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有关青春的想象,大概经历了琼瑶、韩剧、台剧和大陆青春片几个阶段。一开始的缠缠绵绵、车水马龙起码还有点变化,可慢慢就堕落成了兄妹、车祸、死不了,公主、王子、灰姑娘和校园、分手、玛丽苏的几大固定套路。一个人二十岁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少年巴比伦》应该给了迥异的回答。 在充满了血性的工厂江湖里,有纠葛但并不刻意,有爱情但并不矫情,有悲伤,但是没有逆流成河。
青年工人路小路在技校里睡觉时,常做的梦是当一个宣传干事,每天喝茶浇花看报纸,偶尔出出黑板报。 还没睡足的时候就被父亲用一只王八卖进了戴城糖精厂。 实际工作先是钳工,每天拎着扳手拧螺丝,看着师傅调戏老阿姨;后来是电工,穿着西服换灯泡,一个灯泡要换四小时,大部分时间用来调戏小姑娘;最后大闹职工大会,被发配到糖精车间成了倒三班的工人,远离了美好的小姑娘以及不那么美好的老阿姨。师傅的现在也就是他的未来, 能望得见后来二十年生活的二十岁必定是无趣的二十岁 ,可是这生活,偏偏又有不少有趣的片段。
比如电工班鸡头冯班长,胸毛一露水烟一抽,坐在澡堂池子里和保安科长王明比耐烫,谁输了谁就多个爸爸;
比如师傅牛魔王,修得了日本机器打得了车间主任还上得了天,伟岸形象深植广大老阿姨心中,因此可以调戏老阿姨来汲取生活的乐趣,还对躺姿还深有研究,区分了潘金莲趟和贵妃躺;
比如哥们李光南,电工班大专毕业生,跨越了干部、工人间的壁垒,和劳资科干事小噘嘴谈恋爱,也和路小路一起研究女工人硕大如降落伞的胸罩;
比如管道工长脚,一心想参加成人高考,偷偷摸摸学习,被路小路和李光南发现后,傻乎乎的割破手指要求结拜,被骂一句“傻逼”。
晃荡、贫嘴、骂人、打架应有尽有,唯独没有辛苦、劳累,这就是路小路的工厂青春记忆。快乐吗?当然快乐,伴随着荷尔蒙分泌而增长的力量和躁动,在工厂略带灰色的天幕下肆意绽放,甚至有了一点浪漫的意味。
九十年代的工厂已不复当年的荣光,工人们无所事事,工厂子弟们自然也想象不出生活的别的可能。进工厂,上化工职大,运气好的当个干部,运气差点去当钳工、电工,然后沿着父辈的足迹,从调戏小姑娘衰老到调戏老阿姨,然后退休,继续吸着已经吸了一子废气,得癌症,死去。高耸的烟囱冒出的烟霾包裹着工厂,包裹着戴城,像座绝情的围城,路小路困于其中,迷茫却心安理得。
滑倒的牛魔王被钉子划开了动脉,劳资科有车可以送干部的女儿看看小病,却不会理会命悬一线的老工人。伤愈回厂,只能光荣退休,光荣的事迹都成了一声叹息。
小噘嘴掉进了下水井,胸口以下被滚水烫伤,躺在病床上,被裹成了木乃伊。赔偿呢?无非是拆劳资科一台空调,换一个年轻女孩的后半生。
那么工人之间的温情呢?上进的长脚被师傅们阻挠,复习资料被一页一页撕开烧掉。因为师傅们需要这么一个人去修管子,所以他不能有别的前程。崩溃了的长脚挥舞着扳手吼着“去你妈的”,师傅们讪笑着摘下安全帽,让他来一下,好换得半年的工伤假。
路小路说,二十岁的时候注定是要一事无成的。困在这座工厂里,有趣,却也无奈,即使离开,也不过是去贩香烟。但青春还算甜蜜,这甜蜜只来自于一个人,白蓝。
阿三制造了氯气爆炸的谣言。所有人逆风逃命时,一个女人骑着自行车反向驶去。袅袅的连衣裙在路小路眼前挥之不去,他记住了她,并努力寻找她。
后来就有了在路上撒钉子,借机给她修车。
借来助力车接她回家,初吻因此被牛师傅如同牛一样的女儿夺走。
在厂医室长久地流连,脱鞋熏走她不喜欢的相亲对象。
酒醉后急切地想要见到她,回家路上想象着她睡觉的样子。
地震时拥抱着她,一张不大的床,体会着爱情和激情。
不过,二十岁的路小路远没有二十三岁的白蓝成熟。
