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长辈关爱晚辈的七言诗句,不是母爱!不是母爱!不是母爱!稀奇古怪的也不要谢谢!

表现长辈关爱晚辈的七言诗句,不是母爱!不是母爱!不是母爱!稀奇古怪的也不要谢谢!,第1张

自从有人类以来,对母亲的讴歌就从未停止过。古人对母亲的情感,大部分都浓缩在诗词中,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欣赏这些写给母亲的诗词,感恩母亲。

1.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彩衣:同“采衣”。承欢:指侍奉父母。十五岁正搜索是穿采衣的年龄,和母亲住在一起,在母亲面前侍奉左右,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2.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赏析此诗的内容,要能够透过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经过,深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3.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大意: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

4.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母别子》。大意是: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5.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6.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这首诗写得很哀婉,也很动人。诗人的母亲已经去世了,黄昏里他肚子站在母亲的坟前,流着泪为母奠酒。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唐代李贺的《春坊正字剑子歌》。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八首关于母爱的诗词,写不完的深情!

母亲对我们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它沉浸于生活之中,充盈在天地之间,我们赋予它犹如太阳般的光辉和内涵,没有史诗的撼人心魄,也没有风卷大海的惊破逆转,母爱就像一首安静而深沉的歌,宛转悠扬,低吟浅唱。《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手中的针线在她的巧手中成了我们身上的衣裳。临行前密密的缝制是那样平静,可心里却在为自己的孩子担忧。谁又能说我们如寸草般的孝心,能报答母亲给予我们的春晖的温暖?《十五》宋·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又是一年月圆时,远方的游子啊,你们可曾听到来自母亲对你们的声声呼唤,切切呢喃。月亮饱满而明亮的挂在清爽的夜晚,杜鹃声声的啼鸣勾起了母亲对远方孩子的情思意念,即使相隔南北千万里,那真切的关心始终牵挂在母亲的心头。就像如今远在客乡的我们,不论是在拼搏亦或是在求学,让我们给远在家里辛勤的母亲回个电话,报个平安。《思母》唐·与恭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诗中用平凡而朴实的词语来叙述生活的点滴细节,与恭虽是出家人生活清淡,但仍时不时的接济母亲。现如今连母亲也走了,心里头只剩下了满腹的思念。诗中流露出的一片赤子孝心让人感动,也令人惋惜。《忆母》倪瑞璿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河道那么的宽广,我即使想驶船过来看看您也难以成行,不知道您近来过的可好,每每想念母亲的时候总会暗暗地淌下泪水,不禁想到当母亲思念我的时候怕是流的泪水比我还多!思念的情绪是相通的,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每当我们思念母亲的时候,母亲也一定在偷偷地想念着我们。《慈乌夜啼》唐·白居易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慈乌失去了母亲,悲痛的整夜都在哑哑的哭鸣。从早晨到夜晚,从春来到冬去,整年都不肯离去。夜中声声哀痛的啼鸣,连行人都为之伤心落泪。那凄鸣的声音仿佛在诉说自己未能尽到反哺报孝之心,是什么让你这般的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才使你心痛不已吧。身为子女的我们,又能有多少个日夜是真正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心尽孝。岳飞将军曾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作为子女的我们也可说:莫等闲,白了慈母头,空悲切。《西上辞母坟》唐·陈去疾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夕阳的斜影照落在高盖山山,悠悠黄昏中鸟兽稀少。我独自坐在母亲的坟前,洒酒时眼中的泪水止不住的流淌而下,母亲走后,怕是再也听不到那声声叮嘱我早点归家的声音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少人心中永远的痛。《送母回乡》唐·李商隐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将车子停在路旁,我环顾苍茫的四周,感觉自己如楚囚般困顿窘迫。心里的悲伤蓦然升起,悲痛的泪花如鲠在喉。母亲刚刚病重,我便将她送去名医那里医治。就在我接送母亲的时候,那曾想到这老天竟不留一丝的情分,将母亲从我的身边带走!今生再也没有机会报答母亲的恩情,那人生还能有什么追求呢!母爱深深深几许,子欲报孝,奈何天不许。《将归旧山留别孟郊》唐·鲍溶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想砍伐木材手中却无刀斧利器,想抓捕鱼虾也没有渔网渔具。我怎么如此的自不量力,自找路途上的艰辛。以前耕田的日子自己并不讨厌,也能过上每天在母亲身边的温馨生活。如今我已在离家千里的地方,可心心念念的还是家中母亲。母亲对我的好我放在心中,也希望她能平安健康。谁能像母亲这般不求回报,也罢,我还是归家耕田,报答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吧。是生活,让我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父母,走上独立的道路,与鲍溶不同,我们虽不能时刻陪伴在母亲的身旁,但我们仍然可以将心里的爱传递给家中的母亲,感谢她们对我们的付出与爱恋。文 | 三度品读更多经典诗词、美图、音频与精美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品读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与你相识。每天推送经典诗词、美图、音频与精美文章品读,让我们在这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和三度一起品读鉴赏那些快被时光遗忘的经典,修身养性,传承经典,约否?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赡养父母既是法定的责任,也是一种也是要履行的义务,子女不赡养父母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抚养子女、孝敬老人本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承担的责任。

