛保驾护航:半决赛面对东道主意大利,她用进攻端17扣11中、5次拦网得分、全场砍下16分(得分仅次于朱婷)的表现报了六强赛输给对方的一箭之仇;决赛里尽管中国队不敌美国队无缘冠军,但袁心玥11分、16扣7中、4次拦网得分的数据,还是帮助中国女排与对手拼了最后一刻。
整届世锦赛,袁心玥出战10场比赛,虽然场均得分并不太高,但她612%的进攻效率,确保了中国队在副攻线上能有一个稳定得分点,可以为朱婷等主攻分担火力。
而从2015年开始的5年时间里,袁心玥随中国女排参加了2届世界杯(2015和2019年)、1届奥运会(2016年里约)、1届世锦赛(2018年)这四届三大赛。除了两次世锦赛征程外,中国队拿下了其他的全部3个冠军。“小苹果”也由原来的主力替补摇摆人,慢慢变成了中国女排的首发副攻球员。
您可能注意到了,笔者在总结袁心玥2014年世锦赛的得分数据时,加上了她在进攻端的得分效率。这是因为作为副攻,最有效的得分手段就是快攻,电光火石间的进攻选择会对进攻的成功率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率越高得分就越多,球队离胜利也就越来越近。
在郎导的球队框架中,副攻的任务可以算是最简洁的,却也最不好完成的:不要求你全能,也不要求你满场飞奔,但需要你进攻端把握住有限的进攻机会,防守端在网前限制对方每一次扣球——简而言之,就是进攻端高效、防守端拦网。我们看排球比赛时经常念叨的中国队如今的“网上优势”,绝大多数时候都体现在副攻身上。
从郎导的战术体系中来看,副攻的攻击范围集中在中路,也就是网前的3号位和后排6号位。球队在进攻端一传到位的情况下,二传看准时机发动快攻,而这个时机则是指观察对方的防守站位,一旦对方网前移动速度偏慢,二传就会第一时间把球调向3号位,也就是网前,经过一个平拉开的掩护(一名副攻或者接应的佯攻),另一名副攻居高临下一击中的,结束这次进攻;防守端同样如此,一般来说,防守有三道防线:网前、后排和自由人。
副攻是网前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能用身高和拦网高度给对方的进攻进行第一波限制,那么对方的攻击手就很难威胁到中国队的腹地,拦网得分对于全队也有极大的士气加成,还会让对方的攻击手下次进攻变得犹豫,此消彼长,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身高在2米上下浮动、又兼具网前移动速度和扣球成功率的袁心玥,是中国女排网前高度的最大资本。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笔者在统计效率时所使用的指标是扣球成功率,而非进攻效率。因为进攻效率的计算方式是 :(得分-失误)/进攻总次数,副攻球员在一场比赛中参与进攻的次数以及失误数是远远小于球队主攻的。在历届大赛攻手排名的得分效率榜上,计算的都是各队主攻手和接应(主攻与接应统称为边攻手)的得分效率,如果把副攻远少于主攻进攻次数的成功率来跟主攻对比,是十分不公平的算法。
自从2014年世锦赛首次参加大赛以来,袁心玥一直都是中国女排队内扣球成功率前二的球员。2014年世锦赛扣球成功率483%排名全队第二(第一副攻杨珺菁53%),2015年世界杯以52%排名全队第一,2016年奥运会以455%排名全队第二(第一徐云丽57%),2018年世锦赛(507%)和2019年世界杯(657%)都是全队第一,“小苹果”还是这两届大赛中国队仅次于朱婷的二号得分手。其中,2019年世界杯对袁心玥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超高的扣球成功率保障了中国女排在快攻中的取分能力。
而在防守端,作为中国队第一“高人”的袁心玥也在拦网方面有着极为出色的贡献。只要她在网前一站,就足够令对方的攻手闻风丧胆。
但有些令人意外的是,作为中国女排网前大闸的袁心玥,在自己参加的5届大赛中却从未染指过最佳副攻这一奖项。反倒是她几届赛事的搭档(2014年世锦赛的杨珺菁、2018年世锦赛和2019年世界杯的颜妮)都曾凭此奖项进入当届赛事最佳阵容。特别是笔者写过的连续两年大赛进入最佳阵容的老将颜妮。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老将颜妮的拦网能力比袁心玥还要强。
翻看数据我们会发现,2018年与2019年的袁心玥在得分、发球和扣球成功率方面的数据都比颜妮要高,但唯独在拦网上面略逊一筹:
2018年世锦赛颜妮场均323次拦网要多于袁心玥的25次,且她089次的局均拦网得分几乎比袁心玥的局均048次翻了一倍。半决赛不敌意大利,颜妮17分与袁心玥16分不相上下,二人都是朱婷进攻端强有力的帮手,但袁心玥全场比赛没有拦网得分,颜妮则是贡献了多达6次,其中在最关键的第4局贡献了3次,还有2次单人拦网成功!