总有幸运的男孩成长的过程可以遇见教导自己的女人,包括爱情,包括生命,为他们照亮以后的路。 白蓝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是路小路的一个梦,不属于戴城,只是教会路小路如何长大,怎样离开。路小路调往糖精车间的那天早上,白蓝去了上海读研。 没有了她,围城空旷而虚无。 路小路从工厂辞职来到上海,戴着白蓝留给他的那顶帽子和记忆。白蓝却已经退学,音讯全无,虚幻得如同从未出现过。他们永远地错过了,可青春的甜蜜是白蓝给的,跳出围城,也只与白蓝有关。
影片结尾,主演董子健高唱着《姐姐》。在一事无成的二十岁,足够幸运的路小路遇见了一个美丽的启蒙者,一个“姐姐”,从而明了了甜蜜与未来。 正如雅典娜的小宇宙救赎了白银圣斗士巴比伦,远走的白蓝,也成了少年巴比伦路小路的雅典娜。
二十岁的青春粗砺如糖,甜蜜与疼痛交织。在充满了血性的工厂江湖里,二十岁的少年挥洒着,迷茫着,爱着也生长着,注视着别人,也建造着自己。他的青春没有面对高考的奋力奔跑,没有得不到心仪女孩的失落,没有真正的情敌,没有堕胎、撕逼、背叛,他体会了青春应有的美好。
可是,他看不到未来。不 是所有人在黯然离去以后都能不费吹灰之力华丽转身,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久别之后再次重逢。二十岁,路小路不是校园里的花朵,他真切地面对着人生最真切的失落与无助,面对着甜蜜而腐烂的烟霾对未来的残忍切割。 白蓝是一座远远的灯塔,他得到过,失去了,正因为灯塔驱散了迷雾,他才终于走出了围城,向着那个袅袅婷婷的身影, 找寻着更大的可能性 。
我爱这青春,粗砺如糖。
"路小路,你的理想是什么?"
"路小路,你有没有考虑过别的。”
"路小路"跟着路小路,他总是不断的跑来跑去,被各种各样的人叫住,或嘲笑他,或给他讲道理,或者干脆大骂他一顿。他会贫嘴,嬉皮笑脸的把这些再说还回去。但是,他的心里会害怕,会迷茫,甚至会孤独得伤感。二十岁的他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他甚至看到了自己平庸的一生,但他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改变,应该去做些什么填补生活空虚无尽的情绪。
路小路说,我二十岁的青春腐烂又香甜。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带着果子的香味而腐烂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多么明媚,多么鲜艳,可我不是路小路,没有如他一般幸运的尝到青春香甜而腐烂的味道。路小路在戴城,而我在几座旧城之间徘徊。我的二十岁就像护城河外那些臭水沟里的味道,而抬头看到的是被雾霾遮住的前方。我的二十岁,在我看来腐烂到发霉,没有一点香甜的味道。
我像路小路一样没头没脑的生活着。他在工厂里跑来跑去,钳工班,电工班,管工班,糖精车间,上班下班,日复一日。我在几个不同的身份之间变换着,学校里,兼职打工的店里,大城市里,故乡小山村里,流连徘徊,不知去路。路小路不遵守厂规,打架迟到爬墙,调戏化验室小姑娘扰乱会场纪律,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他不觉得自己是白蓝说的那种叛逆青年,他所觉得的叛逆应该是他一个小工人却要去做一个诗人,但那只会让别人笑话他。
我在学校里逃课、不认真听讲,不愿与同学交往;做过几份兼职工作,常常不是和员工吵架就是顶撞领班;去了几个城市随便看了看,感觉很迷茫,我也不愿回我小山村的家里去做一个传统的农村人,可我也不想在大城市里无止无尽的漂泊着。我不知道我要去往哪里,我无路可去。我和路小路一样,不知道我的迷茫来自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那些是为什么。我既不是叛逆,也不是悲观,我只想尝试着向往生活却总是很难做到。
