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作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女主,她最后落得怎样的结局?

褒姒作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女主,她最后落得怎样的结局?,第1张

西周因为周幽王的昏庸无能,可以说做出了烽火诸侯这等荒唐事,可以说屡次戏耍诸侯,使得诸侯最后都不再相信,所以在西戎攻打到镐京的时候,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诸侯前来拯救了,因此镐京被攻破,而周幽王也是被杀死在骊山脚下,而褒姒则是被西戎所抢,沦为西戎王的玩物,最后不堪受辱而自尽,只能说褒姒只是个导火线,最终的根源还是在周幽王本事,所以最后才会造成此等惨事。

周幽王可以说在中华历史是留下了深刻的一笔,因为他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作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里的女主,褒姒可以说跟他爹周宣王还蛮有纠葛的。据记载,周幽王时期当时的后宫里有一个50多岁的宫女诞下了一个女婴,但比较奇特的就是这个女婴她足足怀了40多年,而当时周幽王的王后觉得此事不详,于是就把这个女婴丢进了河里,而恰逢当时被乡下的一个村民给捡到了,因为他姓褒,所以这个女婴也是被命名褒姒。

在周宣王去世后,周幽王登基上位,可以说他登上王位后,完全都没有做出一个贤明君主该做的事,而是显得非常的残暴好色,而恰好这时候的褒姒也已经长大到十四五岁了,因为长得是貌美如花,于是就被献给了周幽王,周幽王在见到褒姒也是非常的沉迷,可以说是数十天都不理朝政的,每天只顾着荒*,褒姒在当时还为他生下了一子,甚至还为她做出了废王后和太子的荒唐事,而且当时还为了能够博得美人的笑容,听信奸臣的馊主意,那就是在骊山的烽火台上点亮烽火,当美人看到诸侯们风尘仆仆的样子一定会开怀大笑的,这个馊主意也是得到了周幽王的认可,于是就上演了这么一场荒唐戏剧。

可以说也恰恰是因为这样,当时周幽王被废王后的爹申侯看到女儿和外孙如此受辱,加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怨恨,于是就与西戎联合起来进攻西周,可以说也恰恰是这样后来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的时候就没人来援救了,而他也是被西戎杀死在骊山脚下,而褒姒则是沦为西戎王的玩物,最终不堪受辱自尽而死。

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就是现在的陕西长安县西北。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一种黑色的蜥蜴)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公元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周幽王原立她为王后,故称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申后所生,即周平王),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对褒姒一见钟情,再见痴情,宠爱得不得了,甚至连班都不上了,整天呆在宫里陪褒姒。不过,褒美人美则美矣,可有一个缺点:不笑。自打她进宫以来,周幽王就从没见她笑过。因此,这也成了周幽王的一个心病。毕竟,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一个成天横眉冷对、不苟言笑的女人躺你身边,不管她的美丽如何惊天地泣鬼神,都算不上是舒心的事儿。

褒姒虽然长相美丽,但是褒姒的生性是不怎么爱笑的,是一个冰山美人。看到爱妃不笑,周幽王就想方设法的逗她笑。为了博取褒姒一笑,幽王可谓是愿花尽物力财力征集博笑的金点子。试了很多方法。召集乐工鸣钟敲鼓,或招人进献歌舞,更有每天命令司库进献上百丝绸良缎、撕帛来取悦褒姒,事与愿违,褒姒始终不开金颜。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史记》记载“烽火戏诸侯”之事提出疑义:“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历史书上对褒姒的结局也是众说纷纭。《史记》没有详细说明褒姒的结局,《东周列国志》中说到由于申侯勾结犬戎,以致西周灭亡,周幽王与伯服也死于战乱,褒姒被犬戎俘虏而去,被士兵们取乐把玩。之后申侯与各大诸侯联合赶走犬戎,而褒姒未能顺利出逃,最终死于战乱。其下场也算是可悲。

烽火戏诸侯

《史记》版

据《史记记载,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她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

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在信用,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吕氏春秋》版

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周幽王不是点燃烽火,而是击鼓。当时西周建都在丰、镐二京,那里靠近戎人。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筑高大的土堡,上面设置大鼓,使远近都能听到鼓声。如果戎兵入侵,就由近及远击鼓传告,诸侯的军队就都来援救天子。