2019年世界杯,两大副攻同样出战30局比赛,袁心玥的拦网数据相比前一年的世锦赛有了提升,拦网效率65%还创造了个人新高。可颜妮的“逆生长”还在继续:场均38次拦网得分,局均居然突破了1次(113次),拦网效率高达80%!
颜妮比袁心玥矮了将近10公分(192cm),又比“小苹果”年长将近10岁,还能有如此出色的拦网表现,只能说“北长城”这个绰号不是白给的。不过好在“小苹果”还年轻,还可以继续成长以提高自己的拦网效率。
第二点原因则是,中国女排副攻线上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过去6年来的5届大赛,中国女排的副攻线是变化最多的一个位置,这其中还包括了老将徐云丽与杨珺菁的淡出。袁心玥作为5朝元老自有其过人之处(身高臂长、扣球效率高、年轻力壮),但如今的中国女排出现人才井喷,众多有特点的副攻选手相继涌现,让郎导有了“幸福的烦恼”——进攻端下手更快效率更高的辽宁队副攻胡铭媛、身高同样接近2米且拦网能力出色的山东队副攻杨涵玉(比袁心玥还年轻)、十分擅长快变打法的福建队副攻郑益昕(如今效力于广东恒大)、天津女排仅次于李盈莹的二号攻击手王媛媛(与袁心玥同届的世青赛队友)
在这种情况下,原先的两名主力副攻手袁心玥和颜妮便受到了十分强劲的挑战,明年的东京奥运会,二人是否能保持住主力位置,目前还不得而知。在此前的世界女排联赛和亚运会等比赛中,郎导一直致力于演练不同的副攻线搭配,进攻端胡铭媛和郑益昕的发挥较为出色,防守端身材更高大的杨涵玉和王媛媛则效果更好,这样排列组合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最适合中国女排的副攻配置。
从长远来看,今年已经33岁的颜妮进入了职业生涯暮年,东京奥运会可能会扮演替补奇兵的角色;不过身高和年龄都处在当打之年的袁心玥,占据一个首发名额问题并不是很大:她的进攻效率以及拦网优势,都是中国女排网前的保障;而相比除颜妮以外的其他球员,她极其丰富的大赛主力经验则是其他人完全不具备的。相信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依然能看到袁心玥打下一个快攻或者拦住对方一次有威胁的进攻后振臂高呼、振奋人心的场面。
今年年底才年满24岁的袁心玥,已经参加了5届女排三大赛,成绩为3冠1亚1季军。这样的荣誉,放在中国女排的 历史 长河中,都是荣誉等身的顶尖副攻手了。
而回顾 历史 ,中国女排的副攻线一直人才辈出,雅典黄金一代的张萍和刘亚男,以及当届赛事遗憾因伤退赛的赵蕊蕊,都是我国球迷的美好回忆。
“能够跟蕊蕊姐相比让我很荣幸,其实我很喜欢这样的比较,大家各有各的长处。我会向蕊蕊姐学习,但我并不是小赵蕊蕊,而是第一个袁心玥!”
在面对媒体和球迷的称赞时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专注于做好自己,不难看出,年轻的袁心玥已经体现出了大将之风。
让我们一同期待,热衷于做好自己的“小苹果”,可以在明年的东京奥运会以及未来中国女排的大赛上,为球迷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赖亚文,作为中国女排在上世纪90年代最著名的球星之一,赖亚文横跨了胡进与郎平两任主帅时代,见证了中国女排从低谷到辉煌的全过程。1996年帮助中国女排夺得奥运会银牌。1998年世锦赛是赖亚文的告别战,身患肝病的她,拖着虚弱的身躯坚持到最后的决赛,为中国女排获得1998世锦赛亚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常宁出生于体育世家,家中父兄都是国家队的选手,也因此影响了她的排球之路。作为主攻手的张常宁,在19年世界杯比赛上就发挥得很出色,也为中国队夺下了冠军。女排也参加了大阅兵仪式,军人们也被女排精神所感动。张常宁同样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个是从国家队到省队之间的转换。
在状态方面没能很好的调整过来,在心理压力上也并不轻松,和队友的配合上还不够默契,外界的压力也很大。作为体二代,排球世家的这一个光环时刻在笼罩着她。就像是耳边不断的有声音在激励着她,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能辜负自己拥有的一切。并且媒体还喜欢将张常宁和朱婷进行对比,认为她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选手。张常宁的身上背负着很多额外的期待,还有数不清的质疑,这就让她想要一直的,努力想要赢下去。
并且作为女排二姐,她也拥有出色的实力,在这次备战奥运的训练中,她的位置也进行了更改。本来作为主攻选手的她,现在在尝试接球的位置。就像一块砖一样,哪里需要就去填补哪里。和张常宁一样,也有许多的体二代,比如说王辰月。本来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和自己一样踏上运动员这条路,因为运动员训练强度实在太大,受过的伤实在太多。