路小路用数字来总结自己一生在工厂里的作为,或许只是搬动了一栋大楼而已。二十岁的我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就算我再努力学习,再努力工作,我还是照样买不起大城市里的一套房子。路小路说他的二十岁就像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迷宫,他一直没走出来。而我觉得,我的二十岁在飞速的流逝,却又缓慢的到来,我不知道这样的迷茫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路小路说,他的香甜是白蓝给的,而我很遗憾没有遇到过白蓝。白蓝大概是所有人心中的那个女孩吧,白云的白,蓝天的蓝,像白云一样纯净,又像蓝天一样灿烂。像梦一样,却又真实的存在。她是路小路的梦,也是路小路的希望。
"走了几千里,都不能忘记你,我的小路。"路小路顺着白蓝的指引,去上了夜大,算是填补了些许二十岁空虚的情绪。而后寻着白蓝的梦想,没有找到白蓝,但他找到了未来的光,辞职离开了戴城,去了上海,彻底告别了他的工人生活。那个莽撞的热血青工成了三十岁路小路的记忆,他再也不用去糖精车间倒三班了,再也不用被劳资科的那些领导揪着不放了,也没有人会再嘲笑路小路写的诗了
三十岁的路小路站在戴城的工厂外,给一个姑娘讲他二十岁的故事。他开始怀念那些工厂里的岁月,他少年时代的巴比伦,那个腐烂又带着果子香甜的地方,他在那里生活了很久。不知过了二十岁的我是否也会像路小路一样呢,我不知道,就像十年之后,我也会惊讶我竟用这样的方式生活了很久。
《少年巴比伦》并不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甚至连前十都挤不进。同样地,**的毛病也很多,比如:人物群像的广袤导致角色单一乏味、情节线和剧本过于散碎化、被弱化的镜头导致观影体验甚为不好、剪接的瑕疵让过渡显得不合理、旁白偏多让**油腻感明显,甚至于主人公的演技都没能爆发出完全张力,略微平淡无奇。
比之94年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10年的《钢的琴》,《少年巴比伦》大抵就是就是趋同于“青春版《钢的琴》”和“工厂版《阳光灿烂日子》”这种类型的片子。而剧本的改编,却并不及前者的卓绝,不算出彩,反倒平添了一丝喑哑和晦涩,愈发描摹出一种青春的腐烂味和工厂的靡乱色泽。
但不得不说,就是这样一部平淡无奇的**,却真实而残酷,描摹出90年代青春最好的样子。
巴比伦的故事设定在一个一亩三分地的平凡小城,它夹在南京上海之间,唤做:戴城。
那是90年的小城,人微言轻,命如蝼蚁。
人少,出行多依赖自行车,汽车不普遍。
坑洼的路,破旧的工厂,发展速度极慢。
工资低薄,生活孱弱,靠托关系来找工作,进工厂是看起来最好的出路。
邻里间互通有无,消息转眼传遍工厂,谣言就能引发小城动荡、鸡飞蛋打。
所有角色都在那样的小城中生活,日子一天一天过,人生一年一年走,碌碌无为,平淡无奇:
路小路的父亲路大全、路小路的师傅牛魔王,都是这样走过自己的人生的。从年轻到中年迟暮,青春和激情相继退潮,拿着死工资,或唯唯诺诺或摊开了的犟牛劲,在机械死板的工厂里得过且过了大半辈子。
但这种得过且过,却是人微言轻地自甘卑微,亦是身份上不如人地自甘堕落。即便是在小城,也被划分得清清楚楚。工厂有等级划分,人有三六九等。电机校毕业的就是牛逼,没读书的就是差劲。
于是,这种卑微,**里有这样一个场面刻画:在工厂的工作时段,牛魔王突发意外事故、失血严重、濒临死亡。而工厂医疗技术有限,只能也是必须紧急把牛魔王送往大医院。但即便到了这种地步,电话惨遭拒绝,连一个急着送去医院的车都没能借到。
不是没有,而是不借。
只因你身份低微,便没人在意你的死活。
要说的话,真实吗?
实在真实到骨子眼里了!