但生活中不仅存在有些男女只能通过收养的方式才能为人父母的现象,还存在着有些子女不愿赡养自己年迈双亲的事实。前者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收养子女,而后者则应按照赡养法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赡养父母既是法定的责任,也是一种也是要履行的义务,若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有严重的情节或者造成了严重后果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子女的义务:

1、父母无力抚养幼年时的子女的,子女独立后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2、因父母的错误行为给子女造成心灵、身体伤害的,子女是否有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

3、没有经济收入的已嫁女儿有无赡养义务。

4、赡养父母不能以“分家析产”为条件。

5、子女怎样分担赡养扶助义务。

6、儿子(女儿)去世后儿媳(女婿)是否有赡养公婆(岳父母)的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我知道的琼瑶有很多作品被拍成了经典著作,《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新月格格》《梅花烙》作为琼瑶经典之作,《梅花烙》相信有很大部分人是看过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再回味一下,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由马景涛、陈德容主演。小时候看得很揪心,觉得吟霜是天仙好嘛,害怕极了那个公主。但是现在看来,公主是很可怜的,作为正妻,却不能拥有丈夫的爱,到最后还被逼疯。 

还有就是《鬼丈夫》这部剧算琼瑶剧中难得的三观比较正的剧了。剧中人设好,剧情跌宕起伏,爱情感人至深。最难得的是,整个故事都没有恶人,感情线非常干净纯粹,虐并美好着

记得当时演《水云间》当年年纪小,单纯的觉得俊男美女,男女主角就是必须的要在一起!看水云间时,我当时讨厌汪子墨,汪子璇兄妹。特别是子墨烧了梅若鸿的20幅画的时候,我都要咆哮了。多年过去了,再回过头想想这部剧,我觉得这本书简直就是毁三观!那梅若鸿我觉得渣男都不能用来形容他。

《新月格格》从琼瑶阿姨的角度来讲,这部剧讲的就是端亲王的女儿新月格格,与有妻有子的将军努达海相爱,并不顾艰难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其实,真相是这样的,我给大家简单讲讲。从前有位大叔和这位大神的感情一直不错,有一双儿女家庭幸福美满。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呢?欢迎留言。

抚育的拼音

抚育怎么读:fǔ yù

抚育的拼音:fuyu

基本解释:(一)、照料、教育儿童,使健康地成长:抚育孤儿。

(二)、照管动植物,使很好地生长:抚育幼畜。抚育森林。

相关词语拼音

纠集(jiū jí) 铁画(tiě huà) 愤然(fèn rán) 米制(mǐ zhì) 红蛋(hóng dàn) 信风(xìn fēng) 殉国(xùn guó) 原盐(yuán yán)

豪族(háo zú) 栽子(zāi zi) 沿例(yán lì) 确守(què shǒu) 嫡传(dí chuán) 打春(dǎ chūn) 失约(shī yuē) 抚育(fǔ yù)

圆满(yuán mǎn) 冒犯(mào fàn) 成章(chéng zhāng) 任从(rèn cóng) 瞭哨(liào shào) 死契(sǐ qì) 邮筒(yóu tǒng) 健将(jiàn jiàng)