可惜按捺不住女儿的喜好,只好让女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王辰月拦网特别的强,也因此获得过很多奖项。龚祥宇的父母也是很厉害的运动员,她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加入了备战奥运的队伍,郎平也对她寄予厚望。这些体二代都是从小就接受专业培养的,让他们的身体更加强壮。不过她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因为她们的不懈努力。
陈忠和现在已六十好几,身体硬朗,生活惬意,常常打高尔夫以自娱,平时也喜欢与人喝茶谈天。
说到中国女排,大家都很关注。大家记得郎平教练以及一些主力队员的名字。但有一位六旬老人,他的面孔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却叫不出他的名字。他就是曾带领中国女排夺得2003年的世界冠军和2004年的奥运冠军的主教练陈忠和。
陈忠和19岁时就成为了排球运动员。因为身高不够18米,他是队里的一名替补。但他身形灵巧,动作灵活,在场上也很敢拼,也得到了队友们的认可。总的来说,因为不是主力队员,陈忠和作为排球运动员的生涯并不长,很快便转入了教练员的队伍。
在做球员的时候,没想到有一位女队员向陈忠和表白,两人彼此爱慕,很快,便组成了家庭。婚后的陈忠和在事业上也迎来了转机,成为了国家队的陪练。陈忠和的性情温和,他的善于观察和冷静分析给予了女队员们许多帮助,因而他在女队员们中有了“中国第一陪练”的称号。做陪练,收入并不高,但陈忠和却乐在其中。
一转眼之间,八年时间,一晃而过。在这段时间中,虽然夫妻俩相聚的时间并不多,但一直关系和睦。后来,陈忠和和妻子有了一个女儿。陈忠和刚好被调回家所在的福建女排做主教练,在家的三年时间他用心带领福建女排的实力的进步,也难得地花时间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三年时间过去,国家队又召唤他回到国家队做助理教练,陈忠和毅然决然地再次离开家,来到北京。家中的妻子也表示理解,安心照顾孩子和家。直来后来传来妻子因搭火车而意外身亡的消息,陈忠和的生活暂时停滞了。他为妻子的离世痛苦了很久,这也是他人生的最低谷。
这时,得知陈忠和妻子亡故的噩耗后,陈忠和曾经的徒弟,李东红来到了师父的身边。她一直开导、鼓励师父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并为他承担家务。陈忠和明白了她的心意,却不想拖累她。因此,一直没有接受李东红。但最终陈忠和被李东红的真情打动,两人再组了家庭。恰逢此时,郎平邀请陈忠和再次带领国家队出征。而此时的李东红已有身孕,为了不影响陈忠和专心为国效力,她没有告诉陈忠和,默默去做了流产。得知实情的陈忠和觉得十分对不住为爱“欺骗”的妻子,但命运之神没有忘记齐心协力,为国作出牺牲的两夫妻,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让这个小小的家庭更加温暖。
女排的成绩在不断地提高,陈忠和也就这样逐渐地成为了带领女排为国冲锋陷阵的主心骨——主教练。终于,陈忠和和女排运动员的努力没有被辜负。在2003年,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在时隔十七年后重新夺得世界冠军。在2004年,更是一举夺得了奥运会冠军。在两度夺冠后,陈忠和褪去了中国女排主教练的光环,回归家庭,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大将从来胆气豪,巾帼英雄战尔曹。扣杀起落惊风雨,跳跃翻飞卷海涛。这段话用来形容中国女排是再贴切不过了。作为中国运动赛事中成绩卓越的女排英雄们,她们做出的贡献和表现的实力更是巾帼不让须眉。
提到中国女排,自然不得不提到其中表现优异的陈招娣。作为女排队伍中的“大将”,在赛场上是所向披靡。然而中国女排五连冠的伟大功臣,却在退役后因病去世。在她的骨灰之中还发现了数枚钢钉。
努力拼搏
不少人提到陈招娣都会竖起大拇指,在他们眼里陈招娣就是一个非常努力并且敢闯敢拼的运动员。甚至因为她的努力,人送外号“拼命三郎”。
在球场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可守可攻,爆发力十足。想必技术型的选手就是这样吧,实力强劲并且有自己的表现力。因为她,带动了整个队伍的实力,队伍里的其他队友也都觉得因为有了她,整个团队都有了主心骨。
这个拼命三郎的外号来源于一次比赛。1981年的世界杯中中国对日本比赛的最终回合上,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后一站。这一场的成败与否,直接决定了她们的成绩。正是因为知道这次比赛的意义,所以女排姑娘们都屏住气全力以赴,而这其中最为努力,想要拼尽全力的就是陈招娣。
第三局的对抗中陈招娣不小心扭伤了腰,在这样紧急的比赛之中,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的神情,而是继续咬牙坚持着。腰伤难耐的情况下,依旧支撑着她继续打下去的是集体荣誉感和对冠军的追求。一次次的进攻,一次次守下对方打过来的球。
第四局的时候她腰伤的问题已经异常严重。教练提议把她替下,但是眼看局势对我方非常不利,陈招娣还是放弃了休息继续坚持上场比赛。腰痛难忍,她用自己的毅力坚持下去了,为的是给中国争口气。也是因为她的强大意念和过人的实力,中国女排终于拿下了世界冠军!
