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一执著(500字)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坎坷与挫折,当我们面对它时,显露的不应该是有所畏惧,而是执著的去克服它,以执著之心,不断向前迈进,最终就会是迎刃而解。 就把好比一颗种子当它落入一条粗糙的石头缝中时,如果它想要生存,继续它的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它就需要步入一个执著的过程,完成它美好的人生理想。 一滴水,倘若它想穿透厚厚的坚石,它就需要一个执著的过程,以自身的力量一滴一滴地去穿透,冲破阻挡它前进的障碍;倘若它想成为宽阔的湖泊,它亦需要一个一个执著的过程,从一滴水变成一滩水,再由一滩水变成一团水,最后慢慢积聚成河流,湖泊。拥有执著的过程让它实现了有价值的人生。 一根铁棒,当它想穿过细zk168小的缝隙,穿过块块粗布大条,绫罗绸缎时,它就
初中500字作文《执著》作文:执著
我卧室的墙壁上,挂著一幅很大很大的画。
画面上是田野上层层叠叠的一大片向日葵,望过去是满眼的灿烂。向日葵全部扬起笑脸朝向太阳,任由太阳金色的光芒尽情地铺洒在它们身上。
我想,向日葵是深爱着太阳的,爱得如痴如醉。不然,它不会将一生的微笑奉献给太阳;不然,它不会永远注视著太阳;不然,它不会将自己的身体都染上了美丽的金黄———太阳的颜色!太阳,是向日葵一生执著的追求,是它永远的向往!
总以为自己留得住快乐的时光,但时光却像只轻灵狡黠的鸽子,总是在我最得意的时候拍拍翅膀偷偷溜走了,只留下几片洁白的羽毛,叫做记忆,这份记忆总是给人平添了许多失落和彷徨,这就叫做成长吧。等到我褪去青涩之后,我才明白:人要像向日葵那样,不要徒劳地挽留光明,而是要追求光明。
我一直很佩服执著的人,佩服执著地朝向阳光的向日葵。我希望有一天我佩服的人是我自己,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坚持信念、执著追求梦想的人。
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难走,我都要坚持,要执著,不仅是为了向日葵,为了心,更是为了我自己,为了我期盼已久的梦。
也许,执著追求的路途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我祈祷,它铺设一条路,通向的地方叫做流年,在那儿,可以行到水尽处,坐到云起时。只要我还深爱着光明,即使是虚无缥缈的光明,只要我的心灵深处还有一丝这样的亮色,我的意志就不会为光阴所消磨,我会义无反顾地一直走下去……
欣赏执著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是一个极其短暂的时间岁月,那么,我想问一问:人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人生中是不是需要一种执著的精神呢?
西西弗斯因为触犯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而由于自身的重量,巨石还总是滚下去,西西弗斯不得不下山再往上推。诸神觉得没有比这种机械重复无休止的劳动更严厉的惩罚了。而西西弗斯则乐此不倦,用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壮写自己不懈的追寻与充实的人生。这个神话故事成了执著值得精神的象征。
执著,就是这样一种勤勉的跋涉,淡泊的心境,一种刚硬的精神气质,一种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节操。
执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执著是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如锚碇般坚强稳定,稳住左顾右盼,游离不定的心思;执著是忘情是专注,是一心一意的全神贯注的追寻、探索,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求;执著是热情的投入,是一份深深的眷恋;执著也是给予是付出,是全副身心的追求。
现代社会为现代人解脱了传统社会的种种陈规陋习的束缚和禁锢,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生活机会——一个人有了更多的需要,也有了更多满足需要的手段。在纷繁的世介面前,许多人就多了无所执著的空虚与无所依托的孤独。也正因为如此,有所执著才成了下现代人渴求的品质。
执著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心灵的需要。毕竟,人活着不能没有东西吸引你往前走,也不能没有为追赶上这个东西而付出奔跑。或许,我们奔跑了仍然没有追上,但为了有所追求而执著,岁是艰辛的,却必然也是一种幸福。
不论你身居达官显位,还是身处平常街巷,无论你奔波于闹市通衢,还是栖身于田园山水,只有有所执著才能置常人眼中的得失、荣辱、毁誉于不顾,才能拥有笑傲人生的旷达与潇洒。
执著是一场漫长的分期分批的投资,而成功是对这场投资的一次性回报。执著于自己所爱的事业,追求一份成功与收获,该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而只有坚守执著才可能有所收获。
古有精卫鸟,相传为炎帝女,因为在东海游泳,不幸溺亡,经常衔西山之木去填东海,这就是精卫填海的传说,也是执著于人生目标的一个精神典型。为了我们的事业与生活,我们永远应该坚守执著,也许收获有迟有早,有大有小,但我们坚守执著的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大收获。
欣赏执著,品味人生。如果说软弱是生命的悲哀和无奈,逃避是意志的沉沦和丧失,那么执著则是理想的升华和永恒。
800字的作文《执著》执 著
在我的面前有一座看起来风景很秀丽的高山,让我为之怦然心动,但我同时也知道在这座看似怡人的山上,也必有其曲折的一面,只是一切外表的美好 与温馨掩盖住了其中的荆棘与砺石。然而,我仍然想越过它,攀登到它那最美丽的顶峰。我不知道我的这一选择是我人生旅程中一道未实现的风景还是一种悲哀的执著?