南宋(nán sòng) 空难(kōng nàn) 战线(zhàn xiàn) 绝响(jué xiǎng) 透气(tòu qì) 党务(dǎng wù)

1949年9月6日深夜,杨虎城及子女、秘书一家共六人乘坐的小 汽车 驶入白公馆监狱后山的松林坡,此处早已被毛人凤手下的一队宪兵围得跟铁桶差不多。

看管杨虎城多年的特务队长张鹄指着半坡上的戴公祠,欺骗他说: “你们准备在这里住两天,一方面等委员长接见,另一方面等待到台湾的飞机。”

19岁的杨拯中捧着在狱中病死的母亲谢葆真的骨灰盒,走在最前面,而一走进戴公祠,特务杨进兴等人就拿着匕首扑了上来,围住杨虎城父子疯狂地捅刺着……

杀害杨虎城、宋绮云、宋振中等六人后,特务又把 硝镪水淋在他们的尸体上,然后把杨虎城父子的遗体埋在会客室外的花池里,杨虎城身上仅有的一些值钱东西,也被特务们瓜分了。

解放后,杨虎城长子杨拯民前来认领父亲和弟弟面目全非的尸体时,险些昏了过去。此后,杨虎城在公祭大会上被追认为烈士,遗骨迁入西安市杨虎城将军陵园。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在监狱里住了12年,除了随身相伴的一子一女外,其他孩子均由二夫人张蕙兰养育。

在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这个老中医的女儿把自己的全身心都奉献给了杨虎城的孩子们,而由她拉扯大的一子五女,却全都不是她的亲生孩子。

杨虎城1893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甘北村,家中虽有四五十亩地,但都是山塬上极为贫瘠的荒地,每年收成不够一家人糊口,他父亲杨怀福不得不经常外出当木匠来补贴家用。

由于家境太穷,杨虎城只读了两年私塾,就去了一家饭馆当跑堂,此时他只有12岁。

1908年,杨怀福因遭仇人陷害发生打斗,被人揭发他参加了有反清性质的哥老会,被清政府在西安绞死示众。

年仅14岁的杨虎城把父亲的尸体用独轮车从西安运回了老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凑钱给父亲买了口薄皮棺材。

此时杨虎城已无立锥之地,满怀着对腐败清廷的仇恨,以及对贫苦乡亲们的感激,少年杨虎城落草当了“刀客”,他先在老家组织了一个丧葬互助组织“孝义会”,后来成为专门劫富济贫的“中秋会”。

辛亥革命爆发后,杨虎城带手下八百多条好汉加入陕西民军,高举反清大旗,开始了军旅生涯。

1913年,袁世凯上台后,裁减了大批民兵,杨虎城也因此卸甲回乡,住到姑妈家。

当地有个恶霸地主李桢,仗着县里有人,经常抢男霸女、为害乡里,却无人能够整治,他曾多次上门敲诈勒索杨虎城家人,杨虎城咽不下这口气,他抱着为民除害的想法,召集了几个受李桢迫害的百姓,乱棍打死了李桢。

虽然出了口恶气,但杨虎城也受到官府通缉,他索性买了一支曼利夏步枪,上山再次当起了“刀客”。

杨虎城母亲孙一莲整天在家担惊受怕,不得不前往娘家孙镇避避风头。

孙一莲回到孙镇后,经常胸闷不舒服,就去镇里的一家中药铺看病,当时,杨虎城已经成了同州一带的著名刀客,手下有百十号人、六七条枪,药铺老板张养清与孙一莲沾着点亲戚关系,他对杨虎城很仰慕,觉得杨虎城虽是刀客,但威名远扬、为人讲信义,在乱世中必有一番作为,也因此对孙一莲非常关照,不但经常为她号脉开药,还特地把药煎好了,让女儿张蕙兰每天送上门去。

张蕙兰只有9岁,比杨虎城小11岁,但孙一莲看到小姑娘勤快懂事,感到非常喜欢,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别人面前夸她。