戎兵曾经入侵,周幽王击鼓,诸侯军队都如约而至,褒姒看到非常高兴,很喜欢周幽王这的种做法,周幽王希望看到褒姒的笑容,于是屡屡击鼓,诸侯的军队多次到来,却没有敌兵。到后来戎兵真的入侵,周幽王击鼓,但诸侯的军队不再到来,周幽王于是被杀死在骊山之下。

怪女褒姒

夏朝末年,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的朝廷前,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夏帝占卜,或杀掉龙,或赶走龙,或留下龙,都不吉利。夏帝又占卜请求能得到龙的唾沫储藏起来,才吉利。于是陈列玉帛,并以简策写文告请神龙,龙离去后留下唾沫,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装起来,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迹。夏朝灭亡,这匣子传到商朝。

商朝灭亡,这匣子又传到周朝。经过三个朝代,没有人敢打开它。到周厉王末年,打开观看。唾沫流到宫中,无法除去。周厉王就命令妇女赤着身子对它大声呼喊,唾沫便变成一只黑蜥蜴,窜到周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个侍女,刚七八岁,碰上它。周宣王时,这个侍女成年后便怀孕,没有丈夫却生下孩子,她很害怕,就将那个孩子丢弃。 

曾有小女孩唱着歌谣:“桑木做成的弓啊,箕木制成的箭袋,是要灭亡周国的。”当时周宣王听到这首歌,正好有一对夫妇卖桑弓箕箭袋,于是周宣王派人抓住并杀掉他们。夫妇俩在逃跑的路上,遇到那侍女丢弃在路旁的那个怪女孩,夜间啼哭,因此可怜她,便将她收养。

于是,夫妇俩逃到褒国。后来,褒国人有罪,便请求献上那位侍女丢弃的怪女孩给周幽王来赎罪。此女便是褒姒,因是从褒国而来,故称褒姒。

扩展资料

褒姒(《史记》作襃姒,《列女传》作褎姒   ),生卒年不详,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姬伯服被杀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

骊山烽火台

骊山烽火台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据说周幽王在此举火戏诸侯,以博王后褒姒一笑,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烽火台底部有一个灶口,在此点燃柴草和狼粪,就会在台顶形成烽火。据说用狼粪烧烟,具有孤烟直上云霄,风吹不斜的特点,因此,烽火台在通讯落后的古代成为有效的边防警报设置。通常是整座山峰都筑台,若京都有急,只要一个烽火台燃烟,其它烽火台就连锁举火,警报可以快速传递到远方。 

参考资料:

-褒姒

   周幽王 和褒姒的故事能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爱江山更爱美人。公元前七七九年,也正是 周幽王 三年,周幽王举兵征伐褒国,褒国人献出美人褒姒挽救国家之命。褒姒的美貌令周幽王折服,可以说是一见倾心。周幽王对她的宠爱集其一身,甚至废除原皇后和太子,令褒姒与其子伯服登上皇后和太子之位,娇宠万千。周幽王的昏庸加之褒姒的聪慧,国家的灭亡指日可待。在那个年代,所有人都信天命,连周太史也感叹国命之危。

褒姒与周幽王最为经典也是世人所熟知的故事便是烽火戏诸侯了。千金难买寸光阴,千金更难买美人一笑。为了博取褒姒一笑,幽王可谓是愿花尽物力财力征集博笑的金点子。试了很多方法。召集乐工鸣钟敲鼓,或招人进献歌舞,更有每天命令司库进献上百丝绸良缎、撕帛来取悦褒姒,事与愿违,褒姒始终不开金颜。

这时朝中阿谀奉承之人便有了机会进言以取得幽王信任。大奸臣虢石父想出了烽火戏诸候的主意。烽火戏诸候的结果便是褒姒开口笑了,而众多诸侯却不再信任周幽王。敌寇入侵,烽火台燃起烽火,却没有诸侯前来救援,西周便不复存在了。

周幽王为了褒姒的一笑断送了国家的命,也断送了自己的命,可以说是君王对情爱的痴迷,也可以说是昏庸无道。后来这个故事也为世人所不断评议。

褒姒怎么死的?

