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豆腐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第1张

豆腐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

豆腐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饮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豆腐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极其丰厚的精神内涵:勤劳、诚信、包容、创新、智慧、清白、朴素等。对于中国豆腐,可以说它既是高端的,又是大众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独立的,又是包容的。非常值得我们中国人去传颂、传承、传播、传扬。

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有其宝贵的精神内涵,章丘龙山水豆腐制作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有着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生产工艺。4000多年来,龙山水豆腐文化之所以能绵延不断地传承,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

首先,豆腐的发明是古人的智慧、创新的结果。豆腐的发明,是我国先人对世界食品的一大贡献,被称为“20世纪全世界之大工艺”。

古人能把一颗大豆种子中的蛋白质用水研磨的方法提取出来,然后加入天然的石膏或盐卤,变成豆腐。而龙山水豆腐,不用膏,不用卤,就用龙山当地的天然开水点浆——漤水点浆,故又称为漤水豆腐。这个过程既包含有物理过程,又有化学变化,即便是放到现在的食品加工业,也可谓是创举。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自此法发明以后,有关豆腐的制作技术、设备、产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仅从制作工艺和产品方面,中国豆腐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八大系列:一为水豆腐,包括质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细嫩的南豆腐;二为半脱水制品,主要有百叶、千张等;三为油炸制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和炸金丝;四为卤制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干和五香豆腐丝;五为熏制品,诸如熏素肠、熏素肚;六为冷冻制品,即冻豆腐;七为干燥制品,比如豆腐皮、油皮;八为发酵制品,包括人们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可以说:“豆腐之法,代代匠人创新不止。”

包容精神

其次,是渗透、融合的包容精神。

豆腐是一款既能作为主菜又可作为配菜,能够和任何菜肴搭配,却不改变其它菜肴风味,与任何食材搭配都不会喧宾夺主,破坏其主味,同时也能保留自己的本味。

在四川东部,有“口袋豆腐”,以汤汁乳白、状若橄榄、质地柔嫩、味道鲜美为特色。成都一带享誉海内外的“麻婆豆腐”,独具麻、辣、鲜、嫩、烫五大特点。其它体现豆腐包容特色的名菜名食有,湖北“荷包豆腐”、杭州“煨冻豆腐”、无锡“镜豆腐”、扬州“鸡汁煮干丝”、屯溪“霉豆腐”、以及以豆腐衣为原料的“腐乳糟大肠”等。吉林盛行的“素鸡豆腐”,色泽美观,五香味浓;还有“蛤蜊杏仁豆腐”,杏仁止咳润肠,雪蛤清头明目,豆腐软嫩细腻,色泽纯洁乳白,菜味甘甜爽口。此外,朝鲜族人民用牛肉、粉条、鸡蛋、豆腐制成“梅云汤”,广西壮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圆”,云南大理白族有“腊味螺豆腐”。

我国制豆腐的技术从唐代开始外传,首先传到的国家是日本,接着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以当地特色的天然海产品结合,做出各种各样的豆腐料理;朝鲜人根据本地资源,制作了风味各异的豆腐汤;印尼人普遍爱吃“酱拌炸豆腐”;缅甸人越南人则创制了颇具东南亚风格的“酱拌蛋花豆腐”、“什锦盘”。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风行的“肉骨茶”,其实也是豆腐菜肴中的一种。

印度尼西亚人对豆腐情有所钟,显然是受中国侨民的影响。西爪哇一座名叫苏木当的小镇,当地的印度尼西亚人,大部分人以卖炸豆腐为生,而苏木当炸豆腐更成了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品牌食品,他们将炸得外焦里嫩的豆腐浇上椰子汁沿街兜售,让人吃得津津有味。在美国,商人们则把豆腐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快餐食品,诸如豆腐色拉、豆腐汉堡包、豆腐冰淇淋、豆腐烤鸭、豆腐结婚蛋糕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豆腐传播到各个地方,都可与其他食品搭配,总能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可以说“甘而不哝,酸而不爽,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比如,搭配鱼肉,得其鲜美;搭配果蔬,得其清爽。豆腐所蕴含的渗透、融合的包容精神,折射出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