张养清听出了孙一莲的弦外之意,爽快地提出两家结亲,还让张蕙兰住到杨家去侍奉孙一莲。

就这样,在杨虎城不知道的情况下,母亲给他接回来一个新媳妇。

1916年,杨虎城被收编后,因作战勇敢当上了营长,驻扎在大荔县,他与当地商人张西铭成了朋友,经常去张家做客。

张西铭以前在四川做生意时曾认了个义女罗佩兰,比杨虎城小八岁。

罗佩兰性格直爽刚烈,与杨虎城很对脾气,张西铭一看好友年纪不小了还没成家,就作主为他们办了婚事,这一年,杨虎城23岁,罗佩兰15岁。

新婚不久,杨虎城参加了护法战争,为了在军营中陪伴新婚丈夫,罗佩兰学会了骑马打仗,成了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将,不但经常在军队中护理伤员,还多次亲临前线。

界方之战,杨虎城率6千多名官兵血战数日,打退了陈树藩的几万名北洋军队,威名远扬。

趁着大捷,杨虎城写信给母亲,也禀告了自己与罗佩兰的婚事,孙一莲一听就急了,觉得自己让张养清父女白高兴一场,而张养清却不愿退婚,他斩钉截铁地表示,张蕙兰就是杨家的人,这门亲事不能变!

这种情形让张蕙兰有几分委屈,杨虎城也觉得很尴尬,他不愿违母命,更不愿意伤害罗佩兰和张蕙兰中的任何一个。

1919年,杨虎城回家探亲时,与14岁的张蕙兰举办了婚礼,不过,完婚后他就匆匆回了部队,仍留下张蕙兰在老家侍奉母亲,不让她与罗佩兰见面。

由于常年跟着军队奔波打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罗佩兰患上了慢性病,身体一天比一天弱。

1922年,罗佩兰怀上了身孕,而身为靖国军第3路军司令的杨虎城由于拒绝接受直系部队整编,打算带军队北上“长征”,奔袭两千里,前往陕北榆林,他担心妻子受不了长途跋涉之苦,出发前,把她送回了老家蒲城。

这是罗佩兰与张蕙兰第一次见面,罗佩兰本来担心两人之间会有嫌隙,没想到一进门,张蕙兰就迎上前来,大大方方地问安道好,还让婆母孙一莲和杨虎城、罗佩兰上坐,自己施礼敬茶,显得非常有礼数,也把罗佩兰当成了大夫人。

其实,杨虎城并没有把张蕙兰当成侍妾的想法,他与张蕙兰的婚姻是两家长辈促成的,有几分包办婚姻的性质,因此,他觉得张蕙兰本人也受了很大的委屈,而且她温柔贤惠,侍奉杨母多年、替他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非常感激。

罗佩兰明白丈夫的无奈,知道这是旧时代造成的阴差阳错,并不是杨虎城三心二意,她大度地接纳了张蕙兰,杨虎城离开后,两个年纪相仿的姑娘更是互敬互爱、姐妹情深。

看到罗佩兰身体不好,略通医术的张蕙兰精心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在孙一莲和张蕙兰的守护下,1922年12月15日,罗佩兰生下了杨虎城的长子。

杨虎城听说后,写信回家,给儿子起名为杨拯民,要“拯民于水火之中”。

他还充满了感激地给张蕙兰写了一封信:

在杨虎城心中,为他扛起了这个家的张蕙兰,已经是与他肝胆相照的贤妻。

当时杨虎城队伍处于重兵包围之中,罗佩兰很不放心,杨拯民才三个月大,她就打算带着孩子重返丈夫身边,张蕙兰也很不放心这个姐姐,自告奋勇陪她千里寻夫。

在张蕙兰的陪伴下,罗佩兰闯过诸多关卡,来到了军中。

与杨虎城团圆之后,罗佩兰对张蕙兰感激不已,说:“这一路凶险重重,若不是蕙兰妹妹为我受苦受累,我们母子早已经没命了。”

而张蕙兰并不居功,她惦记着独自留在老家的婆婆,拒绝了杨虎城和张蕙兰的挽留,在两名士兵的陪伴下,重返蒲城老家。

1924年,罗佩兰生下长女杨拯坤,刚出月子,她就被查出患了肺结核,不得已,她只得把长子杨拯民送往老家,由张蕙兰抚养,还没断奶的杨拯坤则由当地一个奶妈照顾。

1926年,已经是国民党师长的杨虎城策应北伐,与陕西的北洋军队多次交手,由于打不过杨虎城,陕西军阀就派兵前往杨虎城老家去抓他的老母亲孙一莲和二夫人张蕙兰,张蕙兰听到风声,连忙带着婆婆和3岁多的杨拯民,到处东躲西藏,一路乞讨,才来到了杨虎城身边。