褒姒是西周周幽王的宠妃,因为其美貌出众,使周幽王神魂颠倒。周幽王在褒姒为他生下儿子伯服后,废除王后申氏及太子宜臼。册立她为王后,伯服为太子。此事令原太子宜臼心生怨恨,为褒姒的死埋下了伏笔。褒姒的死与周幽王也脱不了干系,有人说褒姒是烽火戏诸侯的罪魁祸首,而周幽王是导致褒姒死亡的罪魁祸首。

褒姒与周幽王的爱情,周幽王一直处于主动状态。褒姒并不像其他妃子那般搔首弄姿,而是生性忧郁,不善微笑,她也不屑于在后宫你争我夺,她也不会为了获得君王的宠幸,明争暗斗。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千金一笑,不惜花费各种物力财力请人出主意。每日命人在殿堂内撕毁帛锦也换不来褒姒一笑。人力财力物资浪费严重也不惜。千金笑实属不易啊。

然而周幽王仍旧不死心,听取奸臣小人的意见,在烽火台上大动干戈。烽火台之事已属军政之事,为了一个女人的一个微笑,竟把军事牵动进来。国破山河亡指日可待。所以才有周太公的国即将亡之言。烽火戏诸侯使褒姒开口大笑,但是诸侯再也不相信周幽王了。如此昏君想必没有人想要尽忠与他。上面说到原太子宜臼心生怨恨,没错,他求助外公申候,申候却勾结西夷犬戎,进攻镐京。周幽王再次登上烽火台,击鼓染火,诸侯见此状,以为幽王仍在戏弄他们,于是不再派兵前来援救。犬戎攻破了镐京,幽王被杀,而褒姒的下场便是被犬戎抓取成了俘虏。

褒姒的结局

历史书上对褒姒的结局也是众说纷纭。《史记》没有详细说明褒姒的结局,《东周列国志》中说到由于申侯勾结犬戎,以致西周灭亡,周幽王与伯服也死于战乱,褒姒被犬戎俘虏而去,被士兵们取乐把玩。之后申侯与各大诸侯联合赶走犬戎,而褒姒未能顺利出逃,最终死于战乱。其下场也算是可悲。

也有史书记载,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听取小人之言,在烽火台上戏弄诸侯。点燃烽火引来诸侯军队,可是得知城中安然无恙,诸侯便率领军队退回。这来来回回的阵势壮观宏大,逗乐了褒姒,褒姒便开口微笑。这以后周幽王失去了诸侯的信任。后来申侯勾结犬戎攻打镐京,周幽王再次燃起烽火,可是诸侯再也不敢相信周幽王,没有前来救驾,镐京被攻破。周幽王被杀,褒姒是镐京被攻破后自杀身亡了。

后人更多的是记住了褒姒的美艳绝伦与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对褒姒的死,不禁生悲叹惋惜之情。有人说褒姒的死是周幽王直接导致的。若不是周幽王车迷于她的美色之中,想必就不会有千金笑与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了,也不会有后人谈及此事,然后对褒姒加以斥责。有人心生爱怜,叹美女红颜薄命,如此美人竟有此下场。也有人说西周灭亡,褒姒责任重大,对其进行深深地批判。可是命运皆是命运,没有早知道之说,也没有再穿越之说。

褒姒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作为西周朝的君主,为博宠妃一笑,竟做出如此荒唐之事,后来西周朝灭亡,周幽王姬宫ず桶姒的结局如何呢?周幽王为自己的荒唐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她的宠妃褒姒也因此被世人诟病为中国四大妖姬之一。

褒姒(bāosì),史记作J姒,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据称夏朝末年有两条龙来到王宫,自称褒之二君,通过占卜得藏之吉,后来龙离去前遗留的口水唾液装在木匣子里收藏起来,直到周厉王时打开观看,不小心使龙涎洒流于廷外,化为一只玄鼋爬进王府,一个小妾碰上了这只鳖,便受了孕,四十年生一女婴。该女婴被扔弃,被褒国人捡回家养大。后来褒人将她献给周幽王姬宫涅,因姓姒,故称为褒姒。成为周幽王的宠妃,生一子伯服。

《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周幽王平日看惯了群妃的奴颜媚骨软壳态。对于这样一个冷艳无匹的妙龄女子,周幽王感到格外新鲜,不但没有怒从心头起,反而涌起怜香惜玉之意。