清白为人精神

第三,是清白为人精神。“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豆腐寓意清白、朴素大方,可谓清正、廉明。

豆腐寓意清廉,早有先贤。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日给不过四分,每日买菜腐一二十文”,虽官至兵部尚书,每日就吃着这样简陋的餐食。刘宗周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严,仅以豆腐白菜裹腹,得了“刘豆腐”的称号。清初文学家尤侗认为,平日能过青菜豆腐这样清心寡欲生活的人,才能有崇高的德操,因而他借豆腐来鼓励儒士要立戒修身。他在《豆腐戒》中为儒士立下大戒三、小戒五,总名为“豆腐戒”。清代诗人胡济苍一首广为流传的《豆腐》诗,道出了以豆腐修身的缘由:“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是贫人。”

臭豆腐的由来是清朝有一个叫王致和的原本想做腐乳,结果没做成,不过他尝了尝这没做成腐乳的豆腐,其味鲜美,遂将此臭豆腐试销并流传。

臭豆腐很有名气,究其来历有段古:清康熙八年,安徽仙源县举子王致和赴京考试落第,又无盘缠返乡。王家原以做豆腐胡口,王致和亦懂此手艺,于是留京以磨豆腐谋生。一日,遇到豆腐滞销,积存不少,王生怕豆腐变坏,血本无归,便将豆腐切成小块,配以盐香料,置于坛中,并封其口,以为这样便可造出腐乳来。

谁知过了一些日子坛口打开,腐乳做不出来,豆腐臭气熏天。王生试尝之,其味鲜美。遂将此臭豆腐试销,竟也获得顾客好评,臭豆腐从此流传开去,到了清末,臭豆腐已是大行其道。

臭豆腐简介

臭豆腐是一项流传于全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豆腐发酵制品,但在各地的制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当大的差异。臭豆腐分臭豆腐干和臭豆腐乳两种,都是相当流行的小吃。臭豆腐乳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亲赐名御青方。臭豆腐在上海,台湾是颇具代表性的小吃。

臭豆腐“闻着臭”是因为豆腐在发酵腌制和后发酵的过程中,其中所含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含的硫氨基酸也充分水解,产生一种叫硫化氢(H2S)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具有刺鼻的臭味。 在蛋白质分解后,即产生氨基酸,而氨基酸又具有鲜美的滋味,故“吃着香”。

1、湘绣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色彩鲜艳,质感强烈。其“双面全异绣”是在同一块透明底料上,两面各绣出一个主题。

湘绣绣品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物上绣制图案,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买一条丝巾或是湘绣摆件送人都是非常好的。

2、中国红瓷

中国红瓷兴盛于一千多年前中晚唐的长沙窑,成为世界彩釉尤其是红釉的开创者。中国红瓷亦称醴陵红瓷,承载着吉祥、尊贵,自古就成为皇室追求的珍品。购买一些碗、杯、笔等红瓷礼品用来送人是非常高大上选择。

3、槟榔

湖南人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虽然不是很健康但是很多人都喜爱,现在很多外地的年轻人也离不开这个东西。

4、臭豆腐

臭豆腐肯定不用多说,有多少人被“闻起来臭”这个味道给折磨着,只有有胆量的人才能享受那“吃起来香”的幸福。

5、浏阳菊花石

浏阳菊花石因石头中蕴含的方解石晶体酷似菊花而得名。菊花石的“花”蕴育于几百万年以前。浏阳河菊花石,不含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无害,有益元素如Fe、Zn及Ca、Se含量较高,是玩石赏石爱好者的理想藏品。非常适合送给喜欢玩石赏石的朋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560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2
下一篇2024-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