当我对未来的路作出种种不幸的设想时,旅途中的和平与安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原来是我多虑了。”我独自暗忖。于是便不再担心,欢欢喜喜地迈向前方。
当我沉浸在愉悦之中时,我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我瘫坐在地上,望着膝盖上不断流出的鲜血,泪水滑落出来。原来,在幸福中待久了,猛然经历此番挫伤,竟是
这般钻心的痛。
但是,我并未因此而却步,反而更坚定地向前,用我所有的真诚和认真对待我所走过的每一步。宁静的日子没有几天,我的世界便又风起云涌:树叶在狂笑着,小鸟在大叫着,所有的一切都充斥在我耳边,我感到疲劳而又无奈;各种流言像石块一样向我砸来,我感到痛苦而又无助。我强忍着泪水默默地站在山腰,心里却在狂喊:“为什么?美丽的树叶,可爱的小鸟,你们也不欢迎我吗?”到底是人言可畏啊!我除了沉默还能说什么呢?
既然已选择了这座高山的冷峻,我早已不再在意别的山川的挺拔与秀美。无论我的选择是对是错,无论我的结局是好是坏,我只想坚守我的执著,至死不悔!
执著 作文夜幕悄悄地降下,晚风吹拂着我的面颊。刚入春,还带着寒意。
当我骑车进学校时,必要路过那一片篮球场。许多个晚上,我都能听到那熟悉的有节奏的拍球声,还伴着男孩子们激动的叫喊声。今晚,球声依旧。
我曾认为这些男孩子很傻,迷足球的,整天AC米兰、马拉多纳的,不知厌烦乏味。第一次听到“夜晚篮球声”时,我觉得那些人简直疯了,在黑得几乎看不清人的篮球场上打球,想摔死吗?神经有问题!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我总能在路过篮球场时听到那熟悉的拍球声,喝彩声,甚至还有咒骂声。我真有些搞不懂了,黑灯瞎火的,值吗?直到那天,语文老师讲课时举了个例子,说让男孩子们去挑砖头包管个个叫苦,可叫他们去打球啊,比谁都卖力!我们都笑了,老师也笑着说:“因为喜欢嘛!”我一听,愣住了。那个困惑着我的“夜晚篮球”问题似乎有了些答案。
我想我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些酷爱篮球足球的小球迷们了——“执著”。当我又一次听到那熟悉得几乎都变得亲切了的拍球声时,我只想到了这个词。是的,执著。对所爱的执著,一种狂热的令人感动的执著。
执著,这个词对我来说几乎是陌生的了,但它就这么突然地蹦了出来,在我的面前晃动。哦,久违了,执著!我只记得曾经为了一本画书而纠缠了爸爸好久终于如愿以偿;曾经边学习边学画边学书法而乐此不疲;曾经……也许那勉强可称为孩子式的执著。但如今,我连那份孩子式的执著都已不再拥有!我已习惯于平平淡淡,甚至是庸庸碌碌。没有 ,没有追求,没有——执著。可笑的是,我曾一度自满于这种所谓平淡,推崇一首歌里唱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当然,我不能完全否定那种生活态度,因为那是在历尽人世沧桑之后才会有的想归于淡泊、宁静的生活的一种心境。但现在,审视自己,十七岁,人生之旅不过才刚刚起步,谈什么宁静,谈什么淡泊?只是故作深沉罢了,而那只会换取一生的平庸!我所缺少的正是那份曾被我认为是很傻的“执著”。
对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事业、学业,篮球、足球……都抱着一份执著去努力追求,生活便会给你一个甜甜美美、充实无悔的人生!
本篇文章来源于 caowu[草屋文学] 原文连结地址::caowu/article/20081203/4433
执 著
高二(8)班 卢 炎
在我的面前有一座看起来风景很秀丽的高山,让我为之怦然心动,但我同时也知道在这座看似怡人的山上,也必有其曲折的一面,只是一切外表的美好 与温馨掩盖住了其中的荆棘与砺石。然而,我仍然想越过它,攀登到它那最美丽的顶峰。我不知道我的这一选择是我人生旅程中一道未实现的风景还是一种悲哀的执著?