周幽王乐呵呵地走回宝座,正了正朝服,道:褒姒,我封你为妃,你以后就和孤王享福,别回褒国了。今晚就进内宫好好持服侍孤王。呵呵。

褒姒听周幽王此言,知道自己已入虎穴狼穴,逃生无望。又想到自己日后要服侍此等*君,不禁珠泪纵横。

周幽王见褒姒如此伤心,更加又爱又怜。

当晚,褒姒在深宫里就遭到了周幽王的 。

在龙床之上,褒姒只是仰脸躺着,瞪着双眼,望着锦帐顶,一如行尸走肉,任由周幽王夺去她的贞操。汪汪泪水,如同寝室案桌上龙凤烛的蜡泪一样,簌簌而下。

受宠幸后,褒姒在宫里天天望着日出日落,星降星沉,想到今生将再难见到远方的亲人,更是落泪不止,一天比一天憔悴,一天天的消瘦。

周幽王又是打浑,又是故作鬼态,千方百计地讨美人欢笑,但褒姒却是眉宇深锁。周幽王以重金叫群臣献策,但每一条计都是以失败告终。周幽王为此忧心如焚,日日伴随褒姒左右想讨她欢心。哪知褒姒硬说周幽王用情不专,将来定是个寡情薄幸负心人,叫人怎敢与他厮守一生。

周幽王为了表示自己对美人的一心一意,不仅答应了褒国议和的要求,还赏了三座城池给褒国。 此时,渭水、泾水和洛水流域发生地震和旱灾。老百姓流离失所,殍尸遍地。在国家惨遭天灾人祸之时,周幽王却是无暇管理政事,天天陪伴在褒姒左右,想方设法,以搏美人一笑,将申王后置于一边全不理睬。

岂料,褒姒还是不信任他,说如果周幽王肯抛弃江山,和她到天涯海角,过上无拘无束的两人生活,才肯相信周幽王是真心的。

褒姒越每天愁容不减,周幽王很是心痛。

有一位大臣献上一策,周幽王听后大喜,竟率领大队人马和褒姒登上高高的烽火台,下令点燃烽火,谎骗诸侯率兵前来营救。烽火是我国古代军事上使用的一种警报信号:在山顶修建一些烽火台,台上堆放好柴草、畜粪等易燃物,派兵驻守,遇到敌人侵犯,马上点燃烽火,白天浓烟上滚,夜晚火光冲天,在远处也可见到,相邻的烽火台立即点燃,以互报军情。如果国都四周的烽火高燃,则说明国出现敌情,危在旦夕,各方诸侯应立即率兵前来勤王救驾。

本来,这是件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军事行动,而周幽王为博得褒姒的欢心,以求一笑,却下令点燃国都四周所有的烽火,并陪伴褒姒登高观看。

不久,各路诸侯率领兵马纷纷急驰,赶来救驾,但找不到入侵之敌,转来转去,个个满头大汗,弄得气喘嘘嘘。

这时,周幽王才在烽火台上搂着褒姒,向各位诸侯宣布:国都平安无事。众诸侯方知上当,一个个摇头叹气。

褒姒见此,启开红唇,露出贝齿,大笑起来,多天来的愁容尽消。周幽王终于如愿以偿。

各方诸侯见周幽王举烽火诱他们赶来只是为逗褒姒一笑,都含怒而归。公元前772年,备受冷待的申后为夺回夫君周幽王,忍无可忍,在趁周幽王打猎之机,联合其她妃嫔,冲入褒姒的寝宫,不由分说,对怀孕的褒姒拳打脚踢,一顿毒打,令褒姒的胎儿流产夭折。

周幽王回宫后,见状大怒,当即废去申后的王后之位,还赐白绫给申后申后含恨自缢而亡。

褒姒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个乱世妖女。但平心而论,亡国的罪责并不应全加到她的身上。荒*无道的周幽王不理朝政,四处搜寻美女, 后再宠幸褒姒,阴险毒辣的申后率众妃嫔毒打受孕的褒姒。从这个角度看去,褒姒其实也是一个受尽封建迫害,却想冲破封建枷锁寻找自由的女子。

当然,褒姒间接上加速了周朝的灭亡,这是不争的事证。但如果象封建史学家那样为了遮掩其封建君主制的腐朽,把历史罪责推卸到一个深受其逼害的弱女子身上,显然不严谨,不公证的。作为后人,我们只能以人为镜,以史为鉴。