而此时,罗佩兰已经病入膏肓,望着被张蕙兰呵护长大的儿子,她十分欣慰,也感动于张蕙兰的善良,她知道,把儿子托付给这样的女人,完全可以放心。

1926年10月24日,就在杨虎城被军阀吴镇华的“镇嵩军”困在西安城时,有“军中花木兰”之称的罗佩兰到了生命弥留的时刻,她对杨拯民说:“ 多亏了你娘(张蕙兰),你长大了要好好地报答她呀! ”又握住张蕙兰的手,托付道:“ 我不行了,我们犹如亲姐妹,我死后,拯民、拯坤就拜托给你了。

就这样,22岁的张蕙兰成了杨拯民、杨拯坤的娘,她视这对兄妹为亲生骨肉,历尽艰辛,把他们养育成人。

罗佩兰去世后,杨虎城悲痛万分,而此时,他已被吴镇华的部队困了八个月时间,也未能解围,看到西安遍地饿殍,杨虎城认为自己难辞其咎,准备以身殉城。

1926年11月29日,西安解围的第二天,杨虎城领着残部前往渭北,自己仅带一名随从,悄然离开了部队,前往富平朋友家隐居,宣布引咎自职,此后,杨虎城整天在朋友家借酒消愁、萎靡不振。

张蕙兰听说后,就来到他身边,劝说道,陕西乡亲都认为你是一个英雄,我父亲也认为你是一个大英雄,所以不惜让我为你作妾,你万万不可辜负众人期盼,愧对关中百姓期望。一向温柔的她,这天的神情十分严肃。

听到二夫人劝说后,杨虎城才渐渐振作,并接受了邵力子和冯玉祥的邀请,重返西安,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10路军总司令,出潼关参加北伐。

1927年,杨虎城在军中结识了来自西安的女学生谢葆真,谢葆真当时在杨虎城军队的政治部做宣传工作,已经加入了共青团,她知书识礼、能歌善舞,在驻地创办贫民女校,很受杨虎城欣赏。

1928年初,谢葆真与杨虎城在军部结婚,此后几乎不离杨虎城左右,随着杨虎城东征西战。

婚后,杨虎城把谢葆真带回老家,让她给张蕙兰敬茶。

受过新学教育的谢葆真对此很不理解,认为这是封建礼教,而杨虎城语重心长地对她解释了一番,提起张蕙兰为这个家庭做出的贡献,虽然,他与张蕙兰之间可能没有深厚的爱情,却有多年生死与共的恩义。

婚后,谢葆真为杨虎城接连生下次子杨拯中、三子杨振亚。由于时局动荡,杨虎城一度被迫离开陕西,前往日本“考察”,谢葆真放心不下,就把儿子杨拯亚留给南京的一个朋友照顾,自己跟随杨虎城一起出国,想不到的是,南京的那个女友是个势利眼,竟转手把孩子送进了保育院,年幼的杨拯亚在那里患上白喉病夭折了。

看到张蕙兰进门多年却没有孩子,婆婆孙一莲对杨虎城说:“这些年,蕙兰对待拯民、拯坤就像亲生骨肉,对我更是尽心尽意,她这么贤惠,我觉得很对不起她。她进门这么长时间也没孩子,我盼望她能有后……”

1931年,张蕙兰为杨虎城生下四子杨拯仁,这也是她唯一的孩子。

西安事变爆发后,杨虎城处境凶险,为了照顾杨虎城,张蕙兰日夜陪伴在他身边,没注意到5岁的杨拯仁竟染上了烈性传染病猩红热,因为耽误了抢救时间,杨拯仁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医治无效了。