当我对未来的路作出种种不幸的设想时,旅途中的和平与安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原来是我多虑了。”我独自暗忖。于是便不再担心,欢欢喜喜地迈向前方。
当我沉浸在愉悦之中时,我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我瘫坐在地上,望着膝盖上不断流出的鲜血,泪水滑落出来。原来,在幸福中待久了,猛然经历此番挫伤,竟是
这般钻心的痛。
但是,我并未因此而却步,反而更坚定地向前,用我所有的真诚和认真对待我所走过的每一步。宁静的日子没有几天,我的世界便又风起云涌:树叶在狂笑着,小鸟在大叫着,所有的一切都充斥在我耳边,我感到疲劳而又无奈;各种流言像石块一样向我砸来,我感到痛苦而又无助。我强忍着泪水默默地站在山腰,心里却在狂喊:“为什么?美丽的树叶,可爱的小鸟,你们也不欢迎我吗?”到底是人言可畏啊!我除了沉默还能说什么呢?
既然已选择了这座高山的冷峻,我早已不再在意别的山川的挺拔与秀美。无论我的选择是对是错,无论我的结局是好是坏,我只想坚守我的执著,至死不悔!
执著追求成就梦想的小作文一百字
当天空失去引导星时,水手们便失去了方向正如当人们失去执著的信念时,无法成就梦想一样。
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执著于科学事业才发现了镭和钋;正是因为哥白尼执著于真理才以死证明了“日心说”;正是因为罗丹执著于艺术事业他的作品“巴尔扎克”才得一世人的认可;正是因为中国革命先驱执著于解放事业,后人才重获自由……
我不渴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万千智慧却为我所向往。我渴望成为鲁迅那样的一代文豪;我渴望成为数学王子高斯那样的智者;我渴望成为王羲之、吴道子,梵高那样的艺术大师:我渴望成为贝多芬、莫扎特那样的音乐大师……这都是我的梦想,虽然很遥远或者说可望而不可即但是他们却真的在为我这航海冒险的水手导航。也许我需要一份执著,这样我便会实现一个小小的梦想。
梦想,她告诉我们要去做什么,那么执著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去做。面对这遥远的梦想我们有三种作法:一种是胆怯的放弃,一种是半途而废,最后一种便是执著追求,三种不同的选择为你定格处三条人生道路,你将会选择哪一条去涉足呢?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执著之信念。”这便是我的选择。自古有云:“前师之事,后世之师。”放眼上古风流人物,唐宗宋祖何人不有执著之信念成为一代明君:放眼世界达尔文、牛顿何人不执著于梦想的真谛成为万人敬仰的科学巨人。我愿在此扬帆起航,像水手那样执著追寻梦中的新大陆。
“怎样的执著” 作文600字成功需要执著
执著的精神是成功的润滑剂,有了执著,成功往往就会容易很多,一个人想要成就大事业也必须有执著的精神
对于执著,我的理想是坚持不懈,只有一生不懈做其事,才能最终成功。
小时候,爸爸总是叫我做奥数题,但我却总也做不出来,为什么呢?缺少执著呗!一会儿做做题,一会儿玩玩小熊,再回来做题,肯定是很难做出来的,因为原来的解体思路已经被全部打乱,总也理不出头绪,眼睛看着题,心中却想着看电视,怎么行?做不出题目也是必然了。
但是执著不等于一味埋头苦干,也要学会变通,例如愚公移山,愚公的精神是好的,可是这种执著却不被现代所提倡:明知道搬不走山却还要搬,这也太傻了,如果搬个家不是更好吗?如果强行搬山,说不定还会水土流失呢!这样可就是太得不偿失了。也许写出这个故事的作者本意是希望大家学习愚公执著的精神,可我认为执著应该用对地方,应会灵活变通,这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执著的精神自古就帮助着人们,人们执著的探索自然,研究科学,发现了π等于31415926,发现人体穴位的奥妙,还知道了几种简单的方程运算,人们就是在这些发现种渐渐成长起来的,渐渐地有了今天的发现和成绩,执著使人们不停探索,不停提高着生活水平和质量。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执著的故事激励人们要坚持不懈,执著成就了李白,王安石等大文豪。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获奖时,记者问他最要感谢的老师是,他说是执著。霍金凭借执著写成《时间简史》,张海迪凭借执著学成多门外语,执著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导师,缺少执著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执著是成功的前提,有了执著就有了一道护身符,它能保护你,能让你冲破困难的枷锁。
执著的故事不老,执著的花儿不败!
执著与通达的800字作文朋友们,生活也许会发生困难,矛盾,但我们终究要执著追求下去,因为不经风雨,哪能见到彩虹,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依然执著,仍然前行
想象作文一一冬天的雪 (500字)晨,我伸了个懒腰,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呀!只见窗外白皑皑的一片,我惊奇地抬头一看,原来下雪了。瞧,鹅毛般的雪花飘落下来,美丽极了。我高兴地想:可以玩雪咯!