而除却小城市的卑微、势利以外,连消遣方式都单一而乏味,比如:在澡堂里众人把水温开到最高,在滚烫的沸水中比就谁更持久,输的叫赢的“爸爸”;男人们钟爱于偷窥和研究女性的奶罩、一群五大三粗的男人们更是热衷于交头接耳讨论那个叫阿骚的女孩……
这些那些,在小城市中太普遍不过了。相逢的几率低到尘埃里,友情可以在昼夜间凝聚,所有关系都浅薄如纸。
明里暗里都是平淡节奏之下的小城生活,真实、袒露着人心、却又夹杂着美好。
青春里必定有爱情的参与,而成长里也必定掺杂着刺痛的回忆。
于是,路小路遇见了白蓝,他喜欢的女孩,他想要的爱情。
第一次是人海茫茫中,擦肩而过,只用了转瞬即逝间镜头的停留。心动是一定有的。
第二次是在修车铺,路小路早早地发现了她。为了和她搭上话,故意使坏弄得白蓝的自行车爆胎。年轻时的路小路,在爱情里莽莽撞撞,有一搭没一搭地和白蓝说着话。
第三次是在糖精厂,白蓝是“厂花”,他也第一次知道了她的名字。
前三次相逢里,都简单而又美好,没有堕胎、没有强吻、没有拥抱,可路小路知道自己爱这样的女孩儿。
两个人就在工厂相遇相爱了,也发生着越多越多的交集。
于是到了**里,在跌宕起伏的后续情节中,两个人慢慢有了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有示好,路小路骑自行车去接她。
有示意,他明晃晃地说着“我爱你”。
有示弱,路小路答应了她去上夜校的提议,哪怕深知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
当然更多的,是一个少年的心理变化:吃醋、担忧、在意、不舍。
他们的爱,从来就不轰轰烈烈,更谈不上缠绵悱恻。路小路的爱是“我想要你”,白蓝的爱就是“我可以给你”。
于是,这种半推半就到**结束,除了偶有的几次蜻蜓点水式亲吻,和白蓝烂醉后的肌肤之亲以外,两个人的爱更像一张白纸,结尾处在白蓝的离开、消逝的铁轨中隐约成了一个句点。
爱情的结束,清汤寡水;
青春的消逝,黯淡无声。
除却剧情和故事上的依样保留,和不到100分钟的高度还原,「少年巴比伦」的看点其实不算少:
首先,它戏谑中调侃人生百态。
开俗气的玩笑,走着一副少年应有的样子,扯段子、抖包袱,它的喜剧有料而不低俗,它的讽刺浅显易懂剑指人心。不像「情圣」里“直男癌”式的壮烈讨好,也不像「黑处有什么」里隐晦难懂的黑色幽默。
它是有青春喜剧最该有的样子的,活泼、热情、但不泛滥、不矫情。
第二,**的选角演技爆棚。
不管是在「青春派」「山河故人」「六弄咖啡馆」里展露精湛演技的90后小生董子健,还是新人演员李梦,以及长腿、牛魔王等等的扮演者,他们都把自己的角色演活了。
栩栩如生,巧妙绝伦。
虽说整体剧本角色性格的匮乏成了弊病,但主演的扮演可算为**添香加色,人物群像的荟萃倒也衬托出实力扮演。
其次,有回忆感和历史的轮廓。
当看了太多青春**、校园爱情之后,反倒我更加喜欢这样的回忆:工厂,澡堂,电视机,冰箱,旧楼房,石子路,自行车,还有不施粉黛的女孩,穿着背心的男孩子。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真正的90年代,一如花开时、云起时的那般景象,美好而静谧。
但即便「少年巴比伦」作为这样一部成本不太高,甚至主演董子健也是**投资人的**,其用心程度也是值得褒扬的。
它保留了作者的想法,多次增删,尽可能多地还原;它试图让整个**流畅度尽善尽美,能吸引观众的视觉,留下回味。
尽管毛病一如在开篇所提出的那样,但对于一个导演的处女作而言,这部**已然能够达到80分向上。
态度与品质总是呈正相关的。
这一点,即便作为观众的我也是买账的,也尤其感激**所带给我的种种触动。
至少于我而言,青春虽然已经过去,但仿佛又重温了一通,简单而美好。
笑出声来,看得瞪大眼睛,叹息了几声,乃至于最后为路小路可惜。
我想,这样的**,真的很好。
《少年巴比伦》结局路小路考上了夜大,辞掉了工厂的工作,去上海找白蓝,在得知白蓝退学后,路小路很是伤心,往后余生他都都怀揣着重遇白蓝的希望,毕竟他的青春是白蓝给的。
《少年巴比伦》白蓝考上了上海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她准备去上海上课,路小路心里有一种她要离开自己的感觉,发生地震的时候白蓝和路小路在出租屋里度过了这一生最难忘的一夜,随后白蓝就准备离开。
路小路原本是要去送白蓝的,但杜洁被开水烫伤,路小路送她去医院之后再赶去车站,车站里早已经没有了白蓝的身影,只留下了她的一顶帽子,路小路去上海找白蓝,但白蓝早已经退学,世界这么大,该去哪里去找白蓝呢,不过路小路并不会放弃,毕竟自己整个青春都是她给的,还怕未来找不到她嘛,就是在这样子的信念下,路小路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我是路小路
我在这里
我上班下班
我跑来跑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写诗
我不怕被人扁
但怕人笑
所以请原谅我的怯懦
我想去远方
可远方太远
我想伏地生活
但心有不安
我在迷雾中穿行
我不知道我会成为什么人
但我知道我不能成为什么人
我只是要拒绝庸常
后来
我明白了年轻时缘何有那么多的时间
像是空虚的情绪
永无尽头
后来
我知道了生活的真相
我不会再去嘲笑一个二十岁的莫名痛哭的少年
——少年巴比伦