痛失爱子的张蕙兰几乎一夜白头,连神志都有些不清。

杨虎城感到很难过,就委托已经在北平读书的长子杨拯民把张蕙兰接去治病。

由于感到对不起张蕙兰,无法亲自陪妻子前去治病,临行前,心中有愧的杨虎城竟双膝跪地,在张蕙兰面前深深一拜。

而这一跪,竟是夫妻永别。

1937年,杨虎城被迫出国前往欧美“考察”,谢葆真带着儿子杨拯中跟着他一起前去,把四个幼小的女儿都留给自己的母亲照看。

卢沟桥事变后,杨拯民、杨拯坤带着张蕙兰从北平回到西安,在这对兄妹的陪伴下,张蕙兰的病情渐渐好转。

而杨虎城看到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这位关中悍将一心求战,冒险回国,可一到南昌,他就被戴笠抓捕,送往贵州息烽集中营关押,妻子谢葆真和儿子杨拯中也同时被捕。

1938年,杨拯民秘密前往延安,张蕙兰对此很是支持。

三年后,杨拯坤高中毕业,张蕙兰对她说:“ 你爹还在关着,国民党那边是不能去的,你就去延安吧。去到延安告诉哥哥,不要想家,奶奶由我照顾呢!

就这样,兄妹俩在娘的支持下,先后参加了革命。

1943年10月,杨虎城母亲孙一莲去世,尽管他多次恳求,蒋介石也没批准他回家奔丧,只能由张蕙兰和杨虎城的弟弟杨茂三一起操办了丧事。

丧礼上,张蕙兰看到跟随外婆生活多年的杨虎城的四个女儿杨拯美、杨拯英、杨拯汉和杨拯陆,感到很心疼。

因为外婆年事已高、家里条件并不好,张蕙兰就把四个女儿接回了杨家,亲自担起了照顾她们的任务。

1949年初,报纸上登出了李宗仁宣布释放杨虎城的消息,张蕙兰还以为与丈夫团圆有望,而直到1949年底,长子杨拯民带回了杨虎城与杨拯中、杨拯贵父子三人的遗骨,才打破了她最后希望。

在张蕙兰的照料下,杨虎城的一子五女均长大成才。

西安解放时,长子杨拯民已经是大荔军分区司令,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功臣,历任陕西省副省长、陕西省委书记等重要职务。

长女杨振坤曾担任北京 旅游 局副局长。

次女杨振美毕业于人民大学,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三女杨振英是西安 杨虎城研究会秘书长, 出版多部著作。

四女杨振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曾任新疆政协常委。

五女杨振陆毕业于西北大学,曾任克拉玛依油田女子采油队队长,1958年勘查石油时遇难,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

在杨虎城将军陵园进门处,可以看到八个大字:“千古功臣、民族英雄”,为了民族事业,杨虎城一家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父子三人倒在了黎明之前。

幸亏有二夫人张蕙兰为他守护着幼小的儿女、风雨飘摇的家庭,才让英雄的事业、家风得以传承。

杨虎城母亲的眼光很准,选中了一个世所罕见的贤良女人。

张蕙兰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杨虎城的家族,她把六个子女抚养成人后,又接着帮她们照料孩子,亲手养大了12个杨虎城的孙子、外孙。

这个大家族在她的主持下越来越繁荣兴旺,每当全家几十口人齐聚一堂,总会一同给劳苦功高的母亲祝酒,愿她 健康 长寿。

1993年2月7日,88岁的张蕙兰因病去世,临终前,她对子女们说:“ 我想回老家祖坟照顾婆婆,又想葬在将军身边,就怕自己不合格。”

孩子们含泪说,他们一定会完成娘的心愿,让她和杨虎城葬在一起。

为此, 杨虎城的子女们专门向陕西省人民政府提交了申请,把辛苦了一辈子的张蕙兰葬入杨虎城的烈士陵园。

在追悼会上,亲人们给她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贤妻良母敬老抚幼堪称懿范,

辛劳一生节烈奉献功在国家 ”。

横批“ 无名英雄 ”。

因为难舍娘亲的养育之恩,1998年,杨拯民临终前,也请求把自己葬在张蕙兰身边,与父母相伴。

虽然张蕙兰并不是烈士,但她的一生行迹比烈士毫不逊色,完全有资格葬入烈士陵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791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3
下一篇2024-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