对雪的向往驱使我早早地起了床,一切准被完毕后,我走出了门。哇!多么美的雪景呀!地上是一层厚厚的雪。白色的雪花在天空中跳着"迪斯科",踩在雪上,软绵绵的,像一块万丈雪白的地毯。走出院子来到大街上,只见公路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非常光滑,往来的汽车像戴着雪白的帽子,没了往日的威风小心翼翼地向前驶去。路旁的树枝像被精心打扮了一番似的,枝头挂著晶莹的冰柱,犹如带着一串串珍珠项链。树枝,树叶上都裹着一团团白雪,好似盛开的花儿。这真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人们呢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围巾和帽子把自己全副武装,像企鹅一样摇摇晃晃的,脚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嘎吱嘎吱"的这声音像在提醒人们轻点轻点,别把我的衣服弄脏了。飘舞的雪花像调皮的精灵,有的钻进人们的耳朵里,有的却飞进人们的嘴里,还有的挂在人们的眉毛上不走了。虽然如此,可人们仍然热情不减,有的拿着铁锹,有的拿着铲子堆起了雪人来,瞧,尽管手冻得通红,可快乐还是战胜了寒冷,人们依旧兴致勃勃。
劝说作文一一吵架500为赴今生之约,我们在无涯的路途上跋涉了多远?
飒爽的风在林间低吟,黄叶簌簌飘落,委地成泥。九月的艳阳洒下金色的光斑,秋日的原野一片耀眼的苍凉。
我不记得自己是否曾游走其间,轻踏喧软的黄绿地毯,一任蔓生的枝桠荡起我腕间轻飘的竹篮,收割完庄稼的田地,只剩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茬直接苍天。心突然痛得发紧,恨自己的不谙稼穑,更惜西山那一片如血的殷红——播种下的希望会成为丰盈的收获,无疾而终的付出却只能在无人迹处裸裎永生的疼痛。
在梦的边缘醒来,却不觉一夜的冷雨淋溼了窗棂,也淋溼了无常的心境。
忘记了最初的来路;忘记了是雨是晴;忘记了是否是你推门而入那一瞬挟裹的阳光灼痛了我的眼睑,而最终错过了惊鸿一瞥应有的心动;也忘记了百转千回中任由我含泪离去的身影如断线的风筝时,你喃喃的低语是否言不由衷。
永远到底有多远?
你从不曾开口的表白犹如枝头迟绽的花蕾,被一场早霜打落,终将被岁月的尘埃掩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我无语的等待,不觉将亦长亦短的人生都化成悲哀。
一行雨滴从檐上悄然洒落,一缕情愫在胸怀间荡气回肠。
还有什么盘桓在我心深处,始终欲语还休?烟雨迷濛中,我又看见血色的夕阳染红波光粼粼的水面。染红你冷凝的眼神和嶙峋的容颜,我又看见兀然矗立的青山幻化成无边的黑暗,成为笼罩我一生的沉沉黑夜。
而此时你灿若明霞的笑脸,就是我心灵唯一的慰籍。
永远到底有多远?
潇潇暮雨洒江天,月桥畔,执手相看泪眼,轻舟一叶逶迤离去,驶出你的视线,驶出情感最初的港湾。
有处靠岸的是船,无处停泊的是流浪的情怀。
苍天有泪,风月无边。
不语的离别是秋雨过后的林间小径,金黄的落叶一层层覆盖了往日的痕迹;是午夜里乍然响起的骊歌,凌乱了路人的心绪,也撕裂了沉寂的时空;是人与人在恋恋风尘中渐次远离,是心与心在同一脉息下隐隐掣痛。
永远到底有多远?