比赛结束以后,陈招娣终于忍不住了,那时候的她连站都站不稳。要靠着队友的搀扶,才能一步步走上领奖台。这样的情况,陈招娣还可以坚持下来,是对她“拼命三郎”最好的诠释。
除了“拼命三郎”,外界还对她有个称号“独臂将军”。因为她在一次联赛上,不慎伤到了左臂。然而这之后的她要和日本队进行比赛。而日本队中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必须要打起十足的精神。所以面对手臂受伤的窘境,她依旧没有放弃比赛,而是忍着疼痛上场了。然而在比赛之中,她的左臂伤势更加严重了,直接导致她的骨头断裂。
但更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么严重的伤势之下她依旧表现出色。打着绷带独臂出征,并且赢得了比赛。因此获得了国内外球迷的喜爱,并获得了“独臂将军”的美称。
满身伤痕的冠军
提到荣耀,陈招娣最闪耀的就是她“五连冠”的辉煌战绩。从1981年的世界冠军开始接连着五次获得世界冠军。不单单证明了中国女排的强劲实力,更是前所未有的世界首个五连冠,这样的荣耀让人钦佩,也是无与伦比。
女排中最闪耀的便是陈招娣,作为其中攻守俱佳的运动员,她的能力是队里都公认的。因为女排要求训练必须到场,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看到她独自训练的身影。
时间久了,难免身上会有一些伤痕。甚至发展到她的医生都警告她,让她必须接受治疗,如果再继续打球,可能下半生就瘫痪了。可是这样的警告却没有阻止她继续打球的念头。即使腰伤都快要把她压垮了,她还是没有一句放弃的话。一边配合医生治疗一边不放弃打球。这一切都靠着她顽强的毅力继续坚持着。
在她去世之前的一段时间,她都被病痛折磨到精神脆弱。她的家人表示从没看到过她流露出如此痛苦的神情。由此可见,陈招娣状态有多么差,病痛又是怎么折磨她的。
钢钉后的真相
当年陈招娣退役是因为她的身体早已经透支,现在的她早已经不能再进行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多年的比赛生涯让她的身体里充满了难以治疗的病痛,所以虽然她对赛场依旧充满渴望,却不得不宣布退役。
之后的她从运动员转化为教练,之后一步步越来越成功的她却依旧无法忘记排球给她带来的快乐。除了满足和愉快,排球带给她的还有伤痛和各种疾病。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陈招娣无时不刻被病痛折磨着。最后于2013年的4月1日,病情恶化的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陈招娣火化之后,发现她体内有数枚钢钉,因为耐高温所以钢钉并没有融化,而是留了下来。这些钢钉便是陈招娣第一次手术后埋在体内的,也是她接受手术的最好证明。
陈招娣到底做过多少手术,到底经历了什么病痛,被怎么样的痛苦所缠绕,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陈招娣把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的青春,甚至健康都全数奉献给了中国排球事业。
即使深受痛苦折磨,即使她的身体早已经透支,甚至有无数枚钢钉埋在身体里,她都不曾有半句怨言。只有得到奖牌之后,她们才会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神情。而这些钢钉就如同她努力拼搏的样子,被时光所保留。
而中国到现在无人能敌的女排成绩,还有被世界所尊重的地位,都是无数个“陈招娣”一般的选手默默付出的结果。所以他们的成绩值得我们的敬重和支持!
一代女排的英杰,中国体育的楷模。更是中国军人的骄傲,身留刻苦训练的伤痕,是肩上的勋章更是无怨无悔反以为荣的拼搏精神。这是《人民日报》对陈招娣的评价。虽然她已经离开我们,但是相信人们对这位“拼命三郎”的尊重永远不会改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