《少年巴比伦》是由华谊兄弟、创景华实出品,相国强执导,董子健、李梦、尚铁龙、李大光等主演的喜剧**。影片改编自路内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路小路在戴城工厂的青春热血经历与爱恋故事。该片于2017年1月1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把这部**定义为喜剧**或许喜剧才是最大的悲剧吧。我看完后很失落,像影片中的路小路一样迷茫,没有方向。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没有太多亮点的青春**,没有大牌明星阵容,似乎有些无厘头,也好像没有结尾。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部青春**会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又产生了看原著的想法。那天我在学校图书馆三楼的角落里翻了好久才找到了原著,一本封面很破旧里面却很新的书,书在这里应该是放了很久好像无人问津。我迫不及待的拿着借阅卡将这本书带了回去,看完后我好像更失落了,我好像就是故事中的路小路,对未来没有期待,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做些什么。心中没有阳光,脚下也没有力量。我也无人可爱,每天上课下课,吃饭睡觉打游戏,突然感觉人生很无趣。
我又看了一遍这个**,董子健很好的演绎了路小路这个角色。正是因为**的真实感让我们观影者有很好的代入感。
故事讲述了九十年代的戴城,一个被人们渐渐抛弃的工业城市,主人公路小路,一个平凡的20岁青年,高中毕业后的他被父亲拖关系安排进了糖精场,跟着一个叫“牛魔王”的师傅混,没学会半点技术。在钳工班,除了拧螺丝之外什么都不会。在电工班,也只会换灯泡。除此之外,他还喜欢迟到、打架、翻工厂的院墙,也结识了一帮兄弟们。他没有梦想也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直到某天,路小路遇见了一个叫白蓝的厂医,他的人生由此发生了改变。白蓝,一个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带给他希望和动力的女性角色,因为她,他有了上夜大的想法,有了人生第一个目标,因为她,他收获了人生中第一份爱情,或许好多人看来这并不是爱情。其实我也有些搞不懂,白蓝这个角色似乎更像是一个姐姐。
我不明白白蓝为什么会喜欢上路小路,也不明白为什么会离开他,看到故事结尾。我好像懂了些什么,他们终究是两点世界的人。
白蓝喜欢路小路正是因为路小路有些特别,我也不能用文字很好的表达这个特别到底特别在什么地方,好像是路小路的诗意又或者是救他师傅牛魔王的善意,也可能是那句lady fist。地震时的那段激情,路小路说他要在上面,天花板掉下来砸死的先是他。其实我觉得白蓝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爱上这样普普通通的路小路,反而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真实吧。也或许她和路小路一样无人可爱,既不想和化工局的儿子谈恋爱也不想和保安队长在一起才会选择坏坏的却又有些特别的路小路。
原著当中塑造了很多悲剧角色,好像每一个人都是悲剧的,无论是他师傅牛魔王,牛魔王的女儿阿瑛,长脚,还是被人厌恶倒鸡,掉进下水道毁容的小噘嘴……路内的文字更有真实性,董子健也很好的演绎出了这个真实。
我印象很深刻的几个情节是,白蓝和路小路送他师傅去医院抢救然后他们在医院门口吸烟的情节,还有一个就是那段地震时的床戏,然后就是结尾时路小路对于白蓝的追寻了。
**结尾路小路对白蓝的追寻没有尽头,这种找寻其实是在了无生趣里继续对希望的找寻。我们和他一样需要遇见一些人,经历一些事才能更好的长大,白蓝还是离开了他。有些人不离开我们,我们好像永远长不大。**中这段情节用张楚的《姐姐》作为插曲,很好的引发了观影者的情感共鸣。
原著中多年后路小路在一家酒店遇到了白蓝,像他曾经对白蓝说过的一句话一样,“如果许多年后再遇见你我一定会第一时间喊出你的名字”(大体意思是这样我也记不太清了)可是路小路喊出这个名字,却没有得3到回应,只是一句你是不是认错人了然后说了一个英文名字。可是后半夜白蓝打来了一个电话说明天一早退房,飞回美国。他们之间终于再无交集。
为了更好的拍摄**于原著之间做了许多删改,我希望喜欢这部**的你可以抽时间看一看原著。我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体会。
写到这我又想起来白蓝寄给路小路明信片上的一句话,“走了几千公里路,都不能忘了你,给我的小路。”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路小路,一个白蓝。
像**结尾所说的一样“时间其实很公平,经过时间,你所爱的人,所恨的人,都将成为过去。”我们终究还是会遇见别人爱上别人。
我们唯有在了无生趣里继续找寻那些带给我希望的人和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