记忆的列车汽笛轰鸣著远去,喑哑了徒劳的道别与呼喊,散去了四起的薄雾与烟尘,周遭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曾经浓浓淡淡的忧郁与悲伤,都成为今天饕餮的盛宴与奢侈的回望。
永远到底有多远?凝望流星划落的方向,我终于释然:有时候,永远只是一瞬间。
张衡:
(公元78~公元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民情风俗和社会经济情况。后来,又到首都洛阳参观太学,求师访友。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张衡由洛阳回到南阳,担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在此期间写了《东京赋》和《西京赋》,一直流传到今天。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鲍德调离南阳后,张衡去职留在家乡,用了三年时间钻研哲学、数学、天文,积累了不少知识,声誉大振。 永初五年他再次到京城,担任郎中与尚书侍郎。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凡十四年,在天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汉朝的时候,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主要有三个学派,即: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天好象一个鸡蛋壳,地好比鸡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个看法虽然也是属于地心体系的范畴,但是在当时却有进步之处:
第一,张衡虽然认为天有一个硬壳,却并不认为硬壳是宇宙的边界,硬壳之外的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第二,张衡在《灵宪》这篇著作中,一开头就力图解答天、地的起源和演化问题。他的回答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因素。他认为天地未分以前,混混沌沌;既分以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为星。
第三,张衡用“近天则迟,远天则速”,即用距离变化来解释行星运行的快慢。近代科学证明,行星运动的快慢是和它同太阳距离的近远相关的。张衡的解释有合理的因素。
张衡不但注意理论研究,而且注重实践,他曾亲自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制成于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后者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
浑天仪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原是西汉时耿寿昌发明的。张衡对它作了改进,用来作为浑天说的演示仪器。他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系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样,人在屋子里看浑象,就可以知道哪颗星当时在什么位置上。
张衡还对许多具体的天象做了观察和分析。他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星数约2,500颗。他基本上掌握了月食的原理。他测出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天的1/736,即29'24'',同太阳和月亮的平均角直径31'59''26和31'5''2相差不多,可见张衡的测量是相当准确的。
张衡认为,早晚和中午的太阳,其大小是一样的;看起来早晚大,中午小,只是一种光学作用。早晚观测者所处的环境比较暗,由暗视明就显得大,中午时天地同明,看天上的太阳就显得小。好比一团火,夜里看就大,白天看就小。张衡的这种解释是有道理的,但不很全面。到了晋代,束皙才作了比较完善的解释。
张衡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地动仪也用铜制成,形状像酒樽,内部中间竖着一根粗大的柱子,柱的周围有8根横杆连接外面。外面有8条龙,龙头朝下,按8个方向排列,龙嘴里各衔着一个小铜球,下面蹲着8只张嘴的蟾蜍。如某一方向发生地震,柱子就会倒向哪个方向的横杆,那个方向的龙嘴就吐出铜球,落到蟾蜍嘴里。这样,人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方向发生了地震。
公元138年,地动仪准确地预测了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比欧洲的地震仪要早1700多年。他还发明测定方向的候风仪,制成了当时只是在传说中有过的指南车。
在数学方面,他算出了圆周率比10的平方根316多一点。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地形图。在文学艺术方面,他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并且还被人列为当时的六大名画家之一。1956年,郭沫若为他题碑文:“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华佗:
首先出现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华佗是典型的神医,几乎成了中国医学人物的最杰出代表。
他为人治病,不仅是手到病除,而且道德高尚,专门和太祖曹操做对,不给这位不可一世之主看病。眼看着曹操的儿子曹冲病逝,眼看着曹操头疼病逝,而自己则无动于衷,似乎还兴灾乐祸,巴不得这曹姓人家快些死掉。因为曹家人太聪明,太让许多“文化人”感到头疼难对付。
华佗的这些快炙人口的故事,似乎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华佗的故事似乎早已成为“信史”而流传中国。
好在《三国志》中有关华佗的记载不长,我们这里将之引来,并与柯云路的《发现黄帝内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大家一定可以看出,“当代华佗”胡万林的确与奇怪的“古代华佗”有些相似
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称“王右军”。有“书圣”美誉。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庾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时经父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早年又从卫夫人处学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王羲之又善于转益多师,广闻博取、探源明理。他曾自述:“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蹇腾之势,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撅,不折而用转,所谓“一榻灌直下”。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对后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其妻郗氏也工书,有七子,献之最知名。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李白: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 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 为此,李白在江陵拜访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写了一篇《大鹏赋》,用寓言形式记叙这次会晤。此赋通过“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写了他远大的抱负。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 ”李白在游历中,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加上阅历的增长,使他的诗歌创作日益提高,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经过诗人别出心裁一番吟咏,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李白在学习乐府民歌时,创作了不少乐府诗。《长干行》第一首开头六句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便成了比喻小儿女相亲相爱的著名成语。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他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白自己此时的隐居是“养贤”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时机。文章说,“奋其智能,愿为辅粥,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可见隐而不忘政事。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在此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二人一见如故。当他们分手时,李白写了著名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临行时写的《南陵别儿童人京》一诗,表达了他踌躇满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滴仙人”。《蜀道难》描绘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开头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充满磋叹的情调很快抓住了读者,中间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险峻,再衬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凄厉气氛,以及诗人的反复嗟叹,把蜀道的高危艰险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荡人心。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浩诏令之类文件。同时也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请将”.深居官中,沉溺声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写诗作词,供自己享乐。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自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自。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何况对他进行中伤的,还有驸马张等人。 权臣贵成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 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半时间。这期间,他亲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败,以满腔忧愤写下了许多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诗篇,如《古风》第十五首,谴责统治阶级“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并常住于此,所以他说:“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国”。以梁园为中心,李白往南到过越中,往北去过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则是旧地重游。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访道,一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会。他在《梁园吟》中说:“东山高卧时走来,欲济苍生应未晚。” 这个时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权的宰相李林甫,大兴冤狱,打击迫害正直贤能的官员。目睹国是日非,李白内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他还写了许多揭露和鞭挞黑暗现实的诗篇。《远离别》对玄宗宠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权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北风行》批判了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而挑起的对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战争。