听到女儿的死讯,申后之父申侯勃然大怒,他联合曾、吕、犬等部发生兵变,偷袭西周国都镐京。

兵临城下,周幽王知道情势危急,连忙令人到烽火台上再将烽火点燃。

面对着冲天而起的烽火,各方诸侯以为周幽王又像上次一样在为取悦褒姒而欺骗他们,都按兵不动,没有前去勤王。

结果,周幽王被乱兵杀死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

周朝四分五裂,西周就此灭亡。

《诗经·小雅·书正》写到:赫赫宗周,褒姒形灭之。其实对褒姒的评价言之有过。

一直以来,与褒姒联系在一起的总是“亡国妖妃”、“红颜祸水”、“狐狸精”之类的狠毒字眼,好像她的罪行罄竹难书。可是,翻阅一下史书,我却发现,褒姒的“罪大恶极”却仅仅在于她是一个不喜欢笑的冷美人。这难道不是千古奇冤吗

在《史记》中,关于褒姒的身世扯得很远,很玄。而扯那么玄乎的目的是想证明,褒姒其实不是人,而是妖精。她是龙的唾沫化作玄鼋附着在一个宫女身上,制造出的一个妖孽。而这个妖孽的出现注定了周的灭亡。这就是典型的“妖魔化”,古人搞垮搞臭某个人的惯用伎俩。在史书中,除去妖魔化的成分,关于褒姒本人的所作所为,我并看不出有什么“罪恶”、“歹毒”之处,甚至连“妖媚”都看不出来。

同样的,如果抹去刻意的“妖魔化”,褒姒其实有着悲惨的身世,也算是个苦命女子。她长在穷人家,后被人买去献给了周幽王。献出褒姒的人是大臣褒垧之子。褒垧在一次谏言中,被周幽王打进了大狱。而褒垧之子深知周幽王好色成性,就想出了美人换父的计策。在一偏远乡村,他发现了村姑褒姒,惊为天人,就从她父母手中买下了她。

“烽火戏诸侯”后,褒姒笑了,这正是史学家们抓住不放的一个罪证,并以次断定褒姒是个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可是褒姒的笑是什么笑是开心的笑,满意的笑还是冷笑,耻笑以褒姒的个性来分析,我看冷笑的可能性恐怕更大。也许她的心里还暗暗骂道这帮愚蠢的男人!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愚蠢的想法并不是褒姒想出来的,而是奸臣虢石父和周幽王共同的“杰作”。作为事先经过一番精心包装,褒姒被送到宫中。

《东周列国志》中如此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绝色美女褒姒果然深得周幽王的宠爱,褒垧自然也被免罪释放。但是美人褒姒似乎得了抑郁症,进宫后就几乎没笑过。和那些成天在周幽王面前献媚的后宫佳丽相比,褒姒简直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绝对清高。而周幽王像中了蛊似的迷上了褒姒,绞尽脑汁想博得美人一笑,但是褒姒也跟铁了心似的,冷酷到底,就是不笑。于是,后来就有了那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这段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也就不再赘述。毫不知情的观众,褒姒又为何要承担骂名呢

而且在史书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褒姒陷害忠良,恃宠骄横,滥杀无辜的罪证。难道褒姒的罪过就在于她太美,而且太酷吗我看,褒姒的最大不幸就在于遇到了一个昏君。但是很多人却认为是褒姒导致了周幽王的昏庸。其实不然,在褒姒进宫之前,周幽王已昏庸得够可以了。他不理朝政,沉迷于吃喝玩乐,酒肉池林,荒*无度,听信谗言,打击忠臣。周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纵使没有褒姒,周幽王也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更何况褒姒并无谄媚、蛊惑之举。但她却和妹喜、妲己等人一样承担了“亡国妖妃”的罪名。对于妹喜、妲己,的确可罗列出诸如献媚专宠、排除异己、陷害忠臣等祸国之实,而褒姒除了深得周幽王宠爱外,却几乎没有其他劣迹记载。

再说,周幽王宠不宠爱她,她并不能主宰。而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褒姒根本就不想得到这种宠爱,所以她才拒绝媚笑。想想褒姒这一生,其实充满了不幸。出身贫寒,由人买卖,受人摆布,之后又被送进深宫,与昏君作伴。即使拒绝谄媚,也无可奈何。而在最后,犬戎攻入西周,褒姒被虏走,此后杳无音信,生死未卜。结局实在是悲惨。但褒姒不仅从未得到丝毫同情与怜悯,几千年来却一直承担着亡国之罪,成为人民公敌。这难道不是比窦娥还冤吗窦娥的冤屈终得一申,而褒姒的千古奇冤却始终难以 。哎,所谓“红颜祸水”,不过是天底下欲盖弥彰的阴谋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922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4
下一篇2024-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