在长期的漫游中,李白和劳动人民有较多接触,写了一些反映他们的诗篇。《宿五松山下苟媪家》对“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深表同情。《秋浦歌》第14首歌颂冶炼工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对酿酒老头也充满感情,{哭宣城善酿纪叟》写道:“纪英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例如对黄河的描写,就有不少名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独坐敬亭山》一首;“众鸟高飞尽,孤云独会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把山写活了。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当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安禄山,率所部兵15万,认范阳(今北京大兴)出发.进攻中原。仅30多天,洛阳就陷于乱军之手。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选,于是京都长安也为乱军所据。 安史之乱初,梁园沦陷,李白带着夫人到江南避难。他写了许多诗篇,表达他对乱军的痛恨,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古风》第十九首中写道:“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诗人这时渴望报国杀敌,《赠张相镐》诗云:“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澄清洛阳水。”
天宝十五载,玄宗西逃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永王李奉玄宗之命,以抗敌为号召,在江陵起兵。次年正月,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的《永王东巡歌》第二首写道:“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以东晋名臣谢安自比,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叛乱。但没想到,永王与肃宗发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他这时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二月,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他随即雇船东归,名作《早发白帝城》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笔调明朗轻快,反映了李白遇赦获释的欢快情绪。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上元二年,当东南地区又告吃紧,朝廷派李光弼出镇临淮(今安徽泅县)时,61岁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继承了屈原和庄子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反对齐梁柔靡诗风,在诗歌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诗留传下来的近千首,各体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玄奘: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的家族位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上有三个哥哥。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
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在那里待了五年,当时还是隋朝时期。在这期间他学习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而他本人偏好后者。他十一岁(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22)洛阳度僧,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佩。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聚。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627),玄奘再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受到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但是玄奘觉得多年来在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着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会通一切(这一见解大概是受了当时来华的波颇蜜多罗的启发而生),于是决心往印度求法。
618年隋朝灭亡,玄奘和他的兄长逃至长安(当时已经是唐朝首都),之后再往南至四川成都。在这里他们兄弟二人花了约二到三年的时间继续深研佛经。
622年玄奘29岁那年剃度出家。之后他离开他的兄长然后回到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
玄奘自出家以还,便曾经计划往天竺学习佛法,但多次都未成事。公元627年,唐玄奘终于由长安出发只身前往天竺,沿著西域过帕米尔高原前往,历经艰难险阻后到达天竺。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过许多有名的僧人,他停留过的寺宇包括当时有名的佛教学习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主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佛经。及后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在一次佛学讲座中名扬全天竺,被当地僧人尊称为“大乘天”。
玄奘的一座雕刻, 在西安大雁塔643年,他启程回国,并将当地的约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接待。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慈恩寺塔 (故称),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故大雁塔成为了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建筑物。 回到中土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设立了国立翻译院,参与的学生与人员来自亚洲东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玄奘本身最感兴趣的是"唯识"这一部份。这些佛经之后再传往韩国和日本。
玄奘因著自己的见解以及翻译与注解经文的努力而创始了法相宗。虽然这一宗派没有持续很久,但是他的许多学说却深深的影响了其他较为成功的宗派。
由玄奘法师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因为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也是研究印度历史不可缺少的文献。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苏轼十分嗜茶。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苏轼去城东20里的石潭谢神降雨,作为《浣溪沙》五首纪行。词云:“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记述了他讨茶解渴的情景。他夜晚办事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更有一首《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绘声绘色,情趣盎然。词云: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 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 兔毫盏里,霎时滋
张衡:
(公元78~公元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民情风俗和社会经济情况。后来,又到首都洛阳参观太学,求师访友。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张衡由洛阳回到南阳,担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在此期间写了《东京赋》和《西京赋》,一直流传到今天。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鲍德调离南阳后,张衡去职留在家乡,用了三年时间钻研哲学、数学、天文,积累了不少知识,声誉大振。 永初五年他再次到京城,担任郎中与尚书侍郎。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凡十四年,在天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汉朝的时候,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主要有三个学派,即: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天好象一个鸡蛋壳,地好比鸡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个看法虽然也是属于地心体系的范畴,但是在当时却有进步之处:
第一,张衡虽然认为天有一个硬壳,却并不认为硬壳是宇宙的边界,硬壳之外的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第二,张衡在《灵宪》这篇著作中,一开头就力图解答天、地的起源和演化问题。他的回答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因素。他认为天地未分以前,混混沌沌;既分以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为星。
第三,张衡用“近天则迟,远天则速”,即用距离变化来解释行星运行的快慢。近代科学证明,行星运动的快慢是和它同太阳距离的近远相关的。张衡的解释有合理的因素。
张衡不但注意理论研究,而且注重实践,他曾亲自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制成于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后者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
浑天仪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原是西汉时耿寿昌发明的。张衡对它作了改进,用来作为浑天说的演示仪器。他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系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样,人在屋子里看浑象,就可以知道哪颗星当时在什么位置上。
张衡还对许多具体的天象做了观察和分析。他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星数约2,500颗。他基本上掌握了月食的原理。他测出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天的1/736,即29'24'',同太阳和月亮的平均角直径31'59''26和31'5''2相差不多,可见张衡的测量是相当准确的。
张衡认为,早晚和中午的太阳,其大小是一样的;看起来早晚大,中午小,只是一种光学作用。早晚观测者所处的环境比较暗,由暗视明就显得大,中午时天地同明,看天上的太阳就显得小。好比一团火,夜里看就大,白天看就小。张衡的这种解释是有道理的,但不很全面。到了晋代,束皙才作了比较完善的解释。
张衡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地动仪也用铜制成,形状像酒樽,内部中间竖着一根粗大的柱子,柱的周围有8根横杆连接外面。外面有8条龙,龙头朝下,按8个方向排列,龙嘴里各衔着一个小铜球,下面蹲着8只张嘴的蟾蜍。如某一方向发生地震,柱子就会倒向哪个方向的横杆,那个方向的龙嘴就吐出铜球,落到蟾蜍嘴里。这样,人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方向发生了地震。
公元138年,地动仪准确地预测了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比欧洲的地震仪要早1700多年。他还发明测定方向的候风仪,制成了当时只是在传说中有过的指南车。
在数学方面,他算出了圆周率比10的平方根316多一点。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地形图。在文学艺术方面,他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并且还被人列为当时的六大名画家之一。1956年,郭沫若为他题碑文:“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华佗:
首先出现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华佗是典型的神医,几乎成了中国医学人物的最杰出代表。
他为人治病,不仅是手到病除,而且道德高尚,专门和太祖曹操做对,不给这位不可一世之主看病。眼看着曹操的儿子曹冲病逝,眼看着曹操头疼病逝,而自己则无动于衷,似乎还兴灾乐祸,巴不得这曹姓人家快些死掉。因为曹家人太聪明,太让许多“文化人”感到头疼难对付。
华佗的这些快炙人口的故事,似乎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华佗的故事似乎早已成为“信史”而流传中国。
好在《三国志》中有关华佗的记载不长,我们这里将之引来,并与柯云路的《发现黄帝内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大家一定可以看出,“当代华佗”胡万林的确与奇怪的“古代华佗”有些相似
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称“王右军”。有“书圣”美誉。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庾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时经父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早年又从卫夫人处学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王羲之又善于转益多师,广闻博取、探源明理。他曾自述:“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蹇腾之势,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撅,不折而用转,所谓“一榻灌直下”。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对后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其妻郗氏也工书,有七子,献之最知名。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李白: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 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 为此,李白在江陵拜访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写了一篇《大鹏赋》,用寓言形式记叙这次会晤。此赋通过“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写了他远大的抱负。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 ”李白在游历中,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加上阅历的增长,使他的诗歌创作日益提高,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经过诗人别出心裁一番吟咏,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李白在学习乐府民歌时,创作了不少乐府诗。《长干行》第一首开头六句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便成了比喻小儿女相亲相爱的著名成语。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他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白自己此时的隐居是“养贤”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时机。文章说,“奋其智能,愿为辅粥,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可见隐而不忘政事。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在此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二人一见如故。当他们分手时,李白写了著名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临行时写的《南陵别儿童人京》一诗,表达了他踌躇满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滴仙人”。《蜀道难》描绘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开头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充满磋叹的情调很快抓住了读者,中间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险峻,再衬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凄厉气氛,以及诗人的反复嗟叹,把蜀道的高危艰险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荡人心。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浩诏令之类文件。同时也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请将”.深居官中,沉溺声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写诗作词,供自己享乐。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自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自。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何况对他进行中伤的,还有驸马张等人。 权臣贵成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 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半时间。这期间,他亲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败,以满腔忧愤写下了许多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诗篇,如《古风》第十五首,谴责统治阶级“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并常住于此,所以他说:“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国”。以梁园为中心,李白往南到过越中,往北去过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则是旧地重游。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访道,一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会。他在《梁园吟》中说:“东山高卧时走来,欲济苍生应未晚。” 这个时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权的宰相李林甫,大兴冤狱,打击迫害正直贤能的官员。目睹国是日非,李白内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他还写了许多揭露和鞭挞黑暗现实的诗篇。《远离别》对玄宗宠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权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北风行》批判了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而挑起的对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战争。
在长期的漫游中,李白和劳动人民有较多接触,写了一些反映他们的诗篇。《宿五松山下苟媪家》对“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深表同情。《秋浦歌》第14首歌颂冶炼工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对酿酒老头也充满感情,{哭宣城善酿纪叟》写道:“纪英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例如对黄河的描写,就有不少名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独坐敬亭山》一首;“众鸟高飞尽,孤云独会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把山写活了。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当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安禄山,率所部兵15万,认范阳(今北京大兴)出发.进攻中原。仅30多天,洛阳就陷于乱军之手。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选,于是京都长安也为乱军所据。 安史之乱初,梁园沦陷,李白带着夫人到江南避难。他写了许多诗篇,表达他对乱军的痛恨,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古风》第十九首中写道:“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诗人这时渴望报国杀敌,《赠张相镐》诗云:“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澄清洛阳水。”
天宝十五载,玄宗西逃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永王李奉玄宗之命,以抗敌为号召,在江陵起兵。次年正月,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的《永王东巡歌》第二首写道:“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以东晋名臣谢安自比,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叛乱。但没想到,永王与肃宗发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他这时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二月,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他随即雇船东归,名作《早发白帝城》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笔调明朗轻快,反映了李白遇赦获释的欢快情绪。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上元二年,当东南地区又告吃紧,朝廷派李光弼出镇临淮(今安徽泅县)时,61岁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继承了屈原和庄子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反对齐梁柔靡诗风,在诗歌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诗留传下来的近千首,各体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玄奘: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的家族位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上有三个哥哥。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
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在那里待了五年,当时还是隋朝时期。在这期间他学习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而他本人偏好后者。他十一岁(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22)洛阳度僧,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佩。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聚。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627),玄奘再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受到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但是玄奘觉得多年来在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着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会通一切(这一见解大概是受了当时来华的波颇蜜多罗的启发而生),于是决心往印度求法。
618年隋朝灭亡,玄奘和他的兄长逃至长安(当时已经是唐朝首都),之后再往南至四川成都。在这里他们兄弟二人花了约二到三年的时间继续深研佛经。
622年玄奘29岁那年剃度出家。之后他离开他的兄长然后回到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
玄奘自出家以还,便曾经计划往天竺学习佛法,但多次都未成事。公元627年,唐玄奘终于由长安出发只身前往天竺,沿著西域过帕米尔高原前往,历经艰难险阻后到达天竺。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过许多有名的僧人,他停留过的寺宇包括当时有名的佛教学习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主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佛经。及后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在一次佛学讲座中名扬全天竺,被当地僧人尊称为“大乘天”。
玄奘的一座雕刻, 在西安大雁塔643年,他启程回国,并将当地的约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接待。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慈恩寺塔 (故称),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故大雁塔成为了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建筑物。 回到中土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设立了国立翻译院,参与的学生与人员来自亚洲东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玄奘本身最感兴趣的是"唯识"这一部份。这些佛经之后再传往韩国和日本。
玄奘因著自己的见解以及翻译与注解经文的努力而创始了法相宗。虽然这一宗派没有持续很久,但是他的许多学说却深深的影响了其他较为成功的宗派。
由玄奘法师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因为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也是研究印度历史不可缺少的文献。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苏轼十分嗜茶。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苏轼去城东20里的石潭谢神降雨,作为《浣溪沙》五首纪行。词云:“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记述了他讨茶解渴的情景。他夜晚办事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更有一首《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绘声绘色,情趣盎然。词云: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 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 兔毫盏里,霎时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I 20
#define R 340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char answer[10];
printf("遇到你\n我才发现\n曾经所有的条件\n似乎都成了我等你的借口\n\n");
printf("我对你的感情已经决堤\n所以\n请允许我,从今往后映入你\n明媚的眼\n");
printf("我\n想和你\n耳鬓厮磨,相濡以沫!");
printf("答应我吧!\n输入yes,你可以看到我的真心\n");
scanf("%s", answer);
float y, x, z, f;
for (y = 15f; y > -15f; y -= 01f)
{
for (x = -15f; x < 15f; x += 005f)
{
z = x x + y y - 1;
f = z zz - x xyyy;
putchar(f <= 00f ""[(int)(f-80f)] : ' ');
}
putchar('\n');
}
long time;
for (;;)
{
system("color a");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b");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c");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d");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e");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f");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0");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1");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2");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3");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4");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5");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6");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7");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8");
for (time = 0; time<99999999; time++);
system("color 9");
}
getchar();
return 0;
}
运行效果:
扩展资料:
printf函数使用注意事项
1、域宽
%d:按整型数据的实际长度输出。
如果想输出指定宽度可以指定域宽,%md--&gt;m域宽,打印出来以后,在控制台上,显示m位;
如果我们要打印的数的位数如果超过我们设定m则原样输出;
如果我们要打印的数的位数如果小于我们设定的位数,则补空白,具体如下:
如果m为正数,则左对齐(左侧补空白);
如果m为负数,则右对齐(右侧补空白)。
2、转义字符
如果想输出字符"%",则应该在“格式控制”字符串中用连续两个%表示。
如:printf("%f%%",1.0/3);输出结果:0.33333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